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杨文聪一阵叹息,这一切的缘由,或许就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人,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门人从院外进来,在他身后行礼道:“阁老,外头有位先生求见!”

    杨文聪的思绪被拉回来,问道:“可说明了身份?”

    作为大明朝的大学士,内阁七学士之一,明天想见杨文聪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拜帖不计其数,杨文聪不可能每个都见。

    门人行礼道:“来人没说,只说是从江东来!”

    杨文聪闻语大惊,江东来人,怎么直接找到了他的府上,于是忙吩咐道:“速将来人带进来!”

    “是,阁部!”门人忙行礼,就要转身。

    杨文聪却嘱咐道:“小心一点,不要让人看见,直接带到书房来。”

    门人领命而去,杨文聪则疾步去了书房,不多时,便见门子引着一人进来,正是顾炎武。

    “扬阁老,吴越王幕下书记顾炎武,有礼了!”顾炎武微笑行礼。

    杨文聪并不认识顾炎武,打量他一遍,并未请他入座,也没让人准备茶点,语气生硬道:“吴越王麾下幕客,拜访本阁,所谓何事?”

    顾炎武并不介意杨文聪的态度,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呈上,再次行礼道:“在下奉殿下之命,特来面见阁部!”

    杨文聪接过玉佩,神情立变,那玉佩是他送给赵铭之物,眼前之人,当是东海镇之人无疑。

    杨文聪立时给门子使了个眼色,门子立时会意,退出书房,并且带上了屋门。

    “殿下让先生来,有什么交代?”杨文聪伸手让顾炎武落在,然后急声问道。

    如今局势一团乱麻,杨文聪不知如何应对,迫切的想得到赵铭传来的指示,知道赵铭下一步的打算,他才好进行配合。

    顾炎武落座后,却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扬阁部,朝廷是否有意撤离南京。”

    杨文聪道:“确实如此,今早何腾蛟率领百官入宫,跪请陛下西迁武昌。”

    隆武西迁武昌,浙军将会遭受,北面满清,和西面、南面隆武朝的三面夹击,浙军必然难以支撑。

    在南明朝廷分裂后,如今清军实力最强,隆武朝廷次之,浙系最弱。

    若是隆武朝廷将对抗清军的重担,甩给浙军,而隆武朝廷的军队,又从西面牵制浙军,从南面进攻浙江,两强打一弱,赵铭双拳难敌四手,肯定无法破局。

    顾炎武不禁道:“扬阁老,怎么不觐见阻止?”

    杨文聪皱眉道:“本阁不知道殿下之意,所以不敢贸然行事。”

    赵铭大军就在南京东郊,一旦朱聿键迁都武昌,南京城中必然军心动摇,届时赵铭就能杀入南京,杨文聪不知道赵铭倒底是什么想法,所以没有出手制止。

    顾炎武立时明白,“殿下之意,是希望与朝廷和解,共同抗击满清!”

    杨文聪沉吟道:“殿下想要和解,但是朝廷未必愿意。如今朝中都是何腾蛟的党羽,殿下提出罢免何腾蛟,清算主战派的要求,朝廷必然无法接受。另外,恢复鲁王殿下储君之位,皇帝也不会同意!”

    赵铭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提出几大诉求,但在杨文聪看来,除非赵铭推翻隆武朝廷,否则朝廷和皇帝都不会接受。

    杨文聪继续道:“现在,何腾蛟率领百官,要求陛下迁都,陛下已经有些意动,相比于接受殿下的诉求,陛下多半会选择西迁武昌。”

    顾炎武却道:“条件提出来,就是为了讨价还价。殿下之意,不需要恢复鲁王储君之位,只需朝廷放了鲁王即可。另外,是否罢免何腾蛟和主和派,也并非紧要之事。”

    杨文聪不禁错愕,有些不敢相信,“这是殿下之言?”

    赵铭对顾炎武有所交代,告诉他杨文聪绝对可以信任,顾炎武便解释道:“阁老,对于殿下而言,鲁王只是一枚挡在殿下身前的旗子。如今殿下在浙系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已经准备逐渐将浙系收入麾下,鲁王重为储君,必然影响殿下收揽浙系诸将。因此,朝廷只需放出鲁王,让其归藩即可。至于何腾蛟,此人现在伤不到殿下,有他在朝廷胡作非为,更有利于殿下今后夺取大权。”

    杨文聪听了顾炎武的话,沉默半响,叹息一声,“本阁知道了。看来殿下,终于还是走上那条路了。”




第653章闯宫
    杨文聪对于赵铭的抉择,其实并不意外,大明朝走到今天,其实都是咎由自取。

    这不仅是皇帝,朝中大臣的错,还有在野的乡绅,所有人都有罪,都有私心。

    中原王朝的败亡,从来不是因为外敌强悍,而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即便弱如南宋,面对无比强大蒙元帝国,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人毁掉这一次次的机会。

