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虽然王之仁所谓两万五千人纯是纸面实力,真实兵力可能只有几千人,但是博洛只派两三百人渡过钱塘江,不但越国公刘永锡看不起这支轻兵,王之仁、陈梧这些人也不会把这支前锋放在眼底。
而在在这件事博洛上受到了多铎的极大压力,豫亲王多铎不知吃错了什么药,让他尽快征服全浙决不可能姑息金华贼,因此谢三宾的建议着实让他心动:“那如果是派三千人渡江如何?”
虽然增派了十倍兵力,但是谢三宾却是觉得博洛在这个问题上太过保险:“贝勒,若无金华贼,三千精兵足以平定全浙,但既有金华贼在就请贝勒多派些兵马过江,最好是多派些满洲精兵!”
既然谢三宾这么说,博洛自然就改变了主意:“那我派一个甲喇章京率四千兵马过江总够了吧?”
只是谢三宾一心想着大兵过江之后第一时间平定全浙保全自己的身家:“四千兵马虽然差不多了,但是金华贼有越国公刘永锡这员悍将在不可小视,请贝勒还是多派兵马,我在明州率义师响应王师!”
虽然博洛手上有四万兵马,但是他麾下大半都是降兵降将,光是黄得功旧部就占了一小半,虽然这些新附军一心求战,但博洛总担心他们的战斗力。
虽然黄得功所部在明国已经算是数得着的精锐,但是越国公刘永锡在明国绝对是异数中的异数,多铎这次南征不但遇到刘永锡的激烈抵抗损失颇大,而且居然还让刘永锡在眼皮底下跑了,而且过江之后就是在金华贼的主场作战,因此他真觉得谢三宾所说很有道理:“既然全浙百姓都盼着王师早日南下,那就派五千大军先行渡江!”
伴随博洛的一声令下,以几百名降兵为前驱,清军浩浩荡荡渡过了钱塘江直指金华府。
博洛这次可以说是下了血本,虽然这支前锋总兵力不过五千人,都是真正的精兵劲旅而且派了田雄这位出卖了黄得功与弘光皇帝的降将与他派去的梅勒章京一起共同统领这支精兵,而且博洛已经准备继续投入兵力。
只是博洛的行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金华,甚至连谢三宾与博洛的具体言谈都已经传过来了。
对于刘永锡来说,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他告诉张国维与朱大典这两位张皇后新封的阁臣:“两位相国,这真是天助我也,我立即出兵江上!等大捷之后我要给谢三宾记上一功!”
张国维虽然与谢三宾曾经同朝为官,只是真没想到谢三宾居然如此无耻:“真没想到谢三宾竟然丧心病狂到这等地步,如果博洛只派一两千人渡江,那对付起来就容易多了!”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我用兵从来是多多益善,对于渡江之寇也是希望多多益善,这次渡江建虏越多,国家形势就越好,所以我才说要给谢三宾记一功!”
张国维与朱大典都知道刘永锡准备在江上来一场大捷以凝聚人心,所以张国维特意提醒刘永锡:“越国公,国家兴衰成败在此一役,渡江之虏虽仅五千人,但是博洛所部足有四五万人,还是小心为妙!”
对于金华这个小朝廷来说,这是输不起的一场决战,甚至可以说是赌上了国运,但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于光博洛手上就有四五万大军,除此之外王之仁、陈梧等明将虽然跟金华这边保持联络,但也已经向博洛输诚。
陈梧在嘉兴还不足为患,可王之仁这位定海总兵却刚好在宁波府,万一刘永锡率主力出师江上被王之仁抄了后路情况就不妙了。
刘永锡却是笑了起来:“这件事我已经派张煌言去处置了,到时候我们可一起以会师江上进取杭州!”
张煌言与谢宾三都是宁波人,虽然两个人在气节上却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论在本地的影响力却明显是谢宾三这位进士相公大得多,因此朱大典不由问了一句:“越国公,张苍水这次回乡只带了一营人!”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没错,张煌言只带了一营人,但是我让他一定至少要带回来五营人!”
明风八万里 第四章 背水而战
张国维与朱大典都觉得刘永锡似乎太大意了,但是张皇后已经把“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位置交给了刘永锡,而且诚意伯府在浙江经营上百年有一定基础,张煌言身边又有一营老兵,如果能与诚意伯府布下的棋子结合起来,肯定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谢三宾声望再高也不过是一位有权有势的缙绅而已,看刘永锡信心十足的样子就知道他应当早有布置:“能平定宁波府自然是好事,但是现在多路分兵是不是慎重一点!”
