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李斯则立即就反应了过来:“你是说,收税只认纸币?”
“没错,李相英明!”
董翳拍了一句马屁,然后笑道:“既然朝廷不可用强制的手段去压迫百姓接受纸币,那么完全可以以收税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当朝廷向百姓征收赋税的时候,朝廷只要纸币,其他的一概不认。如此一来,百姓为了向朝廷上缴赋税,所有人都不得不用他们的实物如粮食及旧钱,来向朝廷指定的部门来换取这种纸币,这种纸币自然也就成为了大家都接受的货币了。”
“好办法!没想到董大夫对货币发行一事,如此有见地。”当即,李阳就拍手叫彩。
不得不说,董翳这家伙,还真是个人才!
因为利用赋税的办法来让人民接受纸币,这可是后世政府通行的办法啊,而这个如此先进的办法,居然眼前的这个家伙就想到了,这不是人才,是什么?
李阳真的眼睛都亮了,这个人才,得重用起来啊。
发现李阳那热炙的目光,董翳心里有点发毛了,因为他感觉李的眼神,有点像在看不穿衣服的女人,只差没扑上来。
此时,李斯等人,也是纷纷叫彩:“妙啊,董大夫此计,甚妙,甚妙!”
扶苏也是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道:“这办法好,好一个收税之法。”
被众人称赞,董翳也笑得跟个猴子屁股似的,十分灿烂。
他沉吟了一下,又补充道:“当纸币通过赋税的途径,顺利的变成了国家的钱币。那么日后只要朝廷不在纸币发行额上胡搞、乱搞,保证这种纸币与商品的平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禁止别人仿造这种纸币的小事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董翳说的十分有理。
而李阳,则是从他的这句话中,又听到了一个非常令他感到意外的词,那就是纸币与商品的平衡。
这……难道说的是通货膨胀?
我去,这家伙的本事……不会这么逆天吧?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时代,因为是以金、银、铜,甚至以粮食作为交换“货币”常态的社会,通货膨胀的现象几乎就不存在,或者说没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理论。
而眼前的这个家伙,它居然说出纸币与商品的平衡这样的话来……
想到这里,李阳赶紧问道:“董大夫刚才所言及的纸币与商品的平衡,是为何意?”
董翳道:“下官之意,是说纸币一但毫无节制的印刷出来,那么势必导致社会上钱多,而货少,即钱轻物重之结果,那么这钱就真的会重新沦回纸了,百姓便不认它为钱了。”
我日哦!
李阳直接惊呆了!
匪夷所思,历史上因为投降项羽而封为三个秦王之一,而记载历史的董翳,它……居然是一个金融人才。
此时,李阳着实对眼前的这个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当然,因为通货膨胀,亦或者说钱轻物重(贵)的概念,对李阳来说,在这个时代确实有点超前,所以李阳甚至有点怀疑,眼前的这个董大夫,他莫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
就如同穿越里,不是很多魂穿的主角么?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有得聊了。
不过,这个大胆的设想,李阳很快就否定了。
因为如果董翳真是一个穿越者,那么自己实施新政的这一系列改革,董翳早就会跳出来支持了。亦或者说,他肯定会跳出来说:hi,你是哪年穿越的,我也是穿越的呀。
可现实是,董翳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在做一个议大夫,也没有对李阳这一系列的改革方法有过任何的反应,所以这都说明他不可能是一个穿越者。
其实,如果董翳要是一个穿越者,估计秦国也沦不到让李阳来改革,这改革的领导者,肯定是属于先来者董翳的了。
也正是因此,李阳对董翳懂得通货膨胀的理论,感到十分的好奇,不由赶紧问道:“你是如何知道钱印多了,会导致钱轻物重的?”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
“你是如何知道钱印多了,会导致钱轻物重的?”
