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钜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暗夜拾荒
半晌之后,江隅面色苍白,冯劫摇摇欲坠。他们看着惊容未散的扶苏,几次张嘴,又几次闭嘴。
李恪闲适地整理着衣襟上的褶皱,懒懒散散问:“冯郡守可有定论?”
“此鼎……乃真!”
扶苏难以置信地盯住了李恪。
他是最知道此鼎来历的,那根本不是从甚大河之中打捞出来的,而是李恪命人,从雁门郡中专程运来的!
龙纹赤鼎……居然一直都在墨家手中?
李恪无暇顾及扶苏的惊疑,他正肃起神色,启唇,朗声。
“鼎!为国器!想大周立国之初,周公闻得天下传扬,言西岐立国不正,妄自代商,便命人以九州山河铸鼎。此鼎现世,天下皆服,周公以一死物,奠下了周六百年的天下。”
“先陛下曾欲将九鼎移至咸阳,以此来彰显大秦据有九州之正统。然而,龙纹赤鼎,亦即大秦源起之雍鼎坠水,不知所踪,这意外使先陛下不得不改了初衷。”
“八鼎陪葬于骊山,雍鼎流落于江湖!”
“与在座的诸位一样,我也曾以为雍鼎当再无现世之日,毕竟这世上无人再比我知道水力之强盛,隔了这许多年,雍鼎便是没有流入东海,也定是已然埋入水底,归于天地了。”
“我错了。”李恪诚恳道,“雍鼎再现!且鬼使神差般从沛水移到了大河,撞中了正在施工的塞上大桥!天地有神耶?八百斤赤铜铸鼎潜行数千里至大河,哀先陛下之魂归耶?”
“或不止如此罢!胡亥得位疑云重重,西北七郡正欲护大秦之法统,此鼎便现世了!”
“我们不反。大秦乃世之正朔,天下万民心悦臣服,岂容反耶?”
“然,一盘散沙之七郡可自持呼?乱命若抵,我等可拒呼?强兵若至,我等可敌呼?”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皆先陛下之追随,大秦之忠勇,岂可容自己无君无父,无天无主?”
李恪长身而起,踏步而下。
他在龙纹赤鼎之前停下,转身,长揖!
“臣,定海侯,詹事,节制河间、西海、河西、定北、北海、九原、云中七郡之戎狄上将军恪,请皇子扶苏上应天命,下应民声!立王都,号雍王,面南,称孤!”
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灵
洋洋洒洒的雪片自天而落,李恪披着纯黑色的熊皮鹤氅,笑嘻嘻看着扶苏满脸疲惫地从帅帐当中走出来。
西北七郡的上计大会被他搅闹得中盘而断,诸臣公怀着各自的心思步出帅帐,各回营房,只留下扶苏与冯劫二人在帐中私叙旧谊。
这一叙就是两个时辰。
李恪一直等在帐外,如今终于看到扶苏出来,这才放下了心里隐隐的担忧。
他迎上去:“你们聊了这许久,我还道冯劫接了胡亥的密令,身负有刺你之责。”
扶苏苦笑一声:“我与劫相识二十余载,自小便在一道玩耍,便是小弟要杀我,也无法叫他来杀我。”
“既有这般发小情谊,想来你已经劝服他了?”
“难。”扶苏叹了口气,“他向我请辞,我允了。”
“请辞?”李恪皱一皱眉,“你不日就要去河间称王,冯劫这时若走,于你不利啊……”
“不利便不利吧。他与司马欣毕竟不同,司马氏如今唯有欣君得重用,全族上下也只需考虑欣君的前程,但冯氏……”
“去疾,毋择皆老迈,便是身居高位,又能呆上几年?”
“明知故问。”扶苏白了李恪一眼,“你会想不到么?冯氏的根骨不在去疾,而在秦晋法系。他们作为法系魁首,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妄为不得的。”
李恪不屑地撇了撇嘴:“其实就是唯恐敌不过墨家,怕在你处难受重用吧?”
扶苏不再说话,二人就这么沉默着,眼看着漫天飘零的飞雪。
许久之后,扶苏问:“董翳那处如何?”
“董翳的情况与司马欣颇为相似,一劝便留下了。”
扶苏自嘲一笑:“幸得欣君比我能干……”
李恪叹了口气:“那冯劫何时走?”
