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虽然张皇后说“不容易办到”,但是不管是福王、路振飞马士英还是太康侯都觉得张皇后的要求似乎有放水嫌疑。
流贼与大明有灭国之仇,前锋更是已经从山东大举南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也要决一死战,怎么可能不经一战就谈议和、岁币的事情,就算福王殿下再糊涂也不可能做出这种决定。
就连张皇后都不明白刘永锡会让自己提出这么不合情理的要求,虽然刘永锡特意交代是“贼寇”而不是“流贼”,但是这件事对于福王来说太容易了,只是既然刘永锡交代过张皇后就按照刘永锡的想法去办。
福王可以说是全场最幸福的人:“请皇嫂放心,我与流贼有九世之仇……”
张皇后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福王的发言:“是贼寇,不是流贼!”
福王马上按照张皇后的口径立誓:“皇嫂放心,我大明与贼寇有九世之仇,决不贸然求和行款,哪怕迫于形势谈论岁币之事也必在本王亲征之后!”
说到这福王很有些愤愤不平,觉得张皇后看轻了自己,自己可是大明中兴之主,怎么可能向贼寇求和进贡岁币!
但是他又有些心虚,他可是经历了洛阳与开封的两场攻守大战见识过真正的尸山血海,知道“亲征”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却没有那么简单,但大明有这么多位大帅与虎将根本轮不到自己亲征吧?
刘永锡现在正搂着瑾儿在一边说着情话,温香软玉在怀,刘永锡自然有些飘了,他贴着瑾儿的耳边说道:“福王殿下的胆略看起来还不及我家瑾儿!”
瑾儿现在心底全是刘永锡的男儿气息,被刘永锡这么一吹整个人都飞了:“我看这位殿下还是挺能折腾的!”
而张皇后仍然没怎么拿正脸瞧福王,她往刘永锡与瑾儿扫了两眼才说道:“还有最后一件事,对于殿下来说这件事或许是最难的……”
福王与路振飞、马士英都紧张起来,张皇后用一种君临天下的风度对着福王说道:“社稷南渡创业艰难,正需要殿下以身作则,所以请殿下不要酗酒误事,饮酒每日不过一杯,收复京师前暂不选妃,当然我不是反对殿下纳妃,只是请殿下不要因为选妃之事扰动民间!”
虽然张皇后说“这件事或许是最难的”,但大家都觉得张皇后放水越来越厉害,与那些东林君子完全禁绝欲念的进言相比,张皇后提出的要求简直不要太轻松。
虽然她也请福王不要酗酒误事,但要求不过是“饮酒每日不过一杯”,虽然要求福王不选妃,但没有拒绝福王纳妃立后,只是要求不要因为选妃之事惊动民间,大家甚至觉得福王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坚持不到,那就是注定的亡国之君。
甚至连福王都觉得张皇后对自己的要求太宽松了,他当着马士英与路振飞的面说道:“请马制台、路抚台作个见证,本王收复京师之前绝不酗酒误事,每日最多不过一杯,也决不因为选妃事惊动民间!”
事实上张皇后都不明白刘永锡想出来的要求会对福王如此宽厚,但刘永锡既然是她最亲密的心上人,所以她难得骄纵刘永锡一回,而且效果都不错,大家都觉得张皇后确实宽厚,而福王也在暗暗得意。
只是马士英这只老狐狸终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有懿安皇后娘娘在,殿下入继大统本来是名正言顺,只是南都那边颇有些波澜,殿下真要长驱直入南都,恐怕还要借重诸位大帅之力!”
兴致正高的福王不由大吃一惊:“是什么人这么大胆?”
马士英带着满腔恨意说道:“自然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他的死党还有……”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二章 定策功臣
“还有南京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广,还有……”
马士英像报菜名一般报了一大堆南京六部官员的名字,福王听到这些人的名字自然是忍无可忍杀心四起。
只是福王还没发话,张皇后却是突然怒哼一声:“马士英,此是帝王家事不得胡言乱语,我刚才话还没说完什么时候轮得到你开口,别以为本宫没下过狠心!”
这一刻马士英就觉得特别难堪,他原本觉得可以凭借这次告密独揽定策之功,只是张皇后这么一说,马士英只能客客气气地说道:“微臣无礼,请娘娘恕罪,不知娘娘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张皇后却是笑出声来:“马士英,我想说也是家事,殿下,这些年我在慈庆宫独居十七年,早就看腻了宫中的清冷苦寒,听说东南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是繁华,等殿下入继大统事了,我准备南下找个好地方散散心,也省得有干政之言,殿下怎么看?”