刘永锡虽然准备以主力出兵江上歼灭这支南下清军,但是他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却作出了分兵的决策,光是随王孙蕃抚江的兵力就多达五营两千人,虽然有不少新募之军,但是老兵骨干至少有一千人。
除去张煌言所率一营与张孙蕃所领五营之外,刘永锡派了好几路兵马同时策应湖州、嘉兴、严州义师甚至准备多路进击南直隶。
这几路兵马少则一营,多则三营甚至五营,再加上金华、处州、衢州最低限度的留守兵力,刘永锡亲领的大军不过是一万兵马而已,与南渡清军相比只是稍占优势而已,如果考虑到博洛随时可能大举渡过钱塘江更是处于绝对劣势。
这是张国维与朱大典眼下最担心的问题,但是刘永锡却非常明确地说道:“义师虽然号称精锐,但总兵力不过两万人,博洛一路尚且有四五万人,南京多铎麾下建虏兵力多达十万,何况上游还有阿济格所部十万建虏,要想扭转战局收复杭城非得借重诸路义师之力不可!”
刘永锡所说的都是朱大典与张国维这两位阁臣所知的实情,现在金华最大的问题不是监国的张皇后与坤兴公主都是女流之辈,而是实际控制的州县不足三十,即使把动员起来的新兵计算在内可用之兵也不过两万余人,在这种形势之下必须借重诸路友军的力量。
张国维做过一任兵部尚书,虽然在这任兵部尚书任上可以说是打了无数场败仗但确实历练出来了:“那越国公这次江上之役有几成胜算?”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没有七成胜算,我岂敢出兵江上?”
说到这刘永锡自己都笑了:“现在我不但要为自己负责,也要为家人负责!”
张国维与朱大典都以为刘永锡是说坤兴公主、邢夫人以及李香君这些女人,当即笑了起来:“那就好,看来金华这个温柔窝并没有销磨越国公的冲天斗志!”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刘永锡所说的“家人”还包括了张皇后,他甚至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张皇后,所以他必须平平安安地得胜归来。
而对于大清总兵田雄来说,刘永锡的用兵方略让他差点笑出声来:“博洛贝勒千交代万叮嘱,却没想到这位越国公在用兵上纯粹就是个水货!”
听说这位越国公今年才十七八岁,根本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而已,用兵方略就跟八九岁的娃娃差不多,如果刘永锡集合全力人马抢在博洛后援渡江之前发动攻势,田雄手下这五千人马或许就会陷入极大危机。
可是刘永锡却是在发动攻势之前大举分兵,根据田雄已经得到的情报可能分成了近十路兵马,一路少则三五百人,最多也不过千余人,虽然看起来攻势如同潮水,但是在田雄这种老将眼里却是破绽百出甚至等于自取灭亡。
虽然刘永锡麾下都是高杰余部,但是田雄的部下不但有着黄得功余部,而且还有着真正的八旗劲旅,而且博洛贝勒的四万大军随时可以渡过钱塘江赶来支援,到时候别说一个刘永锡就是十个刘永锡都只能灰飞烟灭。
一想到这田雄就觉得自己应当早点渡江,倒是真正负责这一场南征的甲嘛章京哈宁觉得要慎重一些:“这路明贼与其它诸路不同最为阴险,一定要防备他们还有后招!”
田雄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毕竟他已经把弘光皇帝与黄得功都给卖了没有回头路,现在就想着怎么在博洛麾下建功立业。
在大明朝这边武人的极限也不过是黄得功、高杰这样的武将而已,但是大清朝武将不但有机会当一省提督,甚至还有机会当真正的总督、巡抚,就看自己立下的功劳够不够份量:“章京大人,现在真正要防备的是不能把明贼给吓跑了,若是把明贼给吓回了金华府,恐怕就麻烦了!”
这才是田雄眼下最担心的问题,自己手上有五千精锐怎么对付刘永锡都没问题,可是把刘永锡吓回了金华府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毕竟金华府才是刘永锡的真正主场,而且刘永锡在金华留守的兵力似乎不少,合流之后就更难对付了。
甲嘛章京哈宁身经百战,田雄这么一说他立即过来:“那我们该怎么样才能把这群明贼留下来?”
