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这些螺钉拧紧装好,几名技术员开始用量具进行安装尺寸的测量,整个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的目光全部集中在那几名测量的技术员身上。
连操作吊车的工人也不一样,认真的看着,等待着结果。
几分之后。
其中那名主管技术员心中一轻,振奋的大声喊道:“安装尺寸合格,满足工艺要求,我们的主炮安装成功。”
什么!
安装成功了!
惊喜来得如此突然!!!
万万没有想到,运气这么好,今天的最后一次吊装居然成功了,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顿时,现场爆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看到甲板上欢呼的人们,耳朵中听着这一声声的叫喊声,杨帆心中一轻,满是高兴的神色,“老陈,看样子好像是安装成功了。”
陈绍华紧握着的拳头松开了,神色一缓,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心中想道,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谢新建呢?
他已经像箭一样的冲上甲板,哪里有一位副总建造师的样子,完全和那些年轻的技术员一样,在那里振臂欢呼。
成功了!
主炮安装成功!
这个消息宛如一阵风一样传遍整个建造船台,然后几乎传遍整个东海造船厂,听说这个好消息,吕国栋放下手头的事务,快速的过来了。
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气氛,又看了看这一门主炮,他朗声的道:“老陈,我们的主炮真的安装成功了?”
陈绍华一笑,回答道:“安装成功,误差完全在工艺范围之内,这一切,我们谢谢杨帆同志。”
对哦!
杨帆功不可没!
不少的人目光放在杨帆的身上,尤其是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们,几乎将杨帆当成了偶像,纷纷想道。
厉害,杨总助理厉害啊!
不但指出我们之前安装这门主炮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解决方案。
感受到大量热烈的目光,杨帆仅仅只是微微一笑,脸色依旧比较平静,仿佛这和他没有多大关系一样。
吕国栋紧紧的握住杨帆的手,代表整个东海船厂道:“杨帆同志,你又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们的主炮安装成功,武器系统舾装之中最大的一只拦路虎已经被搬掉了。”
依旧是一脸谦虚。
杨帆轻松的道:“吕厂长客气,我只是提了一点建议,最终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不居功。
不骄傲。
吕国栋佩服的看了看杨帆,心中想道,年轻人真不错,有水平,会做人,非常难得的一个人才。
可惜,可惜啊!不是我们的人。
我们只能羡慕东海所,他们有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果杨帆同志是我们东海船厂的,那该多好啊。
.......
东海造船厂主炮安装成功,接下来的武器系统舾装一直比较顺利,陆续开始其他武器装备的安装。
杨帆偶尔去一去东海厂,看一看进入舾装关键阶段的这艘052舰,看着它一点点的成型,一点一点的完成舾装。
这种感觉,似乎不错。
当然,主要精力还是放在2号舰的设计上面,现在正是2号舰设计的关键阶段,一些国产武器装备杨帆也比较关注。
没事的时候,杨帆也在想,继2号舰之后,再过几年,是两、三年,还是三、五年,总指挥部会决定上马052b的研制呢?
杨帆知道,052导弹驱逐舰的前面两艘,只能算是验证型,或是实验型,和国外先进导弹驱逐舰相比,在技战术指标方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从052b型开始,才能算是实用型的大型远洋驱逐舰。
正在想着未来的052舰,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潘总师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杨,你过来一下。”
两人的办公室只隔着一堵墙,在工作上非常的方便,杨帆很快就推门进了潘劲夫的办公室。
“潘总师,您找我。”
潘劲夫点一点头,开门见山的道:“857舰炮研制基本完成,即将召开第一次专家评审和验收,我们决定派你去参加,怎么样?”
857舰炮!
