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风飞凤
林大娘从村里买回来两百多个jī蛋。
燕然看到娘亲眉头紧皱,知道她这些天攒出的钱去了一干二净,估计还动了老本,便安慰她:“娘亲,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钱花出去,才能挣回来。”
“扑哧”丰娘见小女儿还没有凳子高,满都是稚气的一张脸,绷得紧紧跟个小大人一般,不由得展颜一笑,“好乖乖,你说得对,娘觉得呀,咱家的日子,一定会好的。”
☆、第十一章 燕然成了jī司令
接下来几天,燕然陪着娘去买了一只猫,林大娘亲自动砌出孵蛋床。
过几天,孵蛋床干了,林大娘买来好几筐jī蛋,又用藤条编出的蛋架一层一层摆好,放在孵蛋床上,然后在下面点火。
孵蛋床的结构有些像炕,燕然吓了一跳:“这样不会把蛋蒸熟了?”
林大娘笑:“不会,上面不烫的,然姐儿你摸摸。”
燕然把放上去,果然只是温热。
“万一火大了呢?”燕然担心道。
林大娘笑了笑:“然姐儿放心,我十岁开始跟着娘学孵蛋,几十年下来,不知几千几万只jī都孵过了,没有失的。”
“林大娘你辛苦了。”
“呵呵呵,然姐儿年纪不大,心里好明白,知道林大娘从今天开始,就跟个孵蛋的老母jī一样,守着jī窝离不得。”
林大娘果然如她所说,接下来的日子,吃饭是在孵蛋床边过的,晚上睡觉,也是在边上搭的窝棚里眯一下。
林大娘过一刻钟,就要把蛋架前后上下地tiáo换一遍,为的是jī蛋受热均匀,这样辛苦,她依然在忙碌之余,让丰娘砍来很多藤条树枝编jī笼。
“大娘,你不怕床子温度高了,把蛋弄坏了啊?”燕然一天能把孵蛋床摸十次。
“呵呵呵,然姐儿放心,瞧见大娘坐在什么地方吗?火洞略微热一点,大娘立刻就感觉到了。”
燕然这才明白,林大娘为何坐在孵蛋床的火口了。
天热,林大娘又坐在火口,因而脸上总是汗水涔涔,她身边放一个瓦罐,里面都是凉开水,大娘一个时辰,就能把那些喝完。
丰娘见林大娘如此辛苦,饭菜上便多有照顾,林大娘看到自己碗里比东家的还多,十分感动,一次燕然给她端饭,看到她的眼圈都红了。
燕然每天给大娘送水送饭的任务,林大娘特别高兴,每次丰娘过来,她都会夸赞几句,转眼就是二十天,燕然这天送水,听到孵蛋床里,有叽叽叽叽的叫声。
“小jī孵出来了。”
“是啊。”林大娘用布巾擦了一把汗,不停地tiáo换蛋架,把里面已经出壳,羽毛干燥了的小jī捡出来。
林大娘用编出的树枝隔板,把小jī分成四部分,每个隔板里面,放一个木盘,倒上开水,她过一会儿,就咕咕地叫一次,哄着小jī喝水。
小jī刚开始吃用水泡过的碎米,林大娘直接撒在一张旧席子上,撒得非常散,这样,jī不用抢也能吃到食。
看席子上的米粒吃得差不多,她抓起一只小jī,摸摸它的嗉子。燕然有样学样,也抓起一只摸嗉子。
“嗉子里面不能软囔囔没有食,也不能硬顶顶的。”
“软了就再撒点米吗?”燕然问。
“对啊,然姐儿真聪明。”
燕然把头昂得高高的,装出一副骄傲的模样,林大娘被逗得哈哈笑。
到了第三天,蛋床上还有十来个蛋,有几个已经是小jī了,但身体出了问题,没法彻底脱壳。
林大娘把这些蛋和小jī,都拿到厨房蒸了,然后仔细挑出jī毛,用盐腌渍交给丰娘:“这个很养人的,给大爷吃吧,读书的人太费神了。”
那都是蛋白质的,在这食物匮乏的年代,专门孵蛋的人家,还会卖这些,燕然就曾经听到有人在巷子里喊:“卖毛蛋,卖毛蛋,一文一个”
丰娘大概怕丈夫看到小jī不愿意吃,用刀剁碎,加了些焯过水的野菜烩了,端给丈夫和孩子,自己却一口都没舍得。
杜仲德也没有辜负妻子的一片心意,县试成绩出来了,他考了个榜首,全县第一啊,丰娘特别高兴,做了一顿白面条,砸了蒜泥放在上面,还放了点辣椒面,然后用热油在上面一泼,顿时,香气荡漾,撒满了前坡。
这是搬出来第一次吃白的麦面条,燕然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麦面这样劲道滑溜,鲜香美味。
