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文弱,紫英,若谷,若朴,看你们先前争论得格外热闹,可是有什么好事儿?”沈珫也是进士出身,对于读书时代的这些年轻学子心态还是比较了解的,含笑问道。
“沈叔父,紫英和我们只是探讨书院的一些事宜,……”杨嗣昌略作犹豫还是坦然回答道:“青檀书院邀请了西溪先生和平涵先生北上讲学,紫英意欲邀请我们崇正书院也一并来主持这场活动,嗯,一次讲学和切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哦?”沈珫讶然。
缪昌期和朱国祯这二人他当然清楚,江南士林大贤,文坛大家,北上讲学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对青檀书院来说无疑会在声誉上是一个提升。
冯紫英居然会邀请崇正书院参与,这可不是小事,这家伙能做青檀书院的主?
齐永泰和官应震这么信任他?这家伙不是才去青檀书院一个多月么?
“沈叔父,此事山长和掌院也是筹划已久,不过小侄觉得江南两大书院来我们顺天府讲学切磋,对于我们顺天府学子来说也是一个难得机遇,而且先前小侄和文弱兄、若谷兄、若朴兄也认为当下江南士林虽然文风鼎盛,但是却也有一些华而不实的风气,所以我和文弱兄、若谷、若朴兄都觉得若是能藉此机会来一次对话切磋,亦能让我们北地士林之观点与江南士林有一个对比交流,……”
这个话题可真的有点儿大了,便是杨嗣昌恐怕都未必扛得起,这个家伙就能行?
见沈珫眼中的惊讶之sè更甚,冯紫英也知道自己这个海口夸得有点儿大了,不过他也不在意,笑着解释道:“沈叔父恐怕觉得小侄有点儿夸夸其谈了,但实际上齐山长和官掌院原来就有这个意思,我们书院在学习讨论中也曾经就这个话题展开过多次讨论,嗯,小侄甚至还听闻山长提到过,霍林先生也可能来书院进行授课讲学,这样亦可与西溪先生、平涵先生一并切磋,……”
“哦?”沈珫真的有点儿震惊了。
霍林先生就是汤宾尹,这也算得上是江南文坛巨子,虽然和自己不是一科,但人家是榜眼及第,翰林院编修出身,太上皇许多内外制书诏令皆出其手,极受好评,甚至还当过一任同考官,名声极大。
“是啊,沈叔父,正因为如此,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若是能促成崇正、青檀、白马、崇文四大书院汇聚一堂坐以论道,无疑是咱们北地乃至大周士林文坛一大盛事,所以紫英和文弱都想促成此事,……”
杨嗣昌热切的态度和冯紫英的淡然自信,让沈珫觉得这事儿没准儿还真能成,难怪乔应甲对此子评价如此之高。
看了看身旁还有些懵懂的儿子,沈珫心中也是微动,“这般事宜恐怕要筹划cào作也需要一番心思,文弱,紫英,还有若谷若朴,诸多大家汇聚,须得要jīng心安排,不如让君庸也跟着你们学习筹划一番,也算是一份历练,……”
这等事情,只要能参与进去便是难得的机缘,光是能在汤宾尹、缪昌期和朱国祯等人面前混个脸熟,日后都能受益匪浅。
“哦?好啊,欢迎君庸兄加入,文弱兄先前还说缺乏可靠人手来帮忙,君庸兄能助文弱兄一臂之力,那再好不过了。”冯紫英没等杨嗣昌答应,便先替对方答应下来。
杨嗣昌和侯氏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也只能点头应允。
说实话他们和沈自征的关系还没有密切到这般地步,甚至先前也没有考虑让沈自征也参与进来。
参与这等筹划无疑是在书院里边最好的一份锻炼历练机会,可以直接与山长和掌院接触,还能在几位来访的大儒面前露脸,还可以与邻校的jīng英共事,可以说有千载难逢,只是沈珫开了口,冯紫英又一口应允下来,杨嗣昌自然不可能再拒绝。
“沈叔父,紫英,这等事情我们需要尽早向书院山长和掌院报告,所以我们也就先行告辞了,君庸,你是跟我们一道,还是……”杨嗣昌此时所有心思都放在这上边去了,几日之后这些士林文坛大贤就要到来,如何筹划讲学论道,都还需要仔细琢磨一下,另外两家书院怎么来合作,也需要有一个方略。
沈自征有些犹豫,但是沈珫却早已经看出来杨嗣昌其实对自己这个儿子并没有太热情,微笑着道:“君庸,你和文弱他们去吧,做正事儿要紧。”
杨嗣昌点点头,向沈珫行了一礼,又和冯紫英点点头,“沈叔父,紫英,那我们就先走一步,嗯,我们两家书院距离也不远,这边事儿有了眉目,我便遣人来与紫英你联系,如何?”