杨帆当然再熟悉不过了,这是052舰上的7管30毫米近防炮,1985年7月立项,故大家称之为857舰炮,由北方某武器研究所研制。
它是大名鼎鼎的730型30毫米近防炮的前身。
参与这样一款近防炮的专家评审和验收,杨帆微微振奋,没有想到居然有这样的机会。
这原本应该是052舰的副总设计师,或是总设计师潘劲夫去参加的。
潘劲夫解释道:“原本我计划去参加的,但正巧后天在京城有一个重要会议,你代表我们所去参加也是一样的。”
对哦,杨帆现在可是总设计师助理,完全有这个资格。
“好的,我马上去做准备。”
潘劲夫道:“你们明天启程,北方天气冷,多穿一点衣服去,别感冒了。”
杨帆心中暖暖的。
潘总师没有交代技术上的事情,而是关心自己的冷暖,完全如一个长辈一样。
次日。
杨帆准备出发,上午十点半的火车,第二天下午才能抵达北方某武器装备研究所,需要将近30小时的火车。
这个时候火车还没有提速,如果是现在,从东海市到那里,乘坐普通火车也只要20个小时左右,如果是乘坐高铁,那就更快了。
火车车票是所办的同志以东海所的名义订好的,三张卧铺票,东海所和铁路部门有关系,就算是火车票紧俏,也基本能当天订到车票。
此次出差,杨帆并不是一个人。
857舰炮将来会装备在052舰上面,东海所武器系统设计室副主任罗六初,作战系统设计室副主任张晓东,他们两人将随同杨帆一起前往。
张晓东之前是作战系统设计室的设计组长,一直表现出色,肯刻苦专研,加上杨帆的偶尔“指导”,他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很快,现在应该算是国内作战系统设计方面的专家。
今年,他前进一步,升任作战系统设计副主任。武器系统和作战系统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武器装备通过作战系统指挥和控制,857舰炮也一样。
吃完早饭,杨帆准备出发。
东西已经准备好了,一直大号的行李箱,里面放了衣服、袜子、洗漱用品等东西,江岩帮着整理的。
现在她完全是贤妻良母型的,非常的贤惠,在家相夫教子,空余时间也看一看财会方面的书籍。
另外还有一些吃的东西。
李秀珍帮着准备的,一共三个铝制饭盒,每一个饭盒里面全是满满的,有卤牛肉、卤鸡腿,还有卤猪耳朵。
用她的话说是,火车上东西没油水,又贵,自己带的东西好吃一些。
现在还不流行方便面,矿泉水等东西,很多乘客都是自己带一些吃的,也自己带水壶。
杨帆抱着自己两个多月的儿子,亲了一口,然后和家人挥手道别,这次出差,可能要好几天的时间。
先去东海所。
提着行李箱走进单位的时候,有一些人和杨帆打招呼。
“这是要出差啊。”
“杨总助理,这是去哪里呀。”
面带大家关心的询问,杨帆笑一笑,也会回答一、两句。看到办公楼前停好的那辆军绿色的大吉普,走了过去。
小车班的王伟开车,送大家去火车站。
看到杨帆过来,王伟马上下车,热情的接过杨帆的东西,将它们放在车上,非常的勤快。
一会儿之后,张晓东和罗六初两人提着行李,几乎同时来了。
看到两人穿着的军大衣,再看一看自己的羽绒服,杨帆一乐,心中想道,我是不是也该穿军大衣的。
这种军大衣是东海所发的,属于福利之一,和部队官兵所穿的同款,只是没有肩章之类的东西,很厚实,也比较暖和。
北方的天气冷,这个时候,估计是天寒地冻的,张晓东他们俩都穿了这款军大衣保暖。
……………
今日继续三更,第三更完毕。





军工重器 第两百一十八章 被一件衣服吓呆了
两人也看到了杨帆。
放好行李,上车之后,纷纷和杨帆打着招呼,随便聊了几句之后,车子启动,前往东海市火车站。
车子还没有开出东海所,罗六初注意到杨帆所穿的羽绒服似乎很不错,不禁道:“杨总助理,你这件羽绒服看上去很合身,很有档次的样子,不便宜吧。”
杨帆一笑,“早知道你们穿军大衣,我也穿军大衣好了。”
没有说这件羽绒服。
杨帆低调啊。
其实这件羽绒服不简单,是杨芳去美国考察连锁超市的时候在美国特地给杨帆买的。
