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东海镇的残兵气力衰竭,沉默不语,无人回应。

    阿济格本就心怀愤怒,见此瞬间心态爆炸,“本王问你们可愿意归顺大清!”

    近百东海镇将士,依旧无人应答,甚至没人去看阿济格,将其视为空气。

    这让阿济格暴怒异常,怒吼道:“投降免死!不降者戮之!”

    东海镇的残兵,被清军押成一排,阿济格之子傅勒赫翻身下马,拔出战刀,恼怒的指着一名明军,狰狞道:“降是不降!”

    明军百户却转过身来,对着被缚的同袍朗声笑道:“太平营李昭吉,先走一步了!”

    明军将士们顿时有人回应道:“兄弟先走,我等随后就到!”

    傅勒赫大怒,立时一刀从后将明军百户砍死,而后再指向另外一人,又是不降。

    傅勒赫连杀数人,刀口砍卷,明军士卒无一人投降。

    阿济格见此脸色由愤怒,变为极度阴沉,最后仰天叹息,“赵杂毛不死,大清国难安啊!”

    泰州东北方,得胜湖之南,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中,出现一条稀稀拉拉的队伍。

    这些人大多没了兵器,身上没有盔甲,手里杵着一杆长矛或者木棍,形同乞丐,但是依旧可以看出他们的身份。

    一杆残破的赵字军旗,倔强的飘扬着,告诉众人,他们是一支明军,正是从清军重围之中,杀出来的赵铭。

    近六千人马突围,不到三千人进入沼泽,然后一路上,不断有人陷入沼泽地中,如今只有不到千人,成功走出沼泽和泥泞,踏上了坚实的陆地。

    赵铭被李本深搀扶着,手中狼牙棒已经丢了,他拿着一根木棍,深一脚浅一脚的踏上岸边草地。

    这时,赵铭身形狼狈无比,头盔丢了,胸前和后背的板甲也扔在沼泽中,只穿着一件被血污浸透的袍子,头发散乱,哪里还有东海赵大帅的威风。

    赵铭脚踩陆地上,心中却并没有逃出升天的喜悦,他双目有些无神的问道:“这是哪儿呢?”

    “大帅,咱们已经走出沼泽,应该快到泰州境内了!”李本深上气不接下气,眼睛同样无神。

    赵铭呢喃道:“走出来了!”

    赵铭打下泰州后,留下一万兵马于此,明军救援赵铭时,以泰州为据点,向时堡镇推进,现在泰州应该还在明军手中。

    这就是说,赵铭一行人已经安全,不过赵铭却高兴不起来。

    赵铭站在原地,有些失神的眺望南方,三万将士几乎全军覆灭,让赵铭无法再向前迈步。

    这一刻,他忽然理解了霸王项羽,为何不愿意过江东,赵铭内心此时也万分羞愧,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东海镇的父老。

    一时间,赵铭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一停下来,身后的明军士卒也都停了下来,纷纷或躺或坐,甚至直接倒在地上。

    将士们被困在时堡弹尽粮绝,不少人都是饿着突围,到现在几乎都已经耗尽精力。

    这时,不到千名将士,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息着,而就在这时,远处却忽然一阵蹄声传来,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这让刚松一口气的士卒,立刻一阵骚动,可是一放松,心中一口气泄了之后,不少人却站都站不起来。

    正绝望之际,骑兵已经进前,赵铭不知拿里来的力气,一跃而起,抄起木棍就准备迎战,而李本深看见骑兵衣甲火红,立时喜道:“大帅,多半是浙系的兄弟。”

    隆武朝廷反攻湖广,孔有德和汉军正红旗,被全歼在武昌。清军内部争斗,两红旗的八旗兵,被勒克德浑带去北京,江南是阿济格统军,没有红甲的清军,那就只有是穿着鸳鸯战袍的明军。

    那队明军骑兵疾驰而来,约有三百余骑,他们远远看见沼泽边上,躺着近千人,在远处勒停了战马,观察一阵后,为首一骑,顿时疾驰奔来。

    东海镇和浙系明军联络何腾蛟,请求何腾蛟出兵,可是西线明军虽枪炮不绝,看似与清军战斗激烈,但战线却没有前进一步。

    东海镇元老马士鳌前往何腾蛟营中,却被告知,在战斗中被清军所杀,可据东海镇眼线传回消息,马士鳌其实是被何腾蛟所杀。

    这让浙系和东海镇对西线明军不报希望,而浙系见西线何腾蛟不出手,也心生退意,关键时刻,王翊、王朝先等东海镇将领啼血哀求,最后再冲一次。

    那夜王朝先最近杀到距离时堡二十里外,就冲不动了,正绝望之间,看见时堡之东,火光冲天,知道赵铭从东突围,于是奋力出击,牵制清军,为赵铭制造机会。

    一场混战之后,王朝先与浙军最终没能接近时堡,只能向南退至泰州一线,然后派遣骑兵和大队士卒,向得胜湖之南的广阔区域探查,看赵铭是否突了出来。

    骑兵的首领是李元胤,他身穿一身锃亮的铠甲,提着马槊,冲到溃兵面前,勒住缰绳问道:“你等自何而来?”

