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博洛觉得田雄说得太对了:“没错,江北有大军四万,不管来多少流贼都能尽数击破,我可不信金华贼敢渡江北进!”
田雄听到之后越发张狂:“如果金华贼敢渡江北进,田某愿为大军前锋,把这些金华贼杀得片甲不留!”
博洛也是信心十足:“论水战,我大清兵稍有逊色,可是陆上交锋的本领,我大清国天下无敌,我就看这些金华贼敢不敢渡江!”
田雄刚想说些什么,就听到一个浑身是血的八旗兵一路狂奔跑了进来:“贝勒,贝勒,出大事了!祖将军从湖州败下阵来!”
“湖州?”
对于博洛来说这又是一个晴天霹雳:“怎么可能?区区一个湖州我大清兵怎么可能拿不下来!”
跑来报信的八旗兵虽然汗如雨注,却是第一时间回答了博洛的问题:“贝勒,湖州不但有明军镇守,而且还有金华贼侧应!”
一说到“金华贼”三个字博洛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而旁边的田雄更是提醒了一句:“贝勒,小心嘉兴方向也有变故!”
博洛不由擦了一把汗水,他知道情况很恶劣,但是没想到情况会恶劣到这等地步。





明风八万里 第十一章 祖大弼
之前博洛并不认为湖州与嘉兴两个方向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湖州与嘉兴都是顺民居多,湖州方面甚至还主动把周王献出来让博洛立了一功,而且与田雄、哈宁的南征军不同,博洛在这两个方向上可是动用了真正的八旗军,有几千名八旗军参战天下还有拿不下来的名城。
湖州方面的清军统帅就是人称“祖二疯子”的祖大弼,也是祖大寿的弟弟,这个祖疯子在明军阵营的时候曾经给清军制造无数麻烦,而他这样的名将都加入清军自然代表着明国气数已尽。
祖大弼入关以后也是替大清朝立了无数战功已经不能回头,所以在湖州生变之后博洛第一时间就让祖大弼带着几千名八旗汉军与绿营军收复湖州,祖大弼也在博洛面前表示一定拿下湖州,原本以为只需要一两日就能大功告成。
但是谁也没想到祖大弼带着几千八旗汉军与新附绿营军不但没拿下小小的湖州城,反而因为突如其来的金华贼而败下阵来,这让博洛不由担心起嘉兴方向的八旗军。
别看他麾下有四万大军,但是真正值得信赖的还是这些八旗军,如果八旗军都败下阵来恐怕剩下的绿营军都会不战自溃。
江南之役虽然有部分八旗军参战,但主力还是田雄的绿营兵所以能糊弄过去,湖州之役的主力却是祖大弼的八旗汉军已经很难糊弄过去,而嘉兴方向的三千甲兵全是真正的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如果全部败下阵去那就没办法收场甚至把整个浙江都丢掉了。
因此博洛额头第一时间渗出汗水来,而田雄更是第一时间开口说道:“贝勒,赶紧向豫亲王求援,他再不出兵救援咱们,恐怕就是全浙沦陷的局面了!”
博洛虽然觉得情况不象田雄说得这么严重,毕竟除了嘉兴与湖州两路人马之外,自己手下还有三万大军,但是这一刻也是乱了手脚:“先看看嘉兴方面的情况再看,咱们不能先自乱阵脚!”
只是博洛刚下定决心,南面的萧山那边已经传来了坏消息:“金华贼刘永锡、王之仁、邢胜平、余煌诸部已经大举渡过钱塘江,现在就在围攻湘湖附近的大清劲旅!”
博洛的神情从来没有这么难看过,虽然他手下还掌握着三万大军而且嘉兴方面还有三千八旗劲旅,但却是大声吼道:“支援,支援,让豫亲王赶紧支援咱们杭州府,南京方面一定要支援咱们才行,不然他们就只能给我们收尸了!”
湖州府的巨大失败已经让博洛变得有些神经质了。
而对于奉命经略湖州的张博杨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获得了多大的胜利,恰恰相反他变得与杭州城内的博洛一样小心:“祖大弼虽然已经败走,但是大家一定要小心这奸贼可能会杀个回马枪!”
祖大寿、祖大弼兄弟都是天下名将,张博杨少年时没少听说祖氏兄弟建功立业的故事,没想到现在却与少年时的偶像成了战场上的对手,所以对自己的对手也格外重视,总是担心祖大弼会去而复返。
而他身旁的湖州诸生费宏玑等人看到张博杨如此小心谨慎不由劝道:“张将军放心,祖大弼即使杀了个回马枪回来,以你我两军之力也能与建虏斗平分秋色!”