田雄对八旗精兵有着超乎寻常的信心:“那自然是背水而战!”
只是哈宁并不明白“背水而战”是什么意思,田雄花了半天时间才说清楚,而这位甲嘛章京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那我们就背靠钱塘江等着明贼来攻!”
虽然知道田雄肯定故意露出破绽,但是田雄真摆出背水而战的态势还是吓了刘永锡一大跳,但是田雄既然这么主动刘永锡就毫不客气地出兵诸暨,而绍兴府与山阴县虽然已经降清,但是看到刘永锡义师北进就毫不犹豫地归附张皇后与坤兴公主,但是绍兴府虽然已经重新易帜,但仍然抱有观望态度。
不仅是绍兴府抱有观望态度,整个浙江也抱有观望态度,但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突然从南京从杭州传过来了!
大清皇帝已经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而且很快更明确的消息已经传来:“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明风八万里 第五章 人心向背
不管是多尔衮还是多铎、博洛还是其它满族贵族,都认为这只是一道区分敌我的命令而已!
剃发的命令在关外就执行过好几次,虽然产生过一些波澜,但对于后金国与大清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麻烦,现在可以借着剃发令把那些隐藏起来的敌人都挖出来全部干掉,而且几十万新附军现在完全无事可干,正好可以让他们充当屠夫,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人心向背的问题,如果没有这道剃发令最多一年时间整个中国就会被清朝彻底征服,但因为这道剃发令战乱将持续几十年。
对于形势变化最敏感的就是刚刚进入广信的江西巡抚王孙蕃,虽然王孙蕃打着“江西巡抚”的名义而且还有全套手续,大家也知道他这个江西巡抚是弘光朝任命后来又得到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的追认。
但是弘光皇帝与马士英很快就将王孙蕃削职为民,而金华的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简直就是胡闹,哪有女流之辈来当皇帝,上下几千年也就是武则夫这么一个例子而已。
因此王孙蕃虽然带着印信与五营兵马总共两千人抚江,但是进入广信之后不但各地实力派对王孙蕃非常冷落,而且他对广信府的控制也成了问题,广信府本地的官员与缙绅虽然承认王孙蕃这个江西巡抚的身份却不愿意接受他的调度,有不少官员与缙绅甚至还在与南昌的清军暗通款曲。
但是剃发令的消息一传到江西,王孙蕃就发现整个广信府现在都换上了“江西巡抚王孙蕃”的旗号,并愿意服从王孙藩的一切命令。
对于张皇后与坤兴公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收获,毕竟之前张皇后只是控制了金衢处三府而已,即使加上那些愿意听从张皇后与坤兴公主命令的州县也不到三十州县,而现在王孙蕃可以说是旗开得胜,整个广信府七县已经成为王孙蕃抚*****。
但收获不仅仅是广信府,附近的饶州府、建昌府、抚州府甚至南昌府都有官员与缙绅愿意服从王孙蕃的调度,而他们的要求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领导他们对抗清军的剃发令。
但是王孙蕃知道自己除了向江西纵深发展之外,越国公刘永锡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还交代了一个重要的命令:“注意向徽州发展,一定要向徽州发展,一定要联络上金声!”
当时王孙蕃虽然觉得刘永锡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且确实有用兵之才,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为江西巡抚负责江西全省一切事务,完全不需要按照刘永锡的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
但是现在剃发令一下,他发现向徽州发展就成了一步绝妙好棋,毕竟徽州有金声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实力派,虽然金声在朝廷并无一官半职,但是他在徽州经营十多年已经把整个徽州经营成自己的铁桶江山。
崇祯十六年,凤阳总督马士英调老家的七千黔兵入援,结果七百黔兵与六百多匹军马由于军纪问题在徽州被金声率领的乡勇尽歼,从这一役就能看出徽州乡勇的惊人战斗力,整个朝廷也为之震动。
所以最后这案子居然是和稀泥的结局,大家都不敢招惹在徽州经营十几年的金声,生怕把他与整个徽州都给逼反了,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到了弘光朝,马士英虽然当上了辅臣控制着朝廷,但反而要借重金声这位在乡缙绅的力量,而左良玉东下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金声全力支持弘光朝廷,而现在金声已经打出义旗起兵反清。
虽然衢州已经有童屹立坐镇,但是王孙蕃还是觉得江西这边也要跟金声取得联络,这样一来金华这个小朝廷的局面就能稳定下来。
而刘永锡也有意料之外的收获,虽然知道剃发令下形势会彻底为之一变,但是他没想到几乎整个绍兴府都第一时间投靠过来,而且迎接越国公的本地缙绅之中还有一个非常敏感的人物。
眼前这位缙绅看着刘永锡的眼光充满了一丝警惕,而刘永锡却是非常坦然地说道:“这次进兵江上之前,我特意跟娘娘还有殿下请示过,她们都说弘光一朝完全是亡于党争,本朝自然要引以为鉴,用人不分东林还是秦楚浙鲁,哪怕是声名狼籍哪怕是罪大恶极,但是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只要愿意与建虏一战都量才适用!”