丰娘看着女儿和儿子小口小口十分珍惜的样子,心头发酸。
“娘,等咱家小jī长大了,下很多很多的蛋,咱们就有钱了。”燕然安慰娘亲。
“对,对,我们很快就会有钱的。”丰娘不由信心百倍,脸上再也不见凄楚的痕迹。
这次考试,杜伯俭也通过了县试,回到家里,他报喜不报忧,没脸说杜仲德的成绩。丁氏不明就里,还以为杜仲德没考上呢,第二天,便站在胡家庄最热闹的大磨盘前面,眉飞sè舞地吹牛。
“伯俭的先生说了,他大器晚成,这一回一准能考上秀才。”
“伯俭这一回县试,考了第十二名,肯定今年能考上秀才的。”……
丁氏说得口沫横飞,几个推磨的妇女都一脸鄙夷。有个胡王氏,嫁了个丈夫是个笨蛋,最不喜欢听别人说读书的事情,她憋了半天,呛了丁氏一句:“屎没出来,pì先出来了,考上了不用吹大家也知道。”
丁氏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憋死,还是黄氏又是顺气又是拍背,才让她缓过来。
胡家一位辈分高的大婶秦氏,面子有些过不去,打圆场道:“他杜婶子,你大人大量,别和小辈一般见识,王氏不会说话儿。”
胡家庄多数人姓胡,丁氏不敢惹,怕犯了众怒,只好挤出几分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11 章
意:“哦,我不计较。”
王氏不服气,又不好不给胡秦氏面子,不好再那么说话,她想了想,换了话题:“杜大娘,我当你夸仲德呢,他实在太过分了。”
丁氏一看打击杜仲德的,立刻来了jīng神,笑着问:“老二他怎么了?”
“他啊,考了个榜首,也不说在村里摆个宴席,好歹当初还是在我们胡家学堂读书的。”
丁氏一愣,狐疑地看向黄氏,黄氏也愣愣的,众人一看,合着她们俩不知道啊,便七嘴八舌地说了杜仲德考榜首的事儿。
黄氏听了,假装羞赧,低下头心里却暗暗窃喜,昨天徐氏和杜伯俭那个得瑟,这才是县试,若是真考了秀才,她和男人今后的日子可就堪忧了。
胡王氏继续打击丁氏:“他杜大娘,仲德夫妻两年纪小不懂事,不摆席也就算了,你是长辈的,是不是该请客啊?”
丁氏终于闭上了嘴巴,麦子也不磨了,耷拉着脑袋往回走。
胡王氏还嫌不够,在背后大声道:“我要是养个杜仲德这么出息的儿子,掏出心肝给人吃都舍得。”
快嘴大婶胡范氏的男人和杜仲德关系不错,她愤愤地说道:“没见过这么偏心的,怎就把二儿子当外人一般样呢?”
“是啊,好奇怪啊,难不成杜仲德是抱养的?”
“怎么可能?”
众人也都觉得不可能,丁氏没女儿,却有四个儿子,用不着抱养的。
这大磨跟前就是胡家庄的新闻中心,也是个是非窝,什么样的闲话都能出来,说道杜仲德,一些妇女立刻联想到了别的。
“哎哟,听说了没有,东杜救了一个要饭婆子,竟然是个养jī能,一下子就养了几百只小jī。”
“哪有那么多,我听说了,一共二百只,还死了十多个,现在只有一百八十几只。”
“你知道什么呀,那个林大娘还要帮着孵蛋,又有二百只呢。”
“去,还没孵出来,你都做数了。”
丁氏远远听见,心里直发苦,杜仲德搬出去也才一个来月,十八亩地就长满了野草,她bī着黄氏和徐氏去干活,无奈这俩出工不出力,回来还哭爹喊娘的说腰酸背痛腿抽筋,竟想把做饭和家务都推给自己。
幸好大黑驴和老母猪都让丰娘带走了,不然丁氏怎么也得干活儿,想到那头老母猪,再过几天就要产崽儿,白白好过了丰娘,丁氏又是心疼,又是恼恨。
与左山县相邻的济阳县,有个很出名的首阳书院,院长听说杜仲德停学八年,竟然还能考榜首,写信邀请杜仲德去那里学习。
首阳书院也是大官儿开的,学习好的不仅不用交学费,学院对其生活,还有一定的支助。当年的胡宰丰,还是个穷孩子,就是在这里完成学业的。
燕然和哥哥很舍不得爹爹,两人听到消息,都又为爹爹自豪,也因为分别,而闷闷不乐。
娘亲给爹爹收拾了行李,送他走了,一家人在思念里,继续顽qiáng地奋斗着。
