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数风流人物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瑞根
几万汉人进来,巴雅喇他们担心汉人在女真内部的影响力日渐增长也是可以理解的。
努尔哈赤内心也一样是矛盾交织的。
理智告诉他现在女真不得不学习汉人更多的东西,但是直觉又告诉他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汉人的一切恐怕会渐渐取代自己苦心经营和塑造起来的女真一切,日后女真人和汉人还有什么区别?只怕自己子孙都会渐渐变成和汉人一样,那女真这个名词恐怕就只存在历史中了。
大厅中一时间寂静下来,巴雅喇和何和礼他们不和也不是秘密,不过巴雅喇不是舒尔哈齐,也不是褚英,他是忠于大汗的,他提出来的问题也是许多八旗贵人们内心的疑惑和担心,一切都向汉人学习,那和汉人还有什么差别?
日后名字、穿着、习俗是不是都要改成和汉人一样?这对于整个女真一族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三百六十三节 软肋处,转折点(第一更求保底月票!)
见父汗对于巴雅喇和何和礼的争执沉默不语,皇太极清了清嗓子,站出来:「父汗,儿子以为何和礼大人和叔父所言皆有道理,但是当前却不是计较这里边的差别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打赢这一仗,才能说得上日后的事情,大周这一战虽然出乎意料,但是他们损失亦是不小,要想突破懿路,还差得远,可铁岭卫城这边我们不能再拖下去了。」
皇太极的和稀泥让努尔哈赤勉强找到了一个下台阶的路径。
巴雅喇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八旗内部贵人的赞同,实际上连努尔哈赤自己也有些担心这个问题,但何和礼的意见却一样很有道理。
建州女真就这么多人,要想和南面的大周打下去,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那就只能吸纳更多的汉人进来。
可越打南边地盘越占越多,汉人人口就越来越大,女真人被汉化的迹象就越来越明显,看看李永芳带来的汉军四旗,带动了整个他们周边满人生活习惯和饮食的改变,触目惊心。
虽然自己也想尽一切办法把野人女真带出来,但野人女真就那么多,海西女真还有叶赫部这个硬骨头梗在那里不屈服,让努尔哈赤恨之入骨,还有宰赛这个祸害,竟然带起内喀尔喀人不允许科尔沁人投靠自己,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努尔哈赤意识到大量纳入汉人带来的风险,但是女真本身人口又不可能快速增长,那怎么办?
或许选择性的扩大蒙古人加入进来是一个选择项,但是可惜这又被内喀尔喀人的干扰给打断了。
「老八说的是,现在不是讨论这些时候,我们还是要考虑如何打赢这一仗,消灭掉杜松部。」努尔哈赤沉吟了一番,「额亦都现在还能扛得住大周军的进攻么?」
安费扬古摇了摇头:「如果继续下去,可能有些吃力,扈尔汉被曹文诏与贺人龙拖住了,曹贺二部打得很凶,扈尔汉根本无暇分身,除非费英东也要率军增援,否则单靠莽古尔泰的骑兵,难以解决问题。」
「代善呢?」努尔哈赤不敢轻易调动费英东的主力,北线军尤世禄的主力未动,一旦费英东部西移,那尤世禄的主力也会加入进来,甚至在东面形成突破。
「代善那边也遭到了尤世禄一部的进攻,在三岔儿堡一带缠战。」安费扬古回答道。
「缠战?尤世禄一部就把代善的胆子给打没了?」努尔哈赤不满地问道:「他也歇够了吧?命令代善立即击溃面前的大周军,然后向西靠拢,为费英东减轻压力,以便于费英东抽调兵力增援额亦都。」
铁岭卫城下的围困兵力是不能抽的,这是这一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彻底吞下杜松部,现在能动的就只有代善部了。
只是他们都不明白代善部现在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代善不但无力增援,甚至还需要费英东部的支援了。
「怎么办?」代善怎么也没想到这一仗竟然会打成这样,自己虽然经历前一战的损失,但是元气未损,好歹还有六千多人的兵力,怎么却被对面的大周军给逼得走到如今这一步?
