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大帅,大清灭亡,与大帅并无关系,并非大帅的责任,大帅何需自责?”部将张勇抱拳道。

    孟乔芳微微颔首,不要脸道,“本帅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如今局势,王永镇已经夺取庆阳、泾州,逼近平凉府。本帅走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啊!”

    西安的清军没来,孟乔芳只有两万人,背后还有回回袭扰,他根本挡不住王永镇。

    孟熊臣深受孟乔芳的熏陶,被孟乔芳对大清的忠心所感染,不禁站起身来,浑身散发出决然的气息,大有准备英勇就义的打算,“父帅,出兵迎战,还是闭城坚守,您就吩咐吧!”

    孟熊弼则有些自暴自弃,准备破罐子破摔,对眼下局势绝望的他,毅然道:“坚守迟早是个死,不如主动出击,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为大清精忠!”

    孟乔芳却把脸一板,“愚蠢!”

    堂上已经准备追随孟乔芳为大清精忠的众人,不禁一愣,只听孟乔芳道:“现在与叛军决战,没有一点胜算,不过送死!”

    那要怎么办?众人都被孟乔芳高糊涂了,目光齐齐看向他。

    这让孟乔芳老脸微红,叹息一声,“皇上不听本帅之言,前来陇西,本帅已经被皇上抛弃!”说着孟乔芳话锋一转,抖擞精神,没脸皮道:“既然如此,那本帅也就没必要和叛军决一死战,本帅已经决定,投靠王永镇!”

    孟乔芳微笑着站起身来,看着目瞪口呆的众人,大声说道:“本帅也反啦!”

    没毛病,识时务者为俊杰,众人愣了一会,顿时纷纷笑了起来。

    脑壳转过弯来的众人,顿时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都为不用死,高兴起来。

    姜襄距离陇西太远,吴三桂身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没了他的位置,只有王永镇实力相当弱小。

    不过王永镇只是相对于姜襄、吴三桂弱小,治孟乔芳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王永镇已经打上门来,加上关中西清消亡,各方争霸,孟乔芳心痒难耐,也想干一翻事业,所以决定投靠王永镇。

    孟乔芳振臂挥拳,“诸位,一起投靠陕北军,辅佐王永镇,夺取关中吧!”

    “有本帅的辅佐,陕北军必定能够称霸关中!”孟乔芳激情满满,相信自己能力出众,即便王永镇不是最强,但只要有他孟乔芳,便定能统一关中。

    当下,孟乔芳便派出使者,前往泾州拜见王永镇。

    泾州,陕北军大营,王永镇乃是农民军出身,一路行来,人马越打越多,进抵泾州时,已有十万之数。

    帅帐内,王永镇看了孟乔芳的书信,微微皱起眉头,将书信递给自己的军师高有才。

    “大将军出征,陕北空虚,姜襄和吴三桂之军,都在关中,不如同意孟乔芳之请,令其派子为质,然后回师坐镇延绥!”高有才附耳低语。

    陕北军夺取陇山之东的庆阳、泾州两府,继续攻击,就得翻越陇山,费时吃力,短时间内,肯定无法结束战斗,后方容易遭受袭击,不如见好就收。

    王永镇点了点头,遂即看向使者,沉声道:“本帅接受孟总督归附,不过需派遣长子,前往延安听后调遣!”

    消息传回会宁,孟乔芳立时大喜,当即就令长子孟熊臣,前往王永强军中,充当人质。

    不久之后,王永镇委任孟乔芳为甘肃总管,然后大军撤离泾州。

    得知陕北军撤退,会宁威胁解除,猛乔芳便召集众将,准备收拾甘肃起义的回回义军。

    这时,孟乔芳刚调集兵将,前往王永镇军中做质子的孟熊臣却狼狈奔回。

    “父帅,大事不好!姜襄趁着王永镇出兵陇山,突袭了陕北,王永镇军瓦解了!”孟熊臣喘息道。

    刚抱的大腿,折了!

    孟乔芳大惊失色,不禁失声道:“本帅辅佐谁,谁就完蛋?怎么会这样?”




第757章投靠姜襄
    北京,一队骑兵疾驰南来,飞奔至城门前。

    守军见其身后,插着等级最高的八百里加急旗帜,立时将拒马搬开。

    骑兵飞驰而过,临近门洞时,一封通关文碟,直接丢在守门士卒手中。

    “这怎么回事?”守门士卒,看着绝尘而入的骑兵,不禁疑惑问道:“就这么紧急!”

    另一人砸吧嘴道:“不会是南面又开战了吧?”

