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现在已经不是马阮与东林之争,而是打着“定策有异心”旗号讨伐一切异己,别说是东林中人,哪怕是高弘图这种自诩中立无私与东林有过恩怨的老臣都被排挤出朝堂,甚至象郭维城这样拥戴福王登基的定策功臣在朝堂上都呆不下去了。
只是过去他们只能主动要求致仕归隐,而现在他们却有了全新的选择,纷纷南下金华投奔张皇后。
毕竟现在的金衢处三府在他们眼中是一片乐土,别看马士英、阮大铖通过张捷这位吏部尚书完全控制了人事运作,但是对于金衢处三府二十三县却是鞭长莫及。
哪怕吏部有了新的任命,只要张皇后不肯承认原任的官员依然继续在职,甚至有很多朝廷任命的官员接到任命之后不去上任,反而到张皇后身边护驾,南都的朝堂斗得越厉害,张皇后的声望就越高。
虽然大家都承认弘光皇帝是张皇后所立,但是现在大家都认为张皇后高瞻远瞩提前与福王约法三章,而现在弘光皇帝不但有失德之处,而且当初的约法三章一件都办不到。
岁币之事是张皇后派小诚意伯强行护漕才暂时停下来,而现在南京都在传福王每天晚上没有半斤名酒是睡不下去,选妃更是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就连近在咫尺的杭州都在张罗选妃选宫女,民间不堪其扰。
但是对于另立天子的建议,张皇后与刘永锡却是早有共识:“一般的琐事,朱先生与童先生可以定下来,但是废立之事不是一般的琐事,诚意伯不点头我就不会考虑!”
大家都知道张皇后口中的“诚意伯”是指诚意伯世子刘永锡,也是浙中这边唯一可以信赖的武力,也觉得张皇后这是稳妥之见,虽然南都的弘光小朝廷倒行逆施,但是还没有彻底败亡的地步,而且张皇后身边可用的护卫亲军最多只有两三千人,根本无力讨伐南都,必须从长计议。





明风八万里 第八十六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且比起废立之事,现在浙中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那就是今年的秋粮起运,这是每年国家赋税的大头。
过去浙中会把征收上来的大部分赋税起运上解,只有少存钱粮存留地方,但是现在金衢处三府二十三县都是张皇后的汤沐邑,张皇后就十分宽厚地宣布免去历年积欠,今年也只征七成,而且征收上来的粮税张皇后只取三成,其余七成都作为地方存留之用。
对于一直忙于催钱催粮的地方官员,张皇后这简直就是皇恩浩荡,不知省掉他们多少精力与时间。
对于地方民众来说他们都觉得今年的负担要比往年轻得多,上解的钱粮不到往年的七成甚至六成,而且地方上的府库、县库也变得突然充实起来。
特别是严州府的许多缙绅虽然知道这种异常宽厚的政策不可能持久,但还是以严州府同样也是张皇后汤沐邑为由要求减免,而且也占了不少。
但是对于弘光小朝廷来说,虽然整个富庶的南方都在控制之下,但是由于既不能开源也不能节流,军事支出完全不受控制,导致张皇后这么一折腾财政上变得特别紧张,根本无力向江北的高杰所部提供北援所需的军资钱粮。
现在的邢夫人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四万大军的大举行动没有朝廷的粮饷支援肯定是千难万难,可偏偏朝廷提供的支援只能称得上杯水车薪,因此她最终只能把主意打到了刘永锡与邢胜平身上。
李香君一眼就能认出高杰的这封书信出自侯方域之手,但正因为出于这位侯公子之手,所以李香君毫不客气地说道:“兴平伯想要北进,我们临淮镇自然是全力支援,但是我们临淮镇北进的钱粮都没能解决,他怎么能让我们拿金银绸缎出来?”
虽然现在刘永锡已经打出了高杰的旗号,但是临淮镇的旗号也照打不误,而且双方中间相隔上百里,从某种意义来说,刘永锡与高杰之间可以用“听宣不听调”来形容。
正常情况下刘永锡听从高杰的调度出兵策应高杰北伐,高杰自然有提供刘永锡行动所需粮饷的义务才对,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却是反过来了。
而那边瑾儿也反对高杰的这种调度:“咱们虽然说收支勉强持平,但这都是我们辛苦经营的结果,跟兴平伯高杰没有多少关系,兴平伯这么一封信写过来就要我们提供金银绸缎,这也想得太简单了!”