李阳问出了心中无比好奇的问题。
董翳却是一副诧异的表情,就好像李阳问的问题是个很白痴的问题似的,道:“这……自古以来,货币一多,便会造成钱轻物重之情况。千年前,殷商时期将贝似作货币,进行物品交换,故一直延到西周时代也大量使用。可后来,有人在海边发现巨货的海贝,以至于贝的数量急剧增多,于是便造成了钱轻物重,故而货币不可多发,应当与物保持一个平衡方可。”
李阳恍然大悟,同时更加感到这是个人才。
此人竟然能从商代时的贝币超发,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之现象,总结出货币货币通缩通胀之理,这不是人才,是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秦朝啊。
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没有通货膨胀的理论。
当下,李阳就又问道:“那如何可以保持货币与物价的平衡呢?”
董翳思虑了一下,道:“这个简单,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好!”
李阳一听,大叫一声好,赞道:“董大夫竟是一经济金融学良才,议大夫一职,便是大材小用耳。”
众人一听,皆是不明白李阳怎么如此看好董翳。
就连董翳都没有想到,李阳会如此高看他,居然议大夫一职,都认为是大材小用了。
当然,也只有李阳知道,董翳之才能,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难得。
钱轻则封,物轻则发……
这说的不就是钱印多了,就得把印多的钱封存起来,以此减少社会流通的货币么?
这流通的货币一但少的,这钱自然就变重了。
而物轻了,说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少了,这时就多发行一些货币,如此流通的货币多了,就又能达到一个货币与物品的平衡了。
说直白一点,这就是后世的货币学基础啊!
当下,李阳便对扶苏道:“长公子,为了大秦长远计,发行纸币,十分重要。”
扶苏见李阳都说到这份上了,而且也听了董翳的分析与解释,也觉得发行纸币,似乎并不是如想像中的那般荒唐,于是沉吟了一下,点头道:“行,只要太傅认为发行纸币可行,那便可行。”
“长公子英明!”
李阳大喜,心中也十分感动,因为这很明显扶苏还并没有觉得纸币的作用有多大,之所以会答应,只不过是对李阳的信任罢了。
这时,李阳又道:“纸币,乃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之基础,便是国家之信用。纸币若超发,则钱轻,国家之信用,毕竟失信于民,故而置设一机构,专门统筹货币发行之事,很有必要。”
扶苏点点头:“太傅觉得此机构置何名比较合适?品级几何?”
李阳道:“臣以为,此机构之名,可叫大秦中央银行!品级对应六部,置中央银行行长一职,尚书品级。”
“中央银行?”
扶苏点点头:“好,叫大秦中央银行。”
李阳又道:“董大夫对货币之学,见解超群,可担任我大秦中央银行的第一任行长。”
董翳一听,顿时心中一颤,又惊又喜的望向了李阳。
虽然自己发表了一番高见,也想着借此机会一展胸中所学,但是却也万万没有想到,李阳会这么快就直接将他提拨为中央银行,全权执掌大秦货币发行……
更重要的是,这大秦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乃是尚书之位,权位之高,乃是直接和六部尚书平起平坐了,这……
董翳顿时是感动的不能自已了。
而扶苏已是看出了董翳之才,所以自然不可能否决,当下便道:“太傅所言极是,董大夫确实是此面之良才,那么这货币发行之事,便辛苦董大夫了。”
董翳同扶苏也答应了,于是立即对扶苏和李阳深深一揖,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极而泣,还是太过感动,不由哽咽着道:“臣……谢长公子隆恩,谢镇国君提携,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扶苏一笑:“孤倒不必你死,你莫让孤失望便好。”
董翳急忙郑重的道:“臣必尽心尽力,保证大秦货币之稳定。”
扶苏点点头,十分高兴。
…………
信用货币的发行,对秦国帝国,乃至世界文明来说,都是颠覆性,注定了必将在历史长河中记下浓厚的一笔。
当天,大秦公报将这一件国之大事,刊发于报,发行全国。
顿时,举国哗然!
大秦将实行货币改革,推行纸币,这无疑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感到震惊。
纸做的钱,能买到商品吗?
这是每个大秦百姓都在担忧的问题。
当然,他们更加担心的是,手里的铜钱和金子,还能用来购买商品吗?
