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创业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公子不歌
金发男人说完,旁边一位华夏中年人满脸尴尬的说:“哎呀,真是sorry啊劳特先生,我……我那个……听不太明白你说的话……请你再等一等,我已经让人去我们本地最好的高中请英语老师过来了……”
被称作劳特的外国人,也听不懂中年人说什么,尴尬的笑了笑。
不远处的许逸阳偷瞄到这一幕,忍不住暗笑两声。
营州本身就不是一个口岸城市,也不在东南沿海,1999年的营州其实还是很闭塞的。
现在绝大部分的营州本地人,应该都没见过活着的老外。
许逸阳上辈子见到的第一个活着的外国人,还是去省会读大学以后遇见的外教。
而且,许逸阳的父辈那一代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本身就凤毛麟角,学好英语、会说英语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现在的营州本地人,即便是单位领导,不能用英语跟老外正常交流,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不只是营州,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内地小城市,情况也都差不多。
那中年人此时有些急躁,低声质问身边的人:“怎么回事?人怎么还没来?”
身边那个秘书扮相的人急忙说道:“我刚才又给一中校长打电话了,他跟我说正协调英语老师呢,说他们学校高一高二的老师都放假了,高三的老师虽然没放假,但今天考试,老师都在考场监考,一时半会不好调动。”
“不好调动?”中年人冷哼一声,愠怒道:“我看是他们一中的英语老师,一听说要来给外宾当翻译,一个个都露怯了吧!”
身边的男子尴尬的笑了笑,说:“蔡局长,我说句实话,跟外宾对话、实时翻译,不但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对口语和听力的要求更高,不然的话,要么是听不懂外宾说的啥,要么是说的啥外宾听不懂,咱们的英语老师,都是按教案教课教了几年、十几年的,见没见过老外都是个问题,跟老外对话、搞实时翻译,可能还真是不太灵光啊!”
说完,对方悄悄朝着不远处的两位记者一努嘴,低声道:“再加上有记者跟着采访、摄像机拍摄,哪个老师恐怕都不敢接这个任务啊!这搞不好是要出洋相的……”
那个被称作蔡局长的中年人怒道:“没人敢接,就让他们校长直接给我指派一个过来!哪怕把刀架脖子上、绑也要绑一个过来!你再给他打个电话,十分钟之内我要是再看不见人,他这个校长也别干了!”
一想到学校可能会派个英语老师过来,许逸阳下意识就想走。
不然,万一待会被学校的老师认出来,那可就尴尬了。
这边刚要溜,他脑子里又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眼前这阵仗,可是有电视台采访的!
这年头的人民群众,其实没什么休闲娱乐,每天最普及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看电视。
而且,现在的闭路电视收不到多少台,所以本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非常高。
自己和顾思佳结婚这么多年,一直被她“双语教育”,又干了这么多年英语培训行业,天天跟外教打交道,英语水平要说当个临时翻译,是完全足够的。
如果自己自告奋勇,过去给这俩老外当翻译,一旦这件事上了电视,自己起码能在营州本地出个小名吧?
刚好,自己眼下正愁着不知道如何赚钱。
想重操旧业、搞搞培训这种无本的买卖,但因为自己年纪太小、又没什么资质,很难被家长认可。
眼下,不正是个提高家长认可度的好机会吗?
作为一个成年人,他绝不会坐视任何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
无论成败,都一定要放开手脚去试一试!