现在就是张皇后有再不合理的要求,福王也必须全盘接收下来,何况她只是准备南下找个地方散散心而已,福王哪敢不答应。
何况他早就听说过张皇后是一位“贤德圣后”,天启皇帝都因为张皇后的劝谏闹得很不愉快,而从刚才的约法三章来看这位皇嫂对生活细节的要求也是异常严格,她如果呆在南京自己恐怕是永无宁日。
因此他当即答应下来:“皇嫂既然想到南面走一走去散散心那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有人想离间我与皇嫂,本王一律杀无赦。”
场面一下子就冷了下来,马士英明明知道张皇后说的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不敢开口,还好刘永锡突然开口配合:“娘娘,南都这些螳臂挡车之辈应当如何处置?”
虽然刘永锡这个时候发言有些不合适,但是马士英还没来得及训斥刘永锡,张皇后已经露出了难得的笑意:“我们等卢九德与高杰的消息,如果黄得功、刘良佐、高杰还有诚意伯都拥戴殿下,我看刘泽清还敢不敢螳臂挡车?”
张皇后并没有提南京城内这些因为政治恩怨拥戴潞王的大臣,而是专门把刘泽清这个武夫点了出来,也让在场诸人都明白什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现在江北诸位大帅之中,只有刘泽清拥潞,但是在黄得功、刘良佐、高杰都拥福的情况下,刘泽清不一定能坚持拥潞的立场,毕竟刘泽清兵马虽然不少,但麾下鱼龙混杂,真要真刀真枪上阵肯定要败下阵来。
而福王也反应过来:“皇嫂说得甚是,一切还是名正言顺比较好,不能操之过急,我等着南都派使者来迎我过江。”
刘永锡又站出来支持张皇后:“到时候娘娘可以修书一封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说明娘娘已与福王殿下约法三章,江北文武、军民都齐心拥戴福王,请南都守备厅尽快派使者过来迎接殿下入继大统!”
虽然南京守备厅中地位最高的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但张皇后既然说这是帝王家事,这封信写给韩赞周这个天子家臣自然是最适合不过。
南京城内并不是铁板一片,包括操江诚意伯刘孔昭在内的很多文武官员同样认为“伦序当在福王”,福王也完全赞同刘永锡的意见:“这件事还要麻烦皇嫂,先帝可是特意选了韩赞周镇守南京,他见到皇嫂的亲笔信后自然会明白皇嫂的一片苦心。”
马士英却是一阵气苦,明明张皇后的处置与他的建议并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张皇后却是几句话就完全占据了主动权,但是他很快就冷笑一声。
张皇后终究只是女流之辈,现在是福王入继大统的关键时刻才能占据主动权,但是等福王殿下正式登基继位之后她就是可有可无的人物,毕竟她只是皇嫂与前朝皇后而不是皇太后,这也是张皇后主动申请移宫的最大原因。
而那个时候就是他马瑶草入阁办事的最佳时机,所以他马上又跳出来建议:“请娘娘书成之后,我与路抚台还有诸位大帅在信上一并署名,让南都那些大臣都知道人心皆在殿下……”
对于张皇后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然她从少女时就熟读经史,这些年与外界的联络全靠一封封书,但是怎么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这样的大人物写信并在心理上彻底击垮南都诸位君子,她几乎每一句都是绞尽脑汁,偏偏在这件事上刘永锡不能提供任何帮助。
只是她终于写完这封信的时候,外面的史朝立又传来了好消息:“卢九德派轻骑回报,高杰与邢氏都愿意拥戴福王殿下,现在他们已经赶过来觐见殿下!”
高杰有大兵三万精骑九千,再加上黄得功、刘良佐两位大帅的支持以及张皇后的约法三章,现在福王入继大统已经近于顺水推舟,因此张皇后当即放好书信:“殿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护潞藩万无一失,还有……”
她看了一眼刘永锡与瑾儿,脸上终于绽放笑容:“在座诸位都是定策功臣,赶紧过来署个名,殿下可不要忘记他们的功劳!”
福王立即做出了承诺:“请皇嫂放心,本王绝对不会忘记诸位定策功臣的功劳,等本土到了南都必有公侯之赏!”
朝房之内自然是一团火热,就连路振飞都觉得荣幸至极,这可是定策功臣啊!
