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如果是立一位福王那样的荒淫藩王,那么只能是第二个弘光朝而已,谈不上什么中兴事业,说不定明天就要被北虏扫平了。
可是立一位唐王那样极有魄力的藩王,他们这些定策功臣很有可能被新皇拿来祭旗,毕竟历史有太多的先例存在,中兴之主往往是杀戮之主,反而是眼前这位坤兴公主最合适的人选,能保证他们这些人位极人臣万代公侯。
当然光有一个坤兴公主还远远不足中兴大明,所以张皇后才会特意册封刘永锡为越国公与天下兵马大元帅,现在大家都能理解张皇后的一片苦心。
越国公与坤兴长公主这对金童玉女就是一对完美组合。
而且更重要的是伴君如伴虎,朱大典与张国维在崇祯朝都呆过诏狱,在弘光朝也差点进了诏狱。
因此他们对于张皇后、坤兴公主加上越国公刘永锡的组合充满了期望,毕竟女主对老臣一向宽厚而且女主也必须依赖诸位老臣,正统年间张太后与三杨就是本朝佳话。
因此张国维当即跪在地上大声说道:“国家多事之秋,神器不可无主,微臣张国维请公主早登监国之位!”
在定策方面他与王孙蕃同样热心,都知道定策是天下第一奇功,毕竟唐王与鲁王争立的时候张国维拥戴鲁王最力,始终反对鲁王向唐王低头,而现在张国维也同样拥戴张皇后与坤兴公主最力。
而王孙蕃与张国维既然已经开口,朱大典与童屹立同样不是泥古不化的酸秀才,他们也不愿意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微臣请公主早日监临国事!”
瑾儿却是拉住了张皇后的手说道:“论监国之事,我怎么及得上懿安皇后,还是由婶娘来吧!”
朱大典觉得自己不能再错过机会,而且两位女主监国对他这位定策功臣也是双保险:“请懿安皇后与坤兴公主一起监国,一位是监国皇后,一位是监国公主,这绝对是一段千古佳话!”
虽然监国皇后、监国公主并不符合礼法也并无这样的先例,但是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的组合不但得到了越国公刘永锡这位大帅的支持,也能让朱大典这些定策功臣的利益最大化,因此朱大典毫不犹豫地选择全力拥戴。
而张皇后没想到朱大典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并设,越国公觉得这样合适吗?”
刘永锡毫不犹豫地说道:“这样最合适不过,但娘娘与公主正式监临国事还需再等几日!”





明风八万里 第一百二十七章 离不了越国公
朱大典与张国维都没想到刘永锡会建议等几日再请张皇后与坤兴公主即位监国,但在场诸人也只有刘永锡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在弘光朝定策的御前会议中,吕大器建议福王明日登极称皇,御史祁彪佳却认为监国名义甚正不必急着登基,完全等上一段时间再正式登基即位。
虽然祁彪佳这话是出自公心,但是没几个月就有人翻旧帐说祁彪佳反对福王登基要清算祁彪佳,祁彪佳差点不能自保,在整个弘光朝都因为这事一蹶不振。
幸亏刘永锡不但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也是张皇后为坤兴公主选定的驸马,他提这样的建议大家都觉得不成问题,朱大典就问道:“是等杭州那边事败吗?”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现在我们不必与杭州争个高下!”
现在杭州潞王正被赶上架子准备监国,但这样一来必然成为清军重点打击的头号对象,金华这边就不必与杭州抢这个风头,毕竟刘永锡的大军从扬州千里转进而来正急需休整,而且朱大典、张国维他们也需要时间去说服金华城内的文武官员。
而王孙蕃却是问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越国公不准备出兵救援杭州了?”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博洛此次入浙有大军数万,甚至带了红衣大炮数十门,我们拿什么去救援杭州?现在我们必须等待机会!”
张国维对功名最为热切更做过一任兵部尚书:“越国公,国家中兴需要什么样的机会?”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博洛有精锐大军数万,何况南京还有多铎十万大军,江西有阿济格大军十数万,我军会师之后不过两万人,正面交锋并无胜算,但是建虏新入中国侥幸接连获胜,肯定不会把中国放在眼里,自有利令智昏之举,到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刘永锡的说法虽然有所夸大,但阿济格、多铎这次南进都是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胜利,现在多铎与阿济格光降军就有十几万,而且都是南明朝的精锐野战武力,刘永锡所部在数十万新附军面前自然显得力量单薄。
因此王孙蕃当即说道:“那微臣现在就起程赴任,替朝廷牵制阿济格所部!”
