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不良人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庚新
李弘的手摸着无比骨感,入手冰凉。
这绝不是一个健康少年人应有的样子。
他靠在床榻上,面色惨白,嘴角犹自有一丝血沫。
两眼无神的望着房梁,眼中似乎没有焦距。
“弘儿……”
武媚哽咽着喊了一声,扭头向身边怒声道:“郭行真人呢?究竟来了没有!”
“皇后,郭道长已经入宫了,不过他说丹药没有炼完,还有些药材不齐? 又差人回道观取药。”
“我不想听这些废话? 郭行真人在哪里?他的丹药,弘儿需要他炼制的丹药!”
“郭道长在殿外? 陛下正在和他谈话。”
提到李弘? 武媚娘眼中的狂怒稍熄:“陛下也来了?”
“陛下早就来了,正在向郭道长问话。”
武媚娘张了张嘴? 但又没发出声音。
她的头脑冷静下来,一时想到了许多。
再回头看向李弘时? 所有的思绪? 都化作一声哀婉的长叹。
李弘是她第一个儿子,在心理上,那种感觉十分微妙。
那代表她由一个女子,真正变成女人? 变成母亲。
李弘还是大唐太子。
若他有什么不测? 那对武媚娘将是天崩地裂般的撞击。
“郭行真的药到底行不行,为何现在太子的病势一直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沉重。”
武媚娘低声自语,眼里,闪过一抹凛然。
“皇后? 苏大为求见。”
身边使女的声音,打断了武媚娘的沉思。
她先惊后喜。
“这个阿弥? 现在不召他,他都不入宫见我? 今天倒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低头看了看床榻上的李弘,见他情况暂时平稳? 武媚娘定了定神? 开口道:“让他进来。”
过了片刻后? 只见躬着身子,缩着脖子的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前头领路。
将步履沉稳,面色凝重的苏大为,带入殿中。
武媚娘伸手替李弘掖好薄被,起身迎上去。
“阿弥,你是听到消息,来看太子?”
“阿姊。”
苏大为看向眼前的武媚娘,心里有些感概。
像这样独自入宫求见武媚娘,似乎近年来已经很少了。
这一幕,给他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只不过,当年只有他和武媚娘,如今,在殿上,还多了一位太子李弘。
光阴如白马过隙,毫不停歇。
好在他和武媚娘,都属于驻颜有术之人。
他是因为开灵异人,而且破突到异人四品,全身气血远胜常人。
至于武媚娘,大概是天赋异禀。
依旧保持着最美丽的模样。
只是她的眼神,和过去已经不同了。
很多年前,苏大为认识武媚娘时,她的眼神清澈、干净,不染一丝尘埃,充满了断因果的菩提悟性。
而现在的她,眼神比过去要沉淀了许多。
那双眼睛,透出思虑、欲望、和一丝阴霾。
这双眼睛里,写满了故事。
苏大为已经不知道,武媚娘究是以做皇后来参悟佛法因由,还是已经沉迷其中,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本来。
这种事,他不敢问,也没必要问。
迅速收起这些杂念,苏大为向武媚娘道:“既为了太子的身体,也有事想请教阿姊。”
“哦,行,那咱们去外边聊聊,别吵到弘儿休息。”
武媚娘向外指了指,眉尖微蹙,像极了关心儿子的母亲。
那种寻常人家的母亲。
她脸上的担忧不是假的,实在无法让人将平日里威严的武皇后,和此刻担忧李弘的武媚娘给联系在一起。
苏大为略微低头,看着武媚娘在太监和宫女开道下,在数名婢女在后面替她牵住裙角下,向外走去。
他小心的跟在后面。
外面的走廊和石板小路,穿过一处假山和小渠,来到花园。
园中种着四季常开不败的各种花卉,景色极美。
然而武媚娘此时无心欣赏,回头向苏大为看过来:“阿弥,你对弘儿的身体,可有什么好法子?”