……
从德国不远万里来到营州的托马斯·劳特,此时此刻的心情有些无奈。
他的祖父当年是在营州长大的,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
去世前,祖父托付托他,让他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带回营州、撒进黄河,还让他从自己的遗产里,拿出二十万德国马克,捐给营州办教育。
可没想到的是,自己带着老婆来到营州、一路找到营州教育部门,可机关办公室里,连一个能流畅用英语对话的人都找不出来。
至于找个会说德语的,他就更不敢奢望了,相比英语来说,德语目前在华夏只能算是个冷门小语种。
也不能怪营州教育部门的水平不行,主要是他们当年上学的那个年代,普遍英语水平就很低。
即便是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未必能做到跟老外流畅对话。
更何况都参加工作那么久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没见过什么老外、更没说过一句英语,当年学的那点东西,几乎都还给老师了。
而且,教育局的领导,也未必都是教育口出身的,所以硬要他们具备优秀的英语水平,也不太现实。
托马斯·劳特带着老婆到教育局,连说带比划,终于勉强说通了一个黄河。
于是教育局的领导就赶紧先安排车,别管这俩老外到底要干啥,先把他俩拉到黄河边上准没错。
原本的规划是,这边先把俩老外带到黄河,同时赶紧让营州一中派个英语老师过来汇合。
这样一来,教育局把人带到黄河边,营州一中的老师也刚好赶过来当翻译,两边正好能无缝衔接上。
可没想到,营州一中那边,竟然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这么点路,蹬自行车十几分钟就能过来,可营州一中墨迹到现在了,竟然还没选好人!





重生创业时代 第十章 第一桶金
因为没有翻译,这俩老外来营州到底想干什么,大家都是一头雾水。
至于跟拍的这俩记者,其实就是营州电视台在外面跑新闻的一个采访组,平时一天到晚就在外面跑素材。
营州地方小,平时半小时的新闻节目一大半都是灌水,毕竟根本就没什么值得播出的大新闻,所以就只能滥竽充数。
哪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记者们只要听说了,都要过去拍一拍,所以电视台的新闻素材门槛极低。
谁家狗丢了,谁家猫上房顶了,哪个小学生捡钱包送派出所了,记者都会跑过来拍一段素材、再上电视报道一番。
所以,这俩记者一听说市教育局来了俩老外,不由分说的就找过来了。
俩人都寻思着,万一是外商来营州考察,那这不就是个大新闻了吗?
毕竟营州这地方,这些年还没引进过什么外商。
可他俩也没想到,一路跟过来才发现,这一堆人里面,竟然没一个能跟对方流畅沟通的。
俩记者就更不用说了,摄影记者读的是技校,英语只会说yes和no;
采访记者学历也不高,是电视台的职工子弟,去年才刚水了个专科毕业,毕业后家人就安排进电视台当记者了,在学校就一直是学渣,所以英语压根就没好好学过。
于是俩记者就只能先闷头跟拍,跟教育局的领导一样,也在等着营州一中的英语老师过来。
可是,营州一中的英语老师左等右等都等不来,这让现场的三波人都有些急不可耐……
正在托马斯·劳特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一口地道的英式口语,说:“先生你好,请问你是否需要一位中文翻译?”
托马斯·劳特听到这地道的英式发音,心下大喜,甚至下意识的以为,跟自己说话的这个,听口音肯定是一位英国人。
可是,当他循声望去的时候,却发现一位华夏少年正面带微笑的看着自己。
说话的,正是许逸阳。
托马斯·劳特看着许逸阳,顿时兴奋起来,说:“我的上帝,终于遇上一位能正常交流的人了!”
说着,他走到许逸阳面前,用力与他握了握手,一脸期待的问:“小伙子,请问你可以做我的翻译吗?”
许逸阳微微一笑,说:“当然可以!”
托马斯·劳特兴奋的说:“这真是太棒了!”
旁边的蔡局长一行数人,以及两名记者纷纷目瞪口呆。
他们本来一直在愁没办法跟老外交流,心急如焚的时候,没想到忽然冒出来一个年轻小伙子,操着一口像模像样的英语,跟托马斯·劳特愉快的聊了起来。
托马斯·劳特兴奋的问许逸阳:“小伙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许逸阳道:“我叫许逸阳。”
“我叫托马斯·劳特,你可以叫我托马斯!”
说着,他又问:“许,你做翻译怎么收费?如果可以的话,我想雇用你做我的翻译!”
许逸阳本想是出来装一波、借这个机会给自己来点曝光度,所以压根没想赚他的钱。
但他也没想到,这个老外竟然主动要给自己酬劳。
毕竟是国际友人,他下意识想要发扬一下热情好客的风格、婉拒酬劳。
但转念一想,发扬个屁的风格啊!
