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汉儿不为奴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傲骨铁心
“也没别的事,只是想让你将来帮我行魏晋之事。”
周士相嘴中轻飘飘的吐出一句,淡淡的,似乎说的不过是一件极为寻常的小事。
魏晋之事!
王士元心猛的“咯噔”一下,他自yòu受过东宫伴读太监和学士教诲,流落民间又得王乡绅收留,供他读书。结婚后又以教书为业,如何不知道魏晋之事是什么。这事说的好听是禅让,说的难听就是篡位!
这贼秀才是要窃我朱家江山!他是要我当那小皇帝曹奂,他自己当那司马炎!
那么一瞬间,王士元只觉一股说不出来的恨意要从他xiōng中喷出,险些促使他冲上前去和要篡他朱家江山的贼秀才拼命!
周士相不动声sè的看着王士元,瞎子李则是一头糊涂的在想魏晋是干什么的,那家伙做了什么事值得大帅要仿效。思来想去,弄不明白,一边琢磨着等会找徐应元问问,一边则盯着王士元。直觉告诉他,这三太子有点不对。
周士相就那么一动不动的等着,他想看看王士元究竟有无血性。发现王士元的呼吸变得喘急起来时,周士相甚至迫不及待的希望对方能冲过来和自己拼命,哪怕握紧拳头在那咒骂自己一番也好。
可是,他失望了,王士元就好像一个刚被打满气,突然又被扎破的lún胎,他没有露出半点痛恨的模样,而是从脸上挤出一点笑容,艰难说道:“慈慈焕愿襄助殿下登上大宝。”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大神作品:我是至尊白银霸主





汉儿不为奴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我是去娶媳妇的
现在的江南,包括整个天下,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周士相称帝,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黄袍加身。
两世为人的周士相对于“枪杆子出政权”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这是一条最浅白、也是最实在的真理,真到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它。
不必在乎什么人心公义,因为人心公义只不过是士绅集团玩弄千年的把戏。
只要太平军始终姓周,只要刀枪永远握在自己手中,那周士相便能圆了麾下将士们的“从龙之心”,而不必担心任何反嗜。
称帝之事,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随着周士相个人威权的无限提高,随着江南士绅集团的影响力严重被削弱,已是必然之事。
燕藩失了天下,朱明也失了天下!
饱受苦难的百姓们,只想有吃有住,谁能带给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让他们生活安定,从而不再妻离子散,颠沛流离,他们就会高呼那个人叫“万岁”。
便如当年在新会,周士相身体的前世,每日想的也不是什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是想着战事平定之后,去省城考大清的科举。
大多数百姓如此,大多数读书人如此,这朱明,早已被人抛弃。之所以还存在,不过是因为还有无数仁人志士不愿做异族的奴才,不愿看着祖先传承下来的衣冠被毁灭而矣。
称帝,已然不是周士相自己意志可以决定的了。事实上,他也快压不住蠢蠢欲动要做从龙功臣们的部下了。
江南陆军大学发生的那幕早已如幽灵般飘向四面八方,引出那一一颗颗被qiáng按下去的火热之心。现时现地,各大战区将领们集中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大帅何时做天子。
一直就是太平军拥立急先锋的香山侯、第二战区都督蒋和,甚至在安庆组织了一帮士绅百姓,每日cào演,只待江南风动,便要乘船前往镇江劝进。
南海侯、第一战区都督葛义也不甘人后,唯恐蒋和抢了“彩头”,也开始组织人手准备劝进。第一战区专门组织了好几十个“笔杆子”为大帅谱写家世,写各式各样的大帅少时便有“真龙”气象的文章,并使人广为散播,以此制造周士相乃真龙天子的“铁证”。
第五战区都督、德庆侯铁毅倒没有大张旗鼓,因为他的战区没有具体辖区,人也在镇江,没有得到周士相的具体授意之前,他不敢造次。不过却也开始暗中在汉教徒中散播武穆为天子的说法,并且不时前往陆军大学,名为视察陆大训练教程,鼓励师生,实则却是暗中组织陆大军官班学习大帅历次“讲话jīng神”,为全军劝进做准备。
第三战区邵九公那还忙着晋王归国之事,消息没江南左近迅速,所以倒是安份的很。不过升任广西右布政的原降官、桂林知府苏瑾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派人到金田,将当日周士相在金田破庙所写的那首“反诗”给抄了下来,并且当众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快,“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这四句七言诗便迅速在两广流传开,并且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传遍了江南,传遍了整个中国。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个“洪秀全”和周士相有什么关系,是他曾经用过的化名,还是另有所指。
