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乱世栋梁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米糕羊
李笠简要的说了无骨鸡爪的“工具去骨”方法,这让年轻人们听了,有些惆怅。
吃别人的口水,确实恶心,可一想到,无骨鸡爪,都是年轻小娘子们用小嘴一口口啃出来的,他们就觉得口中生津。
所以,即便流言一直在传,商家们一直在辟谣,但很多人是怀着复杂的情形,去买酸辣无骨鸡爪。
吃着无骨鸡爪,体会着美妙口感及滋味的同时,又有些幻想...
这可是,这可是小娘子用口,一口一口啃出来的无骨鸡爪...
“不过呢...”李笠话锋一转,把话题转到美酒之上:“徐州的许多酒场,酿酒时,酒曲确实是靠着女工用脚踩,才踩出来的。”
这么一说,年轻人们又来了精神,连隔壁其他几桌的年轻人,都竖起耳朵。
有传言,徐州的酒场酿酒,酒曲都是靠女工来踩,当然,这种说法被许多人认为荒谬、可笑。
现在皇帝都说这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为何会这样呢?按道理来讲,男子的力气比较大,应该是男子来踩曲,对不对?”李笠发问,听众们下意识点头。
几位年少的皇子,眼里只有各种零食,加上少不经事,哪里注意阿耶说什么。
而张丽华和冯小怜也来了兴趣,放下筷子,侧耳倾听。
李笠自问自答,开始昧着良心忽悠:“因为,踩曲讲究的是巧劲,酒曲不能踩得太实,这就涉及到脚力,以及体重。”
“魁梧大汉来踩曲,力量过大,体重过大,踩曲容易踩得过于结实。”
“而妙龄的小娘子来踩,只要有了经验,力道就能把握得很好,踩出来的酒曲,松紧合适,酿出来的酒,才会更香。”
这么一说,年轻人们恍然大悟。
心中又暖起来。
难怪徐州的酒这么好喝,原来酒曲真是年轻小娘子踩出来的....
那一双双白皙、柔嫩的脚,轻轻踩在酒曲上...
李笠见年轻人们一个个表情有些奇特,知道自己的“营销”有效了。
随后心中一叹:果然,好色,乃人之本性,古往今来,暧昧营销,都是有市场的。
他对症下药搞营销,事半功倍。
开封作为行在,聚集着大量人口,对于主副食品的需求很大,于是周边地区的各类养殖场越来越多。
其中,就包括养鸡场。
因为供应量大,所以鸡的价格便宜,许多寻常家庭,不需要到过年,也能吃得起鸡,哪怕仅仅是一月一次。
与此同时,因为娱乐业的兴旺发达,饮食业也跟着水涨船高,于是,各类鸡肉食品,譬如炸鸡等,也风靡起来。
但是,鸡爪因为吃起来没意思还麻烦,相关的食物开发等同于没有。
于是,李笠为了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开始营销。
以后世吃过的食物作参考,把各种口味的无骨鸡爪,作为特色食品推广,增加食材的利用率,也增加商家、养殖场的利润。
而营销手段,就是“据说”:
据说,这无骨鸡爪,都是年轻小娘子用嘴一个个啃出来的哟!
道理,和营销“徐州酒场都是雇佣年轻小娘子踩曲的哟!”一样。
效果么,当然是很好。
这就是暧昧营销,后世屡见不鲜,譬如“xx雪茄为何风味独特,因为这是女工将烟叶在大腿上搓出来的”那样。
以及,各类手游里女性角色的暧昧形象等等。
事实证明,男人招架不住异性的暧昧,无论这种暧昧是异性营造的,还是商家营销的。
李笠的一番宣扬,让隔壁几桌年轻人听得身上发热,毕竟对于这些气血方刚的年轻男子来说,异性的吸引力极强。
然后,重头戏来了。
李笠今日带着儿子来食堂用餐,用意之一,就是营销。
宫里的禁、卫,既有寻常兵卒(军中抽调,有良好表现),又有官宦子弟,所以,营销效果不错的。
“江南如今,有一种新茶,很受欢迎。”李笠缓缓说着,听众们又竖起耳朵。
“这种茶叶,很有讲究,采摘,必须是特定年纪之间的妙龄女子,在凌晨时分,太阳将升而未升之际,用口,将鲜嫩茶叶一片片咬下。”
“然后将茶叶放入薄纱袋里,接着,将薄纱袋捂在胸前,如此,方能用合适的体温,来保证茶叶的风味...”