“今日。会与他一同走的大约八十六人,主要都是定北的官吏。”
“可有替代的人选了?”
扶苏头疼地摇了摇头。
“那我便推举一个吧。陇西李氏,李信之子超,如何?”
“李超?”扶苏沉默了半晌,“我记得,他如今应该是上郡的郡尉,并不在西北七郡任职……”
“这一点你大可放心。”李恪笑了一声,“待到你称王之日,七郡大约会变作九郡,上郡半境,雁门全境皆会听你号令。别看只是区区一郡半郡,相比于新归大秦的河西北原,那里才是近几年我们与咸阳抗衡的资本所在。”
扶苏目瞪口呆道:“雁门,上郡?恪,你究竟有多少事瞒着我?”
“差不多全在这儿了,便是你想要更多,我也拿不出来了。”
“还有那龙纹赤鼎……墨家因何会有龙纹赤鼎?”
李恪露出缅怀的表情:“此事说来话长。想当年刚捞到此鼎时,我与老师吓得半死,当真是日日惊惧,唯恐消息泄露出去,害的墨家片瓦不存……”
……
时光转瞬,十二月初二,鸡鸣。
虽说正是最深的深夜,但今日的咸阳无人入眠。
从上坂到下坂,八百里咸阳人人素缟,百姓们拖家带口静候在直通往咸阳宫的驰道两侧,目送着始皇帝的灵柩在雄壮仪仗的护卫下缓缓去往骊山皇陵。
胡亥的金根车就在仪仗当中。
冬寒之时,安装在金根车顶的蒸汽机把滚滚的热气送进厢壁之间的铜管,车厢之内温暖如春,胡亥身处于其中,只觉得皇帝的冕服闷热厚重,恨不得能光起膀子,一脱了之。
他烦躁了抹了把额头的油汗,皱着眉说:“假父,朕予李恪的密旨送去了么?”
“早十日便送了,天使选了中尉辛腾,此人之女莫离是扶苏嫡妻,亦是李恪师姊,李恪当不会拒绝见他。”
“那何日可以回报?”
“呃……北原荒僻,积雪封路。中尉腾前日迁随身回报,说天使车驾滞留雕阴,怕是在开春之前都难有寸进。”
“为何?”
“听那从人说,似乎是李恪的人在上游破冰,导致洛水凌汛提前,冲垮了雕阴的洛水大桥。”
“我记得……洛水上游似乎是白于山地?”胡亥疑惑道。
赵高一脸谄媚笑容:“陛下学究天人,洛水确是发源于白于山地。”
“李恪在那儿破冰作甚?”
“谁晓得呢!您也知道,那些墨者一刻也不愿闲着,恨不得给全天下的河泽罩上大桥,给每一座县城修上道路。”
“也是……”胡亥郁闷地踹了踹厢壁,示意蒸汽机的操使将热力调小些,“上策需等到开春,那中策如何?”
赵高隐蔽地翻了个白眼:“陛下,若是刺客比天使早到,李恪岂能再相信您呢?”
“若无假父,朕险失了方寸!”胡亥恍然大悟,“假父,国舅的北军行到何处了?”
“您说下策啊……”赵高整理了一下脑子里的讯息,斟字酌句道,“陛下欲召集天下才士十三万组建新军,此事已以御令发往各郡,如今回报有七郡,人数已达二万余。”
“北军,北军在何处?”
“北军……北军正在代郡行军,预备借道河东,进入内史。”
“自河东进?”胡亥愣了愣,“大好的直道就建在上郡,距离雁门不过半步之遥,国舅何以舍近求远,绕道河东?”
赵高咳嗽了两声:“那个……陛下莫不是忘了,洛水大桥塌了。”
“可绕道河东,要渡过的河泽岂不更多?”
胡亥难得的灵醒让赵高措不及防,他闷了半晌,小声应对曰:“臣听回禀,国舅言陈旦叛国,擅自封锁了平城、句注两大关隘,断了北军西进之通道……”
“大胆陈旦!朕要夷他三族!”
“呃……可是陈旦说……”
“陈旦也说话了?”
“陈将军说,有确凿消息证实,北军在上谷丢失了一批军资装备,有东胡欲伪装成秦军骗关寇边。他说他身负镇边之责,绝不敢擅自开关,令咸阳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胡亥诧异道:“如此说来,他是忠臣?”
