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当然,这主要也是清军此前没遇见这样的事情,几十人混入几万人的军营,还敢搞事情,简直闻所未闻。

    因此清军根本没有这样的心里准备,最多注视营外,没什么人注意营内,让赵铭一行人,大摇大摆的在营中走动。

    当然,一般情况下,肯定不会如此,关键是博洛下了道收拾行装,准备南下的命令,搞得满营都是活动的清军。

    孔有德留下一个牛录的正红旗,此时也正在收拾火炮,将火药装上大车,以便大军撤离时,能跟上队伍。

    赵铭说干就干,王德顺穿着分得拔什库的衣甲,领着几人来到正红旗的营地。

    守卫的包衣手持长枪小声交谈,忽然见到一群正红旗甲兵走过来,忙挺起胸膛,站直了身子。

    王德顺走在最前,手扶着战刀,盔甲蹭亮,甚是威风,身后的好汉也都强打起精神,心中即激动,又是紧张。

    几名包衣见一行人走来,立刻单膝行礼,“见过主子!”

    分得拨什库,八旗佐领,也就是牛录的下属官,汉字官名叫代子,后来清廷又将分得拨什库的汉名改为骁骑校。

    这算不得什么大官,不过对普通旗兵而言,却高了好几级了。

    王德顺摆了摆手,匆匆进入营地,看见旗兵和包衣们正在忙怒的装车,微微皱眉,不好下手,而旗兵们各自忙碌着,也没怎么注意他们。

    这是王德顺忽然拉住一名搬东西的骑兵,指着不远处的大车道:“你们在装什么”

    旗兵下意识的道:“回禀代子,贝勒爷下令南进,弟兄们正装红衣大炮和火药!”

    说完话,旗兵却忽然神情一愣,眼前之人的口音不是北方人,他神色一沉,忽然问道,“你们是哪个牛录的”

    王德顺一匕首捅过去,直接捅穿他的胸膛,然后抽了根火把,就扔上远处大车。

    他身高臂长力气大,火把呈抛物线飞到装满火药的大车上,附近旗兵一愣,反应过来,顿时一声怒骂,“直你娘呦!”

    旗兵要跑,可是马车上却轰然巨响,白光猛烈一闪,橘红色的火焰冲天而起。

    周围骑兵瞬间被掀翻,火星和火焰落在其他靠在一起的车辆上,爆炸声接连响起,营地里火光冲天。

    “快跑啊,明军打过来了!”胡为宗趁机浑水摸鱼,一边大喊大叫着,一边冲到马棚旁,他一刀杀死看守的清兵,拉开了栅栏,好汉们趁机放火,早已躁动不已的战马们顿时奔涌而出,在清军营地里四处狂奔践踏。

    马棚那边,也燃起大火,战马嘶鸣着奔驰出来,惊恐的在营地内冲撞,将清兵撞得倒飞,清营一下大乱。

    大营瞬间炸营,炸营也就是营啸,大军夜里最惧怕就是营啸,因为黑灯瞎火,一旦炸营,便意味着军队失去了控制,而这个时候如果还有敌军,那基本就完蛋了。

    淮海大战时,孙良元部突出重围,本来已经逃出升天,可是在萧县因为被遇上小股共军,被枪声惊扰,高度紧张得孙良元兵团,瞬间炸营,自相残杀,一夜之间,整个兵团便全完了。

    那时还有各种更家先进的通讯手段,现在清军一乱,营地里的清军人喊马嘶声乱成一片,搬运物资的清军士卒不知所错,大批衣衫不整的士卒从帐篷里跑出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清军并未高度紧张,加上没有机枪手榴弹,否则只要人开火,紧张的士卒见人就射,清营肯定完蛋。

    王德顺等人点燃了火药,爆炸的气浪,将人掀翻,好汉们也被炸得东倒西歪。

    赵铭骑马驰骋,趁机挥舞狼牙棒就砸,见了清兵就杀,胡为宗也带着骑兵,驱赶着数千匹战马,在营中乱撞。

    战马疾驰而过,从地上爬起来的王德顺,一边跑,一边大呼一声,“堂主,我,我还在哩~”

    赵铭一




第六十章突出重围
    城外清军炸营时,城中的义军的坚持,也已经到了极限。

    在拼杀中,义军士卒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正当所有人都绝望之时,一个声音忽然从后响了起来,“清军炸营了!”

    城下正拼杀的郑森,一刀砍死一名清军,一跃跳开战团,下意识的喊道,“什么,哪里炸营”

    不用人回答,拼杀的义军和清军同时一阵骚动,因为他们都听见了江阴城外传来的喧哗和爆炸。

    “清军炸营了!是援兵!”方才那个声音,激动的响起,声调都变了。

    郑森匆匆窜上北门城头,看见清营方向火光冲天,兴奋的冲着下面大吼:“总制,清营乱了!”

