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一说到卢九德史朝立就是满肚子火气,这次托了张皇后的福史朝立终于有机会在张皇后的书信上留名,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美事。
偏偏同行是冤家,发现史朝立也在这封信上署名的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就挑了许多史朝立的毛病,甚至认为他一个小小奉御根本没资格在信上署名。
而史朝立却觉得卢九德之所以故意挑刺只是因为自己的署名远在卢九德之前,而张皇后听说这件事之后传了口谕超升史朝立为正五品典簿,让史朝立看清形势的同时把卢九德恨到骨子里,只要有机会就给卢九德下眼药。
刘永锡却知道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光是一个卢九德,掀不起这样的波澜,恐怕福王殿下也有相近的想法,只要娘娘没有护卫亲军进了南都只能任他摆布,咱们可不要忘记了崇祯故事!”
刘永锡一说崇祯故事史朝立就全明白了,信王入继大统之后张皇后便迁居慈庆宫与外界隔绝,在整个崇祯朝都毫无作为毫无地位,连个失势太监都敢非礼张皇后。
到了崇祯十五年太子大婚的时候张皇后连慈庆宫保不住,被迫迁居仁寿殿,更不要说她曾经因为一语之失被崇祯皇帝逼得差点自杀。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张皇后如果不带护卫入京肯定会重蹈覆辙任由福王摆布,史朝立有点急了:“娘娘对福王如此厚爱甚至特意约法三章,福王怎么能如此不知自爱,诚意伯,要不要我去整肃一下军纪?”
刘永锡知道让史朝这位内臣立过去整肃军纪的结果必然是军纪更加败坏,因此他直接告诉史朝立:“关键还是要看娘娘的意思!娘娘有什么想法?”
张皇后与福王约法三章之后刘永锡这个小团体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但是张皇后身边也多了不少福王与马士英派来的家臣奴婢,人多嘴杂,刘永锡与张皇后暂时没有单独相处的机会,这次更是必须通过史朝立来转达她的意见。
而史朝立非常明确地答道:“娘娘的意思是请小侯爷拿主意?她跟我说杀伐用兵之事既然都托付给诚意伯,这件事也不例外,小侯爷,您说这事该怎么处置?”
刘永锡当即答道:“咱们给福王殿下一个面子,护卫大兵可以暂留江北整训,但是娘娘入京必须得带亲卫入京,哪怕只有一百人情况也会不一样!”
史朝立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有奸人想隔绝我们与娘娘之间的联系,绝对不能让他们阴谋得逞,你看我来统领亲军护卫怎么样?我可是都知监出身!”
刘永锡还是第一次知道史朝立出身于都知监,但是他非常明确地说道:“史哥想要统领亲军护卫肯定没问题,但是不如现在的位置更亲近,亲卫护卫统领需要处理的琐事太多,不如内臣随时随地都在娘娘身边!”
如果说卢九德闹事之前,史朝立对福王还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可卢九德这么一闹就打破了他对于福王的全部幻想,让他明白抱紧张皇后大腿的重要性。
毕竟卢九德当年曾跟随老福王,现在更是福王入继大统的关键人物,到时候恐怕连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都争不过卢九德,何况自己在福王府只是一个外人。
听刘永锡这么一说,他当即放弃了统领护卫这个位置:“那小伯爷觉得谁来当这个亲军统领比较合适?”
刘永锡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意见:“这件事恐怕要娘娘拿主意,我们做臣子的照办便是!”
刘永锡原本觉得张皇后很有可能选择自己来统领这支禁军护卫,这样两个人才有更多单独相处、幽会的机会,只是张皇后给出了一个有点意外的人选:“周之升事情办得不错!”
刘永锡没想到张皇后会点了周之升的名字,虽然这次南渡周之升统领水师干得十分出色,甚至可以说是挑不出多少毛病来,而且被称为“御舟”的那艘战船一直也是由周之升操纵,他与张皇后、太康侯平时经常接触,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但是与刘永锡单独沟通的时候张皇后告诉刘永锡她只有一个理由:“我选择周之升将军是因为他是诚意伯府出身!”
虽然刘永锡完全没想到张皇后会因为这种理由选择周之升,但是刘永锡觉得她的决定并没有太大问题。
毕竟护卫统领这个位置要绝对可靠,而周家三代人都是诚意伯府在新江口水营的基本力量,周之升更是刘孔昭这几年重点提拔的后起之秀,而在另一个时空周之升对他们父子也是不离不弃一起在海上漂泊。
那刘永锡现在只有一个问题:“娘娘觉得我不适合当这个护卫统领吗?”