    现在的大明朝也是如此,并非满清强大,而是大明内部烂,斗争不断,有功之人得不到奖赏,能臣被罢免归乡,庸臣奸党把持朝政,而一心抗清之人反而遭受算计。

    赵铭对隆武朝廷已经失望,而朱以海为了能座上皇帝之位,也存了私心,利用了赵铭。

    现在赵铭看来,所有人都不可靠,不值得托付,他要为天下做事,驱逐鞑虏,收复河山,革除积弊,只有靠自己,靠自己掌权。

    无论是隆武朝,还是朱以海,都无法寄托他的抱负,无法给他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在江北之战后,三万将士的鲜血,大好时局毁于一旦,赵铭便已经死心了。

    顾炎武拱手道:“阁老,这天下,最不易者,殿下也!皇帝为天下之主,不思天下安危,所想者,不过是传位自己的皇子,处置功臣,与夷媾和,以保一姓殊荣。鲁王殿下,为得皇帝之位,亦是不顾大好时局,数万将士的性命,抢功夺绩,唯有殿下心怀天下,涉险北征。如今鞑虏南侵,朝廷又想西撤,弃江南百姓与不顾,浙军众将,大多只想杀入南京,拥立心君,还是只有殿下,心怀天下,想得首先便是抵抗鞑虏。朝廷不顾大局,殿下本可顺了李成栋等将之意,趁机杀入南京,但是殿下却为天下考虑,放弃杀入南京的机会,先对抗满清。”

    杨文聪摆了摆手,“顾先生不用说了。本阁已经知道殿下苦衷,先生说一说,接下来该怎么做吧!”

    顾炎武道:“余这次奉命进入南京,就是代表殿下,与朝廷谈判,希望阁部能够带余去见皇帝,并支持和解,共抗鞑虏!”

    杨文聪站了起来,在书房内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脚步,沉声说道:“此事要成,还需一人!”

    顾炎武问道:“不知何人?”

    杨文聪道:“大学士张同敞,此人为人正直,皇帝不会怀疑,顾先生可去他府邸,说明来意,其必然会领你去皇帝。届时先由他陈述,本阁再出言支持。”

    说完,杨文聪叹息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决,我在朝中,多少还有些用处。”

    南京皇宫内。

    殿外何腾蛟等人,跪在雪地之中。

    司礼监太监在给暖炉,添了几块碳,然后垂手说道:“陛下,何阁部等人已经跪了好些时辰了!”

    朱聿键站在窗户边上,从缝隙中,看着外面上百名大员,隆武朝廷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员,来了一大半。

    虽说何腾蛟力主西迁,出于为自身考虑,但是也并非没有道理。

    皇帝乃是国家元首,万民领袖,对于中国古代王朝而言,都城失陷,并不算亡国,只有皇帝没了,朝代才算灭亡。

    殿外聚集的官员力主西迁,除了害怕被清算之外,也是因为一旦叛军或者清军打过来,皇帝有个三长两短,隆武朝廷就真的完蛋了。

    毕竟皇帝走,大臣才能走,万一叛军入城,或者清军打过长江,连着皇帝和大臣一锅端,那天下怎么办?

    因此,何腾蛟提议西迁,得到了绝大多数大臣的响应,都来面君进谏,劝说朱聿键离开南京。

    毕竟,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不能以身涉险,皇帝在,朝廷就在,大明就在,百姓就还有希望和盼头。

    殿外,何腾蛟、刘承胤、金堡、冒辟疆等人跪在地上,个个面露忧色。

    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而来,对着何腾蛟一阵耳语,“阁老,江北传来消息,逃至江浦的溃兵,向清军投降了。旧江口那边炮声浓浓,李国公恐怕,也快顶不住了。”

    何腾蛟面露震惊之色,旁边心腹不禁问道:“阁老,何事?”

    何腾蛟却忽然猛地磕头,朝紧闭的宫门痛声大呼,“陛下,江浦的守军降了,清军已经兵临长江,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恳请陛下离开南京,离开南京啊!”

    他这副模样,到是像极一个敢于直言,一心为国的忠贞之臣。

    何腾蛟这声吆喝,却把周围大臣都给吓着了,连忙齐齐叩首,“臣等恳请陛下撤离南京。”

    朱聿键站在窗前,摇了摇头,痛苦的闭上眼睛,朝廷好不容易收复南京,正逐渐恢复中央政府的威严和声望,大明逐渐趋于统一,一旦撤离南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可是,如今叛军进抵东郊,清军兵临长江,隆武朝已经无力应对,明显打不过,便也只有先保住性命再说。

    “让何阁老进来吧!”朱聿键张开双目,叹气道。

    一旁候着的庞天寿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无论是浙军杀入南京,还是清军杀入南京,作为朱聿键的心腹太监,庞天寿都没有好下场,再者何腾蛟给了他许多好处,因此内廷也是赞成西迁的。

    这时庞天寿刚行礼,准备出去,殿外却忽然一阵喧哗。

    朱聿键皱起眉头,“何事?”

