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朝当国公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千斤顶
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为例,他们的海船每次出海,拉出去的是丝绸、瓷器、茶叶等东西,而拉回来的则是黄金、白银、青铜等贵重金属,可以说赚得是盆满钵满。
为什么杨峰刚才在话语中屡屡挤兑魏忠贤,但这厮却都能忍气吞声呢,并不是杨峰的王八之气肆意,而是银子作祟的缘故,毕竟没有人会跟银子过不去,得罪了别人不打紧,要是得罪了杨峰,他们以后还想不想出海赚银子啦?
“好吧。”
魏忠贤的表情就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似地格外难受,只见他咬着牙道:“明儿个早朝,咱家就帮你将这份折子念一遍吧。”
“好,那就多谢了,还是老魏你仗义!”杨峰大喜的拍了拍魏忠贤的肩膀,疼得他龇牙咧嘴的,同时也怒视了杨峰一眼,你丫的跟谁喊老魏呢,这也是你能叫的?
杨峰才不管魏忠贤怎么想呢,有了这位九千岁的支持,这个提案通过的可能性至少多了三成的把握。
可别小瞧了这三层,这份提案如果是别人提出来,别说把握了,不被人当场打死就算好了,即便是以杨峰的强势和朱由校的支持,这份天通过的可能性都不足三成,然而有了魏忠贤的支持,至少这份可能性已经超出了五成,这就是多大的进步啊。
一直以来,后世的人在读明史看到魏忠贤的时候,都对这位九千岁的印象不大好,认为他就是个只会谗言媚上的太监,其实平心而论魏忠贤实际上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在魏忠贤掌权时期,后金虽然在辽东经常作妖,但总体来说辽东的局势还是稳定的,无论是孙承宗还是熊廷弼镇守辽东,魏忠贤都能筹措到足够的粮饷及时送到辽东。
不仅如此,魏忠贤在的时候,吴三桂、祖大寿等辽东将领也都相对比较老实,不敢作妖。而且他当权时还全力打压东林党,不让东林党掌权,是以天启年间即便大明有天灾人祸,但日子总算是还能过下去。
可是当朱由校和魏忠贤死后,继位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愣是被东林党们忽悠得自废武功,罢黜东厂,远离锦衣卫,又大肆提拔东林党这帮只会夸夸其谈,遇事只晓得推诿的蠢货,加上自己又是一个勤劳的蠢货属性,最后终于把大明江山给葬送了。
而魏忠贤之所以能逼得东林党节节败退,靠的可不是他自己一个人。胡话说得好,一个好汉八个帮,魏忠贤可是有一大帮打手替他办事,无论是太仆少卿朱童蒙、郭允厚,还是大理寺丞吕鹏云、孙杰为,亦或是徐兆魁、王绍徽、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乃至兵部尚书崔呈秀,都是他的得力手下。
有了这些人替他摇旗呐喊和办事,魏忠贤才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把东林党打得节节败退,而杨峰想要将这份折子通过,就少不了要靠这些人的帮忙,这也是杨峰为什么一直以来都对以魏忠贤为首的商号在海外生意大开方便之门的原因。
对于成年人来说,只有利益才能将两个不同的团体牢牢的连在一起。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乱成一团
太和门
辰时初刻,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
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
待天子御临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值得一提的是,已经许久没有陪朱由校上朝的魏忠贤也来了,老老实实的站在了朱由校的下首。
行一拜三叩礼,分班侍立。
今天是月初大朝,京城凡四品以上的实职大员,都要上朝听政。
杨峰穿着天子御赐的蟒袍,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厚底官靴,腰束革带和玉佩绶,头戴有梁冠,站在了最右边的首位。
没办法,不管你喜不喜欢,如今的他已经是大明武勋第一人,这一点即便是最痛恨他的文官集团们也不能否认,毕竟这可是人家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左边则是以孙承宗为首的文官,紧跟着他的是朱国桢、韩爌,后便便是六部尚书以及一众侍郎员外郎以及都察院、六科道的言官等等,林林总总足有上千人。
