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赵铭审时度势,觉得如今便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放在明朝面前,若是能够抓住机会,或许看似还十分强大的满清,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瓦解。
满清现在兵力布置极为不合理,精兵都压在前线,内部极为空虚,一旦前线被打穿,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第二道防线。
这也就是说,一旦明军消灭了江南清军主力,满清将再难以阻挡明军的进攻。
这就像三大战役歼灭了秃子主力,后面收取南方,如摧枯拉朽一样。
清军在兵力布置上的漏洞,与此前清军一直保持着进攻的态势有关,因为满清相对强势,所以那时根本不需要第二道防线。
现在局面则不同,江西的金声桓带着数万兵马反正,明军围歼了孔有德部,明朝取得了楚赣会战的胜利,若是明军再歼灭江南的三十万清军,那两淮、山东、河南、河北就暴露在明军面前,且几乎没有多少清军防守,明军便能一鼓作气,直接横扫北方,在短时间内光复大明河山。
赵铭看到这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自然不会放过,为了早点结束战乱,保存天下的元气,便于之后的海外开拓,赵铭谏言朱以海,务必要将江南清军主力歼灭,不能让清军反应过来,在淮河、徐州一线构筑第二道防线。
如果清军调整了部署,那明军想要收复北方,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北方地形以平原为主,自古以南伐北,少有成功之案例,赵铭数次北征,也只是仗着水军之利,与沿海各省活动,并未深入内地。
赵铭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利用清军对于南京战守不定的心理,不要急于攻击南京,放下江南大营十万清军不打,先两翼包抄江北的清军。
阿济格见南京还未受到威胁,自然不会立刻撤掉南京之兵,而这时明军自两翼包抄过来,江南还有十万清军没有过江,阿济格同样不可能不战而退。
总之,就是利用满清对南京犹豫不决的心理,留下三十万清军。
赵铭向朱以海陈述了他的计划,朱以海不得不承认,赵铭的战略若是实现,那天下可定,收复两京指日可待,不过要歼灭三十万清军,光靠浙系兵马肯定不行,必然还要联合朝廷的人马。
朱以海思虑再三,对赵铭的建议不置可否,并没有立刻答复。
众人商议一阵后,朱以海备下酒席,招待众人,出兵之事则改日再议。
夜晚,赵铭告别朱以海,前往驿馆下榻。
朱以海送到行宫门口,看着赵铭身影走远后,沉声说道:“爱卿怎么看?”
朱以海问的身边智囊张煌言,赵铭的主张,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朱以海此时只想早点拿下南京,以免夜长梦多。
若是要歼灭江南清军主力,必然要联合朝廷,那时朱以海就无法独占光复南都之功,甚至功劳有可能被朝廷抢去。
张煌言明显知道朱以海的顾忌,还有心中所想,他稍微沉思,便开口说道:“赵国公国士无双,刚从朝鲜征战归来,对于朝廷那边对于殿下的态度,还不太了解,不过国公的初心绝对没有问题,他想的是让大明尽早收复河山,驱除鞑虏,让殿下获得更大的功绩。”
朱以海闻语点了点头,“孤王也知道博安发心之正,并没有责怪博安之意!”
朱以海想要先光复南京,将功劳拿到手,但这样等于主动放弃了围歼阿济格之军的机会,便是让天下百姓多遭几年罪。
先拿南京,明显是私心,朱以海不好像赵铭明说,也不敢表露出来,以免毁掉他的形象。
他的这点困难,需要臣下善解人意,去主动体会,但是赵铭似乎没有体会到,或者体会到了,装作不知道。
张煌言遂即说道:“其实臣以为殿下完全可以同意赵国公的策略。”
朱以海皱起眉头,“卿家何意?”
张煌言微笑道:“殿下要收复南京,需要赵国公之力,是因为担心江北的阿济格增援南京清军。因此只要令阿济格不能增援南岸清军,就不影响殿下收取南京。赵国公是按着殿下所想,攻击镇江,封锁江面,还是渡江攻击扬州、淮江,其实都可以达到牵制阿济格的目的。”
朱以海转过身来,看向张煌言,眉头一挑道:“卿家说得有道理!”
张煌言道,“按着殿下先前之议,国公起湖东之兵,逆江而上,攻击镇江,截断南京与江北之间的联系,殿下则率领大军直扑南京,恐怕清军真会如国公之言,不战而逃。届时殿下虽然收复南京,但是清军主力逃到江北,想要歼灭他们,便也就困难了。”
张煌言顿了顿,继续道:“现在国公要渡江北击扬州和淮安,牵制阿济格之军,殿下大可答应。届时有国公牵制阿济格,殿下不用担心阿济格,大可提前起兵直扑南京。”
朱以海接过话头,“如此,虽说收复南京不那么容易,但是却能歼灭江南清军,甚至还能重创阿济格之军。”
张煌言点了点头,“殿下英明!”