这实际就是开国功臣,大家当即按照张皇后的吩咐开始签名连太康侯张国纪都不例外,马士英甚至用上了自己的私印,而史朝定却只能干着急,毕竟他只是内臣又不是司礼太监,根本没资格在上面签名。
而刘永锡也接过笔墨准备在上面署上“应袭诚意伯锦衣衣卫南镇抚司正千户刘永锡”,就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叫道:“等一等,麻烦等一等,山东总兵刘泽清前来觐见皇后娘娘与福王殿下,我刘泽清来了!麻烦通传一声,刘泽清来了!”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三章 看走眼了
刘泽清已经赶过来了?
刘永锡觉得自己确实低估了这位刘泽清,别看他带兵打仗样样稀松,可是论见风使舵的本领却是天下无敌,现在高杰与邢夫人都还没赶到,刘泽清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风声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而福王听到刘泽清的声音也是异常兴奋,虽然刘泽清曾经支持过潞王,但是现在他决定既往不咎,毕竟江北四位总兵现在都拥戴福王,再加上张皇后的约法三章,他入继大统的事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他亲自冲上了甲板朝着刘泽清大声说道:“来得正好,赶紧把刘总镇请上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国家多难之际有刘总兵率义师前来投附,本王能得这么一员忠贯日月的板荡忠臣!”
狗屁!刘泽清这种人也能叫板荡忠臣?
不仅刘永锡这么想,在场的多数人甚至包括岸上围观的许多官民都觉得福王在这件事犯迷糊了,但也有不少人觉得福王之所以这么拉拢刘泽清是为国家多保存一分元气:“福王要做天子,自然是要有天子肚量!”
而那边张皇后看到福王和马士英亲自跑出去迎接刘泽清,赶紧吩咐道:“诚意伯,您动作可要快点!”
刘永锡已经明白过来,他一边赶紧签名一边朝着史朝立说道:“快把童主事、邢将军他们请进来!”
张皇后深以为然:“这才是真正的国家栋梁!”
而刘泽清一上甲板就给福王跪下来磕头:“陛下,臣为东林所误不能早点遇到陛下,可恨至极,臣愿意为陛下杀尽东林这些误国奸臣!”
福王没想到刘泽清一见面就自己演了这么一出好戏,只是刘泽清这么说他心中自然暗爽。
虽然已经答应过张皇后不翻旧案,但不管是国本案、梃击案还是今日东林联手拥戴潞王的事情,他心中都是一百个不爽,觉得不如让刘泽清这个武夫充当打手,到时候东林、复社中人是死是活就看自己的一片仁心。
因此他大声训斥道:“刘总兵,本王知道你一片赤诚之心,但是今日不比往日应当同舟共济!”
虽然明面上福王是拒绝了刘泽清的建议,但是刘泽清却听出福王只说“今日”才应当同舟共济,等福王登基之后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陛下圣明,臣刘泽清愿拥戴陛下成就中兴事业!”
马士英也在旁边为刘泽清请功:“刘总兵毅然来归,江北人心可用,陛下中兴事业如同旭日东升……”
只是马士英这番恭维话还没说完,那边邢胜平已经跳出来给刘泽清捣乱:“刘总镇来得甚好,小人是高杰麾下邢胜平,高总镇让我过来跟刘总镇说一声,江北四总兵的署名,我们高总兵必须排在第一位!”
刘泽清以为自己肯定能在抢在高杰的前头,没想到高杰手下一个无名小卒站出来跟自己捣乱,自然是怒气冲天:“高英吾凭什么要排在我们四总兵之首?”
邢胜平刚才与刘永锡已经对过口供,现在自然是寸步不让:“就因为我高家军有大兵三万,精骑九千,实力为江北之冠,而且南渡以来高总镇虽然保持谦让态度,但是我与刘总镇交手六战六捷,光是俘虏就有上千人,刘总镇麾下第一员大将马化豹与我刚一交锋就仓皇逃窜!”
福王与马士英都没想到四镇刚刚达成拥戴福王登基的共识现在闹起了内讧,但不管是福王还是马士英都觉得这是个好消息,四镇若是铁板一片,那么他们入主南都以后不好收拾残局,所以就先看着邢胜平说得刘泽清下不了台。
刘泽清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高杰,而且麾下第一员战将马化豹确实在高杰手下吃了两次败仗,但过程绝不象邢胜平说得那么不堪:“胡说八道,我率部南征以来就没打过败仗,我不与你这种无名小卒在嘴皮上争一时之快,让高英吾过来跟我谈!”