内阁大学士孙承宗先是上奏了江南流寇已然平息,以李自成为首的贼酋全部伏诛,生下的已经不足为虑,江南已经转危为安,随后满朝文武都向朱由校恭贺。
孙承宗说完后,又有六部尚书向皇帝报告了六部的事情,不过这些事情他们早就以书面形式递交了奏折,如今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
早朝就是这么的无趣,若是在往日,恐怕已经有人要打瞌睡了,不过今天则不同,不少人都将目光偷偷的望向了右首杨峰所在的位置,没办法在,这厮虽然名声在外,但在京城的时间并不多。
许多官员都是久闻杨峰的名字却未见其人,今天终于看到大活人了,哪能不瞻仰一番呢,是以就连距离较远的官员也有不少人踮起脚尖朝杨峰所在的方向望了过去,弄得今天负责风纪的纠察御史大为光火。
有心要揪出人来吧,但人实在太多,自己这么干的话那就是犯了众怒,可若是没有什么表示那就是自己失职了,左右为难的他们只能在一旁大声干咳,意思很简单,哥几个,差不多得了,别让哥们难做。
等到内阁几位首辅和六部几名尚书以及一众侍郎汇报完毕,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时辰。
其实说句老实话,上朝其实并不是什么好活,他对官员的体力要求可不低,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得起床,骑马或是坐轿大半个小时来到皇宫门外,然后再等上个把小时,等到皇宫开门后再排队进入皇宫。
当然了,进入皇宫后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跟皇帝说话的,必经人那么多,要是每个人都说几分钟,恐怕一天都说不完。
而且最过份的是,即便没有你说话的份,但你还得站直身子,不能交头接耳不能抠鼻屎掏耳朵,甚至连尿急都得憋着。
有人或需要问了,如果我做了呢?
恭喜你,旁边负责巡视的御史一定会掏出小本本把你的名字记下来,然后递交吏部,吏部就会在你的履历上记上一笔,这就跟后世华夏公务员被记过甚至党内警告处分那样,是要留档的。
当然了,御史也不是什么人的失仪都会记录下来,比如现在早已累得不行,连脚都有些麻木的朱国桢已经身体都有些摇晃起来。
看到这里,朱由校也体贴的让太监搬来三个圆凳给三位内阁阁老,不过也只有这三位能享受这种待遇,其他人就别惦记了。
终于等到六部的尚书和十多名侍郎说完,按照以往的惯例,朱由校也应该宣布退朝了,不过今天事情有了些变化。
只听到一直站在右首边上默不作声的杨峰突然站了起来,朝朱由校躬身道:“启禀陛下,臣信国公杨峰有本奏上。”
杨峰的声音并不大,但当他发声时,周围的目光全都望了过来,尤其是孙承宗、朱国桢和韩爌三人的目光更是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哦?”
朱由校大有深意的看了看杨峰,“杨爱卿有何事启奏啊?”
杨峰拱手道:“臣前些日子在江南剿匪,有感将江南百姓的疾苦,是以特地写了份折子,想要递交给陛下,请陛下圣裁。”
“哦?”朱由校点点头,“既然如此,就将折子呈上来吧。”
“陛下,微臣昨儿个正巧看到司礼监的魏公公,顺手便将折子给了他,请他递交给陛下,不如就由魏公公转呈给陛下好了。”
“是这样么?”
朱由校看向了魏忠贤。
“陛下,确实如此。”魏忠贤深吸了口气,从衣袖里掏出了一份折子,走到朱由校跟前,双手将折子举过头顶。
朱由校并没有接,而是淡淡道:“魏忠贤,你把折子念一念。”
“喏!”
魏忠贤答应了一声,打开折子大声念道:“奏请立即在江南试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折子……”
“哗啦……”
魏忠贤刚念完第一句话,金銮殿上便响起了一阵喧哗声,许多官员听到这里再也顾不上旁边的巡查御史,全都沸腾起来。
“肃静……肃静……”
巡查御史不断在一旁提醒官员要注意仪表,但却没有一点效果,大殿上的官员们全都乱成了一团,不少愤怒的江南籍贯的官员甚至试图朝杨峰冲去,幸亏被周围的同僚们拉住了。
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看到这里眉头紧锁,这份奏折的内容他当然是知道的,原本他就有了心里准备,但现在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份奏折对官员们的杀伤力,想到这里,他不禁朝杨峰看了过去,却发现这位他最器重最信任的臣子就然老神在在的站着,脸上连一丝异样的表情都没有。
看到这里,朱由校不禁想起杨峰先前同他说过的话,这世上就没有不流血的变法。有时候越是利国利民的变法,就越需要鲜血的浇灌才能盛开。
想到这里,朱由校深吸了口气沉声道:“传旨,大汉将军入殿维持秩序!”
