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刘永锡知道张搏易渡过钱塘江的兵力也不过两千人,虽然这段时间收容了不少义军与溃散的明军,但也经历了无数场恶战,总兵力只是号称“万人”而已,实际兵力最多也就是八九千人而已,伤亡近两千人确实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考验指挥官的指挥艺术,刘永锡异常沉稳地说道:“不要太着急,我们要相信张博易,速度要先慢下来,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获得全胜!”
大家都觉得刘永锡似乎过于沉稳了,富定是诚意伯府家将出身,一向喜欢沉默,但是这个时候也站出来质疑刘永锡:“越国公,我们驰援湖州确实不能太着急,但是也不能太慢,如果太慢的话,张博易很难坚持下去!”
虽然大家都知道多铎所谓“十五万大军”的说法纯属夸大之辞,毕竟刘永锡所部援兵实有一万五千也号称五万,但是多铎所部既然倾巢而出,至少五六万甚至七八万大军,张博易所部在湖州外围已经承受重大伤亡,在重兵围攻之下未必能坚持太久。
赵志杰的看法也跟富定差不多:“越国公,富将军所言甚是,如果湖州失守的话,那局面就不堪设想!”
湖州一旦失守,不但他们这支一万五千人的驰援大军将置身险地,就连明军之前苦战一个多月的战果都会尽付流水,就连张皇后都开口说道:“本来应当相信张搏易将军,但是形势实在过于险恶了!”
越是这样的大场合,刘永锡反而越能定下神来:“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我相信只要红衣大炮不到,张搏易将军应当能坚持下来,毕竟攻城都是李本深、郭虎、刘良佐之流,他们攻城最多也就用七成力,正常的话用三成力都嫌多!”
刘永锡这么一说,在场的文武官员总算定下神来了,刘永锡说得确实有些道理,但富定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但是这次出援的真虏也有万人,而且这支真虏由多铎亲领!”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六章 慢下来
这才是在场这些文武官员真正关心的问题,虽然蜂拥而来的清军至少有六七万之众,但是越国军既然已经击破博洛大军,大家自然不会把这些明军出身的新附军放在眼里,毕竟刘良佐之流都是刘永锡的手下败将,真正的威胁还是多铎亲领的这支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
而对于刘永锡与张皇后来说,这才是真正致命的威胁,所谓万余真虏比李本深、郭虎、杨承祖、刘良佐之流加起来还要可怕一些,但也是刘永锡决定要慢下来的真正原因:“正因为我军的真正敌人是多铎所领的万余真虏,所以才要慢下来!”
邢夫人平时很少介入这种重大军议,更不要说反对刘永锡的建议,但是这一刻她也觉得有些不妥:“但是现在湖州城内的我军最多不过万人,如何应对数倍强敌的围攻,何况夫君不是一直担心湖广、江西的阿济格军入浙吗?”
邢夫人说出所有人的疑问,大家都觉得兵贵神速,必须与张博易会师才有胜算,完全不能理解刘永锡要慢下来的突然决断。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说道:“所以我们是慢下来,不是停下来!只要我军继续北进,张博易就能守得住,请记住我军是慢下来,不是停下来!”
慢下来?停下来?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在场的文武百官中很多人却是突然明白过来,特别是赵志杰、富定、李怀庆这些老人都知道刘永锡这一字之差必有很深的用意,富定竟是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可能性:“越国公是准备堂堂正正战胜建虏吗?”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答道:“没错,就是要堂堂正正地战胜建虏!这一役必须堂堂正正大获全胜,建虏若破,李本深、花马刘之流不足为患,建虏不破,纵破十个花马刘也是无用!”
刘永锡如此明确,邢夫人第一个明白过来:“没错,这是我们的主场,我们慢下来,建虏就必须快起来!”
虽然湖州、嘉兴都是浙江甚至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但是双方至少十万大军投入战场之后,不可能完全依靠就地补给,而占据主场之利的越明大军在这方面就拥有绝对优势,正如邢夫人所说的那样,“我们慢下来,建虏就必须快起来”,多铎不但要快起来而且肯定要亲自出马,而这正是获取全胜的最好机会。
这虽然是阳谋,但是大家也不得不承认多铎一定会按照刘永锡的安排来走,现在大家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湖州城能不能在数倍清军的围攻之下长期坚守?
