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杨帆基本上隔三差五会来看一看首舰的舾装情况,其实,内心之中还是比较担心的,万一这种进口焊材不能如期到货,势必会影响首舰的建造,而进入舾装阶段之后,每一天都不能耽误,每一天都无比重要。
有时候,杨帆也在想着进口焊材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帮东江造船厂想一想办法。
进口焊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了。
问题越来越大。
已经两个星期过去了,一直杳无音信,供应商答复,可能要两、三个月才能到货。
两、三个月吗?
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东江造船厂方面是两、三天都不想再等,手上的进口焊材已经全部用完了,电缆接头的焊接已经完全停了下来。
看到这种情况,杨帆心中也暗暗着急。
今天,杨帆去了华强科技公司。
吕华强特地打电话过来,无比的热情,非常希望杨帆过去看一看,想了想之后,杨帆终于答应了他的邀请。
已经有两、三月没有去华强科技公司,去看一看也可以,抱着这样的想法,杨帆驾车到了那里。





军工重器 第四百三十二章 延期交船的风险迫在眉睫
先去了华强科技公司的总部。
这栋大厦杨帆熟门熟路,之前来过几次,车子抵达大厦门口,微微的惊讶,随即开心的一笑。
吕华强、李向红和黄文龙,华强科技公司的三巨头已经在大厦大门口等候多时了。
这待遇,估计也只有杨帆了。
“杨总!”
“杨总,您好。”
一等杨帆下车,吕华强他们三人就过来,一一热情而又高兴的同杨帆握手,完全像下属见上司一样,也许在他们的心里面,杨帆就是他们的老板。
杨帆爽朗的道:“你们太客气了,用不着在大门口专门等着我。”
吕华强连忙道:“应该的,这是完全应该的。”
握手,寒暄。
然后三人陪同着杨帆走进大厦一楼大厅,来到了华强公司的总部,看的出来,这里的人多了一些。
几个月之前,这里只有数十人,现在起码有一百余人的样子,有一些员工特地停下来,客气的向四人打着招呼。
一行四人走进了吕华强的办公室,在沙发上坐下来之后,聊起了目前公司的情况。
不,准确的说是三人向杨帆汇报目前华强科技公司的情况。
如果目前的规模,公司结构,科研团队,建设之中的技术研发中心等等。
杨帆欣喜的听着,十分的满意。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华强科技公司已经发展到了近千人,其中大部分是科研技术人员,只有少部分是管理人员。
吕华强道:“杨总,我们临时租了一处办公地点,几乎将整栋大厦都租了下来,租期为一年,那足够供两千人只有办公,地方暂时够用了。”
一年之后呢?
那肯定是搬入新建成的科研技术中心,那个时候,肯定已经建成了,不但足矣供数千人进行科研,而且各种设施和硬件一流,绝对是世界一流的芯片研发中心。
只是,三个亿的投资可能还不够。
吕华强道:“第一笔资金一共三个亿,已经用了近半,估计再过几个月需要再追加资金。”
这一点,双方是有协议的,三年内累计投资一共16亿8千万,第一年的投资额度不少于5亿。
杨帆十分爽快的道:“钱不是问题,一周之内,又一笔资金会到账,你们尽管花就是。”
闻言,吕华强、李向红、黄文龙三人面露喜色。
不过,杨帆面色一正,提醒道:“该花的钱我们要花,该出的成果我们还是要出的。”
吕华强也知道这一点,连忙汇报第一款芯片的设计进展情况,这是一款手机芯片,也是华强科技公司设计研发的第一款芯片。
杨帆听了之后,感到很满意,基本按自己设定的框架在展开研发,一些专利已经开始申请。
芯片设计出来之后,还将找代工工厂进行制造,也将寻找客户,和一些手机制造商合作。
在办公室之中坐了三、四十分钟,听了他们的汇报之后,杨帆又去看了初具规模的设计研发中心。
已经有七、八百名专业技术设计员,李向红担任首席专家,带领这支团队进行芯片的设计研发。
然后,杨帆又去看了建设之中的技术研发中心。
这个中心占地数百亩,设计得十分科学合理,足可以容纳几千科研技术人员在这里进行芯片的设计研发,目前,正在建设之中。
看了一番之后,准备离开之前,杨帆心中牵挂054型导弹护卫舰的建造工作,想到进口焊材还没有眉目,又考虑到吕华强在国外呆过,认识的人也多,不禁随口问了一句。
“吕总,你有搞焊材的朋友吗?”
真的只是随口问一句,根本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哪里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吕华强的回答让杨帆微微惊喜。
吕华强道:“我正有一位朋友,本来一直在国外工作的,从事的也是焊材的研发,他比我早两年回国,创建了一家专业的焊材研发和销售公司。”
还真有这么一位朋友!
