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身穿金甲的吴三桂,顿时马槊一指,大声啸叫,“骑兵,给本王杀!”

    马蹄包裹了棉布的三千铁骑,顿时从黑暗中杀出,冲入清军营地,四处放火,收割着仓惶逃窜的清军士卒。

    一时间,营地内响起一片凄厉的惨叫,尚可喜来不及穿上衣甲,便冲出大帐,只见数千没来得及穿上衣甲的溃兵,向潮水一样,向帅帐冲刷而来。

    密集的箭矢射来,清军士卒成片摔倒,没被射中的士卒,跌跌撞撞的奔逃。

    尚可喜见此大怒,万没有想到,关中还没安定,吴三桂居然敢出关偷袭。

    这时,尚可喜正要喝令,组织人马迎击,溃兵身后,忽然传来闷雷般的蹄声,溃兵大喊大叫起来,“快跑啊!关宁铁骑杀来了。”

    “快逃!吴三桂来了!”

    蹄声如雷,又有士卒惊呼大喊,使得清营完全陷入混乱。

    “不要慌!后退者斩!”尚可喜大声怒吼,挥刀制止败军。

    就在这时,只见一将,飞马挺槊杀来。

    尚可喜定睛一看,竟然是吴三桂,顿时骇得肝胆剧烈,拔马逃窜。

    ………

    清军营地的大火,天亮后,才逐渐扑灭。

    吴三桂采纳洪承畴的建议,在咸阳集结十万大军,声称要西征陇西,麻痹东清,可暗中却带领六千精锐,悄悄出了潼关,奔袭陕州。

    这一战,吴三桂的目的,是摧毁清军辎重,阻止清军攻击关中,加上是突袭,所以并未率领太多兵马。

    昨夜,周军杀人清军营盘,趁着清军不备,将清军杀散,把营盘点燃,便扬长而去。

    此时,昨夜险些被吴三桂戳死的尚可喜,站在一片焦黑的营地中,脸色阴沉。

    昨晚的偷袭,清军伤亡高达万人,辎重全毁,令尚可喜又惊又怒,他环视烧成灰烬的粮草,还有焦黑的死尸,不禁叹息一声。

    “大清国的气运,真的尽了!这一战后,吴三桂在关中站稳脚跟,大清又多一强敌矣!”尚可喜内心暗叹一声,而后一拔马缰,沉声道:“回洛阳去!”

    ………

    会宁,一名骑兵疾驰奔进城内,在总督行辕前勒住马缰,飞身下马,急匆匆窜到门前,急声道:“军情十万火急!”

    行辕内,孟乔芳正与几人商议,抵御周军进攻之事。

    周军再三传信,让孟乔芳前往咸阳,拜见吴三桂,被孟乔芳拒绝,终于惹得吴三桂大怒,召集关中各路人马,集结大兵十万,要征讨孟乔芳。

    消息传来会宁,孟乔芳急诏众将,商议抵御之策。

    这时,孟乔芳沉声道:“陇西易守难攻,本帅就地坚守,最多一个月,两顺王必入关中。”

    他正说着话,孟熊臣匆匆而来,在门口被门槛一绊,一个踉跄,险些摔倒,他帽子掉在地上,也顾不上捡,仓惶抢入堂内,哭声道:“父帅,大事不妙,吴三桂突袭了陕州,清军大败,宁夏王永镇,已经动身前往咸阳。”

    大堂内,孟乔芳闻语,整个人顿时如遭雷击,脑子一片空白,腿一软,身子摇晃起来。

    部将赵良栋连忙将他扶住,惊呼道:“大帅,稳住啊!”




