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和地位。
李笠不是法学专业生,也不太懂法学,但看了《齐律》的这个结构(《名例》总则),觉得很合理,也很顺眼。
其三,《齐律》确定的“五刑”:死、流、徒、鞭、杖,李笠觉得很合理。
李笠品尝过梁国那很有特色的“测罚”之刑:将不招供者强行断食多日,以饥饿来逼迫囚犯招供。
他觉得南朝律法中,许多奇葩刑罚手段,真的该取消了,或者,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不能滥用。
与此同时,《齐律》相比他国法典,优点是“明审简要”,并不繁杂,李笠觉得,这部法典,是自魏晋以来,最好的一部法典。
是一部“良法”,凝结了河北“法学界专家”们的多年心血。
那么,楚国的《楚律》(暂定名)的修订,应该借鉴《齐律》,
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别人的优点,要学,只有这样,国家各方面才会进步。
但是,光有“良法”还不够。
制定一部“良法”,解决了“无法可依”的问题。
可若做不到“有法必依”,那么,再好的“良法”,也只能是“白给”。
以北边的齐国为例,高洋重视“法制建设”,但实际实行起来,却很惊悚:高洋根本就没有“法制精神”。
有一件事,让李笠印象深刻:
天保末年(五年多以前),大臣崔暹去世,高洋抚灵而哭。
后来,某日,高洋在宫里碰见入宫的侄女乐安公主,乐安公主为崔暹儿妇,高洋便问侄女,在崔家过得如何。
侄女说,还好,只是“阿家”(婆婆)李氏(崔暹遗孀)对她不好。
乐安公主的抱怨,大概是基于婆媳间矛盾的常见抱怨,而高洋听了,便将李氏召入宫中,杀掉,弃尸漳水。
这种残暴的行径,李笠知道后,觉得匪夷所思:你之前给崔暹哭灵,现在随随便便就将其遗孀给砍了,什么意思?
而且,杀人不走司法程序,连个罪名都懒得找,说杀就杀,像是杀条流浪狗。
连罪名都没有,为了侄女的一句抱怨,就把人砍了,说好的说好的法制呢?说好的司法程序呢?
大齐国的法制,就这?
就算给侄女出气,杀人什么意思?你让侄女如何与驸马相处?
因为公主的一句话,驸马就没了母亲,母亲还被弃尸漳水,可谓死无葬身之地,杀母之仇,驸马必然把公主当做仇人。
即便畏惧权势,驸马不敢和公主离婚,可这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所以,碰上这种带头违法的皇帝,法制的尊严在哪里?
现在,齐国的《齐律》出来了,可皇帝..太上皇高湛在干什么?
成日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国事交给佞臣处置,朝政乌烟瘴气,光有一部良法,顶什么用?
李笠看着手中的《齐律》,只觉遗憾:多好的一部法典,可惜了,碰上不靠谱的皇帝。
毫无疑问,所谓的“法制”,不过是帝王的夜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到角落。
所以,法制,是对百姓用的,对于官员,法制该怎么用,得看具体情况,也就是“选择性执法”。
以梁国为例,梁武帝宽纵宗室、高门士族,所以,梁国的律法对权贵很宽松,权贵子弟当街抢劫杀人,屁事没有。
但对于百姓,却十分苛刻,百姓稍微犯错,就极易落得全家服苦役、生不如死的下场。
李笠放下手中,思索起来。
他组织人手编制《楚律》,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有法(良法)可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有了一部良法,加上相对公正的司法体系,就有了新朝的法制。
即便封建王朝时代的法制,和现代社会的法制有距离,但是,新朝的法制,就该有法制的样子。
他若想让百姓意识到,新朝和前朝的不同,意识到新朝的“好”,那么,法制的好坏,就能让百姓有最直观的感受。
