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舟山岛虽在浙江,不过黄斌卿却接受了隆武的册封。
赵铭、阎应元等人都将目光投向他,程璧便开始说道:“自剃发令后,江南鼎沸,有志之士,莫不激愤于剃头改制,纷纷揭竿而起,不顾杀身之祸,大起义兵抗清。江南之地,有诸位于江阴举义,有吴相公起兵太湖,金御史战于徽州。此外,昆山、嘉定、松江各地抗清义举,无疑振奋了人心!”
赵铭微微颔首,南京失陷,天下人本已经绝望,不想剃发令一出,反抗如此激烈,江南处处烽火,让仁人志士,忠于明朝,心存家国之人又看见了希望。
程璧说到这里,有些激动道:“受江南义军鼓舞,特别是江阴坚守,孤城抗清的激励,浙东之民备受鼓舞。有绍兴府诸生郑遵谦慷慨声言,‘天下事尚有可为,我欲举义旅,何如’随与旧友树立大旗,招兵誓师,有众数千人,斩降清官员张愫,彭万里,自称义兴元帅,起兵抗清。又有原大明九江道佥事孙嘉绩,杀清庭知县王玄如,起兵于余姚。鄞县生员董志宁,王家勤,张梦锡,华夏,陆宇鼎,毛聚奎,拥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
第六十三章不容乐观
赵铭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事实。
崇祯朝覆灭之后,南明内部最大的隐患,就是失去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继承人。
本来就面临强敌,内部还纷争不断,几次大好的局面,都因为内斗而崩坏。
从福潞之争,到唐鲁之争,到桂唐之争,就是因为谁也不服谁。
按着封建法统轮序,在崇祯自缢后,本该是皇太子即位,可是皇太子没有到南京,大臣便只能根据血统亲疏,来找一位藩王即位。
当时最有资格即位的是福王和桂王,不过桂王远在广西,远离王朝中心,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君,需要早定大统,以定人心,所以时间上来不及。
南京诸多臣公理应立福王为皇帝,可是在江南拥有强大势力的东林党,担心福王登基后,清算东林党曾经阻止其父老福王做太子的事情,便捧出了一个潞王来争位,首开统序之争,带坏了风气。
为此东林党不惜污蔑福王,在福王登基后,依然弄出童妃案、北来太子案、大悲案动摇弘光的法统,使得弘光的地位始终不曾牢固,分了天下之心,也使得弘光朝廷的精力被内斗牵制,以至于毫无作为。
本来弘光登基后,明朝最容易重新确立一个中心,可惜被自己人给破坏了。
弘光拥有血统优势,是法理上的继承人,他在登基后都遭受质疑,那其他血统疏远的藩王就更加不用说了。
这种情况使得,任何一个藩王登基,地位都会不稳。
如今,东南之地便是唐、鲁并立,天有二日,国有二主。
虽说隆武登基在前,鲁王监国于后,按法理,鲁王理应退位归藩,使明朝至少在名义上实现统一,但无奈隆武帝血统太过疏远,而鲁王朱以海黄袍加身,想要退下也不情愿,况且拥立鲁王的大臣,也不愿放弃“定策”之功,担心入隆武朝后不受重用,便逐渐形成唐鲁之争的局面。
如果隆武帝威望高,或许能压鲁王一头,但是大家都是疏藩,谁也没有绝对优势,而中国自古以来,绝不允许国有二主的局面,那唐鲁之间走向对立,便是必然。
改变江阴一城的命运,已经不容易,而要改变唐鲁两大大势力的关系,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不做点什么,那局势便会按着原来的方向发展。
唐鲁两藩会因为忙于法统之争,错失清军主力被江南义军牵制,收复失地,招募军队,巩固根基的机会。
届时清军镇压了江南义军,大举南侵,唐鲁都无准备,而因为抱有门户之见,十万清兵南侵浙东,隆武朝廷必不增援,坐看鲁王战败。
最后浙东一失,幡然醒悟的隆武朝廷才知唇亡齿寒,可已经来不及,又被清军击败。
这就是原来的轨迹,让赵铭感到气愤,心中又有一股无力感。
其实江南义军打了三个多月,鲁王横扫浙东后,完全有能力趁势收复余杭,但是浙兵却止步于钱塘江岸。
赵铭的话让几人心头一凛,此前南京朝廷就是因为内讧而亡,要是唐鲁相争,清军又趁机南下,恐怕情况真不容乐观。
毕竟即便唐鲁联合,也未必是清军的对手,要是唐鲁相争,肯定会被清军各个击破。
在座的众人,都不是朝廷大员,明知道多铎将率领十万清兵南下,可是却并没有什么办法来改变。
这时郑森一阵沉吟,忽然开口道:“阎公、陈公,博安,到舟山后,我立刻就回福建,劝说我父,看能否影响朝廷,抛弃门户之见。”
