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在活动过程中,又发展新信徒,于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教结社。
这些基层宗教组织,有的依附于寺庙,为寺庙的下级组织。
有的却独立于寺庙,和寺庙是“伙伴关系”。
那么,当官府检寺之后,大量佛寺消失、僧尼还俗,这些宗教结社基层组织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有司一直关注着这些“残余”,按照这几年的观察结果来看,不容乐观。
虽然佛寺消失了,僧尼还俗了,但人们对于佛教的热情丝毫不减,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经、讲经为由头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还顽强生存着。
一如大火过后的草地,虽然地表部分的叶子(寺庙)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旧保持完好,待得春风起...
就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各地寺庙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层宗教组织的头头,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具体的寺庙为活动据点,流动性很大,隐秘性更强,解决起来更麻烦,但动员能力不弱。
这几年来,无论南北,零星却持续爆发的民变,其中多有这种基层宗教组织的身影。
所以,现在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仅仅是检寺,并不能治本,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了以后。
他去世了,新君能坚持原有的宗教政策么?第三代呢?
或者,他在位期间,即便统一了天下,但大规模的检寺,必然导致各地的怨气慢慢积累。
加上亡国之恨,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这些怨气,迟早会借助宗教的形式爆发出来..
很快,他又想到了周国。
宇文护执政十余载,周国国内佞佛的情况并未得到遏制,对方不该意识不到这点,却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现实不允许他动手。
换而言之,周国的权贵,或者地方官员以及百姓,信佛的规模大到不能轻易去“动”。
那么,当楚国灭了周国,继续实行检寺政策,由此导致的矛盾,可不会小。
所以,一个强力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有设立的必要,以最高主管部门的姿态,主导宗教事务(包括佛教)。
管理各佛教派系,树立为“正朔”。
以“佛门自行清理门户”为名义,对各地佛寺、僧尼进行整顿。
要让普通百姓明白,朝廷检寺,不是灭佛,而是清理败类,免得大伙被不学无术别有用心的假和尚误导。
信徒们辛辛苦苦烧香拜佛,可不能拜错了地方。
李笠认为,这才是比较合适的手段,暴力灭佛引起的民意反弹,加上天下统一带来的不适应,合在一起引发的后果如何,无法预料。
正琢磨间,他闻到了食物的香味。
抬头一看,却是夜宵端来了,放在外间。
再看时钟,已然是晚上十点。
放在后世,这时候夜生活才开始,各种高档会所、酒吧、ktv里气氛开始灼热,夜市烧烤摊里,老少爷们忙着撸串。
若干啤酒,各类烤串,一边撸串喝酒,一边聊天,可带劲了。
李笠放下资料,收拾好书案,走了出去。
中年人,工作、生活压力大,若天天吃宵夜,借酒浇愁到半夜,迟早啤酒肚、谢顶。
李笠摸了摸头顶,确定自己头发浓密,又摸摸腹部,确定那里不是大腹便便。
他并不是经常吃宵夜,今夜吃了,明天的锻炼量得加。
来到案边,见今晚“轮值”的段玉英笑眯眯的看着自己,于是有些好奇,伸头一看:原来罐子里盛的是蚝干干贝虾仁粥。
他看到了蚝干,立刻联想到了中毒身亡的周国皇帝宇文邕。
“是蚝干干贝虾粥啊...”李笠坐下,等着段玉英给他盛一碗出来。
然后眼前一花...
各自掺有无毒化合物的几种食物,在胃部相遇后,产生有毒的新化合物...
譬如,无毒的蚝干,无毒的“江南春”,当中,含有无毒的砷化合物,以及另外的化合物。
它们在胃里相遇,就会变成有毒的砷化合物——砒霜,以及另外的有毒物质,“药效”就是中毒、吐血。
这种“分头行事”的投毒方法,若对食物试毒的人,是分类试毒的话,就防不住了。
很遗憾,周国宫内试毒制度,是对食物分类然后分人来试毒的,这一点,楚国的细作确定无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内侍试毒的同时,还要试味道,于是,食物和酒水,不能混在一起试。
皇帝喜欢吃蚝干炒鸡蛋,这香喷喷的蚝干炒鸡蛋,内侍甲尝过,没事;
皇帝也喜欢喝好酒,那么,入口后“烧”喉咙的“江南春”,内侍乙尝过,没事。
既然都试过了,没问题,自然要呈上去,结果...
