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吾家娇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夜纤雪
傅知行和晏萩回京了,带回了一堆的礼物,次日就去亲戚家走了一圈,去晏家老宅时带着晏袅袅姐弟三个。晏同烛的意思,是让晏袅袅姐弟三人去晏家住,晏萩不同意,“二哥二嫂将孩子托给我的,自然要住在我家,由我照顾。”
“袅儿她们姓晏,是晏家的孩子,还是住在晏家的好。”晏同烛是大伯,自认照顾侄儿侄女是理所当然的事,那能让出嫁的妹妹帮忙。
“大哥,难道我不姓晏吗?你想不认我这个妹妹了?呜呜呜。”晏萩捂脸假哭,“我要写信告诉爹娘,大哥欺负我,大哥不要我这个妹妹了。”
“小妹,我不是这个意思。”晏同烛想要解释。
“你就是这个意思,你就是这个意思。”晏萩胡搅蛮缠。
最终晏同烛没能拗过晏萩,晏袅袅姐弟住在了安国公府,晏萩收拾了两个院子,晏袅袅一个,晏杉一个,晏袭袭年纪小,和丫丫一样,住西跨院,方便晏萩照顾。
转了一圈,消停了,晏萩有空让忍冬说说京里这几个月发生的事了,某府的老太爷病逝,生前的宠妾被嫡子逼得撞死在棺材上;某府妻妾打架,闹得满城风雨;某府姐妹争夫……
第二天,晏萩刚起来,婢女就进来通报,“少夫人,包太太来了。”
“青青怎么这么早过来?”晏萩诧异地自语道。
“不是包二太太,是包老太太。”婢女纠正道。
晏萩嘴角微抽,原来是尤氏来了。





吾家娇女 第四百二十五章 尤氏到访
知道是尤氏不是余青青,晏萩也就不着急了,照常的梳洗,然后细嚼慢咽地吃早膳,她是不会为了见尤氏而饿肚子的。等晏萩出现在尤氏面前时,已是半个时辰以后的事了。
尤氏等了这么久,脸上却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端着满脸的笑容行礼:“给少夫人请安,少夫人从外地回来,一路上很辛苦吧?”
晏萩笑了笑,“包老太太过来有什么事吗?”称呼一个二十岁的年轻少妇为老太太,真是别扭。
尤氏听到老太太三个字,笑容微敛,“我是来向少夫人道谢的。”
晏萩勾唇笑道:“包老太太是说端午节,我家越儿在岸上喊了几嗓子的事吧?我听我婆婆说过了,包老太太实在是太客气,就这么点小事,就来道谢了这么多次。”
“这是救命之恩,不管道多少次谢,都是应该的。”尤氏笑道。
“真正救人的是那位侍卫,包老太太该去谢的人是他,我家老二当不起包老太太一谢再谢。”晏萩冷淡地道。
“把我家窈娘从河里捞上来的,的确是那位侍卫,可要是没有二公子喊救命,他也听不到。有因才有果,若没有二公子喊,那里会有人来救我家窈娘。”尤氏就是要把这救命之恩记在晏越的头上。
“包老太太若实在是想要报答这救命之恩,就拿千金来酬谢吧。”晏萩似笑非笑地道。
尤氏愕然,哪有人这么直接索要酬谢的?还千金!包家可没有那么丰厚的家底。就算有,她那个继子媳也不可能让她拿出来,更何况她也没想过用千金来酬谢。她只是拿谢恩做理由好来安国公府,打着一来二去,熟识后也就有交情的主意。
看尤氏傻眼样,晏萩嗤笑了一声,“包老太太,我说笑呢,你不必在意。包老太太也别把那所谓的救命之恩挂在嘴边上,省得让人误会以为就这么点小事,我们却硬要扯上救命之恩,想要挟恩索报呢。”
尤氏尴尬的笑了,她当然听得出晏萩说的是反话。
晏萩摇摇扇子,接着道:“大热的天,进进出出的一身汗,还是在家里凉爽些。”
这是在下逐客令,脸薄的人基本就会起身告辞了,可尤氏屁股坐得稳,就是不走,还笑笑地问道:“少夫人这次去边关,怎么不玩久一点,这么快就回来了?”
边关暴乱的事,京中各府皆知,尤氏还在这里明知故问。本就因为暴乱提前回京,而心情郁闷的晏萩毫不客气地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嘛,外面再好,也不及在家好。天色不早了,包老太太请回吧。”
尤氏看着门外明晃晃的阳光,如此睁眼说瞎话好吗?