他是弘光朝的最后一任江西巡抚,虽然还没上任就已经被弘光皇帝罢职为民,但当时一切手续齐全而且张皇后依旧承认这个江西巡抚,所以王孙蕃现在迫不及待地赴程。
刘永锡却是气定神闲地说道:“王伯伯不必急于一时,等娘娘与公主即位监国再走也不迟,刚才我说过了建虏新入中国侥幸获胜却贪天之功,待其利令智昏之举一出就是我军反攻的机会!”
刘永锡虽然这么说,但是王孙蕃仍然有些着急,张国维却是开口劝他:“王抚台,千万不要错过这次监国大典,朝廷需要你啊!”
张国维这么一说王孙蕃已经反应过来,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自然会有许多声气君子站出质疑,而朝廷能否取信于天下,就看下支持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的阵容了。
在场诸人之中,刘永锡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越国公却只是武将,张国维、朱大典虽然是天下名臣却都是金华本地人,童屹立资历地位都不够,监国大典自然缺不了他这位江西巡抚。
而且张皇后阵营现在只是占据金衢处三府二十三县而已,即使下一步进一步扩张也只是局限于浙江省内,而王孙蕃这位江西巡抚如果能成功拿下江西若干州县就等于朝廷的半壁江山。
在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王孙蕃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向张皇后提出建议:“我等娘娘与公主即位监国再走,但是请娘娘到时候派一支劲旅随我一起抚江!”
张皇后马上询问刘永锡:“越国公,这事交给你处理!”
刘永锡当场承诺下来:“一两千人绝对没问题!”
在刘永锡抵达金华之前,整个浙中阵营真正可用的兵力也就是三五千人而已,真正能用的野战军就更少了,但是刘永锡入浙之后形势就不一样了,王孙蕃抚江关系张皇后阵营的成败,抽调一两千精兵随王孙蕃一起抚江只是刘永锡一句话的问题而已。
而邢夫人也插嘴说道:“没错,我会尽量多调点兵马随王抚台一起抚江,这几日大家都抓紧时间把事情办好了,我明日就率军中大将来觐见娘娘与监国公主!”
在场的每一个人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都是有一个团体在背后支持,邢夫人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会后第一桩大事都是把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体动员起来,因此这场御前会议终于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共识。
只是会议结束之后邢夫人还是照样拉着刘永锡的手留了下来:“娘娘,凡事自当国事为重,但是我与越国公的事情您总得有个说法吧!”
听到邢夫人这么说,刘永锡还真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幸好现在除了张皇后与邢夫人之外就只有他与瑾儿,而张娘娘却是笑意盈盈地说道:“与天下兴亡相比,我们女人个人的一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刘永锡觉得邢夫人听到张娘娘这番话肯定会暴跳如雷,却没想到邢夫人眼里虽然有着泪水却是抱住了张皇后:“娘娘说得太好了,与天下兴亡相比,我们的委屈真不算什么!”
说到这,邢夫人就不由想起了这几个月来的惊心动魄还有这乱世中的一切,虽然她想要更多却知道有些委屈必须放在心底,而有些事情却自己为自己争取,而张皇后已经开口说道:“妹妹能这么通情达理就最好不过了,今天晚上我们姐妹再加上媺娖一起秉烛夜谈,把自己心底的委屈都说出来!”
说到这,张皇后又笑了起来:“越国公也不许走,虽然国家百废俱兴,但是今天晚上离了谁都可以,唯独离不了越国公!”
听到张皇后这么说,刘永锡突然觉得今天晚上或是非常浪漫的一夜。
第二卷《金陵残照》完




明风八万里 第一章 剃发
对于大清国来言,顺治二年的五月是前所未有的辉煌之月。
不管是萨尔浒之役还是松锦战役,或者是是一片石战役、潼关战役,都无法与这个五月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相提并论。
在这个五月之前,满洲贵人们觉得虽然已经入关,但是还是做好两手准备随时准备撤出关外,但五月之后这些满洲贵人已经觉得天下只能属于自己。
实在是这个月的战果太辉煌了!