他这么一说,年轻的听众们都听呆了。
这是什么茶啊,哪里能买到?!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六十五章 本质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私第,入京述职的梁森,从宫里回来了后,和夫人杨氏闲谈。
梁森作为观察使,“观察”长江中游地区,率军驻防汉口,长期在外。
虽然李笠允许他带家眷(正室)上任,但梁森还是把杨氏和嫡子留在行在,平日里以书信联系。
如今,梁森难得回来一趟,所以有很多话要和杨氏说。
不过,儿妇李灵芝在一旁给舅姑(公婆)沏茶,梁森当然要先和儿妇说几句。
话题,当然是长子梁定,梁森说:“过完年,大郎去江南任职,没了管束,你多担待些。”
这话,李灵芝不该怎么回答,杨氏抢先一步:“这话说的,仿佛大郎出了门就会变坏人,就会欺负灵芝那般....”
“哈哈哈,是我失言了,失言了。”梁森笑起来,“不过,大郎到外地上任,是灵芝当家,当家可不容易。”
李灵芝满口称是,陪着舅姑说话。
李灵芝是李笠的嫡次女,去年嫁给梁森的长子(嫡长子)梁定,而过了年之后,梁定要到江南任职,李灵芝届时同往。
梁森喝着儿妇沏的茶,想起方才在宫里,李笠谈起的话题,便说:
“如今茶叶买卖红火,过江运往汉沔的茶叶,数量逐年暴涨,开封这里,也是么?”
杨氏知道良人想干什么,立刻搭话:“是的,不仅开封城里对茶叶的需求一直在暴涨,过境开封、运往河北的茶叶,也越来越多。”
“而且北地边市,茶叶的销路听说也打开了。”
这些事情,梁森其实都知道,之所以没话找话,其实是想找个由头,夸一夸儿妇,既然杨氏铺好台阶,他便拾阶而上:
“沏茶和煮茶不同,讲究也不同,灵芝沏茶的手艺,真的不错呀。”
李灵芝赶紧回答:“这是儿妇该做的。”
梁森不太会夸女子,和儿妇也接触得少,所以只能寻个由头来夸。
李灵芝难得见一次舅公(公公),见舅公为人和蔼,本来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
她出嫁时,以及出嫁后,母亲多番提醒,让她孝敬舅姑,照顾好良人。
无论是在舅姑还是良人面前,平日里莫要摆什么公主的架子,毕竟嫁到梁家是过日子的,不是摆排场的。
父母总有一天会“先走”,她的兄弟姊妹也会有自己的家,不能时时顾着她。
所以,将来的人生道路,若无意外,是跟着良人以及自己子孙走。
若摆个公主的架子,在梁家颐指气使,惹得人憎狗嫌,到头来,吃苦的还不是自己?
李灵芝陪着舅姑说了一会儿话,识相告退,梁森看着茶杯里的茶,感慨:“没想到,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比煮出来的茶好很多,能有那么多门道。”
杨氏好奇的问:“这茶叶,北方真的有那么多需求么?”