在江南举义的诸路义军之中,湖州义军是一支比较特殊存在的存在,江南诸路义军大多是临时起事的乌合之众,即使占据城池也是旋得旋失,清军攻城即使不用红衣火炮也是一两日就立即破城,所以多数义师坚持的时间很短,能在清军重兵围攻之下仍能长期坚持者只有皖南的金声所部与江阴义军。
而湖州义军由于有大量南明正规军的加入,在祖大弼几千八旗汉军与绿营军的围攻之下却坚持整整十五天,而且在湖州府第一次失守于七月底再次收复了湖州府,加上湖州的极度重要性,所以刘永锡在张皇后的建议下特意让张博杨负责经略湖州府。
在京口镇的老人之中,张博杨一直可以说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存在,他当初之所以能成为刘永锡麾下资格最老的几位哨官之一,并不是立下了多大战功,而是因为他是太康侯的远房亲戚,而且刘永锡与张皇后、太康侯出京南渡的时候张博杨主动留守京城而且没露出任何破绽。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博杨都担负起留守重任,不管是刘永锡还是张皇后都觉得张博杨是自己人值得信任,但是这一次刘永锡却是把经略湖州府的重任与五营官兵交给了张博杨负责。
张博杨也是第一次担当如此重任,毕竟他麾下的人马编制数量已经跟江西巡抚张孙蕃相当,为此十分惶恐的他主动要求刘永锡与张皇后收回成命,但是张皇后却是格外看重他:“博杨,这次重任有比当初留守京师还要艰难吗?虽然是越国公的命令,却是我的主意,这一次咱们张家要让大家刮目相看!”
能得张皇后如此信任,张博杨自然是不敢掉以轻心,因此渡江之后虽然有不少不错的战机与收编义军的机会,但是张博杨却是把机会全部让给了友军,除了一路狂奔赶往湖州什么都不管。
而此时祖大弼所部清军与湖州义军的交战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程度,看到双方在湖州城下连番大战,许多熟悉张博扬的老人都以为他会采取观望态度,等到祖大弼与湖州义军两败俱伤以后再出来捡便宜,但是谁也没想到张博易却是顾不得部队奔波几百里十分疲惫:“狭路相逢勇者胜,现在是一决胜负的时候!”
张搏易不再象平时那样小心翼翼,而是点齐五营官兵直接朝着清军的营盘杀了过去,清军也没想到传说中的“金华贼”突然从背后突然杀了出来一时间变得手忙脚乱,而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湖州城中义军已经发现援军赶到自然是毫不犹豫地出城接应。




明风八万里 第十二章 北路
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超出了参战双方的意料之外,不过半个时辰双方各有数百人失去了战斗力,张博易手下五个营官更是一死两伤减员大半,二十五个哨官同样死三伤六,许多冲在最前面的单位已经伤亡过半甚至超过三分之二。
清军的损失同样可以用异常沉重来形容,且不说没经过多少场大战的绿营新附军,就算是八旗汉军入关也没见识过如此惨烈的战斗。
他们只能看着一个又一个牛录投入战斗然后立即被无情绞杀,即使是一片石大战、潼关大战,这些八旗汉军都没经历如此残酷的场景,这让清军军官不由想起了松锦大战与更久远的回忆,有些惨痛的回忆甚至还是发生他们处于明军阵营的时候。
部队伤亡虽大,但是张博易却是表现格外兴奋,他亲自挥旗带队冲锋,明军看到身为总兵官的张博易都亲自带队冲锋自然是士气大振发动又一轮冲锋,而城内的明军在发现这一幕之后也杀出来策应。
而清军统帅的表现就逊色多了,虽然多铎、博洛都对祖大弼寄以厚望,认为这位当年给后金制造无数大麻烦的勇将一定能再造奇迹,但是祖大弼真正遇到如此疯狂的明军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
虽然祖大弼部的实际战斗力胜于两支参战明军,而且在场面上也不吃亏,但是在明军的双重围攻之中祖大弼已经失去当年“祖二疯子”打遍全场的气概,毕竟他已经都投降清国入了八旗有了偷生之念,怎么可能会重复当年锐不可挡的勇气。
因此这一场湖州之战最后变成了“斗将”,虽然在整场战斗祖大弼没犯多少致命错误最终带领大部分清军突出重围,指挥上称得上可圈可点,但是他始终没有亲自冲上去与张博易一决胜负,清军自然成为失败的一方。
而张博易却是打遍全场,明军哪个方向出现危机他就亲自赶过去救火。
张博易不但获得了两千官兵的一致敬佩,湖州义军也把他视为真正救星,虽然现在张博易的态度异常慎重,但是在费宏玑等义军首领的眼中张博易这个书生在战场上一剑能挡百万兵:“张将军,有您这五营精锐赶到增援,哪怕建虏再派多少兵马来攻打我们湖州城也是稳若泰山!”