    站在殿门处的太监看了一眼,却惊呼道:“陛下,何阁老和张阁部打起来了。”

    顾炎武按着杨文聪之意,去见了张同敞,而张同敞得知赵铭愿意和解,帮助朝廷抵御满清,顿时大喜。

    作为隆武朝的大学士,张同敞对于明朝内部这次风波,十分清楚。说起来,完全是朝廷为了废除储君,挑起的事端。

    朱以海和浙军将士,为大明将士立下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朱以海和浙系在江浙死撑,隆武朝廷早就被清军攻灭,以朱以海的功绩,做储君并不为过。

    况且,当初唐鲁联合,条件已经说明,朱聿键做皇帝,朱以海做储君,现在完全是皇帝为了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才逼得浙军反叛。

    张同敞虽是隆武朝的大学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次确实是朝廷理亏。

    现在,赵铭能够不计前嫌,顾全大局,他立刻就带着顾炎武来见皇帝。

    只是,他才走到殿外,就被何腾蛟一把拉住,痛斥张同敞不顾局面,陷朝廷和皇帝于险地。

    此前,何腾蛟建议西撤,张同敞便站出来痛斥,而后隆武皇帝商议,抵御叛军,叫了张同敞,没叫何腾蛟,便使得何腾蛟感到了威胁,将张同敞视为政敌。

    现在,因为张同敞的坚持,隆武朝廷陷入被动,何腾蛟抓住机会,便准备搞掉张同敞。

    这是,何腾蛟扯住张同敞的官袍不放,大声怒斥,“满朝文武都在劝说陛下撤离,你这厮为了自己的名声,就想要留陛下在这样的险恶之地,真是沽名钓誉的奸贼!”

    何腾蛟一张口,就将主张坚守南京的张同敞,说成为了博取名声,而不顾皇帝和朝廷安危的沽名钓誉之辈。

    众多大臣,也都愤怒起来,清军都杀到江边,还不让他们走,这不是要拉着他们一起陪葬吗?

    一时间,众多人围住张同敞,便破口大骂。

    张同敞被何腾蛟拉住,不依不饶,就是不松手,张同敞勃然大怒,一拳便捶在何腾蛟脸上,“坚守,总比你一味逃跑强!”

    何腾蛟吃疼,被捶得后退数步,只能松手,张同敞带着顾炎武,还有几名官员,便乘机往前闯。

    何腾蛟挣开扶住他的官员,顿时疾呼,“诸位,事关朝廷安危,给本阁殴死这个奸贼,今日我等拼了乌纱不要,也要立劝说陛下离京,保陛下平安!”

    当下,一大群人往前涌,追打张同敞,局势眼看要失控,殿门却忽然打开,传出一声威严大喝:“放肆!”



第654章接受条件
    殿门大开,朱聿键身穿龙袍,脸色阴沉的站在众人面前,怒声道:“皇宫重地,你们还有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跑到殿外台阶的张同敞,还有后面追上来的何腾蛟等人连忙下跪,“陛下息怒!”

    朱聿键沉着脸扫视众人一眼,愠声道:“何事?”

    张同敞忙道:“陛下,吴越王使者入京,有大事商谈!”

    朱聿键闻语一愣,才发现张同敞身旁跪着一人,并未穿着朝服,而是道服网巾的文士打扮。

    顾炎武立时行礼,“吴越王幕下书记顾炎武,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何腾蛟见此,反应过来,立时指着张同敞大骂,“奸贼,你敢勾结叛军!”说完便向朱聿键行礼,急声道:“陛下,臣奏请,罢免张同敞,治他谋反之罪。”

    赵铭的使者进入南京,想干什么?何腾蛟稍微一想,便以为是叛军借机逼迫皇帝,接受叛军的条件,罢免他和主和派。

    其实,现在朝廷除了西迁,还有一条路,就是接受浙军的条件,恢复朱以海的地位,清算主和派。

    这样一来,朱聿键继续做皇帝,主战派重新上台,浙军重新听从朝廷号令,抵御满清的进攻,等朱聿键驾崩后,在由朱以海登基,平稳的过渡政权。

    这可能是对天下最好的方案,不过对朱聿键和何腾蛟来说,却不是最好的方案。

    如此大明朝廷虽然能避免分裂,但是何腾蛟成为牺牲品,而朱聿键想要传位给自己儿子的想法无法实现。

    虽说,何腾蛟断定,朱聿键不会放弃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但是情况危急,他还是担心朱聿键会抛弃他,同意赵铭的条件,所以整个人像是被踩了尾巴,立时就跳了起来。

    朱聿键和叛军,其实没什么好谈的,只要他是皇帝,他就绝对不会允许割据势力存在,也不会将皇位传给朱以海。

    皇家最是无情,将心比心,朱聿键自认为,如果他是朱以海,一旦登基后,为了稳固皇帝的位置,必然会对他的儿子下手,况且朱聿键也不认同朱以海纵容藩镇的行为,认为一旦朱以海登基,大明江山可能会有落入外姓之手的危险。

    为了自己皇儿的性命,也为了朱家的江山,朱聿键绝对不会妥协。

    不过,朱聿键不会妥协,但他听见了顾炎武之言,却听出了叛军似乎有妥协的意思,否则不会这么恭敬的行礼,还三呼万岁。
1...209210211212213...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