自己兜比脸还干净,有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还发扬哪门子风格?
于是,他打量着托马斯·劳特以及他身边的金发女人,略一思忖,说:“劳特先生,我没有做过翻译,所以也不知道具体什么价位,你可以看着给,给多少都行。”
许逸阳其实很鸡贼。
这年头华夏的物价很低,营州的物价更低,要说做个临时翻译,就算在燕京、中海,一天给几百块钱还不顶了天了?
可几百块有啥意思啊?也就够把欠妹妹的账还了。
与其这样,不如让这老外自己看着给,应该比几百块要多一点。
许逸阳之所以有这个信心,是因为他一眼就看出,这老外是个有钱的主。
1999年的营州人,多数也都还没见过什么奢侈品。
许逸阳虽然也不追求这些,但毕竟经历了后世的各种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认识了许多奢侈品的牌子。
所以,他早就发现,这老外两口子,从头到脚都是名牌。
比如托马斯·劳特,他的外套是杰尼亚的,里面的毛衣是阿玛尼的,皮鞋是古驰的,这都是奢侈品牌。
再看他老婆,身上穿着的风衣是巴宝莉的、脖子上戴的丝巾是麦昆的,更牛的是,她还背了一个爱马仕的皮包。
许逸阳觉得,这两口子这么有钱,出手应该也不会太抠。
果然,托马斯·劳特一听说让自己看着给,当场掏出钱包,从里面掏出六张100元面值的外币,递给许逸阳,说:“许,这是600德国马克,应该值3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不够的话,你尽管开口。”
许逸阳愣了愣,心想,3000块是不是有点多了?这老外也太大方了吧?
许逸阳忍不住问:“劳特先生,您是不是给的有点多……”
托马斯·劳特脱口道:“不不不!一点也不多!你的英语水平很棒,完全值得这个价格!”
许逸阳一想,既然对方这么坚持,那自己也就别客气了,这600德国马克,就是自己重生后的第一桶金!
于是,他大方的接过钱,小心的装进羽绒服的内口袋里。
随后,他非常认真的对托马斯·劳特说:“劳特先生,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中文翻译了。”
托马斯·劳特急忙对许逸阳说道:“许,麻烦你告诉他们,我来营州,是想完成我爷爷的两个遗愿,一个是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撒进黄河,还有一个是代他给营州捐一笔钱,这笔钱要指定只能用在教育事业上。”
“好的。”许逸阳点了点头,转过身对那中年官员说道:“您好,我现在是托马斯·劳特先生的临时翻译,他刚才说……”
旋即,许逸阳当场便把托马斯·劳特的话,完完全全的实时翻译了出来。
他大段大段的翻译,没有一点停顿磕绊,听得所有人一愣一愣的。
要不是翻译的内容听起来非常靠谱,在场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年轻人,竟然真的能这么轻松的跟老外交流。
那个蔡局长听完,立刻长出了口气,拍着许逸阳的肩膀,庆幸的说道:“小伙子,你出现的真是太及时了!”
说着,他立刻对身边跟着的秘书说:“给一中校长打电话,告诉他不用派老师过来了。”
他的秘书急忙低声说道:“刚才林校长给我回了个电话,说是人刚出发。”
蔡局长皱了皱眉,说:“用他们的时候,磨磨唧唧就是不过来,现在来还有什么用?跟他说一声,把人给我叫回去!”
虽然蔡局长自己的英语基础几乎为零,但他还是能看得出,许逸阳的英语水平应该很高。
不然的话,他不可能跟这老外交流的那么顺畅,这老外也不可能立刻掏钱雇他当翻译,毕竟人家老外自己都认可他的水平。
要是这时候还让一中派老师过来,不仅画蛇添足,还有可能丢人现眼。
秘书掏出一台老款的掌中宝手机,急忙去一边打电话了。
蔡局长看着许逸阳,好奇的问:“小伙子,你怎么称呼?”
“您好蔡局长,我姓许,叫许逸阳。”
蔡局长点点头,笑眯眯的问:“小伙子,你一定是放寒假回家的大学生吧?在哪个名牌大学读书啊?”
