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如果这次隆武朝廷依然没有作为,赵铭就是铁打的,也会感觉到累,东海明军便真的有些带不动局面了。

    毕竟几路人马,就赵铭一路打得好,即便杀到满清老巢门口,其他几路败得跟拉稀一样,仅靠赵铭显然也无力回天。

    何腾蛟看了邸报,脸上有些不太自然,他刚送上去的奏报,声言自己击败了多铎,这邸报传来,无疑打脸,而且皇帝对他的奏疏也没回应,让他有种将要失宠的危机感。

    隆武皇帝疏藩登基,身边没有班底,朝中又有郑芝龙弄权,所以很倚仗恩宠何腾蛟这个老熟人,将何腾蛟视为心腹。

    一直以来,何腾蛟也将自己当做隆武皇帝最恩宠的大臣,可是现在先是浙系开始拥护隆武,现在又出了个赵铭,便分去了隆武对他的恩宠。

    原本隆武没什么人支持,现在内有郑成功和文官集团,外有储君的浙系为盟友,何腾蛟的地位便不那么重要了。

    看着邸报中,隆武朝廷对赵铭极尽赞美之词,何腾蛟心头一阵不快。

    福京,皇宫,御书房




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抚
    北京,大雪覆盖下的紫荆城,景色格外的壮丽。≦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暖阁内,点着火盆,将房间烤得十分温暖,多尔衮穿着貂披着裘,站在窗户前,俯瞰白雪苍茫的大地。

    身后从湖广赶回来的范文程,躬身站在身后,低声禀报着,“摄政王,豫王爷已经自长沙撤军,人马返回武昌,不日便会北上山东。山东匪贼声势虽盛,但不过是趁着我大清兵在南方,北地空虚,才如此猖獗,一旦豫王爷兵至,必然能够扫清匪贼。”

    多尔衮目光深邃,冷声道:“山东匪贼不过跳梁小丑,本王自是知道,大军一到,定能将起扫灭。”

    说着,多尔衮懊恼起来,“本王恼怒的是,今日本王掉多铎回师,平定山东匪贼,等它日大清兵南下,海寇又至,大军征讨伪明,岂不又要半途而废。如此几次,我八旗勇士疲惫,伪明得以生息,大势定然此消彼长,本王一统之业,便遥遥无期矣!”

    范文程沉吟一阵,开口道:“摄政王,奴才以为海寇于我大清,犹如蒙古于之中原,匈奴于之两汉。”

    多尔衮眉头皱起,转过身来,“怎么说”

    范文程行礼道:“回禀摄政王,海寇在海上,凭借战船运动,就如同蒙古人骑马在草原上奔驰,中原难以捕捉其踪迹,也难以防止其入寇!”

    多尔滚沉思片刻,觉得范文程说的很有道理,海寇与北方游牧部落,确实有些相似之处。

    “那你以为,我大清该如何对付海寇”多尔衮沉声问道。

    范文程道:“中原应对游牧部落,只有三策,一是修长城防御,二是训练马军主动出击,三是和亲。奴才以为,对付海寇,也就是这三策。”

    多尔衮眼睛一眯,“你具体说一说!”

    范文臣沉吟片刻,组织一下语言,继续道:“海寇在海上,物资匮乏,奴才以为洪总督迁民海禁之策,就是为大清构筑一道防御海寇的长城。此策应该从江浙,推广至两淮、山东,将沿海百里内的人口尽数迁走,制造无人区域,使得海寇无法自陆地获得粮食物资。若是朝廷推行禁海之策,就能使得海寇物资匮乏,甚至发生饥荒,无法继续壮大实力。”

    多尔衮点了点头,“禁海可行,不过汉人喜欢修长城,明人喜欢修墙筑堡,但却未能挡住我大清入关。本王想听一听第二策。”

    范文程陪笑道:“摄政王英明,海禁只能困敌,却不能击败海寇,大清要击败海寇,解决海寇威胁,还是需要如汉对匈奴一般,训练骑兵,使得匈奴人的优势荡然无存,然后主动出击,击败匈奴。我大清要灭海寇,亦需要训练水师,才能击败海寇。”

    多尔衮颔首,“你所说之言,与洪承畴之语,乃是一个意思。”

    范文程行礼道:“奴才确实看过洪总督的折子。奴才以为除了,海禁和造船训练水师之外,大清也可以尝试招降海寇。海禁之后,海寇获得物资不易,条件必然困苦,大清许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即便那赵铭不降,他的属下也没人投降么。大清只需招降几人,即可分海寇之势,还可加快朝廷水师成军,早日形成战力。”

    范文程顿了顿,继续道:“海禁困敌,造船训练水师,谈判招抚,这三策同时进行,奴才以为不用五年,朝廷必平海寇!”

    多尔衮脸上露出笑意,“这次洪承畴总督江南失误,令海寇劫走两淮之粮,又搅乱山东,必须受到惩罚。本王已经决定免去洪承畴江南总督的职位,调回京师问罪,正愁无人可以接替洪承畴。今日听你之言,就由你去总督江南吧!”

