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第788章金陵春之阵(四)
    朱以海知道城中人心不稳,担心有人投诚,而且白天敌军试探性的攻击,便冲上城头,让他十分震惊。

    因此,朱以海派遣锦衣卫巡视城头,一是监视城中守军,防止通敌叛变,二是督促守军守城,避免懈怠。

    可是没想到此举,反而激起了事变。

    建武朝立朝不过两年,底蕴远不如立朝十四年的隆武。

    建武的锦衣卫,都是近些时候招募,素质参差不齐,毫无经验不说,还时常作威作福,处理问题也十分的简单粗暴,缺乏锤炼。

    扬耿杀了锦衣卫镇抚官,点燃通济门,又令部下冲入城中放火,南京内郭立时大乱。

    张名振、李元胤匆忙领兵,前来平定叛乱,可是堵胤锡见城中火起,心知有变,当即便遣大军四面攻打。

    郝摇旗在杨耿的接应下,率军涌入城中,与江北军血战于南城,双方激烈拼杀,可随着隆武军源源不断入城,江北军终于崩溃。

    张名振和李元胤见无法将敌军赶出内郭,只得引败军退入皇城。

    一时间,南京城中,乱成一团,百姓紧闭屋门,街道上士卒跑动,令人心惊担颤。

    这时,一名江北军将士,跑进一个偏僻的巷子,闯进一座院子。

    院子里,十多个大汉,穿着黑衣,拿着战刀和弩箭,神情紧张的守着宅子。

    “是我”军官见几把手弩对准自己,急忙出身道。

    为首一个黑衣人闻声,忙上前道“怎么回事敌军进城呢”

    军官颔首,喘息道“通济门守将叛变,内郭失陷了”

    黑衣人脸上震惊,片刻又恢复镇静,急声道“速发鸽信通知汉王,再传令各据点,隐蔽转移”

    “喏”一名黑衣人,当即抱拳。

    不多时,院子内的黑衣人,取来一只信鸽,绑上写好的情报,然后猛的一抛,信鸽便蒲扇着翅膀,消失在夜空之中。

    这时,随时隆武大军之城,内郭的江北军,已经无力回天。

    一队兵马,仓惶撤入皇城,城门遂即被禁军关闭。

    来不及进入皇城的江北军,只能丢弃衣甲和兵器,四散奔逃,躲入百姓家中,有的则直接向敌军投降。

    皇城上,朱以海身穿龙袍,立在城头,不断有士卒禀报,他却似没听见一般,目光空洞的注视着,南京城内火光冲天。

    半响,朱以海神情变得痛苦,内心极为不甘,“朕哪一点不如朱聿键这天下非朕力挽狂澜,早已落入建奴之手这是为何啊”

    苏州,曾经赵铭驻节之地,东海镇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

    在赵铭迁王京于杭州后,这里依旧保留着经济中心的地位。

    此时的苏州城外密布军营,赵铭的汉王大纛旗高高飘扬,大帐中坐着几名汉国大将,以及五军都督府参军,还有议政府高官。

    “大王,南京那边又来急信求援,隆武之军,已经近抵南京西郊”参军虞胤汇报着情况。

    赵铭回到杭州后,一面令大军休整,一面调集军资,收集战事的情报。

    从近些日子收到的消息来看,在李成栋投降的打击下,江北军士气尽泄,加之隆武军攻势凌厉,朱以海已经如同决堤般溃败。

    赵铭点了点头,看向两侧做的众人,问道“诸卿怎么看”

    “殿下”议政府参议严起恒出声道“若是隆武彻底击败建武,结束天有二日之局面,其声势必然大振。如此,地方各镇,便会重新效忠隆武,于我汉国不利。臣以为,绝对不能让隆武攻下南京”

    “不可”钱谦益闻语,出言道“如今建武虽退守南京,然还有数万兵马。此时出兵,我汉国不能尽获其利,不如让建武于南京再消磨隆武数月。一来,可以消耗建武实力,等殿下击败隆武,建武便只能为殿下摆布,二来,隆武军攻城疲乏,也会增加我汉国胜算”

    严起恒皱起眉头,“不妥战阵之事,虽说与兵力、装备、钱粮相关,但关键在人,而人有万种。作战时,最忌讳的就是将军队想成一个整体,以为会像自己的臂膀一样,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钱总司谏方才是觉得,建武还有五万大军,凭借城池,按着惯例,就该能抵挡隆武三十万大军几月时间。然真打起来,这个时间,更本无法掌握。若是迟了,南京被隆武攻陷,那该如何”

    钱谦益老脸涨红,严起恒这是说他纸上谈兵,把军队当一串数字了。

    “攻破了,岂不更好”钱谦益沉声道“如此,正好借助隆武之手,解决建武”

    严起恒道“敌军三十万,乃我军两倍,又携胜而战,钱司谏怎有必胜把握”