张博易在战场上犹如猛虎,但是他考虑的不仅仅是一两场战斗的胜负:“费先生千万别说稳若泰山这个四字,张娘娘与越国公派我来不仅仅是为了驰援湖州,张娘娘特意交代过我,国家兴亡就在湖州一路,希望我张博易千万不能大意,不但要守住湖州而且向外发展!”
张博易这么一说,在场的湖州义军首领费宏玑、魏耕眼中他的形象就更高大了。
而且湖州一路确实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毕竟湖州向南就是博洛所处的杭州府,虽然这次祖大弼丢盔弃甲败走,但是博洛十有八九会再兴攻势。
湖州府向东则是嘉兴府,据说嘉兴义军与越国公的援军与八旗甲兵正在恶战,只要湖州、嘉兴控制在明军手中,就截断了博洛与多铎两支清军的联络,而湖州向西则是广德州与宁国府,刘永锡出征之前已经交代张博易要通过这里争取与徽州金声义军取得联络。
而湖州向北则是太湖与南京城,多铎所部清军主力随时可能会以奔流之势压过来救援博洛所部,但别看张博易平时小心慎重,一想到北路的清军主力他就变得浑身是胆:“哪怕来了十万建虏,我也要与湖州城共存亡,费先生,魏先生,你们湖州可愿奉张娘娘、坤兴公主与越国公为天下之主?”
费宏玑与魏耕是湖州义军最重要的两名领袖,虽然他们也觉得张皇后、坤兴公主是女流之辈,而越国公刘永锡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也似乎有些不大合适,但是这一刻他们却知道国家存亡之际不必拘泥于小节,因此齐齐跪了下来:“我等愿听从监国皇后、监国公主与天下兵马大元帅越国公调度!”
而此时的刘永锡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湖州、嘉兴方面的情况,只是与湖州方面杀败祖大弼清军不同,嘉兴战场上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虽然有陈渊所率四营参战,但是嘉兴总兵陈梧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第一天就被清军击溃,如果不是陈渊所率四个营头及时介入战斗或许现在嘉兴府就要遭受屠城的命运。
但是陈渊对嘉兴总兵陈梧在内的嘉兴明军、义军评价非常低,认为他们虽然动员了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但是按陈渊的说法战斗力最多也就是相当于陈渊手下一个营头而已,更糟的是包括嘉兴总兵陈梧、翰林院检讨屠象美、前吏部尚书徐石麒在内的嘉兴官绅自视甚高,始终不把张皇后与越国公放在眼里不说还时不时帮倒忙。
这些嘉兴官绅可以说是典型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虽然名动天下但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刻除了添乱之外一无是处,陈渊甚至觉得没有这些添乱的友军,战场的局面反而更好看一些。
刘永锡也没想到嘉兴府与湖州府的局面有这么大的差距,他知道陈渊的意思是痛下狠手解决掉一部分嘉兴本地官绅,但是陈渊显然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我军要立足嘉兴,还是需要嘉兴本地官绅的支持,余先生,您有什么看法?”
跟着刘永锡一起渡江的余煌当即笑了起来:“这件事并不难办,让老夫跑一趟嘉兴府把这些老友都请来跟越国公见一面,他们肯定都会迷途知返!”
