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杨峰看着这三人叙旧并没有打扰,而是笑吟吟的看着,直到李岩回过味来,这才躬身想杨峰道歉:“国公爷恕罪,卑职看到昔日袍泽,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此乃人之常情,何罪之有?”杨峰不以为意的摆摆手,“李赞画你还不知道吧,你的这两位袍泽,这次可是给咱们带来了一份厚礼啊,这份厚礼更是厚到连本公都惊叹的地步。”
“哦……”
李岩好奇的看向了两人,“邢夫人、高兄弟,你们这才带来了什么东西?”
邢巧儿给高杰使了个眼色,高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此番我二人将闯贼后营里的东西几乎全都给搬来了,共有粮草八万石,银子八百六十五万两,金子七十六万两,以及一大批古董字画。”
“嘶……”
李岩倒吸了口凉气,这两人是要把李自成的老弟给掏空了呀。
杨峰哈哈笑了起来,“还有一件事想必李赞画更没想到,高杰和邢巧儿私下里已然私定终生,这次就是生怕被李自成怪罪,这才决心毅然弃暗投明的。”
“我草……”李岩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邢巧儿教夫
李岩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邢巧儿和高杰二人,打量了好一会才问道:“是真的么?”
被李岩这么一瞪,饶是高杰和邢巧儿早已有了心里准备,也不禁面色一红。
高杰脸皮比较薄,喏喏了几句后低下了头,反观邢巧儿却是大胆了许多,只见她微红着脸抗声道:“没错,我们确实好上了。这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奴家原本就是被李自成强抢来的,奴家的父亲和那些下人全都死在了流寇的屠刀下,难不成还要让奴家对那李自成死心塌地不成?”
李岩不禁哑然,华夏人向来讲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邢巧儿的父亲和家中的仆人全都死在贼寇手里,现在趁机反手对李自成落井下石这不是很正常吗?
“好了李赞画,邢姑娘能够深明大义,为朝廷缴回了如此多的银两粮食,此举可谓功德无量。再者说了,为父报仇乃是天经地义,这有什么不好的。”
被杨峰这么一说,李岩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抱拳道:“高夫人,实在是不好意思,适才是李岩失礼了。夫人弃暗投明报效朝廷是忠,为父报仇是孝,如此忠孝两全之事,李岩自然没有任何理由质疑。”
“好了,你也别夸他们了。”
杨峰笑着打断了他的话。
“两位能够不但能够弃暗投明,还为送来了这般一份厚礼,本公若是不重赏一番反倒显得朝廷小气了,这样吧……”
杨峰沉吟了一下问道:“如今你们二人先在本公麾下听令,暂时委任高杰为游击将军。你二人带来的那三千士卒也归你统领,粮秣辎重也暂时由本公调拨,待到朝廷的封赏下来后再另行安排,你二人看如何?”
高杰站了起正要谢过,不料旁边的邢巧儿却抢先道:“妾身替高郎先行谢过国公爷,不过妾身尚有一事相求,还望国公爷应允。”
“哦……高夫人有事但说无妨。”杨峰很是和气的说。
邢巧儿虽然因为是女人的关系在史书上的记载不多,但无论是哪个记载对她的评价都相当的高,邢巧儿念过书,不但识文断字还善于理财,不仅如此她还颇有眼光,经常为高杰出谋划策,在另一个时空里,高杰这个流寇出身的人能够被赐兴平伯,那可都是邢巧儿在背后出谋划策的结果。
只见邢巧儿对着杨峰施了一礼才道,“好叫国公爷得知,我夫妇二人此番前来投奔朝廷,固然是因为看不惯贼寇作恶多端祸乱百姓的缘故,但也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仰慕国公爷的威名。
国公爷这些年来为朝廷南征北战威名赫赫,整个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奴家随为一介女流,但也明白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若是国公爷不弃,我夫妇二人愿入国公爷麾下追随您,恳请国公爷恩准。”
“加入江宁军?”
杨峰有些意外的看向了邢巧儿,这个女人又一次打破了他对她的认知。他郑重的打量了邢巧儿一眼,沉声道:“高夫人能这般看得起江宁军,本公深感荣幸。
不过江宁军可不像一般的明军,不但军规森严而且还要经常为国征战,一旦入了江宁军,危险性可就要比一般的朝廷官兵要大得多。
而且加入江宁军后,你二人带来的那三千兵马也要重新考核,通过者方能进入江宁军。最后还得打散后重新分配,如此这般你二人还想加入江宁军吗?”