原本刘永锡还准备用这个护卫统领的位置偷香窃玉坚守自盗,而张皇后却觉得必须要为长远考虑:“诚意伯来当这个护卫统领是最合适不过,但是现在是国家多事之秋,诚意伯一身本领足以统领十万大军,只当个百夫长太浪费了!诚意伯只管放心纵横江淮,南都有本宫在自可万无一失,决不会让奸臣乱党既误了国家又误了诚意伯!”
虽然是单独相见,但是张皇后担心隔壁有耳所以说得比较含蕴,但是刘永锡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两个人若要长久刘永锡就不能困在这个禁军统领的位置上:“娘娘所言甚是,不知道福王殿下那边对这事有什么反应?”
张皇后非常从容地答道:“我已经跟福王殿下说清楚,这支护卫亲军确实仓促成军军纪尚需整肃,我也同意他们暂留江北,但是我身边总得有两三百名亲军护卫以应万全吧,我可以保证这三百名亲卫绝对秋毫无犯!”
刘永锡点了点头:“福王殿下现在答应了?”
张皇后霸气十足地回应:“没答应,但是我跟福王殿下已经说好了,是我的亲卫护送我一路南渡,所以我要跟我的亲卫一起过江!”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六章 张博易
不管是福王还是马士英、卢九德都被张皇后的强硬表态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大家都知道只要福王能够入继大统,张皇后就应当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人物,所以卢九德与马士英都觉得张皇后的这支护卫兵马不宜入京。
毕竟这支护卫足足有将近两千兵力,不管部署在南京城哪个方向都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掌握这支亲军的张皇后便能在关键时刻成为一个关键人物,就连路振飞都觉得张皇后不应当率护卫大举入京。
但是福王登基之前张皇后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福王入继大统的合法性大半建立在他与张皇后的约法三章上,现在张皇后不肯过江就让福王与卢九德、马士英觉得焦头烂额。
虽然福王也可以强行蛮干扔下张皇后直接渡江,但这样一来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等于前功尽弃。
何况张皇后在这件事上已经做出很大让步,不再坚持近两千名护卫亲军尽数渡江,而是只要求带两三百名精挑细选的亲卫一起渡江。
现在入主南都重于一切,福王与卢九德、马士英商议同意张皇后可以率周之升麾下的百名亲卫一起渡江,只是在谈判过程的形势又起了一些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指张博易从京师跑出来了并带来了京师失陷后的第一手情报。
这个张博易是太康侯张国纪夹袋里的人物,甚至还是张皇后和张国纪家的远房亲戚,平时也不怎么显山露水,直到太康侯与张皇后出京的时候才真正脱颖而出,自告奋勇留在京师应付方方面面。
张博易事情办得很漂亮,直到京城失陷大家都没注意到张皇后与太康侯已经出京南渡,城破之际崇祯皇帝甚至临时派了内臣过来要求张皇后尽快殉节:“陛下一再叮嘱娘娘不可落入贼手!”
张皇后对于崇祯皇帝本来就有不少怨气,现在在场又是自家人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忌讳:“先帝在这种事一向是神通广大,周皇后与几位贵妃可惜了。”
刘永锡却是语重心长地说道:“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
虽然刘永锡说得特别含蕴,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指张皇后亲卫是否渡江入京的问题,一时间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而张博易继续说起他在京师的第一手见闻:“幸亏太康侯与娘娘当机立断及早出京,这群流贼终究是不改流贼本色!”
按照张博易的说法,流贼入城没几天就进行了一次大杀戮,先是在二十三日处死成国公朱纯臣,两天以后不分青红皂白杀戮了几百名勋臣、勋卫、世袭武职。
这些流贼根本不管这些勋臣、勋臣、世袭武职愿不愿意投降大顺朝,也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为大顺朝所用,更不管这些勋臣、世袭武职平时的所作所为,反正留在北京的公爵、侯爵、伯爵与世职不管是否曾经投降过流贼都被杀戮殆尽。
接着流贼又在京城大肆追赃助饷,夹棍之下不知有多少文武官员与勋臣生不如死斯文扫地,在场众人听得直吸冷气觉得那是惨不忍睹的人间地狱,何况是亲历者,张博易感叹道:“太康侯与娘娘若是留在京师恐怕就糟了!”
