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不少熟悉杨帆的人知道,杨帆水平提升这么厉害,几乎什么都懂,和平时坚持看书是分不开的。
赵玉兰翻看着这本书,她发现,这本书应该是杨帆已经看完的,某一些书页上的空白处,杨帆还写了一些字,那是杨帆自己的一些见解。
回想起杨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些同事送他一个“书呆子”的绰号,赵玉兰一笑。
书呆子,也并不是全是贬义嘛。
心中想着这些,嘴角流露出了笑意,兴致浓浓的翻看着这本专业书籍。
.......
杨帆到了东海造船厂。
进了工厂大门,这辆黑色小轿车行驶在厂区内的时候,陈绍华询问道:“先去我办公室喝一杯茶,还是直接去生产车间,或干脆去建造船台。”
为了首舰的建造,东海船厂早就准备了建造船台。
随着船台建造的日子临近,一些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不久之后,小轿车就行驶到了船台旁边。
一下子,杨帆就看到了忙碌着的工人们。
他们在船台上拉着卷尺,用粉笔进行划线,有的地方已经画好了粉线,有一些地方还没有,正在量尺寸。
一看就知道,这是为安装胎架做准备。
总段建造法,需要用到胎架。
它是分段建造,以及船台总段建造都需要用到的重要工艺装备,在船体建造的时候作为分段外模用,它的表面线型与外段外形相吻合。
在船台建造前,需要安装好胎架。
看到工人们在原始的“纯手工操作”,又是拉卷尺,有是画粉线,杨帆把不禁轻轻的摇了摇头。
见状,陈绍华问了起来,“我们这么做,有问题吗?”
副总建造师谢新建已经过来了,就站在旁边,他也道:“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051舰的建造,我们也一样是拉卷尺,画粉线。”
他觉得,不管是塔式建造法,还是现在的总段建造法,拉卷尺然后画粉线,这是必不可少的。
不画好粉线,胎架的安放就没有基准,尺寸和精度就无法保证。
052舰的长度有一百多米,这样的长度,用这样比较原始的纯手工的方式,对工人的技能水平比较高。
因为如果技术稍微差一点,只要有一点点偏差,那就会差得远,导致胎架偏移,会影响建造质量。
谢新建以为杨帆担心质量,他自豪的道:“我们挑选的全是精兵强将,我又一再强调质量,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杨帆轻轻的摇了摇头。
已经看出一点名堂,那些工人们的水平确实不错,但这种方式实在太原始,就算是水平高,也显得小心翼翼,甚至有一条粉线并不十分准确。
工人们也发现了这一点,正在重新拉卷尺,然后几个人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距离有一远,听不清楚他们再说什么。
陈绍华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叫老马过来。”
马顺五十多岁,是东海船厂的老员工,技术不错,又是一名班长,陈绍华认识,一般叫他老马。
谢新建马上过去将马顺叫了过来。
马顺几乎是一路小跑过来,微微喘着气,“陈厂长,您找我啊。”
陈绍华轻轻的点了点头,询问道:“看你们几个在比划着什么,是不是粉线画得有问题。”
马顺也不隐瞒,如实道:“有一条粉线确实有问题,我们准备重画,不过,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总是会出现某一些粉线不准确,我们画完之后会进行检查,发现不对会进行修正。”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陈绍华没有半点的批评,轻轻的点一点头,身为总建造师,他也知道这样的情况正常。
杨帆看了看那些正在准备拉卷尺画粉线的工人,询问道:“陈总,我曾经向你们建议过,买一、两台激光经纬仪,你们买了没有呢?”