    陈明遇气喘如牛的上来,使劲吞下一口唾沫,朝西眺望,激动难当,“肯定是援军。”

    绝望中的义军,瞬间一声欢呼,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没想到如此绝境,还有人来救援。

    进攻中的清军,被突如其来的变化一惊,士气一泄,攻击被义军再次击退。

    这时阎应元匆匆来到城头,激动得与陈明遇互相握紧了手,以示鼓励,脸上难以抑制的兴奋。

    “总制,不晓得是那路援军!”陈明遇道。

    “不管是哪一路,他们一定是为江阴而来!”阎应元激动道:“我们必须抓住机会,立刻突围。”

    正说着话,郑森忽然喊道:“不好,清军开始调兵了。”

    阎应元定眼看去,刚被击退的清军,又冲了上来,北城门外监视的清军,也打起火炬,密密麻麻的涌出营地,把城门堵了起来。

    刘良佐听见城外动静,知道有变,一面派兵出城增援大营,一面组织刚退下来的清兵,继续进攻,一定要消灭江阴守军。

    此时,义军控制之地,仅余下北城楼附近,清军从三个方向,将义军压缩至北门。

    城内的清军,稍作整顿,从三个方向,再次发起了攻击,意图歼灭义军,同时北城外的清军,结阵以待,做好了防备义军突围的准备。

    见清军的动作,阎应元不敢迟疑,当即沉声吩咐,“大木,你带太平营为前锋,开城突围,拱辰你带百姓随后,我来断后!”

    郑森和陈名遇神情一变,“岂有主将留后之理,我愿断后。”

    阎应元不容置疑:“前面有清军阻拦,留后并不比前锋危险,你等无需多言。”

    语毕,阎应元将刀一抽,大声喝令,“快,依令行事!”

    情况紧急,事不宜迟,片刻必争,郑森见他坚持,不再多言,立刻下了城楼,将太平营的士卒召集起来。

    五百士卒,经过近三个月的战争,已经阵亡大半,只剩下两百余人。

    郑森站在台阶上,直面两百残兵,“将士们,城外清军遭受袭击,必是有人前来救援。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必须抓住。现在的情况很难,城里的清军正扑向北门,北门外还有清兵堵截。江阴百姓能不能活,就全靠你们了!”

    两百残兵,眼中爆射出一丝精光,那是对生的可望。

    郑森目光扫视两百多张面孔,“我希望你们明白,不杀开一条血路,我们都要死。现在你们就是全城百姓的希望所在。我郑森将与你们一起开路,争一条生路!森,拜托诸位了!”

    郑森说罢,双手抱拳,躬身一礼,城门处聚集的百姓,老人作揖躬身,抱着小孩的妇孺也弯腰给两百士卒行礼。

    江阴人不能死绝,得有人活下去,传播江阴人的事迹。

    两百士卒一时沉默,片刻后,刘四高声怒叫,声音变调,“豁出这条命不要,杀出重围!”

    “杀出重围!”士卒们发出令人色变的怒吼。

    郑森伸手



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
    刘良佐将自己的儿子,安排在北城,本来是想混点功劳,不想被赵铭一棒子砸死。

    这让刘良佐瞬间失去了理智,拿起兵器就冲下城楼,想要冲出去复仇,可是城门却被门洞内的义军关闭。

    五六十名义军士卒和伤员,堵住门洞内,将清军挡在了城中,他们拼死作战,使得清兵无法出城追击。

    “给本帅杀光他们!”刘良佐双目赤红,挥刀怒吼。

    身穿铁甲的护兵,知道大帅怒了,他们见煮熟的鸭子飞了,也都感到愤怒,抄起兵器便加入战团,门洞附近的伤兵,被清军接连砍死,逐渐只剩老将徐观海等数人被靠城门而战。

    徐观海,江阴人,明朝游击,本在家养病,清军围城,受陈明遇之邀,毅然加入了抗清义军。

    老将军虽然六十多岁,须发花白,但征战沙场一生,手底下哪能没点硬功夫

    他见情势危机,将心一横,一把将阎应元推出门洞,率领残兵死战。

    清军人数虽众,但在门洞里却施展不开,徐观海手中的大刀已不知砍翻了多少人,清军的尸体层层叠叠。

    面对这名老将,人数众多的清军竟有些胆寒,挺起长矛,迟疑着不敢上前。

    “给我杀!迟疑着死!”愤怒的刘良佐自己人都杀,一刀砍翻一名后退不前的清兵。

    “杀!”清兵一身怒吼,挺起长矛杀入门洞,长矛疯狂的突刺,义军士卒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片刻间,门洞内只剩老将一人,徐观海仍旧没有丝毫惧意。

    密密麻麻的清军涌向他,拼杀中,老将一阵恍惚,心里想着将来史书上必然留下一笔。

    江阴之战,抗虏三月,城破,总制阎应元突围,老将徐观海留后,拼死搏杀,阵亡于此役。

    有此一句,足够了,徐观海大刀挥砍,当者披靡。

    突然,几根长枪同时刺来,捅穿了他的腹部,将他顶到了城门上,徐观海大刀脱手,后背贴着城门,双手抓紧门后横木,嘴里鲜血流出,痛呼一声,“先帝,臣尽忠了。”

    清军将长矛抽出,看着老将尸体,居然不敢上前查看。

    刘良佐走上来,看见这一幕立刻下令,“将尸体搬开,出城追击!”