赵铭的意思是,先两翼包抄,将阿济格困在扬州之后,再攻击南京,以免江南清军提前撤退,要的是全歼三十万清军。
张煌言见朱以海急于收复南京,便给了朱以海一个折中的方案,在赵铭北上包抄阿济格时,便起兵攻击南京。
这样一来,肯定难以全歼清军,但是南京守军见长江没被封锁,肯定不会急于撤退,浙系便有机会吃下南岸的清军,甚至在收拾南岸清军之后,渡江北击被赵铭牵制的阿济格,给予北岸清军重创。
朱以海沉吟一阵,忽然重重颔首,“嗯,卿家之言可行!”
第533章登陆江北
朱以海想要收复南京,必须依靠赵铭的东海镇。
如果没有赵铭这一支兵马,牵制清军兵力,那浙系将很难在隆武朝廷东下之前,收复南京。
因此朱以海并没有将他想先拿下南京的意思,强烈的表达给赵铭,担心赵铭因为想要歼灭三十万清军,与他的想法存在冲突,而不配合,不支持他提前收复南京的计划。
虽说赵铭与朱以海的目标,都是收复南京,可是赵铭想的是歼灭江南清军主力,为迅速扫灭满清打下基础,而朱以海想先拿下南京,以免被隆武朝廷夺取,至于歼灭多少清军,则是次要之事。
这两种情况,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而在浙系诸镇之中,赵铭的地位比较特殊,东海镇实力强大,朱以海并不能像控制其他诸镇一样,控制和左右赵铭。
对于东海镇这样的强藩,朱以海只能与赵铭商议着来,而无法直接下令。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杭州商议几日后,赵铭首先返回苏州,准备去抽调大军。
赵铭要走,朱以海自是亲自相送。
“殿下请回吧!江北阿济格,殿下不必担心,若是按着计划行事,这次大明必定能歼灭清军主力!”杭州北郊,赵铭牵着马,对身旁的朱以海说道。
朱以海停下脚步,有些犹豫,轻声说道:“博安,江北清军兵力众多,你可不能大意啊!”
赵铭看了朱以海一眼,沉声说道:“殿下不必担心,现今江南清军三面受敌,臣在东,殿下在南,朝廷在西,清军已然处于口袋之内,胜算极大。此次大战乃是殿下发起,殿下之军,距离南京又近,谁也无法抹杀殿下的功绩!”
赵铭的意思,他从东包抄,朝廷派遣一之兵马从西包抄,把阿济格的退路封死,朱以海在自南进攻,收复南京。
若是计划顺利执行,朱以海不仅收复南京,还组织围歼了江南清军主力,能够获得他想要的威望,以及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赵铭则实现了全歼清军主力的目标。
朱以海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遂即正色道,“既然博安有把握,那孤就不多言了。”
赵铭遂即一抱拳,翻身上马,与朱以海道别,往苏州奔去,朱以海则回到杭州,召集部将,布置出兵。
泰兴、如皋、南通三县,位于扬州东南,大陆伸向海洋的一角。
这里是扬州东面门户,与苏松常隔江对望,可进可退,方便补给。
赵明想要在江北站稳脚跟,最适合之地便是这里。
江北清军毕竟有二十万,若是不选一处合适的地方,建立稳固的阵线,登陆江北的明军,很容易被清军赶下长江和大海。
1653年,新年刚过,赵铭一面派人前往武昌,联络堵胤锡和隆武朝廷,请堵胤锡发兵东进,攻击庐州、凤阳包抄阿济格侧翼,一面调兵遣将,拨运粮草器械,然后率领王朝先、阮美、李忠明、王翊、李长祥、唐通、李本深、虞胤、韩昭宣等将,率领神策军五万众,自南通、泰兴等地登岸,踏上江北的土地。
江北与苏松常隔江对望,不过经济却远远落后于苏松常,而且地处广陵丘陵地区,耕地较少,临海之地,多为盐碱地无法种植,比较贫瘠。
以前,这里可以晒盐,不过满清禁海,迁徒沿海百姓,便使得这里百姓,失去一条重要的生计。
近些年来,满清丢失了大半个江浙富饶之地,湖广粮仓也被明军占据大半,成都平原的粮食又运不出来,使得满清的财政异常的紧张。
为了维持满清朝廷的运转,满清只能加征赋税,而江北驻扎二十余万清军,补给压力极大,满清只能加重对江北各州县的搜刮。
这使得江北百姓,负担极大,赋税比例高达五成以上,而且还要面临江北清军的抢劫和骚乱,真是苦不堪言。
相比之下,对岸东海镇治下的苏松常,则经济繁荣,物资充沛,不少江北北姓逃到苏松常的工坊做工。
现在,东海镇的明军一踏上北岸,选称东海赵大帅,兴兵二十万,收复江北,立时如洪水荡涤污秽一般,清军守军望风而逃,百姓如久旱而逢甘霖般,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正月,年还没过完,南通、泰兴、如皋、如东、泰县等地便望风而降,清军兵力向扬州收缩,江北随之大震。
扬州,九年前,多铎率军南下,垂涎扬州之富,借口扬州军民抵抗,将数十万扬州百姓屠杀一空。
如今扬州城内,依旧没有什么百姓,居住的几乎全都是清军,还有清军的眷属,俨然一座军城。
这时在扬州城英亲王府邸,坐镇于此的阿济格,负手站立在地图前,冷哼一声,“赵杂毛好大的胃口!”
