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郑成功微微颔首,不经意道:“本阵那边传来消息,据说那人已经到了杭州!”说着,郑成功眼中闪烁出一丝恨意,“以那人的狡诈,如今江北军已经精疲力尽,他不会再躲在背后,孤想应该能在南京遇见他!”
郑成功着实没有想到,当初一根筋的赵铭,会变成如今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之前,赵铭起兵,为朱以海解围,郑成功本可趁机杀入浙江,可是他一时心慈手软,收到赵铭的信后,念及旧情,加上他也不赞成隆武废储,所以放了赵铭一马。
可是,这次赵铭却丝毫不顾及情谊,抄了他的后路,占了他的老巢,可以说给郑成功上了深刻的一棵。
这时,两人正说着话,一名军官匆匆过来,对李成栋道:“殿下,有传令兵过来!”
郑成功和李成栋都收回思绪,扭头看去,果见插着背旗的骑兵奔驰入营。
如今三十万大军,已经在南京外围布置妥当,朱聿键遂即召集众人,前往大胜关本阵议事。
当下,李成栋和郑成功一起,骑马前往本阵,众人一路奔驰,沿途都是绵延的明军营地,各营将士都在热火朝天的赶制器械,一架架云梯、攻城塔拔地而起。
虽说中国历代以来,战争频繁,但是一方投入三十万的战争,还是少见,通常都是载入史册,具有重大意义的大战。
郑成功与李成栋都感觉到,自身处于历史的某个重要时刻。
这时,两人奔驰一阵,“咚咚咚”的鼓声传来,已经敲响了第一通聚将的战鼓。
第786章金陵春之阵(二)
郑成功与李成栋奔至朱聿键本阵,聚将的战鼓,正好响了三通。
这时,辕门前,众多将领云集。
高一功、李来亨、郝摇旗、刘体纯、王光泰等顺系将最多,足有三十余员战将,聚集在靠近辕门处,各个披挂整齐。
马进忠、王进才、王允成、满大壮等湖广明军十余战将,聚在辕门左侧一角。
金声桓、王得仁等赣系诸将,曹志建、方国安等将,也都是各自与心腹聚在一起,正议论纷纷。
三十万大军,百余员战将,可以称得上是,隆武朝廷最强大的阵容,所有能打的兵将,几乎都齐聚南京。
这时,郑成功和李成栋也领着二十多员战将过来,聚集在外围交谈。
各人看见郑成功,都过来打声招呼,或者远远的点头示意。
不过,对李成栋,众人就没那么客气,多是直接无视,甚至怒目相视。
毕竟,二五仔在哪儿都是被人看不起,再加上,之前双方交战多次,李成栋把隆武军打得又很惨,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这其中金声桓,对李成栋意见最大,再者顺系诸将,也天然排斥李成栋这个二五仔。
李成栋自是看出来,自己不受欢迎,不过同时他也看出明军各个派系之间,也都有些隔膜,都有自己的圈子。
这时,众人交谈一阵,帅帐帐帘被挑起,大学士姜曰广出来道:“诸位,进来吧!”
当下百员战将,鱼贯进入大帐,里面十分宽敞,上首摆了屏风前摆了几张椅子,各人依次在两侧站定。
不多时,便见身穿粗布龙袍,头戴乌沙翼善冠的朱聿键,从屏风后走出来,身后还跟着堵胤锡等人。
战事进展顺利,让年近六十岁的朱聿键,看上却依旧精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朱聿键在主位坐好,大帐两侧的将士,立时齐齐单膝下跪,大声道:“陛下!”
朱聿键脸色平静,右手轻轻一抬,“众卿不必多礼,平身!”
李成栋跟着众将一起站起来,便听朱聿键清了清嗓子,沉声道:“鲁王之乱,持续二载,朝廷与军民,俱已疲乏。如今鲁王与叛军,欲做困兽之斗,朕决议,速拔南京,平定叛乱,还天下太平。”
帐下众将鸦雀无声,听着朱聿键继续说道:“今三十万大军,齐聚南京!”说着朱聿键看向一旁,身穿绯袍,戴着乌沙的堵胤锡道:“堵卿,排兵布阵之事,朕就交给你卿了!三十万大军,该如何调遣,务必制定一个万无一失的策略,平定鲁王!”
堵胤锡出列,行礼道:“臣领命!”
三十万大军,又分了不少山头,隆武朝廷之中,能指挥的转,安排得好的人,唯有堵胤锡一人。
朱聿键目光深邃的注视堵胤锡,微笑道:“交给卿家了!”说完一挥手,一名手持尚方宝剑,一名捧着印信的甲士,便站在了堵胤锡身后。
堵胤锡行礼后,转过身来,面向帐中诸多将帅,沉声说道:“此次攻打南京,本阁得陛下信任,担任全军总制,还请诸位将军,鼎力相助!”