清晨起来,小jī都要放出来喂食,还要把小jī晚上住的jī笼清理干净,燕然见林大娘实在太忙,便每天来帮着干活,用扫帚疙瘩蘸了水把柳条编的jī笼清洗干净,放在太阳底下bào晒。
有燕然帮着,林大娘一边照顾孵蛋床,一边不停地编jī笼,小jī长得飞快,不停地分笼,何况下一窝小jī出来,也得要jī笼呢。
燕然太小,不许进山林,她便在自家屋子附近,割猪草,挖野菜,帮娘煮猪食,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这个家出力。
小jī早上放开,晚上收拢,燕然跟着林大娘,帮着喂食喂水,二百多只小jī长得飞快。燕然在林大娘的指导下,彻底渐渐成了喂jī的主力军。
每天早上太阳还没露脸儿,小jī就焦急地叽叽喳喳在笼里叫唤,林大娘把jī笼从窝棚里提到外面,燕然把jī笼倾倒,小jī便一只只扇着小翅膀从里面跳出来,燕然把碎米撒开成一片,小jī们拍着翅膀,奋不顾身地冲过去,有些身体好的小jī,还从别的小jī头上跳过去,抢先吃到第一口。
小jī吃饱了,便在篱笆围成的院子里到处跑,饿了,它们就跟着燕然叽叽叫,这个时候的燕然,就跟个jī司令一样,她在前面走,一大群的小jī前拥后呼地跟着,害得她脚步都不敢抬起来,唯恐一不小心,踩着哪个。
小jī跟燕然熟了,竟然和她有了默契,燕然取碎米来撒,它们就一路跟着,叽叽的叫声里满是欢快,到了午时,一地jī粪,燕然拿着扫帚,一边清扫,一边拿眼睛剜它们,小jī们便挤在树荫下,低着头偶尔叫一声,似乎说:“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燕然没想到小jī也有智商,时间长了,便只在篱笆围成的院子西头方便,东边房子附近,总是干干净净的。
“娘,小jī好聪明。”
丰娘便笑:”小jī这是心疼你呢。”
小jī在燕然地jīng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了。
“娘,哥哥,林大娘,瞧,小jī长出翅膀尖儿了。”没多久,燕然就有了新发现,忍不住高兴地向大家报喜。
林大娘的第二窝小jī,孵出来了,这下更热闹了,两拨小jī,还不能一起喂食,不然,大jī吃得太多撑死,小jī会吃不饱饿死,燕然和林大娘一人照看一拨,忙得团团转。
☆、第十二章 邻居是个大力士
林大娘的家乡,离左山县也就三四百里,村里还来了其他逃荒的,有个姓王的人家,求到丰娘跟前,想在柴山下占一块地方,搭个草棚暂住,丰娘答应了,她心地本来就善良,再说,那个地方闲着也只能长荒草。
这家的男主人王力刚长得五大三粗,非常魁实,女人姓崔,两人有个小女儿,还带了个姓姚的表弟。胡家村百姓的光景略好些,雇人干农活的多,他们一家很勤快,又赶上麦收,要人的地方多,日子还勉qiáng过得。
麦收很快结束,秋苗长了起来,村里人总算闲下来,王家人没了活儿,崔氏来求丰娘:他们想上山砍柴。
这也是有规矩的,砍来的柴禾,东家得一半,出力的人得一半。丰娘点头答应了,反正这么大片的山柴,她也砍不完。
王力刚第一回上山砍柴,回来时把丰娘吓了一跳,他挑的柴担子,比一般人的大两倍,几乎拖在地上,妻子崔氏和表弟姚勤俭,也比常人挑得多。
王家留下一半的柴禾,晒满草房前面的场院,足足能顶丰娘一个人砍四五天的。
林大娘也在丰娘跟前感慨:“那个老王,太有劲儿了,跟一头牛似的,别人砍柴,几柴刀才能砍断一个树枝,他一刀一根,还好像没使劲儿。”
“是啊,这人,他那一担柴禾,能抵我砍五天的。”
反正这片荒坡,横七竖八长满了低矮的guàn木,丰娘也不怕王力刚把它砍光了,自己这边钱正紧张,现在还多了一个进项。
虽然日子过得进紧巴巴,丰娘还是给儿子交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12 章
了学费,并且拒绝了在胡家乡学的免费饭食,杜伯俭听说了,轻蔑地撇撇嘴:“笨蛋!”