看到那些粉线,杨帆才想起这件事情。
首舰刚开始进入建造的时候,第一道工序就是放样,也同样是拉卷尺画线,这是那些零件没有这么长,几米,到十几米不等,不像整舰有一百几十米的长度。
长度越短,自然难度越低。
当初看到东海船厂的人用那样原始的方式,杨帆就有一点不习惯,在他那个时代,早就习惯了用激光经纬仪。
不但效率高,关键是精度非常高,远不是靠工人们拉卷尺可以相比的,且不但有水平,垂直,而且可以有各种任意角度。
和东海厂工人们的纯手工原始操作,那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
当初只是提了提而已,不知道东海造船厂去买了没有,可能买了,可能没有买。
因为那东西现在国内根本就没有,需要从国外采购,估计也不便宜。
…………
今日三更,第一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一百八十六章 激光经纬仪
如果买了这个“神器”,那一切将简单得多,很多地方都用得上,不止是安放胎架,各分段装配焊接,一样可以用。
如果根本没有当一回事,那就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一点点的,用这最原始的方法,拉卷尺,画粉线,中途可能还要反复的修正,将耗费不少的时间。
陈绍华也想起了这件事情,回答道,“我记得是买了,只是到货了没有,我需要问一问。”
谢新建是具体负责这件事情的,他道:“已经到货了,从美国进口的,说明书全是英文的,没有人会用那东西,工程技术部正在组织翻译说明书呢,真正的能用上它,估计还要起码好几天的时间。”
已经到了吗?
杨帆心中一喜,一阵轻松,有了激光经纬仪,那一切将方便多了,效率会大大提高,关键是精度很高啊。
挥手道:“还翻译什么呀,赶紧拿过来,现在正好用的着。”
谢新建提醒道:“但那东西是全英文的,我们现在还不会使用呀。”
没有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重生之前,杨帆虽然亲自使用激光经纬仪的次数不多,但见得多啊,各大造船厂,普遍使用这个东西。
至于说明书是全英文的,那直接被无视了,杨帆的英语水平很高,看一个区区说明书,肯定没有一点问题。
“快去拿过来使用,难道放着过年吗?”
真是的,有这么好的东西不用,让工人们在那里拉卷尺画粉线,杨帆有一点无语。
陈绍华点头道:“安排人去拿一下,现在就试着用一用。”
谢新建只好照办,马上挥手叫过来一名技术员,交待两句,这名技术员离开船台,去工程技术部。
马顺没有离开,一直在旁边,听到什么“激光经纬仪”,他搞不懂,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时,一名工人走了过来,大声的道:“老马,有一条线难度很大,你过来看一看,是否有什么土办法。”
马顺工作了近三十年,经验丰富,办法多,每每遇到困难,同事们都习惯于找他。
听到有一条线难度大,他不敢怠慢,和陈绍华说了一声,然后急急忙忙的走了过去。
陈绍华挥手道:“激光经纬仪还没有送过来,我们也过去看一看。”
三人一起,包括谢新建在内,一起也走了过去,在旁边看起来。只见马顺在那里左看看,又看看,思考着。
一会儿之后,他缓缓的道:“这条线很难确定,难度太大了啊。”
什么!
连经验丰富的老马都感觉到有很大的难度,其他人纷纷脸色微变,有一名同事提醒道:“老马,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早则明天,迟则后天,胎架就将会进行安装。”
马顺缓缓的道:“这个我知道。”
因为知道这一点,他的语气才这样,心中有了压力,想了想之后道:“先易后难,那些难度大的划线,我们最后再一一想办法划出来。”
只能这样了。
他们以前常常是这么干的。
每次都是越到后面越难,进展也越来越慢,有时候为了最后的几条划线还要通宵加班加点。
距离不远,杨帆看出了一些名堂,不禁轻松的一笑,有了激光经纬仪,一切都不是问题,这可是“神器”级别的东西。
陈绍华注意到杨帆的神色,试探性的询问道:“这种划线,激光经纬仪能解决吧。”
他没有见过激光经纬仪,仅仅只是上次听杨帆提过,采购的时候稍微关注了一下,仅仅只是了解一点而已。
杨帆轻松的道:“这种划线,有了激光经纬仪,不是问题,小菜一碟而已。”
这么简单!
