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亭亭玉立的朱媚儿早已猜到了张皇后的心思:“哪里是赶得巧了?外面都说是娘娘的功劳,都说娘娘真是天命之女,娘娘过江之后才是天命在明,连越国公都这么讲!”
张皇后嘴角不由多了一丝温情的笑意:“越国公现在还在前面没退下来?”
事实上张皇后到现在还不知道这场大捷怎么来的,虽然自己带了三千援兵过江,但是三千援兵现在最多只有两千人过了钱塘江,怎么天下无敌战无不胜的大清兵突然就全线崩溃了,自己御驾亲征真有这样惊人的魅力吗?
而卞玉京非常正经地说道:“所以您才是监国皇后啊,越国公已经托人传信过来,说他这两日忙于军务没时间来觐见娘娘,但是娘娘的恩德他都已经心领了,今生今世都不会忘记娘娘的恩德!”
虽然刘永锡说得非常含蕴,但是张皇后能听得出这话里的缕缕情思,她变得开心起来:“越国公为国尽忠,我也不会忘记他的好处,反正过几日就能见面了,来之前真不知道越国公用兵如神到这等地步,自建虏七大恨起兵就没有这样的大捷啊,希望能尽快收复杭城!”
张皇后还记着自己渡江的时候曾经发过誓,除非收复京城绝不过江,只是她真没想到清军败得这么快。
博洛同样没想到清军的钱塘江北岸防线会突然总崩溃。
而且更糟的是他虽然觉得战斗进展不妙,但之前总以为最终能把明军赶下钱塘江,至不济也能把明军压制在江北的几处桥头堡,但是怎么也没想到清军莫名其妙地突然全线总崩溃。
直到现在博洛都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溃败来城的各路清军各有各的说词,新附军说是八旗军先行溃败,他们全力拼杀还是没挽回败局,而八旗军官则指则是新附绿营军先败,外蕃蒙古牛录则说八旗军与汉军同时退却,他们才是牺牲最大的群体。
但是博洛已经无法得知全部的真相,毕竟这次江北之战对清军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博洛往城南、城西投入了超过两万大军,可是现在突围回城的清军却不足万人。
很多营头、牛录在战斗中被彻底歼灭或者遭受歼灭性的打击,而且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的损失更是超过了两千人,而且损失还在不断扩大,这让博洛痛心疾首之余都不知道如何交代。
对于大清国来说,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可以说是国家的真正基石,只要他们投入战斗就没有解决不了的敌人,可是现在在一场会战损失了超过两千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即使是摄政王多尔衮都会痛得撕心裂肺。
哪怕是山海之战与潼关之战这样的战略决战,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也没有遭受如此惊人的打击,虽然有不少清军的死伤是发生在之前的对峙阶段,但主要损失还是今天的总崩溃。
博洛只能根据残兵败将们的述说拼凑出大致的真相:“按你们的说法,我军原本是有机会把金华贼赶下钱塘江,不料明国伪张皇后突然御驾亲征并有明国御林军万余人参战,我军才有此次大败?”
率先率部逃跑的副将张杰由于跑得快所以实力保存得比较完整,现在嗓门也特别响亮:“贝勒英明,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不是有万余金华贼突然渡江,我们决不会功败垂成!”
与张杰同属汉军旗的浙江总督张存仁也在帮着张杰说话:“贝勒,这一役连八旗劲旅都败下阵来,说明将士已经尽力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收拾残局守住杭州,不然东南局面不堪设想!”
博洛知道事情实际出在摄政王发的那个剃发令上,但是他虽然是满洲贵人,但是在这个问题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十分含蕴地说道:“事情到今天这个地步多说什么都不管用,只要能守住杭州城一切都既往不咎!”
虽然博洛也想追究责任,但是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在钱塘江南、江北两次战役损失大得惊人。
虽然城内还有两千多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但是主力却是操纵着三十多门红衣炮的八旗汉军与祖大弼所部汉军,让他在命令嘉兴方面的八旗甲兵赶紧撤回来的同时不得不暂时依赖于这些汉军与汉人将领。
听到博洛这么说张杰、张存仁在内的前明军将领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在大清这边的情况与明国完全不一样,博洛这句“既往不咎”一出口他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赶紧给博洛出主意:“贝勒,得赶紧请豫亲王派兵来救援浙江,再这么下去就完了!”
“没错,嘉兴方面的八旗精兵赶紧撤回来,杭州不能无兵!”