但为了让烈酒有机会被宇文邕喝到,可不容易,因为宇文护对宇文邕的饮食盯得很紧。
通常情况下,“反常规”入宫的食材、食物、饮料,都会被剔除。
但是,忠心保卫大冢宰的皇弟宇文直,孝敬太后的烈酒,是不会受怀疑的。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付出代价。
此次行动付出的代价,就是潜伏长安多年的几位资深特工,用自己“行刺未遂”后的自行了断,换得那加了“料”的烈酒,被得意洋洋的宇文直带入宫。
几条人命,换取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刺杀成功率,作为决策者的李笠,给出的承诺可不能少,不然会寒了“一线员工”的心。
“三郎?”段玉英的轻声呼唤,让李笠回过神来:“嗯?啊..好,好,我吃。”
他吃了几口粥,感觉味道不错,不过呢...
“我说,这粥里放的蚝干,也太多了吧...”
李笠说着说着,觉得不对劲,看着段玉英:“你...哎哟,我是说过蚝干壮..壮...咳咳,可不能...”
“没呀,妾只是想三郎补锌...”
段玉英笑起来,笑容带着别样意味,“蚝干或者生蚝,富含锌,多吃能补锌,对身体好,这可是三郎说的。”
“呃...”李笠觉得今晚怕是不得消停,段玉英劝他多吃粥的表情,感觉有点像某个场景...
三郎,该吃药了...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七章 方案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上午,小雪,军校某教室里,学生们围在长长的沙盘四周,研究着战略。
沙盘上展示的是太上山脉形势,其中包括各条主要山陉,连同沿途主要关隘、城池、地形,十分详细。
今日的研究课题,为“河东之役”。
河东地区,顾名思义,为“黄河以东地区”,位置在黄河中游那南北走向河段的东边。
大体上为汉时河东郡地界,与关中地区隔河对望,即后世的山西地区。
而河东地区的要地并州晋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齐国只剩河东地区以及北部的代、朔之地,如何将其彻底消灭、拿下晋阳,是楚国接下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却因为地理因素,有些麻烦。
河北之役结束已有一年多,朝廷算是初步控制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地区,但是要进攻河北以西的河东地区,必须翻越太行山。
太行山脉为南北走向,如同一堵高墙,把河东与河北分开,大军要翻越太行山往来东西,就只能走其中数条山陉。
这些山陉已存在很多年,是现成的道路,但因为地势原因,大队兵马作战时施展不开。
现在,齐军在各条山陉都设置了重重障碍,想要突破并非易事,万一楚军堵在其中一截,进退不得,很容易被人拦腰截断。
即便最后突破其中一条或者数条山陉,进入河东地区,但军队后续的粮草运输,消耗可不小,因为只能靠人力、畜力走山路输送粮草。
退守河东的齐军,已经退无可退,晋阳又是高氏霸府所在,精兵云集之处,若翻山而来的楚军顿兵于坚城之下,跨越太行山的粮道,负担很大。
且河东之役一旦开始,已经和齐国握手言和的周国,不会作壁上观,定然全力支援齐国,与楚国开战。
届时交战的战场,未必局限于河东。
河东之役,关系到天下局势,必然变成三国之间的大决战。
那么,河东之役该怎么打呢?