陈绍华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杨帆,随即,他高兴起来,知道杨帆不会吹牛,既然这么说,那肯定就是这样的。
于是,他大声的道:“老马,都停下来,不要拉卷尺画粉线,等激光经纬仪送过来了之后再动手。”
工人们纷纷停了下来。
老马等好几名工人更是走了过来,纷纷问了起来。
“陈总,真的停下来吗?”
“什么是激光经纬仪。”
“.......”
他们或是惊讶,或是好奇,这样询问着。杨帆微微一笑,简单的科普起来,向他们介绍。
激光经纬仪是将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导入经纬仪的望远镜筒内,使其沿视准轴方向射出,以此为准进行定线、定位和测设角度、坡度,以及大型构件装配和划线、放样等。
简单来说,激光经纬仪就是带有激光指向的装置。
激光经纬仪的功能多、用途广、测量精度高、使用便捷可靠,在大型船舶建造,钢结构件制造,桥梁、隧道、高层建筑及大型塔架的建造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听了杨帆的介绍,大家的表情可谓精彩起来。
天呐,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如果真有了这东西,根本就不用拉卷尺画粉线呀。
有人就问了起来,“陈总,真的有这样的东西吗?”
陈绍华高兴的回答道:“有,我们东海厂就买了一台,马上就将送过来,估计很快就会到了。”
闻言,工人们都期待起来。
一会儿之后,几名技术员过来,也带来了东海船厂进口的这台激光经纬仪,领头是工程技术部的主管技术员姜亮。
他一过来,满脸的为难之色,“陈总,我们还没有摸透,还不知道怎么使用呢?”
姜亮以为,陈总建造师现在就想使用这台激光经纬仪,而他还不会使用,需要再琢磨几天。
四周的工人们可不管这些,看到这个稀奇的东西,纷纷的围了上来,一边看着,一边啧啧的称奇。
“这就是杨主任刚才所说的激光经纬仪吧。”
“啧啧,一看就知道很高档的样子。”
“.......”
陈绍华看了看围观激光经纬仪的工人们,又看了看姜亮等几名技术员,脸色一沉,“乱弹琴,关键时刻掉链子。”
他十分的不满。
有这样的好东西,东海厂的技术员们居然不会用。
看到这种情况,杨帆一笑,朗声的道:“还是我来吧,由我来指导大家怎么使用激光经纬仪。”
姜亮估计只是听说过杨帆的名字,但根本不认识杨帆本人,不由看了看,一脸的不相信,还提醒道:“你别瞎弄,这可是美国进口的,说明书是全英文的,很贵的呢?”
被别人看扁,杨帆丝毫都不介意,仅仅只是轻轻一笑而已。
陈绍华脸色又一沉,瞪了姜亮一眼,吓得他脖子缩了缩,心头微微一颤,差一点出了毛毛汗。
谢新建轻声的道:“这是东海设计所的杨帆主任。”
啊!
姜亮惊呆了!
旁边跟着过来的那几名技术人员也惊呆了!
他们当然听过杨帆的大名,在东海船厂技术系统,杨帆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很多人不但知道首舰采用总段模块化建造法是杨帆提出来的,首舰在建造过程之中,很多棘手的问题都是杨帆帮忙解决的。
终于,有一名技术员惊喜的叫喊起来。
“真的是杨帆主任!”
他终于认出来了,记得曾经听过杨帆讲课,只是时间有一点久,一时间没有认出眼前的是杨帆。
看了看这帮技术人员的反应,杨帆高兴的一笑,朗声的道:“你们愿意跟着我打一打下手吗?”