    “将军,我等都是东海兵将,刚才时堡突围而出!”有东海镇士卒回道。

    听说是东海镇,李元胤立时大喜,颤声问道:“赵国公可在?”

    “我家大帅就在后头!”士卒向后指着,赵铭正好站起身来。

    李元胤看见赵铭,当即翻身下马,一边疾步跑来,一边大喜喊道:“国公安好?”




第560章负气撤军
    在李元胤的接应下,东海镇不到千余残兵,来到泰州城附近。

    浙军云集于泰州,设有多座军营,驻守于此的乃是赵铭的老熟人李成栋的一部人马。

    李元胤接到赵铭之后,先派快马回营,东海镇的溃兵一入大营,营中的李部士卒,早已为他们准备了肉汤和浓粥。

    饿了好些天的东海镇士卒一入营,立刻就蜂拥而上,不顾汤汁滚烫,便疯狂的喝汤吃粥,不少人因为吃的太急,被呛得险些背过气去。

    李本深、唐通等东海镇的将领,也完全没了形象可言,一个个坐在大车上,捧着大海碗,疯狂的喝着汤,赵铭也是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一块肉,噎得有些翻白眼。

    堂堂东海镇赵大帅,纵横天下多年,今日可算是威严扫地,狼狈至极。

    这时,将士们正或坐或蹲的吃喝,一名身穿鱼鳞甲,头戴凤翅盔,腰间兽头带,颇为威风的大将,在一队将校的簇拥下,疾步走了过来。

    “父帅!赵国公就在前头!”李元胤引着李成栋过来,边走边叹息道:“这次东海镇真是太惨了!”

    当年赵铭把刀架在李成栋的脖子上,逼着他反正,李成栋开始很恨赵铭,后来与赵铭合作多次,加之他在明朝混得不错,被朱以海视为左膀右臂,所以对赵铭的恨意渐消,反而慢慢佩服起赵铭这个人来,生出了要与赵铭比较的心思。

    现在他听说李元胤的叙述后,心里不禁一阵唏嘘,同时自己也多长了个心眼。

    赵铭之前被明朝捧上了天,抗清比朝廷还积极,不多长个心眼,才会有今日之败。

    这时,李成栋已经看见了远处,坐在大车上,身形狼狈,只顾吃喝的赵铭,脸上顿时露出震惊之色,不是亲眼所见,李成栋是万万想不到,不久前还威风八面的东海赵大帅,尽然狼狈成了这般模样。

    赵铭衣甲丢了大半,身上只挂着几片甲裙,衣物满是血污,头发散乱,遮住半边脸,低头啃着肉骨,李成栋等人走到跟前,都没有察觉。

    李成栋站在赵铭面前,看见赵铭如此狼狈,心中唏嘘,沉默半响,他才拱手抱拳,低声道,“博安!”

    赵铭抬起头来,看见是李成栋,两人交情之前并不太深,但此时赵铭却仿佛见了亲人一般,虎目含泪。

    赵铭将手中骨头放下,油手在身上擦了擦,然后站起身来,忽然单膝抱拳,“老李,这个情,我记下了!”

    李成栋一把将赵铭托起,忙道:“都是浙系兄弟,博安何必如此。”

    赵铭看着李成栋道:“老李,你能来救我,便是我的恩人!这次若非你们拼死前突,我此番恐怕已经不保。”

    李成栋看着赵铭,还有他身边的溃兵,心中不禁一阵感慨,接应东海镇的李部官军,围着狼吞虎咽的东海镇溃兵,也都唏嘘不已。

    李成栋与赵铭说了一阵,两人各自问了一些情况,李成栋见赵铭等人饥饿,便不在多言,只是令属下再杀几头猪羊给东海镇的兄弟吃。

    赵铭一行吃了不久,外面忽然一阵骚动,便见王翊、王朝先、阮美等东海镇的将领,大步闯进营来,众人一边疾走,一边大喊:“大帅!大帅!”

    几人疾步到赵铭身前,看见赵铭和东海镇残兵的惨样,不禁悲从心来,赵铭与几人相拥而叹。

    众人相聚,一盘算,发现折了李忠明、王德顺等老兄弟,三万精锐只突出来一千人,赵铭又得知马士鳌被杀,顿时相拥而泣。

    半响,赵铭才振作精神,对众将道:“好了,好在本帅突了出来,这仇本帅一定要报,不能让弟兄们枉死!”

    王朝先、阮美等人泪目道:“对,好在大帅突出了来,咱们大不了从头再来!”

    赵铭在李成栋营中,休息了一日,令属下弟兄继续向北探查搜寻,看是否还有其他弟兄突出来。

    这一搜,还真找到几时人,王大拿和大军失散,领着十多个伙头军,居然走出了沼泽。

    当然,奇迹也就只有这么一出,接下来两日,明军虽继续搜寻,但是却再也没看见有溃兵从沼泽出来。

    三日后,赵铭与一众溃兵,已经恢复了力气,收拾一藩后,赵铭便下令泰州城中,不到两万属下,将城池让给李成栋,便要率军返回江东。

    泰州城外,李成栋对赵铭道:“博安,现在朝廷大军云集于江北,将要收复扬州、淮安,殿下听说你突出重围,正从南京赶来,你真要返回江东?”