晏萩可不管好不好,“来人,送包老太太出去。”不主动走,那她就直接撵人。
晏萩的不客气,让尤氏满腹的客套话都没能用上,只能讪讪的离开了。回到家中,面对的是余青青质问:“老太太,您去哪了?”
“去街上了。”尤氏在余青青没法摆婆婆架子,这个家是余青青在管,在继子媳手下讨生活,她觉得过得不舒坦。
余青青明知故问,“没有去安国公府?”
“好好的我去安国公府做什么,太阳真大,我头都晒晕了,我先回房去歇着了。”尤氏不等余青青多言,快步离开。
余青青看着她的背影,微眯了眯眼。
------题外话------
学校布置任务,家长忙昏头。




吾家娇女 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约饮茶 (二更)
尤氏说的话,余青青一个字都不信,把跟着她出门的婢女召来一问,得知尤氏的确去了安国公府,气得直磨牙。再听到尤氏是被晏萩给直接撵出来的,余青青笑了,晏萩对喜欢的人总是很心软,对不喜欢的就会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
“以后老太太出门,都要来禀报我。”余青青吩咐道,她被尤氏烦,是避免不了的,谁让她是尤氏的继子媳呢,安国公府和晏萩可不欠尤氏的。
最让余青青生气的是,因为老怀恩公老夫人身体不适,她常往怀恩公府跑,对家里的管束就没那么严,家里的门禁就松散成这样了,尤氏想出门就出门,一出门去就安国公府,她这是想要做什么?
余青青沉吟良久,让人去茶楼订好包厢,然后写帖子送去给晏萩和郭宝婵,约她们后天去茶楼饮茶。收到她帖子的晏萩和郭宝婵回帖表示,会如约而至。
到了那天,余青青早早的就去包厢里等着了,晏萩和郭宝婵凑巧的在门口遇到,一起上楼,进包厢,晏萩就很直接地道:“青青,你要是为了你那个继母道歉,才请我饮茶,我会鄙视你的。”
“哇,青青,你原来这么贤良淑德啊!”郭宝婵夸张地道。
余青青轻哼一声,“要道歉,我直接上门不是更好,何必还把这家伙约上,让她跟着蹭茶喝。”余青青指指郭宝婵。
“啧啧啧,瞧这小气样。我偏要多喝几杯,让你心疼。”郭宝婵提壶倒茶。
余青青笑啐了她一口,晏萩笑问道:“你约我们来,是有什么事要商谈?”
“三件事。”余青青正颜道。
晏萩和郭宝婵坐直身体,摆出认真听讲的姿势。
“第一件事,潇潇,越儿身边的人去哪儿了?怎么会任由他一个人在水边跑?万一出事了怎么办?”余青青沉声问道。
“这事我问过了,越儿是和峦哥儿他们在玩捉迷藏,无意间跑到那儿去的,他祖母已经责罚过他身边伺候的人了,他曾祖父和他师父也罚了他。”晏萩答道。
余青青转眸看着郭宝婵,“我没记错的话,端午节那天的守卫是由肃王安排的吧?”
“是的。”郭宝婵点头。
“一个四品官的继妹,怎么能偷溜到离观赏亭那么近的地方落水?”余青青问道。包窈娘和越儿他们不同,她和唐峦他们不熟,不可能跟他们玩捉迷藏玩到那儿去的。
郭宝婵脸色微变,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问题。还好偷溜进去的是一个小姑娘,这要是偷溜几个刺客进去……郭宝婵大热的天,打了个寒颤。
“第三件事就是包窈娘为什么会落水?为什么落水之后是越儿发现了她?我不认为尤氏有能力安排这些事,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算计?”余青青后悔当时太忙,没有过多关注这件事,现在事情已经过去有一个多月之久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查得出来?
郭宝婵立刻表示,“我回去跟肃王说一说,”
“我会让无咎去查的。”晏萩亦道。
在茶楼坐了小半个时辰后,结账各自回家。晚上,等傅知行查过孩子们的功课,打发他们离开,夫妻俩才有了独处的时间。晏萩就把余青青跟她说的事给说了,“太子出事,肃王又牵涉其中,恭王不在京里,四皇子还小,这个时候要是有人逼宫什么的,哎呀,这事细思极恐啊。”
“事情没有发生,你别自己吓自己。”傅知行轻抚着她的背脊道。
“你得好好查查,把幕后之人给揪出来。”晏萩认真地道。
“遵命。”傅知行亲亲她的唇角。
其实端午节的事,安国公派人查过了,可查到的只是孩子淘气,并无可疑之处,得知儿子又要查,安国公就把傅知行给叫去了,“可是有什么问题?”