杨帆的心中升起了希望。
于是,就将首舰缺少线缆接头焊接材料的事情说了说,并告诉了吕华强这种焊材的牌号。
吕华强记在心中,一口答应道:“杨总,我帮你问一问,一有消息我就告诉你。”
“好的。”
杨帆心中想道,如果他的那位朋友有首舰的线缆接头焊接需要的焊材,那就好了。
.......
孙保国的压力很大!
进口焊材的事情已经两个多星期了,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这样下去不行啊,至于说要两、三个月才能到货,那是肯定不行的。
办公室之中,孙保国背着手,眉头微皱,走了走去,思考着对策。
良久之后,心中想道,要不要向香江造船厂求援呢,从他们那里借一部分焊材过来,先解决了燃眉之急再说。
拿起电话,想了想,又放下了。
他担心,香江造船厂估计也没有“余粮”,他们估计是不肯借的,首先要保证满足二号舰的需要。
吱呀一声。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的推开了,走进来的是冯旺东,他是属于进来不用敲门的那几个少数人之一。
“冯总,你来了。”
孙保国微微一愣,反应过来之后,连忙招呼。
冯旺东也不客气,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缓缓的道:“老孙,现在我们很被动啊。”
“嗯。”孙保国道:“线缆接头的焊接已经停了好几天了,而进口的焊材又要两、三个月才能到,延期交船的风险迫在眉睫,我现在是晚上都睡不着觉。”
是啊!
延期交船的风险无形之中增大了!
这是东江造船厂万万不能接受的,必须按节点进行首舰的如期交付,不然,板子打下来,谁也承担不起这份责任。
另外,大家都不甘心啊!
为了保证首舰的顺利交付,全厂上下加班加点,努力奋战了这么久,付出这么多,不能功亏一篑啊。
下面的工人也不答应啊!
两人的压力都很大,眼睁睁的看着延期交船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进口焊材真的要两、三个月之后才能到,那黄花菜都凉了。
孙保国试探性的道:“冯总,要不我们还是向香江造船厂求援吧,从他们那里借一点焊材过来。”
刚才,孙保国就准备打这个电话的,冯旺东为焊材的事情亲自过来,压力无形之中增大,他考虑再三,觉得还是打电话求援算了。
哪里知道,冯旺东轻轻的摇了摇头。
他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我刚才已经打过电话了,和他们的一把手亲自沟通了一番,他们订购的进口焊材还没有到货呢,起码还要一个把月的时间才能到货。”
什么!
还没有到货!
完了,完了,希望彻底破灭了!
孙保国的脸色微微变了变,甚至出现了些许的灰白色,原本还将希望寄托在香江造船厂身上的,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了。
这也正常,二号舰刚总段合拢没有多久,还没有到各管线的舾装阶段,暂时还不用进行电缆接头的焊接,暂时不需要那种进口焊材。
孙保国沉默了。
冯旺东也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办公室之中陷入了安静,无形之中,充满了压抑。
.......
此时,杨帆在接听一个电话。
电话是吕华强打过来的,之前,杨帆要求他和那位搞焊材研究的朋友沟通一下,是否有那种进口的焊材。
事情有异地那那个眉目了。
吕华强在电话之中道,“杨总,我那位朋友告诉我,那种进口焊材主要用于军用电缆接头的焊接,他们正在进行这一项目的研究,已经有一定进展,他们实验室已经制造出了一些样品。”
什么!
已经有样品了!
杨帆心中一阵惊喜,马上道:“能搞一些样品过来试一试吗?”
吕华强道:“应该问题不大,不过,目前不是批量生产制造的,仅仅只是实验室条件下的一些样品,不知能否满足要求。”
杨帆道:“试一试,不就知道了。”
“好,我和他说一说,要他送一些过来,东西到了之后,我马上给你打电话。”吕华强道。
“好,我等你的消息。”杨帆道。
结束通话之后,杨帆心中想道,运气还不错,吕华强居然有一位在焊材领域回国创业的朋友。
希望这些焊材可用,焊接出来的线缆接头是合格的,如果真的那样,那就好了,解决了大问题啊。
听孙保国说,国外那家公司牛批得很,进口他们的焊材完全是求爷爷,告奶奶一样的。
如果这种国产的焊材合格,将来的054舰线缆焊接我们就用这种国产焊材,不再进口了。
杨帆一下子想了很多。
到了下午快上班的时候,吕华强的电话打过来了,这个时候,杨帆正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午睡,刚刚醒来,睡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电话一通,传来吕华强的声音,杨帆的那一点睡意马上全部退去,立刻满怀希望的问道:“怎么样,东西送过来了吗?”
吕华强道:“不但东西送过来了,还是我那位朋友亲自送过来,我们是来东海所,还是在东江造船厂呢?”