而独立行使司法权的提刑司,表现好坏与否,就能左右人们对新朝的信心。
所以,这种时候,就需要“大楚提刑官”们站出来,成为百姓头顶的一片片青天。





乱世栋梁 第十三章 技巧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上午,风雨大作,淮阴一隅,某新设机构内,一座二层砖楼里,学生们正在听老师授课,丝毫未被外面的风雨声干扰。
听课的学生,大多是中年人,面容大多沧桑,而授课的老师,却是个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年轻人精神气十足,站在墙壁前,一边讲话,一边以白色的“粉笔”,在墙上挂着的“黑板”上写字,或者画画。
学生之中,年过四旬的乔柳,端端正正的坐着,听老师讲课,他手里拿着笔,时不时在记录本上做记录。
本来,乔柳对这所谓“老师”的能力十分质疑,毕竟他可是出身世代相传的刑狱吏家,知道很多“技巧”,轮不到这黄毛小儿来教训。
结果,开课后,对方所讲内容,让他错愕:询问技巧,可比他家传的技巧要强。
譬如,现在,年轻人所讲的“诱导性询问技巧”,可就是他老乔家世世代代在公廨稳稳混一口饭的法宝。
什么是“诱导性询问技巧”?就是话术。
公廨刑狱吏,若精通这种话术,可以诱导被抓的嫌疑人,接受询问的证人,说出刑狱吏想要的结果。
做到极致,可以诱导瞎子承认自己偷看寡妇洗澡;
可以诱导哑巴承认自己四处造谣,诬陷别人做了某些坏事;
可以诱导老妪,指认守寡儿妇虐待自己多年,哪怕这个儿妇一直未改嫁,为老妪尽孝许多年、对老妪好的如同对待生母;
可以诱导孩童,指认某某过路人意图拐卖,或者做了某些坏事,哪怕这个路人只是路过,什么都没做。
简而言之,只要精通话术,可以左右问案时的口供走向,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
如此一来,只要问案的父母官不精通刑狱,那么一起普通民间纠纷案件的原告和被告,会被他们这些刑狱吏,吃得死死的。
当然,碰上了人命案,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一顿丰盛的酒席。
吃完原告吃被告,左右逢源,要好处,并以被关入大牢的犯人(嫌疑犯)来拿捏家属,大赚一笔。
所以,这种技巧一般都是吏家家传,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若一个刑狱吏既无子嗣,也无族亲,便会带徒弟干活,但得徒弟识相,知道孝敬,吏员才会认真传授各种技巧。
结果现在,各种询问技巧被编制成“教材”,在这培训班里,对来自各地的积年老吏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他们作为提刑司的官或吏,就要在实际问案过程里,避免明令禁止的“诱导性询问”,而是要进行“交叉式询问”。
确保对原告、被告以及证人的询问,从一开始,就秉持公正原则。
而不是预设立场,预设陷阱,恶意诱导案件走向。
不能为了破案,随便栽赃陷害一个无辜的百姓。
那么,提刑司人员的问案过程,无论是证人的口供,还是对应的问案人员的提问,都要记录在案,作为卷宗存档。
提刑司的各级提刑官,会对上报的案件卷宗进行核查,如果发现口供档案里,问案人员有诱导性询问的可能,那么这个口供,就要判定为有问题。
建立在此口供之上对案情的推断,以及审判结果、量刑,存疑,要打回重审。
甚至有提刑官来主持重申。
所以,培训班今日开的这堂课,介绍何为“诱导性询问”,不是为了教吏员们如何用话术去诱导嫌疑人、证人,而是要知道如何避免在问案过程中,出现诱导性询问。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乔柳听年轻的老师讲解各种“诱导性询问”的案例,越听越觉得心凉,因为他发现,自己家传的各种技巧,在这帮号称“专业人士”的年轻人面前,平平无奇。
他以为的祖传宝贝,在别人那里,不值一文。
怎么会这样?果然徐州和饶州出来的刑狱吏,比别处奸诈许多!
