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道政令,在汉国掀起了一波海外拓殖的**,各大族和大士绅,无不蠢蠢欲动。
不少大族便煽动和招募人手,准备出海拓殖,建立自己的封地,但是普通百姓对此却并不感冒,没什么人响应,当头泼了盆冷水。
毕竟,这是他们想做封国之主,百姓在江浙生活滋润,为何千里迢迢,飘扬过海,去给他们这些地主老财当子民。
是汉国不富足不强大,还是江浙生活不舒服,有病才去海外哩。
因此,各士绅大族白高兴一场,只招募到一些犯过罪,或者惹了麻烦,以及躲债之人。
这些人都不是善茬,士绅地主也不敢带着他们去拓殖,怕被他们干掉,所以让这波拓殖热情,很快就流产了。
不过,还是有些人,并没有放弃,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汉国官员,打起了近百万难民的主意。
赵铭也深知让汉人背井离乡,去海外拓殖并不容易,所以他很看重这批难民,下令不准民间招揽这批百姓。
当初,张益达就因为私自招募,险些被投入大狱。
赵铭一方面顾鼓励民间拓殖,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在海外做大,同时也担心,国内士绅将资源大举投入海外,影响汉国对内争霸,所以赵铭内心其实也很矛盾。
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下了死命,不许民间私自安置难民。
赵铭听了陈明遇的话,似乎是劝说他,准予民间参与安置,不禁微微皱起眉头。
赵铭不禁思索,是议政府确实能力有限,安置起来吃力,还是因为陈明遇受到了什么人的影响。
赵铭沉吟片刻,“这件事,孤王知晓了。安置的进度,可以放慢一些,孤王马上会转封一些人去海外,届时可借助他们力量来安置。”
转封与民间安置不同,民间安置会强化国内豪强的实力,转封则是将在天下,原本有实力的诸侯,封到海外去,削弱他们的实力,同时吞并他们原来的地盘,壮大自身实力。
这等于是用烂地换好地。
陈明遇闻语,只得行礼,“臣明白了!”
这时,十几名骑兵疾奔而至,为首骑兵在山下翻身下马,急匆匆爬上来,单膝行礼道:“启禀大王,建武朝廷有急信送到!”
赵铭闻语,不禁眉头一挑,连忙道:“信在何处?”
骑兵从后背取下一个竹筒呈上,侍卫统领王双,立刻接过,取出信件,转交给赵铭。
赵铭抖了抖信纸,快速扫视一遍,不由得脸色一变。
陈明遇见此不禁道:“建武朝廷此时来信,可是向殿下求援呢?”
赵铭微微颔首,沉着脸道:“李成栋叛变,阿济格南侵,建武帝撑不住了!”
陈明遇闻语也是一惊,“李成栋居然叛变了。若真如此,建武皇帝危矣!”
赵铭收起信件,他对于李成栋叛变,也是心惊,本以为老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不想意志这么不坚定。
“殿下准备怎么办?”陈明遇又道。
赵铭沉声道:“唇亡齿寒,况且现在天下都以为孤乃建武朝廷的藩属,隆武一旦击败建武,肯定趁势攻击江东。看来,该本王出手了。”
赵铭说完,立时挥手道:“回城,孤王要尽快安排闽广事宜,尽快启程返回江东!”
第784章安庆陷落
赵铭回到广州,立时召集众多幕僚商议。
节堂内,赵铭说明情况,谋士、参军们议论纷纷。
赵铭沉声说道:“李成栋投降隆武朝廷,加之阿济格攻入江北,建武朝廷已经支撑不住了。若是任由事态发展,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建武必然覆灭。再者,如今吴三桂取代西清,统治四川、关陇和河东之地,想必亦是蠢蠢欲动了!”
如今天下局势变化太快,连赵铭也有些看不透,吃不准。
众人不禁颔首,张家玉道:“若是建武覆灭,对殿下极为不利。臣赞成,立刻回师!”
若是朱以海垮了,朱聿键必定声威大震,赵铭手里的牌,便打不出来了。
因此,赵铭已经决定,尽快返回江南。
其实这种局面,赵铭早就预料到,所以他才用银弹攻势,迅速招抚广西,建立一个与西军的缓冲区域。
赵铭遂即道:“闽粤新附,人心尚未归附,孤返回江东后,两广军政大事,由议政府参议,兵曹判书陈子龙节制。”
陈子龙出列行礼,“臣领命!”
赵铭嘱咐道:“瞿式耜受抚后,依旧巡抚广西,不过孤以为瞿式耜并无能力平定广西,抵御西军。因此,孤回江东后,陈卿可借助瞿式耜在广西的威望,调集狼兵,然后令李本深入桂,协助瞿式耜灭掉南宁陈邦傅,柳州朱聿锷,并监视和防守云贵西军!”