陈明遇眼前一亮,沉声道:“郑太师是朝廷重臣,要是大木能说
第六十四章十万八旗下江南
八月间天气日渐凉爽,不似七月间酷暑。
五六月时,前往北方避暑的八旗兵,于八月底,抵达扬州地界。
扬州古称广陵,自隋唐起,逐渐成为天下繁华锦簇之地。
扬州南靠长江,大运河贯通,经济发达,商贾聚集,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下扬州,被文人墨客写入诗词中,令后来之人,充满了对扬州的幻想。
如今繁华的扬州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大约四个月前,清军铁蹄南下,攻破扬州,史可法就义,城中几十万人惨死屠刀之下,繁华的扬州,已然城为一座鬼城。
此时,焦黑的断壁残垣之中,城内空无一人,街道上的白骨和腐烂的尸体,四个月过去,至今还未清理干净。
多铎大军再次来到扬州,军队没有入城,而是于城南沿着大运河下营。
扬州城外,布满了清军的连营,入目望去,俱是坟包一般的军帐,难以计数。
穿着各色衣甲的八旗兵,在营中穿梭,密密麻麻的骑兵,沿着运河而行,军威壮盛,令人望而生畏。
这确实是一只令人恐惧的军队,天下间似乎以无敌手,明军面对八旗,甚至没有一战的勇气。
这时在军中一座大帐内,满蒙汉三族八旗将领,都摘了头盔,围坐在一起,商讨军情。
多铎盘腿而坐,光秃秃的脑门上,流着细汗,脸上骄横之色不改,他一边用匕首割着摆在面前的水煮肉,一边随口道:“此次本王率领大军南下,奉命扫灭浙东和福建,大兵一到,必然让蛮子灰飞烟灭。”
尚可喜道:“摄政王是杀鸡用牛刀,以奴才看,不需要主子出马,奴才等人,足以扫灭南蛮!”
这到不是清军猖狂,而是事实,八旗兵连战连捷,早已经打出了气势,一万八旗打十万明军都没有问题,而今十万旗兵南下,明军纵有百万也难以抵挡。
当初弘光小朝廷,有长江天堑,大军五十万,可八旗南下,四镇望风而降,如今以浙江残兵败将,想要挡住八旗攻击,几乎是痴心妄想。
在场的八旗将领们立时哄笑,纷纷点头附和,多铎笑道:“那好,届时智顺王做先锋,扫灭浙东。”
洪承畴坐在一旁,江南局势崩坏,多尔衮派遣他南下,担任江南总督,帮清廷稳定江南局面。
他见多铎等人自信满满,自言自语的低声道:“不可小觑江南~”
多铎听见他的嘀咕,眉头微皱,正要出言讽刺,正在这时,一阵脚步声渐行渐近,不多时,帐帘被挑起,一名清兵禀报道:“主子,瑞重贝勒求见。”
多铎放下匕首,心头疑惑,博洛怎么迎过江来了,“让他进帐!”
不多时,博洛进入大帐,看见帐中坐满了八旗将领,心里叫苦,他先给多铎行礼,“拜见豫王!”
多铎看着博洛,微微皱眉,“你为何过江,江南乱匪已经镇压下去,粮食已经备齐呢”
博洛脸色有些难看,目光左右看了看,多铎见此,眼睛一眯,挥手道:“你等暂且退下!”
众多八旗将领心里一阵疑惑,不过还是纷纷起身出帐,于帐外小声议论起来。
等众人一走,多铎脸沉了下来,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豫王,江阴乱民逃了,尼堪被杀,粮草也被水匪劫走了。”博洛伏地,低声说道。
 
第六十五章舟山群岛
江阴城内幸存的百姓,乘坐着舟山明军的船只,离开长江口,进入大海。
汉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愿义背井离乡,众人站在船头,默默注视陆地,内心五味陈杂。
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
看着远离的大陆,众人目光忧郁,心中无不伤怀,此去千里,不知道能否还有机会收复这片河山。
船队的目的地是舟山,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东北,宁波对面,岛礁众多,星罗棋布,有大小岛屿数百,以舟山岛最大。
船舱内空间狭小,再加上海上风高浪急,大批人晕船,众人苦不堪言,好在旅程不算长,船队在海上乘风破浪的航行五日后,终于抵达了主岛舟山。
这时赵铭站在船头,望着波光浩淼的大海,一群群海鸥在海面上盘旋。
海天之间,渔船在海中乘风破浪,抛撒渔网,明军哨船在海面上穿梭,巡视大海。
看到这副场景,众人心情好了许多,程璧指着远处,“诸位,那就是舟山岛,还是大明的地方。”
对失去家园的人而言,看见眼前的岛屿时,众人内心都激动了。
这时远处两艘哨船破浪而来,用旗语与船队交流后,随即引着船队进入港湾。