价值不菲,在国内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普通人三、五年的工资估计也买不起这件羽绒服。
这个牌子叫“dobis”的羽绒服,号称是羽绒服之中的lv,使用的是顶级鹅绒作为填充,保温性能极佳,防风、防雨、防水方面的效果也不错。
杨帆开始有一点不敢穿,但尝试着穿了两次之后发现没事,别人根本就不认识这个牌子。
这次出差就穿它,因为考虑到北方的天气寒冷,有了它就不用怕,不但轻便,而且暖和。
面对罗六初的好奇,杨帆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如真的说这件衣服一千多美元,估计会吓坏很多人的。
杨帆转移了话题,聊着这次857近防炮的事情,果然,罗六初根本就没有再询问羽绒服,而是兴致勃勃的聊起了这一款舰炮。
罗六初道:“他们研究所我去过几次,之前所里面和他们好几次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对接都是我负责的,对857舰炮我还算比较了解。”
杨帆笑着道:“我虽然也和他们在技术上接触过两次,但没有去过这家研究所,你对那边的情况比较熟,那我就放心了。”
张晓东也参与进来,三人轻松的聊着天,王伟主要专心开车,只是偶尔插进来聊上两句。
大约上午九点半,车子就到了东海火车站。
王伟很主动,帮着杨帆将行李从车上拿下来,并道:“杨总助理,你们什么时候回来,我提前过来接你们。”
张晓东和罗六初惊讶的看了看杨帆,几乎都在心中想道,真有面子,王伟主动提出来接人。
杨帆道:“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估计要好几天之后,到时我再打你们小车班的电话,只是又会辛苦你一趟。”
“不辛苦,不辛苦。”王伟笑呵呵的。
他主动的帮杨帆提着行李,一直送到进站口,杨帆接过行李,感谢道:“谢谢了,你回吧,慢一点开。”
“再见。”
目送杨帆等三人进了火车站之后,王伟才转身回去。
进入火车站,看到候车大厅里面的热闹,杨帆心中道,这就是八十年代后期的东海市火车站。
在21世纪,东海火车站当然不是这个样子,处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现在呢,完全不一样。
乘客也大多以穿着黑、蓝、灰的服装为主,用的扛着编织袋,有的用根棍子或扁担挑着行李,空气中充斥着各种味道。
杨帆倒一点都不厌恶,相反,觉得很有趣,再过十几年,这样的场景渐渐的就看不到了。
三人找了位置坐下来,等了大约三、四十分钟就开始检票上车,东海火车站是始发站,上车的人很多。
杨帆淡定的道:“不急,我们晚一点上车。”
人头攒动,你挤我赶,没有必要去凑这份热闹。张晓东和罗六初当然以杨帆的意见为主。
等了七、八分钟左右,上车的人少了下来,杨帆挥手道:“差不多了,我们也上车。”
杨帆走在前面,张晓东和罗六初跟上,三人轻轻松松,不紧不慢。和刚才那样拥挤的场景完全不一样。
上了卧铺车厢,找到自己的位置,放好行李之后,杨帆将自己的羽绒服脱了,挂在车窗旁边的衣钩上面。
杨帆和张晓东是下铺,罗六初是上铺,三人的位置在一起,全是软卧。罗六初将软卧包厢的门一关。
满意的道:“车上暖和多了。”
一边说着,一边将军大衣脱了放在他的床铺上面,露出里面穿着的手工毛衣,估计是他爱人织的。
八十年代,大部分人的毛衣都是手工编织的。张晓东也脱了军大衣,露出里面手工编织的毛衣。
看到杨帆的毛衣,两人都微微惊奇。
罗六初道:“你的毛衣好像羊毛衫吧,我在宏泰超市看到过,要四十多块钱,我没有舍得买。”
杨帆开心一笑。
坐卧铺的人不多,乘坐软卧的人就更少一些,杨帆大致注意了下,只有大约一半左右的乘坐率,也许中途会上来一些人。
近30个小时的旅程,又没有电视、手机等东西,三人聊了一会儿之后,各自躺在床上看报纸、杂志和书籍打发时间。
中午的时候,杨帆请客,叫了三个盒饭,再拿出带上来的卤牛肉等东西,这让张晓东和罗六初高兴坏了。
“哇,这么丰盛!”
