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铭穿上衣服,裤子太短,小腿露出一截,袄子臃肿,也不合身,看上去相当猥琐。

    妈拉个巴子的,比老子的盔甲差远了。

    这时李忠明随口道:“走,把装上的粮食,给侬拉回去。”

    赵铭一大清早起来,赶了好几里路,又搬了几千斤粮食,早就饿了,砸吧砸吧嘴,憨笑道:“那啥,什么时候开饭啊!”

    李忠明笑骂道:“侬真是个饭桶,阿拉就带侬吃饭去。”

    赵铭遂即与民夫们一起推着粮车,来到火房,一口口大铁锅一字排开,就跟大澡盆子一样,炒菜的锅铲则像是一把把铁锹。

    李忠明遂即道:“去,侬把粮食卸下来,然后把柴火劈了!”

    赵铭有些不情愿了,老子堂堂天地会青木堂堂主,马士英的儿子,给你搬粮运粮就算了,还要劈柴,真把老子当苦力了。

    “那啥,不是说吃饭吗”赵铭问道。

    赵铭力气大,饭量也大,岛上粮食紧缺,他没敢放开吃,等从镇海上岸后,更是没吃饱过,基本天天挨饿。

    李忠明瞪了一眼,“娘个劈,不把粮食卸下来,不把柴火劈好,侬准备生吃啊!”

    这个理由说服了赵铭,于是为了吃饭,他又和民夫,将粮食搬下来,然后闷头劈柴。

    张名振部的人马不少,有六千余人,一顿饭柴火就得烧几千斤,赵铭劈了半天,刚劈完,李忠明又指挥道:“浓去挑点水来淘米。”

    赵铭真他娘的生气,为了吃顿饭,真不容易啊。

    忙活了半天,快天黑时,饭终于做好了,不过还是不能吃,得先给操练完的士卒打饭。

    众人将一框框的米饭,抬入营地,官军士卒们排成长队,井然有序的盛饭,每名士卒都是一个大瓷碗,盛满了米饭,盖上菜,蹲在地上吃。

    看着士卒吧唧吧唧吃饭,赵铭涎水都快流出来,只等到士卒们吃完,他们收拾了碗筷,洗刷干净,伙头军才正式开饭。

    赵铭拿起铲子,




第七十一章太特么残暴了
    张名振,字侯服,汉族,明朝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

    他早年曾是南京锦衣卫,后担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

    弘光元年,安宗皇帝被俘,张名振招集义师,与张煌言等拥立鲁王监国于绍兴。

    博洛引清兵十余万,攻击浙东,越国公方国安投清,兴国公王之仁慷慨赴死,张名振迎鲁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又奉鲁王依郑成功。

    因为唐鲁之争,郑成功初见张名振时,并没有给好脸色,没有给予礼遇,曾大言道:“汝为定西侯数年,所做何事”

    面对郑成功的讽刺,张名振道:“中兴大业!”

    郑成功道:“安在”

    张名振道:“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

    郑成功追问,“方寸何据”

    此时,舟山失陷,浙东鲁监国政权,流亡到了福建夏门,寄人篱下,郑成功故意此问。

    张名振道:“在背上。”遂即解衣示之,有“赤心报国”四字,克于背上,深入肌肤。

    郑成功观之愕然,深受感动,懊悔对张名振无礼,悔道:“久仰老将军声望,奈多憎之口何。”

    此后,张名振引师北上,攻崇明,破镇江,进窥金陵,登金山寺,朝东南方向遥祭明孝陵,题诗寄慨而还。

    张名振三入长江,屯军长江口,意图恢复南京,矢志不渝,无奈最终却病死于军中。

    这就是张名振的一生,赵铭听了李忠明的话,下意识的颔首。

    李忠明得意一笑,忽然冷哼,“阿拉张大帅的兵,是那么好当的么侬给阿拉好好挑水去!”

    说着他用木棍打了下赵铭,催促赵铭老实挑水,自得着哼唱起曲儿,又去训斥其他民夫,“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建奴兮觅个封候”

    妈拉个巴子的老李头,赵铭心里骂了一句,将撒得只剩半桶的水倒进了水缸里。

    挑完了水,老李头的属下总旗官王大拿,又叫赵铭帮忙杀鱼,这厮也是个老兵油子,见赵铭能干,不使白不使,他让赵铭帮忙,自己却坐在一边看着,“大个子,动作麻利点!”

    王大拿翘着二郎腿坐着,看见赵铭动作娴熟,刷刷两下,鱼鳞打干净,一刀下去,内脏清除,夸奖他一句,然后继续笑道,“侬饭量那么大,表现好,阿拉传你点手艺,等仗打完,回家当个屠夫,包你饿不着。”

    赵铭动作飞快的杀着鱼,宰完最后一条,憨笑道:“王头儿,今天咋有鱼吃啊!”

    王大拿反应过来,老子说这个赵大个子,怎么这么起劲了,原来是想吃鱼,他没好气道:“这是大帅要宴请客人,又不是给侬吃的,也不看看侬身份,阿拉都没得吃,侬还想吃鱼!”