之前他一直不敢向费英东求援,因为费英东给他的情报显示对面的大周军只有九千余人,在代善看来自己这六千人对付大周军九千人绰绰有余,但是谁曾想到这一支大周军竟然如此难缠,从野战居然把自己逼得退守三岔儿堡,然后还被迫退出三岔儿堡,藏入这花包冲堡中困守。
对于建州武人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代善甚至能想到这一场战后自己恐怕立即就会成为莽古尔泰、皇太极他们嘴里的笑柄。
让代善最为难以接受的仍然是野战那一场。
双方的遭遇战几乎是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但是对方表现出来的应变速度和火器威力大大出乎己方的预料,尤其是对方火
铳兵列阵轮射速度极快,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老卒。
可看对方的衣衫服色却不是辽东军和蓟镇军这一类边军,镶红边的肩领明显是属于京营体系,代善在大周京师城中看到过这类服饰,都是京营军队才是用红色服饰。
可谁都知道大周京营的战斗力烂得不是一般化,否则也不至于被内喀尔喀人一举包圆消灭了数万人,甚至也让宰赛在这一笔赎人生意中大赚了一笔,连整个东蒙古草原都传遍了,建州女真这边也一样听到了。
正因为如此,代善才觉得自己有些轻敌了。
遭遇战一仗,对方依靠凶猛的火铳火力把猝不及防的己方给迎头打得一片尸山血海,一千多儿郎甚至还没有怎么反应过来就被打死在进攻半途上,这让代善几乎要疯狂。
巴布泰眼睛中血丝密布,嘴唇干涸裂出了缝隙,舔了一下,有些茫然地又看了一眼堡寨外的大周军,呐呐地道:「二哥,恐怕得去向费英东大人求援了,再这样拖下去,我们恐怕会被困死在这里,就算是能守住,但是儿郎们的干肉粮食都只能支撑两天了。」
早知道就该死守三岔儿堡,起码三岔儿堡里不缺水和粮食。
但他哪里想到过大周军在那一战后竟然敢死死咬住不放一直冲入了三岔儿堡。
双方在三岔儿堡内又是一场恶战,代善实在是不愿意在堡寨里和对方打这种混战烂仗,所以才退了出来,意欲在城外野战中和对方一绝死战。
谁曾想对方反而占了三岔儿堡却不出来了,又在夜间偷袭扎营的自己一方,逼得自己不得不退到花包冲这边来。
现在可好,花包冲堡名义上是一个堡寨,但实际上重要性不及三岔儿堡,距离汎河所那边也不算远,原来辽东军这是把这里当成一个中转点,并没有特别修筑,所以堡寨里既低矮狭窄又没有粮食,可以说对防守很不利。
可现在大周军那边倚仗火器优势围三阙一,只把西面露了出来,明显就是要逼着自己一方从西面逃离,他们好趁势掩杀,甚至可能借势一直打到汎河所,也许那才是他们的真实目的。
但是他们这几千兵力打自己都够呛,还敢去打汎河所?
代善百思不得其解,但此时却又不是想那么远的时候了,他需要解决自己面临的难题。
「去信求援吧,还得要看费英东他们那边打得如此,我有一个不太好的预感,这一次父汗设计虽然周全,但是总感觉会有一些意外发生,我们未必能按照我们的计划实现目标。」代善沮丧而又无奈地低下头。
向费英东求援,就意味着自己在这一战中输了一着,莽古尔泰又可以得意了,但代善并不惧怕莽古尔泰,他更担心的是皇太极,现在他才是父汗心目中最受宠的。
「二哥你恐怕想多了,咱们这一边顶多只能算是偏师,几千人马而已,而且还都不是最好的,精锐也都在父汗和额亦都、费英东以及扈尔汉他们率领着,就算是咱们全数战死了,也不影响额亦都和费英东他们那边。」巴布泰摇摇头,他觉得素来勇武的二哥这一次好像就被汉人给打怕了,心气都发生了变化。
「老九,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你不觉得眼前这一支周军京营火器强得有些离谱了么?」代善连连摇头,「不是我长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那一场遭遇战,我们并没有太多的失误,可人家列阵速度和火器发射频率根本就没有给我们多少机会,我们的马队刚展开,距离还有好几百步,就被对方的火铳打中了,索尔根脑袋上被打了一个大窟窿,你也看到了,马队一下子就炸了,.....」
代善想起当日的情形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太不可思议了,原本五百马队是用来冲阵破敌的杀手锏,但是马队尚未冲起来,就被对方的
火铳远程点射,包括马队首领索尔根在内的数十骑被打下马来.