这位缙绅听到刘永锡这番话是真正松了一口气,他直接就给刘永锡跪下了:“娘娘的恩德,殿下的恩德,还有越国公的恩德余某没齿难忘!余某一定为朝廷尽忠。”
这位余缙绅的真名叫余煌,是天启五年的状元,也是绍兴府最有名的缙绅之一,但是在崇祯初年辞官之后始终没有起复的机会,原因就在于他在天启朝参加编修了《三朝要典》,可以说是东林的敌人。
虽然余煌并没有列入崇祯初年的“钦定逆案”并不算是铁杆阉党,但是直到弘光朝阮大铖在朝中占据优势他才有了起复的机会,当初弘光皇帝准备重修三朝要典特意让他入朝,但是余煌觉得南都的水太混了,所以一直留在会稽老家等待机会。
虽然刘永锡并没有提到最敏感的阉党问题,但是余煌已经知道张皇后、坤兴公主与越国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完全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不管东林还是阉党一律量才是用,正如刘永锡所说的“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
对于余煌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刘永锡也给了余煌承诺:“本来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是准备召余先生入朝,但是现在用兵江上离不得余先生,所以还是要暂时借重余先生!”
余煌虽然是个阉党,但在绍兴府却是顶尖的缙绅,影响力很大,听到刘永锡这么说他当即承诺下来:“越国公放心,您江上用兵有什么需要只管开口,我保证第一时间办好!”
说到这,余煌十分兴奋地说道:“此次渡江南征的五千建虏绝对一个也跑不了!”
明风八万里 第六章 全靠谢三宾
清军这次南征可以说是一路势如破竹,除了在扬州附近曾经挨了刘永锡一记闷棍之外几乎是无往而不利,损失百人以上的战例都屈指可数,更不要说一口气把渡过钱塘江的五千清军尽数歼灭,真要歼灭了这支清军恐怕是天下震动的结局。
但这也是刘永锡此次北征的目标,他苦心谋划几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这事还得感谢谢三宾才行,如果不是他在博洛面前进言,我最多只能逮到几百清军,这事可以说是全靠谢三宾!”
而现在的总兵田雄却是显得异常狼狈,他甚至顾不得甲嘛章京哈宁的面子当着他的面大声吼道:“快点通知博洛贝勒,让他赶紧派兵过江支援来我们,至少要三千人才行,如果不能派兵过来也要派船过来把我们接过江去,不然就等着给我们收尸了!”
平时遇到满洲亲贵田雄这位降将一直是小心翼翼,惟恐惹得诸位满洲贵人不快,但是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只能抓着甲嘛章京的袖子不肯放心。
可哈宁既然能成为甲嘛章京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他并不把田雄放在眼里而是同样吼道:“还不是你建议背水而战,现在就是需要你背水而战替大清尽忠到最后一刻,别人可以投降,你田雄难道还有活路吗?”
说起田雄出卖弘光皇帝与黄得功的旧事哈宁变得有恃无恐起来,他很清楚对面的明军是不可能放过田雄这个出卖弘光皇帝的罪魁祸首。
而田雄听到哈宁这一声怒吼整个人都快疯了:“你我都可以为大清流尽最后一滴血,但是不要忘记了下面的兄弟未必跟我们是一条心!”