两侧战将齐齐躬身抱拳,将头埋入两臂之间,以示听候调遣。
堵胤锡见此,遂即大声道:“现在本阁宣布部署。”
众将齐齐站直身子,挺起胸膛,目光注视堵胤锡。
“这次攻打南京,三十万大军分为两部。由延平王,担任前军总大将,榆林王、忠武王辅之!”堵胤锡目光看向郑成功、金声桓、李成栋三人,三人立时出列抱拳。
堵胤锡道:“三位殿下,鲁王困守南京,不足为虑。本阁所担心之事,乃是江东。汉王赵铭,已然回师江东,其必为鲁王解围!前军之任,便是自东出秣陵关,下溧水、句容,沿着东庐山、茅山、丹徒、高姿、龙潭布防,挡住汉军,便是此战首功!”
郑成功、李成栋、金声桓当即抱拳,“卑职遵命!”
堵胤锡遂即道:“其余诸将,受本阁节制,为本阵兵,破外郭,围南京,限期一月破城!”
仗打到现在,朱以海力竭,隆武丢了闽粤,只能搜刮湖广和江西,弄得民怨沸腾,必须要速决了。
高一功等将立时抱拳应喏,帐内一片肃杀。
这时,朱聿键见吩咐完,遂即扫视一遍诸将,“此战关系天下,不容有失!若胜,大明一统,天下得享太平,若败,大明万劫不复!朕望诸卿,为了朕,为了天下百姓,奋勇当先,早安天下!此战有功者必赏,王公侯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不在话下,然凡有临阵退缩者,不听号令者,夷三族,立斩不赦!”
“喏!”帐内诸多大将,纷纷抱拳,甲胄哗啦作响。
朱律鍵见此,不禁意气风发,心中激情重燃,脸上荣光焕发。
……
隆武军安排既毕,前军十五万众,遂即向南迂回,插向南京于江东之间,构筑防线。
堵胤锡,遂即督本阵兵,破南京外郭,督十五万大军,将南京围困,准备攻城。
南京城头,面容憔悴,眼中布满血丝的朱以海,注视着城外,绵延的军帐。
隆武朝大军,漫山遍野,旌旗蔽空,从西面莫愁湖,到南面紫金山,在到东面钟山、玄武湖,最后到北面长江,到处都是隆武军的身影。
南京皇宫,御书房内。
朱以海将隆武的招降书信,揉成一团。
“陛下,敌军围城之后,必然攻打!臣以为,当撑着敌军立足为稳,出城一战,挫敌锐气,让敌兵知我江北军的厉害,而后再退入城中坚守!”李元胤愤然道。
朱以海却摇了摇头,已经没了锐气,“算了!敌军人马众多,如今只有闭城坚守!隆武之军,人数虽众,但是并非一心,都是各镇军阀之兵。只有时间一长,他们人心必然涣散,届时江东军,肯定会出手的!”
李元胤急道:“可是如今城中人心涣散~”
朱以海愠声道:“就是因为城内人心动摇,才不可出城!”
李成栋叛变之后,建武朝陆续有大批文武,临阵倒戈,朱以海担心,开城后,会有人一去不回,或者趁机叛乱。
“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许出战!”朱以海拂袖而去。
李元胤等人只得低头抱拳……
第787章金陵春之阵(三)
江北一路败退,如今只剩下南京一座孤城。
面对城外三十万大军,城中守军人心惶惶,对建武朝廷不保希望。
李元胤知道军心不稳,建议在敌军攻城之前,主动出击,打一个小胜仗。
如此一来,既能让城外敌军,不敢小视江北兵,对攻城产生畏惧之心,同时,也能够起到安定城内守军的作用。
不过,朱聿键担心,开城后,会使得更多人投降隆武,所以拒绝了李元胤的建议。
堵胤锡大军围定城池后,布置妥当,历史以红衣大炮轰击城墙,令郝摇旗试探性的攻打通济门,侦查南京城防。
不想,守卫通济门的杨耿,指挥不利,加上士卒士气低迷,尽然被郝摇旗攻上城头,幸亏张名振领兵赶至,才将郝摇旗赶下城头,否则南京内郭,可能一日便被攻破。
虽说,守军最终守住了通济门,但是守军军心,却更加涣散。
城外,堵胤锡大帐内,郝摇旗一手抱着头盔,进得帐来,大声道:“督师,今日末将准备不足,明日定将通济门打下来!”
堵胤锡将毛笔放下,将信纸折好,放入信封之中,才微笑道:“明日暂停攻城!”
郝摇旗眼睛一瞪,诧异道:“督师,今日卑职只是试探,就攻上城头,来日准备得当,正该一鼓作气,攻下城门,为何要停下攻城,岂不给守军完善城防的机会?”