他认定邢胜平是无名小卒,而邢胜平的嘴皮子就更快了:“我确实是无名小卒,但是与刘总兵交战六战六捷,打得刘总镇次次败北连半点胜机都找不到,我们高总兵与邢太太更是特意派我来护送张娘娘南渡,我们总兵大人与邢太太一直是坚决拥戴福王,论功行赏自然要在江北诸军中排第一!”
听邢胜平这么一说,大家对当下的局势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懿安皇后南渡得到了高杰与邢夫人的支持,难怪邢胜平一上来就找刘泽清的麻烦,一定要在江北四帅中抢第一把座椅。
而刘泽清只能在嘴皮子上争个胜负:“刘某已经第一个赶来觐见娘娘与陛下,高英吾在哪里?有本事让高杰过来跟我当面争一争!”
只是高杰与邢夫人、卢九德真正赶到御舟的时候,刘泽清根本不敢与高杰当面对质,甚至不敢跟邢夫人吵上一架。
而对于高杰与邢夫人而言,邢胜平的先斩后奏也是一个非常意外的重大收获,虽然卢九德代表福王作出了很多承诺,但是黄得功与刘良佐已经抢在他们之前拥戴福王,而刘泽清更是第一个赶到了淮安。
但是邢胜平据理力争的结果却是高杰与邢夫人完全占据了主动权,高杰完全按照邢胜平的口径力争到底寸步不让:“我们一直坚决拥戴福王殿下,甚至专门派了妻弟从临清护送张娘娘南渡,沿路六战六捷打得流寇溃不成军,何况我有大兵三万有精骑九千,江北四帅之中我必须当居首功!”
而邢夫人却是发现自己居然走眼了,错过了懿安张皇后这么一条大鱼。
当时看到刘永锡与张皇后这位美妇人亲密到共乘一骑的地步,她还以为张皇后是刘永锡的情人,但现在她觉得自己完全是瞎了眼。
看着美艳绝伦而且有着君临天下气度的张皇后,虽然也觉得他与小诚意伯的关系太过于亲密了,但是邢夫人却不认为张皇后与小诚意伯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她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没把张皇后扣下来。
如果自己当机立断把张皇后扣下来,恐怕现在的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但是张皇后既然已经同福王约法三章,邢夫人自然只能放下身段拉拢刘永锡:“小诚意伯,我们夫妇一直坚决拥戴福王,你与张娘娘可要替我作证啊!”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四章 实力
因为有张皇后与瑾儿在旁边盯着,刘永锡自然对邢夫人特别客气:“邢姐姐,你特意派邢将军护送张娘娘南渡,不就是为了拥戴福王殿下吗?”
一说到邢胜平,邢夫人气得直跺脚,她从来没想到自己前脚刚走,自己这个族弟就与刘永锡联手上演了这么一出大戏,甚至还忘记了提前通知自己一声。
但是跺脚归跺脚,邢胜平终究是自己族弟,好歹是在卢九德到来之前通知了自己一声,如果没有邢胜平据理力争恐怕刘泽清就要抢走了首功的位置:“诚意伯说得太好了,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胜平这次表现不错,我要为他记大功!”
刘永锡却是得寸进尺:“现在张娘娘身边没有可用的护卫兵马,邢将军这支人马能不能先担当起护卫张娘娘的使命?只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事后必然完璧归赵!”
虽然有点担心刘永锡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但是邢夫人权衡利害得失还是决定答应下来:“胜平能为娘娘效力是他与我们夫妇的荣幸,这肯定没问题!”
高杰有大兵三万精骑九千,邢胜平不但是自己族弟,而且他麾下那些将士也全是高家军的班底,不怕邢胜平这支人马脱离了高家军的控制。
而且在张皇后身边有一支隶属于高家军的护卫兵马,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高杰与邢夫人都将非常有利。
邢夫人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刘永锡与邢胜平已经达成了互调人马的协议,邢胜平手下这五百人现在并不全是高家军的班底,而陈渊纳入刘永锡麾下之后甚至连邢胜平那边都不准备回去,否则就不会轻易答应把邢胜平所部借给张皇后与刘永锡。
只是刘永锡与邢夫人这边还没谈完,那边刘泽清已经气愤不平地说道:“只要高英吾不排在第一,我刘泽清的名字摆在什么地方都没问题!”