现在田雄是真被逼急了,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个背水而战的策略英明无比,一定会让刘永锡吃个大亏。
这位越国公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而已,自己与哈宁麾下又有五千精锐,哪怕刘永锡把留守金华的兵马都调上来照样有十成胜算,何况他们背后还靠着掌握四万精兵与几十门红衣大炮的博洛贝勒。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田雄算来算去终于发现背水而战是几乎无法复制的奇迹,历朝历代有那么多企图重现背水而战的存在成功者却是屈指可数,而自己同样也是其中之一。
现在形势是急转直下,他与诸位满洲贵人都曾以为剃发令只是区别敌我的普通命令而已,却没想到把整个绍兴府都逼到越国公阵营去。
不管是官员、缙绅还是豪强、升斗小民都把越国公的一万兵马视为天降救星,田雄原本以为背靠钱塘江是自己的绝对主场,现在却变成了刘永锡的绝对主场,刘永锡到哪里都能得到支援,干什么事情都异常方便,甚至还有许多土豪、义兵主动归附,可以说是越战越强。
清军却是恰恰相反,不但得不到任何支援,而且不管到哪里都有遭遇袭击的危险,甚至还有许多新附军良心发现临阵脱逃导致局面一片混乱,只能眼看着越国公刘永锡的兵马越打越顺手越逼越近,眼见就要被赶下钱塘江。
偏偏钱塘江北也是义师四起,不但博洛无力分心支援江南的哈宁与田雄,甚至不能维持两岸的正常渡船来往,在这种形势下田雄知道现在是非下猛药不可,而哈宁同样清楚这一点:“怕什么,不要把明军当作一回事,刘永锡有一万兵马又能怎么样?只要咱们肯拼命就有翻盘的机会,真要顶不住了我手上还有一条小船!”
虽然不能让五千清军连同辎重全部渡江,但是哈宁还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小船,而田雄也知道自己这个出卖弘光皇帝的罪魁祸首已经没有洗心革面的余地:“那就按大人的意思去搏一把,真不行咱们一起过江,我想贝勒爷肯定会给咱们留一条生路!”
哈宁是满洲亲贵,博洛处置起来自然不会太重,而田雄虽然没有洗心革面的余地,但是他这个出卖弘光皇帝的罪魁祸首在满洲贵族那边同样是价值连城,哪怕他真把五千清军都丢在钱塘江南岸博洛也会留他一条生路。
哈宁同样明白这一点:“而且我相信贝勒爷绝不会放弃咱们!”
如果钱塘江南岸的这支清军只有新附军,博洛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支清军。
但是这支清军之中不但有田雄这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降将,而且还有甲嘛章京哈宁与他率领的近千名八旗兵与汉兵,所以博洛现在只能把谢三宾给恨上了:“谢三宾,我算是记住了你的名字!”
只可惜谢三宾现在远在宁波府,不管博洛对他有多少恨意现在都得考虑怎么把哈宁与田雄救出来的问题。
虽然只隔了一条钱塘江,但越国公刘永锡的水师已经完全控制了水面,而且更糟的是剃发令一下,原来传檄而定的浙江到处都是乱党,不但钱塘江南几乎尽数落入金华贼之后,钱塘江北也是烽烟四起到处都是袭击清军的乱党,而且更糟的是湖州与嘉兴都重新打出了明国旗号。
对于博洛来说,湖州与嘉兴的易手同样无法接受,毕竟“杭嘉湖”向来相提并论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之前博洛曾经笑话越国公刘永锡不懂兵法,这次北征至少十路人马,而且相互之间形不成紧密联络,必然是被自己各个击破的结局。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剃发令一下刘永锡的败笔突然成了神来之笔,刘永锡这几路偏师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壶浆箪食,不但策应杭州附近的几路明贼而且正准备打通与湖州、嘉兴之间的联络。
金华贼之前只控制着金处衢三府二十余县,都是穷山恶水之地,但如果真要被他们拿下了嘉兴与湖州两个最富庶的大府,恐怕博洛就只能死守杭州,因此他只能先派两路大军去收复嘉兴与湖州。
但是这样一来,钱塘江南岸的哈宁与田难只能自求多福了:“汉人中的读书人果然最会坏事,下一次见到这个谢三宾,本贝勒一定不会放过他!”
明风八万里 第七章 困兽犹斗
不管博洛再怎么把谢三宾恨到骨子里,现在的形势对于博洛都非常被动,最为被动的问题就在于兵力不足。
原本对于坐拥四万大军的博洛来说,兵力不足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但是现在钱塘江南岸有哈宁与田雄的五千兵马,收复嘉兴与湖州的两路人马又用去了五六千人马,四万大军变成了三万大军,而杭州城外到处都是树起反旗的义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