“喏!”
旁边的太监高声道:“陛下有旨,大汉将军入殿,但凡有不尊礼仪者,立即乱棒打出金銮殿!”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太毒了
随着朱由校下了圣旨,原本在殿外守卫的数十名大汉将军立刻冲了进来,他们并没有使用兵器,而是各自举起了皮鞭举起朝着那些依旧跳脚大骂的官员没头没脑的抽了过去。
只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伴随着阵阵惨叫,过了好一会金銮殿才逐渐恢复了平静,只是殿内却多了一群或是鼻青脸肿或是身上的官袍被皮鞭抽烂的官员。
看着殿内的这一幕,孙承宗、朱国桢、韩爌三位阁老都是眉头紧皱,又看了看端坐在龙椅上望着殿内的骚乱脸上面无表情的朱由校,好像刚才下令大汉将军入殿镇压骚乱的人不是他似地。
三人的内心不禁大为震动,往日的朱由校总是给人一副温文尔雅待人亲切的模样,可今天他们却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往日里从未有过的狠厉。
到底是什么给了朱由校这么大的改变,居然敢下令大汉将军入殿镇压百官的骚动,他就不怕引发朝政动荡吗?
难道……
想到这里,三人的目光不禁看向了站在右手边依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杨峰,一副对于刚才大殿内的动荡毫不察觉的模样。
看了看杨峰,又看了看朱由校,三人终于明白朱由校今日的改变从哪来了,给予朱由校信心的正是那位仿佛在闭目养神的大明战神,正是因为他的到来给了朱由校足够的底气。
想到这里,三位阁老对视了一眼,面色各不相同,看来从今往后对于杨峰得更加重视了。
过了一会,百官们只听到一个声音在大殿内响起,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声音实在太大了,就连公里特地选出来的嗓门最大的太监也远远不及,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却发现朱由校已经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喇叭,正面无表情的看着众人。
“怎么……都不喊了?”
朱由校面色冷峻的看着众人。
“朕登基近十载,还是第一次看到开朝会时百官们如此不顾仪态,你们有的大喊大叫有的冲出列班,有的更是放声怒骂,还有没有官员的体面还有没有读书人的仪态?看到你们的样子,连朕都替你们感到羞耻,你们不配当一名读书人!”
朱由校几乎是用咆哮的语气吼出来的,在铁皮喇叭的加持下,他的声音在金銮殿内回荡着。
别看许多官员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早朝,但由于金銮殿实在在太大,近千人这么排下来,有的人距离朱由校甚至有数百米远,这样的距离只能远远看到皇帝的身影,更别提听到皇帝的声音,不过没关系,今天在场的官员们全都听到了。
听到皇帝发怒,官员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跪下来向皇帝请罪,不管什么原因惹得龙颜大怒,他们这些臣子都有责任,于是乎金銮殿内黑压压的跪下了一大片。
杨峰的反映却是慢了一拍,从来没有向人下跪习惯的他直到所有人都跪下后看了看周围,这才随大流朝朱由校跪了下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大明素来以广开言路著称,既然信国公写了折子要呈上来,自然要允许人家念完,你们倒好,折子刚念了一个名字,尔等便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你们想要干什么?堵塞言路不成?”
