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南北议和,朝廷军费减少,特别是非嫡系人马,几乎得不到朝廷拨银。

    这使得各军各镇,都只能勒紧裤子过日子,没有多少银钱采购器械。

    赵铭听后,沉默片刻,“李成栋欠多少尾款?”

    陈于阶看向陈明遇,后着立时道:“大帅,还有五万两白银没有结清。”

    李成栋历来还算爽快,如今居然成了老赖,赵铭舔了下嘴唇,挥手道:“这五万两,给李成栋免了,再送给他两百杆火枪,十箱手雷。”

    半年前,赵铭陷于重围,李成栋发兵救援,如今李成栋有困难,赵铭聊表心意,算是对李成栋出兵营救的感谢。

    说完,赵铭又继续道:“陈先生的意思是,如今衣甲和军资生产,能够满足需求,不过火枪生产数量不够?”

    陈于阶回道:“大帅,燧发火枪制造比较复杂,以前工坊一年能生产数目不到五千杆,最近扩大生产,才提升道七千杆。”

    这也就是说,东海镇想要恢复战备,大概需要四年时间。

    这个时间,赵铭显然难以接受,皱起眉头,“是什么限制了火枪生产?”

    陈于阶道:“大帅,主要是工匠数目,还有原料的问题。”

    此前,东海镇的装备,是数年积累而来,可是现在赵铭却没有,再等几年的时间。

    赵铭看向陈明遇道:“先生,藩库可再调拨一批钱粮,用来鼓励和扩大生产,尽快恢复大军实力。”

    “大帅放心,藩府会敦促华兴公司,尽快生产军备,满足军队需要!”陈明遇提醒道:“不过卑职觉得,还有一件事情,大帅忽略了。”

    “哦?”赵铭挑眉道:“说说看,我把什么事情忽略了?”

    “扩军!”陈明遇缓缓道:“江北一战,我们损失三万将士,如今藩府水陆大军,只有六万余人,其中陆师只剩三万余,而想要做大事,藩府至少需要十万兵。如今,华兴公司生产了不少器械,但是招募士卒之事,却一直不太顺利。现在距离江北一战,已经大半年的时间,大帅想要恢复藩府实力,除了敦促工坊加快军资生产,还需要尽快招募足够多的新卒,毕竟新卒训练还需要时间。”

    江南繁华,士卒百姓的战争**,本就很低,而如今南北议和,便更加没人想参加军队。

    在赵铭返回江东后,东海镇便着手招募新卒,来弥补赵铭的损失,但招募进度却比较缓慢,没有多少人愿意从军。

    赵铭手拿起一件工坊制造的棉甲,红色的甲胄上,打满了铜钉,质量和工艺相当不错,并没有因为加急而降低质量。

    赵铭一边看,一边沉吟道:“此前,藩府已经制定出了,给与新募集士卒土地,以利益相诱的政策,为何还没有推行?”

    陈明遇道:“回禀大帅,若是加大赠予新卒的田亩数量,那肯定就需要先奖赏老卒。如此一来,藩府手中,掌握的土地,恐怕就不够了!而且如今南北议和,藩府以何种理由扩军,也是个问题。”

    “扩军的借口可以寻找,南北虽然议和,但海上却不太平,可以用防备红毛夷为借口来征兵。”赵铭将工坊生产的棉甲放下,又拿起一个军用的皮水壶,一边打量,一边沉声道:“军队招募需要时间,况且还需要训练,要等到新卒形成战力,恐怕至少得一年半载。”

    赵铭顿了顿,正色挥手道:“不能再拖了,把现有的土地拿出来,先奖赏抚恤老卒,然后全部拿去招募新卒,尽快恢复藩府兵力。”

    陈明遇闻语点了点头,“卑职明白了!”

    当下,赵铭一行人,在工坊内巡视一遍,在朝廷不再向华兴公司采购,浙系大帅手中缺钱,减少订单的情况下,华兴公司的产能,完全用于满足东海镇,生产的军资,已经足够应对军队的装备,还有新军的招募。

    赵铭在工坊,查看各种器械之后,便回到苏州城中。

    次日,数队传信骑兵,便自苏州城奔出,前往江东各县,张贴藩府募兵的告示。

    一时间,各座县城城门门口都贴上了招募士兵的通告,引得进出城池的百姓围观,有人摇头晃脑念道:“东海总督,国公赵铭,告江东父老。海上盗寇日趋猖獗,影响海上贸易,暴虐沿海。为保贸易通畅,特招募勇武之士为卒,凡报名应募者,可得军田三十亩,免税赋十年,福荫子孙,望江东壮勇,踊跃报名,为藩府出力,保一方太平!”