第四战区的赵四海向来就是动作慢了一步,等到他反应过来时,能做的好“彩头”都叫其他几个战区给抢了,一急之下,索性就叫人往洞庭湖里捕了条大鱼,然后里面塞上一块布绢,上书“太平天子”四字。
暗cháo涌动,原永历朝廷的大学士扶纲、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等人也纷纷宣说朱明已失天下,天下人当重奉新君。
在这种情形之下,纵然周士相再不愿意重演家天下lún回的悲剧,他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踏出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想流血,不想因为那张皇帝宝座死太多人,所以他选择仿效魏晋禅让,以减少帝位交接的血腥气。
仿效魏晋禅让,也是周士相为朱明能够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只不过,周士相不愿意从定武帝手中接过朱明的江山,这会让他很难受,毕竟,定武帝是自己一手拥立出来的,同时也是淑仪的伯父。
虽然郭之奇来镇江没有说,但定武帝身体每况愈下又岂是瞒得住的。军情司在宫里的眼线之多,是皇帝本人都想象不到的。
本着最坏的打算,周士相这才选择王士元这个“朱三太子”,他决定将王士元带回南都。如果定武帝内心真如他当年在文村所言那般,那王士元肯定是定武帝心目中最适合的太子人选。一旦定武帝驾崩,王士元就将承袭朱明江山,然后原封不动的交到周士相手中。
至于永兴王朱淋玮,周士相从来没想过让他做太子。
但是,周士相有一个底线,他可以称帝,因为这是最好的办法,也是能够减少不必要杀戮的最好手段。但在国家尚未统一,满州尚未消灭前,他是绝不称帝的。
称帝,是为了更好的集中权力,进行从上至下的改革,让沉沦近二十年的华夏能够再次屹立东方。
“家天下”的悲剧,周士相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要打破这个中国封建王朝的枷索,让中国走上军国道路,走上扩张道路,走上繁荣道路。但想要做到这些,他却必须称帝,因为不称帝,他便无法推行自己的理念,无法避免人死政亡的惨剧。
历史告诉周士相,低估士绅阶层顽qiáng生命力、低估皇权的权臣,从来没有好下场。
能够限制君权的只有皇帝本人,能够用新统治阶层取代旧统治阶层的也只有皇帝本人。
王士元走后,周士相独自想了许多,最后他起身朝正沉浸在大帅马上做天子,自己将是开国功臣美梦中的瞎子李挥了挥手:“瞎子,去准备一下,我们去南都。”
“啊?好!”
瞎子李眼中射出万道光芒,兴奋的直搓手:“这下好了,大帅终于做天子了,俺瞎子也是开国功臣了,等回乡之后,可就真正的光宗耀祖了大帅你放心,南都哪个不开眼的敢挡着你做天子,俺瞎子一锤子将他砸稀巴烂!”
“你兴奋个什么劲?”周士相没好气的从李瞎子身边走边,“我是去娶媳妇的,不是去杀人的。”
“喔?”
瞎子一张满是胡须的大嘴顿时成了“o”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大神作品:我是至尊白银霸主




汉儿不为奴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伯父对不住她
南都,紫禁城,乾清宫。
视力严重下降的定武帝摸着手里的眼镜,犹豫着是不是要戴起来。
这幅眼镜是周士相专门请匠人用水晶为定武帝打制的,原本他还以为这个时代没有眼镜,不想此物早在宣德年间就有了,不过却不叫眼镜,而叫“叆叇”。
“叆叇”造价高昂,镜片大多以水晶磨制,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所以并未在民间流传开来,只在高官显贵中有人使用。
不过虽有了眼镜,但这个时代的人却不知道“近视”是缘何产生,大多数人将视力下降当成一种病症对待,结果就使得许多近视患者一辈子都想不到可以通过外物改善自己的视力。
定武帝自yòu随父兄受难,成年之后又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常年营养不良和担惊受怕使他身体早早就垮掉,视力也下降的厉害,故而即便在这两年身体得到了医治和tiáo养,可却再也无法恢复。所谓根已损,治标不治本了。
外界有流言说,当今天子之所以至今无后,恐怕和当年宋高宗赵构一样,都是因为被追杀导致身体发生变故所致。
这个流言被一些人哧之以鼻,不过却也被一些人刻意宣扬,因为如果当今天子是赵构,那谁又是岳飞呢。如果当世这位岳飞不想落个风波亭的下场,百姓们又是否会同情支持他呢。
周士相无意探寻定武帝为何无后的原因,在知道定武帝视物困难后,他想到了近视眼镜,所以特地让匠人用黄金做了镜架,用水晶磨制镜片,派人专程送进了宫。
齐王殿下送来的东西,宫中自是不敢怠慢,司礼监潘应龙特意将这幅眼镜呈给了定武帝。
“你们说这东西真能让朕看得清?”