“臣等不敢?”官员们齐声回答。
堵塞言路是官员么经常用来怼皇帝的一句话,每当皇帝做了什么事,官员们想要上折子,皇帝又不给,官员们便用这句话来骂人,没想到今天却被用到了自己头上。
“呵呵……”
看到跪了一地的官员说话时那异口同声的样子,朱由校冷笑一声:“既然想通了,那就平身吧,老老实实听魏忠贤把折子念完。”
“臣等遵旨。”
魏忠贤重新举起折子高声念了起来:“臣信国公杨峰,此番下江南剿匪平乱,发现原本号称大明粮仓的江南早已名不副实,百姓有田者十中无二,绝大部分田地皆归于士绅富户。贫者几无立锥之地,富者则是夜夜箫歌……大明穷呼?富呼?若是大明穷为何无数士绅富户为买一扬州瘦马可以一掷千金,若大明富为何朝廷赋税屡创新低?臣以为……”
听着魏忠贤阴阳顿挫的兼着折子,金銮殿内的百官们一个个神情一场精彩,杨峰在折子里不但将江南的现状说了出来,又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
随后他还指出,大明财政之所以没钱,还是因为绝大部分的田地都落到了地主士绅的手里,正是因为这些人隐瞒了田产收入,并享有免税的特权,这才导致财政一年比一年少,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大明危矣。
最后杨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在江南施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的办法,取消人头税,取而代之的是按照拥有田产的数量纳税。
取消官绅和读书人的特权,所有人都必须纳税,如此一来朝廷的财政危机才能彻底得到缓解。
不仅如此,杨峰还针对不法士绅与读书人,还制定了具体的惩处细则。比如,严禁绅衿包揽钱粮。凡贡监生员包揽钱粮而有拖欠的,不管多少,一律革去功名;拖欠至八十两的,以赃或枉法论处。
严禁绅衿欠粮。凡系绅衿拖欠钱粮,地方官要把他同平民欠粮分开,单独汇报,以便照绅衿抗粮例治罪;州县官要把生员应纳钱粮造册送学官,由学官协助督促完纳。严禁绅衿驾词兴讼。
不仅如此,各地官府还要加强对生监的管理。每年年底,生监要五人互保没有抗粮包揽等事,生员完粮后,方准应试。也就是说,如果读书人不纳税纳粮,他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
这份折子比较长,洋洋洒洒足有近两万字,魏忠贤念完后,整个金銮殿内一片寂静,不少人都倒吸了口凉气,杨峰的这个办法真是好毒啊。
真要按照这个办法来实施的话,读书人延续了千年的好日子可就一去不复返了。
听到这里,许多人看向杨峰的目光就像是见了鬼似地,这家伙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这么恶毒的办法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压根就不是杨峰的主意,而是把另一个时空里雍正皇帝施行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办法照抄过来而已。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三百章 辩驳
当魏忠贤宣读完毕,金銮殿内的大臣们一个个面色都不怎么好看,尤其是江南籍的官员脸上更是黑得能刮下几层霜,孙承宗、朱国桢、韩爌三位阁老的脸色也是眉头紧锁。
在场的官员们都是饱读诗书的人,就没有一个智商不在线的,杨峰提出来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办法好吗?
当然好,平心而论,只要是按照这个法子实行下去,用不了三年大明的国库就会变得重新充盈起来,以往那种紧巴巴的日子也会一去不复返。
但是他们高兴的起来吗?当然高兴不起来。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朝廷得利后损失的是官绅阶层的利益,尤其是读书人和官员特权的取消更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十年寒窗苦读所谓何来?还不是期望高中进士光宗耀祖升官发财,进而富贵满堂封妻荫子吗?现在倒好,读书人免赋的特权没有了,甚至要和那些泥腿子一样要服徭役,这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啊。
沉默了一会后,一名穿着青袍的年轻官员便站了出来大声道:“起奏陛下,微臣乃都察院御史司学真,有事要请教信国公!”
朱由校沉默了一下淡淡的说了一句:“准!”
司学真大步走上前,来到距离杨峰三四米的地方瞪着杨峰厉声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陛下乃天下共主,当遵循祖制治理天下,太祖之所以定下士人免赋的规定,为的便是让天下人有书读,教化万民。
而今你杨峰上嘴皮一动下嘴皮便要废除太祖定下的规矩,你这是要陷陛下于不义呼?像你这般奸诈贪婪之徒居然也能站在金銮殿上,实乃大明之耻!”