湖州城如果守不住,不管刘永锡是慢下来还是停下来或者是加快行军速度都是无济于事。
张皇后却是突然站出来帮张博易背书:“我相信张博易一定能守得住湖州城!就按越国公的意思来办,天命在明,这场湖州之役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此刻的湖州城看起来已经成为全天下最危险的地方,从湖州城头望过去是不计其数的战旗与几十个密密麻麻的营头,这其中既有投降才几个月的原弘光朝正规军,也有入关后依附清军的各路武力,还有部分外藩蒙古兵与八旗兵,一眼望去觉得这么多敌军足以把天都给掀翻了。
费宏玑在内的湖州本地义军领袖都觉得压力大得惊人,前次祖大弼的几千清军都差点把湖州城给攻破了,而现在参战清军的兵力是上次攻城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湖州城根本承受不起一次猛攻,因此费宏玑小声地问了一句:“张将军,越国公的援兵到哪里了?”
张博易并不知道刘永锡“慢下来”准备与清军堂堂正正一战的决定,但是越是这种场合他就越沉得住气:“这次驰援湖州是张皇后与越国公亲领五万大军,有他们在,湖州就能万无一失!再说了,湖州城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难道还能跟建虏握手言和吗?”
张博易这么一说,在场的湖州义军首领都有同感,毕竟在江南诸多府县之中,就数湖州府的抵抗最为激烈,现在多铎亲征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岂可能轻易放过湖州府,以清军的惯例破城之外必然是屠城暴行,因此费宏玑觉得除了坚守已经无路可退:“张将军的意思是张娘娘与越国公的大军随时可能杀到?”
张博易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复:“不然城外几万大军怎么可能这么老实,他们稍稍试攻了两三次就保持围城的策略!”
费宏玑立即明白过来:“清军是担心越国公大兵随时可能杀到,所以在攻城这件事上才会这么不用心!”
张博易信心十足地说道:“哪怕越国公不到,我也有信心坚守湖州半个月,何况越国公大兵五万随时杀到,城外纵然有十万清军,也根本不敢全力强攻湖州!”
张博易这话虽然说得有些满了,但是他敢这么说就有这样的底气。
在这段时间之内他重新修缮了湖州的城墙与一切防御工事,打造了不计其数的防御器械,而且还动员了几乎所有的精壮,现在湖州城有大小火炮十余门,正军七千人,辅兵八千人,随时可以动员起来的精壮与健妇一万六千人。
正是因为准备特别充分,所以张博易才会有长期坚守的信心。
虽然清军攻势看起来如同潮水,但是张博易相信湖州城就是潮水中屹立不倒的礁石。
而城外清军的看法也同张博易保持一致,资格最老实力最强的李本深就提醒身旁的郭虎与杨承祖:“刘永锡的大兵还没杀到,咱们凡事都要留个心胆,不能用十成力!”
说是“不能用十成力”,但是李本深与郭虎、杨承祖这些人都很清楚,现在别说是十成力,就是七成力、五成力甚至三成力、两成力都没用上,自从到了湖州城下之后,他们这些汉军将士都忙着安营扎寨,防止越国公刘永锡的大军突然从南面奔袭而来,在攻城上完全懈怠了。
毕竟强攻湖州城吃力不讨好,特别是第一阶段的攻城更是要把人命往里面填,这种事不如交给八旗兵与外藩蒙古兵来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现在的湖州才会稳若泰山,但是郭虎也提出一个关键问题:“可豫亲王的意思是咱们必须全力攻城啊。”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七章 杀父之仇
在高杰余部之中李本深资格最老实力最强,所以多铎并不想纵虎归山,如果不是博洛在杭州败得太惨,他是真不想把李本深这只真老虎放出来。
而现在李本深也是猛虎归山,他毫无顾忌地说道:“那豫亲王让咱们吃屎,咱们也照他的意思来办?我们真要攻城,到时候刘永锡与邢胜平从背后奔袭而来,咱们怎么办?连博洛贝勒的八旗劲旅都败在刘永锡与邢胜平手下!”
此前李本深、郭虎、杨承祖这些悍将把刘永锡与邢夫人看得很轻。
但是钱江之役博洛大败而归只能退守杭城,输到这种程度肯定是八旗军、外藩蒙古兵都压上去镇不住场面,据说博洛麾下的满蒙八旗几乎死伤殆尽,现在只能依靠祖大弼这些降将来撑场面。
虽然这些传言未必可信,但是既然八旗劲旅都败下阵来,他们这些投降大清才几个月的新附军能顶个屁用,最好的局面也就是拼个两败俱伤,但是对他们这些军阀来看,两败俱伤的局面简直比死还要难受!