第763章西秦之势
    吴三桂突袭陕州,烧毁了清军粮草、辎重,尚可喜只得退兵洛阳。

    这使得,东清对关中的威胁解除,周国得以有时间,来梳理关中,建立有效统治。

    不过,尚可喜虽然退军,阿济格却已经杀入了河东。

    西清政权瓦解,造成地方混乱,对于阿济格而言,乃是重新统一北方的绝佳机会。

    再者,东清建立后,虽具有河北、山东、豫东、淮北这样平坦的地区,但是由于治理不善,加上汉国袭扰,百姓逃散,反而不如西清富裕。

    东清国库空虚,阿济格却穷兵黩武,养了近四十万大军,全靠之前清算两蓝、两黄、两红六旗贵族的缴获过日子,已经逐渐坐吃山空。

    因此,阿济格必须发动一场战争,来获得钱粮,供养大军,维持东清朝廷。

    本来,阿济格见南明内部大乱,准备趁机攻击明朝,浑水摸鱼。

    只是因为,汉国一直未动,阿济格有些惧怕赵铭,所以不敢冒然出手。

    前不久,汉国终于参战,而且赵铭率汉军主力,杀入闽粤。

    阿济格便以为机会来了,立刻调集兵马,准备南下打秋风,可不想这时,西清内部却发生巨变,王永镇和姜襄先后叛乱。

    这便让阿济格改变了主意,相比于南下打秋风,阿济格更想一统北方,恢复版图。

    再者,姜襄叛乱,占据河东后,山西晋商派人来到北京,面见阿济格,愿为内应,与清军里应外合,收取河东。

    这便让阿济格改变了主意,调转矛头,进攻河东。

    在姜襄杀入关中后不久,阿济格便调集大军,集结于真定,并派遣范文程,与洛阳耿仲明、尚可喜联络,策反两人。

    两顺王,感到西清大势以去,正寻找出路,与范文程一拍即合,谈妥条件,便毫不犹豫的该换门庭,投靠了东清。

    策反了两顺王,这时福临首级,又被送来北京,阿济格一面令两顺王出兵关中,自己则迫不及待的率领大军,发起西征。

    此时,姜襄还在灞水与吴三桂对持,河东之地空虚,加上有晋商为内应,阿济格轻松突破固关杀入山西。

    一时间,清军连破,阳泉、孟县、寿阳,逼近太原,河东大镇,一些原本投降姜襄的州县,为了避免被清军屠戮,摇身一变,又重新打起黄龙旗,归顺了阿济格。

    姜襄麾下原明朝大学士,李建泰只能收兵于太原,坚壁清野,固守待援,飞马报知姜襄。

    太原城高墙后,加上清军以骑兵为主,阿济格一时间难以攻下,遂即驻兵榆次,骑兵四出,攻取太原周边州县,准备先拔出外围,再夺取太原。

    只是阿济格没有想到,关中叛军间的厮杀,竟然不到一个月,就以吴三桂的胜出而告终。

    姜襄被吴三桂委任为平东王,镇守河东,而姜襄得知清军攻入河东,便立刻向吴三桂辞行,率领大军返回河东。

    这时姜襄率领六万周军,自关中回援,驻兵交城,伺机解太原之围,使得阿济格夺取太原的计划落空。

    不过,阿济格骑兵众多,姜襄也不敢轻易靠近太原,双方就这么在太原附近僵持。

    两军在太原境内,不断相互试探,小股人马交战平繁。

    数次交手下来,阿济格的人马,战力强劲,令姜襄不敢冒然决战。

    时间拖到九月中旬,吴三桂突袭陕州,尚可喜已经退回洛阳的消息,传来河东,终于令阿济格产生了动摇。

    此时有姜襄大军在侧,阿济格不敢强攻太原,而周围能攻下的州县,基本都已经攻下,继续待下去,攻不下太原,徒耗钱粮,阿济格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两军在大原境内,对持到九月底,阿济格最终掳走十万余万人口,白银百万,撤回河北。

    至此,周与东清之间,大的战事,基本完结。

    吴三桂突袭陕州之后,消息传入关内,立时震慑了关中军阀。

    现在,东清无力进犯关中,吴三桂占据关中,已经板上钉钉,想着咸阳集结的十万大军,众人顿时纷纷胆寒。

    一时间,吴三桂声威大震,关中群豪拜服,各方势力,都不敢再生二心,绝了清军打回来的心思。

    周军突袭陕州的消息,传到宁夏,王永镇骇得脸色惨白,背后冒汗。

    本来在姜襄投降吴三桂后,王永镇的军师高有才,便劝说王永镇投靠吴三桂。

    姜襄能封平东王,王永镇作为首义功臣,手里还有三万兵马,不说封王,混个国公还是有可能的。

    可是王永镇并不甘心,区据人下,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现在吴三桂突袭陕州,瓦解了东清的进攻,又集结十万大军,声言要征讨不臣,收取甘肃,王永镇立时丧胆,得到消息后,便快马加鞭,赶往咸阳拜见吴三桂。

    吴三桂遂即委任王永镇为宁夏侯,送子为质,为周国镇守西北边陲,围剿回回义军,防备蒙古人。

    在得知王永镇前往咸阳后,孟乔芳再也坐不住了,飞马奔至咸阳,像吴三桂负荆请罪。

    不过他动作终是慢了一步,落在了王永镇的后头,成了关陇之地,最后投降的军阀。

    吴三桂恼怒孟乔芳数召不至,而且对于最后投降之人,必须加以惩戒。

    本来吴三桂准备杀了孟乔芳,不过孟乔芳担任陕甘总督多年,关系在关陇盘根错节,不少人都为孟乔芳求情。

    加上洪承畴建言,如今南明内乱,周国大有可谓,当速定关陇,而后参与南方大战,接机崛起利益,扩大地盘。

    吴三桂对于洪承畴的建议,还是比较看重,但为了区别对待,以示惩戒,将孟乔芳软禁于咸阳,只委任其子孟熊臣为兰州知府,收编其军。

    至此,周政权取代西清,成为西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吴三桂遂即于咸阳筑坛,祭拜天地,正式建藩立国,并传下教旨,令士绅百姓皆废满礼满服,恢复汉制。