如果朝廷废止了旧的货币,那等于大家以往积攒的财富,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一时之间,举国人心浮动。
只不过,好在李阳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及时由国政院、大秦央行联合发布政令,新钱发行,虽然不会与黄金挂勾,但是旧钱可以置换同等购买力的新钱。
也就是说,以前的旧钱,虽然不会再用了,但却可以换成新钱,大家的财富不会有任何风险。
而这一道政令,多少让百姓稍加安心了些。
当然,李阳之所以不打算让大秦纸币,与黄金挂勾,也是有原因的。
对于后世穿越来的李阳,他可是知道布林顿森林体系,它的瓦解已经证明,黄金与单一国家货币直接挂钩最终只能导致该国货币的不稳定。当年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同样也是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可最终的结果呢?只能是无奈的选择退出,这不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承担的起,这也算是有了一个前车之鉴了。
另外,,货币的作用是用以日常交换的中间媒介,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正常的交换,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要求货币的供应量就越大,而很明显黄金和白银的全球总储量和每年的产量是一定的,所以用国家行政力量规定货币的价值,用以进行交换在未来世界是必行的。但是,没有一般等价物的挂钩,货币没有真正的价值这样也存在一种问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的供应量过大造成通货膨胀加剧。这就需要中央银行进行调控,也就是各种货币政策。
更重要的是,大秦中央银行是国家所有的,是为广大百姓服务的,出发点是大秦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所以大秦的货币不需要和贵金属挂钩,完全没毛病。
当然,信用货币的发行,可是容不得有半点疏忽的,所以李阳自然也是亲力亲为,全程参与。
首先,就是设立大秦中央银行,这一中央金融机构。
然后从户部,抽调官员,充实这一机构的人员分配。
接下来,就是纸币的设计了。
在李阳看来,纸币的设计,无外乎三个因素,材质、外观、防伪。
而这一切,对李阳来说,都不算是难题,谁叫他是穿越的呢?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六十章 大秦纸币
后世钱币的纸张材料其实主要就是纤维较长的棉,麻,纤维丝和彩点,金属线,不透明塑料线,荧光线。
除了塑料线,暂时还无法做出来,其它的对于现今的大秦,还是不难办到的。
棉、麻,大秦皆有,金属线,根据钱币面额,李阳计划分别用铜线、银线、金线。而荧光,其实就是稀土,属于无机类材料。
在李阳的设计下,大秦纸币,直接模仿后世的纸币,也不搞什么五颜六色的丰富色彩了,按美元那种单一的灰色基调搞,因为大秦原本也以黑暗色为尊,所以选淡油墨印刷,配以淡绿图案,显得会比较自然、简约。
至于大秦纸币的货币单位,李阳也在国政院与众人商讨过,决定用秦刀来作为秦币的货币单位。因为在自古以来,华夏货币便是由铲、刀为主,哪怕到了秦时,亦流行刀形货币,直到秦始皇统一以外圆内方的铜钱作为货币,方才没有了刀形货币。
而秦始皇统一后的铜钱,单位为株。
但是,李阳认为,株的单位太小了,所以觉得在株的单位上面,再增加“刀”的单位,比如一秦刀,一百秦刀。
如此一来,不仅让货币有了一个较大的单位,而且甚至可以将旧钱(外圆内方的铜钱)继续使用。十株铜钱,换算为一刀大秦纸币。
用李阳的话来说,这以前的铜钱,差不多就沦为了后世的硬币。
这样一来,大秦就不用印刷小面值的零钱了,也算是节省了财力物力,对百姓来说,也是一种便利。
买菜,直接用铜钱硬币。
买大物品时,则用纸币。
李阳的主意,让众人无不称妙。
当然,李阳当初有想过,直接用“元”的货币单位。