马队也惊了,溃不成军,根本就没有能发挥上作用,反而拖累了步军这边。
巴布泰也沉默了,他无法反驳兄长的意见,因为他也是亲眼见到了对方火器发威给己方带来的巨大伤害。
以前的辽东军火器营可不是这样的,火铳发射乱糟糟的,而且射程参差不齐,和己方弓弩手相比都不如,若是披甲之后损害更小,但这一次却不一样了。
索尔根他们硬生生被打死,尤其是索尔根额头上的头盔都被打了一个窟窿,要知道那是包铁皮盔,流矢不入的,竟然被火铳打穿了。
除了大周军的火器凶猛,对方的战斗意志也比预想的强得多,在三岔儿堡里的混战就能看得出来,巴布泰自己就手刃了好几名周兵,但是人家依然悍不畏死地扑上来,敢于和自己拼刀矛,若不是自己逃得快,就得要被对方的火铳打死在堡墙下了。
这种情形下,怎么打?




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三百六十四节 决战在即,生死有命(第二更!)
费英东几乎是同时得到了两个噩耗。
额亦都的大军被打残了。
不是说额亦都的一万多人损失了七千多人就丧失了战斗力了,而是说他不再具备主动进攻的能力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士气上都遭受了重创,而且从莽古尔泰观察所得的消息回来,大周军一方的损失并不比额亦都部多多少,这才是最让费英东感到棘手的。
按照以往惯例,如果要打掉额亦都七千多人,辽东军起码要付出一万五千人以上的伤亡,那都算是比较糟糕的情形了,以往打出三比一的情形也不是没有,但是现在莽古尔泰居然说辽东军那边最多损失不超过一万人,这简直匪夷所思。
他一度有些怀疑莽古尔泰的观察能力,也对莽古尔泰形容的对方火器凶猛不太相信。辽东军的火器他不是没见识过,能有多强?就算是改良换新了,又能强到哪里去?
额亦都手底下的披甲步兵战斗力费英东很清楚,从辽东到东蒙古草原上,没有哪支军队能在他们面前讨得好,还有那一支重甲骑兵,更是突破辽东步兵的杀手锏,这一结合起来,辽东军想不败都难。
可额亦都那边传递过来的消息虽然有些语焉不详,但是老练的费英东还是从中觉察出了一些不详的信息。
七千多人的损失,不报大汗不可能,所以根本没法遮掩。
可这么大损失却只换来辽东军不到万人的伤亡,这一仗那就是建州女真不折不扣的败了。
能让额亦都吃了这么打一个亏,寻常辽东军是做不到的,那只能说明莽古尔泰没有说谎,辽东军通过火器的更新,战斗力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
费英东内心还是充满了疑惑,难道火器就有这么大威力,让一支军队变得如此厉害?可以前那些火器他们都亲自验证过,并非想象的那么厉害才对。
好在额亦都第二封信送过来勉强帮费英东解了疑惑。
火铳,以及射程和威力都更大的火铳,还有一种可以密集攒射的小型火炮,给披甲步兵带去了难以想象的伤害,这直接导致了整个战斗结果的改变。
还没等费英东从额亦都这边的失利回过神来,代善这边的求援又来了。怒不可遏的费英东还没有等发作起来,就看到了代善这边信中的诉苦。
一样是火铳,一样是重型火铳射杀骑兵,还有小炮的轰击,让整个花包冲堡城墙上几乎站不住人,打得所有人鬼哭狼嚎胆战心惊。
这一次费英东可以确认,大周一方真的出现了巨大的改变,那就是在武器上的质的改变。
虽然费英东现在还不知道这种改变究竟会走到那一步,但他已经意识到这种改变是让大周军队的战斗力肉眼可见的提升,对建州女真的态势已经从原来居于下风,以守势为主,逐渐开始占据上风,开始有攻有守了。
「卫齐,莽古尔泰,你们怎么看?」把信递给二人,让二人看完,费英东才沉声问道:「额亦都那边的情况你们已经知晓了,他那边现在有些吃力了,昨日辽东军那边主动搦战,额亦都不敢不应战,可对方依然以刀盾长矛兵为守,火铳兵密集轮射,额亦都在寨门前背水一战,损失也是不小,....」
这个消息却是信中没写的了,是使者口头带过来给费英东的,听得莽古尔泰和卫齐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这大周军是不肯罢休啊,在额亦都身上咬下一口都还不满足,非得要吃个饱?这可和以往辽东军表现不太一样啊。
以前辽东军哪怕只要小胜一阵,都要歇息消停许久,请功报捷都得要送到京师城里讨奖赏,哪像这一次,额亦都都损失了七千多人,辽东军还不满足,还在不依不饶?真以为建州女真成了软柿子可以随意拿捏了?