定武帝有些怀疑,甚至还隐隐觉得这东西会不会藏着什么毒药毒针,但他研究来研究去,也没发现什么不妥。反而从镜片中看去,眼前的影像是那么的清晰。这让他很是震骇,也很是好奇。
潘应龙恭声道:“皇爷,老奴特地找人问了,宫里以前也有过眼镜,不过却叫叆叇,据说戴上之后,真的能看得清外物。可惜当年老奴从宫里没带出这东西,要不然,皇爷也能早些看得清了。”潘应龙说的宫中肯定不是指南京皇城,而是北京皇宫。
“噢,这东西以前就有了啊。”
定武帝点了点头,拿着眼镜反复看来看去,终于还是大着胆子戴上了。抬头再看眼前的一切,那瞬间就如一间黑漆漆的屋子突然点了一根蜡烛,明亮清晰无比。
“陛下,可真看清了?”
陈皇后、潘公公站在边上,微笑中带有一丝紧张的看着定武帝。
定武帝怔怔的看着二人,心里说不出来的高兴。多少年了,他还是第一次能够在如此远的距离,将人看得如此清楚。
他清晰的看到潘公公头上的白发,额头的皱纹,也清楚看到陈皇后那一双无法再恢复如初,长满老茧的手。
唉,真是苦了皇后了。
定武帝想到这些年陈皇后陪着自己吃苦受难的日子,有一点点吃的就紧着自己的时光,不由眼眶一红,鼻尖发酸。
陈皇后见状,以为这镜子有什么不妥,忙上前紧张询问道:“皇上,这镜子可是有什么不适?要不行的话,就别戴了。”
“朕看是看得清楚了,不过却觉得头有些晕。”
定武帝平定心绪,实话实说,眼睛是看得清楚了,可感觉脑袋有些不适应,晕乎乎的。
潘应龙知道怎么回事,忙道:“皇爷,不妨事,这是刚戴眼镜后的正常反应,时候久了就无事了。”
“嗯,朕知道了。”
定武帝将眼镜摘下,看着镜子喃喃道:“这是个好东西,可他不是好东西。”
闻言,陈皇后和潘应龙一怔,皇帝口中的“他”是谁,二人如何不知。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定乾坤。哼,他还是露出了贼子真面目,亏当初朕真的相信他不是第二个孙可望,想着和他君臣同心,北伐恢复故都,留下一段君臣的千古佳话呢。”
一想到周士相早年写的这首反诗,定武帝心中就愈发憋闷,一气之下将眼镜扔在了御案一角,险些掉落在地。
“朕不用贼子的东西,你们给朕退回去!”
陈皇后暗叹一声,将眼镜小心翼翼的收在手中,朝潘应龙打了个眼sè。
后者忙上前劝道:“皇爷,那反诗未必就是齐王所作,据老奴所知,诗下落款的是个叫洪秀全的人。”
定武帝摇了摇头:“潘公公,你不必为他说好话,朕在广州时,王兴将军曾与朕说过,周士相曾去过广西一个叫金田的村子。”
闻言,潘应龙不知说什么好,因为他清楚,那首反诗的确是周士相所书。再结合最近外面的风声,周士相此次进京恐怕不单单是为了迎娶公主殿下那么简单。
定武帝有些烦燥的qiáng撑起自己的病体,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后,忽的转身看着沉默的潘应龙,迟疑片刻,低声道:“晋王已经归国,你说,朕是不是可以派人和他联络?还有顺王那边,总念着皇兄的情份吧?郭阁老说的那个宪令改制,朕虽说答应了,可周士相真就愿意做到这一步?他若还想要更多,朕总不能真的就将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拱手相让吧。不管如何,朕总要试一试,这样,便是死了,朕总能安心去见太祖皇帝。”
“这!”
