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漆黑的夜幕下,山脚趴满了黑色的身影,不靠近细看,根本不易察觉。
这时,李企晟身前横七竖八躺着几具明军暗哨的尸体,他抬头看了汤山上一眼,明军显然也意识到了两山的重要性,有数千兵马环山立塞。
看着山上明寨中,火炬闪烁,巡逻的火龙,在寨墙上游走,防守异常严密,李企晟皱眉挥手,“上!”
近千先锋,便操着战刀和手弩,猫着腰向上攀爬,剩下的士卒则一脸紧张的注视着,同袍慢慢接近营寨。
而就在这时,前方猛的一声“轰”响,白光暴起,两名汉军士卒身体瞬间被抛飞。
“娘个劈,是炸炮!”李企晟怒骂一声,一跃而起,顿时怒吼道:“随我冲!”
炸炮就是“地雷”,最早出现在宋朝,金军攻打陕州时,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而到了明朝初年,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地雷,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收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的地雷,利用敌人踏动机索,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
由此可见,所谓“西方人有了火药,就制造各种枪炮;而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只知道做炮仗。”的说法,是没有深究之言,不仅对先人不公,还践踏民族尊严。
汉军士卒见前军踩中炸炮,暴露了大军行动,顿时怒吼着跃起,直接向明寨发起了冲锋。
山寨内,明军营地一片哗然,无数士卒拿起火枪,冲上寨墙,枪口从射孔探出,瞄准了顶盾攀爬的汉军。
“放!”明军守将,大声怒吼。
近千条火枪,从塞墙的射孔伸出,“砰砰砰”的响声之中,枪焰喷射,打得汉军盾牌火星四溅,数十名汉军惨叫着滚下山坡。
在汤山发生激战之时,宝华山下,汉将张光翠几乎同时,向驻守山寨的明军发起了攻击。
张光翠部比较幸运,没有踩中明军炸炮,士卒摸到寨墙脚下,才被巡逻守军发现,六千汉军立时发起猛攻,双方进行激烈搏战。
~~~~~~
高姿,延平王阵。
黎明时分,双方大营被汤山和宝华山方向,隐约间传来的爆炸和火炮声惊醒。
延平王帅帐内,郑成功在中军大帐中,亲卫帮他穿上一身金漆铠甲,将兜鋻稳稳的戴在头上。
昨天一夜,汉军的火箭袭扰没有停息,郑成功下令将士不用理会袭扰,安心休息,可实际上他自己却一夜未眠。
不过,此时他却一点也不疲乏,精神反而极为亢奋。
这时,部将甘辉挑帐进来,“殿下,汉军突袭汤山和宝华山!”
郑成功神情淡定,几十万人的大战,又是在双方都熟悉的地形下决战,各自的策略,双方都能算出来,比的就是双方士卒的战力,还有执行和完成制定策略的能力。
郑成功在两处都部署了兵马,不可能随意抽调和改变部署,所以挥手道:“不用担心,按着计划行事。”
汉王阵。
进攻一方的汉军,营盘要比明军更早清醒过来。
此时,天色尚黑,可随着大军开始生火造饭,营地已然成了一片灯火的海洋。
汉军营地内,战鼓和号角声蔓延,各营的士卒纷纷从沉睡中醒来,决战的一天到来了。
赵铭在大营中,同样穿上一身金漆铠甲,头戴夸张的金漆羽翎盔,大步走出帅帐,密密麻麻的汉军士卒,已经在向营地外汇集。
第793章金陵春之阵九
密密麻麻的汉军士卒,从营帐内出来,匆匆聚集着吃早饭,哨声一响,便纷纷起来,向大营外汇集,将地方让给下一营的士卒。
大军上万,做什么事情,都会体现军队的素质。
十余万汉军吃饭出营,一营吃完,立时给下一营腾地方,一切都有条不絮。
十万汉军,不到一个时辰,便吃完早饭,在营地外完成集结。
这样的素质,足以傲世天下。
此战,赵铭留下三万汉军,把守镇江一线,防备茅山之敌,突袭大营和镇江,攻入苏松常,只率领十万大军出营。