「代善信中所
言也映证了额亦都的窘况,大周军和以往不太一样了,我不清楚大汗是否明白了这一点,如果大汗意识到当下局面的变化,也许需要另外考虑一下战术了。」费英东看着二人道。
卫齐是费英东九弟,也是瓜尔佳氏中难得的英才,费英东最看好这个弟弟,所以出征也把他带着。
莽古尔泰就不用说了,五贝勒。
不过费英东从来对莽古尔泰都是直呼其名,莽古尔泰也从不在意。
「兄长,汉人素来以冶铁锻铁和制作闻名,火器改良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么短时间内就能让火器威力变化如此之大,还是让人吃惊,朝鲜那边不是把日本人的火绳枪也传来了么?我们都见识过,是有些厉害,但也不至于厉害到这种程度才对,这里边肯定有什么古怪。还有额亦都大人所说的小型火炮可以密集攒射,披甲步兵成为最好的靶子,这应该是一个关键。」
卫齐思路慎密,考虑问题喜欢跑根问题,所以费英东极为看重。
见费英东目光落到自己身上,莽古尔泰挠了挠脑袋,闷闷地道:「大周军打三岔儿堡和花包冲是个什么意思?二哥在信里说对方人数不到一万人,却能把二哥六千人打得连花包冲都守不住,难道对方还真打算包围花包冲,把二哥这几千人给吞了,他们胃口野心也未免太大了吧?」
费英东沉吟不语。
额亦都信中没有明确求援,但是费英东却明白额亦都有些撑不住了,否则不会来第二封信,更是把窘境都说了,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必须要支持额亦都。
但代善这边怎么办?
费英东相信代善也没有撒谎,不到万不得已,代善也不会向自己求援。
好不容易把褚英给熬到幽居,现在代善和皇太极是大汗身边争宠最厉害的两个,莽古尔泰都要排到后边儿去了。
这个时候却要向自己求援,无疑会让代善在大汗那边大大失分,但代善还是这么做了,足见那边形势的危险程度。
卫齐小心翼翼地看了兄长一眼,「兄长,额亦都大人这边必须救,否则一旦局面失控,就会直接危及到我们这边,至于二贝勒那边,他的本部本来就在上一次战事中损失较大,所以有些怨言也是正常的,可信里边如此浮躁恐惧,也足以说明,大周军队在战场上肯定把他打得有些招架不住了。」
「丢失了花包冲,他可以撤到抚安堡,也可以向西移动到懿路所和汎河所,但这局面会相当难看。」费英东叹了一口气,「可眼下的局面却又容不得我们两头都占着啊,辽东军肯定也是看到了这个局面,才会持续对额亦都那边发起猛攻,我们现在面对着大周北线军团三万主力,尤世禄却还能游刃有余的既在代善那边发力,还在额亦都那边策应,还有曹文诏都被撵出了辽东,居然又回来和扈尔汉打得这般胶着,不是说曹文诏和赵率教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么?」
这局面似乎一下子就翻转了过来。
北线军团来援,自己一方有心理准备,毕竟沈阳对于辽东,对于大周太过重要,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了。
放弃了沈阳,那辽东镇就丢了大半,辽河套以东,乃至整个辽南,都只能丢下了,只剩下辽西这一片逼仄之地了,可以说如果再能策动察哈尔人一起动作,整个辽东镇和海西女真都是囊中之物了。
可曹文诏和贺人龙算怎么回事儿?
为了在曹文诏、贺人龙这帮大同过来的武人与赵率教、杜松、刘綎和祖氏兄弟制造不和,自己一方没少花银子,而且这还有赖于李永芳的深厚人脉,才算是把这两方彻底把脸撕破,把曹文诏和贺人龙撵出辽东了。
怎么这姓冯的一来,就硬生生把曹文诏和贺人龙给带回来?大周文臣什么时候对武将的控制力有
这么强了?