说罢,司学真朝朱由校跪了下来泣声道:“陛下,杨峰此人妖言惑众,若是按照此言所说,天下官绅都要收税,则天下大乱啊,臣请陛下斩杀此獠以正国法!啊……”
司学真刚说完,就看到一个黑影在眼前出现迅速变大,随后只听见砰的一声,伴随着一声凄厉的惨叫,司学真整个人朝后翻了一个跟斗,后背重重的砸在了地上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声音,整个人疼得大声惨叫起来。
还没等众人反映过来,就看到杨峰走到司学真跟前一把抓住了他的胳膊将其拧到后背,大声道:“大汉将军何在,此人欲在殿前刺杀陛下,快点过来将其拿下,将其诛其九族,以正国法!”
杨峰这一魔幻的操作看的众人目瞪口呆,随后这才反应过来,韩爌站了起来对着杨峰怒喝道:“信国公,天子当前,你想干什么?还不赶紧将人放下。”
杨峰楞了一下,“韩大人,我没干什么啊,这厮想要刺杀陛下,我这是将他拿下,请陛下诛他九族啊!”
“我草!”这下就连魏忠贤也在心理对杨峰竖起了大拇指,平日里咱家也自认为够狠的,但像你这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鹿为马的手段,咱家就算是再过一百年也学不会啊。
“放屁!”
韩爌再也忍不住怒喝道:“你当陛下和满朝文武都是瞎子吗,你哪只眼睛看到他要刺杀陛下啦?你堂堂信国公就指挥血口喷人栽赃陷害吗?”
“呵呵……”杨峰笑了,脸上浮现出不屑的笑容:“栽赃陷害,这厮说我妖言惑众,都要奏请陛下将我斩杀以正国法了,难道这就不是栽赃陷害吗?
韩大人,你当着满朝文武和陛下的面拍着良心说一下,适才本公奏折所言之事对我大明是好还是坏,真要实行的话对天下百姓有没有好处,能不能增加朝廷的赋税?”
杨峰此言一出,韩爌不说话了,作为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人,他当然知道杨峰说的很对,真要按照杨峰所说的那样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政策实施下去的话,别说三年了,他可以肯定,只需要一到两年朝廷财政窘迫的困境就能得到解决。
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是说有好处就一定能施行的,江南由于经济繁华,所以上缴的赋税也远比北方要高得多,这就使得江南出身的官员以及士绅们在面对朝廷时有了更多的底气。
现在杨峰突然说要实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了,这简直就是在刨这些江南士绅的根啊,即便是韩爌这样的内阁阁老也不敢轻易的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表态,是以只能闭上了嘴当哑巴。
看到韩爌不说话,杨峰将目光看向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大明洪武年间,天下初平,大明每年的赋税收入尚且有八百多万两,后来逐渐增加到了一千多万。
永乐年间,天下太平,大明的赋税更是增加到了两千万两。但随后大明的赋税便呈逐渐减少的态势,截至天启五年,诺大的大明赋税居然只有五百多万两。
哈哈哈……诸位大人,你们一个个都是饱读诗书的人,能不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杨峰的声音在金銮殿里回荡着,可大殿内的众人全都低下了头,没有人吭声,就连被杨峰一拳砸倒在地刚刚准备起身的司学真也重新躺在了地上闭上眼睛装死。
杨峰凌厉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了一群:“你们都不知道,还是不敢回答?”
金銮殿里依旧是鸦雀无声,近千人集体沉默,杨峰大声道:“好,你们都不说,那我来来说。赋税之所以少,那是因为大明几乎八成以上的田地都落入了富户士绅,也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口袋里。
可田地不是人,它们不会下崽,富户士绅多占一点,百姓手里的田地就少一点。可官员士绅都是免税的,所以朝廷能收的赋变得越来越少,不仅如此,那些商贾们还想着法的逃税避税,打着不与民争利为由,千方百计的让朝廷免税,这也导致了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诸位大人,不知本公这番话说得对不对啊。
还是有哪位大人能站出来指证一下本公的不足?”
良久,大殿内才有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可对官员士绅免税那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疯了
“是啊,此乃祖制不可违也!”“就是,违背祖制此乃大不孝啊!”
周围响起了一阵声音。
听到这里,杨峰冷笑起来,提高了声音道:“说祖制不可违背的人都给本公站出来,当着本公和陛下的面再说一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