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几人见此,想起在江南时,也是这般情景,不想在福州看见这副场景,不禁潸然泪下。
这时一名落魄的士卒,正挥袖抹泪,远处一声吆喝声传来,士子抬起头来,正好看见一人,推着一辆小吃摊子大声吆喝着,立时就有众多雇工围拢过来。
“咦!这不是侯方域吗这狗贼怎么来这里呢”士子抹了抹眼泪,一脸惊讶道。
众多士子寻着他的目光看去,仔细一看,还真是侯方域,顿时一个个撸起袖子,围了上去。
华兴公司仓库内,福州华兴公司纺织厂的经理人,与总公司外销人员何斌,正陪同几名荷兰商人,参观库房中的货物。
虽然工坊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数百张织机,分为三班工作,人歇机器不歇的全天运转,生产效率被急剧提高,加上之前打下福州,缴获了不少郑家的货物,所以仓库内已经积攒了大批存货。
“阁下,你们的货物我们看过之后,一致决定,只能给到一两银子每匹,这些货比江南的货物差远了。”一名荷兰商人,站住脚步,耸肩摊手道。
陪同的华兴公司经理人,听了翻译的话后,脸上不禁漏出怒色,“这怎么可能,以前至少都是一两五钱银子,上好的锦缎,更是十多两一匹。工坊的原料是以前的库存,雇工都是从各地招募来熟工,工艺没有变化,现在原料价格上涨,一两一匹,我们根本不挣钱。”
何斌也恼怒道:“慕斯阁下,这批货物,东印度公司运往欧罗巴,至少能翻个三四倍,你们如此压价,有些不妥吧。”
慕斯却很强硬道:“如果,你们不能接受,那我们就只能去日本采购了!”
说着,慕斯耸耸肩,便带着一群荷兰人离开,留下何斌等人一脸愤怒。
慕斯一行人,离开了工坊,回到下榻的驿馆。
一名年轻的荷兰人提醒道:“阁下,就像何斌说的一样,我们以原价,甚至高出原价收购,依然有得赚,阁下为何一定要坚持一两的采购价呢万一明人不接受呢”
慕斯有恃无恐,微笑道:“哼,他们会接受这个价格的。”
“阁下为何如此肯定”年
第321章争夺定价权
赵铭与程璧交谈,很快就明白了荷兰人的意图,无非是仗着自己掌握渠道,想要压榨华兴公司。 //
荷兰人想拿走贸易中的绝大多数好处,只给华兴公司留一小部分,赵铭自然不能容忍。
清晨,赵铭从床上起身,李枝枝帮忙穿好衣物,丫鬟端来洗脸水,赵铭清洗完后,与李枝枝一起吃点早餐,便起身前往幕友堂。
堂内,已经有几人聚集,正窃窃私语的商议。
“国公到!”堂外,手持火枪的侍卫,忽然大声喊道。
幕友堂内,众多幕僚,立时安静下来。
东海镇势力遍布沿海,赵铭一人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无法照看过来,所以他开设幕府,召集了大批人才,为他出谋划策。
现在幕府帮助赵铭制定策略,而六科同知和佥事则负责执行,东海镇的一切,可以说井井有条。
“恭迎国公!”幕僚们齐齐起身,躬身行礼。
赵铭径直走到中堂坐定,然后挥了挥手,让众人坐下,沉声说道:“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吧”
“回禀国公,大家都清楚了!”王家勤带头拱手道。
赵铭微微颔首,“那就说一说吧!”