    两名护兵上前,想要挪动尸体,却发现徐观海双手紧紧抓住横木,仿佛与城门融为一体。

    “起开!”刘良佐大怒,上前两刀,将老将两支手臂,直接斩断。

    ……

    阎应元被两名士兵一左一右架住,背朝前拖走,他眼睁睁地看着城门关闭,听见门洞的惨叫声和拼杀声,泪目北走。

    这时一名浑身是血的战将疾驰过来,“阎公,沿江向东,有水师接应!”

    赵铭杀散清兵,冲到城下,看见阎应元,立时大喊一声,分了他几匹马,让他先走。

    江阴城北,两千多江阴义军和百姓,沿着江边向东跑,不时有人摔倒,旁边的人,拉起就走,不敢丝毫停留。

    忽然,在队伍后方,一阵喧哗,清军打开城门后,打着火炬漫野追来。

    赵铭、胡为宗等人勒马驻立于队伍后方,看见清兵便一夹马腹,挥舞兵器冲杀过来。

    几人也不深入阵中,谁上前就冲水,黑夜中战马驰骋,直杀了个七进七出。

    满腔怒火的刘良佐,也被惊醒,不敢前冲,只是不断吆喝着,指挥属下拼杀,派人迂回着追击。

    赵铭于胡为宗等人正冲杀之际,王德顺忽然大呼,“堂主,不好了,清兵绕过去了。”

    清军毕竟人多,赵铭等人根本无法全部阻拦,一对清兵绕开正面,追上了江阴百姓。

    清军冲入人群中,挥刀就砍,将后面的妇孺接连砍倒。

    李枝枝在人群中奔跑,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惨叫,那位刚产下男婴的妇人被清兵砍倒,襁褓中的婴儿,摔在地上,哇哇大哭。

    一名清军骑兵疾



第六十二章唐鲁并立
    长江上,船队顺流而下,快如奔马。

    赵铭站在福船尾楼,船有三桅,船长约十丈,大概三十米,尾部的舵楼高高耸起,三根高大的桅杆矗立,中间桅顶上有一个可容一人的望斗,甲板上则挤满了江阴百姓。

    十余万江阴百姓,逃出来的人,只有两千多人。

    这让人很伤感,甲板上百姓,抱着小孩,挤在一起,寂静无声。

    赵铭看了会儿,安慰自己道:“终究是改变了!我是能改变的。”

    相比江阴城破,全城被杀,现在的结果,无疑要好了很多。

    “博安,你说什么”眼神忧郁,胡渣唏嘘的郑森忽然出现在身后。

    赵铭回过身来,给了郑森胸口一拳,“我说能再见到大木兄,真是太好了!”

    郑森微微一愣,回了赵铭一拳,嗟叹道:“我也是,能再相见,真是太好了。”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真诚火热,郑森继续道:“阎公他们在商议事情,让我叫你过去。”

    赵铭点了点头,与郑森下了船楼,进了船舱。

    这艘船很大,共有四层,底层放压舱石和物资,以保持船身平稳,二层存放淡水,三层供水手和士卒居住,四层便是甲板。

    赵铭与郑森下到三层,船上空间狭小,赵铭人高马大,需要猫着腰,光线也不好。

    这时郑森拉开一间舱门,赵铭先钻了进去,便见阎应元、陈名遇、胡为宗、程璧等人盘腿围坐着。

    阎应元见赵铭进来,微笑道:“博安,快坐下。”

    胡为宗挪动屁股,给赵铭和郑森让了一个地方,赵铭盘腿坐下,问道:“阎公再商议什么”

    阎应元道:“我等于江阴被困三月,今日得脱,对于外界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想问一问博安,还有程员外,外面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商议以后该怎么办!”

    赵铭沉吟道:“我只对太湖周围情况比较清楚,对于南方,仅知唐王殿下登基于福建,鲁王殿下监国于浙东,其余情况并不清楚!”

    说着,赵铭看向程璧,“程员外可曾知道一些”

    程璧颔首,“我在舟山,从黄总兵那里确实得知了一些情况。”

    黄总兵名叫黄斌卿,字明辅,一字虎痴,福建莆田人。崇祯末,其为舟山参将,隆武即位,擢水陆官义兵马招讨总兵官,封肃鲁伯,太子太师,赐尚方剑。
1...1415161718...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