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当下洪承畴又询问了一些细节和局势,布木布泰一一解说,最后牢房内陷入沉默。

    半响,就当布木布泰微微皱起眉头时,洪承畴忽然说出两个字,“议和!”

    “议和?”布木布泰有些失望,议政王大臣会议,商量来商量去,得出的也是这个结论。只是如今这样被动的局面,若是主动求和,南明那边必定狮子大开口,那还不如打上一仗。

    洪承畴见布木布泰的神情,忙说道:“太后,是议和!不过不是和伪明朝廷议和,而是和朱以海议和!”

    布木布泰抬起头来看向洪承畴,问道:“这有什么区别?”

    洪承畴冷笑道:“自是有区别,此乃以退为进,挑拨离间之计。伪明内部派系林立,斗争激烈,近些年少有内耗,只是因为面临我大清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联合在一起。如今,我大清对他们的压力减轻,只要大清稍微后退一步,不使他们感到威胁,他们必定内斗。这点奴才十分清楚,汉人不怕强敌和威胁,压力越大,他们反而越是团结,汉人怕的是安逸,只要一没有外部威胁,汉人必定自己瞎折腾。”

    布木布泰眼睛一亮,“洪中堂继续说!”

    洪承畴稍微沉吟,便继续说道:“如今局面,朝廷想守住江宁,已无可能,不如撤出江宁之兵,保存江南主力,而后以江宁为条件,与伪明谈判,并在谈判结果出来之前,将江宁送给朱以海。此来二桃杀三士也!这样一来,朱以海得到江宁,伪明皇帝朱聿键的地位,定然受到威胁。我大清之军退到淮北,伪明少了威胁,不用多久必定内乱。”

    布木布泰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洪承畴受到鼓舞,“汉人讲天无二日,伪明内部,朱聿键与朱以海形成牵制,我大清便可与伪明划界而治,保持南北并立之态。若是伪明内部发生内耗,朱聿键与朱以海大打出手,我大清再次兴兵南下,一统天下,也未可知也!”

    布木布泰听了洪承畴的话语,心中终于安定下来,她目视洪承畴,不禁叹息道:“真是委屈洪中堂了!”

    洪承畴丢了盛京,使得两陵受辱,罪责太大,惹了八旗的众怒,布木布泰也不能为他开脱。

    “奴才甘愿为大清效死!”洪承畴带着一丝悲愤,跪地磕头道。

    布木布泰站起身来,对外面的侍卫道:“给洪中堂换间牢房,好生对待!”




第530章齐聚杭州
    1652年,明隆武八年,清顺治九年。

    这一年乃是天下局势大变的一年,满清入关多年,未能解决南方的抵抗势力,主政的多尔滚被满清内部的反对势力暗杀,满清的政权,落入年轻的顺治和太后布木布泰之手。

    在天下对弈的大棋局之中,多尔滚未能一统天下,满清一方换了旗手,国策也随之改变,由谋求一统,退后一大步,变为南北分治。

    这种变化,乃是满清在军事上连续失利后,必然做出的选择。

    多尔滚一意孤行,坚持一统的策略,最终被满洲贵族抛弃,转而又主和派,来主导满清政权。

    明朝一方,经历近十年的艰苦抗争之后,终于彻底站稳了脚跟,开始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明清之间,攻守之势,逐渐发生逆转。

    此前,满清是想攻灭明朝,如今变为守住既得利益,而明朝则由艰难求存,变为收复河山。

    明军内部各派势力,都抓住机会,准备通过对满清的战争,发展和壮大自身势力,为今后获得更多权力和利益做准备。

    去岁,由于赵铭在关外的牵制,给了浙江争取了一段恢复和发展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江东丝织业蓬勃发展,浙江被破坏的经济,也得以恢复。

    当初朱以海水淹杭州,夺下杭城后,浙系其实面临巨大的压力。

    这两年来,因为有东海镇牵制,浙江得以恢复,浙中平原地带大熟,收获百万石粮食,浙西和浙南的矿产、桑田和茶园,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近两年的储备,朱以海绝对兵精粮足。

    这系诸多帅臣,占据浙江富饶之地,兼与东海镇合作,发展海上贸易,一个个都成了阔佬。

    有钱、有粮、有兵,且士气旺盛,浙系诸将早就想谋取更大利益,还有更多的地盘,都想动一动,打一场大仗,况且众人也不好意思总让东海镇在前死撑。

    这时,恰逢隆武朝在楚赣发起反攻,浙系众人出于大局,还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便意图谋取光复金陵。

    十一月间,赵铭这员浙系大将回到江东,让浙系众人精神大振,对于收复金陵,信心倍增。

    就在赵铭返回江东之时,湖广方面又有消息传来,隆武朝廷二三十万众,围攻武昌数月,终于攻破武昌,城内清军主帅孔有德自杀,四万多清军被悉数斩杀。

    消息传来,天下震动,浙系众人心头振奋之余,一股紧迫之感,也笼罩在了朱以海和诸多帅臣心头。

    十二月底,杭州。

    临近新年,杭州城内,却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城外,浙军大营蔓延,城内街道上,一队队的士卒向外开拔,装满粮食和军资的大车,一辆接着一辆的运往城外军营。

    这时,一支数百人的骑兵,簇拥着一员身穿银甲的大将,还有数位穿着绯袍青袍的官员,进入杭州城。

    从旗帜和穿着来看,来的正是东海赵大帅,还有东海三司的长官,以及幕僚佐官。

    这样的阵容,在杭州也并不多见,引得街道旁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议论纷纷,“咦,好像是赵大帅的人马。”

    “哪个赵大帅?”