乔柳觉得有些惆怅,不过,更多的是激动。
询问技巧,培训班在教,验尸的学问,也在教。
譬如,火场里发现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喉咙没有烟灰,那就意味着此人是先死了,才会被放置于火场里。
因为人死了不能呼吸,烟灰自然就不会进入肺部,甚至连气管都不会进入。
同理,一个从河里捞上来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肺部没有大量进水,说明此人是死后被扔入水中。
又有一些技巧,譬如人死后,腐烂现象会随着时间不同,腐烂程度有所不同。
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相比,相同的“死后时间”,尸体腐烂程度也会不同。
这种腐烂程度和时间的关系,有迹可循,办案人员可以通过验尸,判断死者死亡的大概时间,这对破案很有帮助。
但是,会有例外。
最极端的例子:夏天,若一个人遇害,凶手故意将其放到冰冷泉水里浸泡,或者放入冰窖里“冷藏”,可以改变尸体的腐烂速度。
由此,误导办案人员对死者死亡时间的反推。
除了尸检,还有如何辨认字迹,如何辨认物品某种程度的作伪,以及高效实用的拷问技巧。
而且,“指纹”会被作为物证,因为人的指纹是不会重复的。
如何“提取”案件现场、以及重要物证上的指纹,也是一门技巧。
又有闻所未闻的破案技巧,譬如“化学知识”,“生物知识”,以及被许多吏家视作家传绝学的“人体解剖”。
种种技巧,培训班都在教授。
林林总总,让乔柳等为吏多年的“老吏”惊叹不已,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专业办案”。
有案件发生,破案关键,无非是获取口供(人证)、物证,若发生命案,还要对死者进行尸检,根据尸体上留下的种种证据,来协助破案。
现在,朝廷新成立的提刑司,要主管地方司法,于是,抽调各地有多年刑狱经验的吏员,到淮阴行在参加“培训班”,进行相关培训。
然合格者,会成为流外官,作为提刑司的初级提刑官,赶赴各地,开展工作。
如果任上表现好,那么,升做高级提刑官,入流(为流内官),不是问题。
想到自己一个年过四旬的小吏,居然还有机会入流,许多老吏都激动不已:
多少人做官,一辈子都入不得流,谁曾想,自己一个卑贱的吏家子,不仅能靠精通办案当官,还能当流内官。
尤其那些仵作,仵作的地位可是十分卑贱的,可在提刑司里,仵作的职责十分重要(验尸),所以,给仵作定了个新名称,唤作“法医”。
仵作(法医)并有晋升的途径,待遇也会改善,地位也有所提升。
且不说这“楚国”国祚能有多少年,光是提刑司的设立,以及对于刑狱吏的重用(待遇改善,有晋升途径),就让无数世代为吏的刑狱吏激动不已。
对于乔柳等人而言,谁当皇帝,其实与他们无关,反正日子照过,但是,“新朝新政”,切实关系到他们的利益。
由吏转官,这可是扭转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重要机会,若不抓住机会好好表现,悔之晚矣。
所以,经过培训班培训,考核合格,成为提刑司的一名提刑官,就是所有刑狱吏向梦想迈开的第一步!




乱世栋梁 第十四章 梦想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皇宫,两位皇子一次小小的意外受伤,捅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窟窿:根据两位皇子的指认,“小薛阿姨”,与人私通。
小薛阿姨,即李笠的妾薛月嫦,作为姊妹中的妹妹,被称为“小薛”。
至于“阿姨”,则是这个时代,子女对父亲侧室的称呼。
包括庶出子女对自己母亲(妾)的称呼。
按照两位皇子的“口供”,今日一早,他们在花园里,和几个伴当玩捉迷藏。
两人在花花草草之中转来转去之际,忽然听到有人在“嗯嗯啊啊”的喊。
听声音,好像是个女子在哼哼,但又有喘气声,于是好奇,便循声摸了过去。
过去一看,一座假山后面,小薛阿姨和一个男子抱在一起,好像是在玩游戏。
似乎是因为天热,两人都衣衫不整。
两位皇子偷偷看了一下,被两人那奇怪的姿势和动静吓到了,掉头就跑,结果脚下打滑,相继摔倒,擦破膝盖、手掌、额头。
本来想遮掩,但还是被伴当发现,于是,阿娘就知道了。
至于那个和小薛阿姨玩游戏的男子,两位皇子描述,大概是身高八尺,孔武有力,面白无须,国字脸。
左边面颊有一颗痣,很好辨认的。
仔细问清楚事情经过的李笠,一脸平静的看着“小薛阿姨”薛月娥,薛月娥愣愣的看着两个指认她与人私通的小家伙,目瞪口呆。
坐在李笠旁边的黄姈,眼皮跳了跳,问两个小家伙:“所以,你们是怎么摔破手脚的?”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嫡次子李时,和庶出的弟弟李昭(薛月娥所生),低着头,沉默了一下,回答:“是从树上摔下来的。”
果然。
黄姈心中一叹,问:“那,为何说,看见小薛阿姨,在假山后面,和人玩游戏呀?”