“是不是忠臣,现在可说不好。陛下,两方奏报同时抵至,您身在咸阳,还是得端着,得叫他们自个去辩个明白。等一切都水落石出了,您再金口御判,才不致生出错漏,平白地叫人看轻。”
“朕记下了。”胡亥郑重点了点头,“假父连日操劳,速去副车歇息。莫忘了一会儿先皇葬陵,您还要替朕宣读悼词呢!”
“臣,谨遵!”
赵高拜别胡亥,自金根车中退出。
他跳下缓行的车驾,抬头看着沉沉的夜色,不由叹了口气。
前几日,他身在吴县的兄弟赵成千里传书,说一个叫吕释之的商人送了他万金巨款,却未留下半句请托。
赵成对此万分得意,自觉是胡亥登基为二世之后,天下人都赶着巴结他们兄弟,富可敌国,指日可待。
但赵高却知道,吕释之乃是吕雉之兄,李恪舅兄!
李恪此番斩了阚忠,救下扶苏,肯定是不会指望赵高再为他说半句好话。可他依旧让吕释之来通钱,而且一通就是万金的天价。
这钱烫得要命!
赵高一点也不想收这钱,然而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兄弟早已将钱分了,就连他那份,这次都随信一道送来了咸阳,整整三千金!
事已至此,赵高也唯有帮着陈旦说两句好话。
“你看护至交,我照顾兄弟,万金之请今日毕,李恪,你我……两不相欠了。”
第六六八章 殉葬
……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之中,被泽无疆。
……
伴随着赵高尖而锐明的悼文,蒙毅领着始皇帝的灵柩,并殉葬嫔妃、侍者、家臣共千余人入陵,见到了已多年不曾踏出过皇陵的墨家机关八师之首何仲道。
二人笑对。
何仲道向蒙毅微微点头,高声一宣,领着陵中百工匠师百余人俯身而拜。
“臣,皇陵将作仲道,领丞、相、令、史九十三人,恭迎始皇帝陛下,圣躬!”
蒙毅后退一步,侧身避礼,他把手搭在始皇帝的灵柩上,轻声说:“陛下远来,舟车劳顿,烦请将作引路,请陛下归安。”
“臣,请陛下归安!”
宣请之后,何仲道转身引路,蒙毅引灵柩居中,两翼为营陵匠师,后队则是殉葬人群,他们穿过外城,踏过内城,一连经过两道门阙,缓步入到富丽堂皇的陵寝地宫。
地宫为宫,形制乃是仿章台朝宫而建。
想当年阿房建成,始皇帝曾不满于地宫逼仄,想要依照阿房的规模拓宽重建。结果百官以李斯去疾为首,集合九卿上奏,贞宝仙占,几乎用尽了一切手段才让始皇帝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他活着时舍弃章台,死后却又重归章台,蒙毅眼望着地宫悬梁前【明章】二字的虫鸟篆匾,不由升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何仲道见蒙毅慢下来,便回过身:“郎中令,莫叫陛下久候。”
“候不久的,陛下也想看看自己的新宫。”
“陛下以后有无尽的时间可以看,不急在这一时。”
“是么……”蒙毅呢喃了一声,招一招手,灵柩再起。
所谓天子之棺有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
始皇帝的棺与椁也是如此。
亲身的棺称椑,选材于上好的阴沉木,遇水不腐,千年不蠹。其外又蒙以纯白的兕皮,包裹成茧,沉入二重地也。
地也以椴木所制,外配以金玉、器玩,各种始皇帝喜欢,或是曾经喜欢过的那些个小件,整整齐齐,满满当当。
三重厚棺金镶玉,号为属,也是猛卒们肩扛入陵的棺椁正体。
它被安置在地宫玉陛的玉椁里,称大棺,封玉盖。
独山有玉,五色为华。玉椁选择了楚地独山近几十年来开采的最大一块整玉,与和氏璧同坑而出,价比百城。
百二十八位忠诚猛卒小心翼翼把始皇帝的灵柩安放入内,阖上玉盖,浇铅封馆。
这一切忙活了整整两个时辰。
待到一切作毕,蒙毅领群臣叩拜,退出地宫,这入殡之事才算做完了大半。
在地宫外,蒙毅眼望着高高的封穹,大舒了一口长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