傅知行就把晏萩担忧的事说了出来,安国公听得色变,“是我掉以轻心,这事很严重,要查,必须查,而且不能有任何的疏漏。”
事情已过去一个多月,很多线索都被人给抹去了,要追根究底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这样彻查也是有好处的,很快就查到御林军里的一个执戟,嗜酒成性,常常缺值。
端午节那天这个执戟亦当值,可是他却喝醉了。极有可能就是他的疏忽,引发包窈娘落水事件。他为何在当值时喝醉,他给出的理由是有个多年不见的朋友突然到访,才会喝得酩酊大醉。
“你那朋友现在何处”
“过了端午节,他就回乡了。”
至于这人是真回乡,还是假回乡,那就不得而知了。
御林军里不只这一个执戟,还有几个御林军聚众赌博,把佩刀都输了;有几个御林军吃得胖头大耳的,都快走不动了,指望他们去保卫皇宫,那是在开玩笑。
这是不查不知道,一查把肃王气得半死,“整顿,必须整顿。”接下去肃王死命地操练这些御林军,操练得他们哭爹喊娘,军纪好了许多。
过了几天,勒戈城有消息传来,晏萩得知于娇美偷了她娘的银子雇车进京,于母气得跳河自尽,被人救起的事后,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半响才喃喃自语道:“看来用不了多久,我就会在某个宴会上,见这位于娇美了。”
晏萩根本没想到于娇美在路上被人掳走了,她是不可能在某个宴会上见到她的。时间一滑,就到了八月初十,就要过中秋节了,晏萩兴致勃勃的带领家里的小家伙们做月饼。
“你们想吃什么馅的?”晏萩问道。
“枣泥。”晏袅袅的口味很大众。
“肉。”这是卓儿。
“娘包什么馅,我都爱吃。”这是嘴甜的越儿。
“咸蛋黄。”这是吃过咸蛋黄粽子后,跟咸蛋黄杠上的晏袭袭。
丫丫进宫去了,晏杉和君儿对吃的没什么要求,若是书能包进月饼里,他们或许会说用书当馅。晏萩询问过孩子们的意见后,决定包四种馅,鲜肉馅、咸蛋黄、枣泥和桂花蜜。
馅拌好了,孩子们洗了手,坐在桌边,开始做月饼。
------题外话------
520,爱大家!




吾家娇女 第四百二十七章 地动前兆
中秋节才过去没几天,团圆喜庆的气氛尚未消散,怀恩公府派人上门来报丧,怀恩公老太君病逝了。澄阳大长公主闻讯,幽幽地叹气道:“她也走了,我们这一辈人一个一个的都要去了。”
死亡无法避免,人活一世,终归都有那么一天。余家在朝为官的众男丁,上折请求丁忧,圣上准许了他们请求丁忧的折子,让他们可以专心留在府中筹办老太君的丧事。
老怀恩公老夫人是一品诰命,还是当今的舅母,宫中不仅赐下帛金,圣上还命太子、太子妃、太孙唐峦亲自上门吊唁。各府官员夫人亦纷纷上门吊唁的,傅知行、晏萩带着越儿陪着安国公和韩氏一同前往。
“节哀顺变。”这是慰唁逝者家属常说的话。
“多谢前来悼唁,悲痛之余,言不及度义,如有不周之处,还请谅解。”怀恩公声音沙哑地道。其实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去挑丧家的礼。
余家男丁皆要丁忧,他们空出来的官职,自然要找继任者,前任是可以推荐继任者的。鲁王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在摆灵期间,每天都前来吊唁。
鲁王还跟怀恩公道:“钱同义在礼部任职多年,对朝会仪节知之甚详。吐蕃王来时,他也曾负责接待。”这是在暗示身为鸿胪寺卿的怀恩公,可以推举钱同义做他的继任者。
怀恩公佯装没听懂,不接他的话。
鲁王又去找余家其他人,他暗示,对方就装没听懂。他说得明确,对方就拱着手道:“一切听从圣意。”
没能如愿的鲁王气得回去砸了一套茶具,“可恶可恶,这些不知趣的余家人,太后的余荫庇护不了他们多久,他们有什么可得瑟的。”
幕僚劝道:“王爷,请息怒。”
“王爷,圣上身体康健,在位至少还有十几年,您不用这么心急,如今王爷拉拢的虽都是五六品官员,现在看来是不太重要,但是过了十来年,他们必定会成为朝堂的中坚力量,到时候王爷何愁大事不成?”老幕僚捋着胡子,笑得高深莫测。
原本还有些囊中羞涩的鲁王,在得到裘五爷的大力资助后,用钱财拉拢了不少贪财的五六品官员。进展得太顺利,让鲁王有点忘乎所以,现在老幕僚一劝,他就回过神来了,“你说得对,是本王太急躁了。”
摆灵二十一后,老太君入土为安,余家人在家中守孝,闭门谢客。
紧接着就到了五日一次的大朝会,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俱有资格参加。勤政殿内,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比平日的小朝会热闹得多。在这个朝会上,圣上决定了接任余家男丁空出来的官职的人。
升效恩公世子为燕卫指挥司同知、升上林院监为鸿胪寺卿、升都察院经历为刑部郎中、升户部郎中为礼部右侍郎、升杭城知府为大理寺右寺卿……
一番调动更替下来,太子和鲁王都各有收获,认真算起来,当然还是太子获利更多。退朝回府,心情还不错的鲁王难得的关心了一下鲁王妃,“你这些日子,脸色不是太好,可请太医看过了?”