这些技术员纷纷点头,包括姜亮在内。
陈绍华则道:“好好的跟着杨帆主任学习,今天必须熟悉激光经纬仪的操作。”
于是,大家跟着杨帆走到了建造船台,按杨帆的要求将激光经纬仪的三脚架支好。
杨帆呢,拿起全英文的说明书,一目十行的看起来,仅仅只看了两、三分钟心中就基本有数。
这种激光经纬仪和他见过的基本差不多,区别不大。
胸有成竹,杨帆亲自操作起来,每一步操作都很慢,一边操作,一边详细的讲解。
大家纷纷围了上来,包括那些工人们。
这些技术员们,他们站在杨帆的旁边,认真的听着,并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着,还有一些人在笔记本上画下简图,标注怎么操作。
在杨帆的操作下,一条红色的激光照射而出,非常的醒目,它几乎和工人们事先画好的一条粉线重合,但仅仅只是开始一段重合,随着距离延长,这条粉线和激光出现了偏差,在粉线的末端,甚至出现了大约十几毫米的偏差。
“好精准哦!”
“老马,我们的粉线划偏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马顺老脸微红,他们几人费了大半天才画好的粉线,居然出现了十几毫米的偏差。
在尴尬之余,马顺也暗暗佩服,不愧是高科技,这么方便,这么准确,他们需要半天功夫才完成的,只要一道激光束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简单了。
有了激光经纬仪这样的“神器”,很多位置、角度、平面被精准的确定下来,引得周边的一些人一声声惊叹。
看着操作激光经纬仪的杨帆,不少人心中想道,杨主任果然名不虚传,果真有两把刷子。
.......
今日三更,第二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一百八十七章 首舰船台建造
陈绍华笑了,笑得很开心。
谢新建也基本差不多,高兴的道:“原来激光经纬仪这么厉害,功能这么强大,看样子我们要多买两台才行。”
初尝甜头,他一点也不觉得这东西贵,而是觉得物有所值。
陈绍华点头赞同的点一点头,“对,一定要再买两台。”
有了激光经纬仪就是好使,原本一些对工人们来说非常头疼的划线,有了这神器,根本就不是问题。
如有两条直线,要求夹角是60度,之前只能靠计算之后再根据尺寸数据拉卷尺,现在呢,只要用激光经纬仪的激光束就可以,且角度任意可调,不要说60度,就是55度,50度等,一切不在话下。
这东西厉害!
真是难以想象,一切居然这么简单。
工人们在惊讶之余,一个个振奋起来,不时的看一看这台激光经纬仪,心中佩服科技力量的强大。
也不时的看一看操作激光经纬仪的杨帆,心中道,不愧是杨主任,这样的高级货也会用。
不久之后。
杨帆朗声的道:“老陈,可以安放第一个胎架。”
听到喊声,陈绍华和谢新建对视了一眼,纷纷露出惊讶之色。
这么快???
就可以安放第一个胎架吗?
他们原本计划这两天主要是拉卷尺划线,两天之后才开始进行胎架的安放,现在呢,居然可以进行胎架的安放。
反应过来之后,陈绍华挥手道:“老谢,安排人,开始第一个胎架的安放。”
“好,我马上安排。”谢新建大声的回答道。
很快。
那台龙门吊工作起来,将第一个胎架缓缓的吊起来,放置到了船台的指定位置。
看着这一切,工人们感觉宛如在做梦一样,这速度,也太快了。
“老马,看到没有,第一个胎架就开始进行放置。”
“看到了,真是出乎我们的预料。”
“.......”
工人们这样说着,眼睛看着那个胎架,也有几名工人在配合工作,在杨帆的身边一直站着好几名技术人员。
“往右边移一点点。”
通过激光经纬仪,杨帆大声的指挥着,第一个胎架安放在指定位置之后,又开始进行微调,力求尽量的精准。
这是一个底部分段胎架。
总段模块化建造法和传统的塔式建造法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的塔式建造法第一步是安放龙骨,龙骨才是整条舰的基准,安放的第一个胎架也是龙骨胎架。
总段模块化建造法呢?