赵铭等人站在船头,看见船队驶入海港,他放眼望去,只见港湾内停泊了大大小小的足有千条船只,心中感到分外震惊。
一旁郑森说道:“舟山靠近浙江,临近南直隶,整个浙东的走私贸易,都在这里进行。”
福建郑家有山海五商,山五商负责在江南进货,海五商负责将货物运往海外。
舟山是海上走私商人,交易的中转站,福建郑家也有不少船在此。
这也是舟山临近浙江,总兵黄斌卿没有投效鲁监国,而是拥立福建隆武朝廷的原因。
船只在海港内停下,众人走下大船,脚才上地面,心中立刻有了一股踏实之感。
“贤侄啊!你可担心死我了!”一个粗犷的声音隔着老远就传了过来。
赵铭等人扭头看去,便见一名身材魁梧,留着络腮胡子的战将,在一群士卒的簇拥下,大笑着走了过来。
来人正是舟山总兵、肃鲁伯黄斌卿,他听说郑森上岸,立刻亲自过来迎接。
黄斌卿是福建人,与郑芝龙相熟,郑森走水陆去南京时,曾经过舟山,得到过黄斌卿的款待。
“世伯,别来无恙啊~”郑森忙执礼道。
黄斌卿上来就执其手,然后拉着他往回走,“贤侄啊!你父数次来信予我,问及你的情况,今你平安归来,我对太师也有个交代了。来来,你随我入府,我们好好谈谈~”
郑森不好挣脱,忙出声道:“世伯,我给您引荐一人,还有在江阴抗清的阎公、陈公”
黄斌卿回头看了一下赵铭等人一眼,很敷衍的笑了笑,“不急不急,以后有的是时间,孝卿你让人安顿一下他们!”
说完就拉着郑森离去。
赵铭微微皱眉,面露不快,“这个黄斌卿太傲慢了吧!”
阎应元不说话,陈明遇微微摇头,“他是朝廷封的总兵、肃鲁伯,我们不过布衣百姓罢了。”
这时被黄斌卿吩咐的那将,随口吩咐一名小校后,便快步追随黄斌卿而去,也没将赵铭一众人当一回事。
“你们跟我来吧!”百户走过来,随意说了一句。
赵铭等人只得带着百姓跟上,边走边听那名百户说道:“岛上人太多,已经人满为患,各种物资奇缺,委屈你们暂时待在城外了。”
 
第六十六章金塘岛种田
金塘岛靠近宁波,距离海岸只有四十多里,面积七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镇,站在岛上能够远眺大陆。
此时金塘岛上其实也已经聚集了不少义军,有四五支人马,各占据一片区域。
因为来的迟,所以赵铭一行人,没能占据肥沃的平原地区,只能在金塘山脚扎营。
近三千名军民登上岛屿,帐篷不够就砍伐树木搭建木屋,没有粮食就采集野菜果子,编制渔网准备捕鱼。
明朝很长时间里,实行海禁政策,沿海的岛屿大多没有完全开发,自然资源还是相当丰厚。
江阴百姓登上岛屿后,缺衣少食,内心都有些不安和惶恐。
为了让大家安定,赵铭每天清早就起来,上午就带着一大群男人拎着斧头进山砍树,将砍伐了树木拖回来,建造出一间间的木房子,下午又带着弓箭去打猎捕鱼,带回来一些肉食。
不是赵铭喜欢干活,而是他必须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近三千江阴军民,身无一物的来到岛上,大家什么都没带,官府又没有提供多少口粮,而要在此生活,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每日消耗极大。
东西不会变出来,光靠一两个人努力,也供养不起这么多人,所以他必须将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发动集体的力量,在岛上立足。
逃到岛上后,军民们本来士气很低落,看见赵铭充满干劲,不觉间都被他感染,纷纷加入劳动,建屋的建屋捕鱼的捕鱼,开始主动承担起一些事情来,重新燃起了斗志。
这正是赵铭希望看见的,现在的舟山,就跟后来**败退西南一样,各地来的军队,逃难的百姓纷纷涌进西南,政府根本顾不过来,甚至无法给出基本的保障,军队都领不到粮食,百姓便只能自生自灭。
明朝财政在崇祯年间就已经破产,南京灭亡后,新建立的鲁监国和隆武政权,都缺钱粮,有钱粮肯定是先满足官军,像赵铭这样的义军,最多给一张任命状,钱粮不要想。
当然,福建郑家有钱,可是郑芝龙不是善人,想从郑家手中拿钱,无异于与虎谋皮。
此时的情况下,赵铭一行人,还得靠自己,而在他的带头下,众人纷纷劳动起来,短短几日的时间,就在今塘山脚建造出了一个村落,并在北面的烈港,用石块垒了个简易的码头。
“赵大哥,喝水,吃两个李子。”赵铭正带人搬运石块,脆生生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是李枝枝在说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