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壶中洞天
当然,这要是有穿越者在场的话,肯定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值得称彩的了,因为在未来的那个世界,都是这么干的。
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不服就上诉,有的案子太过存在争议时,更是直接由最高院来做出律法解释。
而李阳所讲的所谓妙策,只不过是后世通行的司法程序而已。
被众人一阵佩服,李阳也不好继续训大家了,于是道:“制定律法之目的,是为了可以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之目的,是为了社会可以长治久安。然,社会的长治久安,其关键又在于公平。若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于是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若是普遍存在,那何谈长治久安?是故,当律法与正义存在争议时,正义的一方若蒙冤,必将引来全社会的共愤。一条律法,能引起全社会百姓之共愤和怨气,那为了国家长治久安而去制定的律法,又有何用呢,岂不是在倒行逆施了?”
众人听到李阳的这番解释,纷纷点头,对律法与正义之间的取舍,有了新的认识。
确实,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会的良好制序,为了社会长治久安。而一条律法如果反而引来全社会的群情激愤,那很显然,这条律法就违背了制定律法的初心了。
明白了这一切,蒙毅当下便道:“镇国君此言,字字珠玑,我等受益良多。”
见蒙毅和刑部官员都有了新的认识,李阳也就不再训责了,转而又装起了好人,道:“你们刑部修著律法,我亦是知道十分之不易。两年时间,便修著二十余部律法,律法之全面,可谓是从未有过的,尔等皆劳苦功高。同时,修著如此多的律法,要想每条律法都毫无差错,那是不太可能的。今日,本君之所以不容尔等出错,实是为了让尔等通过此件事情明白律法之重要性。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缺陷、漏洞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众人纷纷点头。
这时,蒙毅小心翼翼的请示道:“私斗罪,若依打斗原由之区别,来作不同的解释,不知镇国君意以为何?”
李阳道:“正是此意,不过律法上面并不须太过逐一去写明若干种打斗之原因,只须加一条律法,便可完美解决私斗罪之弊端。”
“哦?”
众人一听,大为好奇,赶紧问道:“还望镇国君指教。”
李阳一笑,伸出四根手指,道:“正当防卫!”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七十一章 优化的必要性
“正当防卫?”
听到这四个字,蒙毅和一众刑部官员,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虽然从这四个字的字面上,他们隐隐意识到了其大致意思,但仍感困惑。那就是,何谓正当防卫?
“没错,正当防卫!”
李阳点点头,解释道:“正当防卫,又可称自我防卫,或自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由正当防卫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可不负刑事责任。如此一来,便匡正、填补了私斗罪律例的不足和缺陷了。”
“妙哉,妙哉,哈哈……”
一语似乎便点醒了蒙毅,使得他顿时便兴奋的猛然拍手叫绝,连呼:“好办法,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好办法啊!”
蒙毅是又惊又喜,一个正当防卫,可不就正好完美的区分了何为私斗,何为合法反击么?
而且,这条正当防卫的律法,直接涵盖了各种不同情形之下的反击合法性。这就不必逐一去限定哪种情形的反击,不属于违法了。
这简直可以说是化繁为简,精妙绝伦之计。一条律法,便使得很多种情形下的反击,变为了合法性。
高,实在是高啊!
这一刻,蒙毅看向李阳的眼神都充满了敬佩之意。
当然,堂下的刑部诸官员,亦是对李阳的才能,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一个看似极为复杂的问题,竟然转瞬之间便可想到完美的解决之策,这份通天彻地的智慧,简直令人惊叹。
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出,李阳对法家学说之精通,显然是到了灵活妙用,深不可测之境界了。
一时之间,众人深深的感到,在律法的应用上,以及律法的制定上,与镇国君相比,自己等人都是自愧不如的。
当下,蒙毅和一众刑部官员便深深一揖,佩服道:“镇国君真可谓是神人也,神机妙策信手拈来,我等自叹不如!”