虽然军校的学生们没有决策权,但不妨碍他们设身处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即便现在不过是纸上谈兵,也得谈一谈。
前来军校视察的李笠,和陪同将领一道,听着学生们的讨论。
因为准备充分,学生们的发言比较精炼,拟定采取的战略,基本上都是着眼于楚军和齐、周联军交手。
所以,总的战略相差不大,主要是围河东打援,即佯攻齐之河东地区,实际上对付周军主力。
道理和破城先打援差不多,齐军已元气大伤,守着河东不敢出来,如同城池守军。
而能够野战的援军,自然是周军,楚军只要击败周军,齐军没有救援,自然就好对付了。
具体实行起来,细节上的区别,在于打周军主力的预设战场在哪里。
方案一,预设战场在周国洛州地区(洛阳附近)。
先佯攻河东,迫使齐国向周国求援,如此一来,一部分周军会入并州地区“协防”。
此举必然导致楚、周之间战争爆发,对方的洛州驻军不太可能主动出击,那么,楚军就主动进攻。
在洛州,以及西面的陕州,接连与周军决战,消耗其兵力,使其无力增援齐国。
方案二,预设战场在河东并州某地。
官军主力翻越太行山,攻入并州地区,围困晋阳,等周军赶来,与其决战。
击败外援,再取晋阳,全据河东之地,再挥师北上,取代、朔地区。
周国不会干看着,还会调集大军反扑,那么,再决战即可。
此外,又有想法不同的方案:
官军主力,聚集大量马匹,出居庸关,从已经拿下的北燕州,绕到齐国恒州。
攻入代、朔地区,自北向南进攻晋阳,而不是从东面横跨太行山。
官军在并州地区,和齐军、周军对峙,然后原路撤退。
如此来,进入并州地区的周军,会不会来个“反客为主”呢?
这个方案有意思,目的并不是决战,而是挑动周、齐两国内讧,虽然两国未必因此翻脸,但几率还是有的。
如果第一次不行,那就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如同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样,搞不好由此创造出机会也说不一定。
当然,若执行这个方案,风险是有的:
走北境入代、朔,然后南下袭扰并州,侧翼甚至后路会暴露给草原方向,一旦被突厥抄后路,可不妙。
不过,考虑到突厥去年袭击幽州西北境时,很快就吓跑了,或许,接下来几年,对方都不太可能关注代、朔、恒州地区局势,反应会迟钝一些。
李笠琢磨着这个方案,发现不少隐患。
该方案的行军路线,其实是沿着?水往上游走。
?水,《水经注》有记载,按照现在的地理名词来描述其走向,是源自朔州地区,然后往西北流,过恒州南境,入北燕州。
北燕州在居庸关以西、太行山/燕山山脉西北麓,?水过北燕州治所怀戎后,折向东南。
穿越群山,进入幽州西北境,往东南流淌,过蓟城西南,继续往东南走,最后注入大海。
所以,从北部进入并州地区的这个方案,行军路线就是沿着?水河道往上游走,沿途是有现成道路的。
但是,?水在雨季经常发大水,越到下游越明显,一场急雨之后,河面可以瞬间变宽。
变宽的河面,未必把道路淹没,但许多地形狭长的路段,兵马恐怕就施展不开。
而且,从北燕州沿着?水西行,行进方向,与北境长城走向相同(在长城内侧),所以,楚军这一路过去,会享受沿途齐军“不间断烽火示警”的待遇。
奇袭是肯定不行的,正如学生们分析的那样,一路过来,侧翼很容易受威胁,发难的或许是突厥人或许是齐国的长城驻屯军。
一旦前进道路受阻,孤悬在外的军队,后路时刻会被切断,这对于将士们的心态,影响很大。
但是,对齐国的震撼,也不小。
对方丢了河北,随后的反击也伤亡惨重,大将折了不少,能够野战的军团恐怕不多了。
最主要的是皇帝无能,身边还有一群小人,值此家国危急存亡之际,这少帝根本就不具备力挽狂澜的能力。
那么,当楚军忽然走北道扑来,这齐国君臣应对起来,怕不是手忙假乱,本来不该出的破绽,搞不好还真就出了。
一旦请周军“助战”,相互间的提防,或许会擦碰出“火花”也说不定。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楚军如此策略,就像是泼皮上门找店家收保护费,身上浇汽油,拿着打火机(可不能点着火),放话说今日要么我拿钱走,要么你帮我收尸。