“好,今晚我便要回书院,此事我也要向齐山长和官掌院报告,希望我们两家书院能够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把这场盛会办好。”冯紫英也是拱手一礼,浅浅一笑与杨嗣昌等人道别。
一直到杨嗣昌带着三人离去,沈珫这才把目光落在冯紫英身上:“难怪汝俊兄这般看好,冯贤侄果然英雄出少年,和大名鼎鼎的杨文弱堪称一时瑜亮啊。
“沈叔父过过誉了。”冯紫英没想到对方言语中提到了乔应甲,略感惊讶之后也恭敬的道:“若非乔公予小侄这样一个机会,小侄也难以进入青檀书院,沈叔父和乔公有旧?”
微微点头,沈珫还是很欣赏冯紫英这种姿态的。
都说武勋子弟骄矜,虽说像乔应甲这般人并不在乎谁知恩图报,但是冯紫英这样言必称乔应甲的推荐之恩,还是很让他们这种士人出身的官员十分喜欢。
这起码是一个态度,也说明冯紫英和寻常武勋子弟截然不同,乔应甲也的确没看走眼。
再联想到先前冯紫英在杨嗣昌、侯氏兄弟面前的那份淡定从容,沈珫也越发对眼浅这个英武昂扬的少年多了几分好感。
“汝俊兄和我乃是同科,前些时日我与汝俊兄闲谈中,汝俊兄便提及冯贤侄,山东之行汝俊兄印象极深。“沈珫点头,“我还有些不信,今日一见,方知汝俊兄所言不虚啊。”
“承蒙乔公厚爱,山东一行让小侄受惠良多,沈叔父赴任山东,小侄若是有机会,定要登门拜会。”杨嗣昌已经告知冯紫英沈珫即将赴任东昌府知府,这正好是冯家的基本盘,无论于公于私,都应当要结好这层关系。
“唔,久闻冯家也是临清名门,愚叔此次赴任东昌,若是有机会亦要走动一番,……”沈珫很客气,倒是把冯紫英吓一跳,若是让沈珫知晓冯家在临清现状,怕是真的要对冯家有些不良看法了,“沈叔父,小侄那边并无多少亲友,余者皆碌碌,当不起叔父征召,小侄定当拜会叔父,……”
数风流人物 三更送到,很努力!求月票!
九千字送到,老瑞很努力,检查一下你们的票兜,或许还有一张推荐票呢?^_^
《数风流人物》三更送到,很努力!求月票!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数风流人物
》顶点中文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www.dingdiansk.com
数风流人物 乙字卷 第三十八节 乡人
沈珫也是久经官场之人,见冯紫英的神sè知道对方不是客套,估计冯家在临清那边现状不佳,会意的一笑,“也罢,那愚叔可就静待贤侄登门了,嗯,此番江南士林大儒北上讲学一事,乃是难得盛事,贤侄还需勠力……”
沈珫说得很委婉,换一个人未必领悟,但冯紫英何许人,立时明悟过来,连连点头:“叔父放心,这等事宜,我辈自当齐心协力,定当不负叔父期望。”
沈珫心中也是赞许不已,自己只是稍微一点,对方就了解自己心意了,自家儿子要论年龄只怕还要比对方大一两岁,但若是论这等人情世故,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难怪杨嗣昌在其面前都难以占到上风。
沈宜修一直默不作声的站在父亲身后,观察着这个声誉鹊起的少年郎。
先前和杨嗣昌与侯氏兄弟的争辩,再到和杨侯等人的握手言欢,都让她很好奇,据说这个家伙才虚岁十三,比阿弟都还小两岁,但看看人家的表现,只怕两个阿弟都比不上人家。
器宇轩昂,沉稳有度,而且颇有礼貌,更为难得的居然是对人情世故十分熟稔,连平素少于形诸于sè的父亲都对其露出了笑容,这可真不多见。
和父亲的一番对话很有技巧,让父亲也很高兴,沈宜修感觉眼前这个少年郎简直像是一个和父兄风范相若的成熟男子,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冯紫英并没有对沈珫背后的少女投与更多地关注。
一是礼貌,哪怕这个女孩子头戴帷帽遮蔽了面容,但温婉澄净的气息还是很容易吸引人目光;二是他现在也没太多心思考虑其他,沈珫将出任东昌府知府,未来如何利用这一契机振兴临清冯氏才是他现在需要考虑的。
一番交谈之后,冯紫英便主动告辞,倒是那个少女最后一句“多谢冯公子对家弟看顾”让冯紫英愣怔了一下。
声音很温柔可亲,带着些许吴侬软音,这让冯紫英有些疑惑。
难道沈珫一家也是苏州人?因为这声音听起来似乎和许其勋口音有几分相似,嗯,甚至也和林丫头更像。
再联想到先前那沈自继的口音也有些耳熟,倒是这位沈珫大人已经是一口北方官音,没多少吴地口音了。
原本已经打算举步前行了,但冯紫英还是没忍住,转过身来,又行了一礼:“叔父,冒昧问一下,叔父可是苏州府籍?”