    报信骑兵,马鞍上挂着一个木箱,不管身后议论,直接飞驰着往内城而去。

    东清皇宫内,阿济格正饮酒作乐。

    阿济格没有成为满清的继承人,没有进入权力核心,无疑说明,无论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多尔衮,看人都还很准。

    自阿济格占据北京称帝后,他便长期纵情酒色,对国事并不怎么理会。

    打仗阿济格在行,治理天下,他是真不会。

    这时,他正抱着美人喝酒,吃葡萄,范文程忽然来报,“皇上,奴才有要事禀报。满达海、勒克德浑,斩杀了福临,率领一万旗兵,前来投靠!”

    阿济格闻语一惊,遂即大喜道:“什么?福临小儿被杀呢?”

    范文程回头看了眼,一名太监抱着一个木匣子,呈到御案前。

    阿济格一挥手,让美人退下,然后揭开木匣,只见一枚人头,放在里面,不是福临又是谁。

    “哈哈哈~”阿济格见此,居然捧起人头狂笑起来,“大清天下,终于都归朕了!”

    ……

    王永镇首举义旗,占据延安、绥德、榆林、怀庆、泾州、鄜州六府之地,拥兵十万,居然眨眼就失败了。

    刚找的靠山,突然就没了,让孟乔芳一时间难以适应。

    “姜襄居然如此强!”孟乔芳不禁喃喃自语。

    孟熊臣道:“父帅,姜襄击败了王永镇,收编数万陕北军,下一步,攻击我们怎么办?”

    孟乔芳来回踱步,没想到拥兵十万的王永镇这么快崩溃,让他错手不及。

    “怎么办?该怎么办?”孟乔芳一边问自己,一边来回疾走,显得十分焦虑。

    忽然,孟乔芳停下脚步,眼前一亮,抚掌大笑道:“哈哈~本帅投姜襄不就好了!”

    姜襄的势力,主要还是在山西,对关中并不熟悉,如果能够得到他这个地头蛇的支持,当能夺取关中,建立一番基业。

    孟熊臣又被震惊了,“父帅,那王永镇呢?”

    “事实上,本帅从未真正投靠王永镇,之前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孟乔芳正色道:“晋王与吴三桂一样,原是大明九大边镇之一。晋王家族镇守大同多年,家学渊源,世代勋贵,不是王永镇可比。昔日唐高祖以勋臣起于河东,今日晋王定然也能以河东为根基,夺取关中。”

    川蜀之地,出川道路崎岖,相比于河东而言,联系关中更加不便,粮食、军资运送都很困难。

    孟乔芳振奋大笑:“哈哈,对!就投姜襄,就投晋王!这回不会再错了!”

    ……

    丹凤土城。

    清军残余的困兽之斗,比吴三桂想象的还要激烈。

    在周军驱赶俘虏,将土城护城河填平之后,周军连续进攻多日,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是因为周军不想拼命,二是城中满洲老少,无论男女都拿起了兵器,做最后的战斗。

    攻了十多天,还未打下来,本来不着急的吴三桂,开始怒火了。

    周王发怒,无论周军众将,还是反叛归降的汉旗将领,都不敢再磨洋工。

    这日,周军火炮终于送到,吴三桂立刻下令开始总攻。

    大纛旗下,吴三桂大手一挥,中军战鼓擂起。

    刚赶到的周军火炮,顿时发出震耳欲的炮声,浓浓的白烟覆盖了漫长的阵线,各门火炮炮架往后一退,十多斤的铁弹冲出炮口砸向城墙,土城立时尘土飞扬。

    丹凤不过土城,哪里受得住红夷大炮的轰击,一轮炮砸来,土墙那边便不断有垮塌的声音传来。

    这时,城头的满人惨叫连连,在红衣大炮面前,怀着必死之心的满州勇士,不值一提。

    一连串的炮击之后,土墙在剧烈的颤抖中,轰然垮塌,烟尘弥漫。

    城头上被炮弹压制,无法抬头的济尔哈朗,忽然听见城外隐约的大鼓声,无数人的呐喊声响起,声震四野。

    一名旗兵不禁颤抖着道:“主子,叛军要攻城了。”

    济尔哈朗满脸狰狞,他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次攻城,没有下次了。

    “和叛军拼了!”济尔哈朗站起身来,挥刀怒吼。

    这时,如同怒潮一般的周军士卒,从各处缺口,涌进城中。

    周军士卒顺着垮塌处,攀爬而上,将到顶部时,清军锋利的矛头就迎面刺来,将前面的周军刺中,惨叫着滚下斜坡。

    后面的周军士卒,并不畏惧,立刻补上,用手中兵器还击,将上面的满人砍倒。

    周军和反叛的汉八旗,认真起来,满洲妇孺,根本不是对手。

    不多时,满人的尸体,就铺满了斜坡,他们人少,顶不住源源不断的周军攻击,逐渐无人补充,周军终于从高处冲下,杀入城中,开始了屠杀。

    战争之中,常出现“血洗”一词,不过那多半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可用在此时的丹凤土城,却再恰当不过了。