想都不用想,杨帆道:“去东江造船厂,我们在厂门口汇合。”
挂完这个电话,杨帆就急急忙忙的出了门,驾车直接前往东江造船厂,心中充满了希望。
希望这种焊材焊接的线缆接头能合格。
……………
今天的更新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军工重器 第四百三十三章 用国产焊材试一试
东江造船厂。
一把手冯旺东主持会议,几乎每一位厂领导都参加了会议,此外,一些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列席了会议。
这是东江造船厂的一次扩大会议。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怎么解决进口焊材的问题。
一直到今天,焊材的问题还是依旧毫无进展,首舰的舾装工作已经部分停滞了,因为线缆的接头无法进行焊接。
会议室之中,紧张而又压抑。
不少人脑袋低垂,显得有一点泄气,事已至此,大家都知道,延期交船的风险已经无比巨大,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冯旺东的语气十分的凝重和低沉,“各位,事情大家都清楚,我就不再重复和啰嗦,今天开这个会议,就是要大家动用各种渠道,各种关系,甚至想出各种办法,尽快解决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说了一大通之后,会议室之中安静下来,也更加压抑起来。
很久之后,才有人建议道:“冯总,我们是不是用其他的焊材试一试,也许可以呢?”
声音一落,一位负责技术工作的厂领导马上就到:“这个办法不行,非这种进口焊材不可。我们已经试过了好几种其他焊材,做了大量的试验,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了。”
其他的焊材不行!
这条路马上被堵死了。
接着,又有好几人发了言,但都无法从实质性解决问题,不少人心中失望起来。
他们心中想道,难道舾装工作真的要渐渐的停下来,真的要延期交船吗?
这是谁也不希望的。
东江造船厂显然不想走到这一步。
良久,这才有人道:“这件事情已经拖了这么久,我们一直无法解决,要不这样吧,向总指挥部反应,也向总指挥部求援。”
有一些分表示赞同。
最后举手表决,秉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决定还是向总指挥部汇报,希望罗总指挥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
在大家看来,毕竟总指挥部的资源和渠道要多得多,也许,他们能很快的从国外弄回首舰需要的这种焊材。
为什么一直迟迟没有向总指挥部求援呢?
冯旺东是这么想的,希望自己能解决,而不是什么事情动不动就反应到上面去,如果这样的话,别人会觉得你无能。
事情拖了这么多天,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也许,是该向总指挥部反应了。
散会之后,冯旺东和孙保国暂时留了下来。
冯旺东道:“老孙,我们一起去打这个电话吧,就去你办公室。”
孙保国道:“好,还是由我来向罗总指挥汇报,你在旁边帮我把关就行。”
两人一起进了办公室,孙保国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向罗建国汇报了情况,电话里面,罗建国一阵沉吟。
显然,他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可能还意识到了问题的棘手性。
短时间从国外进口首舰线缆接头焊接需要的焊材,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总指挥部的资源和渠道不是东江造船厂能比的,但事情实在太紧迫了。
舾装工作都部分停滞下来,这相当于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立马就需要这样的焊材。
而罗建国在心中大致评估了一下,就算是总指挥部动用资源和渠道,估计没有十几天,甚至是二十几天,这件事肯定无法解决。
这是一个大麻烦啊。
罗建国在心中轻轻的叹了一口,只好道,“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你们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动用一些资源和渠道,有消息了我会告诉你们的。”
“好,那谢谢罗总指挥。”孙保国连忙表示感谢。
稍微想了想,罗建国突然想到了杨帆,不禁随口问了一句,“这件事情,杨帆同志知道吗?”
孙保国道:“他是知道的,可能也一直在帮我想办法。”
“嗯,我知道了。”
罗建国在心中想道,每次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杨帆同志总是有办法,这一次呢,会有奇迹出现吗?
此刻,杨帆已经驾车快到了东江造船厂的大门。
透过车窗玻璃,老远就看到了大门口停着一辆车,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吕华强的座驾。
杨帆在厂大门口停车,吕华强已经从他的车上下来,除了他之外,还有另外两人。
“咦!”
杨帆轻轻的“咦”了一声,感觉比较意外,原本以为只是带一人过来,也就是搞焊材的那位海归。
但明显不止他和吕华强。
他们三人已经过来了。
杨帆连忙解开安全带,也下了车,站在车旁边等着他们过来,顺便打量着他们。
吕华强朗声的介绍道:“杨总,这是xxx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总,刘传东先生。”
那是一位中年男子,中等个子,身材微微发福,他客气的主动和杨帆握手,“杨总,您好,久闻大名。”
关于他的情况,杨帆知道一些,之前,吕华强介绍过,这是一位回国创业的海龟。
双方握手之后,他又介绍道:“我将我们公司最有经验的焊工带过来了,我们这种焊材还在实验室阶段,对焊接技术要求较高,一般的人很难焊接合格,不过,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了,对焊接技术要求降低了,普通焊工也能焊接合格,他们这种焊材就可以进入工业生产阶段。
原来是带了一名焊工过来。
这倒可以,考虑得比较周到。
杨帆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询问了他们这种焊材的情况。它和进口焊材是同一种材料,区别只是在于,一个是进口的,一个是国产的。
国产的这种焊材到底行不行呢?