    城门前聚集的百姓,听完告示内容,不由得议论纷纷。

    三十亩田地,许多人劳作一辈子,也积攒不了这份家业,而现在只要从军,就能得三十亩地,成为小地主,立时让人许多人都有些心动了。

    “大帅经略江东,对待我们不薄,我们该响应藩府号召,为藩府出力!”人群呼有汉子喊道。

    当下便有人受到感染,“应募点就在城内,我们都看看去。”

    有人号召带头,城门出不少青壮,顿时呼啦啦的向报名点涌去。




第582章踊跃应募
    为了募集新兵,招募壮勇入伍,赵铭令藩府,开出了极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国社党党务部宣传司,也为征兵造势,宣扬南洋拓殖的好处,将台湾、吕宋等地,形容成了成了土地肥沃的世外桃源。

    为此宣传司,专门找了几个典型,无一不是从军后,改变命运。

    原本不过是穷人家的孩子,家中贫苦,给地主种地,加入东海镇后,分得几十亩军田,军功又换了近百亩功田,退役后成为地主。

    现在如今老婆孩子热炕头,还有几头牛,几名朝鲜佃户帮着耕种,过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收租生活。

    这些文案,在赵铭看来,水平实在不行,不过对于没有接触太多虚假广告的百姓而言,却很有吸引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明清议和之后,对于百姓而言,已经没有了投军的理由,军饷不多,还有生命危险,不如去给工坊做工。

    现在百姓们却有了一个理由,无关大义,而是关乎自己的利益。

    大义和口号要喊,不过毕竟不能当饭吃,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还是更加看重自身的利益。

    赵铭对于百姓追利,并不反对,相反还认为,利益的驱使比光喊口号更有用,更长久,能提供源源不断向外扩张的动力。

    在利益的诱惑,还有宣传之下,江东各县招募之处,逐渐聚集了一些青壮,有的地方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苏州城东,城门旁十多名甲士,持枪而立,几名书吏,则坐在桌前,忙碌的登记应募者的信息。

    此前,东海镇选兵,主要是从屯军之中选拔,素质都不会太差,可是此前东海镇扩军,就从屯军中选拔了一批,现在一下又要招募三万多人,便只能从民间选拔一批。

    当然虽然招募并不顺利,但是东海镇依然要进行简单的测试,而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收,以保证军队战力。

    首先医官对士卒进行筛选,确保青壮身体健康,没有携带暗疾,还有疫病,而后再让其举起一对石锁,确保身体强壮,最后在询问身份,以工坊雇工和佃户优先选拔。

    这时,一名身形魁梧的男子,走到前面,很轻松的就将一对石锁举起,顺便将石锁向天上一抛,在一片惊呼声中,又接在手中。

    这随手耍的一个把式,立时引起众多青壮一阵喝彩,显然是个练家子。

    赵铭正好在巡视募兵,见此不禁对属下说了一句,不多时,魁梧的汉子被带上前来。

    赵铭微笑道:“叫什么名字,以前练过?”

    江北一战,东海镇损失惨重,丁维岳、王德顺等人,全都战死,赵铭看见眼前汉子,便生出了爱才之心。

    汉子看见赵铭并不慌张,抱拳行礼,“小人刘迁,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一些把式。”

    赵铭听他口音,不禁问道,“你是北方军户?”

    刘迁点了点头,“回禀大帅,小人山西代州军户,最近流落至此,在华兴工坊做工。”

    “山西代州?”赵铭有些惊讶,遂即微笑道:“在本帅军中,有一谢迁,如今为一军帅首,你叫刘迁,本帅希望你能好好干,做出一番功绩。”

    赵铭拍了拍他的肩膀,便转身对登记的书吏道:“将他记录甲册!”

    说完赵铭便领着属下离开,返回总督府邸,路上赵铭又问道:“最近有许多北方汉人,来到江南吗?”

    “回禀大帅,南北议和后,满清对北方反清势力,进行大清洗,并着手削弱汉将军权,实行高压统治,对汉人进行迫害,确实有不少北方人,来到江南。”跟随在身边的军情司佥事高欢连忙回道。

    赵铭闻语点了点头,看来议和后,满清并没有闲着,一面派出郡王岳乐,坐镇沈阳,集结了三万人马,骚扰辽东和朝鲜,想将东海镇赶下大海,一面肃清内部反叛势力,显然不甘心失败。

    谢迁从朝鲜平壤发来消息,岳乐以骑兵袭扰的战术,突袭东海镇在辽东的据点,令东海镇损失比较大,赵铭上书朝廷,朝廷那边却没有反应,反而建议东海镇撤回来,不要挑起事端。

    赵铭内心一肚子火气,本来想放弃辽东算了,可是赵铭心里却十分清楚,满清狼子野心,就如同一头饿狼,徘徊于栅栏之外,一旦有机会,肯定会再次南下,咬明朝一口。

    辽东在手,满清就不可全力南下,赵铭最终还是没有做到,真的不关心天下大事,所以面对满清的挑衅,朝廷的不支持,他依旧没有从辽东撤军,而是与清军在辽东拉锯。

    赵铭沉吟道:“建奴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天地会和军情司,对于北方来人,一定要加以注意,以免细作混入。”

    天地会主要是侦查和探听外部军情,在敌战区和敌对势力控制区域活动,而军情司则是赵铭最近组建,目的是监视内部。

    “是大帅!”高欢忙低头行礼,态度恭敬。

    苏州城外,工坊聚集区的周围,是一片低矮杂乱的棚户区,里面居住着十多万,来苏州讨生活的贫苦百姓。

    这时,在一间茅屋外,一名二十多岁的妇人,正用小炉子煮着稀饭,旁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正与一群小孩玩耍。

    “阿明!”刘迁扛着一袋面粉走过来,唤了一声,小男孩见此顿时飞奔过来,“阿爹!”