她甚至非常直接地说道:“如果兴平伯对于部将是这种态度的话,我觉得这次北伐肯定成不了,总不能让将士饿着肚子北伐吧!”
刘永锡知道瑾儿的判断没问题:“正因为这次北伐成不了,所以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支持兴平伯!”
李香君没想到刘永锡为什么要这么干,倒是瑾儿突然想明白了:“永锡哥哥,既然你决定支持兴平伯北伐,那瑾儿也全力支持,但这次北伐,我们到底支持到什么程度?”
虽然刘永锡说“竭尽全力支持兴平伯”,但是瑾儿很清楚这只是口头上的一种夸大而已,刘永锡与临淮镇都不可能把全部资源赌在高杰这次北伐之上,必须有所保留。
刘永锡对此早有考虑:“香君姐,我来说,你来写!”
看着手上书信上越来越陌生的文字,李香君当即提起笔来:“诚意伯,我觉得您还是三思而后行!”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告诉李香君:“告诉兴平伯,我麾下共有五百精骑,这次将由我亲自统帅这五百精骑负责掩护北伐大军!”
瑾儿赶紧说道:“出动五百马队应该够了吧,我们总共才五百马队!”
刘永锡却是非常明确地说道:“不够,完全不够,除此之外还有两千五百步兵,所有这些马队与步队的粮饷我可以自行解决一半!”
现在连李香君都不明白刘永锡为什么会对高杰北伐这么热情,五百马队与两千五百名步兵已经是刘永锡所能投入的几乎全部资源,毕竟临淮这块地盘刘永锡总得留下点兵马。
而瑾儿突然沉稳下来:“永锡哥哥是不是还准备向兴平伯提供钱粮?”
刘永锡回答道:“钱粮肯定没有,但是我在运河上刚好还有两千石杂粮,布匹六百匹,不知道兴平伯有没有兴趣?我只能帮到这!”
李香君已经完全看不明白了刘永锡的想法,而瑾儿却是坚决支持刘永锡:“我们这边还有一些闲置的缴获,不如这次也交给兴平伯!”
她所说的缴获是指前次临淮之役中的缴获,虽然大部分战利品已经被临淮镇所用,但终究有不少闲置,现在瑾儿是抱着废物利用的念头,而刘永锡也同意了:“这或许是我们南渡以后最大的一笔投资,但我也希望是回报最高的一笔投资!”
刘永锡虽然看起来风轻云淡,但是李香君从小在秦楼楚馆中长大,自然看得出他内心的紧张、纠结,因此她当即问道:“这件事要不要跟下面的营官商量一下?”
刘永锡告诉李香君:“肯定要好好商量一下,但是这件事我已经下了决心,香君姐帮我同大家说清楚!香君姐,这封信不要写给兴平伯,就帮我写给邢夫人吧!”
虽然李香君不知道刘永锡突然改变了主意,但是她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扬州的所见所闻有了一个极其荒唐甚至匪夷所思的猜测。
她觉得这种猜测绝对低估了眼前这位小诚意伯,但不知为什么她还是打翻了醋坛子。
眼前这位小诚意伯看起来是高瞻远瞩,但全力支持高杰北攻实际只是为了讨好邢夫人而已,那么这位小诚意伯也太荒唐太胡闹了?
但是也只有这种猜测才能说明刘永锡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大失水准的决定,因此李香君不由微微一笑:“为什么要写信给邢夫人?写给兴平伯效果不是更好吗?”
刘永锡的神情很从容,但是李香君看得出他心底的纠结,而且刘永锡好一会才说道:“写给邢夫人效果更好……”




明风八万里 第八十七章 多尔衮
虽然刘永锡作出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李香君却觉得特别失望。
她之所以特别失望,不是因为吃醋而是因为刘永锡分不清事情轻重缓急,把国事当成了儿戏。
李香君知道刘永锡自幼丧母,所以有一种恋姐情结或者说恋母情结,她也承认邢夫人风情飒爽连她都是我见犹怜,但是现在刘永锡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男人,而是五千将士的主帅而且还关系着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的命运。
在如此关键的问题上,刘永锡怎么能因为个人喜好而把整个临淮镇的命运赌到高杰的这次北伐上,这可是真正国家大事。
只是李香君看了一眼刘永锡略显稚嫩而秀气的面容,还是没办法与这位小诚意伯现在就恩断义绝,而刘永锡却是全部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香君姐,这次北伐许多将士肯定会不理解,但是别人可以不理解,香君姐一定要帮我!”