堵胤锡沉声道:“永忠啊!江北军久经战阵,城防应该早就布置完善。今日能攻上城头,并非守军准备不足,而是人心散了。今日你攻上城头,对于城中守军而言,又是一次打击,守军士气已然极度低迷。张名振乃老将,岂会不知,明日即便不会亲自坐镇,也会派遣精兵增援。届时你若攻不上去,反而坏了今日之功,坚定守军决心!此时,城中军心已散,逼得紧了,反而会令他们拧成一股绳,不如借今日之威,进行招抚,必有收获!”
郝摇旗似懂非懂,并未完全明白,不过他对堵胤锡十分敬重,对堵胤锡是言听计从。
堵胤锡叹息一声,“此战本可避免,何顾多伤性命!”说着,堵胤锡将方才书信,递给郝摇旗,嘱咐道:“令书吏抄写百份,连夜射入城中!”
郝摇旗忙接过,行礼道:“卑职这就去办!”
堵胤锡遂即摆手,令其出帐,而后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陷入了沉思。
对于堵胤锡而言,这场战争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如今既然发生,便只能希望,早些结束,少死些人。
毕竟都是明朝精锐,亡于内耗,实在不值得,也没有意义。
南京城,通济门城。
守将杨耿,领着一队士卒,正准备巡视城墙。
今日敌兵攻上城头,让他遭了朱以海的训斥,虽是三更,他还打起精神,准备上城巡视。
这时,他刚准备从城门楼子出来,便见几名部将匆匆进来,杨耿一见,远远问道:“你等不在城上巡逻,来此作甚?”
几名部将上得前来,其中一人道:“将军,敌军又有书至城中。”
说完,那将自怀中,悄悄取出书信,递给了杨耿。
杨耿伸出手,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取出书信观看。
此前,城外已经射了数次书信,不过都是让建武帝朱以海投降,而这次却是招降城中守军和士卒。
堵胤锡在信中言辞恳切,声言不忍看到昔日同袍和南京百姓遭此兵祸,又言实在不忍昔日抗清劲旅就此覆灭。
堵胤锡劝说城中守军早早开城来投,朝廷定然既往不咎。
并说明,大军本可一鼓而下,因为估计将士性命和城中百姓,所以再给守军一个机会,但若不珍惜,那三日之后,便猛攻破城。
杨耿览毕,沉默一阵,看了众将一眼,沉声道:“陛下于我等有恩,尔等只管守城,切勿生出二心!”
几员战将,面露失望之色,但谁也不敢明说。
只是,昨天敌军一个进攻就冲上城头,城中军心浮动,这城池还怎么守!
杨耿内心其实也比较纠结,他并非江北嫡系,原本是郑家部将,福建之战后,被朱以海收编。
朱以海并未区别对待,如今已然封侯,让他犹豫不决。
“走!巡城!”杨耿将书信收入怀中,挥手喝令。
这时,杨耿心不在焉的巡视城墙,前方却一阵喧哗,围了大批士卒。
“将军饶命啊!”
一声求饶声传来,杨耿一行人才发现,前方的情况。
“怎么回事?”杨耿走过来,大声喝问。
围着的士卒,连忙让开一条道,却纷纷低头不语。
杨耿走进来,只见几名属下,被一队镇抚兵,按跪于地,正要斩首。
“且慢,为何要杀他们!”杨耿立时阻止道。
“将军救我!”几名属下看见杨耿,连忙急声喊道。
为首的镇抚官,冷声道:“奉陛下口谕,巡视城防,有懈怠者,有私藏敌军书信者,有传播谣言,扰乱军心者皆斩!此三人,不仅私藏敌军书信,还相互传阅,扰乱军心,依战时条列,立斩不赦!”
杨耿脸色一变,忙道:“几位,念在他们曾经有功的份上,绕他们一次!”
为首镇抚官,却冷声呵斥道:“杨耿你身为守将,城外投书,却不立刻收缴,还没治你之罪,你反而为他们求情,是心怀不轨吗?”
杨耿脸色铁青,镇抚官见他不说话,冷哼一声,“杀了,首级挂在城头!”
几名镇抚兵,抽出刀来正要斩首,那为首锦衣卫镇抚官,却率先惨叫一声,背后中刀,倒在血泊之中。
杨耿一刀砍了镇抚官,周围部下微微一愣,遂即纷纷拔刀,将几名锦衣卫全部乱刀分尸。
“将军,现在怎么办?”部将提着滴血的战刀问道。
杨耿擦了脸上血迹,沉声道:“还能怎么办,放火烧了通济门城楼,引大军入城!”
片刻后,通济门城楼燃起熊熊大火,南京内郭、皇城瞬间一片哗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