第一个倒霉的是大顺国与李自成,在经历潼关与陕甘的失败之后,退入荆襄的大顺军仍然有二十万之众,但是这一次运气并没有眷恋李自成。
阿济格的八万大军第一时间紧追而来,而彻底沦为流寇的李自成几乎是一触即溃每战皆败,最后衰神附体竟在通山九宫山被山民程九伯所杀,大顺国的旗号已经打下不去。
但是对于大清朝来说,这只是第一个好消息而已,接下去的五月十三日,左梦庚与湖北巡按御史黄澍一起率总兵十员、大军八万人在九江向阿济格投降,而当时阿格格手上的总兵力也不过八九万人而已。
直到现在大家才知道宁南侯左良玉已经死了足足一个月,只是部下秘不发丧并推选左梦庚为留后继续大举东进,但是左梦庚这支大军在黄得功与清军的夹击之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那位以“正人君子”自许的湖北巡按御史黄澍更是完全吓破了胆,毫不犹豫地就选择向阿济格投降,甚至主动要求成为为大清朝打头阵的新附军。
但是更辉煌的胜利还是来源于多铎这一路,根据多铎写给朝廷的奏报中,他不但生俘了弘光皇帝,投降大清的共有总兵二十三人,监军道二人,副将四十七人,参将游击八十六人,马步兵二十三万八千三百人,而这二十三万大军与黄澍现在一样都想着替大清朝建功立业。
南明弘光朝几个大的野战集团,除了刘泽清逃往海上,越国公刘永锡所部退往金华之外,现在几乎尽数投降大清。
但是刘泽清已经在与大清朝讨论具体的投降事宜,而刘永锡所部虽然号称精兵,但实际兵力不过一万名新军,根本不是博洛所部数万精锐的对手,博洛进击杭州的时候,刘永锡所部始终不敢出援杭州。
在这一两个月清军用不到二十万的兵力击败了五六十万明军与大顺军,灭掉了两个看起来无比强大的敌国,而且还多出了二三十万想为新主子建功的绿营军。
入关之时,整个大清国极限动员的兵力不超过二十万,而在一个战略方向上投入的兵力也就是十二万到十五万而已,而在一年之后把各路新归附的绿营军计算进去,大清国已经拥有六七十万大军。
而且现在除了在四川割据之外的大西王张献忠之外,大清国已经找不到任何值得一提的对手,但是张献忠入川以后杀戮无度根本不是大清国的对手。
入关以后,满洲贵人都是战战兢兢随时调整政策,唯恐稍有失误就被赶回关外,而现在形势却起了决定性的变化,在大顺国与南明弘光朝同时覆灭之后满洲贵族终于神气起来了。
对于摄政王多尔衮来说,大明既然已经覆亡,接下去就是彻底取而代之,让这天下千秋万代都变成爱新觉罗的江山,因此他拿着手上的奏折对大贝勒代善说道:“大贝勒,我觉得孙之獬这奏折讲得很有道理!”
代善虽然曾经是四大贝勒之首,但是在顺治朝一直抬不起头来,因此他知道多尔衮找他过来的唯一目的就是让他点头同意而已:“孙之獬这奏折是为了剃发之事?”
多尔衮非常兴奋地说道:“没错,就是为了剃发之事,天下既然一体,那臣民自当一体不分彼此,本来去年这件事就应当办了,但当时迫于形势停下来了,今日就是朝廷建立威仪的时候了!”
去年满清一入关就下达了剃发令,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对在五月份又重新收回去,但对于一心想征服中国的多尔衮来说,剃发令是一定要执行下去,当时的退让只是为了缓和局势集中力量对付大明与大顺两个强敌。
而今日天下既然已经抵定,那么接下去剃发、更换衣冠自然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代善也明白他的心意,知道这位摄政王找自己并不是为了咨询或听取建议,而只是让自己出面压制八旗内部的不满意见。
代善这位当年勇猛无比的大贝勒已经老了,而且剃发易冠这件事符合爱新觉罗家的利益,因此代善只是说了一句:“剃发是好事,但就是不易办!”
多尔衮却是笑了起来:“剃发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有什么难办,再难办的事情能比杀头更难办?孙之獬说得甚好,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听到这句话代善就知道多尔衮已经下定决心了:“摄政王的意思是江南初定,几十万归附将士正缺用武之地,正好让他们来办剃发这件事,而且也能让二三十万将士彻底洗心革面,与明国划清界限!”
