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满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今年霜降时分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接着道:“不过今年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少见的,因为西北的人逃荒,基本都是去南边、东边,鱼米之乡是不会缺吃少穿的,这也几乎成了当地的传统……很少听说来北方逃荒的,北方也常遇到旱年,他们就没这个传统,来北方逃荒。”
“更不要说如今已经是九月,眼看进入十月,北方这边会天寒地冻,这些逃荒的人怎么会往一天冷似一天的北方过来?”
皇上听得点头,道:“所以说必定是有人在这些人中蛊惑了?”
齐景灏点头:“既然是已经确定这些人中混了敕勒人,那么就很明显,是敕勒人蛊惑了逃荒的人来北方……蛊惑他们其实很简单,只在人群中散布一下北方这边大丰收,有吃有穿什么的,只要是一些人先往这边走,那么大部分人也就会跟着。”
“而敕勒人的目的,自然是来京城做些什么勾当。”
皇上点头,又是沉吟了半天,才道:“宁夏府的巡抚来了信,这些流民一来是逃荒,二来宁夏府那边有流言,说敕勒人的大军即将攻打宁夏府,宁夏府那边如今已经是人心惶惶,而宁夏府守军,也有军心不稳的情况……”
说到这里,皇上停顿了一下。
齐景灏心中微微一动,难道皇上要派自己去宁夏府?
虽然不是嘉峪关,但这也是难得的机会!他几乎都没有多想,已经道:“皇上如果需要人去宁夏府,臣愿前往!”
皇上并没有马上说话,但是却已经看着指挥使脸上有了笑意。指挥使也带着笑意,忙躬身点头。
皇上先找指挥使来,就是询问齐景灏在近卫营的情况,指挥使说了救公主的事情,皇上对齐景灏便更加有了些信心。
想到这里,皇上便道:“朕找你来,就是这个意思。宁夏府守军现在缺乏能干的领军之将,朕思来想去,你比较合适,西北那边你也熟悉……既然你愿意,那么,齐景灏听封。”
齐景灏跪下了:“臣在。”
“封齐景灏为征西将军,带领副将王格骁、聂树臣,领兵三万,明日出发前往宁夏府,查清敕勒人企图,随时回报!”
第二百八十八章分别
齐景灏回到了府里。
一路上又是激动又是失落。
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带兵了,终于可以去西北了。虽然这一次去的是宁夏府,不是嘉峪关,但起码离嘉峪关近了很多。
他一直都想要查清楚自己父亲的事情,但打仗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到打仗的地方去查,在京城是查不清楚的,所以他一直在等机会。
失落的当然是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娘子了。
一想到要跟唐青鸾分开,齐景灏失落的心情和要去西北的激动心情可谓差不多。就这样回到了家里,马上进了后宅,先跟唐青鸾说这件事。
唐青鸾坐在房里其实也在想,皇上这个节骨眼上找齐景灏去做什么?饥民是从西北过来的,而齐景灏可以说是很了解西北的人……
正想着齐景灏回来了,甚至没开口,唐青鸾只看他的神情,就已经心里有些准备了。
齐景灏脸上很少出现现在这样的神情,即期待又忐忑,进了门之后看着自己的目光都有些烁烁,又有些不舍……
果然,齐景灏犹豫了一下,便道:“皇上已经命我带兵去宁夏府了,明天就出发……”
唐青鸾咬住了嘴唇,脸蛋一下煞白。
齐景灏顿时心疼无比,那激动的心情被抵消了不少,过来揽住了她的腰,抱紧了她:“我一直都想去嘉峪关,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这是个机会,我只是对不起你,咱们才成亲,我就要离开你……”
唐青鸾的心本来是一直提着的,就怕他说出来叫她难受的消息,但是现在真的听到了,失望是很失望,但同时也理解。
齐景灏是她男人,他一直想的什么,她自然知道。齐景灏想要去嘉峪关,想要查清楚他父亲的死因,唐青鸾也很希望他能查清楚。
心里也明白,若是要查清楚,必定是要去嘉峪关的。
所以心提的高高的,然后一下子沉到了底,接着就说服自己,要接受这个事实。