不管是张国纪、张嫣还是赵志杰,对于流贼进入京师的局面多多少少曾经抱有一定幻想,但是张博易这么一说他们都觉得留在京师肯定是死路一条。
幸亏跟着刘永锡一起南渡他们才侥幸保全性命,不然即使逃过了入城之初的杀戮也逃不过夹棍下的追赃助饷,张博易也是费尽千辛才从京城逃出来。
看着满面风尘的张博易,张国纪却是突然想起了刘永锡刚才说的那番话:“诚意伯说得没错,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博易,你辛苦一下,今天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就去接手我那队家将家丁!”
童屹立也第一时间明白过来:“还有我那半队家将家丁也请博易老弟一并接手过去!”
刘永锡没想到还能这样操作:“这样成不成?”
虽然在福王与张皇后之间有点摇摆不定,但是这一刻童屹立却终于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有“知兵”之名:“必须能成啊!刚才博易老弟不是说过了先帝不许勋贵蓄养家丁,导致城破之际根本无人可用,现在太康侯现在只是带自己的家将家丁渡江入南都自卫。”
刘永锡自领的一营五哨之中有一哨是由太康侯张国纪与童屹立的家将家丁组成,只是这一哨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哨官,所以一直是由太康侯张国纪亲领。
临清一役张国康甚至亲领家丁冲锋陷阵,而现在张国纪觉得张博易是非常合适的哨官人选,不但忠勇可靠能力出众而且还是自家亲戚,这批家将家丁交给张博易自然最放心。
而童屹立也觉得太康侯的选择没问题,所以才会把隶属于自己的半哨家将家丁交出去:“博易老弟渡江之后,京师的局面就全活!”
大家都深以为然,现在张皇后身边有周之升的一百亲卫,太康侯麾下又有张博易统领的一哨家丁,再加上可以争取的新江口水师三营,谁也不能把张皇后当成摆设,太康侯张国纪当即拍板:“这事就不用通知福王殿下,直接渡江就行了!”
刘永锡对于福王、马士英这些人本来就没有敬畏之心:“就按太康侯的意思来办!暂留江北已经是我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大家一起随娘娘渡江入京拼出一个千秋功业来!”
只是决定周之升与张博易都带兵入京之后,张皇后身边的俏丽小宫女瑾儿专门找到了刘永锡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刘永锡没想到瑾儿会有这样的想法:“瑾儿你不准备渡江,准备暂留江北?”
瑾儿既然来找刘永锡自然已经想好了一切:“永锡哥哥,你放心在南都一展宏图吧!江北这边有瑾儿会替你守着这份基业!”
虽然瑾儿只是一个十六岁的俏丽小妮子,但是这一刻她脸上流溢的都是自信的光泽美不胜收,就连坚毅的眼神都变得如此动人。




明风八万里 第七十七章 入京
而刘永锡也突然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现在刘永锡麾下总共才两营兵马,但是邢胜平一营不但出身高杰军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而且实力、装备、战力都胜于刘永锡自领的一营新军。
而且刚才大家已经达成共识,要调张博易一哨随太康侯渡江入京。
这样一来江北两营之间的实力越发显得失衡,更重要的是刘永锡渡江入京之后,不管是赵志杰、富定、李怀庆还是陈渊、这些哨官都压不住邢胜平这位邢夫人的族弟,搞不好吴克这哨人马都要邢胜平拉拢过去。
刘永锡现在只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瑾儿一个小妮子能不能压住邢胜平?
瑾儿握住了刘永锡的手,元气满满地说道:“永锡哥哥,这件事一定要相信瑾儿!”
刘永锡很快就想到怎么解决问题:“我带邢胜平一起渡江入京!瑾儿,江北这份基业我可是全托付给你!”
不知道为什么,刘永锡觉得江北这份基业交给瑾儿肯定不会出问题,虽然这只是一个十六岁的稚嫩少女,而且她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但刘永锡莫名其妙地觉得瑾儿绝对值得信任。
而邢胜平对于跟着刘永锡一起渡江入京是一百个乐意,毕竟邢夫人特意交代他一定要寸步不离张皇后左右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本人也对于暂留江北一百个不乐意。
毕竟他对于南京城与秦淮风月充满了无数不切实际的妄想,现在听说有机会跟刘永锡一起渡江入京自然是一万个乐意。
他甚至提出更进一步的建议:“诚意伯,既然太康伯让张博易一哨渡江入京,我也带一帮兄弟到南京耍一耍,顺便给你充当护卫!”
