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如今,满清已经是这副德行,还想像以前一样作威作福,满清国内的汉族势力,自然不能忍了。
勒克德浑看中,渭河流域几个富县,想要圈占做为旗田,可这些县的田地,早就归了关宁、还有王永强等陕西军阀,以及陕西士绅和官员,他们岂能让旗人夺去。
因此,当旗人想要跑马圈地之时,便有绿营跳出来,将骑兵打伤。
虽然最后领头的绿营千总被处死,但是勒克德浑圈地的事情也黄了。
“这群狗奴才,见大清有难,竟敢跳出来,对抗主子!”福临满脸愤怒。
福临到西安后,深感自己权威不在,说话不顶用,内心早就积蓄了满腔怒火。
两红、两蓝、两黄的大部分满洲贵族,十余万人,跟随福临撤到关中,各旗原有的旗田和庄园,都归了阿济格所有。
为安定满洲人心,福临必须将这些满洲贵族安顿好,这便需要旗田供养,需要屋宅安置众多八旗贵族。
此前,满洲威势正盛,直接抢就行了,汉人根本不敢反抗,可现在情况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现在,顺治朝廷已经迁入关中一年多,八旗还没得到安置,一些旗丁和家眷,只能住帐篷,生活问题还没得到解决。
满达海沉声道:“皇上且息怒!如今,要紧之事,乃是安稳人心!”
最近福临时常暴怒,可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
满达海所言安稳的人心,并非指西清国境内的百姓之心,而是跟随他们来到西安的八旗。
如今满清分裂,若是顺治朝廷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难免这些八旗贵族,不会投靠东面的阿济格。
福临阴沉着脸点头,“满洲八旗,乃大清立国之本,朕必须让八旗勇士无后顾之忧。”
勒克德浑道:“可是,朝野若是直接圈占旗田,激起汉人反抗怎么办?以满洲如今军力,确实很难压服汉人。”
大殿之中,众人一阵沉默,半响济尔哈朗沉声道:“皇上,奴才到是有个法子!”
福临立时道:“郑亲王请说!”
济尔哈朗看了众人一眼,才低声说出四个字,“以汉制汉!”
福临的脸顿时就垮了下来,因为这个“以汉制汉”正是,多尔衮在后期推行的策略。
如今满洲力量衰弱,想要维持统治,确实只有用汉人来对付汉人。
满达海心头一动,他看福临脸色阴沉,怕他意气用事,忙问道:“郑亲王,具体说一说。”
济尔哈朗遂即说道:“汉人欺软怕硬,又喜内讧。如今他们看我大清受挫,才敢如此,但只有略施小计,就能制服他们。”
福临听他这么说,呼出一口浊气,沉声道:“郑亲王准备怎么执行?”
现在福临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压服汉人,维持满人统治就行。
济尔哈朗沉声道:“皇上,奴才以为可以抬旗,从吴三桂、姜襄、王永强等人军中,挑选一部分汉人,编入八旗,给予优待。这样既可以增强八旗实力,又削弱了吴三桂、姜襄、王永强等的势力。而只要朝廷军力增强,以汉人的懦弱,自然会乖乖听命于大清。”
济尔哈朗的盘算就是,以旗人身份诱惑,将一部分汉人,与八旗绑定在一起。
若是能从吴三桂、姜襄、王永强等汉人军阀之中,挑选六万精兵,以满人为统领,掌握兵权,组建新八旗。
那么,满清朝廷的力量增加,吴三桂等人,便只能乖乖听命。
勒克德浑皱起眉头,“吴三桂等人,现在还会愿意朝廷,从他们麾下抽调士卒?”
以前抬旗是个美事,抬旗就等于进入统治阶级,旗田、旗禄到手,子子孙孙都得了铁饭碗,可现在满人的旗田,都没解决,何况汉旗。
再者,吴三桂等人,岂会愿意满清抽走他们的精兵。
这确实是个问题,以前是有八旗精兵威慑,现在没了八旗精兵威慑,各大汉族军阀,还会乖乖拣选精锐,交给清廷?