    “除了东海赵大帅,哪个姓赵的好意思称赵大帅?”

    这议论和观望之中,街道前方忽然蹄声大作,便见一将领着数十骑飞奔而来。

    骑兵奔驰到赵铭一行人身前,为首一员年轻将领,正是李元胤,他勒住战马,于马上向赵铭拱手行礼,欣喜道:“国公来怎么也不通知一声,卑职奉殿下之命,前来恭迎国公,还有东海三司的诸位上官!”

    赵铭打量李元胤一眼,几年时间,这员小将已经成为一个干练的青年,他脸上露出微笑,“元伯不必多礼,咱们速往行宫,拜见殿下。”

    当下,两队人马合在一起,一同前往朱以海的宫殿。

    赵铭骑马与李元胤同行,随口问道:“元伯,你父帅到了没有?”

    赵铭与李元胤年纪差不多,不过他的地位比李成栋还高,所以在李元胤面前,自是以长辈自居。

    李元胤有些兴奋道:“父帅早到了,张大帅、吴大帅、方国公也都到了,就等国公了。”

    看来朱以海确实准备收复金陵,浙系四大金刚聚齐,肯定是要进行一场大战。

    光复金陵,是何等荣耀的事情,李元胤等人都是十分期待,满怀激动之情。

    不多时,一行来到行宫门前,得到消息的朱以海,已经率领众多将领和官员,在宫门前迎接。

    “哈哈,孤王以为博安要等过了新年才来,不想动作这么迅速!”朱以海身穿朱红团龙袍,腰缠玉带,头戴金丝翼善冠,气度不凡。

    赵铭忙翻身下马,将马缰绳和马鞭丢给丁维岳,而后快步上前,领着东海镇一众文武,给朱以海行礼,“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朱以海忙上前,将赵铭扶起,满脸微笑道:“博安不必多礼,诸位卿家都平身吧!”

    隆武朝廷光复了武昌,逼死了孔有德全家,斩杀数万清军,声威大振。

    近两年来,浙系除了赵铭有所动作之外,朱以海并未与清军交战,而是专注于恢复浙江,没有什么大动作,所以威望逐渐被隆武压了过去。

    现在,看见朝廷光复武昌,朱以海便急于光复南京,不过浙系虽然养锐两年,但是江南的清军也备战了两年,单靠朱以海的力量,想要光复南京,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朱以海对于赵铭到来,便十分欣喜。

    东海镇战力强大,乃是浙系最能打的队伍,有赵铭参与光复南京之战,朱聿键对于光复南京,便更有把握了。

    赵铭站起身来,“臣听说多尔滚已死,满清内部动荡,朝廷又光复武昌,此乃大明收复金陵的天赐良机。如此机会,臣哪里能在苏州过年,自然是马不停蹄的赶过来,听从殿下的调遣。”

    朱以海对于赵铭的表态,脸上露出微笑,他拉住赵铭的手,拍了拍,“博安真乃国之栋梁,来来来,随孤进去说!”



第531章围歼阿济格兵团
    一行人进入宫殿,在大堂内依官阶坐下,朱以海坐在王位上,赵铭坐在左首。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不多时,李成栋、方国安、张名振、吴兆胜等将,也来到殿上。

    赵铭遂即站起身来,与几人相互见礼,客套几句后,朱以海才挥了挥手,进入正题。

    朱以海道:“孤王召集诸位镇臣来此,实为光复南京之事。现在人已经到齐,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吴兆胜立时起身抱拳,“殿下一声令下,臣立刻尽起兵马,杀奔南京!”

    “吴督镇好气魄!”朱以海壮其言,遂即却道:“不过,江南清军二三十万,兵力与孤王相当,那奴酋阿济格,坐镇江南两年,训练了不少精兵,我们要光复南京,还是需要一个计划。”

    隆武朝廷在楚赣大捷,让朱以海十分心急,想要尽快拿下南京,不过江南清军实力并不弱,浙系想要收复南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方国安道:“殿下,现今满清内部动荡,朝廷在楚赣大捷,自上游威胁江南。如今阿济格不仅两面受敌,后方多尔滚一死,他失去政治上的靠山,后方不稳,臣以为对满清而言,江南已经不可守。现在我们集结大军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自浙江北上,过湖州,经宜兴、潥阳,破秣陵关直扑南京,一路由博安率领,自湖东逆江西进,陷镇江,封锁长江,南京必得!”