“明天就出发?这么着急吗?你……怎么去呀?带人去还是就你自己去?”唐青鸾问道。
齐景灏听她这样问,显然是已经接受了,心中又有些感动,自己的老婆确实不是一般的女子可以比的。
低头先吻了她好一会儿,看着她唇红红的,脸蛋也恢复了红红的,这才松开了她,道:“既然是军情,当然就不宜拖延。我带着人去,皇上给我配了两个副将,其中一个还是我近卫营的兄弟。另一个倒是有缘,在城门楼上见过一面。还有三万人马。”
唐青鸾还是挺意外的,‘哦’了一声道:“那还行……”带着人马去,起码不会担心去了水土不服,当地的兵将也不服他,然后各种暗算什么的。
“放心,那边的守军是一团乱,好像也没有什么领兵之人,而对付的敕勒人和西夏人,也没有北边的鞑靼人那么凶悍。”
齐景灏说了些安慰的话。
唐青鸾点点头,有些茫然,顿了顿才道:“明天就出发……这就要准备东西了!”她一下想了起来:“别的不说,衣物什么的总要带几件。”
齐景灏还要去和母亲回禀,因此点头:“你先收拾着,我去跟母亲说一声。”
唐青鸾点头,也顾不上想太多,赶紧去内室找齐景灏的衣裳,打开了柜子,又茫然了一下。毕竟夫妻成亲之后从没有分开过,这么快就给齐景灏收拾出门的衣物了,她心里的失落难过是难以言表的。
不过唐青鸾了解齐景灏,齐景灏必须去。
她呆了一会儿,也就打起精神了,男人总要出去,成天待在家里本就不是正经的事。出去立一番事业,这就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
打起精神,将齐景灏的衣裳翻出来一些,准备了秋天和冬天穿的衣物。长衫、靴子等等全都准备齐备。
准备了这些,又去准备药材,药材她这里是常备的,需要准备什么也是心里很有数的,紫苏她们几个打下手,倒是很快准备了一箱子常用的药材。
准备好了,也到了午饭时间,于是去前院一起吃饭。齐夫人已经知道了,看样子倒是比唐青鸾镇定许多,一直在叮嘱齐景灏出门注意什么,在边关要注意什么。
叮嘱最多的,自然是叫他有防备的心,不管对谁,防备之心不可无。
杏林春满 第262节
齐景灏一一的答应着。
齐夫人果然比唐青鸾镇定,吃了午饭跟着一块儿过来,检查唐青鸾给收拾的东西,长衫什么的其实可以少带一些,毕竟是去打仗,带着装满衣物的大箱子实在不像样,更何况万一要赶路,也不适宜带太多。
两件薄长衫,两件厚长衫,两套里面的内衫,还有些夹袄什么的。最主要的是靴子,出门在外,尤其是在外面打仗,一定要带足了靴子,甚至布鞋都要带两双,预防有了什么不一定的事情,总不至于没鞋穿。
在齐夫人的指导下,唐青鸾给齐景灏收拾了一个小箱子的衣物,倒是药材准备一大箱子。这个齐夫人也点头,一定叫带上。
齐景灏自己也觉着药材是有用的东西,带多少都不为过,不但是自己,兵士或者身边的人都可能会用到。
准备了一天,用过了晚饭,齐夫人早早就回了前院,也给他们小夫妻多些时间。
齐景灏下午的时候还出门了一趟,分别去找了聂树臣和王格骁。
聂树臣虽然是平原侯府的公子,不过是四房院的,皇太后身份再高,平原侯府也不可能弄四个爵位在手里。所以基本上爵位他是够不着,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个,倒是喜欢舞枪弄棒,也比较正直仗义,在皇上那里也是被点过名的。
而王格骁,则是贫苦出身,家里世代都是军籍,当兵的出身,一步步走到守卫营千总的位置。如今能去边关打仗,这也是他一个机会,晋级的机会。
他们两人全都得到了消息,正在加紧准备中。
而齐景灏领的三万人马,正是京畿预备守卫营的三万人。预备守卫营,就是预备兵,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如今西北边关需要兵马,便被调往西北。
齐景灏还要去兵部领征西将军的印信,兵符等等的,一套手续下来,也到了酉时许了。忙又去了一趟唐家,给岳父岳母禀报了情况。
唐东洲和唐大太太自然是叮嘱小心什么的。从唐家出来,齐景灏便没有耽误,赶紧的回府。
第二百八十九章难舍
屋里很热。
不过门窗依然是紧闭,齐景灏从小屋出来,因为洗了个凉水澡,身上倒是挺凉的,来把唐青鸾搂在怀里,唐青鸾顿时觉着自己也凉快了一些。
“对了,我下午想起来要问你的。你军中带没有带军医?照理说应该有对吧?万一路上有什么……或者打仗的时候,更需要军医。”
唐青鸾问道。
齐景灏‘噗嗤’笑了:“你倒真是忘不了……”
唐青鸾等了一会儿却不见他回答,抬头看他:“你是不是也不知道?”