“贝勒爷,不但要请豫王派大兵来援,也要请英王赶紧出兵!”
虽然多铎想自行解决这件事,但是在这些汉官与汉将眼中事情既然已经失去控制请英王阿济格出兵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竟英王真要入浙那事情自然可以迎刃而解,而博洛反而觉得有些不妥:“英王入浙,这件事总得摄政王点头吧?”





明风八万里 第十九章 再次亲征
在这些汉官汉将眼中,摄政王多尔衮与多铎、阿济格同出一母,英王援浙又是关乎国运的大事,阿济格完全可以先斩后奏事后报备都不迟,但是正因为博洛是满洲亲贵才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且不说多铎与阿济格统领着大清最重要的两个野战集团军,光是他们现在平定江南、湖广之后的态势就足以让摄政王多尔衮对他们格外提防,何况三兄弟历史上的冲突与矛盾都不少,江南可是多铎的地盘,阿济格要强行插手多铎肯定急得跳脚。
只是张存仁与张杰、田雄在内的汉官、汉将并不明白这个理由,他们一心想着帮助满洲征服天下,田雄就开口说道:“王师南征遇此大挫是前所未有之事,不管摄政王点不点头,我们都得及早派人去江西通知英王及早准备!”
他的说法比较滑头也能为博洛所接受,因此博洛同意了:“对,得及早通知英王做好准备,还有赶紧把嘉兴方面的兵马撤下来!”
现在整个杭州城内虽然有将近两万清军,但是八旗军与外藩蒙古兵的数量总共才两千多人,而且八旗主力已经变成了汉军旗,虽然已经临时让一批包衣升旗,但不把嘉兴府的两三千名八旗军撤下来博洛心里完全没底。
只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种南辕北辙的局面,一方面派出多路使者请求支援,而另外一方面却从嘉兴方面撤回了一支将近三千人的军队,让嘉兴方面的明军松了一口气。
陈渊也只是松了一口气而已,他在第一时间向越国公刘永锡这一巨变的同时还通报他刚刚得到的情报,南京方面的清军多铎所部正准备动员数万大兵救援杭州的博洛所部,虽然嘉兴方面已经击退了清军从杭州方面发动的攻势,但是几千清军就让陈渊手慌脚乱,何况接下去是几万清军,陈渊希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援。
陈渊的求援信与湖州方面张博易的求援信几乎同时到达刘永锡手里,张博易的说法与陈渊一致,虽然南直隶境内有包括金声在内的多路义军,但是真正对清军造成威胁的还是被清军被称为“金华贼”的刘永锡所部,因此一场新的会战近在咫尺。
虽然陈渊与张博易都号称万人,但是刘永锡很清楚他的核心部队不过是五六个营而已,加上收编过来的明军与义军才凑足了近万人的规模,真正可用的核心武力也就是五六千人,在绝对优势的清军面前虽然也能坚持十天八天,但是绝对不能持久。
刘永锡也没想到形势会有这样的发展,他把书信递给了张皇后:“幸亏娘娘及时渡江,不然南京清军南下,咱们恐怕就要手慌脚乱了!”
张皇后拿过陈渊与张博易的书信:“哪有小锡说得那么夸张,我身为监国皇后怎么看着将士在钱江北岸拼死苦战,而我却在钱江南岸隔岸观火!”
在外人面前张皇后都称呼刘永锡为“越国公”,但现在跟刘永锡在一起张嫣就是直称“小锡”,虽然一点都不给刘永锡面子,但是刘永锡心底却是一片甜蜜。
但是看过了这两封书信之后,张皇后又不由担心起来:“这支南下清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张博易可不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的人!”
虽然张皇后不懂军事,跟高杰旧部出身的陈渊也不熟,但是张博易却是她的远房亲戚,而且一直沉稳可靠,不得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会向刘永锡请求全力支援,而刘永锡当即答道:“现在南京附近已经在全城动员,号称十五万大军入浙,我估计着十五万肯定没有,但是五六万总是有的!”
刘永锡话音刚落,邢夫人就开口说道:“李本深、郭虎、杨承祖这些人该杀!”