    范文程闻语一愣,脸上愕然,多尔衮看他的神情,皱眉道:“怎么,你不愿意为本王分忧!”

    范文程忙磕头道:“奴才领命,一定不负摄政王期望。”

    &nb



第237章游击战
    山东之地,粮运之道,在此地留下一支兵马,便如扼住了满清的咽喉。≦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赵铭原本准备,搅乱山东后,便丢下乱摊子,给满清去收拾,可当他进入山东后,发现山东的抗清意愿十分强烈,所以改变了拍拍屁股就走的想法。

    虽说清军主力一来,山东各地肯定守不住,但是登莱之地,三面环海,沿海又有许多岛屿,却并非不能站稳脚跟。

    若是能在山东保持一支抗清武装,满清就需要始终派出重兵防守,便能牵制住大量的清军。

    江南地区,抗击清军的主力,是利益受到损害的东南士绅,而在山东则是普通的百姓,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这一是因为清军入关前数次劫掠山东,犯下了滔天罪行,山东百姓都憎恨满清,其次则是因为山东地区灾害年年,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满清不仅没有赈济,还照常收取赋税,百姓难以生存,加上山东境内清军兵力薄弱,控制力不强,所以百姓普遍反清。

    有如此基础存在,赵铭自然要好好的把握,保存和壮大山东义军的势力,来为他所用。

    在击败满达海,打破清军对登莱的围剿后,赵铭赵大帅的威名,在山东之地,传播开来。

    赵铭乘机发不檄文,“平虏侯谨以大义布告齐鲁:东虏欺天罔地,窃据神器,侵我疆土,亡我文化典章,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本候奉天子令,大起三军,誓欲扫清胡夷,扶持汉室,拯救黎民。齐鲁之地,圣人之乡,岂能为奴所据。檄文到日,山东豪杰,当纠集壮徒,共襄义举,可速奉行。”

    檄文驰报齐鲁各地,山东鼎沸,各路豪杰群起响应,如雨骈集。

    山东之地原本义军盗匪众多,互不统属,有打明朝旗号,有打顺军旗号,还有自己单干的,情况十分复杂。

    在赵铭檄文到了各地之后,有蒙阴义军首领周魁轩率领马军四百,步军数千来投,又有德州宋鸭蛋、陈国造等人各引壮士千人,赶来登州,又有东昌人丁维岳,张尧中,扬云山,引千余马贼前来听命,再加上原来登莱和青州的义军,四方来投者,不计其数。

    虽说鲁西的义军,主要掌握在刘泽清部将的手中,由刘泽清遥控指挥,但是运河之东的义军,大多都服从赵铭,声称自己是赵大帅麾下的兵。

    据赵铭得到的消息,满清已经从湖广调兵回援,多铎大军不日就将赶来山东,接手山东军务,准备对山东义军进行围剿,而赵铭虽击败了满达海,但是实力远没达到与多铎军硬拼的地步,所以赵铭召集各部头领,前来长山岛商议军事,准备应对多铎的进攻。

    长山岛官厅前,一杆大纛旗高悬,上面绣着几个大字,中间是“抗清救国。”旁边是“平虏侯浙江督指挥使赵。”

    在官厅前,一众义军头目,列队站着等候赵大帅的检阅。

    各人都穿着杂乱盔甲,有明军的,有顺军的,还有清军的,兵器也是五花八们,刀枪剑戟都有,彰显个性,还有一名壮汉,虎背熊腰,腰间挂着一对重锏,昂然立于众人之中。

    赵铭看着一众人,从他们身边走过,与每人亲切握手,嘘寒问暖,问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令众人都是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这位壮士怎么称呼”赵铭走到那拿锏汉子之前,只见他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杵在那里像尊门神,不禁特别关注。

    “回禀大帅,某东昌丁维岳!”大汉抱拳,颇有豪杰之气。

    赵铭微微笑道:“能否借你兵器一观!”

    丁维岳当即取下双锏,呈给了赵铭,赵铭接过来,只觉双锏沉重,合起来至少百斤,心中不禁惊讶。

    比他还惊讶的则是丁维岳,他见赵铭拿起他的双锏,还很轻松的舞了舞,心中感到十分吃惊。

    “不错,不过还是轻了些!”赵铭将双锏还给他,然后笑问道:“本帅尚缺一护军百户官,你可愿意担任。”

    丁维岳迟疑了一下,还是抱拳行礼,“大帅乃杀鞑豪杰,某愿为大帅效命!”

    “哈哈”赵铭满意的大笑,丁维岳说完,便手持双锏,站在赵铭身后。

    当下赵铭勉励众多豪杰



第238章攻占大沽口
    山东临沂,清军大营,多铎营盘内,满达海垂手低头站在多铎面前,上缴了征南将军之印。≦看 最 新≧≦章 节≧≦百 度≧ ≦搜 索≧ ≦

    ≧

    多铎看了他一眼,摆了摆手,“仗打成这样,本王也不说你,你自己回北京向摄政王,还有八旗老少去解释吧!”