    刘迁将面粉丢在门口,一把将小男孩抱起,走向妇人,“娘子,知道你们还吃不贯米饭,我买了袋面子回来。”

    妇人忙在身上擦了擦手,不禁问道:“相公,你哪里来的钱,莫非工坊出粮呢?”

    刘迁将孩子放下,让他去和小伙伴玩耍,然后将妇人拉到一旁,低声道:“娘子,我跟你说件事情,你别生气,我应募从军,加入东海镇了。”

    妇人听了一愣,眼泪瞬间就涌出来,“相公,朝廷都不打仗了,你还从军干什么?我们好不容易从代州逃出来,如今你在工坊,每月的银钱也够我们一家生活,你为什么又要从军,你有没有为我和孩子想一想?”

    刘迁见此,魁梧的汉子,竟有些慌乱,忙解释道:“娘子,我这次不是为了杀鞑子,而是为你们。东海镇赵大帅贴了告示,从军就给三十亩地,我被选为甲册,给了四十亩地,十两安家费,以后立功,还有功田。在工坊做工,是能拿一份稳定的收入,可我不想就这么碌碌无为。”

    妇人哭道:“可我就想相公能平平安安,在我和明儿身边。”

    刘迁拥妇人入怀,抚摸着她的后背,叹气道:“可是我得给明儿和你挣一份家业,不能让你们跟我受苦。好了,别哭了。我等下就得去营中报道,以后孩子就靠你了。”



第583章程璧归航
    刘迁是山西代州人,曾经做过明朝将领,清军占据山西后,一直积极参与反清活动。

    若是按着历史演进,他将在姜襄反正后,会在代州起兵响应,拥众数万抗击清军,并在姜襄失败后被清军剿灭。

    如今,因为南北议和,使得北方以复明为宗旨,进行活动的反清势力,一下子直接跌入低谷。

    明朝放弃北方,承认满清,使得北方抗清势力遭受惨重打击,纷纷分崩离析,有得解散,做了顺民,有得在失望之下,投靠了满清。

    代州复明势力中,出现了叛徒,刘迁受到牵连,在清军抓捕之前,连夜出逃,一路乞讨,才逃到江南。

    在明清议和后,曾经有段时间,大量汉人南逃,满清对此也没有多加阻止,光山东就有两万榆园军逃到了淮安,整个北方应该有十万余人,逃到淮南和湖广。

    这对满清而言,虽然损失了一点人口,但是却排除内部的隐患。

    若是阻止这些心向明朝的人南逃,这十余万人,就会影藏在满清控制区域,会牵制住满清大量的精力和兵力,现在这些人离开北方,无疑会降低满清的统治成本,还有维持稳定的花费。

    当然,满清也不是真的就这么看着这些人逃脱,清廷为了刺探明朝情报,培养暗桩,趁机派遣了不少人员,混入南逃人员之中,混入明朝,甚至被明军收编。

    刘迁收拾了一下,在家与妻儿吃了顿饭,便背上一个包袱,告别妻儿,前往军营报道。

    出了自家棚屋,还没走几步,便有几个背着包袱的汉子,站在街口等候,都是从代州一带逃过来的熟人。

    “俺就知道哥哥也从军了!”一名黑汉子,大声笑道。

    刘迁对几人微微一笑,“天色不早了,东海镇军纪严明,去晚了要受处罚,大家赶快过去吧。”

    说完,刘迁与几人便一边说笑,一边往军营赶去,对于即将成为东海镇的一员,都是有些欣喜和期待。

    “刘兄弟,等等我!”一名高瘦的男子,忽然从后面追上来。

    刘迁转头看去,却是扬振威,都是绿营军官了,不过还是因为与抗清武装勾结,被迫出逃。

    刘迁一行人能顺利从代州逃到江南,还得多亏了扬振威照应。

    “是扬将军!”刘迁忙抱拳拱手。

    扬振威却摆了摆手,“刘兄弟以后可千万别这么叫,现在某和大家伙一样,都是东海镇的新军。”

    在军田的诱惑之下,加上宣传司的造势,原本无人问津的募兵点,被应募的壮勇包围。

    在江东,一亩田能卖出十两以上的价格,而寻常百姓一年辛苦,除去开销,很难积攒一两银子。

    因此要买一亩田,在江东至少要积攒十年,中间还不能出现灾荒和疾病,否则就得重头再来,甚至会背上债务,永远没机会买田。

    现在东海镇从军就给三十亩田,几乎是许多穷苦百姓,一辈子都难以获得的产业。

    当然,藩府给的这三十亩地,并不在江东,而是在南洋,三十亩地的价值,其实还比不上江东一亩,但是百姓却没有想那么多。
1...177178179180181...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