她说的这些人都是高杰旧部,当初她在高杰营中的时候这些人就没少找邢夫人麻烦,而他们投靠多铎之后更是让清军轻而易举地征服了整个江南,现在更是成为清军援浙的主力军。
多铎从归德出发之际,总兵力不过八万人而已,但是在博洛所部四万多清军遭受重创之后,多铎依然能派出至少五六万大军援浙,自然是李本深、郭虎、杨承祖这些人的功劳,但是刘永锡却不这么看:“关键是虽然把博洛打痛了,但没能把多铎打痛了,所以多铎才会派这么多阿猫阿狗来送死,只可惜多铎并不清楚我们刚刚大破博洛军,否则绝不会这么大胆!”
但刘永锡说这话也只是给大家打气而已,虽然刚刚大破博洛军斩获无算,但刘永锡也不得不承认之前双方已经打成了对峙局面,如果不是张皇后亲自渡江打破了僵局,博洛把手上所有的本钱都押上来,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博洛虽然遭受大败,但是短时期内明军还拿不下杭州城,毕竟博洛手上三十多门红衣大炮可不是吃素,何况博洛手上至少有一两万生力军,以现在明军的态势强攻杭州只能是自找苦吃。
现在的局势变得恶劣起来,杭州方面有博洛大军坚守,而嘉兴、湖州方面却有多铎的多个重兵集团南下,虽然主要是江北四镇旧部,但是多铎亲领的清军主力也不会缺席,但是张皇后却是已经下定决心:“既然嘉湖才是决胜战场,那本宫与越国公一起亲赴战场与建虏一决胜负!”
这话说得漂亮,在场的文武官员都是一片赞声,而且大家也有一种非常侥幸的想法,这次钱江之役能获全胜都是因为张皇后渡江的缘故,她如果亲赴战场或许能再创奇迹,而且现在主力都用于围攻杭州城,可供机动的生力军非常有限,而且张皇后身边刚好就有一支创造奇迹的生力军,有了这支生力军之后,形势或许就会完全不一样。
只有邢夫人觉得张皇后太出风头了:“娘娘与越国公亲赴战场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既然御驾亲征,就得万无一失,不知道越国公能率几万将士与娘娘一起出征?”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章 戴罪立功
邢夫人这话虽然有些不客气,但确实说出了张皇后御驾亲征存在的最大问题。
眼下这个小朝廷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控制着大半个浙江,能够动员的资源相对有限,刘永锡的旧部不到两万人,即使把王之仁、张名振、张煌言等诸军计算在内,渡过钱江北岸的明军加起来也不过是三万余人,如果不是有着诸路义军、义师与升斗小民的全力协助根本不可能大胜博洛,但是浙江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已经近于极限了。
包括刘永锡亲领诸军在内,杭州附近集结的数万兵马已经接近强弩之末,虽然依靠张皇后渡江的缘故士气大振获得一场辉煌的胜利,但是光是围困杭州城内的博洛所部就要挤占大部分兵力,根本派不出多少兵力支援嘉兴、湖州方面。
可是嘉兴、湖州方向却至少有着数万甚至十数万清军由多铎亲自率领,增援几百人或几千人无济于事,正如邢夫人所说的非得有“数万人”不可,但是现在能够动员的兵力只有张皇后亲领的三千新锐而已,其余部队都很难调出来。
博洛麾下至少还有两万人马,其中还有好几千八旗精锐与几十门红衣大炮。
大家虽然刚刚大获全胜,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确实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精锐,自己这些兵马单打独斗绝非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的对手。
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完全是因为博洛自视太高,居然把这些精锐骑兵、步兵投入到水网地带,结果十成本领最多发挥出六七成,可是换成拥有红衣大炮的清军守城,大家都觉得围城兵力必须多多益善。
只是这个时候张煌言开口说道:“让我去嘉兴府支援陈渊将军,有我这五营兵驰援,嘉兴府应当出不了大问题,娘娘与越国公可以放心经略湖州。”
虽然嘉兴府与湖州府在清军这一轮攻势中都是首当其冲,但清军的主力既然是从南京出发,那么真正的决战战场必然是在湖州府,所以张煌言才会自告奋勇。
而在场的文武官员都觉得张煌言的建议不失是上策,虽然说张煌言所领五营皆是成军仅一月时间的新军,但是张煌所部五营有旧京口镇的数百名老兵作为基干,而且在最近的一系列战斗屡建奇功,让张煌言驰援嘉兴府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短时间内嘉兴府的局面不至于崩盘。
而张皇后当即开金口:“越国公在我面前经常提到张苍水是国家栋梁,我原本还不信,但是见到现在才知道越国公看人的眼光最准,邢夫人,您是留守杭州还是跟我们一起去湖州?”