一旁的江南总督范文程,沉着脸道:“赵杂毛兵入长江,直指镇江,说明浙系所图不过南京,赵杂毛不攻镇江,而是渡江北上,所图便是王爷,还有王爷手下的几十万大军!这厮的胃口确实很大,简直猖狂!”
清军对明军的行动,早就进行过分析,若是明军只是封锁长江,那目标便是南京,要是明军不攻南京,登陆江北,那图谋就大了。
阿济格转过身来,脸上有些愤慨,突然骂了一声,“本王就不信,这赵杂毛能通天,到要看看他怎么吃下本王!”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赵杂毛凶猛,清军可真不敢轻视他。
范文程忧郁道:“王爷,现在赵杂毛以动,朱以海和伪明朝廷,肯定会紧随着行动。现在看赵杂毛的动作,伪明所图甚大,意图全歼王爷,王爷准备怎么应对?”
阿济格沉默片刻,便冷声说道:“这就要看朝廷的计策能否奏效,将伪明朝廷和朱以海的注意力,吸引到南京。如果朝廷计策成功,赵杂毛便是孤军深入,本王手握二十万大军,引诱赵杂毛来攻,或许能够给他一个教训,甚至斩杀此贼。”
第534章包抄敌后
东海赵大帅声名远播,五万大军登陆江北之后,各地望风而降。
江北清兵明显多于明军,不过清军并没有主动迎击,而是向扬州方向收缩。
在出兵之前,赵铭已经与朱以海商议,并派人联络堵胤锡和隆武朝廷,约定三面夹击,聚歼清军主力于淮南之地。
如今满清朝局动荡,赵铭认为是绝佳时机,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赵铭相信以堵胤锡的战略眼光,当能抓住此次时机。
阿济格并没有主动迎击,多半是面临西线压力,或许堵胤锡之军,已经自楚赣进入安庆和庐州,扑向凤阳府泗州县,威胁扬州之西,使得阿济格不得不收缩兵力,保证大运河通道不被明军切断。
这样一来,东海镇与楚赣明军,就像是迅速系拢的口袋,从东西两个方向,迅速推进,在清军从南京撤军之前,将口袋扎死。
因此,赵铭在收取扬州东南的泰兴、南通、如皋之后,留下一万余人,而后率领四万大军,迅速向扬州侧后穿插,准备拿下杨州之东的泰州,而后迂回到扬州之北,也就是扬州后方的高邮,切断运河,并等朝廷之军,自西而来,完成对阿济格的合围。
现今满清缺少机动兵力,只要围住阿济格,满清短时间,不会有援兵来解围,赵铭有极大把握消灭阿济格兵团,一举鼎定天下战局。
计议已定,赵铭率领四万大军北进,留下心腹李忠明、阮美领一万兵,镇守泰兴监视扬州,并随时准备增援主力。
毕竟,阿济格有二十万人,赵铭并不敢马虎。
一切准备妥当,四万东海镇精锐,并未直扑扬州清军大营,而是绕开清军集结之地,沿着运盐河,直扑泰州。
泰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
赵铭要绕道扬州后方,夺取高邮,就必须拿下泰州,打通向扬州之北穿插的道路。
“大帅,往前三十里,就是泰州城!”王德顺骑着马,跟随在赵铭身边介绍道。
此前王德顺常年镇守崇明岛,加上他乃江阴人,对于长江两岸的地形和城池分布十分熟悉。
赵铭抬首四望,四周都是农田,远处则是起伏的丘陵和树林。
“泰州城有多大,可有重兵把守?”赵铭问道。
“泰州在扬州之东,原来东台、如皋等地的海盐,都是经过运盐运河,过泰州运到扬州,所以泰州此前还算富庶,城池自是比一般县城要坚固。这里属于扬州外围,之前又未受到我们的威胁,所以并没有驻扎多少人马。不过我们登陆江北,原本设防于泰兴、南通、如皋的清军不战而逃,或许有不少人逃至泰州,大帅还是不可大意!”王德顺答道。
赵铭点了点头,“本帅登陆江北,阿济格有点脑子的话,应该已经猜出了本帅的意图,所以他才集结兵力于扬州,想守住江南清军撤退的通道,为南京清军撤退争取时间。泰州乃是苏中门户,本帅向扬州后方穿插的重要通道,他应该会派兵驻守,只是不知道领兵的是谁!”
王德顺道:“此前泰州只有一个清军千总,如今是谁领军,还真不知道。”
赵铭微微皱眉,遂即派出骑兵前往侦查,并传令大军,加速前进,中午之前赶到泰州城下,尽早突破泰州,杀奔高邮,截断阿济格的退路,以免清军主力跑了。
大军继续前进,不多时,前去侦查的罗文耀,领着骑兵奔驰回来,赵铭见此一拉马缰,驻立于道路边。
“大帅打探清楚了!”罗文耀于马上抱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