众人在两边落座,议论一阵后,王家勤道:“我等以为要应对荷兰人压价,唯有两策可行。荷兰人如此强势,究其缘由,便是他们掌握了海上航线,控制了马六甲等重要节点,我们的货物必须经过他们,才能运往西方。此为荷兰所持,加之倭国丝织业兴起,荷兰人有了替代之物,所以才有持无孔。”
赵铭令陈子龙办《复兴报》并主持商务印刷馆,在淡水着手建造一座图书馆,陈列东西方书籍。
近期商务印刷馆,招募了一名叫卫匡国的耶稣会传教时,已经开始着手翻译西方书籍,赵铭的幕僚们或多或少的知道一点西方的事情。
不过,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还是赵铭在《复兴报》上连载发表文章《西夷崛起》。
这就是《大国崛起》的翻版,赵铭在连载中,分别连载了《西夷崛起葡萄牙篇》、《西夷崛起西班牙篇》以及最新一期的《西夷崛起荷兰篇》。
赵铭文笔有限,主要就是记载了这三个国家,进入大航海时代,依次称霸海洋,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
这三篇文章,葡萄牙篇发布时,众人其实并不以为然,等西班牙篇发布后,众人看见麦哲伦环球航行,看见西班牙殖民美洲,便来了兴趣,等到荷兰篇发布,不少人都对大航海充满了好奇,同时也了解这三个西夷国家。
历代以来,中国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传统认知中的天下之内,《复兴报》的内容,引起了许多争议,同时也让人们,睁眼开始注意到外部的世界。
赵铭微微颔首,“先生说的不错!荷兰人如今乃是海上霸主,靠着掌握海上航线,做二道贩子,倒卖货物,赚取巨额的财富。他们握有渠道,有恃无恐,所以才敢如此贪得无厌。”
王家勤拱手道:“国公,我等以为要让荷兰人让步,就需要对症下药,抵消荷兰人的优势,让荷兰人没有所持,他们自然就会失去定价的权利。”
这时另一名幕僚董志宁也作揖道:“我等以为国公此前之言,就是对付荷兰人的最好方法。第一我等以为,华兴公司应该组建自己的船队,进行远洋贸易,抵消对荷兰人的依赖。若是我们自己的船队,能够
第322章前往日本
大都督府邸外,张益达来回踱步,他送去许多礼品,终于打通关系,能够得到赵铭的接见。手机端 //m.vodtw.la
张益达对于在南洋混出一片天地,娇妻美妾,家财巨万,还是跟随赵大帅的步伐,为天下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生,其实比较纠结。
男儿都想建功立业,不过他却也舍不下眼前蒸蒸日上的事业。
正纠结之时,一名士卒从府门前走过来,“国公要见你!”
张益达精神一振,听到招呼立刻整理衣服,跟随士卒进入府门来到节堂,便见赵铭端坐于前。
“卑职参见国公!”张益达忙行礼道。
赵铭微笑着起身,转到张益达的身前,将他扶起,打量了他一眼,“小张,你要见我”
张益达忙又准备行礼,赵铭却摆摆手道:“我知道你的来意,你也不必担心,樟脑的生意,是你发现的,你便接着做,我不仅不会眼红,并且还会给你支持。”
张益达没想到赵铭会这么说,一时间有些尴尬的摸头,赵铭则继续说道:“看过《复兴报》没有”
张益达摇了摇头,他大字不识一箩筐,哪里会看什么报纸,“回禀国公,卑职不识字。”
赵铭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小张啊,你的觉悟还是有待提高,即便不识字,也该让人读给你听。否则,你不了解官府的政策,怎么做大做强,以后是会吃亏的。最近《复兴报》上就登了一条消息,咱们东海镇要在淡水办博览会,届时会有各国商人,前来采购货物,你去报个名,到时候带着樟脑来参展,必然会获得大量订单。”
张益达也听到了一些消息,不过并没有引起注意,现在听赵铭提起,立时就反应了过来。
这对于他来说,是个机会,若是让他的竞争对手们,得知了这个消息,获得大量订单,那他的事业就黄了。
“卑职谢过国公提点!”张益达忙道:“卑职愿意将受益所得三成,献给国公。”
赵铭却摆了摆手,“这一套,就不必了,你之前送的东西也拿回去。在我的治下经商,你只需守法,按着规定纳税就行。”
发展商业,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一个清廉高效的官府,便是商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虽说水至清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若官府每个环节都吃拿卡要,办事效率还极低,见个人半个手续,就拖你个一年半载,那商业便很难发展。
赵铭说话间,已经有士卒端上来几个托盘,正是近些日子,张益达四处送来打点关系的礼品。
张益达满脸羞愧,赵铭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张啊,以后要见我,直接来大都督府,不要再走这些邪道。”
赵铭摆了摆手,“你退下吧,博览会时,要挑选最好的樟脑,最好还给自己的樟脑,取个名字,注册商标,以便打出名声。”
说罢,赵铭便转身进了内堂,张益达注视赵铭的背影,心中感慨,国公爷真是谜一样的男人,当世的英杰。