许逸阳摇了摇头,说:“我是营州一中的学生。”
“什么?你是高中生?”




重生创业时代 第十一章 养育之恩
听许逸阳说自己是营州一中的学生,蔡局长,以及周围其他人都被惊的目瞪口呆。
谁也没想到,一个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竟然能到了跟老外谈笑自若的地步。
这也太神了吧?
蔡局长感叹道:“真没想到,一中的英语老师一个比一个怂,学生倒是厉害得很!”
说罢,他又好奇的问许逸阳:“小许,你的英语水平为什么这么好?”
许逸阳忙说:“除了在学校正常学习之外,还通过看电影、电视、听音乐以及看英文读物学了一些,也算是日积月累吧。”
“好啊!”蔡局长赞叹一声,转身对那女记者说:“小陈记者,这位许逸阳同学的优异表现,你们一定要好好报道报道,要让咱们营州的学生、家长看看,英语的学习不能只顾着应付考试,更得能听会说、得能用到实处,能直接用英语与人交流,这才是学英语的根本目的!”
一旁年轻的女记者急忙点了点头,说:“蔡局长您放心,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宣传报道。”
就营州电视台新闻节目平时的新闻质量,今天这事儿,已经是优质素材、能放到主要内容里了。
蔡局长又对许逸阳说:“小许,你帮我问问劳特先生,他爷爷跟咱们营州,到底有什么渊源?你说一个德国老头儿,大老远非要把骨灰撒进黄河里,我怎么觉得有点瘆得慌呢……”
许逸阳点点头,立刻翻译成英语,询问托马斯·劳特。
托马斯·劳特看着奔腾的黄河,感慨不已的说道:“其实我祖父就是在华夏出生的,他是1914年生在清岛。”
许逸阳惊讶的问:“当时清岛应该还是德国的殖民地吧?”
“对。”托马斯·劳特点点头,怕许逸阳以及其他人对这段历史比较敏感,便急忙解释说:“不过我的曾祖父和我的曾祖母都不是军人,我曾祖父是德国一家企业派到清岛的工作人员,我曾祖母当时刚跟他结婚,所以就一起过来了。”
说着,托马斯·劳特又继续解释:“1914年rb对德国宣战、占领了清岛之后,因为留在清岛不安全,我曾祖父工作的企业便要求他们尽快返回德国,但当时清岛的海路已经被rb人封锁,他们只能选择从陆路前往津市,再从津市乘船回国。”
“但是,我的祖父当时刚刚出生,只有几个月大,没办法跟着他们一路奔波,于是他们在路过营州的时候,就暂时把他寄养在了当地百姓的家里,打算等局势稳定之后,再来把他接回去。”
说到这儿,托马斯·劳特感叹一声,道:“可是,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乘坐的轮船,在回德国的途中遭遇海难,于是我的祖父就一直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十二年之后,我的祖父才被他的祖父找到,然后把他带回了德国。”
许逸阳一边认真听着,一边把托马斯·劳特的话翻译给周围的人。
大家这才明白,为什么一个德国老人,会在营州长大,并且对黄河有这么深的感情。
原来老人出生后的十二年时间里,一直都生活在营州。
这时候,托马斯·劳特走到黄河边上,小心的打开了装着骨灰的罐子、将骨灰缓慢撒入黄河。
做完这些,他松了口气,说:“我祖父一直很感激营州人民养育了他,所以很希望能为营州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也算是回报当年营州对他的恩情。”
蔡局长听完许逸阳的翻译,认真说道:“感谢老人对营州的这份挂念,也感谢老人对营州教育事业的慷慨支持!”
托马斯·劳特诚挚的说:“不不,真正要感谢的,是营州人民对我祖父的养育之恩!”
说完,托马斯·劳特又道:“蔡先生,我们抽个时间,仔细聊一聊捐款的事情吧。”
蔡局长急忙说道:“这样,咱们先回教育局吃个午饭,下午我们再坐下来聊捐款的事情,你看如何?”