李时微微抬头,瞥了一眼李笠,咽了一口口水,回答:“阿耶问,问..孩儿,只能、只能按阿耶问的问题,回答...”
“阿耶问的不一定是发生的事啊?”李笠问,其实他心中有了答案,但还是没吭声。
“孩儿、孩儿怕答得不好,阿耶生气...”李时的声音变小,黄姈看看李笠,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你看,没错吧!”的意思。
“你们那...下次有什么事,直接说,不要紧的。”黄姈决定不惩罚两个小家伙,本来,偷偷爬树是禁止的,一旦违反,要惩罚。
李时和李昭闻言松了一口气,见阿娘让他们出去玩,兴高采烈的跑出去。
“所以,这就是诱导性询问的威力,碰到别有用心的人,好人就要倒霉了。”李笠做了总结。
两个儿子意外受伤,他根据“以前”看书学来的知识,即兴表演了一下。
让黄姈和薛月娥知道,对孩子进行诱导性询问,会得出什么结果。
哪怕这诱导性询问,其实是询问者无意间引发的。
“都说童言无忌,但是,孩童的心智不全,他们对周边事物的理解,和成年人不同,有时候会下意识说谎,却不知,说谎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
李笠缓缓说着,给妻妾做“科普”。
“孩子受伤,大人关心,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你是不是被打了’,可‘打’这个字的意义,在孩童看来,未必就是被殴打的意思。”
“或许,只是两个孩子之间嬉戏,不小心的一次触碰,他们理解为就是‘打’。”
“而大人听了,认为是自己孩子被殴打,自然就会情绪激动,要给儿子出头,而大人处于预设立场,问出的问题,就会带着诱导性。”
“就有一个案子,某个村庄,几个孩童出去玩,回来时少了一个,大人们,包括那孩子的家长,便询问这几个孩童,少的那个,出什么事了。”
“问来问去,居然得知是有人把那孩子拐走了,其人样貌特征、衣着,孩子们都说得很详细,于是四处找人,没找着。”
“后来,人倒是找到了,就在村边水塘,已经淹死了。”
“于是大人们又问那几个孩子,这次,是直接问,你们知道某某某(溺死孩子的名字)怎么了么?”
“孩子们回答,知道呀,他掉到水塘里,久久不见出来,我们就回家了。”
说到这里,李笠看着妻妾:“这就是诱导性询问出的岔子,孩童失踪,大人先入为主,认为孩子失踪,或许是有人拐了,于是以这个预设立场进行提问...”
“接受询问的孩子,害怕引来大人不快,就会潜意识顺着提问,对提问给出的选项进行选择。”
“他们当然知道,那孩子是落水了,但面对大人的询问,他们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根据大人提出的选项,一步步做选择。”
“一次次选择的结果,就是给出的说法,和事实越来越远。”
“这种诱导,是无意中发生的,但若有人故意引导,对每一个问题,都精心设置选项,引导孩童的回答,一步步向自己想要的结果接近...”