“这……”
高杰一听就犹豫起来,如果想要加入江宁军的话,自己麾下的三千人不但要重新考核不说,即便考核成功后也得打散到江宁军的各个部队里,他一听就不大乐意了。
他正想说话,邢巧儿抢先说道:“回国公爷的话,我夫妇二人已经决定了,就是要加入江宁军,哪怕高郎从新从一个大头兵做起也心甘情愿。”
杨峰心中暗叹,却申请肃穆的对高杰道:“你也是这般想的吗?”
高杰犹豫了一下,只是看了一眼正虎视眈眈瞪着他的邢巧儿,有些气管炎的他只能老老实实的低下了头:“卑职也是这么想的,愿入国公爷麾下!”
深深的看了这对夫妇一眼,杨峰道:“好,既然如此,你夫妇二人就先回去,明日便将人马带进城来,重新将队伍打散,准备考核。”
“是,谨遵国公爷之命!”
高杰和邢巧儿夫妻二人谢过杨峰后,便告辞离开了。
看着俩人离开的身影,李岩轻叹了一声,“这位高夫人有手段,有眼光,实在是女中豪杰啊。”
俩人回到了城外的营地,高杰很是不解的问:“夫人,国公爷刚才不是说了吗,愿意替咱们向朝廷请功,你干嘛非得一门心思加入江宁军呢,咱们到别的地方做官难道不好吗?”
“当然不妥。”
邢巧儿白了眼高杰,反问道,“你可知道,在朝廷当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杰挠了挠头:“最重要的?或许是皇帝的信任吧?”
“错!”
邢巧儿郑重的说道:“是站队!”
“咱们大明的官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有同乡、同年、同谊、同党等等,文官们便是靠着这些联系在一起共同进退相互提携帮忙,而那些武官勋贵们则是靠着几百年来相互联姻等方式相互抱团取暖。
若不如此,即便是当上了官,这个官恐怕也当不久,弄不好那一天就被人抓住了小辫子,丢官罢职,被踢回老家种地去。
咱们两人不过是流寇出身,虽然现在替朝廷送上了李自成的粮草银两,固然是立下了大功,朝廷也很可能给你一个高官,但你想过没有,咱们的出身天生就不被那些正统的文官和武官们待见,这个官你当上之后,真的能坐得稳吗?
日后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你想过会有谁来帮咱们吗?”
邢巧儿这么一说后,高杰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是想通过加入江宁军,变成国公爷的人,彻底庇护在国公爷的麾下。”
“你总算还不算太笨。”邢巧儿嗔怪的横了他一眼。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筹钱
说得有些累的邢巧儿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对高杰道:“现在你应该明白当官最重要的是什么了吧?”
“我明白了。”
高杰一拍大腿,“其实你说了这么多,不就是在告诉我,当官最重要的就是找个老大罩着吗?”