许逸阳翻译过后,托马斯·劳特便道:“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吃饭就不必了,我太太一路奔波有些劳累,我想去宾馆休息一会,下午再到教育局跟诸位详谈。”
蔡局长听完许逸阳的翻译,急忙问:“两位现在住在哪家宾馆?”
托马斯·劳特说:“我们还没来得及去找宾馆,刚到营州就去了教育局,所以现在先去找间宾馆住下。”
蔡局长急忙对许逸阳说:“小许,你跟劳特先生说,既然他们还没找好宾馆,那不如就住在市里的招待所,我们教育局在那边也长期有固定房间,环境还不错,而且很干净。”
许逸阳便将他的话翻译给了托马斯·劳特。
托马斯·劳特听完,自己也权衡了一下,他也生怕语言不通会比较麻烦,既然蔡局长能安排住宿,那自己也就省了一点麻烦
于是,他便开口道:“好的,许,你帮我谢谢蔡局长吧。”
许逸阳点了点头,跟蔡局长说清楚之后,蔡局长便道:“小许,那你也跟着一起吧,不然到了招待所,语言不通也是麻烦。”
许逸阳急忙说:“蔡局长,我骑车来的……”
蔡局长招呼过来自己的秘书,说:“小胡,你帮小许把他的车骑到市招待所,现在就先骑着过去吧。”
秘书急忙点头答应下来,找许逸阳要了车钥匙,便顶着风,蹬车先走了。
许逸阳便跟着蔡局长,以及托马斯·劳特夫妇,乘坐教育局的老桑塔纳,直接去了市招待所。
市招待所在市政府驻地附近,很多机关单位也都在周围,地段比较靠近市中心,离许逸阳家也不算远。
许逸阳陪着托马斯·劳特夫妇办理好住宿的手续、拿了钥匙之后,托马斯·劳特便对他说道:“许,我跟我太太先休息一下,你也回家休息休息,我们下午约个时间,在教育局见面,你看怎么样?”
许逸阳自然满口答应下来,毕竟钱都已经收了。
于是他便对托马斯·劳特道:“没问题劳特先生,时间地点你来定。”
托马斯·劳特想了想,说:“那我们就下午两点钟,在教育局见面吧,蔡局长那边不知道有没有问题?”
许逸阳说:“我没问题,我再问问蔡局长。”
说完,又跟蔡局长汇报了一下。
蔡局长略一思忖,便道:“行,两点钟没问题,那就两点钟约在教育局见吧,到时候我让胡秘书在大门口等你。”
说完,蔡局长皱了皱眉,问身边的人道:“小胡还没蹬回来吗?”
一个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还没呢。”
蔡局长有些气恼的说:“怎么这么慢呢?”
许逸阳急忙道:“蔡局长,从河堤骑过来还挺远的,七八里路呢,而且还一路顶风。”
蔡局长听到这话,脸色才缓和下来。
这时,吹的灰头土脸的胡秘书,终于蹬着许逸阳的山地车回来了。
许逸阳拿回自己的车,便对蔡局长说:“蔡局长,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家了,下午两点我会准时过来。”
蔡局长点点头,笑着说:“路上注意安全!”




重生创业时代 第十二章 第一个创业计划
告别了托马斯夫妇以及蔡局长之后,许逸阳揣着六百德国马克、蹬着自己的自行车离开了招待所。
他琢磨着,兜里的这笔钱,去银行应该能换出3000左右的人民币。
3000块钱,顶得上妈妈打工大半年的收入了!
而且,在许逸阳看来,这件事的最大意义,不是这3000块钱,而是它给自己带来的长线利益。
是吃上一碗饱饭,还是端起一个饭碗,许逸阳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他很清楚,如果今天的事情上了电视、上了新闻,自己很快就会在营州出名。
这,就等于是端起了一个饭碗。
现在的家长,都有着一颗强烈的攀比心。
一旦他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展示出优秀的一面时,他们心里就会萌生出一个念头: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这么优秀?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
一旦这个念头萌生出来,他就会产生为孩子投资的冲动。
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那自己也得给孩子找老师补课;
123456...1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