余煌虽然是天启五年的状元公,但曾经编修过《三朝要典》被打成了阉党骨干,跟屠象美、徐石麒这些正人君子尿不到一个壶里,因此刘永锡身边的李香君、张煌言、王之仁都以怀疑的眼光看着余煌。
而余煌大大方方地说道:“越国公,麻烦你借我半营兵,有半营兵我就能把这几位老朋友都请到湘湖来,如果您觉得不方便的话也可以让他们跑一趟金华城见过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后再来拜见越国公。”




明风八万里 第十三章 越国
张煌言与王之仁等人不由竖起了大拇指,对付读书人还是得用余煌这样的读书人才行。
别看余煌一直有着阉党骨干的名声,他手上有半营兵马再加上陈渊的全力支持自然就能轻松收拾屠象美、徐石麒这样的正人君子,毕竟这些人虽然名动天下但私下不知道有多少见不得光的腌臜事与民怨。
象屠象美可是被人称为“时年五十馀,稍有文墨,素无筹略。且身最好色,姬妾三四十人,每夕必八人进御。衣饰一样,妆束歌舞,日夕欢娱。身躯孱弱,如满奋畏风。暮春天气,每出拜客,犹必用绒轿衣围”。
余煌被他们足足骂了十几年的阉党余孽,自然一直关心这些老朋友不知攒下了多少黑材料,这次去嘉兴府这些朋友愿意效忠朝廷也就罢了,如果有人敢胡言乱语动摇军心就别怪余煌不客气了。
而余煌主动请缨之后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越国公,这次我去嘉兴去请这几位老朋友,能不能给我一个合适的名义?”
他这是积极向刘永锡靠拢,而刘永锡当场拍板:“余先生,您觉得兵部尚书这位置合适不?如果合适的话以后我就要称你一声余大司马了!”
余煌原本只想着在刘永锡这边争取到一个六部侍郎的位置,没想到刘永锡如此大方直接就给了自己兵部尚书的头衔,虽然知道这只是虚衔,但是余煌自己都觉得荣耀至极。
他虽然是天启五年的状元而且还参与了《三朝要典》的编修,但是在朝中最显赫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翰林院修撰而已,没想到坐了十多年的冷板凳现在一起复就是兵部尚书,因此他当即给刘永锡施了一个大礼:“越国公如此厚爱,余煌只敢以死报效朝廷,只是金华那边会不会有异议?”
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越国公刘永锡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但金华才是真正的中枢,刘永锡阵前册封余煌为兵部尚书,虽然只是虚衔但也是几乎位极人臣,这样的任命必须得到金华方面的同意才有效。
只是刘永锡让大家只管放心:“我出征之前跟娘娘还有殿下已经有过共识,弘光一朝之所以只有一年国运就是因为不能量才适用,所以愿意为朝廷效忠者不分出身来历都应厚赏,娘娘与殿下临别时交代大学士自当先行报备,六部九卿由我先行任命事后报备!”
大学士是阁臣,自然要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御笔钦点,而六部九卿虽然几乎位极人臣但由于不入阁的缘故,自然可以由刘永锡这位越国公先斩后奏。
大家听到这样的待遇对前程越发期盼起来,余煌更是跃跃欲试:“请越国公放心,这次去嘉兴我就算对付不了建虏,难道还对付不了几个书生,保证马到功成!”
旁边的王之仁同样是跃跃欲试,这次渡江余煌虽然功劳不小,但是怎么能比得上他这位屡建奇功的定海总兵,既然余煌能得一个兵部尚书衔,他觉得自己也有希望:“越国公,不知道王某有没有机会加个兵部尚书衔?如果兵部尚书衔不合适,加个兵部侍郎衔也没问题!”
刘永锡却是笑了起来:“现在闽越争立日月双悬,在争出胜负之前什么兵部尚书、兵部侍郎都是虚衔,之仁兄,我给你一个最最实惠的承诺如何?”
王之仁是崇祯朝东厂提督太监王之心的堂弟,他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是依靠了宦官之力,而且清军入浙时他也一度向博洛上表投降,这都说明他不是那种完全不知变通的武夫,知道刘永锡口中“最最实惠的承诺”绝不是空口胡言:“不知道越国公想承诺什么?”
刘永锡指着北面的湘湖碧水说道:“现在我越国只有一省之地,承诺的实惠有限,但我亏待不了咱们这帮老兄弟,等收复了杭州城,之仁兄先加个督抚名义,等到咱们收复东南的时候,之仁兄的督抚之位就能正式扶正了!”
王之仁几乎是跳了起来:“越国公,此事一言而定!”
比起什么公侯之位与兵部尚书的虚衔,刘永锡给出的承诺更有现实意义,毕竟这可是真正的督抚之位。
本朝别说督抚之位,就是布政使、按察使以至更低一级的道台都是文官的专利,武官的上限实际就是总兵官,再往上升就只能进入只有象征性意义的五军总督府,而王之仁能成为总督、巡抚自然能开府一方。
旁边的余煌不由紧张起来:“越国公,王大帅战功显赫,出任一方督抚自然是毫无问题,但是金华方面会不会有异议吗?”