所以他们对于刘永锡、邢夫人与邢胜平有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评价,甚至有一种畏战畏难情绪,总觉得刘永锡随时可能会从背后杀出来。
毕竟这一年时间来刘永锡已经建立起战无不胜的英名,现在连博洛贝勒的四万大军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本深、郭虎、杨承祖这些人自然要小心再小心:“这一次越国公与邢胜平所率的大军号称有五万之众,即使没有五万,三万总是有的吧?咱们谁能挡得住越国公全力一击?”
高杰所部全盛时也不过是三万大军九千骡马而已,一想到高杰大军全力发动的局面,郭虎已经脸色发青:“还是本深老哥考虑得周全,凡事未虑败先虑胜,花马刘之流都是一群废物完全不顶用,咱们还是得先把营扎好!”
虽然刘永锡还远在百里之外,但是大家都怀疑一眨眼他就突然杀到自己背后,当初刘良佐在临淮镇大败而归就是没想到刘永锡水陆并进突然杀到,现在这些清军将领都觉得刘永锡就埋伏在自己背后随时来个背刺,对于攻城毫无兴趣。
只是这样一来豫亲王的攻城命令肯定没人执行下去,郭虎小声议论道:“那由谁来攻城?”
李本深早就想好了怎么应付多铎与这些满洲劲旅:“八旗劲旅天下无敌,湖州这种坚城自然是他们来解决!”
郭虎知道多铎知道这种情况肯定会吐血,毕竟按照惯例八旗劲旅只用在最关键的场合,这种场合本来应当由新附军填上去,但是现在连李本深、杨承祖、郭虎这等“虎将”都是畏敌如虎,攻城之事自然只能托付给多铎的八旗劲旅。
虽然这种章法不符合惯例,但是郭虎知道现在多铎急需他们来对付刘永锡自然可以有恃无恐:“实际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红衣大炮拉上来,随便轰上几炮就能解决问题,这普天之下就没有红衣大炮轰不破的坚城!”
但对于多铎与诸位清军统帅来说,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结局。
他们原本以为到了湖州城下就能凭借兵力优势攻破湖州城,但是谁也没想到新附军将领们一个个都是畏敌如虎,一心忙着安营扎寨守好自己的营垒,对于攻城之事没有任何积极性,即使受到了巨大压力也是派百八十人试攻,稍作挫折就缩回去了。
而且这些将领还振振有词地说道:“等红衣大炮上来轰上几炮,别说是一个张博易,就是十个张博易都能轻松解决!”
这可不是多铎想要出现的局面,虽然多铎也知道只要红衣大炮拉上来,别说是湖州这个级别的城池,就是再坚固的城池也照样能轰开,但是红衣大炮的行动一向缓慢,至少还要等上三五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抵达,架设炮兵阵地又需要一两天时间。
可是越国公刘永锡的兵马却是越来越近了,已经进至五六十里地之外,搞不好红衣大炮还没架好,刘永锡亲领的马队已经杀到脚下,所以这些汉人将领的顾虑多多少少有些道理。
但问题在于不攻破湖州城,多铎统领的清军主力就有腹背受敌被前后夹击的危险,一想到这一点多铎越发警觉起来,他朝着一旁的李率泰问道:“看来对付金华贼得我们八旗出马才行!”
李率泰是抚顺驸马李永芳的儿子,虽然也有着汉人血脉,但他实际已经是一个满洲人了,一心为大清国考虑:“亲王,这次南征总共就这么多八旗将士与外藩蒙古,这些汉人都靠不住,如果八旗将士损耗太多,恐怕会有变故啊!”
多铎也有同样的担心,但是他作为全军统帅不能动摇军心:“现在去阻击金华贼的是许尔安兄弟与刘良佐,别人顶不住,他们与刘永锡有不共戴天之仇,总能顶得住吧!”
许尔安、许尔吉兄弟是许定国之子,与刘永锡有着杀父之仇,正是有着这么一段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多铎这段时间特意栽培两兄弟,不但允许他们招降纳叛而且还把许多流兵散勇交给他们收编,所以他们的实力突然膨胀起来。
但是多铎觉得光是许尔安、许尔吉兄弟还不足以对付越国公刘永锡统率的数万金华贼,因此特意又派了同样跟刘永锡与着不共戴天之仇的刘良佐一起出动。
刘良佐再怎么不济,至少也是江北四镇之一,他与许尔安、许尔吉兄弟联手,哪怕不能与金华贼斗得平分秋色,但至少也能挡住金华贼前进的道路,正可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时候就是八旗劲旅出手的绝佳战机。
李率泰也觉得许氏兄弟加上刘良佐的组合足够了,但是他想了想还是说道:“最好是从耿仲明、孔有德这两路汉军再抽出一路给许氏兄弟与刘良佐压阵!”