李笠看着薛月娥,笑起来:“若真是这样,就会酿成一场悲剧。”
薛月娥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她得知儿子受伤,心急火燎的跑来看,结果,李笠的一场“即兴表演”,吓得她魂都要飞了。
黄姈则若有所思:今天这件事,李笠给她提了个醒:
往后生活中,若因为某些原因,询问孩子们时,一定要避免“诱导性询问”。
李笠又说:“小孩是这样,老人同样如此,老人因为年迈,神志不清,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所以,提刑司的办案条例里,针对询问小孩和老人时的情况,作出了许多规定。”
李笠说到新建立的提刑司,来了精神。
“专业的机构,就该有专业的人员,处理刑狱诉讼事宜,一定要专业。”
“无论是问口供,查物证,勘察现场,以及验尸,还有对应的记录,都要专业,”
“如果因为业务不精,导致一件冤案发生,对于执法者而言,或许只是一次错误,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属来说,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提刑司,不能只靠个别好官来撑门面,而是要靠大量训练有素、专业素养过硬的官吏,来构建全国范围内,相对公正的司法体系。”
“百姓,不在乎做皇帝的是什么人、姓甚名谁,他们在乎的,是能像样的活下去。”
“他们在乎的,是租赋的征收、劳役的征发不要太重,官府断案、处理纠纷,要公平。”
“但是,传统体制下,地方官掌管司法,因为个人能力有高有低,所以公平性总体而言难有保证。”
“若主官昏庸,那些精通刑狱诉讼的奸猾小吏趁机上下其手,当地百姓就有得受了。”
“所以,要让新朝给百姓的感受和前朝不一样,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司法改革,让一个个专业素养过硬的司法官深入基层,用事实让百姓明白,世道真的变了。”
“想要提升人员的专业素养,自然要不断进行培训,培训不仅针对‘老人’,也要针对‘新人’。”
“确保做到提刑司的官吏,在刑狱诉讼这块,是最专业的。”
李笠这一番话,黄姈和薛月娥各有感触。
黄姈的感触,来自父亲黄大车当年所说的一些话。
黄大车是鄱阳城里的地头蛇,没人敢欺负黄家人,所以,女扮男装的黄姈,自幼得家庭庇护,没经历过什么“黑幕”。
但是,黄大车时常跟她说公廨里是如何的凶险,尤其那些刑狱吏,真要“吃人”,是可以把人吃得干干净净。
刑狱吏的一些手段和伎俩,黄姈听父亲提起过,只觉世道险恶。
如果地方官无能,公廨刑狱吏兴风作浪,寻常百姓碰到一次,极有可能会家破人亡。
所以,提刑司的设立,确实有必要。
一件事,做不做的好,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李笠当了皇帝,想着有所作为,而不是花天酒地,让黄姈觉得很高兴。
让“专业”的提刑司来执行司法权,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新政,才能让新朝渐渐摆脱腐朽的旧制度,焕发出活力。
而薛月娥的感触就是:李郎真厉害,什么都懂。
做什么都是对的,她只要跟着叫好就行。
寻常百姓生活过得如何,与她无关,她是李笠的女人,那么,在容颜未衰之前,能多和李笠在一起快活,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她肚子争气,给李笠可劲的生儿子,等自己年老色衰,再不得李笠宠爱时,就要靠儿子们了。
按惯例,宗室要出镇地方,到时候,儿子去外地上任,她便跟着去。
以“老主母”的身份,得儿子妻妾的尽心伺候,如同佛像一般被众人供着,可不比留在宫里,人憎狗嫌好得多?
所以,多生儿子才是关键的,而想要要多生儿子,就得...
薛月娥给李笠捶背,靠在耳边,一边说话一边吹气:
“三郎~~~,九嫔位置空了八个,不选些人入宫,多热闹热闹?”
李笠被薛月娥吹得耳朵痒痒的,心也痒痒的,不过还是说:“够了够了,五个就够了,晚上忙不过来。”
薛月娥意有所指:“是妾和姊姊让三郎累着了?”
“累?!”李笠眉毛一挑,“男人怎么能说累?”
薛月娥轻轻咬着李笠的耳朵:“那,把剩下八个位置,补齐吧。”
这叫欲擒故纵。
“咳咳,我现在,正处于事业的上升阶段...”李笠正色道,“精力,要放在事业上。”
1...270271272273274...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