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赶紧亲解其绑,口称先生,并将其扶起。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26章 帝王之心
宋献策主动归顺了,没有废一句吐沫,也不需要朱由崧任何形式的威逼利诱,这无疑是朱由崧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和易事了,朱由崧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是上天赐于朕的无价之宝,今得先生不亚于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从今往后,先生就是朕的智囊了。”朱由崧拉着宋献策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陛下过誉了,多谢陛下隆恩天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宋某能扶佐陛下平生之福也,必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宋献策受宠若惊,朱由崧不但赦免了他的全部罪责,并升他为顾问,这对他这个本该剥皮填草挫骨扬灰抄门灭族之人来说无疑便宜到家了,因此宋献策感激涕零,二次跪倒给朱由崧行了君臣大礼,从现在开始他可以称陛下了,也不必再自称罪民了。
“先生不必过谦,快快免礼平身。朕虽然光复了大明,然有国中之国,李自成建立大顺,张献忠成立大西,福建郑家勾结唐王也要与朕争天下,更有关外的野猪皮贼心不死,先生不妨直说,朕如何才能真正得天下?”朱由崧说着把宋献策扶起来了。
“谢陛下。”宋献策再次谢恩,然后把话匣子打开了,言道,“古人有云,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天地有阴阳,阴阳分五行,五行分八卦,金木水火土,相克又相生,于是便有了天下众生百相,生生灭灭,无穷尽也。得天下之道在于帝王道,帝王之道在于民道。李自成得民道所以能让崇祯爷退位,李自成失民道,则鞑子铁蹄肆虐,势不能挡,只有偏安西北。陛下得民道,多尔衮携小顺治亡于京师,至于大西王张献忠、唐王朱聿不过是昙花之光难长久也。”
朱由崧开始听得有些晕,太极阴阳,奇门遁甲,他当然不懂,不过后来他终于听明白了宋献策的大致意思,难怪有人将他称为方生术士,宋献策真是得道之人。
在他看来,李自成的昌盛和败亡是必然的,大清入关也是必然的,自己光复大明最后得天下也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有点类似后世流行的马派哲学。穿越之前作为马派的信仰者,朱由崧当然赞同。因此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
朱由崧知道宋献策后来在李自成那里不得地,牛金星的排挤只是一方面,问题的关键还是出在李自成身上。因此听完宋策的话不无感慨道:“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惜他李自成不识人也。”
“陛下圣明,俱往矣……”宋献策说着,叹了一句气,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之意,又道,“陛下,现在的大西如落日之光,前有刘宗敏折损了十万兵马,李自成今又折损了十五万,此乃大顺的七分之力也。陛下只需两路用兵,派一只偏师渡河,走吕梁一带的虚弱之地,迂回西京,陛下带圣军进攻潼关,对西京形成合围之势,多则半年,少则三个月,李自成必然兵败将亡。然后陛下再挥师南下入川,大西两面受敌,败亡也只是个时间问题,平定了大西,王师东进,一鼓作气东南可定,天下可安矣。”
朱由崧听得痛快,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未曾出山便为刘皇叔三分天下,而如今朕得宋矮子也不次于他诸葛亮,不出牢房便为朕献平定天下之策,与朕之运筹既有同中之异,也有异中之同,不愧是英雄所见也!
然而朱由崧还有些意犹未尽,又道:“闻先生高论如拨云见日,朕茅塞顿开,然关于多尔衮实力尚存,蒙古,朝鲜这些偏邦蛮野见利忘义,摇摆不定,西北尚边夷东侵,还有东南的倭寇也不时来扰,朕当如何?”
宋献策的黑脸一凝,重新审视朱由崧,然后赶紧把目光又收回去了。概这位弘光大帝并不满足于现在的大明版图,他放眼的是四海之际,天地之极也,看这意思他平定了内贼并不算完,还要扫平海外夷邦,真是帝王之心不可测,纵太祖和成祖亦不及也!