齐景灏就讪然笑着道:“我确实不知道……既然是预备守卫营,那么军营中的各个职位应该是齐备的,军医自然也有,放心好了。”
唐青鸾听他这样说,觉着也是这个道理,点头道:“对呀,应该是这样……应该是有的。”
齐景灏又是好笑又是心疼,低头在她唇上亲着,柔声道:“别担心我,还是那句话,我有你,有母亲,有牵挂就不会鲁莽行事,会很小心的……何况,父亲的事情还没有明白,我不会让自己出事的。”
唐青鸾听了这话点头,齐景灏这一点是很清醒的,她还是比较放心。
看见她自从知道了之后就一直颦着的眉头,不曾舒展的容颜,齐景灏心中万分的不舍,用脸蹭着她的脸,低低的道:“别这样……让我看见你高高兴兴的,我也会高兴。”
说着又压到了她……
……
夫妻离别在即,这一晚上的难分难舍自然难以言尽。
第二天,齐景灏早早的起来,城里城外还有好些的饥民,他们大军需要早早的从人最少的东城门出去,集合的时间是寅时正,天都没亮的时候。
齐景灏起来的更早,寅时不到就起来了,起来主要是安排一下府里的事情。梁潜他们几个从小跟着他,就是想要跟着去打仗的。但是现在府里却是需要人。城里还有饥民,齐景灏怎么能把他们带走?
将他们几个叫到跟前,商量谁留下,当然谁都不愿意留下。最后才定下,就关绍留下好了,关绍才成亲一个来月,应该留下。
关绍尽管很想去,却也无奈只能答应。
齐景灏将护卫全都交给了关绍,他手下的人其实不少,四五十人全都留下,他只带梁潜和雷豹两人走。
至于城里的饥民,可能太太和奶奶那边还要施粥什么的,齐景灏吩咐关绍一定要做好准备,并且一定不能让夫人和奶奶出门。
关绍一一答应着。整顿好了,齐景灏告别了妻子和母亲,便出发了。
唐青鸾心里想的是不去送齐景灏的,但是却又忍不住,依然是来到了府门前送他,却有被齐景灏叫回去,因为外面还是不安全。
回到了内院,失魂落魄了好一会儿,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一上午就这样呆呆的过去了,午饭的时候紫苏才回禀:“早上的时候是夫人那边叫人去城门楼上发馒头,夫人还差点出门了。”
唐青鸾一下回神了,吓了一跳:“夫人为什么要出门?”
“说是想去城门楼上看看情况,想要开粥棚……关绍好容易的给拦住了。外面还不平静,城门还是没开,官府到底要怎么做还都不知道呢,现在出去到底还是很危险的。”紫苏道。
唐青鸾忙点头,确实不能出门。
她也不能就这样失魂落魄下去,日子还是要过的。于是打起精神去齐夫人那边,跟齐夫人说好了,施粥这件事自己来办,顺便还要施一些药汤什么的,不过暂时不能着急,选好了地方,做好了准备。
齐夫人也就答应了。
唐青鸾虽然说得不着急,不过心里知道,岂能不着急。从城门楼往下吊一些馒头下去,始终只能让城门周围的一些人吃上,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的饥民依然是饿着的,这都两天了,何况饥民可能是饿着肚子来的,都不知道饿了多长时间了,多拖一天都不利。
原本齐景灏说好了,帮着她联系一些大户人家,一起施粥的,但是齐景灏突然的接了命令出发了,就只能她自己想办法了。
首先想到的两个人就是叶柳和郭湘,她们两人都是大户人家出身,开个粥棚自然是没什么要紧的。
不过转而一想,这两人似乎都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叶柳很快就要嫁人了,肯定是顾不上这个,而郭湘是理国公府的表小姐而已,让她提出来让理国公府去开粥棚,她未必开的了这个口。
想了半天也没合适的,唐青鸾觉着还是算了,还是尽量自己办这件事,没必要把谁扯进来。一来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自己找去了说出来,人家可能不愿意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杏林春满 第263节
二来这事还是有些风险的,外面都是灾民,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情?没必要叫别人涉险。
这样想着,也就定了,先自己开。
也许看见自家开了粥棚,有宅心仁厚的大户人家愿意跟随的,那么人多力量大,也不用逼着谁来谁不来的,由人家自己决定好了。
想好了,唐青鸾就找来关绍,问他城外的情况,哪里的灾民少?