“阿姊,我正为这件事想和你聊聊。”
苏大为左右看了看,武媚娘会意,略微抬了抬手指。
四周陪伴的太监宫女散去大半。
视线里,只有两名小宫女和太监王承恩在附近,陪在武媚身边。
“无关人等已经退下了,你可以说了。”
“阿姊,接下来我说的话,或许不太好听,但我真心为阿姊和太子,还望阿姊不要怪罪。”
“你我什么样的交情?再说这些见外的话就矫情了,但说无妨。”
武媚娘向他略微嗔怪的看了一眼。
苏大为抱了抱拳:“那个郭行真,我觉得他有些可疑。”
“什么意思?”
“这几天我在查高阳公主的案子时,发现郭行真和他手下的道人,与案子有些牵连,也曾暗中查过,曾见过一次郭行真炼丹,发现他有抓诡异入药,这种手段……
今天我又偷入了道观一次,在偏殿中,发现一名沙门的遗蜕,而且手脚有残缺。
总之这郭行真身上迷雾重重,不可轻信。”
“我非不知。”
出乎苏大为的意料,武媚娘眼神冷冽道:“此道人亦正亦邪,行事古怪,但为了太子的病,只要他的丹药真的能治太子,只要不是太出格,我和陛下也都忍了。”
苏大为眉头微微一皱,心念电转,改口道:“我正是怀疑他并没有医治太子的能力,他炼的丹药,只能暂时压制,但并不能根治太子的病,只怕会越拖越重。”
“你怎么知道?”
武媚娘娘盯着苏大为,眼神中已经闪过一丝恼怒。
苏大为熟悉这种眼神。
这是一种身为人母,为了自己孩子,哪怕是传销,哪怕是骗局,都要病急乱投医,都要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眼神。
武媚娘并不是生气苏大为说郭行真如何。
她气的是,太子被说成是绝症,被苏大为认为无药可医。
哪怕真的是这样,她也不愿意相信和接受。
苏大为攻击郭行真,就是攻击她心中仅存的那丝希望。
虽然不理智,但这亦是为人父母的执念。
是人之常情。
苏大为不知如何跟武媚娘解释。
他没办法说,自己是通过后世的记忆,记起李弘得的是肺结核。
这些统统没办法解释。
只能沉吟道:“就眼前看,郭行真的丹药,并没有令太子的病真的好转,每次发作都比之前更重。阿姊,你应该知道孙仙翁得能耐,我手下都察寺最近找到关于孙仙翁的消息,若你愿意,我即刻命人将孙仙翁带回长安,替太子医治。”
孙仙翁,即孙思邈。
论名气,他比那不知哪里冒出来的郭行真可强太多了。
之前李治和武媚娘也不是没有尝试广招天下名医。
但像孙思邈,却一直未能寻到。
苏大为这话出来,武媚娘不由转嗔为喜。
“此话当真?若能找到孙仙翁,那自然极好,阿弥你快命人传孙仙翁入长安,有他替弘儿看病,那一定能保弘儿无事。”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大概是公元五八一年。
历史记载卒于公元六八二年。
寿元过百。
他自己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他是在一百多岁时著下此书,造福百姓。
隋大业年间,他游蜀中峨嵋。
隋亡之后,隐于终南山,与高僧道宣相友善。
太宗李世民即位时,曾召至今师,以其“有道”授予爵位。
但孙思邈“固辞不受”,再入峨嵋炼“太一神精丹”。
显庆三年,李治曾征召孙思邈入长安,居于鄱阳公主废府。
第二年,李治召见,官拜谏议大夫,但孙思邈仍固辞不受。
并再一次入峨嵋炼神丹。





大唐不良人 第六十二章 军国大事
在孙思邈在的那几年,李治的身体还是调理得不错的。
自从孙仙翁又入峨嵋炼神丹后,李治和李弘的身体,交给其他的太医去调理,那明显就差了许多。
只可惜,孙思邈在时,李治和武媚并没有这样觉得,直到他离开后,才恍然发觉,孙仙翁的不凡。
有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正因为高明,平日里李治和李弘都没有病症发作,都忘记了自己身体并非那么健康这件事。
直到孙思邈辞官离开,李治和李弘才惊觉,不同的医家,水平差别那么大。
只可惜,峨嵋山里雾霭苍茫,要找一位有心隐居的孙仙翁,没那么容易。
“若能找到孙仙翁,那弘儿的身体就有救了。”
武媚娘用衣袖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
“郭行真之事……”
“郭行真暂时不要动,弘儿现在身体还得靠他的丹药,待孙仙翁来长安,再做计较。”
“是。”
苏大为颇有些无奈的点头,想了想又道:“对了,还有一事,关于高阳公主的案子……”
说起这件事,苏大为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这是外朝的事。
但想一想现在都快二圣临朝,李治经常让武媚娘代他处理政务,好像也没有太忌讳。
“高阳的案子怎么了?”