“哈哈哈……”
李阳大笑一声,摆了摆手,谦虚道:“诸位过奖了,本君岂能跟神人相比,毕竟这个办法,我也是足足用了三个喘息的时间,方才想出来的,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三个喘息……
听到这话,蒙毅顿时差点被这话给呛到了。
三个喘息之间,就想出这样一条妙策,他居然还用“足足”二字,这……
他怀疑镇国君这是故意在装逼,只是没有证据。
蒙毅表情一呆,只得下意识道:“大人过谦了。”
“尔等也不必客气了!”李阳很豪气的摆摆手,对于这些马屁,早就不怎么感冒了,不由忍不住感慨道:“还是你们这些凡夫俗子厉害,本君随便说出个办法来,你们都能拍出一句绝妙绝伦的马屁来,真是不服不行。好啦,不说了,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蒙毅和一众官员,突然有一种想死的感觉。
李阳重新正色起来,道:“正当防卫,只是一个概念,具体的细则上,还是需要你们刑部去推敲细制定出相应的解释。比如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女干、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均可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我等记下了。”刑部官员立即应道。
李阳又道:“当然,一味的追求正当防卫,也是行不通的。总不可能有人先动手打你一巴掌,你就得拿刀反击,捅死人家吧?故而,私斗与正当防卫之间的性质,还是需要明显的区分出来的。”
众人深有同感的点点头,极为的认同。
蒙毅道:“这个简单,凡斗气、争执而起的打斗,均可视为私斗。凡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均可视为正当防卫,如此便可分明的将私斗与正当防卫的行为区别开来。”
李阳点点头:“不错,具体的你们自己去推敲。另外,正当防卫也须有一个程度,比如说,有人行凶伤人,你反击将其打晕了,或者说对方已经失去了攻击的能力,你若还去将对方杀死,这自然不能再属于正当防卫了,而属于防卫过当,所以还须有一条关于防卫过当之解释。”
众人听完这话,深深佩服的点点头。
这条防卫过当,可以说是对正当防卫律法的匡正和补充,实在是太重要了。
说实话,大家不得不对李阳又一次产生佩服之意。
一条简单的律法,他却能瞬间想到这条律法上面的不足和缺陷,加以匡正和补充,这种能力,大家若不是亲眼见证,都不太敢相信他是临时想到的,而是会以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想出来的。
大家再次带着深深的敬仰之意,看了李阳一眼。原本想再赞叹一句,不过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因为担心李阳又说他们这是在拍马屁。
看着众人那佩服的表情,李阳倒是习以为然。同时,他又想到后世在律法实施当中,时常存在关于正当防卫难以得到认定的情况,实施当中,偏向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情形相当普遍,很少见到正当防卫的判决,所以李阳不由接着又补充道:“有一点必须注意,正当防卫,一定要界定清晰,不可模棱两可,更要杜绝‘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现象,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ps:我并无抨击后世律法的意思哦,只是我一直认为,律法是人制定的,所以不可能一定完美,可以接受不完美,但是明知存在争取,存在问题时,就应当需要不断的匡正、补充,使律法逐步优化。2020年9月3日,最高院公布了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这就是一种进步。最后,我是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这本里的各种改革手段,其实都是后世的,所以亦代表我认同后世的改革方针。)
“喏!”众人立即应是。
到了这时,李阳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头对在大堂外的女人招了招手,唤其进入刑部大堂。
女子进入大堂,看到一众官员,自然是有些害怕的。
不过,救夫心切的她,还是不忘焦急地道:“镇国君,如今已是秋末,我丈夫不久便要问斩,还望镇国君能尽快救救我丈夫。”
“你放心,此案刑部会令山东那边重新审理的。”
李阳安慰道。
这时,蒙毅便对女子问道:“你丈夫的案件是由哪个郡县审理的?”