多铎一下子就变得信心十足:“那还用你说,我已经派了八旗将士五百人,外藩蒙古兵三百人给许氏兄弟与刘良佐压阵,有这支奇兵在,许氏兄弟总能镇得住场面!”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八章 天赐良机
李率泰觉得多铎的处置近于无懈可击:“有八旗劲旅上阵就没问题,只要能挡得住金华贼两三日,红衣大炮就能赶到湖州城下,到时候刘永锡哪怕有三头六臂都只能坐以待毙!”
只要攻破了湖州城,集结在湖州城下的七万清军就能如同潮水般将出援的数万越明军轻易击破。
而许尔安、许尔吉兄弟的看法跟多铎完全一致,许尔安信心十足地说道:“这一仗一定要挡住刘小贼的去路,哪怕这两千多弟兄全部拼光,咱们也绝不能后退半步!”
由于许定国的缘故,他们兄弟现在都是多铎眼前的红人,其它明军向多铎投诚之后,多铎会第一时间把老弱病残裁掉尽量精简队伍减少支队并提升战斗力,但是他们兄弟从征以后多铎不但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他们的给养,甚至还想办法帮他们收编游兵散勇,因此他们才能从两三个月之内从四五百人扩充到两千六百多人。
而这次湖州之役,多铎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许尔吉兄弟,给他们这么一个报杀父之仇恨顺便建功立业的绝佳机会,他们兄弟也不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天赐良机,只是许尔吉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我觉得正面交锋虽然可以交给花马刘,但是我们得替摄政王与豫亲王盯着他,他若是敢不卖力气,就别怪咱们兄弟不讲道义了!”
花马刘就是刘良佐,许氏兄弟固然与刘永锡有杀父之仇,但刘良佐与刘永锡之间同样有深仇大恨。
大家一致认为刘永锡之所以能够不可思议地崛起就是开镇临淮,可是刘永锡开镇临淮的最大苦主就是刘良佐,当时谁也没想到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居然如此不堪一击,虽然他麾下第一员大将秦大鹏不在临淮,但是刘良佐几乎是一触即溃,让刘永锡俘虏了好几千人,实力一下子就充实起来。
刘良佐是吃了大亏,虽然这一年来他使足九牛二虎之力招兵买马,但直到现在他仍然没能恢复元气,所以他也打着许氏兄弟一样的算盘:“大鹏,今天的局面跟临淮关差不多,但是有你在,局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是他虽然给秦大鹏打气,但是秦大鹏跟随刘良佐这么多年,对于刘良佐的习性自然是了如指掌,知道什么才是刘良佐想听的真话:“大帅,今日之役咱们必须小心再小心才能保全性命,特别是许氏兄弟那边不能出任何差池!”
大清对于吴三桂、李本深、刘泽清这些手握重兵影响力大得惊人的军阀一直是充满提防之心,刘良佐由于是江北四镇中最弱的存在,所以多铎才会允许刘良佐保全建制全军出击,但是与许氏兄弟的待遇一比又是天差地别,所以刘良佐早就心理失衡。
现在秦大鹏这么说,刘良佐自然是完全赞同他的看法:“没错,咱们这边是万无一失,但是许氏兄弟那边如果出了差池就是大麻烦了,他们手上才有两千多人吧?”
秦大鹏非常明确地说道:“许氏兄弟那边出了差池,咱们这边再怎么苦战都无济于事!”
当初临淮之役的时候,刘永锡的京口镇纯属刚刚成军的新军,刘良佐尚且不是对手,今天的临淮镇已经是今非昔比,所以刘良佐与秦大鹏都希望跟刘永锡有着杀父之仇的许氏兄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者说希望他们能牺牲自己成全刘良佐。
只可惜聪明人实在太多,很快刘良佐就发现许氏兄弟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许氏兄弟则发现刘良佐同样把全部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因此两支军队都停了下来,开始等待观望。
但是刘永锡亲领的一万五千大军却没有停下来,这段时间刘永锡给他们的命令是“慢下来”,但慢下来并不代表停下来,恰恰相反,在稳步前进之中这辆钢铁战车已经蓄足了力量,随时准备跟清军展开决战。
因此在确认眼前的敌军并不是八旗劲旅、外藩蒙古兵,临淮镇的将领们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居然是花马刘?这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多铎是派他来送死吗?”