“我查案时,发现这案子涉及到巫蛊之事,而高阳真正的死因,或由巫咒造成。”
“竟有此事!”
武媚面露惊讶。
“诅咒高阳公主的人偶,是郭行真手下道士从西市买来,这事,或许与郭行真也有牵连。”
“又是郭行真,这般凑巧?”
武媚娘目视苏大为:“阿弥,你是不是对郭行真? 有些看法?”
“阿姊? 我是怕这案子最后牵连太广,现在和你说? 也是让你知道此事。”
苏大为心知武媚娘对自己的用心起疑了。
郭行真与李义府觊觎都察寺之事? 武媚娘必然知道了。
现在李义府被刑部和大理寺在查,就剩一个郭行真。
在武媚娘眼里? 苏大为或有报复政敌的嫌疑。
“阿姊,此事无论我心如何? 案情都在这里? 真的假不了,若郭行真果真清白,此事自于他无关。
但若他真的有涉案,那……”
苏大为话锋一转:“阿姊? 我记得郭行真最早是通过贺兰敏之? 介绍给阿姊,又是经由阿姊你,推荐给陛下。”
这话一出,武媚娘的神情,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她不是不懂其中的关窍? 只是之前关心太子李弘的病情,有些乱了方寸。
此刻经由苏大为一点? 立刻反应过来。
若郭行真真的牵涉到高阳公主的案子事小,但此人若真的暗中行巫蛊之事? 那就是大忌。
李治可不是昏庸之人,必然会有极大的反弹。
到那时? 做为保举郭行真之人? 武媚娘难辞其咎。
心中迅速思索着? 武媚娘的眸光微垂,以此掩饰其中的震动。
“此事,我会多思量,阿弥,若无别的事,你先去查案吧。”
说完,她抬起头时,脸色已经完全恢复了平静,仿佛随口说了一句:“若有新的进展,随时告诉我。”
“是。”
……
苏大为辞别武媚娘,还没来得及离开大明宫,眼见李治贴身太监王伏胜在道旁侍立,似有话对自己说。
见到苏大为走过来,王伏胜忙快行几步,到了近前先行礼道:“苏少卿,陛下召见。”
苏大为心中有些诧异,却也没多问,点点头道:“有劳,请为我引路。”
跟着王伏胜沿着大明宫的廊道,经过无数金吾卫的巡视,还有数处千牛卫的守备,来到一处恢弘的宫门前。
似乎看出苏大为的疑惑,王伏胜道:“从内朝出来,沿此道出去,就是中朝的宣政殿,苏少卿自是熟悉,我们一会要去的是延英门。”
“哦,过了宣政,便是含元殿了吧?”