如今广西之地,东北的桂林、梧州,被瞿式耜控制,南宁则在陈邦傅手中,而溃入广西的朱聿锷、焦琏则盘踞柳州,情况十分复杂。
陈子龙颔首道:“有李本深将军相助,臣定尽快平定广西!”
赵铭闻语点了点头,遂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孤王就将两广托付于卿,即日便班师回江东!”
赵铭雷厉风行,嘱咐完后,立刻便下达军令。
~~~~~~
1657年,可是说是天下大势变幻,如白云苍狗的一年。
北方,曾经无比强大的西清政权,土崩瓦解,周政权取而代之,崛起于西北。
南方,建武朝廷,从兵逼武昌,到败退南直,局势变化之快,令人难以捉摸。
眼下,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任谁也无法判断,谁将终结乱世,一统天下。
十二月,赵铭留下三万精兵,镇守广州,便率领七万大军,再加上大批两广的降官和降将,浩浩荡荡的返回江东。
为了控制两广,赵铭只留下瞿式耜等少数原两广官员和将领,将绝大数降官和降将,都裹挟着回了江东,以免汉军主力撤走后,这些人又与朱聿锷勾结。
只留少不分人,无法威胁到留守汉军,同时也让汉军有个帮手,不至于对两广的情况一抹黑,方便汉军控制和治理两广。
赵铭大军浩浩荡荡而行,十二月中旬,便至福州,召见心腹王翊,令他继续镇守福建。
赵铭遂即设宴,召集福建降将,而后一锅烩,全部裹挟着离开福州,并将三万多郑氏降军,也带离福建。
……
江南。
1658年正月初五。
在李成栋的游说下,安庆守将吴兆胜麾下部将詹世勋、高永仪开城投降。
隆武大将高一功,率领大军一拥而入,攻入安庆城内。
安庆守将吴兆胜率兵血战,数次突围不得出,麾下大将李魁、陆囧、黄国帧等人,稀疏战死,吴兆胜只得领残兵,退回帅府。
隆武帝见城池以破,心情大好,加之欣赏吴兆胜死战不降,随让李成栋进城,招降吴兆胜。
如今,随着战事进展顺利,隆武皇帝心情大好,整个人重新恢复自信,许落只要吴兆胜归降,前过不究,定然重用。
李成栋入城后,来到帅府前,现身说法,劝说吴兆胜投降,吴兆胜却站在围墙上,却直接用火枪射击,根本不与李成栋说话。
吴兆胜一边指挥属下拒战,一边破口大骂朱聿键。
当初,朱聿键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做储君,而发动南京事变,废除了朱以海储君之位,吴兆胜麾下数万将士,朱聿键斩杀。
那都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精锐,而他本人作为浙系大将,则被锁拿入狱,受尽折磨,心腹多被何腾蛟所杀。
吴兆胜痛骂朱聿键,为了一己之私,废除朱以海储君之位,残杀众多浙系文武。
声言今日之乱,都是因为朱聿键引起,他绝不投降。
在废除朱以海储君之位,这件事情上,朱聿键确实是理亏的。
当年,清军攻入江南,全靠朱以海在浙东死撑,才逐渐扭转大势。
后来浙军北伐,夺取了南京,朱以海也放弃了乘机称帝的机会,让出了南京,迎接朱聿键还都,保持了大明内部的统一。
本来双方早有约定,朱聿键为君,朱以海为储君,等朱聿键崩殂后,由朱聿键继承大位,可是朱聿键却撕毁承诺,不仅废了朱以海,还想置之于死地,要不是赵铭起兵,朱以海、吴兆胜等人,都得被他弄死。
朱聿键听说吴兆胜之言,立时像被踩住了尾巴,勃然大怒,令大军立时攻打,抓住吴兆胜千刀万剐。
李成栋等人遂即挥兵攻打,据守帅府的吴兆胜亲卫尽数战死,吴兆胜身受数创,被逼入节堂,浑身是血的瘫坐在帅位上,仍旧大骂不止。
大学士堵胤锡考虑到,若是生俘吴兆胜,他必定继续大骂朱聿键,将当年之事,搞得天下尽知。
这次大明内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朱聿键要立皇长子,而废掉了朱以海。
这件事情,确实是隆武朝廷理亏,若是弄得沸沸扬扬,必然有损隆武威名,堵胤锡遂即授意大将高一功,以火枪将吴兆胜轰杀。
最终,吴兆胜满怀不甘,在一片枪声中,被乱枪打死在帅府节堂。
吴兆胜即死,隆武大军彻底控制安庆,而安庆一丢,南京上游遍再无坚城。
安庆一丢,南京失去屏障,隆武大军已经可以直接杀到南京城下,建武朝廷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下,为震慑南京,迫使南京守军投降,隆武下令,夷吴兆胜三族,遂即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奔南京。