    赵铭皱起眉头,心道钱谦益还真狠,不过严起恒的担心有道理,钱谦益之言,是先认定了汉军会赢,但是战事变化莫测,谁也说不准,也可能是,赵铭等隆武灭了朱以海,然后赵铭又被携胜而战的隆武军击败。

    这并非没有可能,毕竟赵铭本来就没有绝对胜算。

    他挥手制止两人争论,看向其他人道“诸参军以为呢”

    五军都督府的参军们,商议一阵后,张家玉出列道“殿下,隆武之军三十万,而我汉军只有十五万。若是,隆武攻下南京,其军士气定然大涨,我军恐怕没有绝对的胜算”

    之前,赵铭将汉军扩充到三十万,如今十余万人,驻守关外、福建和广,浙江和苏松常得留下四五万人驻守地方,还有水师主力,盯着厦门郑鴻逵,防御海疆,赵铭聚集起来的汉军,只有不到十二万,再加上三万多闽粤降军,共计十五万人。

    如今隆武之军,与建武之军,连续打了两年仗,麾下兵马久经战阵,也使用了大量新式器械,令赵铭不敢小觑,并没有绝对的神算。

    赵铭沉声片刻,微笑道“孤明白了太迟出征,一旦隆武攻下南京,携威而战,会大大降低胜算。太早出兵与隆武硬碰硬,我军想取胜,必然会付出巨大伤亡。只有,朱以海和朱聿键都精疲力竭时出兵,对我汉国最有力,但这个时间又无法准备掌握。”

    张家玉行礼道“臣以为,迟为下策,早为中策,中为上策。只是上策时间难以把握,若是有人献城,或者一个什么其他偶然,都有可能导致南京提前陷落,我们根本反应不及”

    赵铭微微颔首,沉声道“此战乃是定鼎之战,决定大明主宰,孤绝对不能失败,所以不能冒险”

    这时,王双从帐外匆匆进来,到赵铭面前单膝行礼,急声道“大王,军情司鸽信,南京内郭失陷,隆武大军已经杀入城中,包围了皇城”



第789章金陵春之阵(五)
    南京东郊,龙潭镇,延平王本阵。

    帅帐内,一封锦衣卫送来的情报,放在了郑成功的案头。

    郑成功快速扫视一遍,而后拿起了递给李成栋,平静道“赵博安来了”

    金声桓闻语,眼睛忽然放大,遂即眯起,发出一道精光。

    大帐内,众多将帅,也都是一阵哗然。

    他急忙接过情报,乃是渗透到汉国境内的隆武朝锦衣卫,送回的消息,声言驻扎于苏州的汉军,已经准备开拔,即将向南京杀来。

    “赵博安终于沉不住气了”金声桓阴沉着脸,脸上即紧张又兴奋。

    这时,金声桓收起情报,一旁李成栋忙伸手去接,金声桓却直接递给了王得仁,弄得李成栋只能尴尬的将手收回去。

    之前李成栋在安庆附近伏击金声桓,杀得金声桓大败亏输,南昌都不赶回,直接逃往赣南。

    那一战,金声桓损失数万兵马,自己小舅子都死于乱军之中。

    有这个过节在,金声桓自然不会给李成栋好脸色看。

    李成栋脸上肌肉扯动两下,等王得仁看完,才将情报看了一遍,恨声道“赵博安倒是很会选时候”

    李成栋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一丝恨意,又有一丝紧张和兴奋。

    若是赵铭早点出手,他也不至于,险些被困死南京。

    如今他虽然投靠了隆武,但毕竟不是嫡系,又杀了那么多隆武军队,仇人太多,让他始终无法融入进去。

    如果赵铭当初直接杀入江西,他也不会损失那么多兵马,受寄人篱下之苦。

    李成栋看完,将情报递回给郑成功,沉声道“赵博安既然拔营,不日便至南京,我们该如何御敌”

    这些日子以来,郑成功奉命穿插到南京之东,防备汉军来攻。

    郑成功精神一直紧绷,不知道汉军什么时候杀至,现在得知赵铭将要前来,郑成功反而松了口气,轻松不少,“迟早一战,来了也好,就在这金陵城下,分个雌雄,看谁主沉浮”

    金声桓阴沉着脸不语,这两年来,赣军损失很大,金声桓总是一副谁都欠他钱的表情,挂在脸上。

    况且他起初以为攻城战是消耗战,强攻便是充当炮火,谁知堵胤锡没有强攻,便轻松攻破南京内郭。

    现在反而是阻击汉军,成了炮火,他自己高兴不起来。

    李成栋眼睛眯起,“那就大战一场吧”