“跟着杨总助理出差就是好,有口服了。”
见两人这么开心,杨帆也乐了,“这么一点东西你们就满足了呀,等下了车,我请你们吃大餐。”
“好啊,好啊。”
两人高兴的回答着,拿起筷子,也不客气。虽然火车上的盒饭没有什么油水,味道也不敢恭维,但米饭还可以,再加上杨帆所带的这几个硬菜,吃得十分不错。
吃完饭之后,杨帆午睡了一个多小时。
下午,四点多钟,上来了一位年轻人。他轻轻的推开包厢的门,探头看了看,确认没有错之后,将行李放好,将随手携带的东西放在他的上铺。
这样一来,四个铺位都满了。
年轻人大约二十六、七岁,年纪和杨帆差不多,不知道是因为同龄的关系,还是他性格本来就比较外向,他首先就和杨帆谈起来。
他也不客气,坐在杨帆的下铺上,主动介绍道:“我叫胡军,很高兴认识你们。”
杨帆也道:“我叫杨帆。”
很快,年轻人就和三人熟悉起来,无所不谈,天南地北的聊着,非常的健谈。看得出来,胡军很时髦,用21世纪的话来说,这应该是一位时尚达人。
没有像别人一样穿着棉衣,而是一件时髦的羽绒服,他一边脱下这件羽绒服外套之后,一边道:“这车里面还真暖和。”
里面也是一件羊毛衫,看上去非常的时尚。
将羽绒服脱下来,在三人的面前拍了拍,仿佛上面有灰尘一样,然后才小心的折好,放到他的上铺上面,然后继续坐在杨帆的下铺。
这多少含有一点炫耀的成分在里面。
这可是胡军这一辈子穿过的最贵的一件衣服,又是年轻人,显摆一下倒也似乎正常。
罗六初开口了,“小胡,你的这件羽绒服也不错,和杨帆同志这一件一样。”
他没有称呼杨帆为“杨总助理”,估计在外人面前不想这样称呼,毕竟杨帆看上去实在是太年轻了。
指着挂在车窗边的那件羽绒服,他道,“那件羽绒服是你的吗?”
胡军很惊奇,因为穿羽绒服的人不多,大多以棉衣为主,且很多人以穿军大衣为荣。
他的这件羽绒服也不错,去年有幸和领导去了一趟美国,咬牙买了这件衣服,一百多美元,让他很肉痛。
但买回来穿上之后,很多同事十分羡慕,他也觉得很有面子,又觉得这一百多美元花得值了。
在那家超级市场,他看到了很多高档羽绒服,从几百美元到上千美元不等,其中有一款羽绒服居然要一千八百多美元,让他直呼算是开了眼界。
等等.....
当他的目光落在杨帆这件羽绒服上面的时候,突然愣了愣,感觉到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我的老天!
胡军吓了一跳,腺上素直接飙升,心跳马上加速,目光落在上面无法移开,仿佛被牢牢的吸住了。
眼前的这件羽绒服,好像和他在美国那家超级市场里面看到的那款一千八百多美元男士羽绒服一模一样。
对,就是一模一样。
胡军终于从这件羽绒服上移开了目光,震惊的看了看杨帆,实在无法将眼前风轻云淡的杨帆和这件羽绒服联系起来。
良久,良久。
胡军暗暗的掐了他自己一把,在心中道,我肯定是看花眼了,绝对是看花眼了,在国内怎么可能有人穿得起这样的羽绒服。
绝对不可能!
不可能的!
一千八百多美元呢!