比的,就是谁胆大。
李笠再次看向沙盘,看着代、朔地区,陷入沉思。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八章 规律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傍晚,雪还在下,但阁内却颇为温暖,以至于吃完饭的李笠,额头都渗出些许汗水。
味道鲜美的“鱼羊一锅鲜”,将鲫鱼和羊一起烹饪,鱼加羊无论是鱼肉还是羊肉,都很好吃,不知不觉,他添了三碗蔡。
而萧妙淽已经添了六碗“鱼羊一锅鲜”。
见李笠让人又盛了一碗来,萧妙淽有些尴尬:“妾吃不了这么多的。”
“怎么不行,你现在又不是一个人吃,可别顾面子,该吃就吃。”李笠笑道。
萧妙淽笑了笑,拿起筷子,继续吃饭。
若以平日的胃口,她是吃不了这么多的,但是,现在有了身孕,就不同了。
萧妙淽入宫已有一年多,儿子一直跟着她在宫里居住。
宫里的生活,无忧无虑,萧妙淽和儿子,不需要担心什么。
生活的重压,在她入宫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萧妙淽入宫为妃,其实就是妾,因为并不是正室,所以儿子不需要改姓,依旧姓王。
母子俩相处的时间很多,不过到了夜里,萧妙淽很少能陪伴儿子,因为她的夜晚,是属于李笠的。
一次次的难分难舍,持续了一年才戛然而止:萧妙淽有了身孕,无法侍寝。
但李笠经常陪着萧妙淽说话,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不能因为妻妾的肚子大了,就不闻不问。
“过阵子,我可能要外出。”李笠提了一句,“你在开封,莫要担心,吃穿用度,一切如常,皇后那里,有什么就尽管说。”
萧妙淽听出了些许话外之音,问:“三郎这是要...去多久?”
“还不确定,到时得看情况再说。”李笠口风很紧,最多含糊的提一下,萧妙淽便没有多问。
却不妨碍她猜测:李笠可能要出征了。
否则,按李笠往日经常挂在嘴边的“劳民伤财”,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频繁外出的。
现在,能让李笠大动干戈的出征,也就只有...
想到这里,萧妙淽有些失落。
一年多的共同生活,萧妙淽愈发依赖李笠,她现在有了身孕,期望时常能见到李笠,多多说说话。
而李笠一旦出征,或许会有数月乃至大半年见不到人。
或许临盆时,李笠也不在。
她有了身孕不能跟着李笠出征,留在开封,就只有思念。
李笠瞥见萧妙淽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笑道:“莫要多想,我自有分寸。”
萧妙淽忽然想起了什么:“那,这次出行,谁跟在身边侍奉呢?”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啊...”李笠一时语噎,这阵子,有几位不知死活,用蚝干来挑战他,现在“作茧自缚”,求“人”得“人”。
“三郎不会忘了丽华吧?”萧妙淽提醒,李笠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快三年,他潜意识里,依旧把张丽华当做小丫头。
按年纪,张丽华都已经可以出嫁了,而且个子高了不少,只不过每天在他眼前转悠,不觉得而已。
不过李笠很快想到另一个问题。
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他当皇帝,已经过去了两个三年。
接下来,他还有几个三年?
萧妙淽见李笠走神,好像想的是国事,觉得惊讶:这又是怎么了?
“有一道菜,比较特别,从草原上学的。”李笠忽然开口,萧妙淽愣了一下,点点头:“那?”
“名叫羊肚包肉,我让厨房准备好了,一会端上来,你尝尝。”
这道菜的名字倒是直白,羊肚包肉,萧妙淽猜测大概是将羊肚作为容器,塞满肉,然后烹饪?