    郑成功、金声桓、李成栋都是明朝大将,也打了不少胜仗,不过近些年来,风头都被赵铭抢走。

    以前每当他们,取得一点战果时,赵铭总会弄个更大的功绩出来,不是兵临大沽口,震动河北,就是今天灭满清半旗,明天灭满清一旗。

    相比之下,他们那点事儿,同赵铭一比,根本拿不出手。

    赵铭如此优秀,对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都形成了心理阴影。

    虽说他们也都佩服赵铭,但是作为一方豪杰,他们心里却未必服气。

    以前一起抗击清军,相互之间不可能交手,如今各为其主,郑成功、金声桓和李成栋其实内心深处,都有一丝期待与赵铭一战,击败赵铭,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时,郑成功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边上,李成栋等人也走了过来。

    “怎么看”郑成功问道。

    李成栋道“赵博安仗着水军厉害,此前数次攻击南京,都是沿江而进。”说着,李成栋手指地图,“南京东南方是茅山、东庐山,不便行军,东面是平地,赵博安必定走镇江、高姿、龙潭,逼近南京”

    郑成功点了点头,“若是有炮舰随行,这一仗,不好打啊。”

    金声桓道“若是正面抵挡,估计难以抵挡”

    郑成功看了看地图,遂即道“既然如此,那便这样”郑成功指着地图道“我领七万兵,驻守前出至高姿镇,引赵博安来攻,而后节节向后撤退,拉长赵博安阵线,引赵博安脱离舰炮前突。而榆林王住军茅山,抵御汉军,忠武王藏兵茅山之后,带赵博安主力前突,从侧翼杀出,自南向北进攻”

    船队逆流而来,若是没有大风,就只能拉纤而行,动作会很缓慢。

    金声桓和李成栋听后,沉声权衡片刻,微微颔首。

    李成栋补充道“如今南京内郭既然已经攻陷,延平王还可向堵阁部请援,调拨数万兵马,顿住于东郊,为大军压阵”

    郑成功笑道“如此,便万无一失了”

    这时,郑成功盯着地图,又看了一会儿,见众人没什么补充,于是沉声下令道“中军书记,记录军令”

    当下,郑成功对各军调配,一一做出安排,书记将命令记下,发往各营。

    军令传达下去,明军立时开始行动。

    郑成功将十五万大军,分为左右两军,他亲率七万大军,为左军,布置于茅山之北,长江之南的旷野上,而金声桓和李成栋率领八万大军,驻军茅山布防。

    其中,金声桓领本部三万兵,防止汉军夺取茅山,这个制高点,而李成栋则率领本部两万人,与郑成功部将甘辉率领的三万兵,藏于茅山西麓,准备侧击从平原通过的汉军。

    除此之外,由于南京内郭已经被明军攻下,只剩皇城还在朱以海手中。

    这样一来,堵胤锡便不需要十五万大军围城,遂即令高一功,领六万兵,驻扎于南京外郭城观音门、尧化门、麒麟门外,为郑成功压阵,防止万一郑成功本阵被赵铭击败,撕穿口袋底部,造成大败。

    布置妥当,郑成功遂即遣部将杨朝栋,前出至镇江西郊,挑衅和袭击汉军,引诱汉军追击,将汉军主力引诱到茅山之北的平原决战。

    二月春,正是即将播种春耕的时节,以往田间地头,早就布满了劳作的身影,而如今却无一人继续劳作,看不见一个身影,甚至村庄里的人,也全都消失不见。

    百姓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离,而前两日,前突至此,攻下汉军多个据点的郑军,也匆匆撤离,一直撤到高姿镇。

    这时,一队没有打旗号的骑兵,从东面疾驰而来,在距离高资镇不远时,勒住了马缰。

    赵铭骑马冲上一座山丘,勒马驻立,抽出千里镜一边观看,一边说道“情报没错,确系大木主将”



第790章金陵春之阵(六)
    赵铭对于南京周围的地形十分了解,参军处根据军情司提供的情报,已经制作了详细的沙盘。

    整个江南的每条河,每座山,每个城池,还有官道、小路,都乱熟于心。

    不过,赵铭还是坚持,亲自前来前线视察。

    因为这一战,对于赵铭来说,太重要了。

    若是,此战胜了,赵铭便将成为大明内部最强大势力,距离统一天下,结束乱世,更进一步。

    若是赵铭败了,朱聿键皇帝之位,便无人能够动摇。

    三十万明军,必然乘胜杀入汉国,赵铭便只有入海为寇,流亡海外。

    这是决定,由谁来主导中国,谁来一统天下的大战,半点马虎不得,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半点失误、

    这时,赵铭勒马驻立,观察着高姿镇附近,遍布整齐的营盘,郑成功延平王的大纛,立在镇子中央,周围是一圈又一圈的军帐。

    赵铭注视远处的大营,眼神不停的闪动着,郑成功前出至高姿镇,看来是要将他挡在南京外围。

    这也就说明,朱聿键还没有拿下皇城。

    “大王,看来敌军是料定我们会沿江而进,所以在高姿一线布防!”王朝先冷笑道。
1...273274275276277...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