关绍道:“西城门口是最多的,都想进城。别的城门口人少的,远处的就知道了,也没法出城去看看。我们这几天都是在西城门吊馒头下去,人太多了,为了块馒头能打起来……横竖这只是权宜之计,是要想个办法在外面设粥棚。”
唐青鸾道:“说是东城门的人最少?”
关绍点头,又道:“不过奶,咱们不用一定要在城门口设粥棚啊,这些饥民挤在城门口,是为了城门一开就进来……咱们若是能在远点的地方设粥棚,倒是能把他们引开。”
对呀!唐青鸾突然被提醒了。
“不错,在远处开……还可以更远,通州、昌平的都可以,分散到各个镇多开几个,让这些人彻底分散了,越散越好。”唐青鸾一下想到了:“这样也不用所有的人都去一个粥摊子,挤翻了打起来的。”
关绍也点头:“奶这主意好!”
第二百九十章施粥
不过唐青鸾马上又想到了不妥当的地方,摇头道:“不不,不应该分散到镇上,这不是把灾民往镇子上引了,应该是在官道上,或者没人的山脚下,开阔的什么地方……”
这么说着已经想好了,吩咐关绍道:“你找人出去看看吧,找找这样的地方,官道都尽量不要,最好是大片的开阔地,山脚下或者是人烟少的地方。京城这么大,这样的地方应该不少,远一点没关系,就是要把这些人引的远点。”
关绍也明白了奶的意思,点头道:“是,小的明白了,今天就叫人出去找。”躬身答应着去了。
唐青鸾这边又叫人将厨房的厨娘找来,问了问这两天粮食的情况。
厨娘已经诉苦道:“奶,这样多少粮食也扛不住啊,买了几车的粮食,就这两天的馒头已经用去了一半!”
唐青鸾也知道,这样给馒头肯定不是长久之计,长久的依然还是施粥最合适,中原地大物博,每年都有闹饥荒的地方,施粥是多少年来实践得出来的经验,自然是最有道理的。
又叫紫苏去把采买的管家找来,问了问外面的情况。
“粮食已经涨价了,尤其是城里最大的粮食铺子叫汤米居的,不但是涨价了,现在还开始囤货惜售!他们这个铺子是京城最大的,很多小铺子都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他们要是开始囤货,估计过不了两天小铺子们都会跟风开始涨价,并且囤货惜售。小的这几天都在打听,很多都开始不卖了。”
唐青鸾点点头道:“这样,今天晚上你再去转一圈,城里有多少家卖粮食的,能买多少买多少,不过尽量不要惊动别人,多找些下人,分散一些,不要引人注目。”
管家答应着去了。
唐青鸾又吩咐厨娘:“今天晚上就不用蒸馒头了,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而且只在城门周围发,吃着馒头的人说不定就只是那一些,吃不着的就还是吃不着。还是要想办法施粥。”
厨娘自然是连连点头:“这样最好,这样最好。”
叫厨娘也下去了。
晚上的时候,齐夫人那边知道厨房没有蒸馒头,便问怎么回事,唐青鸾忙亲自过去解释了一下。
齐夫人听她说的也有道理,点头道:“如此就不蒸了,确实,估计能吃着的可能也就是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反而越是老弱病残越吃不着。”
想了想又问:“施粥的事情安排的怎么样了?”