    周军对城中的屠杀,从早上持续到黄昏,当吴三桂进入城池时,城内已经没有活口,只剩下层层叠叠的尸体,还有没过脚背的血浆。

    吴三桂一步一个血脚印的来到城内,四周都是尸体,不少妇人都是赤身裸·体,表情扭曲,居然看得吴三桂,生出了一丝恻隐之心。

    “济尔哈朗呢?”吴三桂阴沉着脸。

    祖泽润道:“大王,济尔哈朗挥刀冲向我们,被弟兄们乱刀分尸了!”

    几名汉旗军官,一人抱着一截肢体,呈到吴三桂的面前。

    周军攻入城中,济尔哈朗自知,已无生还可能,杀到只剩一人时,挥舞着战刀,毅然冲入周军的人潮中,被乱刀剁碎。

    吴三桂见此,呼出一口浊气,沉声道:“首级留下,传首各地!身体找副棺材埋了!”

    这时,吴三桂又问道:“布木布泰呢?”

    祖泽润看了看四周的尸体,指着一具白皙丰满的裸尸,“大王,那就是布木布泰!”

    吴三桂自然认识布木布泰,美貌虽不及自家圆圆,但是身材却很有女人味。

    吴三桂见此不禁恼怒道:“胡闹!”

    这些汉八旗,真是丧失人性,禽兽不如。

    吴三桂骂完,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叹息一声,“埋了吧!”

    这时,孙可望忽然急匆匆出现,直奔着吴三桂而来。

    “大王,吴国柱传来消息!姜襄偷袭了王永镇,兼并王永镇数万大军,另外,陇西孟乔芳,也投靠了姜襄!”孙可望沉着脸道。

    吴三桂闻语,心头一惊,不敢置信,“姜襄那厮,突然这么猛?”

    ……

    数日后,关中,灞水两岸,大营蔓延。

    姜襄之军,驻扎于灞水之东,吴三桂之军驻营与灞水之西。

    两军隔着灞水对持,将展开一场,确定关中归属的大战。



第758章关中合战
    灞水东岸,晋军大营。

    绵延的军帐,遍布灞水岸边,密密麻麻的晋军士卒穿行于营中,车辆骑兵进进出出,做着战前最后的准备。

    在营中一杆五丈高的大纛旗下,是晋王姜襄的大帐。

    从大同总兵,到占据河东,陕北的晋王,姜襄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如今局面,姜襄和手下许多将领,都不曾想到。

    面对这样的大好时局,姜襄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天命所归。

    看南明那边,汉王赵铭,呕心沥血,数度北伐,都没能推翻满清,而他一起兵,西清就垮了。

    这让姜襄不得不承认,他是站在风口了。

    若非天命,岂能摧枯拉朽般,有现在这样的基业。

    而既然是天命,那姜襄理所当然的膨胀了。

    这时,在大帐内,晋军的高级将领齐聚,围在沙盘前商讨军情。

    姜襄身穿一副银甲,头戴凤翅盔,披着白色披风,意气风发的按刀驻立于中央,口中道:“本王已经答应吴三桂,决定约期会战。只要击败周军,本王将独霸关中!”

    众多晋军将领,轰然叫好,要与周军决一雌雄。

    姜襄身旁,穿着一身长衫的洪承畴,却沉声道:“大王,臣以为时下,还是不要与吴三桂决战。”

    福临撤出西安,向商洛撤退时,洪承畴就知道,西清政权完了。

    他并没向与孟乔芳说的一样,为满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立时拖下官袍,脱离清军,跑到同州投靠了姜襄,并恬不知耻的认了曾今的老部下做了主公。

    在投靠姜襄后,洪承畴立时建议,避开南面实力较强的吴三桂,先攻击陕北王永镇,收编王永镇之军,再南下与吴三桂瓜分关中,建立一个新政权。

    姜襄对于洪承畴还是很敬重,当即就采纳了洪承畴的计策,大军调转矛头,将正追剿西清残余的王永镇,杀了个错手不及,夺了绥延等地,收编了五万陕北军。

    王永镇还是单纯了一些,以为至少要先扫清满清残余,义军各部才会大打出手,却不想姜襄这么不地道。
1...258259260261262...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