不过,细想却觉得并不太妥。
因为后世货币单位“元”,其原由有两种较流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高祖废五铢钱,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到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清朝铜元的发行为今天的货币名称“元”打下了基础。由于交换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更轻便的货币来代替银元、铜元,这时银行就印制了一种银元、铜元的兑换券,这种兑换券的名义价值和实际的银元、铜元一样,逐渐兑换券演变成了纸币。
另一种说法认为,用“元”作货币单位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的。那时,欧美流行最广的货币“银圆”开始传入中国,最流行的是墨西哥银圆,钱面有鹰的图案,所以又称鹰洋。因材质为银,形状呈圆形而得名,一枚就称为一圆。这“圆”字既是货币名称,又是单位名称。为了书写方便,后来人们就用圆字的同音字“元”代替了“圆”。
但,不管是哪个时代来的“元”,目前是秦朝,这元怎么样都显得不易被人接受。而“刀”作为从周朝,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乃至秦朝前期的货币,就显得更为适合不过了。
这就是李阳,用“刀”作为货币单位的原因。
货币材料选好了,货币单位也有了,接着就是面值和图案了。
面值,分为1秦刀、2秦刀、5秦刀、10秦刀、20秦刀、50秦刀、100秦刀,共七种面额。
而图案,自然也难不倒李阳。
他直接就在纸上勾画了出来。
正面中心是始皇帝的头像,以示之尊,四角是面值,配上荧光线;而背面的图案,正中心是面值,四角依旧是面值,再配上金属线,如此一张类似后世的钞票的大致设计草图就出来了。
对于这种设计,不仅是扶苏,还是国政院众人,都非常认可的。
笑话,这可是经历过全世界各国认可的一种先进设计,他们又怎么可能挑得出大毛病呢?
当然,纸币因为其本身是没价值的,不像铜与银一样,具有价值,所以纸币最要紧的,是防伪,不让别人轻易造假。
而为了防患这一点,这纸币显然也不能太随便、太简单了。
比如,这始皇帝的头像,面值数字都可以做出不同厚薄或凹陷的水印来。
又比如,设置一些编码来。
亦或荧光的调制比例上,以及油墨的调制比例设置好一个标准来,这样其他人便无法轻易的调制出同样色彩的油墨了。
油墨比例不同,印刷出来的东西自然色泽就不一样了,一眼就能给人假钞的感觉。
另外,董翳也提出了许多防止造假钞的意见。
比如,雕板技术工,皆要报备登记,特别是造币厂里的雕板师傅们,一定要审查他们的品行,同时出台造假币相关的法律,加以震慑。
毕竟,印刷假币,第一条件就是雕板的制作。
对于这一点,李阳还是极为认可的。
印刷术,造纸术,将作府都有现成的车间,而且工人技术已经非常的精湛。
所以,造币厂,直接由将作府的相关工人组成。
造纸时在铜丝网上雕刻人像或各种图形,当纸浆经铜丝网抄纸时,按铜丝不同深浅程度,使纸张呈现不同厚薄或凹陷,即形成各种人像图形的水印。这样一来,纸币就不会是一张光滑的纸张,而是密密麻麻的水印,如同人的指纹一般。
同时,水印在钞纸上的位置不尽相同,可分为固定位置水印,即做在钞票上某一个固定位置的水印;半固定位置水印,做在票面上的某一部位,呈连续的水印;还有不固定位置的水印,如整张钞纸上都有水印图案。
另外,在纸张的生产过成中,加以铜线、银线、金线的镶嵌,使得纸张看上去就极有逼格。
最后,配以油墨的印刷,及荧光粉的运用,整张纸币印刷出来,不仅美观,有逼格,且表现了很好的防伪效果。
用李阳的话来讲,这玩意简直代表了秦国当时、乃至全世界的先进技术水平。
毕竟,这结合了印刷术、造纸术、化学、美术、工艺等多种的结合,注定了大秦纸币的现世,必将精艳绝伦。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政之货币政策
一张小小的纸币,虽说看似极其简单,但是真正制作起来,却是不非那般容易的。