“没有需求,可以培养需求。”梁森放下茶杯,“再说茶叶确实不错。”
“茶叶真的能解油腻?”杨氏还是很好奇,她听到一种说法,说喝茶能解吃肉带来的油腻。
梁森回答:“你一顿吃不了多少肉,当然不觉得,若是顿顿吃肉,喝酪浆,真的会腻,肠胃也会觉得不舒服。”
“就调查结果来看,喝茶,至少从感觉上来说,让那些平日以肉食为主的人,觉得能解油腻,且肠胃不容易出问题。”
“而且,把茶水当做饮料来喝,比喝酒便宜,那味道,习惯了就好。”
杨氏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可许多年来,北方总是把喝茶称为‘水厄’,甚至蔑称为‘酪奴’,比不上酪浆。”
梁森却不这样认为:“寻常百姓,谁能天天喝尽情喝酪浆?但茶水就不一样,总好过喝没有味道的白水。”
杨氏却不依不饶:“那许多百姓,即便是牧民,平日里也做不到大口吃肉,这可是你说的。”
梁森依旧从容回答:“那要看本质,其实茶叶就是作为有消食、提神功效的廉价饮料,进行销售的。”
“所以,茶叶的正确制备方法,不该是麻烦的煮,不该加入各种佐料,搞得味道怪怪的。”
“只需要用滚水来泡,泡出茶的本来风味,就能获得具备提神、消食功效的便宜饮料,还会有瘾头。”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茶叶品种的名贵与否不重要,风味有多美妙也不重要,因为他们没钱,讲究不了。”
“最重要的是量大管够又便宜,还有些味道,加上过瘾的感觉,这就行了。”
“北地百姓,饮食之中,总是会和肉食、酪浆、油腻有关,这种饮食,对于肠胃的负担可不小,时间一长,肠胃容易不舒服。”
“若有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消食饮料,百姓们迟早都会接受,草原上的部落,也是如此,所以,茶叶这个买卖,前途不可限量。”
梁森说到这里,再次强调:“茶叶买卖的本质,就是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有提神以及消食功效的平民饮料,而这种饮料,还有轻微上瘾效果。”
杨氏听梁森这么一说,明白了,随后笑道:“这是陛下的讲解吧,用词风格是这么的特别。”
梁森也笑起来:“是呀,方才在宫里,陛下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对于南方百姓来说,无论煮茶也好,泡茶也罢,本质不就是一种廉价的饮料?而且喝了之后,人精神,有什么不好?”
“那么,朝廷向北方推广茶叶,以及泡茶,让百姓们意识到,茶的本质就是物美价廉的消食、提神饮料,那么,茶叶迟早会大受欢迎,在草原上,也是如此。”
“等到将来,朝廷把关陇、甘凉地区也纳入治下,也要向那边推广茶叶。”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杨氏听到这里,问:“那,陛下还是让你回任上,准备西征事宜?”
梁森点点头:“嗯,今年虽然也做了准备,但我其实是负责镇守荆襄地区,卡住长江中游,以防生变,并不是要西攻关中。”
“至于将来,对周国开战,有无任用,届时再说。”
杨氏看看左右,确定没有“隔墙有耳”,低声问:“大郎,陛下的身体还好么?气色还好么?”
梁森闻言脸色一变,看看左右,然后低声问:“你问这个做什么?你不该问这个。”
杨氏仿佛没听到梁森的话,自顾自的说:
“按例,外命妇每月都时常入宫,不过见的是皇后和内命妇,陛下很忌讳被人传闲话,很少在宫里见外命妇...”
“所以,妾不清楚陛下的气色如何,也不可能找别人问...”
“大郎,陛下这几年的安排,仿佛都是在安排身后事,妾是担心....”
“你莫要多想,陛下行事,总是多做几手准备,以防万一。”梁森一脸严肃,不复之前的轻松。
“这么多年来,办什么事都是如此,你为何要东想西想?”
杨氏依旧看着梁森:“大郎,陛下身体,真的无恙吧?”
“无恙,气色很好,这种事,你可别再打听了,家里议论也不行!”
杨氏看着梁森,见梁森不像是说谎,点点头:“这便好....”
“妾知道打听这种事不好,可是...可是,无论朝中形势如何变化,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陛下寿命有多长。”
“别说了,这种事不能议论!”
“妾只说一些,不多的。”杨氏看着梁森,表情严肃:
“这几年来,朝中许多重要人事的安排,以及职务变动,看上去眼花缭乱,或者让人不解,但其本质....”
“本质,不就是陛下希望在保证新君坐稳位置的同时,给你们这些元从故旧,留下一条活路么?”




乱世栋梁 第一百六十六章 本质(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乱世栋梁最新章节!