“谢王爷挂念,已请太医看过了,正在服药呢,只是病去如抽丝,没有那快康复。”鲁王妃淡淡笑道。
“下个月,你外祖母大寿,寿礼可准备好了?”鲁王问道。
“已备好了,礼单王爷可要过目?”鲁王妃问道。
“不必你,你办事,本王放心,到那天,本王和你同去。”鲁王接过茶杯,抿了一口。
鲁王妃眉尖微蹙了一下,嘴上却道:“王爷若去,外祖母一定开心。”
九月初十这天的下午,晏袭袭慌张地跑了进来,“姑姑,好怕怕。”
“怎么了?可是你越表哥吓唬你了?”晏萩伸手把她搂入怀里。
“不是越表哥,是刚才墙角突然窜出好几只大老鼠。”晏袭袭拍着胸口,“好怕怕,好怕怕。”
“别怕别怕,姑姑保护袭儿。”晏萩笑着安抚她。
小草亦道:“说来奇怪,这两天,墙角老是窜出老鼠来,听说,老国公养的狗也常狂吠不止。”
晏萩心头一跳,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这时本该送糕点进来的茡荠,空着手进来了,“少夫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井水里好多泥沙?跟黄泥浆似的。”
老鼠乱窜,狗狂吠,井水变浑浊。这些异常状态,怎么那么像有地震前兆呢?《地理志》曾记载燕京发生过地动,这表明燕京应该是处于地震带上,再次发生地动也就不稀奇。
“袅袅,你跟着小草姐姐她们,姑姑有事要去公主府一趟。”晏萩去公主府之前,在书房里找到《学术地学》,翻到归纳的“地震之兆”的那一章。
晏萩过来公主府,往书房去寻老国公,“祖父,孙媳有事要禀报。”
“出什么事了?”老国公问道。
“祖父,您看这个。”晏萩把书递给他,“刚下人来禀,说井水变成了泥浆。正是地震之光中的第一条,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汗,泥渣上浮,势必地震。”
“潇潇,地动兹事体大,光凭井水这一条,不足为证。”老国公正颜道。
“老鼠大白天的从洞里往外窜,狗不进窝,不停的乱叫,这些是不是可以做为佐证呢?”晏萩问道。
老国公捏着手中的书,久久不语。晏萩也不催他,静等他考虑清楚。过了一会,老国公拿定主意了,“我去东宫一趟,你去跟你祖母和你母亲说说,把库房里的东西搬出来,去郊外避一避。”
“祖父,要通知亲友他们吗?”晏萩问道。
“通知一声,信不信就由他们。”老国公拿着书去东宫,晏萩赶紧找到澄阳大长公主和韩氏,把事情一说,整个安国公府都忙了起来。
晏萩打发人去晏家、韩家、荣王府、东陵郡王府、平国公府、英国公府以及包家传消息。晏太傅和老荣王也觉察到异状,接到消息,也赶紧收拾东西,往郊外去。
八九家人如此声势浩大的往郊外去,引起其他府的注意,夏天已过,冬天未到,不避暑不避寒的,往郊外跑是要做什么?