……
第785章金陵春之阵(一)
1658年,隆武十四年,建武二年二月春。
南京外围,旌旗飞扬,布满了隆武朝廷的兵马,充斥着天南海北的口音。
三十万大军,沿着秦淮河一线,扎下营盘,大绵延五六十里,声势浩大,场面壮阔。
在安庆失陷后,朱以海只能收缩兵力,困守南京,做最后的坚持。
这时,隆武率领三十万大军,步步紧逼,终于进抵南京东郊大胜关,要给持续近两年的唐鲁之争,画上一个终点,决定谁才是大明的主宰。
李成栋在投降隆武后,跟随着隆武军主力出发,受郑成功节制,为大军前驱,进抵秦淮河西岸。
李成栋对建武军的情况十分了解,知道各部虚实,在他的帮助下,隆武大军不断压缩着建武军的阵线,数次击败意图反击的建武军。
如今朱以海手下,只剩下老帅张名振部,还在苦苦支撑,而隆武朝则是大军云集,南京城中不到五万江北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无法弥补数目上巨大的差距,败亡已经是注定之事。
此时,在南京西郊,湖广来的十万顺系大军,作为隆武本阵,驻扎于大胜关,福建来的十万郑军,则前出至秦淮河西岸,逼近南京外郭,江西来的金声桓,两广来的曹志键,还有浙军降将方国安等部,则驻扎于秦淮上游的方山。
三十大军,营寨遍布,旌旗招展,骑兵来往疾驰,声势滔天。
李成栋跟随郑成功,驻扎在外郭附近,做为降军,他的营盘,里说当然的顶在最前面。
因说江北军龟缩进了南京城内,但是李成栋扎营,依旧是一丝不苟,尽显老帅风范。
李部士卒,竖起栅栏,又在栅栏外挖了两道深壕,挖出来的土,堆成羊马墙,墙外布置拒马、鹿角,撒上铁蒺藜,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这也是李成栋长期与清军作战,营盘若是不牢固,一个不留神,就会被清军骑兵冲垮,所以形成了扎硬寨的习惯。
这时,前军总大将郑成功看见李成栋的营寨,不禁暗自点头,“忠武王这个营盘扎得,令孤很是钦佩。”
李成栋感叹道:“江北军、汉军,行军扎营,都是这种硬寨!为乃是防备骑兵突袭,还有夜间袭营!”
两人正说话间,营地外出现近千江北骑兵,他们在营地外侦查窥视一阵,为首一员战将,忽然领着骑兵,经直向李成栋的营盘杀来。
正挖壕,布置拒马的李部士卒,见此连忙撤退入营。
李成栋见那队骑兵,不禁皱起眉头,一旁郑成功见他神情,又拿出千里镜,抽出镜筒观看,只见一员威武的大将,挺槊纵马,风驰于前,身后骑兵打着一面“李”字认旗,奔驰中迎风招展,紧随于后。
“认识?”郑成功不禁笑问道。
李成栋阴沉着脸道:“乃某逆子李元胤!”语毕,李成栋一挥手,麾下大将郝尚久,立时率领李部骑兵,越壕而出,呼啸着向江北骑兵迎击上去。
现在,李元胤手上几千江北骑兵,已经是朱以海手中最后的王牌。
这支在辽东,给汉军效力数年的精锐骑兵,清一色的马槊、胸甲、还有骑兵特制的燧发火枪,不仅装备精良,作战也十分彪悍。
近些日子以来,在建武朝处于绝对弱势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数度出城侦查、刺探,骚扰大军扎营。
郑成功只听见马蹄隆隆,李部骑兵,迎面而去,而江北骑兵丝毫不惧,跟着那迎风招展的“李”字认旗,直接撞向郝尚久的骑兵。
没有势均力敌,郑成功只见李元胤直接将郝尚久杀穿,骑兵奔驰到营地外,放枪挑衅,破口大骂。
李成栋见此,不禁脸色涨红,急令士卒防御。
李部士卒连忙端起火枪,涌到寨墙边上,而这时,被冲散的郝尚久,又重新整顿了队形,从左后方杀来,于此同时,郑军大营内也奔出一队骑兵,意图合围这股精悍的江北骑兵。
李元胤见此急令撤退,江北骑兵纷纷拔马回撤,而李元胤则手提马槊,勒马驻立营前,待骑兵皆退,才拔马驰骋而去,在敌军合围之前,全身撤退,宛若常山赵子龙在世。
郑成功见此,不禁赞叹道:“虎父无犬子啊!看来孤不可大意!”
李成栋道:“城中只剩张名振部,再加上三千骑兵,对抗朝廷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除非那人来援,否则这一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