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豪格被毒杀,对于满清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让外人知道的事情。
因此事件并没有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审理,而是就在宗人府闭门审理,以免让汉人看笑话,让天下知道大清内部不合,削弱满清的威严。
顺治八年,九月二日,巴布海与索尼、何洛会,一起在宗人府会审,不少满洲贵族,前来旁听。
这时巴布海一敲惊堂木,便大声道:“带巴布泰上堂!”
不多时,便有白甲兵,将巴布泰从牢房中提了出来。
何洛会见次立时大声说道:“巴布泰,狱卒发现肃王自尽,不久之后,你便赶到牢房内,你告诉大家,当时的情况!”
在何洛会看来,事发后,巴布泰立时通知多尔滚,同时又对豪格尸体进行处理,帮助多尼掩饰豪格被毒杀之事,应该是自己人,因而出言提醒。
索尼闻语怒喝,“仵作查验,肃王乃中毒而亡,根本不是自杀。有证人言,狱卒发现肃王之时,七窍流血,而庄王赶到之时,多尼却说肃王乃是自缢而亡。在发现肃王被杀,到多尼赶来之前,巴布泰你一直在牢房内,你说说看,你都做了些什么?是如何让肃王从七窍流出,变成自缢而亡,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巴布泰沉默不语,低头并不回答。
这时巴布海一敲惊堂木,沉声说道:“九哥,豪格是太宗长子,你我的侄子。如今他惨死于你管辖的大牢内,你不仅不为他讨回公道,还要帮助行凶之人隐瞒吗?”
坐在两侧旁听的众人,都阴沉着脸看着巴布泰。
半响,巴布泰抬起头来,沉声说道:“我招供!”
何洛会察觉到气氛不对,心头不禁一凛,急忙喝道:“你想清楚了!”
巴布海瞪了何洛会一眼,沉声道:“九哥,你只管说!”
巴布泰遂即交代道:“狱卒发现豪格时,豪格确系七窍流血,是中毒而亡的样貌。”
堂上众人一阵哗然,济尔哈朗脸上肌肉抽搐,露出了愤怒的神情,果然是被多尔滚所杀。
何洛会闻语大惊失色,知道事情要坏了,忙扭头吩咐一名属下几句,让其去通知多尔滚。
“肃静!”这时巴布海再次敲响惊堂木,待大堂安静,立时继续问道:“既然豪格是中毒而亡,为何庄王赶来之时,会变成了自缢而亡?”
“因为我发现豪格被毒杀后,立刻派人去通知摄政王,并安排人对尸体进行了清理,重新布置了现场!”巴布泰如实答道。
索尼闻语大喜,忙追问道:“你为何要这么做?”
大堂内安静下来,一时间落针可闻,众人纷纷屏住了呼吸。
巴布泰沉声回道:“因为摄政王不想让人知道豪格是中毒而亡,我便配合多尼,他在外拦截闻讯而来之人,争取时间,我则从新布置,掩盖豪格被毒杀之事。”
“一派胡言!”何洛会拍案而起。
大堂内,众人却已经沸腾,果然是摄政王杀了肃王。
济尔哈朗一下拍案而起,“多尔滚擅杀亲王,目无国法,必须严惩。本王要立刻进攻,弹劾多尔衮!”
堂堂亲王,尽然被人毒杀,那大堂内众多普通贵族,多尔衮岂不是说杀就杀。
这已经触动了八旗贵族的底线,也坏了这么多年来的规矩,众人瞬间都愤怒起来。
当下,济尔哈朗一声招呼,“大家都随我进宫,一起弹劾多尔滚!”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加书单,推广)
第482章耍流氓
摄政王府邸,多尔滚负手而立,神情十分凝重。
一名正白旗的牛录,正向他陈述宗人府发生的事情。
当他听说了巴布泰的话语后,多尔滚不禁面沉如水,知道自己是彻底被人算计了。
这令多尔滚极为愤怒,他隐约间,大概已经猜到了是哪一方势力,操纵了此事。
这不禁让多尔滚感到一阵心寒和伤心。
豪格不过是手下败将,多尔衮有把握能够治他,并不需要用暗杀这种手段,而且作为大清最睿智的亲王,即便要做也不会做得这么明显,弄得沸沸扬扬。
济尔哈朗等人,前一天还在谋划捞豪格出狱,而且他们一直都支持豪格,豪格做为皇太极长子,是他们这一派存在的基础,他们更没有动手的理由。
济尔哈朗这一派,是不可能杀掉豪格,这个精神上的领袖。
他们只有借着豪格的名分,以让皇太极的长子掌权为政治主张,才好和他斗。
现在豪格死了,济尔哈朗这一派,便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所以不可能是济尔哈朗动的手。
这样一来,是谁杀的豪格,谁在此事件中受益最大,又是谁指示巴布泰陷害他,便呼之欲出了。
巴布泰乃是皇族,大清太祖第九子,他的老哥,能够收买他的人,少之又少,不是他,也不是济尔哈朗,那就只有一个人了。
多尔滚有些失望的坐回椅子上,呢喃道:“皇帝已经长大,有些迫不及待了!”