这是杨帆最关心的,也是最希望的。
于是先画了一个大饼,主要是调动刘传东的积极性,让他们早日将这种焊材工业化,将来的054型导弹护卫舰建造数量可大着呢,如果这种国产的焊材能解决问题,那就没有必要再去进口。
杨帆道:“你们将焊材带来了,连经验丰富的工人也带来了,这太好了,我保证,只要你们这种焊材能焊接合格,将来工业化生产之后,我们需要的这种焊材全部从你们公司购买。”
真的吗?
太好了!
刘传东无比的惊喜,甚至有一点微微的激动,他回国创业,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市场的开拓,他们做的是高档焊材,竞争对手全是在这一领域的国外知名的厂家,竞争压力很大。
如果能打入军工领域,那当然是梦寐以求的。
“杨总,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们这种焊材一定能行。”刘传东赶紧做出保证。
双方之间聊了几句之后,杨帆拿出了电话,这件事情完全有必要和孙保国通一下,等一下更是要去试一试焊接效果。
杨帆拿出大哥大,拨通了孙保国的电话,“孙总,进口焊材的问题进展怎么样了呢?”
电话里面,孙保国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基本没有什么进展,我们现在的压力非常大,延期交船的风险更是越来越大了。”
问题没有被解决。
杨帆心中有数,朗声的道:“你在办公楼前等我,我给你带了几个人过来,具体的我们当面再说。”
大哥大的通话收费贵得要死,长话短说是最好的,杨帆挂了电话,挥手道:“你们跟上我。”
杨帆开车走正在前面,吕华强开车跟在后面,东江造船厂的门卫对杨帆再熟悉不过,一看到是这辆车,马上放行。
一路畅通无阻,很快就到了东江造船厂的办公楼门口,此刻,孙保国已经下来了,和他一起的还有东江造船厂的一把手冯旺东。
刚才杨帆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孙保国和冯旺东正在办公室呢,两人正压力巨大,愁眉不展。
大家纷纷下车。
杨帆带着大家走了过去,先和冯旺东、孙保国两人握手,接着又将吕华强、刘传东等人介绍了一下。
也说明了事情的大致情况,顿时,孙保国和冯旺东既惊喜,又有一点担心。
惊喜的是杨总师带人过来了,且将首舰线缆焊接需要的焊材也带了一部分过来,甚至连经验丰富的焊接工人都带过来了。
担心的是,这是国产焊材,虽然材料是同一种,但毕竟不是进口的,它能行吗?
可千万别空欢喜一场啊!
两人当然希望成功,那就解决了这个燃眉之急,首舰的舾装也不会停滞,但更多的是担心失败,毕竟这不是进口的焊材啊。
杨帆显然看出了他们两人的担心,挥手道:“行不行,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也不用上船,拿两根线缆接头过来焊接一下就知道了。”
对,行不行,试一试就知道。
冯旺东和孙保国几乎同时点了点头,十分赞同杨帆的这一观点。
也采纳杨帆的建议,没有上船,而是去了东江造船厂的焊接实验室,那里条件不错,检测设备也十分的齐全,几根线缆接头也很快被拿了过来。




军工重器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失败了
刘传东看着杨帆。
杨帆懂他的意思,朗声的道:“那就开始焊接吧,希望能成功。”
冯旺东和孙保国的心中也升起了希望。
这名工人坐到了焊接工作台前面,那几根线缆接头也摆在工作台上,一切东西全部齐全。
刘传东叮嘱道:“老孙,一定要仔细,拿出你的本事,要一次性成功,千万不要出问题。”
他也是非常希望成功的。
杨总师说了,如果这种焊材的焊接质量可以,那将来会让他成为054舰的供货商,他就可以成功的打开军工市场。
孙师傅点了点头,坐在工作台前面开始了工作,首先看了看要焊接的接头,需要将一根根细长的,金黄色的插针焊接好。
这么长,这么细。
这材质好像有一点不一样,我可能从来没有见过,那就不能大意,一定要小心谨慎才行。孙师傅心中这么想着。
大家都站在旁边,一颗颗心也完全提了起来,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害怕焊接失败啊。
现场一片安静。
只有孙师傅工作发出的轻微声。
1...180181182183184...2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