邢夫人盈盈一笑:“越国公去哪里,我自然也去哪里,但是湖州之役关系国家兴亡,越国公还是要多带些兵马随行才行!”
听到这刘永锡就越发觉得焦头烂额,从杭州前线把张皇后的三千精锐与张煌言的五营战兵调走,已经是接近极限了。
虽然他还能从一线搜刮出几千兵马,但是他也不敢调动太多兵力。
毕竟博洛麾下还有两万大兵,围困杭州的兵力若是少了,说不定什么时候杭州之役就只能功败垂成,但是他即使能搜刮出三五千兵马,加上张皇后的三千援兵投入到湖州府仍然无济于事。
毕竟清军投入湖州战场的兵力是以万来计算,而且多铎投入的清军精锐绝对不少于万人,但是他认为邢夫人既然特意提出这个问题,自然是有所依仗:“都老夫老妻了,还玩这种心机干什么,胜平,劝劝你姐!”
虽然刘永锡与邢夫人正式在一起才半年时间而已,但是由于刘永锡与邢夫人是金华小朝廷的基石,所以大家并不认为刘永锡说“老夫老妻”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且邢胜平还在旁边热情地劝道:“姐夫说得很对,姐姐您手上有什么奇兵现在不用出来恐怕以后就用上不了!”
王之仁也说道:“是啊,这件事关系国家存亡啊!”
张煌言更是对邢夫人的这支奇兵充满期盼:“邢夫人,国家存亡之际,哪怕多出三五百兵马都能决定成败啊!”
邢夫人当即说道:“这支奇兵确实能派得上用场,就怕有很多人会不肯接受啊!”
张皇后当即开口道:“只要能用朝廷所用,哪怕是李本深、郭虎、杨承祖之流朝廷也能接受!”
实在是清廷控制的资源太多了,张皇后现在根本不考虑有多少人不肯接受的问题,而刘永锡也开口说道:“朝廷的政策是既往不咎,我的好夫人,您就说说是哪一位吧?”
刘永锡还真想不出邢夫人掌握的这支奇兵到底是哪一位,还好邢夫人主动解开了谜底:“马士英、杨龙友都愿意为国效力,他们在严州府有几千甲兵,虽然不足以与建虏一决胜负,但是摇旗呐喊不成问题!”
刘永锡没想到马士英、杨龙友这些贵州乡党居然找到了邢夫人的门路,不过这些人虽然弘光朝搞得一塌糊涂,但是对大明的忠诚却是毫无疑问,而且马士英家族是贵州卫世袭武职,甚至有过好几任指挥使与指挥佥事,所以马士英在任上才能调动黔兵。
现在马士英、杨龙友的这支武力也是以黔兵为核心,再加上弘光朝的许多残兵败将拼凑而成,虽然大家都觉得马士英、杨龙友所部不足恃,但是在与建虏决战的关键时刻,正如张煌言所说,哪怕多出三五百兵马都能决定成败,何况马士英、杨龙友所部足足有数千之众,而且清军也并不都是八旗劲旅与外藩蒙古兵,照样也有许多残兵败将。
因此张皇后当即下了决心:“既然马瑶草、杨龙友都愿意参加这次收复杭州之战,那就让他们一起共襄盛举,但是告诉马士英,我虽然对他在弘光朝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但是不许他把对付福王的那些手段用在朝廷上!”
张皇后这么一开口,王之仁第一个赞同:“娘娘圣明,马士英、杨龙友这次是来戴罪立功,他不再是福王一朝的马相国了!”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一章 马阮
实际王之仁有着与马士英一样的历史问题,他是崇祯朝提督东厂太监王之心的堂兄弟,正是凭借着王之心的权势才有机会成为定海总兵,而且博洛南下时他曾经献表投降,如果不是剃头令的关系,他现在应当还是大清朝的定海总兵。
正因为与马士英有着相近的历史问题,所以王之仁才会表现得特别积极甚至落井下石,反倒是张皇后微微一笑:“没有那么夸张,马士英、杨龙友既然愿意戴罪立功光复大明,自当一视大仁,给他一个大学士的头衔又有何妨!”
说到这,张皇后又笑了起来:“国家存亡之际自然是量才是用,你们觉得自己可以加大学士衔只管开口。”
正如历史上的唐、鲁两个小朝廷一样,张皇后与刘永锡都不认为作为虚衔的大学士与六部尚书是多么金贵的存在,所以才会有余煌刚刚随军从征就得封兵部尚书的例子,马士英现在也只是得了一个虚衔大学士而已。
而王之仁又是第一个站出来赞同:“娘娘圣明,一切都听娘娘安排!”