算上昨晚提前出发的一万二千人,汉军出兵十一万余人,而根据情报,与之对战的明军,在十五万至二十万之间,也可能更多。
这时,十万大军,三十三个营的编制,光是摆开,就绵延十余里。
旷野上,刺刀如丛,旌旗蔽空,骑兵奔驰于各阵之间,传递军令,场面极为壮观。
不比几万人的战争,几十万大军的决战,光人马展开,就占据方圆几十里,甚至近百里的区域,光靠旗鼓,已经无法指挥全军,重要军令只能通过骑兵传达。
汉军三十三个方阵,与明军布置正好相反,郑成功是北守南攻,重兵放在南线,而赵铭则是北攻南守,重点放在平原上,进行正面突破。
这时,南面旷野上,十个营的汉军精锐,皆树青龙旗,由左军大将唐通统领,列双横阵,交错由西向东横陈在旷野上,负责监视和抵御茅山之敌。
二十营的汉军,布置在北面,由汉王赵铭亲自统领,由北向南列成五纵,每纵四个方阵,将突破正面郑成功本阵,扑向南京。
另外,两个营的骑兵,一个营的水军,则布置于江边。
在汉军士卒列阵时,六万明军士卒以大营为依托,也开始出营列阵。
明军阵中,一身明皇龙袍的朱聿键,出现在军阵之中。
皇帝仪仗竖起,明军之中顿时发出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
汉军这边,相比于朱聿键年老体衰,只能待在中军,身强力健的汉王赵铭则骑马奔驰于各阵之间,激励士气,他奔驰到一阵前,一阵士卒便发出一阵欢呼。
而其余各阵的士卒,则按照战时条例,在军官的督促下,迅速检查火枪、火药、弹丸、手雷、刺刀,还有被子、干粮和水壶,以确保一切无误。
各营训导官,则抓紧时间训话,鼓舞士气,挥拳喊着“平定天下”,“结束乱世”之类的口号。
这时,赵铭在各阵之中,游走巡视一遍,天色已经大亮,春日暖阳高挂。
“大王,各部皆打应旗!”中军护卫王双给回到中军本阵的赵铭行礼道:“还请大王发令!”
赵铭拔动缰绳,控制战马,目光扫视广野,沉默片刻,冷声喝令道:“出发!”
号鼓声此起彼伏的响起,一名名插着背旗的传信骑兵,疾驰着奔出。
片刻之后,汉军各阵,便按着各自的使命和既定的行军路线前行。
正面,二十个营的汉军士卒,如墙而进,士卒肩抗火枪,昂首阔步。
大批火炮,跟随着步军前进,江边胸前一整块板甲的胸甲骑兵,缓步进军,江面上的炮舰,则在纤夫的拉拽下,向西移动,黑洞洞的炮口,令人胆寒。
南面,十个营的汉军,排成两横,向着西面前进,士卒扛着火枪,刺刀丛林随着士卒的步伐起伏。
……
茅山上,金声桓、李成栋阵。
八万明军,也早早吃过早饭,枕戈待旦,随着准备从南向北攻击,从按计划从侧后,向汉军突袭。
金声桓站在山头,山上遍布明军身影和旌旗,他抽出千里镜,观察着一眼无法尽收眼底的汉军军阵,脸上亢奋,收了千里镜,沉声喝令:“传令全军,检查器械,等候军令!”
汉军大阵摆好后,站在高处的金声桓,将汉军阵势尽收眼底。
从汉军的军阵分布,还有行军路线来看,延平王判断完全正确,汉军将主攻正面,从平原突破。
这也就是说,汉军的侧翼,会完全暴露在南线明军的攻击之下。
不过,赵铭同意正确判断了明军的意图,在南线布置了十个营,并派前四个营,去抢占宝华和汤山,以作为南线的支撑点。
双方都正确判断了对方的意图,接下来就看谁的矛更锋利了。
金声桓收了千里镜,按住战刀,身后将士一片肃杀。
茅山下方,忠武王李成栋,将一封书信,揉捏后丢入火盆中,冷哼一声,“赵铁棒看不起本王,以为本王人尽可投吗?”
赵铭在开战之前,分别向李成栋、郑成功、金声桓,甚至方国安等人投书,许诺官爵和钱财,希望他们能够临阵倒戈。
语毕,李成栋拿起头盔大步出帐,帐外数万大军,已经列阵完毕。
这时李成栋翻身上马,率领大军向前,驻立于茅山脚下,前方汉军方阵横陈着,从他眼前通过。
“大王!突击吗?”部将郝尚久舔着嘴唇道。
李成栋目光扫视汉军阵线,寻找着汉军的弱点,摇了摇头,冷声道:“等到主阵与叛军主阵交手,才是我们出击之时!”
这时,随着汉军西进,宝华山、汤山上,一万明军与一万二千汉军激战声,逐渐清晰起来。
密密麻麻的汉军,逐渐从十余里,进至四五里的距离。
明军主阵,斥候不断报告着汉军的距离。
这时郑成功忽然挥手喝令,“炮队轰击!”