    赵铭向李成栋抱拳,沉声道:“这一战,我东海镇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战。我心意已决,就此返回江东,此后不问抗清之事!”

    李成栋知道赵铭心中有气,说的也是气话,“若朝廷有难,博安还能袖手旁观!”

    赵铭沉默片刻,“老李若是有需要赵某之时,我必定万里驰援!”

    李成栋无奈叹息一声,忽然郑重抱拳:“如此,博安保重!”

    赵铭还礼,“保重!”

    说完,赵铭一拔马缰,便领着不到两万人马,寂落的向南而行。

    李成栋与李元胤等将,看见蜿蜒挺进,向南撤退的东海镇,心中不禁一阵感慨。

    泰兴之南靖江,东海镇士卒与此渡江,自江阴登岸,而后返回苏州。

    这时江面上船只穿梭,接送着将士渡江,在距离渡江地点不远处,一群人登上山丘,为首一人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注视着江面。

    “殿下,赵国公这是~”方国安脸色阴沉道。

    朱以海摆了摆手,一声叹息,“博安这是对孤有怨气啊!”

    “殿下,这次赵国公大败,主要责任在于朝廷没有按着约定,实行左右包抄之策,而是来同我们抢南京。殿下召赵国公前来,解释清楚,我想赵国公必然能够理解殿下!”张煌言道。

    朱以海依旧叹息,“算了,东海镇损失巨大,让博安休息一阵,他会理解孤的。孤先率领大军,夺下扬州、淮安再说。”



第561章战后格局
    这次江北之战,确实让赵铭伤了心。

    赵铭一心歼灭清军,等于是给老朱家卖命,不仅帮着老朱家挡住了清军的进攻,守住了基业,还准备将老朱家失去的江山也夺回来,结果却被老朱家的人出卖。

    赵铭心中沸腾的热血,一下凉了半截,发誓再也不管老朱家的事了。

    当然,他不会真的就此对天下不管不顾,只是看清了一些事情后,不会热血和那么义无反顾了。

    五万大军渡江,回来不到两万人,大军返回江东后,救死扶伤,整顿队伍自是不提。

    这时,陈明遇等人完成清点,江北一战,战死投降或失踪的东海镇将士,共计三万四千余人,损失之惨重,可谓东海镇成军以来,有史第一遭。

    此番出征,东海镇的高级将领,中级军官,下层士卒,损失都十分惨重,几乎折损过半,神策中军,神左军几乎全军覆灭,此外还丢掉了大量辎重和器械。

    赵铭近些年积攒下来的几万条火枪,还有青铜快炮,数千枚手雷,七八万斤火药,十多万石粮食,都葬送在了江北。

    当然,这些东西并非全部落入清军手中,许多都被东海镇的将士自己焚毁和引爆。

    总之一句话,江北之战,东海镇元气大伤,本来可以一战灭掉满清,如今局势也再次变化起来。

    清军在这一战中,重创了宿敌东海镇,使得东海镇短时间内,无法再攻击清军,同时满清缴获了大批东海镇的器械和辎重,还有黄廷等两千多东海兵,投降了满清,无疑增强了满清的实力,稳住了将要崩溃的防线。

    赵铭领军回到苏州后,江东之地一片黯然,而因为东海镇从未遭受过此等大败,东海镇准备也不充分,没有应对大败的措施和经验。

    一时间,家属抚恤不及时,伤员缺少医药救治,被迫截肢,或者感染至死,使得东海镇士气跌落谷底。

    江东的百姓也没想到,百战百胜的赵大帅,会折戟江北,得知自己儿子、丈夫的死讯,也都是家家戴孝,悲痛不已。

    这一切,都令赵铭深感自责,可以预见,短时间内,不仅东海镇难以恢复,就连赵铭自己,也需要时间来调整。

    赵铭这边遭受惨败,清军那边虽没留下赵铭,但是却也是一场震动满清朝廷的大胜。

    洪承畴的计划,只是用南京和议和,来离间南明朝廷内部的势力,重创东海镇,完全是意外之喜。

    虽说没能抓住赵铭,但是顺治和布木布泰听闻重创赵铭的消息,还是大喜,大肆封赏了阿济格和范文程几人。

    近一年来,满清内部动荡,多尔滚坠马而亡,满清外部,则丢失武昌,孔有德惨死。

    面对内外汹汹的局面,满清朝廷内部,便有人建议撤回关外,而现在,这些人也纷纷安定下来,吃下了一枚定心丸。

    阿济格一边整顿军队,一边向满清朝廷报捷,并派出斥候,追查赵铭的动静。

    这时阿济格内心之中,还抱着意思侥幸,毕竟沼泽难行,赵铭极有可能陷入沼泽之中,被稀泥淹没,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斥候带回来消息,赵铭已经逃了出来。
1...168169170171172...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