跟着在场的邢胜平、史朝立、赵志杰诸人都是赞声如潮,张皇后却是看了一眼邢夫人,又看了一眼刘永锡继续开口说道:“不过是一个大学士的虚衔,马士英愿意戴罪立功,但是这次王师会师钱江进击杭城关系天下兴衰,所以一切要以我为主,马士英如果想把那些对付福王的手段用在朝廷上那是打错了主意!”
实际在场的文武官员并不全都赞同张皇后的决定,这些不一定都是东林君子,但跟马士英有着一段历史恩怨或者曾站在马士英的对立面,所以一心想着打落水狗,但是张皇后说“一切要以我为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马士英能耐再大,在本朝也只是一个虚衔大学士而已根本掀不起波澜来,朝廷只是需要他与杨龙友的几千兵马而已。
邢夫人也觉得张皇后的决定挑不出毛病来:“娘娘圣明,国家中兴有望啊!”
虽然马士英与杨龙友加起来只有四千多兵马,而且这四千人都是清军的手下败将,但这支部队终究是弘光朝的经制之师,战斗力胜过一般的义师、义军,而且张皇后虽然是女流之辈,却自有一套对付这位弘光朝马相国的办法。
而多了四千多兵马之后,刘永锡就能把京口镇、临淮镇旧部从杭州战场上调走,只留下邢胜平与临时从金华赶来的朱大典主持战局,马士英虽然是大学士,但现在朱大典却是真相国,完全足以压制马士英与杨龙友。
而刘永锡投入湖州战场的精锐兵力多达万人,加上张皇后亲领的三千新锐以及邢夫人自领的千余人,总兵力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之众并号称有三万之众,这也是金华小朝廷所能调集的极限,但是有了这么一支援兵之后,大家都觉得大明中兴有望。
不管是拿下省城杭州府还是击败多铎亲率的数万援军,都是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在这之前大家根本看不到多少希望,而现在大家却是切切实实地看到了真正的希望,只要自己能够再努力一点,大明中兴并不是什么梦幻泡影,而是近在眼前。
而对于马士英、杨龙友来说,他们也同样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虽然他们对大明的忠诚毫无问题,但是弘光朝的覆灭他们却要承担起最大的责任,虽然手上有几千军队,但到处都是嚷打嚷杀之声,甚至非要致他们于死地。
谁叫马士英秉政时得罪了几乎所有人,虽然他们仍然掌握着数千军队,但是却几乎不为所有人容忍甚至不得不走了邢夫人的路子向刘永锡与张皇后输诚,而得到了张皇后的诏旨之后马士英差一点就哭出来了:“娘娘圣明啊,早知如此,南渡时就应当放弃福王拥戴圣后!”
马士英这纯粹各于马后炮,一年之前又有谁会想到局势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当时马士英即使拥戴张皇后也没有人响应,但是他身边的杨龙友是深有同感:“相国所言甚是,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日月重光也就只有这么一次机会,我们现在就出兵吧?”
马士英点了点头,又朝着杨龙友问道:“阮圆海与方国安的问题怎么处理?”
现在严州府境内有着两支明军,除了马士英、杨龙友所部之外,还有一支就是原池口总兵方国安的部队,但不知怎么回事方国安居然和阮大铖勾结在一起而且一直自行其是甚至想找机会吞并马士英、杨龙友所部,还好马士英、杨龙友他们好歹与阮圆海有着一段香火情,所以双方虽然磨擦不断但至少没撕破脸。
而现在马士英被张皇后与越国公刘永锡重新接受不由又神气起来,而杨龙友的看法与马士英差不多:“咱们为阮圆海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现在阮大铖也应当委屈一下自己,请他与方国安跟我们一起共襄盛举,不然就让娘娘知道谁才是国家大害!”
阮大铖在弘光朝虽然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但是他的存在却让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而且马士英与杨龙友对于阮大铖与方国安自行其是一直有着满肚子怨气:“再给阮圆海一次机会,他若是再执迷不悟,就别怪我在娘娘面前如实陈述了!”
虽然张皇后只是给马士英一个虚衔大学士,这样的虚衔大学士至少有十几个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但是这也代表着马士英这些贵州乡党被张皇后与越国公刘永锡并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他们自然会有很多对付阮大铖与方国安的办法。
1...6061626364...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