在大磨盘前的妇女,也有议论丰娘此举的,有不给孩子缴费的,面子过不去,说丰娘坏话:“男人和儿子读书呢,连身体面的衣服都没有,还打着补丁,却在这个地方显摆,充什么大尾巴狼啊。”
没有孩子读书的,当然说丰娘好话:“咱家老爷有钱,愿意支助村里的娃娃读书,可自己个儿也该要点脸面,能交起学费的,还是交了的好。拿别人的施舍多光彩似的。”
丁氏听见了,非常不忿:“什么叫拿别人的施舍?那是给胡老爷长脸。交什么学费啊,不是平白抹杀了胡老爷的心意吗?”
那天被胡王氏奚落一通,丁氏气恨之极,有一天见胡王氏的jī在路上,她看看四下无人,把jī赶到了另一条巷子,jī迷路回不了家,傍晚的时候,胡王氏好一通寻找,简直能跑细两条腿。
丁氏自认为做事密,但还是有人恍惚看到她赶jī了,丁氏咬死口不承认,胡王氏也没办法,但每次见面,胡王氏一准要和丁氏对着干。
来大磨盘时,丁氏都要先看一看,没有胡王氏才敢张狂。谁知有时就这么巧,丁氏话音刚落,胡王氏在她背后接茬了:“果然杜大婶与众不同。自古有言,吃人嘴短,拿人短,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吃了别人拿了别人,还这么气长的,杜大婶真和人不一样,能耐得住闲话。”
这是明明白白说氏脸皮厚了,一众女人都低声吃吃笑起来,丁氏气得面红耳赤,但她当着众人,不敢和胡家人翻脸,只好灰溜溜走了。
在乡学教启蒙的孙先生,听说学生杜英睿是交了学费的,而这个孩子又特别好学,人也很聪明,便对英睿特别好,还把自己积攒的一些历届考试的经典文章拿给杜英睿,让转交给杜仲德。
孙先生的态度让丰娘感动,偶尔会让英睿送点小菜或者点心,孙先生无以为报,对这个学生越发尽心,杜英睿的学业突飞猛进,比其他孩子的进度快了两三倍。
这天英睿沐休,提着篮子拿了小铲子,带燕然去挖野菜,老母猪产崽儿了,很能吃。
杜英睿本来就对燕然非常好,自己去读书,妹妹还在家里干活,他对燕然,就更看得跟眼珠子一样,见妹妹笑眯眯冲着自己跑过来,急忙提醒:“小心点儿,别绊倒了。”
“哎!”燕然甜甜地应着,刹住了脚步。
兄妹俩一起往前走,看得野菜,便用小铲子切断草根,然后把野菜捡起,放进小篮子。
“妹妹,你看到这个了吗?青蒿,孙先生说可以入药的。”
“这个?”
“嗯,孙先生说,书本上的学问是学问,书本外的学问,也是学问的。孙先生喜欢看医书,给我讲过好多,比如这个马齿菜,能止泻,牵牛花的种子,可以排出肚子里的积食。”
“呀,哥哥,你知道这么多,岂不可以做大夫了?”燕然说话带着崇拜的口气,杜英睿越发自信,他挺挺小xiōng脯,脸上忽然有些羞赧,说道:“做大夫还差得远呢,我只知道这么点儿。”
“那,哥哥,你都知道什么,告诉我吧。”
“好!”杜英睿点头。
燕然歪着小脑袋,听哥哥讲:“这个青蒿啊,能凉血、清热、退蒸、解暑、祛风、止痒……。”
说到这里,他拔了些青蒿叶子,揉搓了一下:“来,我们把这个抹在腿上,大概就不怕痒了。”说完,蹲在燕然身前,很温柔地涂抹着她的胳膊和小腿。
“先生说,学以致用,我们若只知道死读书,成了书呆子,也不是人才的。”杜英睿眼神非常严肃,一副小大人模样,显得非常可爱。
“哥哥,你还认识什么药材?”燕然想,自己之所以认为这山贫瘠,还是不识货啊,说不定那些guàn木,就有哪一种是药材的。
杜英睿摇摇头:“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燕然大失所望。
这一年入了夏,雨水就特别多,幸好没有连yīn雨,经常晚上下早上就停了,大太阳那么一晒,天气又热又蒸,幸好林大娘有经验,在jī饲料里加了好些野菜,小jī才安然长大。
可是怪天气却和人类过不去了,不久,明德府就爆发了疟疾,短短几天,胡家庄就病倒了七八个。