女子道:“原是琅琊郡府审理,后转至山东行省衙门审理。”
“山东行省衙门?”李阳和蒙毅皆是一愣,有点意外,这个普通的案件,怎么会转到行省那里去。
要知道,在秦国,目前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可以上诉的程序。而这个女子丈夫的案件就厉害了,琅琊郡审了,又转到行省去了,然后她竟然还跑到京畿来上诉,简直牛b啊。
似乎看出了大家的困惑,女子道:“是公输册大人帮民妇丈夫的案情呈送行省衙门的,只是行省衙门亦说律法如此,只得维持原判。最后,公输大人便对民妇说,世上唯有一人可救我丈夫,那便是镇国君。于是……民妇便来了咸阳。”
听到这里,李阳恍然大悟。
不过,心里又有些好奇,因为她提到的这个人,李阳自然非常熟悉,就是大秦工程制造署的公输册呗。
于是赶紧问道:“工程制造署的公输册?你家与公输册是何关系?”
“是的,民妇丈夫是造船厂的匠人。”女子答道。
“原来如此!”李阳终于算是彻底的明白了。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公输册出主意,这个女子显然也不会想到来咸阳找自己了。
这时,蒙毅就问女子丈夫的名字,然后当即写了一道刑部的令信,大致意思就是让山东行省衙门将这个案子暂且搁置,待修正后的新律法出来后,再予定夺。
写完这道令后,便传来一名亲卫,蒙毅将令信交给亲卫,道:“速将此令传至山东行省衙门!”
“喏!”亲卫领令而去。
做完这一切,蒙毅这才道:“好了,我以令山东行省暂且将你丈夫的案子搁置,不日再重审,你大可放心回去了。”
女子听到这话,大喜,不过还是又问了一句:“那我丈夫是否会无罪释放?”
蒙毅道:“只要案情如你所言,那么应当是可以无罪释放的。”
听到这里,女子终于是大松了口气,然后扑通一声,朝李阳和蒙毅跪一下去,拼命磕头,连声道谢。
李阳赶紧扶起女子,见其抱着孩童,咸阳离山东,相距千里,这母子要想回去,可谓不易,于是便又令刑部安排一辆马车,和盘缠赠予女子。
就这样,女子的案子,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十七十二章 司法改革
经过此事之后,刑部不日便开始着手,制定出台了正当防卫这一律法,以及对防卫过当的相关解释。
这一条律法的出台,不仅保障了社会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同时又震慑了犯罪分子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更是鼓励了社会每个人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做斗争的正义之风,可谓是意义重大。
这是大秦法制的进步,亦是属于正义的胜利!
当然,只有李阳明白,正当防卫这条律法的问世,其实最重要的意义,是在这个时代,大秦帝国对于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认可和保护。
这可是意义巨大啊!
另外,此次除了匡正、优化了私斗罪的不足,制定出台了正当防卫这条律法,刑部还对敲诈、勒索做出了进一步的定义解释。
将投机取巧,以诬赖的形式,进行讹诈的形为,视为敲诈、勒索罪,刑狱半月至七年不等。而且,在大秦律法里,特别解释了一条,那就是以利用他人善心,行投机取巧,以诬赖的形式进行讹诈的违法行为,不论讹诈金额多寡,一律视为情节特别严重,进行重判。
换句话说,普通的讹诈,比如故意手里拿一个花瓶,让你碰碎,这样的投机取巧行为,可视为情节轻微,刑狱半个月或许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是好心人扶老太太,结果反被诬赖,进行讹诈的形为,无论你讹诈多少钱,哪怕只是一个铜板,那也是视为情节特别严重,直接重判,就是刑狱用年来算了,比如五年?七年?