福临面露凶狠之色,忽然道:“既然如此,能否借助重编八旗之名,邀请吴三桂等人入京,然后软禁起来,再兼并其军。”
第749章西清军阀
相比于是失去直隶、山东、豫东,眼下西清国内的军阀,对于顺治的威胁,更加让顺治如覆薄冰。
这些不受控制的军阀,已经动摇了西清的统治根基,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此时,福临已经顾不上阿济格,还有他念念不忘的关外龙兴之地,他的所有心思、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解决国内军阀,稳固满人统治上来。
济尔哈朗道:“若如此,就需要先将,吴三桂等人,诓入西京。”
满达海道:“此事机密,切不可外传出去!”
福临对议事的几人,都十分信任,都是满人,而且还是皇族,屁股不可能坐到汉人那边去。
福临道:“那就以重编汉旗的名义,召集众人前来议事。王永强最弱,先兼并他的人马。”
勒克德浑道:“皇上英明,先易后难。”
满达海道:“王永强不来怎么办?”
福临沉声道:“王永强不来,正好名正言顺的收拾他。朕奈何不了吴三桂,还奈何不了王永强?”
陕北,延安府。
因为这里距离西安最近,所以陕北军阀王永强,首先得到了满清朝廷的召令。
王永强这个人,复杂的很。
事实上,能从明末乱局,活到现在的人物,大多都十分复杂。
王永强是山西吴堡县人,明朝末年参加了边民起义,后来为明军招安,成了官军。
崇祯十五年时,他已经做到了延安营参将,与弟弟王永镇带兵防守延安城。
结果,第二年,李自成在西安城建立大顺政权,王永强便主动归降了李自成,仍被任命为参将,依旧驻守延安城。
大顺的延安守将,王永强屁股还没坐热,李自成就被清军杀败。
永昌元年,1644年冬天,清军兵锋直指延安,李过率部死守,多次出击均以兵力不足而失败。
王永强见清军势大,便在奉命出战时,投降了清军。
因为是主动出降,王永强又被清军任命为延安营参将,继续镇守延安城。
十余年间,陕北王旗大变,王永强始终不倒,延安等地已经成了他的地盘。
最近,清廷势力衰弱,对地方的控制,大不如前,王永强便趁机进一步控制陕北,已然有了独立之势。
这时,绥延总兵府邸。
王永镇沉声道:“大哥,朝廷召大哥去西京,是何意?”
王永强道:“说是要重编汉旗,要把咱们编入八旗。”
“那感情好啊!”王永镇不禁兴奋道:“之前抬旗,都没我们的份,这次终于轮到我们了!”
王永强冷笑道:“好什么好!现在抬旗,有什么好处,朝廷是能给你发饷,还是能够给你旗田。几万满人还没着落了,他们不惦记咱们的地盘就阿弥陀佛了。”
“那大哥去还是不去!”王永镇问道。
王永强沉吟一阵,“去,没什么好处,不去,朝廷就有借口动你我兄弟了!”
王永强盘踞延绥,距离西安太近,被满清视为眼中钉。
不过,因为没有借口,怕冒然动手,会激起吴三桂、姜襄等人的反对,所以一直没有对王永强动手。
在诸多军阀之中,王永强是比较弱的一支,手上只有万把人,还不敢单独抗拒满清的命令。
王永镇担心道:“朝廷会不会对大哥不利?”
王永强皱起眉头,“我又未犯过错,朝廷怎么动我?”遂即沉声说道,“我动身前往西安,你看好绥延。绥延无事,我就无事!”
一日后,王永强吩咐妥当,便领着近百骑兵,离开延安,前往西安。
山西大同,姜襄府邸。
一员部将疾步走进来,大声道:“军门,朝廷使者到了。”
姜镶正站在一副山西地图前出神,闻语收回思绪,不禁闻道:“说干什么没?”
“回禀军门,说是朝廷要重编汉旗,给咱们大同镇一旗,让军门去西京商议!”部将道。
“大哥,去不得啊!”一旁姜有光道:“此前皇上让咱们出兵宣府,大哥没有发兵,结果皇上在真定府被阿济格杀得大败。这事情大哥还记得吧!”
姜镶闻语,心头一凛,思之再三,他对部将道:“你直接把使者带到我房中,就说我染疾在床!”