刘永锡知道清国很快就会有武人出任督抚的先例,而且武人只能有能力能操守自然能干督抚,何况现在还是用人之时:“金华方面如果有异议,我亲自跟娘娘还有公主殿下说清楚!”
刘永锡这么一说,大家突然清醒过来,现在大家所在的这条船虽然打着“大明”的旗号而且也有大明的皇后与公主监国,但真正掌舵者却是眼前这位越国公,或者说大明这条船实质已变成了“越国”。
张皇后明明知道小朝廷的地盘几乎都在浙江境内,国家中兴的第一个成败关键也是能不能光复全越,却力排众议册封刘永锡为越国公、天下兵马大元帅,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味,再加上大家都说坤兴公主要与越国公联姻的传说,大家即使之前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现在也应该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之仁就特别兴奋:“越国公,这可是您亲口答应的,您放心,等收复了杭州,我有个督抚的名义,而您也能从越国公成为越王!”
余煌带着微笑说道:“这事不必太着急,关键看越国公自己的心意,说不定越国公觉得收复南京祭拜孝陵才是好日子!”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余大司马说得甚是,现在谈这些事情还太早,关键还是早日收复杭州,博洛麾下可还有三万精兵!”
王之仁却是斗志格外昂扬:“不就是区区三万建虏吗?别说是三万,就是十三万建虏也挡不住咱们越国精兵!”
不知不觉间,王之仁已经用上“越国”这个新词,而这个名词很快就在军中流行起来,但是更重要的是渡过钱塘江的明军虽然背水而战,却是士气高涨,在钱塘江畔与清军形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




明风八万里 第十四章 以汉制汉
不管是博洛、多铎还是田雄,都以为刘永锡渡过钱塘江与八旗劲旅背水而战是自寻死路,毕竟八旗劲旅的强大就在体现在骑射上,明军背水而战只能是自寻死路,但是真正与明军交战之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杭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东、城西更是典型的水网地带,到处都是河流湖泊,在另一个时空清军为了肃清钱塘江北岸的明军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何况现在还多出上万名战力几乎比美八旗兵的精锐之师。
清军想象中的背水而战是铁骑轰鸣、巨炮呼啸,但是现在却是泥水中小心翼翼地前进。
而明军却是正规军、义军与升斗小民结合起来神出鬼没地从水上打击清军,清军的骑射本领几乎毫无用武之地,想象中的万人决战变成了一系列的水上与陆上遭遇战斗,而且明军充分利用了他们的水上优势,战斗打响没多久就立即调来更多的兵力,清军只能在水网与泥沼中苦战。
王之仁、张名振、张煌言所部表现得特别积极,虽然在陆地上他们的战斗力比不上八旗兵,但现在是他们的主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对付不了八旗兵难道还对付不了一群新附军,而且就算是遇到八旗军也不怕,因为刘永锡已经作出不管伤亡多少就补充多少的承诺,因此经常出现少数八旗军在泥水中被明军反复围攻的局面。
虽然八旗兵身经百战,即使遇到如此不利的形势仍然能从容应对甚至取得了胜利,但是博洛清军的主力就这么被钉在钱塘江北岸动弹不得并不断在战斗中被消耗。
现在光渡过钱江北岸的明军正规军就有两万之众,再加上各路义军、义师不断发动源源不断的攻势,让博洛生怕钱江北岸有什么意外,根本不敢分兵支援湖州与嘉兴方向的清军。
而且在于湖州与嘉兴两个方向的局面越来越恶劣,祖大弼退回杭州之后,整个湖州府已经彻底落入了明军之手,张博易正在湖州大举招兵买马甚至准备东进大举支援嘉兴,而嘉兴府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对于陈渊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当面的三千满洲八旗,而是陈梧、屠象美在内的本地官绅,但是兵部尚书余煌去了嘉兴督战之后局面就焕然一新。
虽然看不起余煌这个阉党,但屠象美在内的本地缙绅还是主动要求到金华觐见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而失去了本地缙绅支持的嘉兴总兵陈梧也迷途知返表示愿意效忠越国公甚至交出了部队的指挥权。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极其血腥的故事,但是大家既然如此识趣,余煌自然是点到为止让大家都能收场。
而对于奉命经略嘉兴府的陈渊来说这是他最渴盼的局面,他在战报里直接把兵部尚书余煌夸成了一朵花,毕竟余煌不但带来了一营援兵而且还帮他整合了整个嘉兴府的资源。
1...5859606162...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