刘永锡对李香君寄以如此厚望,李香君自然必须理解刘永锡的选择,但是她已经下定决心。
她宁可刘永锡左拥右抱江山美人两不误,也不愿意他为了儿女私情误了国家大事!
等这次北伐告一段落,她就回南京去,谁叫自己看错了人。
就当这是一场梦吧!
她开始帮刘永锡给邢夫人写信。
临淮镇的反应让高杰与邢夫人觉得惊喜莫名,特别是邢夫人没想到临淮镇不但愿意拿出三千精锐策应北伐,而且还愿意拿出相当数量的粮食布匹与物资资助北伐:“这位小诚意伯真是出人意料啊!”
专程赶过来的邢胜平也在邢夫人面前说着刘永锡的好话:“姐,我就说诚意伯这人靠谱,他跟我说好了,这次北伐我也拿七百精锐出来和他一起策应姐夫北伐!”
邢夫人瞪了邢胜平一眼:“简直胡闹,你把江都老营守好就够了,毕竟咱们眷属都在江都不能有失,这么重大的责任想着北伐干什么!”
邢胜平却是有着自己一番的道理:“过去我们邢营被诸位老将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立功的机会,不借这次北伐的机会建功立业,难道还要一直被老将压得出不了头,而且抽出这七百人不会影响江都安危,还可以照顾姐姐周全!”
邢夫人虽然觉得邢胜平根本就是胡闹,但是邢胜平的第二个理由还是说服了她。
虽然她在高杰营中人气极高,普通官兵都喜欢称她“邢太太”,但是象李本深这种军头并不把她当作一回事,经常出现调度不动的程度,甚至有些军头因为资源分配的问题在她面前大闹特闹让她下不了台。
如果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兵马就完全不一样,因此她犹豫了一下,还是下定了决心:“胜平也是一片苦心,那就按你的意思来办吧!”
但是光有刘永锡与邢胜平的支持就不足以推动北伐,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北面的清军动向。
而现在大清国真正的秉政者摄政王多尔衮却在帮着高杰下决心:“既然李自成想与大清国一战,大清国就不能让他失望了,怀庆这么多将士不能白死!命令多铎率兵西进潼关,虽然阿济格一路人马就足以对付李自成了,但现在再多上多铎一路,我看李自成能有什么办法!”
怀庆之役的战报前几天刚刚传到北京,对于大清国来说这是入关以后的第一次重挫。
山西的大顺军从十月十二日开始向怀庆府发起全面反攻,这也是大顺军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反击,梅勒额真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战死,光是战死者就几近两千人,而且损失了不少真正的关外老兵,对于多尔衮来说这不亚于迎头一击。
之前按照多尔衮的计划是同时用两个拳头打人,准备同时解决大顺与南明两个弱鸡对手,所以阿济格的八万大兵从陕北进击西安,而多尔衮的六七万兵马从北直隶南下攻击南明,争取在几个月之内一统天下。
但是谁也没想到一败再败的大顺军居然还有反攻能力,甚至还对大清国在怀庆府的野战部队以歼灭性打击,虽然不至于让多尔衮伤筋动骨,但也让他重新重视起李自成这个老对手,决定让多铎的六七万人转移攻势去对付李自成,形成二十万大军夹击李自成的态势。
而他对面的范文程更是小心翼翼地说道:“摄政王高见,南朝不足为患,流贼才是本朝真正大敌!”
多尔衮这位摄政王一向不怎么把范文程当一回事,但是对于范文程“南朝不足为患”的观点却深表赞同:“没错,我已经问过了,南朝不管什么左良玉还是江北四镇,都是流贼李自成的手下败将,所以我才派了多铎去解决他们,现在可以先放一放专心对付流贼!”
多尔衮向来是更重视李自成与大顺军,毕竟在一片石之战清军虽然占尽了便宜但实际损失也不小。
这一次也不例外,对付李自成的阿济格所部八万人,而多铎的南征军却只有六七万人而已,即使把山东的豪格一路计算在内也不及阿济格所部。
但还是有人小声地问了一句:“多铎移兵西进之后,光凭豪格亲王这一路顶得住南朝兵马?要不要多派些兵马南下!”
多尔衮对于曾经参于争位的豪格并没有多少好感:“豪格顶不住的话,让他提头来见!而且陈洪范已经说过南朝都是乌合之众各自为阵,即使来犯也不过是一两路人马而已,豪格连这等乌合之众都顶不住的话,怎么能当我大清的和硕亲王!”