邢巧儿笑了,这话确实是话糙理不糙,“不错,你想想,以前咱们当贼寇的时候,下面那些人哪一个不是上头有人罩着,老营里随便拉出一个人,背后都能牵出好几个头领出来,没人罩着的要么被人玩死,要么早就被赶进死兵营了。”
高杰频频点头,邢巧儿说的确实是实话。小小的一支流寇队伍尚且如此,那么诺大的大明就更不用说了,自己还是有些想当然了,以为只要送上这份大礼,朝廷肯定会封自己一个大官当当,这样自己下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可现在想起来,自己当初的想法是何等的天真。即便自己真的当上了官,可这个官位真的那么好做么,没有大佬罩着的话,搞不好什么时候别人玩死都不知道。
想到这里,高杰一把搂住了对邢巧儿,笑嘻嘻的一边乱摸一边奉承道:“娘子说得有理,为夫全听你的。”
“死相。”
邢巧儿扑哧一声笑了,伸出纤纤玉指在他额头上点了点,“你这个人啊,脑子就是缺根弦。也不看看,咱们旁边不就是站着这么一尊大佛,你也不知道靠上去,还要我来提醒,真是傻到家。”
“对对……我实在是太傻了。”
高杰一边连连点头,一边腆着脸道:“娘子,现在天色不早了,咱们也该歇了吧。”
说罢,也不等邢巧儿答应,便拉着她朝里面走去……
太阳已经下山,黑夜开始笼罩大地,但杭州城内却是灯火辉煌,经过了多日提心吊胆之后,杭州城可谓人头涌涌,不管是有钱的士绅富户还是普通百姓,许多人全都涌上了街头开始了报复性消费。
在代表着浙江最高权利机关的巡抚衙门今天也是灯火辉煌,因为身为巡抚的潘汝桢正在宴请客人,但凡是杭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富户士绅都被他请来了。
今天晚上来的人有点多,将二十多张桌子全都做得满满当当的,数十名仆人忙得脚不沾地的忙碌着。
在最中间的主桌上,换了一身青袍的潘汝桢正一脸笑意的跟周围的人寒暄着。
身为杭州府守备的马四迪虽然没能跟巡抚大人同桌,但他所在的地方跟潘汝桢也算是近在咫尺,这么算起来潘汝桢还是很给他面子的。
由于马四迪有伤在身,所以尽管看着周围的人频频举杯相,他却只能埋头跟桌上的菜肴奋战,不过不喝酒也有不喝酒的好,马四迪可以一般吃饭一边集中精神倾听周围同僚的谈话。
“邓大人,来来……咱们可是好久没在一块喝酒了,来……干了这杯酒。”
“干什么干啊,我说汝年兄,你先别喝太多,待会还有正事呢。”
“有什么正事?”这位已经连续好几杯酒下肚,酒意有些上头了:“今晚咱们的正事就是喝酒,正事等明儿个上衙门办差再说,来……喝酒喝酒。”
“你傻啊。”旁边这位将他的酒杯抢了过来,放在桌上搂着他的肩膀道:“老兄,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巡抚大人来杭州上任也有好几年了,你什么时候看到他请客吃饭啊。你再看看咱们周围的人,你想到什么了没有?”
“咦……还真是啊。”
从古自今,但凡是能当上官员的智商就没有不合格的,被同僚这么一说,这位的酒立马就醒了一半。
左右转头打量了一下,这位立马就回过味来了,低声道:“巡抚大人这是要准备化缘了?”
“你也看出来了?”旁边这位笑了。
“废话,这不是明摆着的嘛。你瞅瞅旁边那些人,哪一个不是身家巨万,巡抚大人将这些人召集起来,不是为了化缘,难不成还是跟他们叙旧啊?”
“嗯,有道理,有道理。”
两人一边低声说话一边猜测巡抚大人准备怎么动刀子割肉,而马四迪则是一边倾听一边在心中猜测。
一直到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潘汝桢这才含笑着再次端起酒杯对众人道:“诸位,前些日子贼寇犯我杭州,一度攻城,也使得全城百姓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幸好在全城将士军民的共同拼死反击下贼寇已经退去,现在请诸位共同举杯,一起敬所有守城将士一杯酒,咱们共饮此杯。”
“好……干杯!”众人纷纷起立,哄然应了一声,纷纷将这杯酒喝干。
等到众人喝干了这杯酒后,潘汝桢这才继续道:“诸位,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虽然流寇犯我杭州府只有区区十多日,但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今贼寇退走了,但事情还没完,咱们需要让杭州府尽快回复昔日的繁华,而这一切都需要银子,但是想必诸位也知道,如今的官库里没银子了,怎么办呢,本抚只好厚着这张老脸向诸位化个缘了。”
听到这里,刚才那两位官员相视一笑。
跟那些稳坐钓鱼台看热闹的官员不同,院子里的商贾们却是愁眉苦脸起来,象潘汝桢这样的官员,轻易不愧开口,可一旦开了口,那就不是几百上千两银子能够打发得了的了,否则你真以为巡抚大人的面子这么不值钱吗?
一名跟潘汝桢同桌的白发苍苍的老头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朝着潘汝桢一拱手:“巡抚大人既然开了口,我等士绅自然不敢推辞,只是不知要我等认捐多少啊?”