    这次赵铭入淮江,又杀入山东,搅乱北方局势,让满清损失惨重,京城内怨气很大。

    漕粮没法子入京,城中已经饿死了人,八旗和眷属虽然没事,但是也对飞涨的粮价十分不满,对洪承畴和满达海有很大的怨气。

    打了败仗,自然是要受到惩罚,赵铭从洪承畴的防区,流窜到两淮山东,洪承畴自然要担负责任。

    虽说多尔滚其实很想继续用洪承畴,但是政令通行,靠得是赏罚严明,法度森严,满清朝廷还是将洪承畴拿下,免去江南总督的职衔,押往北京问罪。

    在多铎大军进抵山东后,满达海同样交出征南大将军之印,前往北京接受询问,而征南大将之印,将有多铎代管。

    满达海满脸羞愧,心中十分愤恨,低头给多铎行了一礼,便黯然转身出帐。

    满达海接手江南军务时,带着六千八旗兵南下,准备大干一场,不想自己被赵杂毛干了一场,这真是让他又羞愧,又愤怒。

    营门外,满达海翻身上马,抬头看向清军大营,又看向登莱方向,咬牙切齿,“赵杂毛,本贝勒还会回来的!”

    “主子,走吧!”旁边骑兵低声道。

    满达海愤恨的一拔马缰,挥动马鞭,便在百名护兵的簇拥下,往北而去。

    清军大帐内,多铎冷哼一声,心中感叹,大清国真是后继无人,一个赵杂毛,什么东西,居然让他如此嚣张。

    多铎站起身来,沉声喝令,“传令山东巡抚方大猷、护军统领觉罗巴哈纳,河南巡抚罗绣锦,北直总督佟图赖,前来听命。”

    天津卫,位于北京东南,海河与三岔河交汇处,渤海之西。

    此时天津卫,人口并不稠密,并非县城,只是明朝的一个卫城。

    清军入关后,明朝军户逃亡,天津卫更显得萧条,军田也都被八旗占去。

    在天津卫之东,便是著名的大沽口,是北京城的海上门户,不过因为从未有过海上之敌自此威胁北京,加上满清没有海防的概念,所以大沽口的防御十分懈怠。

    去岁入冬后,赵铭自海上攻入山东,满清朝廷内才有人上书指出,海寇既能至山东,便能至北直,汉臣陈名夏,便请奏多尔衮整顿海防。

    陈名夏的奏折很早就送了上去,不过想要满洲人的脑子转过弯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十二月间,满清工部尚书巩阿岱,才让人抓了一批民夫,调集千余工匠,前往大沽口修筑炮台。

    满清六部,一般设有满汉两位尚书,汉人尚书基本只有执行的权力,决断全都是满人尚书来做。

    这使得满人牢牢掌握朝廷大权,但也使得满清朝廷运转极为低能和低效。

    二月初,气温稍微回升,不过大沽口依旧寒风冷冽。

    十五夜,渤海湾月色如水,一轮冷月高挂,海面上波光粼粼一片。

    在大沽口民夫堆砌的炮台上,燃烧着几个火堆,一群头戴斗笠的绿营兵,围坐在火堆旁打盹,寂静的夜里只有士卒的鼾声,以及海浪扑打在礁石上,发出哗哗的声响。

    此时在平静的海面上,远处出现一片灯火,火光层层叠叠,就像是凭空出现了一座城市,仿佛海市蜃楼。

    这片海上移动的城市,正是自登州出发,直奔天津卫的明军舰队。

    在赵铭得知多铎大军到达山东后,赵铭便知道船队应该北上,直奔下一个目标了。

    多铎带回近四万精兵,据说满清还要四省联剿,总共出动十余万人,来围剿山东义军,山东义军肯定不是清军的对手。

    为了给义军争取转移的时间,让各部做好应对围剿的准备,赵铭便决定率领船队北上,直奔大沽口,逼着满清调兵回师北京,打乱清军围剿山东的部署。

    这时赵铭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目光远眺大沽口方向,看见炮台和清军营地内的火炬,扭头



第239章汉化派
    为了对付山东义军,满清纠集四省清军,前往围剿。

    北直隶的清军也被抽调了一大批,当赵铭率领船队,出现在大沽口时,北直隶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兵马。

    虽说北京城内并非没有驻军,还有两万余八旗,十多万八旗眷属,但是多尔滚却不敢动用。

    毕竟满清入关不久,根基不稳,要是城中清军一走,北京城中出什么变故,那可就麻烦了。

    清军入关后,在河北圈占旗田,掠百姓为旗奴,河北百姓怨气很大,只是因为北京有八旗精兵坐镇,河北又是平原之地,所以无人敢反抗。

    现在明军水师到大沽口,河北的局势便开始不稳起来。

    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滚于大堂内,暴跳如雷,一众满清大臣则站立两侧,不敢出声。

    多尔衮真是没想到,赵铭居然又会从山东杀奔河北,船队居然都打到家门口了。

    曾几何时,满清与明朝交战,都是八旗兵破关墙而入,杀至明朝都城之下,今天却将要反过来,让他如何不怒。

    明清间的局势逆转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皇太极破关而入,杀至北京城下。
1...6364656667...2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