潘应龙暗自心惊,但终是微一点头:“皇爷放心,这事老奴会安排。”
“皇上,这件事做不得啊!”
陈皇后已是花容失sè,若是让周士相知道皇帝暗中派人联络晋王和顺王,他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这晋王和顺王又真的愿意提兵扶保大明,和太平军反目吗?
陈皇后不想自己的丈夫犯险,如果事情能由她说了算,她宁可丈夫不当这个皇帝。
定武帝却不听陈皇后的劝,他铁青着脸,道:“你去长乐那里,她马上就要成婚了,有些事情我这做伯父的不方便出面,也不便和她说,都要劳你这做伯母的替她张罗。唉,你替我告诉长乐,我这伯父对不住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推荐大神作品:我是至尊白银霸主




汉儿不为奴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钟山风雨起苍黄求订阅
镇江离南都只有140余华里,人若步行的话,走上一天便能到。若乘马车半天也能赶到,要是骑马的话,那就更快了。
周士相喜欢骑马,这和他前世是骑兵有关系,并且没有什么能比骑马更能彰显大军统帅威风的了。
只可惜当年从由云龙那里抢来的大青马战死在了扬州城下,虽说如今这匹座骑也是上等的蒙古好马,但周士相总觉得不如大青马好。或许,在他心里,大青马已经不单单是一匹马,而是他的战友了吧。
从前,不管哪次出行,周士相都会骑兵。但这一次去南京,周士相选择乘马车。一来是为了低tiáo,免得外界“误会”;二来则是想看看沿途民生恢复情况。
甲申以来,各地不仅人口锐减,民生也是凋零,二十年下来,连带着原先的官道也大多变得残缺不齐,没于荒草之中。现在各地除了主要道路(通往省城,交通要地)不得不组织百姓加以修整外,大部分道路仍就荒废。
发展最好的广东,境内道路荒废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两广总督衙门不是没想过组织人力、物力修整这些荒废道路,但却限于人口因素,无法组织足够的修路人手。
如太平军起家之时的罗定州城,现在已然是一座鬼城,根本无人居住,又哪里来的“夫子”可以招募征召。广东尚且如此,其它各省更不用说了。
最新的各省人口黄册已经报了上来,情况比两年前要好一些,但整体情况仍是不容乐观。
太平军实际控制的各省,江苏和浙江、湖南三省人口最多,其中江苏有丁口470万,浙江有丁口512万,湖南有丁口290万。余下各省,广东有丁口169万(新增11万),广西104万(增加5万),福建139万,江西143万。
贵州和云南因为刚刚占领,基层官府尚未完全建立并实行有效统治,加之二省境内有大量土人,所以人口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乐观估计,二省丁口当在200万左右,其中汉族人口恐怕不到一半。
湖北名义上归定武政权,不过湖北巡抚袁宗第是忠贞营出身,忠贞营和太平军的关系也类似于合作的盟友关系,所以湖北这一块对于定武中央而言,倒是有点听宣不听tiáo,独立性很大,自然不可能照其它各省一样,按周士相的要求搞“人口普查”。
另外,湖北和湖南原本都属于湖广行省,在大西军北上抗清后,湖广一直是明清的主战场,连年战乱,必然导致人口下降。忠贞营出夔东后,为了迅速壮大,在湖北qiáng拉壮丁,大肆抢掠,造成了湖北生产停顿,百姓流散,所以即便湖北愿意并有能力进行人口普查,境内百姓数量也绝不会超过湖南。
江苏原是南直隶,洪武初年的人口就多达1129万,经明朝两百多年发展,人口高达三千余万,现在却只剩470余万,不及原先只有他一半人口的浙江多,主要原因便是清军南下时,江苏几乎县县遭屠(尤其江南),有的地方更是连续被屠,致使江苏成为人口损失最大的省份,比已经成为“无人区”的四川还要严重。
如果说其它省份或多或少都有天灾、流寇影响导致人口下降厉害,那么江苏的人口下降则完全是满清大屠杀造成,同时江苏反抗满清的程度也是各省之最。