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对于福临和布木布泰来说,始终是个威胁。
除掉豪格,不仅可以使得皇位再无威胁,还能激化济尔哈朗与多尔衮的矛盾,使得济尔哈朗等人失去效忠的对象之后,转而支持同位皇太极之子的福临。
以前,福临太小,两黄旗的大臣要对抗多尔衮,只能聚集在豪格周围。
现在福临已经长大,而且是满清皇帝,皇太极的旧臣,豪格一死,那些大臣必然会选择支持福临。
有了这些大臣,再加上一些中间派,以及忠心于满清朝廷的人,福临的势力,便会逐渐强大。
整个事件之中,多尔衮看似除掉豪格,解决了政治上的对手,获利最大,实际上,却使得众多八旗王公对多尔衮不满,威望大损,根本是得不偿失,损失最大。
济尔哈朗一派,支持豪格近十年,豪格枉死狱中,等于这些年的坚持和付出,全部付之东流,同样损失巨大。
这么看下来,便只有福临获利了。
想明白这一点,多尔滚整个人一下苍老了许多,心中甚为凄厉,心寒无比。
福临是他扶上大位,而他又没有子嗣,所以多尔衮并没想过要废掉福临,而是想打下一个江山,交给福临。
如果多尔衮想要篡位,他早就能够篡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做事,一心为了大清国能够千秋万代,却换来了福临和布木布泰背后一刀。
多尔衮主持满清朝政,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行剃发易服,进行统一战争,除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是为大清的江山稳固,为了福临和布木布泰以后能够坐稳江山。
现在多尔衮却被他们捅了一刀,多尔衮真是心寒无比。
这些人鼠目寸光,怎么就不理解他的作为呢?
大清要统治中国,就必须吸取历代以来的教训,彻底消灭汉人的抵抗势力,使得中国从满清,而非满清从中国。
否则,用不了多少年,满人就会消失,政权就会被汉人取代。
“叔王,现在怎么办?”多尼阴沉着脸道。
多尔衮闻语抬头看了多尼一眼,沉默半响,忽然站起身来,他目光炯炯,整个人散发出一阵昂扬的斗志。
既然你们不理解本王的苦心,不体会本王的好意,那就休要怪本王无情了。
自从入关之后,多尔衮对于内部的竞争对手,从来都是不屑一顾,不过此时,却激发了他的愤怒和战意。
多尔衮扫视一眼众人,阴鸷道:“多尼,你立刻将镶白旗调入城中,封锁各门。”
这时忽然有人闯进来道:“摄政王,大事不妙,庄王他们召集各旗王公,正欲前往皇宫,弹劾摄政王!”
多尔滚怒火冲天而起,杀意在眉宇间运量,冷声道:“这些逆贼,好大的胆子,不过他们还是太过天真了!”
房间内,众人一阵慌乱,多尔滚却并不慌张,脸上反而露出轻蔑的冷笑。
济尔哈朗想要赶他下台,除非他身首异处,否则想也不要想。
党附于多尔衮的巴哈纳立时道:“摄政王!万不可让一干逆贼得逞!奴才请摄政王降旨,即刻拿办济尔哈朗等人!”
多尔滚既然调兵入城,显然就是做了最后用武力解决的主意。
济尔哈朗等人想要用群起弹劾这种正常的斗争手段,但是多尔滚却是个无赖。
他一向都是讲规矩讲得赢,就和你讲规矩,用大清朝的律令来整治你,要是讲不赢,那也没关系,他会耍流氓,用拳头说服你。
这就像多尔衮推出剃发令,入关之初,在北京推行,遭受激烈的反对,多尔衮立时便说,不用剃头,以后遵从民意,可等李自成、弘光朝先后覆灭后,他觉得大局已定,便立时反悔,强行推出剃发令,使得天下血流成河。
多尔衮以狡诈著称,素无信义,也不会真的遵守什么规矩和承诺,为了取胜,他敢破坏任何规矩。
“本王问你,想要弹劾本王的人,都去了吗?”多尔衮沉声问道。
来报信的林刚,沉声回答道:“济尔哈朗还在召集,不过已经到了不少人。”
多尔衮冷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在等等,让他们人到齐后,本王再一网打尽!”
众人闻语心头一惊,多尔衮却继续吩咐道:“林刚,你去把守宫门,将济尔哈朗等人拦在宫外,本王要看他们能聚集多少人。巴哈纳,你率领护军,随着本王进攻!”