梁森和杨氏做了近二十年的夫妻,杨氏平日里,很少说起关于皇帝的话题,如今所说,让梁森颇为震惊。
因为杨氏的话,触碰了他一直在想,却又有些回避的区域。
“陛下是个好人,是个奇才,有很强的能力和手段,所以,有很强的自信。”杨氏当做没看见梁森的表情,缓缓说着。
“他若在时,绝不会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事情,所以,只要他活着,你,武公、彭公等元从故旧,就能悠哉悠哉过日子,共富贵。”
“毕竟,共患难的交情在那里。”
“可一旦他先走了,你们怎么办?如何与新君相处?”
“陛下肯定优先考虑新君能否坐稳位置,但又想你们能有善终。”
“然而开国勋臣和新君,本来就难相处,稍有不慎,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几百年来的教训,还不够多么?”
【看书福利】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杨氏出身官宦人家,所以见识和寻常民女有所不同,梁森叹了口气:
“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无论陛下怎么安排,我都会服从,不会有一丝犹豫,不会有一点怨言。”
楚国建国后,梁森似乎沉寂了,虽然不能说被皇帝疏远,但很少领兵出征,更多的是扮演“看家人”的角色。
皇后之兄黄?也是如此,而武祥若不是成了皇太子的丈人,有了此次领军出征的机会,大概也会和梁森一样,依旧留守国内。
彭均其实也差不多,不过此次出击洛阳,倒是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这一切的后面,其实有一个原因,梁森不需要杨氏提醒,自己已经想出来了。
李笠并不是忘了他们这些“老伙计”,也不是不能共富贵,之所以如此安排,有各种原因。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以后着想。
杨氏说得对,开国勋臣,如何与第二代的皇帝相处,是很微妙的事情。
李笠肯定不想看到自己走了之后,儿子和老伙计们发生冲突,水火不相容,所以,才有了一些一系列的布置。
但是,这些布置需要时间来完善,所以杨氏才会关注李笠的身体健康。
新君将来能否坐稳皇位,勋臣能否为新君所容,新君和勋臣们能否共存,一系列问题,最终还在李笠的寿命长短与否。
如果李笠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布局,皇位的传承会顺畅,新君即位后,政局才会稳,勋臣们和新君,才能共存。
如果李笠在位时间短,那么,新君即位后,血腥的清算,难免发生。
届时,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这些开国勋臣。
“陛下这些年打的打仗,舍我们不用,用其他人挑大梁,首先是收拢人心,毕竟,楚国不能仅仅是鄱阳人、徐州人的楚国。”
梁森轻声说着,让夫人知道,其实自己是仔细琢磨过的。
“但是,要用官位、爵位收拢人心,总不能白给,那就得给对方立功的机会,所以,这些年来,当年梁国各派系的武官,都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们和部下,以及许多将士,在陛下的指挥下,不断打胜仗、立军功,以此加官进爵,分田地,心,自然就向新朝靠拢。”
“而我们几个,在陛下御驾亲征期间,留守后方,即是稳定人心,也是以防万一,万一陛下出征途中有不测,我们,可以辅佐太子登基,稳住局面。”
“所以,太子的舅舅一直沉寂,原因就在此。”梁森接过杨氏斟来的茶,一饮而尽,接着说。
“若陛下出了意外,太子仓促即位,虽然有我们几个元从扶持,且皇后成了太后,也能镇得住我们几个,但新君总得有舅舅来做依靠。”
“这是陛下对我们几个的掣肘,但是,陛下也要提防外戚。”
“所以太子的舅舅现在就必须沉寂,免得将来外戚把持朝政、架空新君,届时,我们几个老伙计可对抗不了。”
“然后,还让太子娶了武公的女儿,如此一来,一旦陛下出了意外,太子即位,双外戚相互掣肘,至少,太子就有了更多的周旋空间。”
“那么,陛下‘以防万一’的布局,近期来看,就是让我们这些元从班底,抗衡其他文武官员,保太子坐稳皇位。”
“然后,外戚和我们这些元从相互掣肘,两家外戚,又相互掣肘。”
“而我,因为弟弟梁淼和宗王李昕关系不错,所以,又能以宗王加勋臣的组合,掣肘两家外戚。”