沈珫讶然的扬了扬眉,“愚叔正是苏州府吴江人,贤侄为何问起这个?”
“噢,只是觉得沈姑娘口音有些耳熟,临清冯家也是百年前前明时候从苏州吴县搬迁到临清,至今冯氏南支仍然在吴县,叔父口音小侄倒是没听出来,但沈小姐一说,便有些触动。”
沈宜修纱帘后的脸微微一烫,很想说这家伙说话太过放肆,但人家又的确没有别的意思,骤然听到乡音也很正常,这要指责人家未免有些夸张了,所以只能微微侧身不语。
沈珫倒是很惊奇。
他只知道冯家是临清望族,却未曾想到祖籍却是苏州,要说吴县和吴江数百年前原属一县,称得上是真正的乡人了。
“没想到贤侄居然是愚叔的乡人,这倒真是一个意外惊喜,那贤侄可曾回苏州故里去过?”沈珫含笑问道,那态度又多了几分亲近。
“未曾。”冯紫英老老实实的道:“小侄自小跟随父亲在大同,也是去年方才回京读书,并无机会回苏州故里。”
“噢,那真是可惜了,若是有机会可以回去看一看,那等江南胜境与北地风光还是大有不同的。”沈珫目光流淌,似乎也在回忆家乡风光,“愚叔也有些年成没回去了,很是怀念,倒是家乡偶尔送来一些特产,让愚叔心中略有安慰,嗯,贤侄,到时候愚叔让小女收到家乡送来的茶米给你送一些,……”
“那如何使得?”冯紫英赶紧道谢。
“贤侄这么说就是见外了,些许茶米不值钱,便是留一份挂念罢了。”沈珫没意识到自己话语里的些许语病,倒是身旁的少女听得脸绯红发烫,但是父亲说话她又不好打岔,只能把脸朝向一边。
冯紫英连连表示道谢,又是一阵寒暄之后,双方才道别分手。
在冯紫英拱手一礼,少女微微欠身一福,此时却恰逢一阵清风拂面,扬起了少女帷帽的纱帘,少女羞红的娇俏面庞带着轻盈灵动的目光在那一瞬间映入了冯紫英的眼帘。
菡萏不须发,何如解语花!
那一瞬间,冯紫英只感觉自己心脏被人重重的击打了一圈,一时间竟然有点儿让他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他几乎是用一种惯性力量让自己尽可能自然的转身举步而行,而有些僵硬的脚步恐怕只有冯紫英自己才知道如何的艰难。
来到这个时空,他不是没见过漂亮的女孩子,但不得不说,自己见过的女孩子大多年龄偏小,无论是林ló lì还是云裳,抑或是到贾府见到的三春,都在十二岁以下,多想想都觉得像是犯罪,根本无法让人产生多少绮念。
而真正符合自己这颗灵魂的女性,恐怕也就只有李纨和王熙凤了,但那种环境下冯紫英也不可能把目光往那些地方瞟,也就是一面之缘,甚至没有怎么看清楚。
但方才那一瞬间,冯紫英觉得自己终于见到了这么久来第一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孩子,少女还有些稚嫩的玉靥已经透露出几分灵气,那双莹莹可人的妙瞳浸润着澄澈的气息,就像能一下子让人融化在其中。
一直到走出几十步,身后云裳和瑞祥的招呼声才算是让冯紫英从失神状态中清醒过来。
自感有些羞愧的冯紫英对自己的失态也觉得丢脸,不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么?
自己这是怎么了?大概是在某种环境下待太久才会有这种怪异的感觉吧?
他摇了摇头,看来自自己的自制能力有些下降啊,为了日后长久的美好生活,自己当前的首要任务还得要放在学业上,其他的,还得要暂时搁在脑后。
“少爷,少爷!”