多尔衮阴沉着脸,神情凶恶道:“本王要去拜见皇上和皇太后,请旨处罚逆贼!”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
第483章不死不交权
宗人府巴布泰之言,将豪格之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多尔衮。
这令济尔哈朗等人瞬间大怒,决定以为豪格主持公道为借口,趁机搬倒多尔滚,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涌向皇宫。
多尔滚乃是摄政王,从法理上代替皇帝理政,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济尔哈朗等人没有资格,把多尔滚赶下来,只有皇帝下旨,才名正言顺。
**社会,权利来自皇帝,君权神授,无论是历史上掌权的权臣、外戚还是宦官,本质上都是控制皇帝,或者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才能权倾朝野。
多尔滚代替皇帝理政,济尔哈朗等人要搬倒多尔滚,便必须向皇帝或者太后讨一道旨意。
这点济尔哈朗颇有信心,如此多的八旗王公一起弹劾多尔滚,皇帝必然不能坐视不管,而且济尔哈朗与布木布泰交谈后,察觉到布木布泰的态度,断定她必定会借此机会,逼迫多尔滚下台,让福临亲政。
这时一群人气势汹汹的来到宫门外,济尔哈朗沉声道:“只要我等讨到皇上或者太后的旨意,多尔滚这次就完了。”
索尼沉着脸道:“多尔滚居然毒杀肃王,这样的人如何还能担任摄政,主管国事?这次必须发动各旗王公,将多尔滚赶下台,然后让宗人府审理,削去他的爵位,追究罪责,为肃王报仇!”
众多王公贵族们纷纷称是,鳌拜却皱着眉头道:“多尔滚为人狡猾狠毒,做事不顾及后果,我担心他不会乖乖交权!”
当年两黄旗大臣支持豪格,与多尔滚争夺皇位,多尔滚一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要与两黄旗兵戎相见的架势,最终吓到了豪格,让担心大清江山毁于一旦的豪格,最终选择了退让,也让代善等人为了安抚多尔滚,避免满清分裂,而偏向了多尔滚。
这件事情,给了鳌拜很深的映像,当初他们要是也摆出一副鱼死网破,不让豪格做皇帝,便直接开战,哪怕最后毁了大清国也在所不惜的姿态,或许代善等人就不会和稀泥,支持多尔滚了。
鳌拜觉得,多尔滚这个人,就是毁了大清,恐怕也不会轻易交权。
济尔哈朗皱起眉头,不过却道:“有皇上和太后旨意,再加上众多王公的支持,多尔滚还能如何?”
这时一些人,已经到了宫门前的广场,守门的清军拦阻去路,结阵堵住城门,严阵以待。
“快让开!”索尼等人大声喊道:“我等要面见皇上!”
宫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八旗贵族,连不少汉员也来凑热闹,以壮声势。
广场上满清官员越聚越多,济尔哈朗与鳌拜等人站在一起,看着守门侍卫没有反应,不打算让开,而城头有几名白甲兵,探出头来,一双双眼睛打量着广场上的众人,心中不禁隐约间感到一不祥之感。
“王爷,恐有蹊跷!”鳌拜立时皱眉道:“太后真有意推翻多尔滚吗?”
济尔哈朗脸色阴沉,“事已至此,骑虎难下,多尔滚毒杀肃王,已经激怒了八旗王公,皇上和太后必须给个说法!”
“快开宫门!本王要面见皇上!”济尔哈朗有丝不安,应而大声怒吼。
这时城墙上探出一人,乃是多尔滚的心腹林刚,他冷声喝道:“济尔哈朗,你煽动八旗大臣冲击宫门,是要造反吗?”
“一派胡言!”索尼当即怒斥。
广场上的众多王公们,破口大骂,多尔衮执政后,任用心腹,排除异己,好旗田都分给了两白旗,缴获的金银,也多赠予了亲信,使得众多八旗贵族,心中颇为不满。
这次豪格之事,其实只是一个导火索,给了众人一个借口而已。
这时,众人正骂得激烈之时,忽然大批正白旗的甲兵,从两边涌出来,将广场上的人全都围了起来。
这让众人纷纷一惊,不少意志不坚定的人立时打起了退堂鼓,济尔哈朗不禁衣衫汗湿,多尔滚居然调集兵马过来,难道是想要用铁腕维护他的地位和权力?
这就有点太过分了,大家文斗,多尔滚却调兵,这个太不讲道理了。
一直以来,满清还保持着部落协商的特点,许多事情都是大家商议着来,内部之间,很少动用武力,就算是当年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双方也都克制,没有真的刀兵相见。
正是因为满清内部能够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不像明朝党争,斗起来不顾后果,满清才能战胜明朝。
多尔滚调集两白旗想要做什么,难道想进行一场血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