它第一步有很大的区别,没有所谓的龙骨安放,而是首先在建造船台上安放底部分段,在此之前,安放的胎架也是对应的底部分段胎架。
底部分段是整个舰船建造的基准,安放并固定好底部分段之后,将以此开始吊装侧舷分段、舱壁分段、夹板分段,等等。
有激光经纬仪的帮助,第一个胎架安放的速度很快,哪些地方存在偏差也清清楚楚,通过激光束,十分方便进行校正,可以安放得十分精准。
几乎是分毫不差!
那些工人们,直呼今天算是开了眼界,尤其是马顺这样工作了二、三十年的工人,之前一直用最原始落后的方式,乍一看到激光经纬仪的运用,眼睛一直睁得大大的。
难以想象!
放在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看到第一个胎架很快就安放完毕,且十分的精准,马顺等人心头的震撼久久未能退去。
陈绍华和谢新建呢?
两人又开心的笑了起来。
亲自操作激光经纬仪,指导第一个胎架安放到位之后,杨帆道:“你们谁来试一试,我在旁边指导。”
姜亮早就有一点忍不住了,自告奋勇的道:“杨主任,让我来试一试。”
杨帆道:“可以,你来操作,我在旁边看着。”
姜亮高高兴兴的操作起来,第二个胎架通过龙门吊也缓缓的吊了过来,放置在船台上指定的位置。
通过激光经纬仪,调整着位置,姜亮的操作有一点不熟练,但没有关系,有杨帆在旁边呢。
终于,第二个胎架安放到位,虽然耗费了一点时间,但同样的精准,一样分毫不差。
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杨帆也放心下来,这些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操作这台激光经纬仪,只是现在可能不熟练,过一段时间,他们会渐渐的熟练起来。
将激光经纬仪交给这些技术人员们,杨帆走到了陈绍华和谢新建两人的身边,看到杨帆过来,陈绍华就满脸感激之色。
“杨帆同志,你又帮了我们一个大忙。”
“哪里,哪里,小事一桩而已。”杨帆笑着回答道。
中午。
陈绍华做东,请杨帆吃饭,又是一番感谢。
......
几天之后。
也就是12月18日,比原计划提前了2天的时间,052舰首舰开始正式船台建造。
一大早,黄克平总指挥就出现在建造船台旁边,高高兴兴的看着眼前的一幕,在船台上面,底部分段胎架已经安放到位,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
在黄总指挥的旁边有很多人,除了东海船厂的高层,如吕国栋、陈绍华、张国新等人之外,也有东海舰船设计所的人,如潘劲夫、唐建明等。
杨帆也站在人群中,距离黄总指挥不远,也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想道,我们的首舰终于开始船台建造。
因为胎架安放十分顺利,有了激光经纬仪,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原本计划20日开始船台建造,现在则足足提前了两天。
分段制造车间内。
一大早,这里就热火朝天。
车间领导全部到位,旁边还有一些技术员,管理人员,他们兴致勃勃的看着工人们在忙碌。
眼前的台车式平台上面,首舰的底部分段经过最后一次检查无误,车间主任大手一挥,在大家的目光之中,台车式平台缓缓的移动,渐渐的出了车间,朝建造船台而去。
很快,建造船台旁边的人就看到了这台车式移动平台。
只见它沿着铁轨,正在缓缓的移动,正朝这边而来,在它的上面则是已经建造好的首舰的底部分段。
分段制造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分段建造完毕,如最先完工的底部分段,还有侧舷分段,船艏分段等等。
还有一些分段还在制造之中,它们也将陆续完工,会一一被运往建造船台,在这里组装成我们的首艘052型导弹驱逐舰。
底部分段抵达船台旁边,吕国栋大声的汇报道:“报告总指挥同志,所有准备就绪,可以开始首舰的船台建造。”
声音十分洪亮!
这几乎在大家的耳边回荡着。
很多人心情激动起来,心中想道,我们首舰的船台建造,今天终于开始了!
这是一件值得激动的事情。
经过这么久的努力,它终于可以开始船台建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