虽然本时空的北使团并不象历史那样给大清国送来了一份加速他们行动的岁币,但是陈洪范这个内奸还是第一时间把弘光小朝廷的内情泄露给多尔衮,甚至建议多尔衮不能放虎归山,第一时间把已经南行的左懋第给扣下来,所以多尔衮对于南朝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范文程却是提醒了一句:“虽然如此,左懋第与陈洪范都说过诚意伯世子刘永锡是个人物,不可小视,我觉得得让豪格王爷那边多用些心思!”




明风八万里 第八十八章 联欢
范文程知道豪格是皇位争夺的失败者,所以多尔衮与他身边的许多满洲贵族看豪格特别不顺眼,总是千方百计打击豪格,直到前不久顺治即位豪格才得以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而且豪格虽然名义上主持山东战线,但实际却是只能“定济宁满家洞土寇”,只能以亲王之尊亲自解决一群土寇,所以范文程根本不敢说给豪格增兵的问题,而是特意提到了这位诚意伯世子刘永锡。
但是多尔衮却是根本不把这位半大毛孩子放在眼里:“我已经问过北京的汉官,这位诚意伯过了年才十七岁,难道还能有三头六臂不成,再强也不过是几千兵马而已,而且还是用进贡我大清国岁币练出来的兵马!”
一说到这个问题多尔衮就特别生气,入关以后大清国就遇到粮饷严重不足的问题,之所以让多铎南下也是希望用江南的粮饷解决迫在眉睫的财政问题。
一想到好不容易南朝愿意主动进贡岁币,又被这位无法无天的小毛孩子抢走充当自己的粮饷,他真把这位小诚意伯恨到骨子里。
他大声说道:“解决李自成也就是三五个月时间,到时候就知道这位诚意伯世子的成色值多少个前程了!”
旁边的诸位满洲贵族都没把刘永锡放在眼里:“没错,这位诚意伯世子值不了几个前程,他在南朝虽然混得不错,但也就是几千步卒,跟满洲精骑根本不在一个水准之上!”
“是啊,明国将帅都是一路货色,手下败将不堪一击!”
“希望这位诚意伯世子能多值几个前程,不然下面的将士可不够分!”
虽然陈洪范与左懋第都已经多次提到刘永锡这个名字,但是在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州的眼中,刘永锡与其它明国将领并没有多少区别,而且陈洪范与左懋第也说不出刘永锡有什么过人之处。
多尔衮还特意派人查探了一番刘永锡所部的实力与底细,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所谓“京口镇”、“临淮镇”是成军只有几个月的新军,虽然有马队但最多也就是三四百骑而已,装备也就是一般的明军水准,刘永锡如果不是打出了高杰的旗号,恐怕现在是被刘良佐、刘泽清直接吃下去。
所以多尔衮与诸位满洲贵族的眼中,刘永锡虽然不是土鸡瓦狗,但也只是稍强的土鸡瓦狗而已,因此多尔衮信心十足地说道:“不可小看了这位诚意伯世子,我觉得一个牛录肯定是拿不下这位刘永锡,至少要两个牛录才行,说不定要三四个牛录一起上!”
多尔衮觉得再怎么重视刘永锡,也只能重视到这种程度了,而在场的满洲贵族都觉得多尔衮英明至极。
而对于高杰与同样支持北伐的史可法来说,眼前的清军调动就是天赐良机,而且这似乎说明“联虏灭寇”的国策非常具有可行性。
虽然不知道阿济格的八万大军将从陕北方向展开抄击,但是多铎所部数万大军正在转向潼关方向代表着清顺之间的一场大战近在咫尺,不管谁胜谁负似乎都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且根据情报双方已经在展开一系列前哨战。
在这种情况下打着“分道入秦”、“会师剿闯”的名义展开攻势拿下开封地区是最佳选择,但是这几乎只是史可法与高杰的私人行动而已,不管是刘泽清、刘良佐还是黄得功都是始终按兵不动。
除非高杰这次北伐能取得意料之外的辉煌胜利,不然他们将始终保持着按兵不动的态势,而朝廷现在终于缓过劲准备与浙中的张皇后斗法,只是除了浙中的张皇后之外,杭州的潞王同样也是弘光皇帝头疼的目标。