    正说着话,那百户官阮美走了过来,打量了一眼,“老王,今天大帅宴客,准备了些啥”

    王大拿指着刚杀的鱼道:“准备了几尾鲜鱼,然后就是几个小菜。”

    阮美摇了摇头,“这恐怕不行,太寒碜了,丢了我们大帅的颜面了!”

    王大拿为难道:“阮百户,那阿拉也没办法啊!”

    浙东反正后,鲁监国政权为了对抗清军,还有南面的福建,收编了十余万义军。

    自宋以后,地方财政直归中央,所以汴梁一丢,北方立刻沦陷。

    强干弱枝之下,中央一旦完蛋,地方要钱没钱,要兵没兵,自然难以抵抗。

    明朝在财政上,地方赋税同样上缴中央,地方政府基本没有结余,国库在南京,省库在杭州,这两地都已经失陷,落入了清军手中。

    鲁王控制浙东一地,手中自然没有什么钱粮,而军队又有十余万,补给自然不足。

    越国公方国安、兴国公王之仁兵强马壮,掌握浙东兵权,补给自然先满足两人的兵马,而张名振没有靠山,待遇上自然是后娘养的,大军伙食很差,只能保持一天两顿饭。

    士卒吃白饭咸菜,军官有时候能吃个鸡蛋,张名振治军甚严,又不许搜刮民财,所以士卒吃的基本没有油水。

    阮美也知道这个情况,他沉吟一阵,“我来想办法吧!”

    说完,他看向旁边的赵铭,微笑道:“你跟我来!”

    赵铭跟着阮美来到一间营帐外,阮美钻了进去,不一会儿拿了两张弓,两壶箭出来,递给赵铭一套弓箭。

    阮美拉了拉弓弦,摆弄着弓箭,随口道:“会射箭么”却见赵铭直接将弓弦拉成满圆,几乎要将弓身扯断。

    “娘的,算你狠!”阮美目瞪口呆,他将弓箭收好,遂即道:“走,跟我出去打猎,看看你的本事。”

    张名振之军,驻扎于杭州、绍兴、金华、严州四府交界之处,位于富春江南岸,游洑山、九灵山、五泄山一带,并非攻击杭州的主力,而是掩护侧翼之兵。

    军营附近有好几座大山,阮美叫了几名士卒,带上弓箭和鸟铳上山。

    众人走了一阵,却连只野鸡都没撞见,正丧气之际,赵铭一脚踩在一坨屎上,那屎堆很大,将赵铭整只脚淹



第七十二章张名振与吴兆胜
    赵铭腰杆站得笔直,瞟了眼阮美,这厮还是要点脸的,没有吞没他的功劳。

    大帅营中只有一个大帅,就是同张煌言并称二张,一文一武辅佐鲁王抗清,纵横浙东的定西侯张名振。

    明末三个主要抗清政权中,永历朝最能打的是李定国,隆武政权留下的唐王一系中,最能战的是郑成功,而鲁监国政权里,最有名的便是张名振。

    眼前清瘦的中年人,就是今后名满天下的张名振,赵铭穿着一身不合体的衣裤,抬头挺胸撅屁股,站了一个极为漂亮的军姿,等待张名振与他说话,给他一个参将、游击什么的做一做。

    “哦”谁知张名振只是微微颔首,看了赵铭一眼,道了声:“这个小伙,还不错。”然后便走开了,等走了几步才忽然道:“侬下面还有缺额吧,登记造册,给其侬一个小旗。”

    小旗赵铭有点失望,阮美却很高兴的道:“赵大个子,还不谢过大帅提拔,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

    张名振军中赏罚分明,没有功绩很难升迁,见面就给个小旗,已经很看中赵铭了。

    不过赵铭却没感觉,一个游击都不给老子,真特么小气。

    当下一行人将野猪运到火头营,李忠明、王大拿听说是赵铭打死的,咽了口唾沫,对赵铭客气了很多。

    阮美回到营地,给赵铭拿来一套大号的小旗官衣甲,赵铭麻利换上衣甲。

    出来时,立时变了模样,他头上戴着碟形高顶宽沿六瓣铁盔,上插着红色小盔旗,身穿对襟紫花布甲,胸前一面护心镜,双臂裹精铁臂缚,下面是绣花战裙和黑皮靴,腰悬佩刀,身形瞬间威武起来。

    李忠明和阮美等人看了,不禁暗暗点头,“赵大个子,还真是吃这碗饭的料子。”

    阮美主要管理后勤,他那边暂时也不需要人,赵铭依然待在火头营里,不过老李头和王大拿,看了那头惨死的野猪后,却不敢使唤他了。

    这时众人正忙碌的准备着饭菜,赵铭坐在车上,看着远处的明军士卒训练,阮美又提着一只鸡过来,对正摘菜的王大拿道:“准备好了么再杀只鸡,人已经到了!”