    李成栋道:“阿济格来江南之后,一直呆在扬州,只要博安能够封锁长江水道,臣等有把握攻下南京。”

    长江将江南清军,分为江南和江北两部。

    因为清军水师比不上东海镇的水师,所以清军在江南的兵力部署,十分被动。

    阿济格到江南之后,一直呆在扬州,没有过江坐镇南京,便是因为心怀顾虑。

    如果清军将重兵部署于南岸,万一江防水师,被明军水师击败,那江南清军主力,便被困在了南岸。因此阿济格始终没有进驻江宁,而是选择屯兵扬州,不过他也没有放弃南岸。

    清军不敢屯重兵于南岸,不过也舍不得南京这块宝地,不愿意让给明朝,增加明军的声势,所以阿济格只能将兵力分为两股,设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分守长江两岸。

    在浙系收复浙江,赵铭占据湖东之地后,江南成为清军防御的重点。

    满清在此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其中江南大营十万众,江北大营则有二十万众。

    阿济格的盘算是,若是明军反攻江南,江南大营十万众,负责坚守,他则坐镇扬州,不断派兵支援,利用南京坚城,来消耗明军,待明军在攻城战中损失巨大,士气低迷之后,再突然渡江,发起反击。

    不过,他这个想法,有两个倚仗,一是当时上游江西和武昌在清军手中,江北清军可以从上游过江,不惧封锁,二是清军在镇江驻有重兵,挡住明军水师西进之路,大军可以直接自江北各个渡口过江,增援江南。

    现在,隆武朝廷收复了江西和武昌,上游被明军占据,阿济格就只有依靠镇江,封锁航道一个倚仗。

    朱以海没有攻击南京,等待赵铭,就是需要赵铭的水师,冲破镇江,打破阿济格最后一个倚仗,将清军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分割。

    如此一来,上游被隆武朝廷占据,下游和南京江面,被东海镇封锁,江南大营的十万清军,就与阿济格失去了联系,浙系便有把握拿下南京。

    否则,浙系攻击南京,阿济格不断从江北派兵增援,浙系作为进攻一方,肯定耗不过阿济格。

    朱以海目光看向众人,“大家都是这个意见?”

    方国安、李成栋、张名振、吴兆胜等将都微微颔首,朱以海遂即看向赵铭,问道:“博安以为呢?”

    赵铭沉声道:“殿下,上游武昌、九江失陷,南京清军已经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且江面随时可能被臣切断。这种情况下,臣以为对满清而言,南京已经不可守,若是清军够聪明,此时其实应该放弃南京,将江南清军主力保存下来,否则楚赣损失数万,江南清军主力再损失惨重,后面清军就没兵可用了!”

    “博安此言何意?”朱以海有些疑惑,没明白赵铭的意思。

    赵铭解释道:“臣现在对收复南京,其实不报怀疑。从局势上来讲,上游武昌光复,下游湖东又被臣占据,加上清军没有水军优势,南京已经是我大明的囊中之物。臣担心的是,江南的清军会跑,让我们错失歼灭江南清军主力的良机!”

    说着,赵铭看向众人,问道:“殿下,可有地图!”

    朱以海忙让人拿来一副地图,挂了起来,赵铭遂即起身走到地图边上,众人也都围了过来。

    赵铭遂即道:“如果臣是清军,以如今时局,必然会撤出南京,将三十万江南清军保存下来。如此才有兵力,构筑第二道防线,否则一旦江南会战失败,满清手中无兵,那我大明就可以乘势横扫北方了。现在江南清军三面受敌,明显没有胜算,因此臣以为,殿下起兵之时,南京的清军多半会逃。”

    朱以海明白了赵铭意思,“博安是担心江南的清军逃走,给以后收复北方造成麻烦?”

    赵铭颔首道:“臣以为,现今乃天赐良机,大可趁着满清内讧的机会,一举歼灭江南清军,而后横扫北方。如此一两年之间,满清可灭,天下可定,而若是让清军主力逃走,那便还有得打,百姓也要多遭几年罪了。”

    朱以海其实只是想抢在隆武建瓴而下之前,拿下南京城,到是没有考虑过,江南清军会不会逃走的问题,不过若是能够留下江南清军,歼灭阿济格兵团,他自然也乐意。

    “博安有什么想法?”朱以海严肃问道。

    赵铭遂即指着地图,他来此之前,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腹稿,“南京之地,对于满清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里毕竟是我大明南都,政治意义巨大,不到万不得已,臣料想满清不会轻易放弃。因此臣以为,此次光复南京之役,殿下不急于立刻直扑南京,可由臣先渡江,攻击扬州、淮安二府,拖住阿济格,李督镇出宁国,陷芜湖,渡江北击庐州,两翼包抄扬州,再联合朝廷东下,将三十万清军围歼于江南,如此天下可定!”



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
    赵铭返回江东之后,了解南方局势,发现在他出征的这段时间内,天下大势已经逆转。

    这次多尔滚坠亡,满清内部争权,勒克德浑擅自撤军,更是加速了满清的败亡。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一个辛苦多年建立的政权,搭起来的架子,崩坏起来,或许只需极短的时间。
1...155156157158159...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