虽然他只说“耍一耍”,但实际却是准备也带一哨兄弟渡江进京,刘永锡自然笑了起来:“没问题,如果不方便的话我来帮你找船!”
邢胜平也笑了起来:“秦淮河上的花船我可是闻名已久,这次入京一定要玩个痛快!”
诚意伯府为护卫渡江入京的事情忙个不停,而福王那边也没闲下来。
根据各种小道消息,现在马士英通过卢九德的关系已经抱上福王殿下的大腿甚至成为福王殿下最信任的大臣,淮扬巡抚路振飞几乎靠边站。
毕竟马士英是凤阳总督,卢九德是凤阳镇守太监,两个人本来就常有往来,而且按照马士英自己的说法,他跟诚意伯刘孔昭、史科给事中李粘等人也早有书信来往,在信中他明确提出:“北事果真,只有论序亲贤早正名位,吾辈方可不负朝廷不祸身家。”
虽然有人对于马士英的说法抱有异议,认为他与史可法在浦口会面是为了拥立潞王,但是福王却对此深信不疑,而且已经点名让马士英入阁作他的首辅。
只是大家认为马士英想做首辅这事操作难度太大,不管从哪个方面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是方方面面都认可的合适人选。
但是刘永锡很清楚马士英到浦口与史可法会面并不是一无所获,他手上可是有了一封史可法与南都诸臣“七不可立”的亲笔书信。
正是这封书信马士英才能在弘光一朝立于不败之地,也是这封“七不可立”的书信才能让马士英第一时间得到了福王的信任,入京之后肯定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而在几天的等待之外,福王也终于得到南京的明确回应。
然张皇后的书信是写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但是这封回信却是以南京守备厅名义联名发出,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南京守备赵之龙代表南都臣民已经准备好舟楫迎驾。
收到书信的时候福王专门把张皇后请了过去:“皇嫂,南京来信了,我们可以渡江了!”
之前约法三章的时候,他看这位美艳绝伦的皇嫂可以说是有多欢喜就有多欢喜,甚至觉得没有张皇后约法三章,自己根本没有成为大明皇帝的可能。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张皇后连杯水酒都不让他喝,人生可以说是毫无兴趣,这个皇帝的日子过得还不如升斗小民,他心底是一百个不情不愿,何况张皇后还要与亲卫一起渡江更是让他心烦意乱。
他又不是正统、万历皇帝那种完全不懂事的小皇帝,按年龄只比天启皇帝小了两岁,比崇祯皇帝还年长四岁,天启皇帝在位七年,崇祯皇弟更是整整当了十七年的皇帝,皇嫂何必处处插手甚至一定要与亲卫一起渡江,难道是想当秉政的皇太后吗?
张皇后这位皇嫂只是先朝皇后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皇太后,但现在她却是摆出了秉政皇太后的架势,大家也都默认她在新朝的地位应当与崇祯朝完全不一样。
他甚至觉得根本没有与张皇后约法三章的必要,自己不但得到了凤阳总督马士英、淮扬巡抚路振飞的支持,而且通过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的努力,江北四总兵都愿意拥戴他,张皇后约法三章反而是给他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既然已经约法三章甚至闹得人所共知,现在更是入继大统的关键时刻必须打出张皇后的旗号,所以福王只能第一个请来了张皇后,而张皇后还是那句话:“我与诚意伯一起护送殿下渡江!”
福王不由想起了卢九德与马士英说过的很多细节,但是事到如今他除了照张皇后的意思去办没有任何选择:“渡江!”
渡江!
南京早已经派来了十几条大小战船,这些战船都隶属于操江诚意伯刘孔昭,有幸登上战船迎驾的文武官员都是意气飞扬,觉得功名富贵已经不在话下。
但张皇后依旧选择了那艘被称为“御舟”的战船,同行的除了刘永锡还有一百名与她一同渡江入京的亲军护卫。
起航了!
刘永锡的眼神一直望向北岸,虽然现在已经看不清哪一个身影才是瑾儿,但是他总觉得瑾儿在看着自己,而张皇后也明白刘永锡的心思:“诚意伯不必这么伤感,瑾儿也盼着你入京能大展宏图!”