尽管各省人品都锐减的吓人,但即便这样,太平军实际控制各省人口相加,也有2100万左右,已然是明、清、吴三家控制人口最多的势力。
人多力量大,人口是一个国家发展和qiáng大的基石,周士相对于人口恢复的重视绝不亚于北伐灭满清全族。因此江南bào乱平息之后,周士相趁机qiáng力推行建村设乡,用新的体制取代江南旧有体制,以此来稳定地方,恢复生产,让饱受战乱苦难的百姓能够有更好的条件繁衍子孙。
参与江南bào乱的通虏bào乱士绅大多被满门甚至举族连根拔起,大量土地从这些士绅手中剥出,大量“浮财”也成为官府维持地方的财力和太平军的军费。
一些没有通虏,但在bào乱开始后选择“中立”的士绅也被加以警告,被劝捐劝粮。参与通虏并参与bào乱,但在bào乱发生后却及时醒悟,转而帮助官府镇压教民的士绅,或多或少的被减轻了罪责。主持镇反运动的汪士荣要求这些士绅出资替灾民修缮房屋,或集资修建孤儿院、济老院等。而那些坚定站在太平军一边的士绅,得到了他们的回报。
经汪士荣上报,周士相亲批,约有两百多名开明士绅子弟被保举送入南京的武备学堂和开设在南都、苏州等地的中学堂。大致同等数量的开明士绅子弟被招入府县衙门六房,乡村公所任职,并给予那些士绅荣耀,从而使他们脱离原先的士绅圈子,成为太平军最坚定的拥护者。
在马车上,周士相一边批拟各地送来的奏疏,一边感受车外的田园风光。不过,他总感觉外面的风光有点别扭。别扭的原因是镇江知府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让人将官道两侧的民间全用白石灰刷了一遍,看着十分的剌眼。
莫非这就是官僚的通病?
也许,镇江知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想大帅看到沿途过于破旧的房子,不过这好心显然不被周士相买账。只是周士相倒无意就此事找镇江知府的麻烦,因为在他的前世,地方官员就喜欢这样干。仿佛用白石灰将那些破房子刷一刷,就气象一新似的。
对镇江往南都的这条官道,周士相还是满意的。这条官道大体上依旧保持着甲申以前的模样,一路上地基都很平整,偶有损坏处,也都由镇江和顺天两府组织百姓修整一新。
相比其它各省,哪怕是现在发展最好的广东,江南一带的道路条件都是上佳的,完善程度也好的多。这主要得益于当初修建这些官道时基本是以石板做路基,再差也是石子铺就,因此不似其它地方因为财力原因修造时偷工减料,所以二十年战乱下来,江南的官道还是能够承担起它应有的使命。
经济越好的地方,交通设施必然会好,因为这是商业的需求。交通便利了,自然就会带来商业,从而改善当地百姓的民生。周士相明白这个道理,当初他在广东时就曾给广东巡抚衙门写过一句口号,叫“要致富,先修路”。
只可惜,其它地方不能像江南这样,毕竟地区经济发展有差异。现在人口又损失得厉害,恐怕没有几十年时间,都不会恢复到明朝极盛时期的人口两亿多。没有足够的人力,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周士相已经下令湖北巡抚袁宗第想办法从郝摇旗手中将韩王弄过来,如果对方能够做到,湖北归入中央的事情就可以缓上一缓,毕竟也要考虑到忠贞营的因素。
要是太平军现在开进湖北,只怕在河南死磕开封的李来亨他们,真的就没有退路了。
和平解决忠贞营,甚至吴三桂,是周士相的愿望。相较满清而言,二者都是汉人,前者更是高举明朝旗帜,后者虽然助纣为虐,但现在也和满清打得头破血流,所以从恢复中华这个大局来看,周士相实在是没有必要和他们大动干戈。
如果吴三桂愿意归顺,周士相不介意让他和李晋国、李来亨一样享受亲王的待遇,甚至可以在将来在除两京十八省之外的地区,择一块地盘给他们永镇。辽东、西北都可以,甚至是海外也可以。但这不取决于周士相,而是取决于吴三桂、李来亨自己。
1...295296297298299...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