而且看曹文诏和贺人龙与扈尔汉那边打得惨烈程度,似乎完全不是在敷衍了事,这完全不符合大周武人自私自利的风格嘛。
「关键还是这个冯铿,新晋的兵部右侍郎,冯唐之子,还是带着尚方宝剑的督师,或许是这几个身份加在一起,让他能够号令整个辽东的大周军?「卫齐也有些不确定,「不过兄长,大周军的火器的确不同凡响了,我们也许该好好琢磨一下了,和以前完全不同,我们的预判出现了偏差。」
费英东最欣赏的就是自己兄弟的心思慎密考虑周全,点了点头:「我会给大汗去说明这个问题,但现在我们要解决我们面临的难题。」
卫齐和莽古尔泰都不做声,静候费英东的决断。
「我决定了,额亦都那边不能有失,代善那边就只能让其西撤向我们靠拢,但是要命令他们不能脱离与对方的接触,拖住对方,我会派一部骑兵去策应,我们的首要大敌依然是正面的辽东军和北线军,阻挡住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大汗应该意识到问题,十日内必须拿下铁岭卫城!」




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三百六十五节 铁岭卫城,殊死之战(第三更!)
杜松焦灼的目光直视着城下,看着势头突然转勐的建州军,他内心也是既忧又喜。
忧的是建州军的这份勐攻势头让自己压力骤增。
他不知道已经守了两个多月的士卒们还能不能守得住,这铁岭卫城的城墙和防御体系还算过得去,但是比沉阳来说就逊色不少。
自己一万八千人的士卒从安乐州一直到这里,现在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八千多兄弟倒在了这一路的边打便留的路上以及在这铁岭守卫战上。
喜的是终于迎来了一抹曙光。
之前赵率教就来信说朝廷绝不会放弃他们,杜松有些不太相信,但是他又不能不信。
他不是安乐州的守将,而是率部增援却被建州军围攻的。
现在安乐州丢了,自己要想撤离却脱不了身了,一直退到这铁岭卫城实在走不了了,不得不依托铁岭卫城来坚守。
他也很庆幸自己果断做出了这个决断,否则自己这一万多人就会在汎河到懿路这之间被打崩甚至被全歼了。
守住这铁岭卫城就是大功一件,他当然知道,但是他也明白这铁岭卫城守下去没有太大意义了。
两面的边墙都已经被女真人控制了,铁岭卫城就是孤城一座,四面楚歌,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这一万多儿郎带回去,这是他的责任。
建州军原来摆明是想要困死饿死自己,但是现在却骤然不惜代价地想要打下铁岭卫城,这个战略的改变肯定是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带来的。
还能有什么原因,当然是援军来了。
赵率教的最后一封信中提到了朝廷派遣小冯督师来辽东坐镇指挥,而且北线军团已经抵达了沉阳。
同时小冯督师还勒令曹文诏和贺人龙部重返沉阳,要齐心合力来打这一仗,救出自己。
曹文诏的桀骜和贺人龙的骄狂杜松是有所体会的,这二人在辽东早已经和自己闹翻了脸,甚至连话都不说一句了,现在他们全力来救自己?
杜松不太信,但是又抱着几分希望。
督师,冯唐之子,兵部右侍郎,而且还是从声誉鹊起的陕西巡抚升任而来,这身份与以往任何一个统兵文臣都截然不同。
曹文诏和贺人龙如果不想日后被冯铿穿小鞋,不想得罪冯家,不想今后在朝廷兵部乃至文臣中落下一个恶劣印象,他就不得不听命全力以赴。
在铁岭卫城守了这两个月杜松已经看明白了,这就是努尔哈赤设下的一张大网,而自己就是大网中间的诱饵,要利用自己来吸引辽东军、北线军团和曹贺二部来援,一口一口吃掉这些援军。
朝廷也应该看明白了这一点,但看明白了却不意味着可以破解,或者可以避开。
此番努尔哈赤尽起建州女真所有大军来一战,也是瞧准了大周外忧内患迭起,才会要藉此机会来捞一把,但朝廷如何应对,应对不力,那就是一场灾难。
只是多年的战场生死让杜松已经看澹生死,他唯一丢不下的就是这一万多儿郎。
所以当生出几分机会时,他也渴望抓住。
现在看起来城下的建州军攻势如潮,双方激战之下,比起前一段时间伤亡都是成倍甚至几倍的增长。
即便是这样,杜松也要仔细观察,这究竟是建州军的作秀以吸引自己轻举妄动,还是真的狗急跳墙,要抢在朝廷援军赶到自己打下铁岭卫城全歼自己了。
1...957958959960961...9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