“是。”
大明宫的建造,是依着此前的长安朱雀大道南北朝向。
紫宸殿属内朝。
如果从紫宸殿出去,首先会是过紫宸门,到宣政殿,过了宣政门,就是大明宫的正殿,也即外朝含元殿。
含元殿为三出阙宫殿结构,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十五米,东西长七十七米,南北宽四十三米,总跨度与丹凤门近似约二百余米。
殿前有水渠,渠上有五座桥梁。
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
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
唐诗中的“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等诗句,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苏大为暗自寻思,不是去含元殿,说明不是正规政事。
至于延英门……过了延英门,便是去延英殿。
延英殿位于紫宸殿西。殿院外设有中书省、殿中内省等中枢机构。
《唐六典·尚书·工部》:宣政之左曰东上阁﹐右曰西上阁﹐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
据传,在唐肃宗时,宰相苗晋卿年老,行动不便,天子特地在延英殿召对,以示优礼。
也就是说,延英殿属于一个可以供天子和臣子休息的建筑群。
这种功能紫宸殿也有,如果李治今天召苏大为在延英殿召对,那就有些避开武媚娘的意思在里面。
不过也不一定,王伏胜只说过延英门,也没说就在延英殿。
若从延英殿穿过,继续向西,会遇到含象殿、明义殿,最后到麟德殿。
麟德殿东临太液池、西近西宫墙。
此殿坐落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台上,建造麟德殿共用了一百九十二根大柱,大小是后世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麟德殿是皇帝宴饮群臣、观看杂技舞乐、作佛事及外事召见的地点。
苏大为想,李治怎么也不可能召自己在麟德殿对话才是,去那边,那就是有国宴和杂技舞乐表演的盛会,不会一点风声也没有。
对了,今年的年号也是麟德元年。
被王伏胜引着,过延英门,在延英殿外小候了片刻。
苏大为立刻明白,今天的对话场所,是在这延英殿。
站在殿外,隐隐听到里面有人声传出。
过了片刻,通传的太监小快步走出殿外,轻声细语的叮嘱苏大为觐见的礼仪,并再三强调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这才在王伏胜的带领下,进入延英殿。
一进此殿,苏大为就听到巨大的声音。
那是有一名中气十足的臣子,在向坐于殿上首的李治,奏报的声音。
声音在大殿恢宏的悬梁与立柱间回荡,形成一种空旷回音的效果。
有点像是后世的立体声音箱。
“自灭突厥后,迁突厥三百帐于云中城,以阿史德氏为之长。至是去岁,部落渐众,阿史德氏诣阙,请依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
李治的声音,从高台上传来,竟比平时也多了数分肃杀和雄浑之意。
“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遥领之。”
苏大为立时明白过来。
云中都护府,即瀚海都护,当年自己随程知节和苏定方征西突厥时,曾经过。
过了云中都护,便是延绵的金山山脉,跨过金山,就是西突厥的地界。
跨过广袤的草原,继续向前,就是天山山脉。
李治和朝臣说的这件事,看来是当年征西突厥的后续处理。
整个延英殿,充满一种威严肃穆之气。
比之紫宸殿里的对话,更像是朝会议事。
苏大为摒息静气,安静的跟着太监上前,看到前方殿中已立有十几位朝臣。
他认识的有许敬宗、郝处俊、上官仪等人。
至于其他的朝臣,对苏大为来说,都是生面孔,只是看官服,应该都是四品以上的大臣。
在太监的示意下,苏大为遥遥向李治行礼。
见李治微微颔首,忙随太监站在殿侧旁。
明显李治正在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此时带着一双耳朵听就足够。
“陛下,孝协父叔良于高祖时击突厥,中流矢死,乃死于王事,孝协无兄弟,恐其绝嗣。”
“画一之法,不可以亲疏异制,苟害百姓,虽皇太子亦所不赦。孝协有一子,何忧乏祀乎!”
这是司宗卿王博秦说孝协父叔在高祖时中流箭而亡,死于王事,但他没有兄弟,恐怕会绝后。
高宗的回答是不能以关系的远年,来改变制度,这样会遗祸百姓,何况孝协有一个儿子,怎么会担心绝后?