潘汝桢赶紧站了起来,“彭老请坐,咱们坐着说。”
这位老头别看貌不起眼,但他可是万历初年的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一职,如今已经八十有三了,即便他已经致仕了二十多年,潘汝桢也得对他礼敬三分。
将这位老头劝好后,潘汝桢才对众人道:“此番,本抚需要诸位共同努力,筹集五万石粮草、一千头猪,以及白银五百万两,并且要在三日内筹集完毕。”
“哗啦……”
潘汝桢的话刚说完,全场顿时一片哗然……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
“疯了,潘汝桢疯了!”
这是在场所有人心里第一个涌起的念头。
五百万两银子啊,去年大明国库全年的收入也只有九百八十万两而已,这已经是大明全年二分之一的税收了好不好?当然了,并没有包括朱由校的内库,可即便如此这个数目也足以吓傻一大批人。
姓彭的老头又颤巍巍的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问道:“潘大人,若是老夫耳朵未聋,您说的可是五百万两银子?”
“正是!”
“还有五万石粮食、一千头猪?”
“没错。”
尽管老头身子颤巍巍的,看起来一阵大风就能把他吹倒,但他的眼神却极为明亮,只见他看着潘汝桢大声道:“老朽也不知道为何潘大人会喊出了五百万两的天价,但老朽却以为大人此举可谓荒谬至极。杭州府虽然也算富庶之地,但若要掏出五百万两银子那也绝非易事,大人此举何其不智也。”
“是啊,五百万两银子啊,这就是把我们钱都卖了也凑不出来啊。”
“巡抚大人这是怎么了,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商贾们一个个议论纷纷,看着潘汝桢的眼光就如同看一个疯子。
面对议论纷纷的众人,潘汝桢并没有理会,而是镇定的看着众人,等到周围的声音变小后他才道:“各位父老,本抚没有发疯,也没有喝高,刚才本抚说的银子也没有错,确实是五百万两,因为这笔银子不是本抚自己要的,而是如今驻扎在西城信国公今日找到了本抚,言明让本抚三日之内必须筹措完毕,然后送至西城区江宁军的军营里,所以今日本抚……”
潘汝桢的话还没说完,周围的商贾立刻喧哗起来,有些商贾们甚至激动得喊了起来。
“如此强取豪夺,枉为朝廷重臣!”
“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彭老头也在一旁愤怒道:“荒谬,实在是荒谬,身为当朝国公,不思为君分忧为民做主,却成日里想着搜刮民脂民膏,端的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潘汝桢看着周围一个个激动的人群,心里却是暗自冷笑,把双手往下压了压正色道:“诸位父老贤达,请听本抚一言。”
“好了,大伙都静静,且听巡抚大人训话。”
“都静静,巡抚大人要训话啦。”
等到众人安静下来后,潘汝桢这才说道:“好了,诸位都且听本抚说。本抚知晓大伙的心情,也明白大家的不易,但是信国公今日也说了,三日之内若是本抚不将五百万两银子和五万石粮食、一千头猪送至江宁军军营,那么他将会率领大军自取,勿谓言之不预也。”
此言一出,周围全都安静了下来。
在场的商贾们虽然依旧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但已经冷静了许多。
或许是潘汝桢那句勿谓言之不预的话把他们给吓着了,他们这时候才想起来,那位信国公和他麾下的一万多将士就驻扎在距离他们不到数里的西郊校场上呢,真要把人家惹恼了,人家是真的会下狠手的。
只是还怕归害怕,但该说的还是要说。虽然在来之前,众人都明白今天晚上这顿饭可不好吃,估计是要掏银子,大伙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现在这么多银子说实话已经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
毕竟谁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平日里他们可以为了包个戏子,或是替一个清倌人赎身不惜一掷千金,但若是让他们每人掏出上万两银子捐给那些大头兵,这些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乐意的。
彭老头这时候的气势也弱了下来,他刚才之所以敢质问潘汝桢是因为他知道他和潘汝桢同为文官,而他又是潘汝桢的前辈,所以他敢于质问潘汝桢,但同样的话他却不敢对杨峰说。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明白杨峰压根就不会买他的账。
看着面面相窥沉默不已的众人,潘汝桢心里暗自冷笑,刚才在本督面前你们不是嚷得很欢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有本事就去江宁军的大营闹啊,看看杨峰会不会惯着你们。
等了一会,看到依旧没有作声的众人,潘汝桢忍不住提醒道:“诸位,本抚不得不提醒诸位一声,信国公给的期限只有三天,若是三天之内没有按时将银子送至军营,信国公便会派兵自取,这是什么意思,本抚想诸位应该都明白吧。好了,本抚的话已经说完了,是死是活就看诸位父老贤达的了,本抚暂时告退。”
说完,潘汝桢就这么溜了,只留下面面相窥的商贾们。
“国公爷,您说那些商人会将银两送来么?”