“不要小看花马刘,怎么说也是江北四镇之一,而且这次他把秦大鹏调来总能多坚持一会!”
“是啊,怎么说也有上万兵马,大家都要注意下!”
“对了,除了刘良佐还有许氏兄弟,我真没想到许定国这两儿子也敢冲出来自寻死路!”
“多铎是嫌我军的战术不够大,所以主动送了添头过来!”
“如果许定国活着还有点难对付,就这么一对活宝,我看还是算了!”
“怎么能算了,怎么也有一两千乌合之众,用心一点还是能拼出个功名富贵来!”
大家一直担心多铎会亲领八旗劲旅、外藩蒙古兵直接冲上来,然后裹胁汉军、新附军蜂拥而至,为此许多将领都觉得特别紧张甚至提心吊胆,只是谁也没想到居然是派了刘良佐与许氏兄弟过来挑战越明大军。
虽然刘良佐与许氏兄弟加起来也有上万大军,但不管是刘良佐还是许氏兄弟都是刘永锡的手下败将,大家一下子就变得欢呼雀跃起来,觉得多铎做出了最糟的决定。
如果派李本深、郭虎、杨承祖之流,那都是一流的悍将,打起来未必会有胜算,可是听说来了刘良佐、许氏兄弟就连刘永锡都笑了起来:“都说多铎颇有谋略,现在是天赐良机,有没有决心再来一场临淮之役!”
临淮之役是京口镇与刘良佐部的决战,在场的将领即使没参加这场让刘永锡异军崛起的战役也听说过当时的战况,都觉得刘良佐不足为患,即使多了一个秦大鹏与许氏兄弟大家也没当一回事,纷纷响应刘永锡:“花马刘都收拾不了,咱们哪敢冲到湖州去!”
“不就是花马刘,交给我们来解决!”
“花马刘虽然有一万兵马,但是在我眼中,最多也就是三千人!”
明风八万里 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大鱼
多铎以为让刘良佐与许氏兄弟出阵肯定能给刘永锡制造大麻烦,但却没想到这都是刘永锡最想遇到的对手,对于这些手下败将,刘永锡占据了绝对的心理优势,他告诉自己的部下们:“大家小心些,一万兵马终究还是一万兵马,这一仗我只有一个要求!”
全场立即安静下来,大家都等待着刘永锡的命令,而刘永锡也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将领:“这一仗只许赢,不许输!”
张皇后也补充了一句:“本宫等着诸位将军大胜而归!”
将领们士气如虹:“这一仗我们肯定能赢!”
此前几天时间,刘永锡所领的一万五千名官兵特意慢下来准备以堂堂正正之势彻底击败清军,而现在伴随着刘永锡一声令下,战争机器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一个个营头以雷霆之速奔向了自己的目标,战船、马队、步队都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态势向前开进,不管是谁只要挡住他们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
作为张皇后最信任的亲军将领与诚意伯府的后起之秀,周之升更是信心十足:“别让许氏兄弟给跑了,刘良佐一向滑头,想逮住他确实不容易,但是许氏兄弟就不一样了!”
周之升对于许氏兄弟可是寄以厚望,谁叫许氏兄弟的兵马都是临时招募的游兵散勇,本来就不堪一击偏偏许氏兄弟还摆出一副与明军一决胜负的架势,而一旁的将士们也是觉得许氏兄弟是块肥肉:“将领您放心,我们抓不住刘良佐,难道还会让许氏兄弟跑了不成,这是送上门来的肥肉,我们如果吃不掉就没办法跟张娘娘交代了!”
虽然说周之升这支亲军只参加过钱江之役最后阶段的扫尾战斗,没有经历多少实战考验,但是对于许氏兄弟还是有着绝对的心理优势,毕竟周之升所部不但步兵占优势,马队同样占优势,而且还得到了多艘战船的支持,在这种形势输掉战斗才是不可思议。
跟周之升抱着同样想法的将领不在少数,大家都觉得许氏兄弟总共就那么一点本钱,明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怎么可能输掉这一仗,因此战斗一打响就有四五千明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围攻许氏兄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