姜镶的人身经历,并不比王永强简单,他在大同同样盘踞多年。
部将乃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根本不多问,便领命而去。
姜镶则在原地想了片刻,便匆匆回到房间,龙行虎步,窜入卧室,脱了身上解衣袍,叫来夫人给他化了点妆,便上塌拥被而卧。
不多时,外头响起脚步声,部将领着一名官员进入,当先之人,四十岁左右,乃是礼部一个郎中。
他进来之后,面露意外之色,没想到姜镶竟然躺在床上。
“下官见过军门。”郎中行礼道。
姜镶勉强撑起身体,吃力地道:“钦差驾到,本帅失礼了。不知钦差来临,有何事交代?”
郎中道:“皇上要编练汉旗,特召军门前去商议。”
姜镶喘息道:“本帅久病多时,床也下不得,怕是不能去西京,不如派遣一人,代替本帅前往,使者看如何~”
郎中嘴角抽搐,“军门身体一向威武,怎么突然病了?”
姜镶苟延残喘一般,演得无比逼真,似乎只剩下一口气在,“巡视军营时染疾,还请钦差代禀皇上,恕奴才之罪。”
使者无奈,人已经成这样了,难道抬去西京,况且这里是姜镶的地盘,他也不敢。
四川,成都。
孙可望投靠吴三桂后,被吴三桂裹挟着杀回四川。
吴三桂借着孙可望之名,招降大批西军,并击败李定国,重新夺回了成都。
如今,李定国败走云贵,吴三桂一时间,也没能力追击,大军在四川休整,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这时,吴三桂据有蜀地,还有汉中,野心逐渐膨胀。
虽说他还没有,反叛称帝的心思,但是割据自雄的想法,却逐渐萌生了。
成都,平西王府邸。
吴三桂正在于属下商议军事,部将吴国柱进来,附耳一阵低语。
吴三桂顿时皱起眉头,稍微沉思,便摇头道:“告诉使者,就说本王病了!”
第750章太监急
西川成都。
平西王府邸内,孙可望等人匆匆而来,看见刚从床榻起身的吴三桂,不禁道:“大王,清使走了呢?”
吴三桂露出得意的微笑道:“被本王打发了。”
自从,满清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之后,占据川蜀和汉中的吴三桂,就基本不怎么听从满清的政令了。
这到不是说,吴三桂生了反心,就是像当初为明朝镇守辽东时一样,没有好处,不想拼命了。
现在,吴三桂就想守着,这天府之地,世镇下去。
为了控制川蜀,早在数月前,孙可望就建议吴三桂,封闭入川道路。
吴三桂采纳其言,命侄子吴应期,率军把守住散关,还有关中连接汉中的通道。
西清政权发往汉中和川蜀的文书和政令,都必须先经过吴三桂,无法直接送达各州县。
孙可望便借此,控制了汉中和川蜀的满清官员,关宁集团,如今已经等同于一个独立王国。
众多关宁将领,听说见西清使者打发,都松了口气。
他们听说,满清要抽调关宁军,编成八旗,便都急匆匆赶来。
要是以前,抬旗是挤破头的好事,如今旗兵待遇,反而不及关宁军,抬旗不仅没好处,还要给满清卖命,大家不少啥子,自然都不愿意。
吴国柱呼出一口气道:“大王英明!朝廷这次没安什么好心!”
孙可望趁机道:“大王,清使忽然召见大王入京,必定有所图谋。如今大王占据川蜀,据有汉中之地,实力不弱于朝廷,必为朝廷所惧。我等与满人,毕竟不是一族,大王还需早做决断啊!”
孙可望被何腾蛟坑害,兵败被俘后,投降了吴三桂,然而他并不甘于寂寞,野心并没有消减。
事实上,孙可望对于自己的失败,非常不甘心,他本是一国之主,有资格逐鹿天下,现在却给吴三桂提鞋,心里落差太大,令他痛苦无比。
不过,孙可望并未就此消沉,他的野心,一点没有减少,反而成倍增长。
这一是因为他要报仇,二则是因为,如今天下时局。
在孙可望看来,如今天下,北方东西两清相争,南方明朝也打成一团,简直是建立一番大业的天赐良机。
若他还是西川之主,他必定抓住时机,建立万事基业。
可惜,他现在不是,而吴三桂这个憨批,又胸无大志,一点也不着急。
此时,他凭借帮助吴三桂,占据川蜀,招降大批西军将领,还有原西川国官员的功绩,已然跻身于吴三桂集团的二号人物。
如今四川和汉中的政事,基本都是孙可望在处理,而他处理内政的能力十分出众,也让吴三桂对他十分倚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