唐青鸾道:“已经安排人去看看周围的情况,儿媳妇想的是,在京城周围的山脚下或者人烟少的地方,多少几个分散的点施粥,多远都没关系,几里外甚至还更好,这样灾民也不用挤在一起。可以把他们分开。”
齐夫人一听很赞同的点头:“这很好!是个好主意。”
正好,出去查看了一下午的人回来了,禀报了关绍,关绍进来回禀情况,唐青鸾叫他进来。
“找到了三处,一处是通州方向,就是咱们二爷原本呆的那个近卫营卫所附近,那里是个好地方,灾民若是在那边抢起来什么的,卫所的人可以帮忙。还有两处一个在后山脚下,一个在老城那边的官道上,一段废弃的官道。”
这三个地方唐青鸾虽然没去过,但是听关绍说人烟比较少的,便也点头同意,又道:“今晚上就派人去这三个地方搭粥棚子……先只弄去两个灶台就行了,明早上去熬粥。准备好人手,在这三个地方平均放上最多的人,预防出事。”
顿了顿又道:“明天一早去找五城兵马司,请他们也派些人手给我们……我们这也是为城里解围,如果外面就有吃的,城门口的人少了,他们当然轻松一些。”
关绍忙点头:“是,小的还会去找忠靖侯世子爷调些人手,他肯定会帮忙。”
唐青鸾点头:“能想到的都可以去,人手越多越好。并且,这三个点还是不够,还是要继续找,远点没关系,只要远离人群就行。”
关绍答应着,看见奶没有吩咐了,忙下去准备。
齐夫人在旁边看唐青鸾安排的头头是道,倒是比自己想的周到多了,便就放心的交给唐青鸾。
这天晚上基本上是找人手,跑来跑去的事情,忙碌了两晚上的厨房倒是清闲了很多。
施粥的地方,唐青鸾只要求有一张桌子两张灶台,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准备,主要就是防备人多了,再给挤得乱七八糟的,搭的再漂亮也没用。
这样简单也很好准备,灶台就用一般酒楼里用的那种活动的灶台,府里就有几个。找到了大的铁锅,晚上就给运去放好了。柴火什么的就地取材。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唐青鸾让关绍背上弓箭:“万一真的乱起来了,可以用来吓唬吓唬人。你们所有人也都机灵一点,看见万一情况失控,就自己赶紧的跑,一些大米柴火的丢了都不要紧,要保证人没事。”
关绍点头称是。
带着东西依然是从东门出去,到了地方开始熬粥。
京城城门这边,先不告诉这两天发馒头的西城门,而是在北城门和南城门周围喊,告诉灾民哪里哪里施粥呢,赶紧去领。
西城门这边就不说,叫他们自己慢慢知道去,知道了慢慢找去。
三个地方选的都不近,而且一开始很多人确实不知道,知道也找不到地方,满地方的乱找,因此各个粥棚全都熬好了几锅粥,人居然不多。
关绍在卫所附近这个粥棚,看见过来吃粥的灾民不多还有点着急,正好卫所的人看见这边有情况过来询问,关绍忙就笑着拱手作揖的:“我们是齐二爷府上的,齐奶叫我们在这边施粥,这会儿人还不多,若是人多起来了,还请多多关照一下。”
卫所的人一听说是齐景灏府上的,倒是很客气,答应了还忙回去跟指挥使说了,指挥使听说了,出来站在高处看了看,跟放哨的兵士吩咐,盯着点,若是有事赶紧过去帮忙。
第二百九十一章维持秩序
关绍一看这边没问题,放了心正要走,正好另一个后山脚下的粥棚的人赶了过来,跑的气喘吁吁的大声喊:“快去那边,一大批的人一下子过去了,有点乱!”
杏林春满 第264节
关绍就忙带着人跑去那个点。
离得还有段距离,就看见那边已经是人山人海的,看起来没有上千也有八百人。
关绍就叫跟着自己的几个人从两边绕着去前面的施粥地方,自己则是看了看周围,找了个山坡跑了上去。
从山坡上面爬上了一棵树,下面的情况就能看的清清楚楚了,无数人一起往灶台前拥,简直都要把灶台掀翻了。
熬粥的小厮们一个劲的喊着:“不要挤了,不要挤了,再挤锅翻了!”
然后后面的人听不到,也看不到前面的情况,为了吃上粥还是一个劲的往前挤。
关绍将背着的弓箭拿了下来,看准了后面一个往前挤得人,那人也不知道是饿极了还是专门捣乱的,挤得前面根本都动不了了,他甚至还找另一个能挤的地方往前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