    一时间,关陇沸腾,周国声势大振。

    而在北方剧变之时,周王吴三桂迅速崛起之际,为抗清呕心沥血的汉王赵铭,却不知道被吴三桂之流,摘了桃子。

    此时,汉王赵铭,正困顿于广州城下,为城中守军的顽抗,而大发雷霆。



第764章联西抗汉
    汉军破郑军,汉王赵铭以郑军不足畏惧,留下部将王翊,收取福建各府,随引军入粤,大破广东巡抚陈邦彦。

    数年前,朱聿键深感明朝藩镇割据,地方不听朝廷号令,随遣其弟,以唐王朱聿鐭,镇守江西,以粤王朱聿锷镇守两广。

    汉军入粤,粤王朱聿锷、大学士苏观生、总督丁魁楚、都退入广州城坚守。

    广西巡抚瞿式耜,则率三万狼兵,则住兵于四会。

    汉王赵铭,兵临广州,令李本深、贺登云率兵一万,监视瞿式耜,令唐通、王朝先、党守素攻打广州。

    汉军兵临城下,汉王赵铭投书城中,劝说朱聿锷投降。

    朱聿锷斩杀赵铭使者,悬于城头,使人破口大骂,辱骂赵铭不忠不义,犯上作乱,残害生灵,乃乱臣贼子。

    汉军见此大怒,以重炮轰击广州,大军遂即强攻东城。

    不过,广州城高墙后,又引珠江之水,灌入护城河,汉军猛攻一日,伤亡三千余众,并未攻上城头。

    此时,时间已经进入七月,气候炎热,不动都是一身汗,更别说披甲执刀攀爬城墙。

    汉军这浙江籍的将士,勉强还能忍住,收编的顺军将士,便实在难以忍耐广州的酷暑。

    湿热的天气,加上暴雨连连,影响了汉军做战。

    广州城的护城河宽阔,又引入珠江水,填河工程量太大,汉军没有驱赶百姓填河,所以在广州城下,困顿两个月,也没将广州城打下来。

    时间进入八月底,广州天气依然炎热,不过不似之前,站着都能一身汗。

    看着天气转凉,汉王遂即着手,重新攻城。

    广州城内,明军足有五万余众,不过不及汉军精锐,加之赵铭派遣汉军,切断广州补给,又以臼炮轰城,广州城内逐渐不支。

    粤王朱聿锷遂即,派遣前来督粮的兵部右侍郎王梁朝钟,率军突围,向驻守四会的瞿式耜求援。

    梁朝钟乃广东番禹人,崇祯朝举人,曾为总督熊文灿幕僚。

    熊文灿因招抚张献忠之事论死,梁朝钟尝屡诉其冤,后与史可法、马士英交往甚厚。

    弘光在南京登基后,史可法、马士英都推荐梁朝钟出仕,但梁朝钟认为马士英、史可法并非“王导、谢安”,且都是庸才,便辞而不就。

    之后,弘光朝灭亡,梁朝钟见国如累卵,遂即出仕,辅佐隆武皇帝。

    在原来的历史中,隆武被杀后,他与苏观生于广州拥立唐王朱聿鐭为邵武帝。

    清军攻陷广州,邵武灭亡,他跳水殉国,被救起,后送往清兵处,因不愿剃发归降,被清军所杀。

    后永历登基,念其忠,追赠梁朝钟为礼部尚书,谥文贞。

    此时,隆武朝与建武朝开战,朱聿键为获得钱粮,因梁朝钟为广东人,精通粤语,所以加兵部右侍郎衔,前往广东督促兵饷。

    自赵铭兵临广州后,广西巡抚瞿式耜,便征调广西狼兵,会合本部标营,合大军三万众,自桂林跋山涉水,前来救援广州。

    三万桂军,曾尝试进入广州,不过在广州之北的马五岭,被汉将李本深击败。

    狼兵在汉军火枪下,死伤惨重,三万人马被击溃,伤亡五千余人,仓惶撤到四会。

    此后,瞿式耜大骇,恐惧汉军兵锋,只是率领属下,深沟高壑,坚守四会,不敢靠近广州,瞪眼看着汉军猛攻广州城。

    这时粤王朱聿锷使者梁朝钟,率三千人马突围而出,来到四会,啼血求救,声言汉军已经轰塌城墙,已然到了存亡之际。

    瞿式耜与梁朝钟有些交际,算是老熟人,对于梁朝钟,他是以礼相待,但对于出兵救援的要求,却断然拒绝,并劝说梁朝钟,“不仅狼兵不去救,梁侍郎也不要回广州!”

    梁朝钟见此,作为朝廷副部级大员,居然直接给瞿式耜磕头,求瞿式耜发兵。

    瞿式耜被逼无赖,只能也给梁朝钟磕头,反复解释,不是狼兵不救,而是现在不救广州,只有广州完蛋,要是本院帅军去就广州,那便是本院先完蛋,然后广州接着完蛋,大家一起完蛋,两广就姓赵了。

    当下,瞿式耜咬紧牙关,拒绝了梁朝钟的请求,继续坚守四会不出。

    梁朝钟额头磕破,见瞿式耜见死不救,不由大骂瞿式耜,不顾瞿式耜的劝阻,毅然率领部下又冲回广州,最终当着广州守军的面,全军尽没于城下。
1...261262263264265...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