“既然梁淼要受重用,那么,我这个当兄长的,就要沉寂些,不然梁家兄弟在朝中如日中天,反倒会树大招风。”
杨氏静静的听梁森分析时局,她发现枕边人果然是外表粗、内心细,梁森继续说着:
“所以,陛下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制衡局面,来保证自己一旦出意外,太子仓促即位后,国内政局不会失控,权力平衡能够维持下去。”
“这是一个很精密、复杂的机器,但是,陛下常说,越复杂、零件越多的机器,就越容易出问题。”
“所以,我认为,越复杂的制衡,其实越容易失衡。”
梁森虽然小时候没条件读书识字,但是在李笠的督促下,“亡羊补牢”,又读了许多史书,听人讲解,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
以及经验教训,现在举例:
“晋武帝司马炎,知道自己儿子脑子不好使,于是为了让儿子将来坐稳江山,殚精竭虑,设计了一个复杂的权力制衡局面。”
“用各地的出镇宗王,拱卫皇帝、制衡中枢,而中枢,则是外戚、辅政大臣相互掣肘。”
“然后,外戚还分两家,即辅政的杨家(太后一族),以及皇后贾南风的贾家,相互掣肘。”
梁森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然而,看上去几乎完美的制衡,其实,轻而易举就破了。”
“为什么呢?”杨氏明知故问,梁森回答:“因为,再好的制度,以及制衡布局,都是要人来运行的,而人,是非理性的。”
“理性?这个词,是陛下常说的吧?”杨氏又问,对梁森的见识,有些诧异,她没想到梁森真的想到很多。
梁森回答:“对,是陛下常说的理性,制度的正常运转,以理性为前提,而维持制度运转的人,是非理性的。”
“所以,任何依靠人来执行的制度,都会因为人的非理性,出现问题。”
“晋武帝留下的多重制衡,就是因为外戚、宗室各怀心思,而一步步崩溃的。”
“如今,皇太子本身并没有问题,不会被人轻易操纵,所以,陛下自己设计出来的权力制衡体系,若崩溃,更大概率是由新君引起。”
“历朝历代,那么多辅政大臣被新君干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毕竟新君不干掉辅政大臣,极易被废立,甚至会被取而代之。”
“陛下不想看到我们这些老伙计,有这种下场,所以提前布局了。”
“现在,陛下不过于重用我们,是想让我们如同入鞘的刀,默默放在刀架上,好吃好喝供着,但轻易不用。”
“无论将来太子是仓促继位也好,还是从容即位也罢,如果需要重用我们这些人,他自会拔刀出鞘,如果他不想用...”
“我们就默默的留在刀鞘里,留在刀架上,做个富家翁,因为威胁不到新君,新君就不会赶尽杀绝,我们得善终的几率,就大一些。”
说着说着,梁森有些唏嘘。
李笠当年说过“共富贵”,迄今未忘,不停地提携他们,给他们指点迷津,带着他们办产业赚大钱。
让他们不需要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也能日入斗金,衣食无忧,尽情享受。
为了以防万一(李笠先走一步),李笠还默默布局,以暂时冷落(相对而言)老伙计为代价,换得将来新君即位后,他们有机会善终。
李笠依旧念着当初的誓言,让梁森感激不已,所以,李笠让他做什么,怎么安排他,他都不会犹豫,不会有怨言。
“陛下是个好人。”杨氏再次重申,“但是,这样的布局,其实还是不稳。”
“无非是走老路,但老路走不通。”
“所以,陛下才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办学校,用科举考试选官,又办各级军校,给皇太子培养班底,要走出一条新路。”
“这需要时间来完善,如果,时间充裕,新君将来从容即位,可以依靠科举出身官僚施政,依靠军校同学、军校生抓住军权,那么...”
“新君就不用过度依靠外戚、宗室、勋贵来坐稳江山,避免相互猜忌...”
“这就是陛下的长期布局,图的是外戚、宗室、勋贵,都能与皇帝融洽相处,不要再走回老路,宗室相互残杀,外戚、勋贵间杀得血流成河,杀到最后,江山也丢了。”
“所以,妾才关心,陛下的身体健康与否。”杨氏说到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顾虑,“这才是最关键的。”
1...334335336337338...3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