就在那些富户士绅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杨峰正忙里偷闲,躺在了大帐里的那张大床上睡觉,却被睡不着的李岩给吵醒了。
当然会了,你且注意着,但凡是有人送银子过来的统统收下,对外就说是知道了,让他们等消息。”杨峰对李岩道。
“国公爷,这样不大好吧。”李岩的心里还是保留着读书人最起码的气节,所以遇到这总事还是抗议一下的,当然听不听的就不关他的事了。
“有什么不好的,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你知不知道那些巨富商贾们到底有多少身家?五百万两银子虽然看起来很多,但平摊下来的话,每一家最多也就万把万银子,这样的银子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平日里包个戏子都不止这个价。”
“不是吧,包个戏子都需要一两万两银子?”
虽然李岩也算是官宦世家,但到了他这一代后,已经开始没落下来,花一万两银子就为了包一个戏子,在他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呵呵呵……”
杨峰笑了,这种事无论哪朝哪代都不少见。现代社会里不也经常上演某某官员为了某个女人弄得自己身败名裂甚至锒铛入狱的,不过他也不想跟李岩细说,还是让他保留着最后一点纯真吧。
“要不这样李岩,咱们打个赌,就赌这些商贾会不会在三天之内将银两凑齐,然后送到军营里来?
若是本公输了可以答应你一个要求,若是本公赢了则反之,你看如何?”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杨峰必须死
“梆……梆……梆梆……”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一阵低沉而沙哑的声音在杭州府的大街小巷里响起,那是打更人的声音。
东牌坊是杭州城里富人聚集区,住在这里的人大都非富即贵,所以平日里这里都比较幽静,但今天夜里东牌坊里的人流却比较多,一顶顶轿子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位于东牌坊西面的元庆胡同里停下,轿帘掀开,随后便有人从轿子里出来走进早已打开的院门。
一座宽广府邸的后院里,数十名杭州府有名的士绅齐聚一堂,二十多枚粗若儿臂的蜡烛将大堂照得通亮,那位以礼部侍郎之职致仕的姓彭的乡绅便坐在首座上,一名中年商贾正对着他诉苦道。
“庆山公,杨峰此番来杭州可谓是来者不善啊,咱们应该如何是好?”
“五百万两银子,这笔银子可不是小数目,这么一大笔银子足够咱们组建十支出海的船队了。”
“对啊,咱们不能白白便宜了那个姓杨的。”
中年商贾说完,周围的士绅们纷纷鼓噪了起来。
姓彭的乡绅名叫彭守礼,已经致仕了二十来年的他早已成为杭州商界的领头人物之一,只见他慢吞吞的说:“那你们说应该如何是好?”
“这……”
被他这么一问,众人不禁卡了壳。
彭守礼扫了眼众人,“想那杨峰挟着大军而来,势不可挡,咱们不过是一介商贾,如何对抗数万精兵,所以在此商议也不过是徒自惹人发笑而已。”
被他这么一说,众人全都哑了,纷纷低下了头不做声。
只有第一个说话的商贾愤愤道:“难不成就任由那姓杨的肆意敲诈咱们不成?”
有人悲愤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徒之奈何?”
看着众人眼中愤愤而又不甘的神情,彭守礼觉得火候到了,在一旁慢悠悠的说:“也不尽然,其实也是有法子的。”
众人一听,眼中就是一亮:“哦,有何良策,庆山公还请速速道来!”
彭守礼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包香烟在众人面前晃了晃,对众人道:“看到没有,这便是大明皇家商行卖的香烟,一盒就要一两银子。老朽估计,这一盒香烟的成本最多不超过三十文,这么一想,这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惊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