总之,这一律法,亦是为了维护及宏扬社会之正义及高尚品德的风气。同时打击诬赖、讹诈行为。
什么调解,什么讹诈失败就算了,这些通通不存在,直接判刑,往最高的刑罚判。
用李阳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社会,人人只在乎得失,一个原本良善的人,却不敢轻易帮助他人,一个负有正义之人,见到不法行为却不敢仗义执言,不敢见义勇为,那这样的社会,是极其冷漠的,极其自私的,而如果这一切现象和现状是因律法造成的,那这样的律法就必须是要匡正和修改优化的。
所以,大秦的律法,为了杜绝这一现象,可谓是提前做出了预防。
李阳要让将来的大秦,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可以放心去乐于施助,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让每一个充满正义的人,可以大胆的去对恶势力和违法行为说那个“不”字!
同时,亦让每一个胆敢利用他人的善良,消费善良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相关律法,很快出台,直接便发布大秦各行省、郡县。
与此同时,于公元十一年,初冬,秦国亦对司法体系进行了改革。
大秦,原先的官制,地方上,各行省有行省衙门,行省下面有郡县两级,其主要是郡守、监御史、郡尉三个互不隶属的主要官员。
郡守,郡的长官。秦朝的郡守权力非常大,除了由朝廷直接任免的县令、负责监察郡治的监御史、负责统领驻军与管理治安的郡尉三者外,郡的其他官员均由郡守自行任免。
监御史,隶属监察院,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
郡尉,掌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自从李阳对秦军改制后,郡尉已经从军队体系脱离出来了,沦为了一郡之治安长官,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市公*局长。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郡丞。郡的次官,辅佐郡守综理郡政,郡守缺位或不能理事时,郡丞代行郡守职务。属官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
也正是因为各地方上的行政官制如此,所以由此可见,大秦地方上的司法体系,是没有独立开来的。司法与行政权力,都是一地长官说了算的。
比如,在行省,就是巡抚说了算;在郡,郡守说了算;在县,县令说了算。唯有监御史,才是隶属监察院,不受制地方长官。
而且,特别是司法上的案件基本上是没有上诉一说的。
也正因如此,李阳认为大秦的司法体系必须要进行改革。所以他直接将司法从地方的行政机构中独立出来,名为大秦司法署。
司法署,自然是行使司法权力的机关,负责审案、判决,此时相当于就是后世的法院和检察院的合体。
同时,监察御史们的机关则改为监察署,相当于后世的纪检监察机关。
这司法署直接从地方独立出来,隶属刑部,不受地方长官制约,而且有争取的案件,也不是由地方长官巡抚或郡守来作最终的判定,而是直接上呈上级司法机关。
比如,县级的司法署,存有争议的案子,或不服判决的案子,可直接提呈至郡级的司法署上诉,若还存争议或不服,可继续上呈行省司法署。
这样一来,整个司法体系,就可大大降低冤假错案了。同时,也督促了各级司法部门公正、公平的审案。
大秦司法改革一实行,起初百姓并不以为如何特别。
但是,任何时代,都是有那么一部分聪明、有才识、有远见的人。他们立刻就意识到了,司法改革背后带来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接着,在这些人的解释下,顿时越来越多的百姓都明白过来了,原来司法改革,等于是让全天下的每一个人,在律法面前都能公平、公正的得到对待。
以往,县令说你有罪,你便是有罪,县令说你无罪,有罪亦是无罪,百姓岂能有说“不服”的权利?