虽然代善已经离开真正的政治核心,但是他终究是大贝勒,对江南形势了如指掌。
现在新归附的二三十万大军对大清来说是一个心腹之患,虽然朝廷已经决定把左梦庚之流都编入八旗脱离原有的部队,但最多也就是编成几十个汉军牛录而已,剩下的几十万大军必须得有用武之地。
虽然江南既定,但是剃发之事肯定会引发流民骚乱,到时候让汉人去对付汉人,这些新附军就能派上大用场,而且还能让他们与明国彻底脱离关系。
多尔衮听到笑得越发得意起来:“大贝勒所言极是,剃发这件事办成了,我们爱新觉罗就是千秋万代的江山,而且我已经想好了,等剃发这件事办好了,再派个汉人去江南收拾人心!”
代善不由脱口问了一句:“哪一个汉人?”




明风八万里 第二章 江上
多尔衮带着微笑说道:“自然是洪承畴,汉人就是要用汉人来对付!”
对于代善来说,洪承畴是完全能接受的人选:“摄政王说得极是,汉人就是要用汉人来对付,让洪承畴去江南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万里之外的八咏楼前,张皇后与坤兴公主正在登坛拜将册封越国公刘永锡这位天下兵马大元帅。
只是下面的文武官员却是异常紧张,甚至许多文官觉得在八咏楼册封刘永锡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毕竟上一位越国公胡大海就是在八咏楼遇刺身亡,但是大家真心担心的问题并不在越国公刘永锡身上,越国公刘永锡在这件事当中完全只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配角而已。
虽然大家对这个小朝廷寄以厚望,而且温州、台州甚至宁波、严州都有不少州县来投,但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终究是女流之辈,一想到她们一个要称监国皇后另一个要称监国公主,大家都是连连摇头。
不仅是这些文官有着这样的偏见,本地的缙绅还有许多军中将士都有同样的偏见。
虽然他们都在承认张皇后是一位贤德圣后,崇祯、弘光两位皇帝都是张皇后亲手所立,而潞王就是因为没能得到张皇后的同意擅自即位才会监国六日就自取灭亡,而坤兴公主同样是崇祯皇帝的长女,但是一想到朝廷大权从此掌握在两个女人手上大家都在暗暗摇头。
幸好张皇后与坤兴公主都只是“监国”,而不是真正的女皇帝,大家才能勉强接受这个事实,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都认为张皇后私心太重。
毕竟浙江境内除了潞王之外还有许多选择,虽然潞王不成器但完全可以择贤而立,何必让两个女人出头露面,监国就应当由男人来当。
但是张皇后与坤兴公主得到了刘永锡与张国维、朱大典等许多大人物的全力支持,所以大家虽然有怨望却不敢表达出来。
但是现在的张国维却是特别轻松,他对身旁的朱大典说道:“既然用兵之事托付给越国公,咱们俩就轻松了!”
他在崇祯朝曾经做过一任兵部尚书,但是这一任兵部尚书的经历对于张国维来说几乎等于噩梦,不但有无数政敌攻击自己,而且许多老朋友都因为军事问题跟他翻脸,更糟的是败仗一场接着败仗,大明的官军对付流贼已经是非常吃力了,更不要说比流贼强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清军,败仗是一场接着一场。
现在刘永锡成了兵马大元帅负责一切用兵事务,他与朱大典都觉得特别轻松,但是朱大典这个老官僚却有些担心:“大司马,现在我们的担子未必轻松,关键还在于人心!”
一说到人心问题,朱大典就觉得这件事不好办,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终究只是女人,现在从四面八方赶来金华的文武官员因为这个消息有崩解离析的迹象,甚至连军中都觉得前途不妙。
虽然刘永锡派了李香君四处宣传发动,但是现在军心与民心只能算是“攻不足守有备”,而且更糟的是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的号召力有限。
现在杭州的博洛与金华这边正面争夺浙属州县,虽然温州、台州、宁波、台州已经有不少州县愿意听从张皇后调度,但是博洛的数万大军挟攻克南京、杭州之威有更强的号召力,几乎是传檄而定半个浙江。
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这些浙江最精华地带的大部分州县几乎第一时间投向了博洛,虽然许多州县在投向杭州的同时也没放弃与金华联络,温州、台州也有不少州县在跟博洛联系,甚至连最核心的金严衢三府都在暗流涌动。
但是朱大典与张国维作为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监国的最大受益者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因此对于张皇后与坤兴公主册封刘永锡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事他们特别热心,而张国维也告诉朱大典不必过于着急:“只要前线能打一两场胜仗,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但这也是张国维最头痛的问题,博洛有数万马步精骑与几十门红衣大炮,而且入浙以来几乎没犯过大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打几场扭转战局的胜仗?