她不是很喜欢吃羊肉,因为羊肉做不好的话,会很膻。
不一会,菜端上来了,李笠亲自来处理。
萧妙淽定睛一看,确实是一个个如同布袋的羊肚,鼓囊囊的冒着热气,口被扎着,看样子里面装的东西不少。
李笠用刀将这些羊肚切开,然后细切,肉香味扑鼻而来。
随后,萧妙淽试着尝了一口,发现这道菜果然好吃,比起之前所吃常见做法烹饪出来的羊肉,别有一番风味,且不膻。
李笠见萧妙淽喜欢吃,很满意,讲解起来:“草原上,或者说大漠、大碛,想要弄到好用的炊具不容易,所以,有了这种做法。”
“把牛羊的胃作为炊具,烹饪食物,却不是架在火上烧,而是...”
“在沙地里先点起篝火,让沙子变得炙热,然后将包好肉的羊肚塞入沙中,让沙子的高温,将羊肚及其包裹的肉煮熟。”
“所以,这种烹饪方式煮出来的食物,风味独特。”
萧妙淽听了之后,好奇起来:“那草原上的牧民,是不是经常有牛羊肉吃?”
李笠摇了摇头:“不,他们平日里,吃的大多是野菜,还有采集来的果实,以及偶尔打到的猎物。”
“怎么会这样,他们不是放牧牛羊的么?还要吃野菜?”
萧妙淽觉得奇怪,李笠回答:“种田的人,不一定吃得起白米,牧羊的人,不一定有羊肉吃。”
“种田的人,地可能都不是自己的,是地主家的,所以他们的劳动收获,首先要交给地主,同理,草原上各部落的部民,放的羊,很多都是酋长的,并不是他们的。”
“即便因为某种原因,牛羊死了,也轮不到他们来吃肉,所以,部民们平日里可不是大口吃肉,而是四处采集野菜、果实,打猎,以此果腹。”
“他们不可能每做一餐饭,就杀一头羊,用羊肚来做炊具。”李笠说到这里,炫耀起来:“所以,营州那边,铁锅最好卖。”
“无论是铸铁锅,还是锻铁锅,无论尺寸大小,各部落来交易的人,见了就挪不开眼,用他们手中各种有价值的玩意来换。”
“还有铁针、锥子、剪刀、钳子等日用小铁器,有多少,要多少,至于盐,更不用说。”
萧妙淽听着听着,有些不解:“不是说,边地蛮夷,都喜欢抢劫村落,如强盗一般么?他们为何做起买卖来了?”
李笠笑起来:“抢劫是无本生意,要是刀好使,谁去做正经生意?他们打不过,当然就收起刀,笑眯眯来做买卖。”
萧妙淽又问:“那么他们买了铁锅和各种铁器,回去熔了打造兵器,反过来抢劫,如何是好?”
“时代不同了,这一招,不好使,不过,生存法则倒是没变。”李笠依旧笑眯眯。
“对于他们来说,弱肉强食,墙头草两边倒,是永远不变的生存法则,之前,柔然势大,他们就给柔然当鹰犬。”
“柔然被自己的锻奴部落——突厥灭了,他们就认突厥做主人,跟着新主人抢劫。”
“现在,只要让他们意识到,除了投靠突厥,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笠夹起一块肉,晃了晃:“草原上,你抢我、我抢你,司空见惯,反正都是抢,抢谁,不是抢呢?”
萧妙淽见李笠说到边事,又问:“这草原上,天野苍茫,到处都是一个样子,那些逐水草而居的部落,怎么确定别人的位置?”
“你自己说了,逐水草而居,这就是关键。”李笠又给萧妙淽盛了一碗羊肉,然后说:
“茫茫草原,一年四季,各有草场,各部落驱赶牛羊转场,确保牛羊能吃到足够多的草,这就是有章可循的规律。”
“各河流,湖泊,都是很重要的水源,周围必定有大量长势良好的青草,必然是游牧部落聚集的地方。”
“没有人可以远离水源而生活,所以,在各水源附近,找到游牧部落的几率会很大。”
“到了冬天,各部落需要找地方过冬,以便让人和牛羊躲避风雪,这些过冬的地方和营地,也是有规律的。”
他指了指窗外:“大草原上,无遮无挡,风雪直接吹,谁受得了?他们想要平安过冬,要么筑城,以土墙抵御凛冽寒风。”
1...308309310311312...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