可如今不同了,案件之审理之权,不再隶属县令之手,只要是无罪的,哪怕县级的司法署判你有罪,你亦可上诉至郡级司法署,上诉至行省,甚至有些特别争议的案件,行省亦会呈到刑部来决议。
总之,这让每一个普通百姓,都看到了在律法面前,人人公平、公正对待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此次司法改革的意义深远、重大,此次司法改革直接载入了史册。
史记载:“公元十一年,初冬,秦镇国君李阳,行司法改革,独立司法署,实行上诉权。此次司法改革,不仅奠定了大秦帝国依法治国的基础,更是标志着,每个人在律法面前皆有追求公平、公正对待之权利的先河!”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公输册带来的消息
此时已是深冬,大秦的万里江山,白雪铠铠。
在这个严寒冷冽的冬季,秦国的百姓却并不觉得这个冬季有多寒冷。
因为今年的冬季,他们不再需要挨饥,也不需要受冻了。
今年原本粮良便喜获丰收,收成增产三倍,且朝廷还减免了口赋,使得大秦百姓家家户户皆有足够的余粮。
加上秦国大搞基础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手工业,农闲之时,男丁几乎都有去修运河,或是在手工作坊作工,所以皆有收入。
有了工钱,就可改善生活,加上手工业的兴起,无论是衣服,还是鞋帽,亦或者是棉被,都可轻松买到。整个秦国,可以说是彻底的解决了温饱问题。
无数百姓,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脸上无不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尽是温暖,甚至眼神当中,都充满着希望的光茫。
许多的人,一说起如今的生活,都会忍不住眼中揩泪。
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楚,遭遇了太多太多的苦难,而今日的生活,简直就是做梦都不敢想像的,所以想到如今的安稳生活,无不感触,继而感慨万千。
他们眼中的泪,是幸福的泪水,是感动的泪水。
…………
咸阳城下起了雪,家家户户到到处处挥舞着雪花。
大雪覆盖了咸阳城的道路,光线照在雪上,照的咸阳城一片清明剔透,雪花追逐着微风绕着满城飞舞。街道上,一些公子哥们穿着簇新的华丽衣衫,骑着高头大马把路上的白雪践踏的一片凌乱。
“年底了,这一年又快要结束了!”
李阳带着扶苏,站在咸阳宫的城头上。看着眼前这座披上了银妆的咸阳城,不由感慨了一声。
算算时日,自己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已经足足快三年时间了。
时间过的太快了!
李阳感觉像是做梦一般,若不是眼前的这个世界如此的真实,他都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真的。
有时候,他时常会想,这会不会真是一场梦?
当梦醒来的时候,自己睁开眼,还是以前的那个世界。
只不过,这个梦实在是太长了,长到他每次睁开眼,依旧身处梦中……
有时,夜深人静之时,他会想念那个世界的父母,想知道他们过得还好吗?
可是,他又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怕这辈子都回不去了。
也许,在以前的那个世界,自己在三年前的那场车祸中,就已经死去了。
心中惆怅,不由叹息了一声!
“太傅为何叹息?”
扶苏自然不明白李阳心里在想什么,不由好奇的问道。
李阳摇了摇头,将心中这个只有秦始皇才知道的秘密,压了下去,抬头指着街上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声,道:“你看,如今的大秦,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已经是一片安宁了。”
扶苏点点头,颇为感慨的道:“是啊,三年时间,我大秦却有了如此之巨大变化,这一切皆是太傅之功劳。此,我大秦之幸,万民之幸也!”
李阳笑了笑,倒是也没谦虚。
因为他也觉得,这三年时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值得骄傲的。
废连坐,轻徭役,改律法,收北方,行土改,修运河,改货币,独立司法,这一切的一切,对这个时代来说,都是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能做出这番功绩,全是因为秦始皇的信任和支持。
如果没有秦始皇的信任和支持,自己又怎么可能在大秦大刀阔斧的改革?又哪里来的这番功绩?
所以,他内心深处,十分感激嬴政。
可以这么说,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是秦始皇嬴政造就了自己!
也正是因此,当李阳听到扶苏的赞言,不由摇头道:“殿下错了,臣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治国之臣,陛下才是用人之君,一个臣子就算多么有治国才能,若遇不到识才之君主,又岂能建出功绩?所以,今日大秦的变化,首功是陛下。而殿下它日若有幸为君,亦要懂得识人用人。”
“学生谨记!”扶苏听后,深深一揖。
提到皇帝,李阳不由真的有些想念秦始皇了,于是道:“也不知道陛下在少昊,如今究意如何了!”
1...197198199200201...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