听到刘泽清这么说高杰就有底了:“我才不管刘泽清名字摆在什么地方,反正江北诸帅之中我必须排名第一!”
只是高杰最终虽然排名江北诸帅第一,但是他的位置不但排在刘永锡的后面,甚至还在童屹立之下,而史朝立、邢胜平也在信上捞到了一个名字能以定策功臣自许。
史朝立觉得这是一件光宗耀宗的美事,对张皇后自然是感激不尽甚至哭出声来:“微臣都不知如何回报娘娘的恩德……”。
童屹立虽然进不了朝房,但是却是连夜撰写《南渡实录》初稿:“福王角巾半污旧,手摇白竹扇,有古帝王风,圣母娘娘知为中兴主,故约法三章,进士童屹士于御舟进中兴三策,殿下欢喜不自胜……”
而张皇后的书信被连夜送往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处,虽然大家知道南京城中肯定还会有若干波澜,但是福王入继大统已经是定局。
而这件事的最大受益者除了福王殿下本人之外,御舟上的懿安张皇后、凤阳总督马士英、淮扬巡抚路振飞以至江北四帅现在都是定策功臣,而刘永锡这个小团体实际受益最大。
对于刘永锡这位应袭诚意伯,之前大家都称呼他“小诚意伯”,但是现在大家都把这个“小”字去掉径称“诚意伯”。
虽然大家都知道刘永锡迟早会继承刘孔昭的诚意伯爵位,但刘孔昭既然还是提督操江诚意伯,刘永锡就只能是“小诚意伯”。
但是今天刘永锡既然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是不折不扣的定策功臣,说不定“诚意伯府”变成“诚意侯府”甚至“诚国公府”,大家自然改口“诚意伯”。
但对于刘永锡来说最重要的变化是借这个机会大力扩充实力,邢胜平所部原来不过五百人,但是现在差不多有九百之众,高杰与邢夫人还主动送来了一批将士与军资,而刘永锡自领的一营人马也从四百余人扩充到近八百人。
天下动荡,江淮之间流民不计其数,路振飞又第一时间给刘永锡送来了足够五千人三个月之用的钱粮,再打出皇后亲军的旗号,征募新兵完全不成问题甚至第一次有了选择余地。
刘永锡对这批“淮安兵”不但要求精壮而且要求忠厚可靠,绝对不能滥竽充数。
虽然补充大批新兵之外,整体战力与素质有所下降,但两营合计已经有一千六七百人,加上周之升统领的水师,已经称得上“江淮劲旅”。
虽然刘永锡这支兵马是仓促成军,但是现在江北诸军中,只有高杰、黄得功是百战精锐,而刘良佐与刘泽清都只是亡命之徒与乌合之众的组合,刘永锡所部论锐气有过之而不及,虽然战斗经验与装备有所欠缺,但单打独斗吃不了多少亏。
如果之前刘永锡的最大缺陷是实力单薄,刘泽清与刘良佐只要狠下心来纠集几千人来犯,刘永锡就找不到应付办法,可现在水陆两路人马合计两千人,完全跟刘泽清、刘良佐来场恶战。
而刘泽清、刘良佐已经是朝廷在江北的主力野战集团,既然能与他们一战,刘永锡麾下这支兵马绝对称得上“江淮劲旅”。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仓促成军,相对刚刚入伍的“淮安兵”,不管是“沧州兵”、“山东兵”、“临清兵”现在都成了核心骨干甚至已经提拔成小军官,但是这些“沧州兵”、“山东兵”、“临清兵”最多只是多上不到一个月的从军履历经历一两次厮杀而已,就连资格最老的“京营兵”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新兵。
但是刘永锡很清楚这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虽然时间还是非常紧迫,但是南渡之役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自己至少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训练这支兵马。
当然邢胜平部的独立性很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但是考虑到那场雪夜惊变以及后继引发的惊天波澜,刘永锡觉得邢胜平保持独立性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只是他还没想好怎么跟诚意伯府联络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史朝立已经向他泄露天机:“福王殿下的意思是娘娘的这支护卫兵马暂留江北。”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五章 过江
刘永锡原本以为福王怎么也要等到进入南都以后再对张皇后动手,实在没想到福王这么心急:“这真是福王殿下的意思?”
史朝立颇有不平地说道:“虽然是福王殿下的意思,却是卢九德进的谗言,说娘娘的这支护卫仓促成军,军纪尚需整肃,不宜进入南都惊动官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