而对卞玉京玉京与朱媚儿来说,她们却没有想那么多,眼中只有英气勃发的越国公刘永锡。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她们正拉着李香君在那里轻声交流:“香君,元帅夫人的感觉怎么样?”
“香君现在不仅仅是元帅夫人,而且还是越国公夫人!”
李香君知道这两个小姐妹纯粹是在吃醋,可她这段时间为刘永锡与张皇后的事情忙个不停甚至有点焦头烂额的味道,所以她偷偷捏了把小姐妹:“越国公夫人、元帅夫人的感觉当然很好,但怎么比得上你们都是监国皇后身前的红人!”
一说到监国皇后,朱媚儿就得意起来:“大家都说金华这地方也应当出女皇帝!”
这话是指严州府淳安县的陈硕真,她可是比武则天还要早的女皇帝,而淳安县离金华并不远,因此这些人才会这么说。
清冷的卞玉京却是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娘娘能不能成为女皇帝关键还在越国公身上,娘娘可是把用兵之事都托付给越国公,香君,你可要交代越国公一定要全胜而归!”
李香君当即笑了起来:“我这就去告诉夫君,等全胜而归的时候就把你们俩都娶回家!”
虽然知道李香君是在说笑,朱媚儿笑脸盈盈开心极了,一向清冷的玉京却是脸都红了,但还是小声地说道:“还是希望越国公全胜而归,不要错过任何机会。”
博洛却不认为刘永锡有任何机会。
虽然很多州县现在还是摇摆不定,既跟杭州这边联络也跟金华保持联系,但是博洛手中的数万大军足以震慑这些摇摆不定的州县。
虽然有小半兵员是黄得功旧部,但博洛麾下四万大军并不是摆设,三十多门红衣大炮同样不是摆设,而对面这位汉人更是迫不及待地劝道:“刘永锡、张国维、朱大典皆不足为患,请贝勒早日率军大举过江!”




明风八万里 第三章 国运之战
博洛对面这位汉人名叫谢三宾,既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也是浙江省内最有实力的缙绅之一,他在平定孔有德之乱的时候捞足了百万家财,金银珠宝田宅店铺不计其数。
他就是为了自己的这份家业第一时间就赶来杭州向博洛请兵:“金华贼首皆是女流之辈成不了气候,现在全浙父老都等着王师早日渡江!”
这是谢三宾的真实想法,浙中虽然有刘永锡的一两万兵马,但是他这位弘光朝的红人看到张皇后与坤兴公主监国之后就觉得金华是必败之局,为了保全自己的百万家产第一时间就赶来杭州请兵。
虽然连博洛这位清军大帅现在都在犹豫要不要渡江南进,但是谢三宾在这件事比博洛还要积极。
所谓“渡江”是指钱塘江,虽然博洛的四万大军已经攻克杭州,但是这支大军并没有渡过钱塘江而是忙于消化胜利果实,所以博洛特意询问谢三宾:“王之仁、陈悟这些人信得过?”
他说的都是明朝来投的总兵,王之仁这位定海总兵实力最强,号称两万五千兵马,虽然只是纸面兵力,但论纸面兵力比越国公刘永锡还要强。
陈梧这位嘉兴总兵也有几千人马,只是这些总兵、副总兵虽然明面上投诚大清朝,但跟金华那边始终暗通款曲,再加上逃往严州府的方国安所部,所以博洛一直下不了渡江的决心。
在请清军渡江这件事上,谢三宾比博洛这位主帅还要着急:“贝勒,王之仁、陈悟之辈能否可用,关键在看贝勒爷肯派多少兵马渡江?贝勒如果派二三百人渡江,即使都是八旗精兵,又有谁把这支先锋放在眼底!”
1...5556575859...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