胡军在心中这样道,打死他也不相信在国内会有人穿这样一款羽绒服,但突然,他的眼睛又直了。
因为看清楚了这件衣服的商标,以及上面的log。
呆呆的,仿佛被人点中了穴道一样。
旁边的张晓东发现了异常,轻轻的拍一拍胡军的肩膀,关心的询问道:“怎么了,你没事吧。”
我,我,我......
“我”了半天,胡军也没有说出第二字。
这件羽绒服给他的震撼是在太强大了,脑海之中一直在想着,一千八百多美元呢。
一千八百多美元!!!
………………
今日继续九千字,第一个三千字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两百一十九章 金属风暴
罗六初也发现了不对劲,也问道:“你没事吧,是哪里不舒服吗?”
胡军没有回答。
他的眼睛看着那件羽绒服,努力控制着他内心的激荡,艰难的对杨帆道:“你...你能将那件衣服给我看一看吧。”
他想确认一下,因为在国内看到有人穿这么贵的羽绒服,实在是接受不了,他宁可相信是看错了。
杨帆一笑,知道终于有人认出了自己这件衣服。
这让杨帆有一点意外,在这个咨讯并不发达的年代,居然有人认识它。
挥手道:“不用看了吧,一件衣服而已,有什么看的。”
不显摆,不炫耀,一直是杨帆的原则。
但胡军不想放弃,“给我看一看,我只是想确认一下它是不是‘dobis’这个牌子的。”
说完,也不管杨帆同意还是不同意,起身将这件衣服拿了过来,看了看之后,脸色潮红,手也颤抖起来。
哦,老天!
真的是“dobis”的羽绒服!
一件要一千八百多呢!
反应这么大,张晓东和罗六初当然猜测到了一些什么,两人几乎齐声问道:“怎么,这件衣服有什么特别的?”
良久......
胡军还没有完全从那种极度震撼之中回过神来,喃喃的自言自语道:“dobis的羽绒服啊,一件要一千八百多美元......”
罗六初问道:“什么羽绒服,什么一千八百多美元啊!”
张晓东也询问道:“你在说什么呀,我们怎么听不懂呢。”
胡军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努力让心情平静一点,然后道:“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件羽绒服不一般吗?”
不一般?
一件衣服而已,能有什么不一般。
罗六初道:“这是羽绒服啊,虽然有一点贵,但也不离谱,在我们东海市的售价也就七、八十块,贵的一百多块而已。”
呵呵......
八十块吗?
胡军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道:“这是在国外才能买到的羽绒服,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个牌子,这样的一件衣服你们猜多少钱?”
张晓东、罗六初看着胡军。
“难道要两、三百块吗?”
呵呵.....
两、三百块吗?胡军又笑了,爆料道:“我去年去美国出差,在当地的一家超级市场里面看到有和这一模一样的羽绒服,售价是一千八百多。”
什么!
一千八百多???
我的老天!
不管是罗六初,还是张晓东,全部都惊呆了,这完全颠覆了他们俩的认知,天底下还有这么贵的衣服。
一千百八百多呢。
两人几乎在心中同时想道,就算是不吃不喝,一年的工资也买不起这样的一件衣服。
杨总助理牛叉啊!
不声不响的,穿着这么贵的衣服。
衣服贵也就算了,他居然从来不炫耀,从来不显摆。
足足过了好一会儿,张晓东才试探性的问道:“这件衣服真的要一千八百多,这也太贵了!”
胡军道:“我说的是一千八百多美元,而不是一千八百多人·民币。”
瞬间,张晓东和罗六初更加的震惊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刚才以为是一千百八百人·民币。
居然是一千八百多美元!
美元啊!
张晓东和杨帆的关系好,在震撼之余,也问了起来,“是不是真的要这么多钱呢?”
杨帆一笑,目光很平静,根本就没有半点炫耀的味道,“可能吧,具体多少钱我也不知道,我姐出国给我买的。”
杨帆的姐姐。
1...8586878889...2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