吾家娇女 第四百二十八章 地龙翻身(二更)
天色渐暗,晏萩和家人坐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吃着简单的晚餐,从她找到老国公说有可能会地动起,就一直忙着收拾东西,兵荒马乱。
“娘,什么是地动?”丫丫吃完一小碗饭,挤过来问道。
地动就地震,可是她没法跟女儿说,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晏萩正想着要如何措词解释,君儿抢答:“地动就是地龙翻身。”
“地龙是什么?”丫丫凑弟弟跟前去了。
晏萩见君儿手里拿着本书,“君儿,现在光线昏暗,不要看书,会弄坏眼睛的。”她一点都不想要一个戴眼镜的儿子,尤其是现在眼镜制作工艺差,眼镜度数也不准确,镜片还厚,架上眼睛上就跟一个呆子似的。
君儿在跟丫丫解释什么是地龙,这时安国公护送老国公从城内赶出来了,两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疲倦。澄阳大长公主看到父子俩,“无咎呢?”
“留在城里,等地动发生,他得帮着救灾。”安国公答道。
澄阳大长公主虽担心孙子,却也不好说什么,总不能光享受不付出,“地动的事,圣上是怎么个打算?”
安国公答道:“有关地动的消息,圣上已经派人快马加鞭的送往京城各处了,只是京里一些人家还没什么动静,都说父亲是在危言耸听。”
老国公摆手,“随他们说去,我问心无愧。”他在进东宫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后果。其实他到是不希望发生地动,地动的灾害他亲身经历过的,一瞬间,小镇就夷为平地,横尸荒野,震起的灰尘漫天飞舞。
接着安国公把告示拿了出来给大家看,开篇就是:“夜半,先帝托梦......”
整个告示充满了神话色彩,先帝在天有灵,托梦给儿孙,说京里有大事要发生,要圣上和太子提前做好准备。恰好钦天监卜卦。卦象是六爻全为阳爻,亢龙有悔,龙在水里为王,龙出则吐雾,必地动山摇……
为了让大家更相信将会发生地动,公示上还说老安国公又发现鼠窜犬吠、鱼跃水浑等地动的预兆。出这公示,圣上是犹豫的,但最后还是被太子说服。
历来京城发生地动,当今都要写罪己书,圣上一点都不想写什么罪己书,他自问他这个皇帝做得还不错,他不想成为历史上“被上天谴责”的帝王。出公示,似乎在跟百姓表明,要不是他这个皇帝称职,先帝不可能托梦给他预警。
鲁王不以为然,并没有收拾东西去郊外避震。鲁王妃到是想去,可鲁王不走,她也走不成,无奈只得在府中寻个宽敞的地,搭上棚子,晚上,她领着心腹婢女们就住在棚子里。
康侧妃撇嘴道:“蠢人就会做蠢事。”
京中和鲁王抱着相同想法的人不少,到晚上,他们如常进屋上床睡觉。到是不少老百姓对圣言,抱着敬畏之心,老老实实的住在屋外搭的棚子里。
夜已过半,可地动还没发生,那些本就不相信会发生地动的人,愈发觉得会发生地动是子虚乌有。鲁王甚至跟幕僚道:“后日大朝会,让人弹劾太子,妖言惑众,不配做储君。”
幕僚亦觉得这或许是把太子拉下马的好机会,畅想了一下太子被废的美好未来,幕僚才道:“夜已深,王爷请早些歇息。”
可就在这时,大地开始剧烈的颤抖,宫中钦天监的大殿里,地动仪上,金龙飞凤口中衔着的铜珠先后掉进了下面的铜蟾蜍口中,“咚咚咚。”
地动开始了,轰隆作响,刹那间,惊醒了所有的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大地剧烈的晃动着,似奔马走危坡,又如巨浪摇轻轴。忽然地开裂,沙土涌出。忽然巨石突起,深坑坼陷。
“爹。”
“娘。”
“儿啊。”
“闺女。”
“大哥。”
“姐姐。”
黑夜里,大家呼喊着家里人。可是抬头不见眼前人,回首不见当时屋。越来越多的人跪在地上,“老天爷,求您息怒。”天灾出现时,大家都认为是人祸引起的。
或许百姓们的祈求有效果,摇晃终于停了下来。经历了地动的可怜,百姓们虽损失了一些财产,但因预防得当,死伤的不多,让百姓们对圣上、对太子感激不已。
无数的百姓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作揖,山呼万岁。因为皇上、因为太子,他们才逃过一劫,这说明皇上是英明之主,太子亦是,这是景国之福,景国千秋万代,长盛不衰。
1...142143144145146...1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