虽然张皇后这两个月在金华始终深居简出,始终不肯谈废立问题,但是有很多人提议张皇后应当改立潞王,而且潞王身边也围绕着一群热心人,如果不是张皇后始终咬紧牙关不肯提废立之事,恐怕有心人早已经拥戴潞王在杭州监国。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与资源考虑北伐问题,而且马士英与阮大铖也不希望高杰这次北伐能够大获成功,毕竟在他们眼中这只是史可法发动的北伐。
虽然史可法已经被排挤出中枢就任江北督师,但他始终是福王即位时的南京兵部尚书,现在在阁臣中的排名与名位都高于马士英,如果这次北伐能够大功告成,恐怕就是史可法重返金陵就位首辅之日。
因此他们虽然谈不上拖后腿的问题,但是能够提供的支援几乎为零,而在一片寒风之中刘永锡终于动用了前次“护漕”所得的金银绸缎与漕粮并沿着运河一路北进。
虽然刘永锡的临淮镇只是打着高杰的旗号,实际一直维持着独立性,但是这一次刘永锡却是提前定好了调子,以高杰军一部自居,为此他还特意与出身于高杰军的邢胜平部七百人一起同行,而且他还把同样出身于高杰军的陈渊一营也带了出来。
陈渊所部实际也是邢胜平旧部,只是当初只有三四十人而且整天跟邢胜平闹别扭,所以才被邢胜平选中与李怀庆部进行互换,而现在陈渊已经发展成七八百人的大营头,让邢胜平都过去跟他套交情。
而有了邢胜平与陈渊这两位高杰旧将之后,刘永锡一路北进就没有摆不平的问题,即使有摆不平的问题把李香君请出来也能全部摆平。
刘永锡军中各个营头向来是最欢迎李香君带着剧团劳军,哪怕听不懂昆曲、评弹也是兴高采烈,更不要说李香君亲自上面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感同身受,这次北伐如果不是李香君出面,临淮镇根本不会这么快达成出兵的共识。
而高杰军的各个营头同样欢迎李香君组织的两军联欢。
每次联欢都是好酒好肉管够,兴尽而欢,还能感受精忠报国的一腔热血,又能听到家乡的味道和绕梁三日的韵味。




明风八万里 第八十九章 潼关
只是在联欢之前,高杰这边只是听说过刘永锡的名字,之所以跟刘永锡搞联欢多半是眼馋李香君身子,但是联欢之后却是对刘永锡这位诚意伯世子赞不绝口,都觉得刘永锡这位诚意伯世子义薄云天,跟着他绝对不会吃亏。
这都是李香君的功劳,虽然对于刘永锡把临淮镇的命运都押在高杰这次北伐非常不理解,但她还是竭尽全力帮刘永锡鼓吹,甚至还编了一部《圣母南渡》的大戏,明面上赞扬懿安皇后实质上却全是在夸奖刘永锡。
高杰这边也对刘永锡的际遇觉得非常好奇,毕竟临淮镇的崛起太有点不可思议,刘永锡护送张皇后出京的时候身边只有百八十号人,但是几个月过去临淮镇已经拥有近万人马,虽然远不及兴平伯高杰兵强马壮,但是已经有资格跟刘良佐、刘泽清相提并论,甚至有人将刘永锡称为“江北第五镇”。
而现在这么一次联欢之后,高杰所部将士不但把刘永锡所部临淮镇当成了自己人,甚至还因为刘永锡给出的小恩小惠向刘永锡积极靠拢。
这让邢夫人不得不警惕起来。
虽然刘永锡只是给出小恩小惠进行拉拢,并没有给出多少具体承诺,但是邢夫人总觉得刘永锡所图甚远,虽然又不明白刘永锡为什么要在这些琐事上费这么大心思。
寒风凛冽,朝廷提供的粮饷只能称得上杯水车薪,现在连北伐的开拔费都没有着落,还得邢夫人自己想办法筹措,在这种形势下刘永锡的小恩小惠取得了百倍甚至千倍的效果,邢夫人只能望着北方的阴云说道:“夫君,最近小诚意伯千方百计笼络人心,您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虽然只是说“有什么看法”,但实际却是在提醒着高杰这件事背后或许隐藏着什么,而高杰因为河南巡抚越其杰的全力支持而变得兴高采烈:“能有什么看法?小诚意伯只是想有一席之地而已,不要多想什么,有我高杰在咱们这支队伍谁也不要有多余的想法!”
说到这高杰就不由笑了起来,跟刘永锡所部那些几个月成军的乌合之众相比,他这支高家军是他与邢夫人亲手创建起来的,崇祯八年他与邢夫人脱离李自成向官军投诚的时候身边只有五十家丁,而今日的高家军已经有四万之众九千马队。
1...4445464748...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