这番对话,苏大为听得云里雾里。
不过他坐镇都察寺,往来情报甚多,略一思索,明白过来。
这个孝协,指得是李唐宗室,魏州刺史李孝协。
此人是长平王李叔良之子。
武德五年,封范阳郡王,贞观初,以属疏例降封郇国公,累迁魏州刺史。
麟德中,坐受赃赐死。
《唐律疏议》制定了“六赃”的赃罪体系。
即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强盗、窃盗、坐赃。
坐赃罪,简单来说,便是官员贪污腐败。
“陛下,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书,备言百济戍兵疲惫,征役劳苦,奖赏无信,西归无期。恐师众疲老,立效无日。”
突然,殿中一个声音,令苏大为一个激灵。
刘仁轨?
熊津都督府。




大唐不良人 第六十三章 府兵
说朝中别的事,苏大为不太了解,也不感兴趣。
但说起辽东半岛的事,那可就不困了啊。
更何况现任熊津都督刘仁轨,正是苏大为的继任者。
也是苏大为认为能力出众,有本事可以坐稳百济局势的能将。
昨日在苏大为与众兄弟之间的私人聚会上,苏大为还特意问到了关于百济和辽东之事,听高大龙和周良、安文生他们说,百济那边刘仁轨做的不错。
许多苏大为在任上留下的策略都在坚决执行。
具体而言,就是继续分裂扰乱新罗。
镇压住百济局面。
外联倭国诸岛。
同时也配合安东都护府高侃,向高句丽方向施压,维持住当地的局面。
镇压那些心怀旧国的高句丽遗族。
局面确实稳定得不错。
刘仁轨并没有透过安文生和周良等人,向苏大为有任何抱怨或诉苦。
一来安文生他们主要负责的是倭国方向。
二来,刘仁轨为人方正,换句话说,就是进退皆恪守为臣之道。
苏大为只是前都督,大概让他知道如今的局面就可以了。
具体的困难,是绝不会向苏大为这边提及的。
而是以正规奏折的方式,向朝廷去说,向天子李治,请求支援。
对这一点,苏大为隐隐也有所预料。
之前他就曾在各场合,对兵部萧嗣业,和对安文生等人时说过,朝廷如今对立功府兵的奖励大不如前。
如今府兵征召困难,长此以往,将会对唐军的战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其实通过数次对外的征战,苏大为已经明显感觉到兵员素质的下降。
今天的大唐府兵,对外虽然仍维持着战无不胜的战绩,但只有这些领兵的将领,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唐军在外,已经越来越吃力了。
军中大量混入了游侠,长安破落户,犯罪之人,戴罪立功者。
过去的良家子,比例急速下降。
作战的素质,已经大不如前了。
就这种情况,朝廷的赏赐仍不能及时到位,而且超期的服役。
过去打仗半年能解决。
如今常常一打就是数年。
就算是恶少年和犯罪立功之人,也无法忍受这么长久的征战,而且战后不得抚恤和奖励。
迟早要出大事的!
在历史上? 唐军真正的出现大败? 被几乎全歼,还要到未来大唐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
一战戳破大唐不败的神话。
之后? 四夷动摇? 叛乱频发。
直接震动了大唐的“天可汗”、“朝贡蕃属”体系。
正是今天的这一切,导致那样的恶果。
并非只是单纯某一个将领失智? 导致大唐的大败。
而是多种因素的集合。
其中,根源正源自今天大唐上下? 对府兵制的奖惩越来越懈怠。
有的崩坏? 是制度根不上环境变化。
有的崩坏,却是明明有好的制度,却逐渐废弛。
有法不依。
苏大为还在低头思索着如今的府兵制度情况,耳听殿上高宗咳嗽了几声? 喘息着道:“遣……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兵渡海以代旧兵? 并敕仁轨俱还。”
1...454455456457458...6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