因为李阳这一等,就等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连个毛都没看到,更别说纸币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一张纸币,从材料至成品,其中间流程实在繁杂。就拿纸张来说,李阳就对纸张的材质、厚度、质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如此一来,这造纸环节,就大大的增加了难度。
造纸都不易,那么印刷就更难上加难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雕板工艺。
从将作少府精选出来的雕板师傅,他们的雕刻技术虽然已经代表着大秦最为顶尖的手艺,但是看到李阳对纸币提出来的那些水印要求,也是差点就哭了。
这……太**难了……
十数位雕板师傅,几乎眼眠时间非常的少,没日没夜的赶工。
除了雕板师傅难,油墨工也难,因为以往的印刷,都是用墨。而如今,则要选各种矿颜料来配色。比如石青,石绿,朱砂,雄黄,白云母等矿质,又如贝壳胡粉,绿土。甚至还佐以动植物如胭脂,洋红,藤黄,苏方,青岱,蓝花,草汁,以及人造颜料黄朱,赤朱,黑朱,铜绿,铅丹,铅白等。总之,颜料之丰富,非几十种不等。
最后,终于是配制出了令李阳满意的淡墨色,以及青蓝色。
而且,因为选用的颜料之多,加上又是矿颜料、植物颜料等配制而成了,所以颜色的色泽之丰富饱满,绝非是后世化工颜化可比的。
用李阳的话来讲,后世的化工颜料跟大秦印钞用的颜料一比,后世的颜料简直就是垃圾!
不过,他这话倒并非吹牛,因为后世考古发现的大秦钞票,确实令后世的人们都汗颜。
大秦钞票,色泽之艳,千年不退丝毫,加上大秦雕板的精细程度,使得印刷出来的大秦钞票,丝毫不输后世的印刷机印的钞票。
当然,这种大秦钞票,一度成为了后世的国宝,因为它不仅代表了大秦帝国当时的工艺之手准,还代表着一定的艺术性,如同画家之画作一般珍贵难得。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李阳不可能知道后世的事情。
话说,此次颜料配制出来的淡墨色与青蓝色的搭配,便是未来大秦纸币的主调色,后来世人亦称“青币”,不仅指颜色是青的,而且音又似“秦币”。
当然,因为100秦刀的纸币,纸币中间有一根金线,所以世人又称这种一百秦刀的纸币为“秦金”,叫久了,世人又统一将秦币都称为秦金。
总之,青币、秦金、秦刀,皆指秦国纸币。
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秋末,大秦纸币的样品,终于是送到了国政院李阳的手上。
“镇国君,这些新纸币可符合您想要的效果?”
1秦刀、2秦刀、5秦刀、10秦刀、20秦刀、50秦刀、100秦刀,共七张纸币样品,何翳一一呈列在国政院李阳的案台上。
看着案台上的七张纸币,面值越大,纸张也稍大一些,李阳难掩心中的激动。
伸手拿起一张100刀的秦币,入手的手感便与普通的纸张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纸币因为材料用的是棉、麻等纤维为主,所以质量韧性十足,加上纸质两面皆是水纹,极有触感。
纸币正面是秦国最顶尖的画工,所绘制的秦始皇头像外,头像非常逼真,且因为是用铜板凹凸质感,看上去就好像这个头像,是雕在这纸张上似的。
当然,这都是因为造纸时在铜丝网上雕刻了人像,当纸浆经铜丝网抄纸时,按铜丝不同深浅程度,使纸张呈现不同厚薄或凹陷,即形成各种人像图形的水印。这种技术工艺,显然注定了使得这张纸币与众不同。
另外,在纸币的背面,还有秦国图腾玄鸟图,栩栩如生,且玄鸟带着古朴之气息,加上这秦国图腾玄鸟图也是在造纸时的铜丝网上雕刻上去的,所以使得玄鸟图也是有凹凸的水印质感,极有逼格。
不过,最显逼格的当属那一条荧光线,及背面的那一根金线。
荧光线,白天看上去如一道反光的五彩蓝带,李阳相信,一般百姓肯定会好奇它是如何材质,为何会有如此色泽。
毕竟,荧光算不上是颜料,所以这条荧光线,在世人的眼里,它并不是印刷的,非常的特殊。
1...193194195196197...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