“怎么了?”冯紫英终于停下了脚步,扭过头来,表情有些不善的看着紧赶慢赶撵上来的瑞祥。
“林姑娘来了。”瑞祥也不知道哪里就招惹了少爷,赶紧道:“就在那边,不过好像贾家三姑娘跟着她在一块儿。”
冯紫英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今日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见那么小丫头一面,目光抬起望过去:“她还带着贾家三姑娘?”
“是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小的也不敢去问,云裳过去请安了。”瑞祥有些惴惴不安,感觉好像少爷心情有些不好。
“唔,知道了,走,过去吧。”冯紫英沉着脸背负双手,转身往回走。
此时人早已经散了,沈珫一行人也已经离开,只剩下林小丫头和那探春带着几个人还站在葡萄架边上。
林黛玉和贾探春都未曾想到会在这里遇上这样一场情形,从冯紫英与杨嗣昌等人的舌辩论战到后边儿的握手言欢,再到与沈家人的寒暄见礼,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也早已经在周围的学子里引起了轰动。
在冯紫英与杨嗣昌、侯氏兄弟言语交锋时,周围就有各家书院的学生在卖弄着各自的见识,比着谁的舌头长来炫耀。
比如那杨嗣昌乃是都察院御史杨公之子,号称京师三大才子之一,如何如何;而侯氏兄弟虽然祖籍河南,但是也在京师寄居多年,乃是礼部侯郎中之子,也是京中俊彦,一时瑜亮,……
至于冯紫英自然也有那些不甘示弱的国子监生为其张目,大谈特谈冯紫英如何山东之行胆略过人,如何又受到朝廷嘉誉,最终蒙巡漕御史乔公推荐到青檀书院读书,已经预定了下科进士云云,……
更有一些卖弄口舌者神神秘秘的表示乔公在山东之行中立下大功,即将担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要职,未来炙手可热,对这冯紫英格外看重,有意招为东床云云,……
这京中士民古今一也,天子脚下皇城根儿,多是这等卖弄见识炫耀之人,自认为消息灵通者尤好此风。
这些周边士民话语自然都传入了林黛玉和探春耳中,也听得两个小丫头眉飞sè舞。
平素哪有机会听得这等京中“秘闻”?
在府中多是琴棋书画,大不了也就是从一些身边小丫鬟嘴里听到一些家长里短,琏二嫂子和琏二爷之间又如何了,老祖宗身旁的鸳鸯姑娘又怎么了,隔壁管后厨的柳家屋里的又如何了,……
哪里有这等异彩纷呈的新鲜故事来得jīng彩?
尤其是这故事中居然还有一个自家熟识关心之人,那就更让人心驰神往了。
便是那原来对冯紫英并没有多大兴趣的探春,经历了这一遭头脑“洗礼”,也不由得对这个声名大噪的冯家大郎感兴趣起来。
尤其是在看到他和那在京师城中号称三大才子的杨嗣昌辩论一番之后丝毫不落下风,那份风采委实让人心折。
数风流人物 乙字卷 第三十九节 林丫头
见过冯大哥。”见到冯紫英过来,早已经伸长脖子雀跃以待的黛玉脸上涌起了一抹晶莹亮彩,抿着嘴,那笑容连一旁的探春都能感受到带出来的舒畅。
“见过冯家大哥。”同样一袭大红锦绣袄子的探春也是有模有样,眉宇间菁华内蕴,盈盈一礼,只是比起黛玉的称呼来,称呼里多了一个“家”字。
“唔,这么巧?来大护国寺敬香祈福,还是来看看葡萄园?”冯紫英也知道探春是一个jīng明能干的性子,不过这丫头也才九岁不到吧?再是机敏,也还只是一个小丫头而已。
“冯大哥,我们就是出来走走看看,平素里也没啥机会,听说护国寺香火旺,大家都喜欢来,所以就来看看,……”黛玉瞥了一眼身旁的探春和背后的夏婆子等仆从,心里有些发急,如何把这帮人给打发走,还真的有些麻烦。
冯紫英当然明白小丫头的心思,但是这种情形下,他一时间还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支开这些人,而且他也觉得就算是支开这些人,和这小丫头也没太多话题。
他只是纯粹的考虑到小丫头一个人在贾府孤苦伶仃,不想让小丫头失望才来这一趟。
谁曾想到这丫头还带了一帮仆妇不说,还有探春这个拖油瓶。
想到这里,冯紫英又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这个在《红楼梦》书中评价甚高的丫头,俊眼修眉依然隐约可见了,也不知道日边红杏倚云栽之签所征兆的究竟何属。
贾探春先前还没有太在意,毕竟这冯家大哥她也是在府里见过的,而且也知道后来冯家大哥又来了一次府里与琏二哥、宝二哥他们喝了一回酒,家里长辈们也时不时要提起。
当然,多半是要和自家宝二哥连带着作比较,免不了又是一阵叹息惋惜,总归是觉得宝二哥有些拍马都赶不上的意思了。
但这会儿却发现这位冯家大哥在仔细打量自己,那目光虽然并没有多少让人反感之意,但多少还是让小丫头有些不太自在。
觉察到了这一点,小丫头便挨着黛玉,小声道:“林姐姐,差不多了吧,要不我们去金刚殿里去转一圈?”