在赵铭召集商人,筹备博览会时,开往日本的船队,已经开始集结。
王家勤奉命筹备赴日船队,没有几日,第一批前往的十艘福船就准备就绪。
淡水卫,水军炮船上,王家勤找到了周鹤芝。
周鹤芝三十多岁,精于武艺,曾经行侠仗义,专事劫富济贫,成为有名的“汪洋大盗”,做过海盗,在长崎销过赃,比较了解日本。
后来清军入关,周鹤芝接受诏安,原来在黄秉卿麾下,赵铭兼并舟山部众后,他便成了东海镇的水师将领。
&
第323章倭国风情
大海上十艘福船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向着北方航行。手机端 //
船队离开了淡水港,然后进入东海,不久就遇见了风浪,四五百吨级的福船,在狂风怒吼,巨浪滔天的海面上荡来荡去。
王家勤被当晃悠着东倒西歪,吐得一塌糊涂,就是久在海上航行的周鹤芝,也有些受不了。
好在船队在风浪中,依然凭借经验倒达了琉球,在港内停息,躲避风暴。
风浪停息后,船队继续远航,又过十余日,终于抵达了日本长崎港。
在中国海禁之时,日本也已经实行了长达几十年的海禁之策,只留下长崎一地用做对外贸易。
这时船只靠岸,码头上便有一队倭国武士,簇拥着两人走了过来,对这船只说了一阵倭语。
“周将军,他们说什么”王家勤不禁问道。
周鹤芝微微笑道:“没什么,那是倭国长崎奉行派来的唐通事与风说役官员。等会儿,他们会登船查问,我们的来历,运送的货物,还会问一些大明及周边的情势。”
王家勤皱眉道:“大明的事情,他们也要问。”
周鹤芝点了点头,“据说倭国当年封闭,是因为荷兰人为了独占对倭国的贸易,向幕府告发先一步来日本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说他们意图入侵倭国,恰逢此时倭国境内又发生天主教教徒叛乱,加之西班牙人灭了吕宋,所以倭国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进攻深信不疑,德川幕府遂即下旨海禁。不过倭国人虽然海禁,但是却会向来长崎的商船,打听外面的消息,谓之风说书。从荷兰人处打听到的消息,叫兰之风说书,从我们身上打听的消息,叫唐之风说书。这些风说书,经过整理后,都会送到江户去。”
王家勤道:“没想到倭国人居然如此机警。”
这时两名穿着和服的日本人,已经从船板上船,很客气的点头躬身,然后站直身子问道:“鄙人加藤鹰,敢问阁下姓名,来长崎为何”
周鹤芝微笑道:“加藤君,这位是王先生,华兴公司大展柜,鄙人周鹤芝,是船队护卫头领。”
“王桑、周桑,你们运送的什么货物”加藤鹰例行公事。
周鹤芝继续道:“加藤君,运送的是茶叶、瓷器、书籍,公司准备在长崎出售后,在采购一批生丝和刀、扇回去。”
“嗦嘎!”加藤鹰点了点头,不再问货物的事情,而是开始打听,“周桑,我地听说鞑靼已经攻过长江,杀入福建,是吗”
周鹤芝摆摆手,“加藤君的消息已经过时了。前不久,大明在福建大败清军,歼灭清军十余万,打死满清亲王,局势已经改变了。”
“斯国一!”加藤鹰听说明军击败了清军,不禁一阵感慨,“大明不愧是大明啊!”
当下加藤鹰又向周鹤芝了解一些事情,正交谈正欢之际,海港外一艘荷兰商船缓慢开进海港。
加藤鹰见此,立时又点头躬身,“王桑、周桑,告辞了。”
王家勤和周鹤芝也看见了开进海港的荷兰商船,脸上有些不自然,周鹤芝忙道:“加藤君请便,稍后定当上门拜访。”
加藤鹰点了点头,便带着武士们下船,去码头等候荷兰人商船靠岸。
这时王家勤看着商船桅杆上飘扬的荷兰旗,脸上露出了忧郁之色,“红毛鬼也来了!”
周鹤芝道:“先生,还是先下船吧!”
当下王家勤留下人手看着船只,然后下了海船,经过检查后,离开码头,没走到城下町,便有一明穿着明朝服饰的中国人,领着一群日本武士过来,上前问道:“可是王先生,周将军”
第324章收购生丝
第二天一早,周鹤芝看见王家勤黑着眼圈出来,神情憔悴,不禁吓了一跳。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周鹤芝爽朗笑道:“王先生,长崎只是倭国的一个港口,要说好玩,还是江户好玩。那里是德川幕府的都城,人口几十万,不比江南差,各种酒馆、妓院应有尽有,而且倭国风气开放”
“咳咳”王家勤见他一脸神往,忙咳嗽着打断的他的话语,“怪不得,周将军欣然应命,原来这个倭国对将军而言,是个温柔乡啊。不过我要提醒将军,切莫误了国公交代的事情。”
周鹤芝愣了下,才反应过来,王家勤疲惫的模样,并非是玩乐造成,他见王家勤放不开,便也不在多说,只是脸上依旧带着微笑。
日本性风气开发,并不以此事为丑,他们来到日本,以后还会很频繁的遇见这种事情。
有道是入乡随俗,今后与日本大名和商贾交际时,肯定有盛情难却的时候,到时候肯定不能不给别人面子。
周鹤芝相信用不了多久,王家勤就会习惯倭国的风俗。
“陈商务到了吗”王家勤板着脸道。
正说话之时,陈永华领着一众身穿华丽服饰的商人,来到了旅店外。
当下众人草草吃了点旅店准备的寿司、白饭、萝卜干、增味汤,又少又吃不饱,然后来到旅店的后院。
十多位护卫,将院子围了起来,众人在院子内跪座着,令王家勤感到有些难受。
“这个地方安全么”王家勤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