燕然他们一家住在村外,蚊虫最是厉害,还好丰娘早有准备,采了很多艾草,编成辫子在太阳下晒干,每天晚上,都在房间点一根。大概是这个原因,他们家人倒是安然无恙,距离不远的王家人,却出事了。
王力刚壮实如牛,倒是还活蹦乱跳,但崔氏和表弟姚勤俭,一天一个,一下子都躺倒了。
逃荒过来,每日辛苦,只能勉qiáng混饱肚子,家里连隔夜的粮食都没有,更别说能拿出钱来看大夫了。
☆、第十三章 此草不是那青蒿
王彩菊比燕然大两岁,急得呜呜直哭还可以理解,王力刚一个大男人难过得红了眼睛,让人不禁心中恻然。
丰娘听到彩菊哭声,拿出一贯钱送过去,让王力刚带着妻子表弟去镇上看病。
“不行,不行,杜大嫂,你也不宽裕,杜大哥还要考试,那是大事,耽搁不得。”
“老王你就别推辞了,耽搁一次考试,也就两年的事情,救命的事情却耽搁不起啊。”
跟着娘亲的英睿却突然chā言道:“娘,孙先生在书上,找到了治疟疾的良方,王伯伯不用带伯母去啦,只要按方子买药,熬了喝就行啦,先生说,镇上的大夫,还是拿了他给的方子治病的。”
“真的?”丰娘和王力刚都特别惊奇地看着英睿。
“真的,娘,我现在就到学堂,把先生的医书拿过来给你看。”
“不用拿医书过来,睿儿,你若能把方子抄来就好了。”
这个时代,一本好书非常难得,读书人视若珍宝,没人肯轻易借出来。
“好的,娘。”杜英睿飞跑去了学校,两刻钟不到,就返了回来。
王力刚不识字,眼巴巴看着丰娘,燕然也急得伸着小脑袋往纸上瞧。
“青蒿可止疟,然蒿有毒,可用药解之……”丰娘低声念了出来。
“娘,这是孙先生给我抄的,咱村还有人拿了这个药方。”
王力刚大为沮丧:“那些人喝了药,一个也没好。”
“杜泽旺的大嫂都不烧了呢。”英睿有些不服气,他很爱先生,连先生抄出来的药方都极力维护。
燕然猛然想到,在自己的前世,中国科学家就找到了治疗疟疾的良药,正是从孙先生抄出的这张药方的主药青蒿里提取的。
可是,中药里所说的青蒿,是没有青蒿素的,并不治疟疾,而是另外一种蒿草,叫黄花蒿的,才含有青蒿素。
听到丰娘派了王力刚去镇上买药,还让林大娘去采青蒿,燕然计上心来,她提了个小布兜,也像模像样地在后面跟着,林




农家金凤:福慧双全 第 13 章
娘提着个柳条篮子,很认真的采中药青蒿,燕然采的却都是黄花蒿,反正装起来谁也看不见。
山上的蒿草到处都是,她俩很快就采了一大捧返了回来,林大娘把青蒿交给彩菊,让她熬煮了给病人,自己急急忙忙去照看小jī,燕然乘人不备,自己把黄花蒿清洗干净,放在石臼里捣碎,加水滤出一大海碗汁液。
燕然双端着碗交给彩菊:“我替你熬药,你先把这个喂给你娘和你表叔。”
彩菊不明就里,还以为是丰娘吩咐的,便端了进去,一大海碗的黄花蒿汁液,全进了两个病人的肚子。
丰娘看王家的柴禾都是湿的,匆匆回家抱了一抱,返回来看到彩菊端着还沾着绿渣大海碗,吓了一跳:“你在干什么?”
“娘,孙先生也不知道青蒿如何治病的,说不定生着喝也有效,娘,……”
丰娘心中大惊,但却不敢吭声,暗忖青蒿嫩芽都可以当菜吃,燕然这么做,也没什么坏处。
燕然在王家的棚屋前忐忑不安,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因为地域不同有所不同,她不知道自己采来的这黄花蒿,药效到底有多大,是否能治病。
大概有半个时辰,守着崔氏的彩菊忽然惊讶地叫了一声:“娘!”
还在用扇子想把药晾凉的丰娘急忙跑进棚子,看到虚弱的崔氏睁开了眼睛。
“婶子,起效了,药起效了,我娘醒来了。”彩菊高兴地欢呼起来,燕然的心这才落到了肚子里,看来这黄花蒿还不错。
丰娘大喜,看了看还在屋外煮好的青蒿汁:“看来,这青蒿止疟,就是要生着才有用,他们都弄错了。”
123456...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