“也罢,不如你带着侍书去殿里转一圈,我走了许久,也有些乏了,就在这里坐一会儿,……”黛玉眼珠一转,巧笑嫣然,“我就在这里歇息一阵,你也知道我是个不喜佛道的性子,你出来我们就走。”
探春略微吃了一惊,迅疾就意识到这丫头是要在这里多和冯家大哥说会儿话了,不过冯家大哥救过她的性命,两人之间熟悉亲近一些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
“那我就陪着姐姐在这里坐一会儿,……”探春也是抿嘴一笑,大红遍地金鹤袖衬着白绫袄儿,一双纤巧柔荑牵住林丫头的衣袖,便要试探一下对方。
“不用,妹妹你去吧,左右也无甚事儿,我和冯大哥说些闲话,也听听冯大哥在书院里的趣事儿。”林黛玉也知道瞒不过这丫头,所以干脆就挑明。
见林黛玉态度这样坚决,明显就是要把自己支开,探春也有些气恼,重重的一跺脚,把手放下,但是却又找不到合适理由来反对。
这大庭广众之下,偶然相逢,说几句话,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再说了还有夏婆子这样一大堆仆妇在一旁,也说不上个啥。
狠狠的剜了黛玉一眼,探春气鼓鼓的转身:“侍书,我们走,去庙里逛逛,林姐姐乏了,要歇息一会儿,夏婆婆,你让两个人跟着我就行,你在这里陪着林姐姐。”
总算是把探春这牛皮糖打发走了,至于剩下的夏婆子几个人,林黛玉就真的没抓拿了,而且她也不好支开对方,否则对方要回去随便撂下几句闲话,自己都得要吃挂落。
冯紫英自然心知肚明,贾探春被这丫头给怼走了,剩下的事儿就该是自己的了。
“云裳,你去陪着夏家的在一边儿上说说话,贾先生前几日里说有口信儿要带给林家妹妹,我和她就在这里说几句。”冯紫英给云裳使了一个眼sè,云裳何等懂事儿,早就上前攀着夏婆子的手,“婶子,早就想和你说说话了,走吧,我们站一边儿去,……”
手里一把金瓜子儿早已经塞进了夏婆子手里,夏婆子浑浊的眼珠子只是那么一瞄,死鱼眼顿时闪过一抹奇光,那大嘴立时咧开来,整个马脸上的褶子都快要笑得没了。
“哟,姑娘太客气了,谁不知道冯家大爷现在是个风光人?先前我们都听到这周边闲人说起冯大爷,那可劲儿的夸赞呢,走,走,咱们就在那边候着林姑娘,……”
一边忙不迭的把金瓜子儿往怀里揣,一边陪着笑脸便往边儿上走,那动作比十几岁的小姑娘还麻溜。
啥都没有银子好使。
这也是冯紫英早就防着的。
一把金瓜子儿,算下来也要值个十两八两银子了,对于这等月例估计也就是一吊钱的婆子来说,几乎就是一年的例钱了,比啥都管用。
其他几人下等仆妇自然也都要一一打点到位,都是人jīng,出来也都明白,这冯家大爷的威势有目共睹,琏二爷随时挂在嘴边,宝二爷据说都最烦提起冯家大爷,没准儿哪天就和府里边哪位小姐结亲了呢?
这贾府里边啥事儿都藏不住,大老爷有点儿什么心思自然也就有人琢磨得出来,而且那一晚琏二爷心思太明了一点儿。
何况也不需要对方走远,就在十来步远之外,看得清清楚楚,再不济也还有紫鹃这丫头在一旁,谁还能干个啥?
“好了,这下行了吧?”瑞祥早已经溜到了一边儿上去,防止有外人来,这里也就只剩下了冯紫英和林黛玉、紫鹃三人,冯紫英似笑非笑的看着小丫头。
“什么叫这下行了?”小丫头噘起嘴,似乎又觉得这样不淑女,又赶紧抿了抿嘴,瞪着眼睛看着冯紫英,“说好要来看我,却跑去和琏二哥他们喝酒,然后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说话不算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