    王大拿擦了擦手,上前接了鸡道:“这么破费,大帅今天宴请的人是谁啊”

    阮美道:“没你的事,管那么多干啥。”说完转身出去了。

    王大拿不高兴道:“不说就不说,还给阿拉摆脸色。”

    赵铭心里也好奇,忙走出火头营,看见十多个穿着黑色褂子,头顶红顶斗笠插着雉尾,腰挂着配刀的清军将领,正与张名振等人有说有笑的见礼,立时心中巨震。

    赵铭心头乱跳,如今浙军北伐,十万大军会攻杭州,与清军对持于钱塘江一线,怎么张名振居然和清军搞到了一起。

    赵铭忙追上阮美,沉着脸道:“怎么是清军”

    阮美大大咧咧道:“哦,是对面驻扎的吴兆胜,那厮可能要反正了!”

    “我操,是他!”赵铭心头一惊,原来是那个背时的孩子。

    吴兆胜反清原本发生于两年之后,他因与巡抚土国宝不和,而心生不满。

    他麾下谋士戴之俊察觉到后,趁机劝说他反清复明,并联络陈子龙等人,通过陈子龙联系上了鲁王,鲁王立即用银子铸造“平江将军之印”一颗,另有册封吴兆胜为定吴伯加平江大将军的赦书一道,送给了吴兆胜,并约定时间内外配合,共襄复明大业。

    谁知到了约定之期,张名振的船队遭受风暴,未能赴约,吴兆胜遂即被部将所杀。

    此为吴兆胜反清案,陈子龙、夏之旭、夏完淳等人都牵涉进入此案,先后被清军杀害。

    赵铭认为吴兆胜背时,却不是因为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而是此前在苏州的事情。

    李成栋提前



第七十三章大战将至
    赵铭到军营的第三天,火头军们依然起得很早,忙碌的给五千同袍准备早饭。

    赵铭也没闲着,还是帮忙挑水劈柴,一个人把几个人的活儿干完,同火头军的人更加熟络起来,大家也都很喜欢他这个力气大干活麻利的大个子。

    准备完大军的早饭,赵铭端了碗粥,又蹲在校场旁,津津有味的看着士卒们操演,训练的军官和将士也都晓得,火头营有这么一号人,打死过一头野猪,没事就喜欢看他们训练。

    张名振的浙兵训练起来,很有意思,藤牌手两名,耥耙手两名,大棒手两名,长枪手四名,火兵一人,再加一个打旗的什长,为一个小阵,似乎是鸳鸯阵,可又没看见标志性的狼筅。

    校场上除了这样的小阵外,还有被集结在一起训练的纯鸟铳手,以及少量骑兵。

    赵铭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懂,这些小阵有啥好处,兵器和兵种为何如此配置。

    李忠明也较有兴致的看着校场上的士卒,似乎是勾起了什么往事,感叹道:“阿拉浙江就是出好兵的地方,想当年阿拉跟随戚金戚参将的时候,阿拉浙兵比现在还威风,”

    赵铭眉头一挑,看向李忠明,惊讶道:“老李头,你还是戚家军啊!”

    提到戚家军,李忠明神气活现,他只是老浙兵,有点戚家军的血统,不过还是得意道,“怎么,看不出来么阿拉就是戚家军!”

    赵铭赶忙靠近了些,“这么说来,你从军岂不有些年头了。”

    “可不是么。”李忠明呲牙笑了,他指着校场训练的士卒,“就这些兵,都算是阿拉的后辈,那些千户、百户见了阿拉,也都是客客气气,叫声老李。”

    赵铭掐指一算,如果是戚家军,那还真有些年头了,皱眉问道:“那你咋还只是个百户”

    李忠明大怒,捡起一块石子,就砸过来,“侬这小子丧娘心,饭白吃了,敢朝笑阿拉,阿拉打死侬!”

    赵铭拔腿就跑,迎面却撞见了阮美,“怎么回事!”

    李忠明站起身来,“这小子挑衅上官,阿拉教训一下。”

    阮美摆了摆手,“别闹了,老李,你把火头营不做事的都召集起来,领器械后进行操练。”

    李忠明作为老油条,感觉确实敏锐,他脸色一沉,“阮百户,要打仗呢”

    阮美点了点头,“就这几天了,赶紧练练!”

    李忠明遂即将火头军召集起来,留下十多号人准备饭菜,剩下的人,包括民夫,都集中起来,到阮美那里领器械。

    营地里,气氛一下紧张起来,连火头军和民夫都发兵器,傻子都知道要打仗了。

    赵铭不禁有些兴奋了,旁边李忠明泼了盆冷水,“侬激动啥哩!真要是让火头营上,仗早打输了,到时候你就跟阿拉跑吧!”

    赵铭不以为意,“老李头,怪不得你一把年纪,才混个百户,真孬!”

    “阿拉孬”李忠明被气笑了,“侬知道个啥。军队之中,立功了才能升迁,这便是无功不受禄。就像侬赵大个子,打死一头野猪,力气惊人,是个人才,大帅也不能随便提拔你。军中有军中的规矩,随意提拔,就坏了规矩,不能服众。阿拉在火头营,轮到阿拉上阵,大军早就完了,能保命就不错了,想立功的早都死啦。”
1...1718192021...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