正面,明军的火炮,率先轰鸣,呼啸的炮弹,落在汉军前方。
赵铭骑马在大军后方,听见隆隆的炮声响起,前方一阵呼啸,溅起道道泥柱,于此同时,南线山林中,明军火炮推出,山林中腾起团团硝烟,一枚枚的炮弹,划破天空,落向汉军行军队列。
“不许张望,继续向前!”大将唐通沉声喝令。
各营旗鼓将步鼓有节奏的敲响,唢呐手奏起将军令,十万汉军跟着步鼓的节奏,听着入耳的乐曲,如海潮般,滚滚向西运动。
第794章金陵春之阵十
高姿附近宽阔的原野上,汉军方阵组成的人潮,正在各营军旗的指引下,冒着明军的炮火,向着明军阵线逼近。
郑成功的少量的火炮,一字排开,轰击着汉军,炮弹在前进的道路上溅起泥柱,将汉军砸倒在地。
这时,弹坑中冒着黑烟,地面上四处扑死着汉军尸体,但汉军各阵在鼓号声中,却步伐坚定的压向明军阵线。
看着徐徐向前推进,不受干扰的汉军,明军阵线上,前排士卒,脸上都露出一丝紧张之色,长枪手攥紧了枪杆,火枪手手心冒汗。
这时,赵铭一挥手,汉军阵中冲出数十股骑兵,每股十余人,离开大阵,来到两阵之间,距离明军两里处,开始用火箭袭扰明军阵线。
“嗖嗖”的火箭,呼啸着窜向明军,引得本就紧张的明军士卒,出现一阵骚动。
大纛旗下,郑成功按刀而立,手握紧了刀柄,眉头紧皱,注视着压上来的汉军,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一旁的朱聿键见此,神情中带着慌张,“成功,能守住吗?”
郑成功摇了摇头,“叛军火器犀利,很快火炮就会反击。等其推进到阵前,以汉军战法,必是火炮猛轰,逼我军出击,或者排枪压上,一轮齐射,大军必溃!”
朱聿键皱起眉头,“那可如何是好?”
郑成功两颊鼓动道:“对面有数万条火枪,若是叛军不主动进攻,我军要想取胜,只能豁出去破了叛军枪阵。”
郑成功将精锐放在了南线,不过却并非准备轻易放弃北线。
“火枪的射程可达两百步,弓箭射程只有一百步!要想取胜,只有让刀盾手前冲,弓箭手随后,遇见火枪射击,即便伤亡在大,也不能停下冲锋!”郑成功神情有些不忍,“这会死很多人,但只要护住弓箭手,接近敌阵,就可乱箭齐发,扰乱叛军枪阵。叛军火枪兵,大多都是军服,少量穿着布甲,弓箭齐射定能杀伤他们。剩下近身肉搏,就看谁更狠了!”
说话之间,汉军大阵已经到了明军阵前二里处,阵前的原野,被黑色的身影覆盖。
这时,赵铭忽然一挥手,正面二十个方阵,遍停了下来,大军立刻从行军,转为战斗阵型。
二十个营,近六万大军,都是汉军精锐,静立在旷野上,西风中一片寂静,只有风卷大旗的猎猎声。
明军阵中,郑成功脸色一沉,虽说他早知道汉军会利用火器优势,逼迫他变守为攻,但是看见汉军停下,脸颊肌肉还是微微扯动。
这时,汉军大纛旗下,令旗挥动,插着背旗的骑兵,疾驰而出,奔入前阵,传达军令。
汉军炮营,立时打起应旗,战马拖拽的火炮,被拉到各阵两翼,炮队迅速架设火炮。
对面明军阵中,顿时一阵骚动,士卒惊惶的左右张望,却见同袍都是紧张的攥紧兵器,喉结蠕动着吞着唾沫。
“轰轰轰!”汉军野战青铜炮,布置飞快,炮兵阵地突然爆出震耳欲聋的炮声,腾起团团白烟。
各门火炮依次炮架一退,近两百枚炮弹,呼啸着冲出,砸向对面明军阵线。
“啊~”明军阵中,瞬间惨叫四起,紧张无比的明军,只觉得一阵劲风刮过,身边同袍立时倒飞,或者被炮弹撕成碎片。
一轮炮击之下,明军阵线就被打出数个缺口,地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腿,哀嚎四起。
郑成功见此,顿时一拔战刀,大声怒吼:“杀!”
明军火炮数目远少于汉军,且红衣大炮射速太慢,也不适合野战,以炮对轰,肯定是明军阵线先承受不住。
为了避免阵线在炮击下崩溃,郑成功只有才用贴身斗狠的战略。
一声令下,六万多明军,顿时发出一声震天的怒吼,手持刀盾的前阵士卒,首先向前冲锋。
明军士卒跃过事先挖掘的壕沟,搬开拒马和鹿角,用盾牌护住要害,举着战刀向前冲击。
在他们身后,则是拿着弓箭,向前奔跑的明军弓箭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