刘永锡转过身来望着这座由诚意伯刘基营建的南京城。
明明他离开南京城到京营历练还不到一年,但是刘永锡却明白自己已经很多年没回过南京城,有些憾事现在还来得及弥补。
现在是大展宏图的时候。
(第一卷《南渡风云》终)




明风八万里 第一章 父子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福王王舟与懿安皇后御舟抵达燕子矶,南京官绅前往王舟觐见却被福王谢绝,最后经过群臣力争,福王才决定第二天以王礼会见群官。
接着群臣又去觐见懿安皇后,懿安皇后什么都没说就说了他与福王的约法三章。
虽然福王恨不得今天就能登基就位,至于曾与懿安皇后约法三章这种黑历史他更是只想淹没在这滔滔江水中,但是他也知道一切都得按流程走,登基这种事一定要三辞三让才行,再怎么没耐心也得等到登基称皇之后才能事事称心如意。
但是刘永锡就不需要这么麻烦,御舟刚靠岸张皇后就抓紧时间与刘永锡欣赏了一番燕子矶的美景,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就带着一群大臣前来觐见并商议福王登基事宜。
张皇后直接就把刘永锡赶下了御舟:“小锡,代嫣姐好好逛一逛金陵城,到时候跟我说说这城里的景色,这几天我肯定要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是没机会跟你见面了!”
她身为懿安皇后行动自然会受到很多限制,所以只能指望刘永锡转述金陵城的种种好看好吃好玩,而刘永锡自然答应下来:“嫣姐,等忙完了这阵子我们一起逛个痛快!”
刘永锡的承诺让张嫣的信念越发坚定下来,没有一支自己彻底掌握的班底与亲卫,她怎么可能与刘永锡一起偷偷手牵着手逛遍整个南京城。
而刘永锡下了御舟之后立即陷入了包围之中,虽然上次离开南京城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但现在大家都知道他是真正的定策功臣立即靠过来了:“小伯爷,自北都生变的消息传来在下一直拥戴殿下,能否请小伯爷帮我做个见证?”
“小诚意伯定策功臣,在下仰慕已久,能否过府一叙?我也是始终拥戴福王。”
“小伯爷,吾在家中已经备好美人美酒,小伯爷能否与我一起好好尽兴顺便谈谈拥戴殿下的具体经过!”
现在人人都是始终拥戴福王的定策功臣,似乎南京城内根本没有人拥戴潞王,但是这种定策奇功光有自证是不够,因此大家第一时间过来拉拢刘永锡,希望他能帮自己作个见证好成就平步青云。
在一片混乱与拉扯中,一个沉稳的声音结束了混乱:“永锡,你随我来!大家放心便是,既然都是定策功臣,刘某不会忘记了大家的功劳,观海,你好好记录一下!”
人群转向了一边的徐观海,刘永锡赶紧走了过去:“父亲!”
眼前这个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诚意伯刘孔昭。
在许多东林、复社君子眼中,刘孔昭就是个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但是刘永锡身前的这个中年人跟一般的士大夫没有多少区别。
他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道袍,看起来并无半点武人习气,刘永锡还知道他习得一手好字,曾经帮乡党写过不少碑记、墓文,而且很喜欢结交文人,其中更有象钱位坤这样的复社骨干。
只是他既然站在东林复社的对立面,他必须是目无识丁的一介武夫,哪怕识得一个字都是意图不轨。
刘孔昭非常欣慰地叫着刘永锡的表字:“尔类,你这次南渡的事情我都知道了,马瑶草在信中可是把你好好夸了一顿,你杨龙友叔叔也说这次幸亏有你才有了娘娘与福王殿下的约法三章。”
一说到杨友龙,刘永锡的神情就变得温和起来:“杨叔叔这就是过奖了,我也没想到福王殿下会与娘娘约法三章。”
马士英自从崇祯五年罢职流寓南都十年,但当时他跟诚意伯府只是泛泛之交,他之所以与诚意伯府成为通家之好还是因为杨龙友这个贵州乡党的关系。
自从嘉靖复爵以来,刘氏一族就长居南京很少回乡,刘永锡十六年来只回过了两次青田故里。
但这并不代表诚意伯府对故里的情况一无所知,恰恰相反,诚意伯府对青田故里有着超乎寻常的关心。
1...2021222324...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