宋献策捋着稀疏的胡子,掩饰着自己的失态,又思忖道:“陛下雄心令微臣折服,天下之大在于民心,民心在则国强,国之强则通四海,然后就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也,依微臣之见陛下之大业非穷兵家之业也。”
朱由崧听懂了,宋献策是让他平定内贼之后,不要一味对外用兵玩征服,必须休兵治国,令老百姓安居乐业,强盛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四海众邦主动来降。
自古知兵非好战,宋献策之言无疑是可以借鉴的良策,但是熟悉世界历史的朱由崧知道,此时的世界格局正在酝酿着重新洗牌,四周的小帮狄夷不过是墙头草,鞑子也不足为虑,然并非大明一家独大,海上的马车夫仍然猖獗,北极熊开始觉醒向东蚕食,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大帝国,必然得铁血之兵,当然征服海外的前提则是宋献策的内强国本之路。
平定内贼休养生息,这是朱由崧早就定下的调子,这一点与宋献策之论是相符合的,于是又问宋献策的安民富国之计。
宋献策滔滔不绝,君臣二人一下子不知疲倦地扯了近两个时辰。身边的李国辅站得腿都酸了,一会儿看看陛下,一会儿又瞅瞅宋献策,最后又看了看天,仗着胆子道:“皇爷,此地并非讲话之所,天都这般时候了,该用膳了。”
朱由崧这才觉得二人谈得的确有些久了,不过宋献策真高人也,不要说与之谈论兵家大计,治国安帮之策,就是与之扯闲逼也觉得有意思,受教益。
然而以后这是自己的专属顾问了,想扯淡有的是时间,不在于一时的新鲜,朱由崧于是道:“给先生沐浴更衣,赐御宴。”
“奴才遵旨。”李国辅安排去了。
“谢陛下恩典。”宋献策谢恩。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27章 双喜归顺
洛阳这座古城真是饱经沧桑,早在三国时期就历经战乱的洗礼。单就明末这两年,又是几易其主。先是大明统治,后落到了流贼李自成之手,再后来又落到了满清鞑子的手里,朱由崧北驱鞑子,把它收回大明。
弘光元年李自成兴兵,又把她掳掠而去,但仅仅几个月,又回到了大明的怀抱。
洛阳城换旗帜这么勤,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啊!
只是现在的洛阳城基本上是一座空城,李自成这次攻下洛阳的时候,匪军的本质表现得更加突出,只因为他听说城中的老百姓协助明军守城,他竟然进行了屠城,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打开杀戒,纵兵抢掠,奸淫烧杀,折腾了三天,这三天城中血雨腥风,城中的数万百姓基本上被屠杀贻尽,所剩无几,能逃跑的都跑了。
因此,当李自成这次攻占洛阳的时候,城中住的大部分是军队,黎民百姓寥寥无几。
临兵败的时候,他又放了一把火,又是深更半夜的,闹的成都,乌烟瘴气,因此朱由崧得下洛阳的时候,中非旦没有几个百姓,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
幸亏朱由崧及时传令灭火,安抚百姓,派出河南总理陈潜夫负责此事。
陈潜夫不愧是总理型的人才,在河南也坐镇几年了,有一定的威望,修缮建筑抓的也紧,宣传朱由崧的政策,抚民惠民很有一套,再加上数月之前,朱由崧的政策在洛阳已经落地生根。
因此短短的几天之后,城内又恢复了旧貌。附近逃亡的老百姓闻听明军又来了,李自成被打跑了,
有的不敢相信,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结伴跑来探看虚实,城头上果然是明军的大旗,城内城外到处都是明朝的军队。
城内城外有几处破衣啰嗦蓬头垢面的老百姓排起了长队,有的领米领面,有的领衣领饭,领到粮米衣饭的眼泪汪汪。
这下他们相信了,奔走相告,有的激动的都哭了,跪倒在地,朝天泣拜,“老天爷保佑吧,千万不要让闯贼再回来了,他们简直不是人,比鞑子还狠呢!”
但是这些人是让战乱折腾怕了,让他们来城中居住,他们真的害怕,由于他们心里没底儿,于是他们纷纷来到临时的总理衙门见陈潜夫。
陈潜夫真没有摆官架子,头戴方翅乌纱一身大红走兽官服的他,站在高处,郎声对百姓道:“乡亲们,本官河南道总理陈潜夫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闯贼这次决计不会再回来了。因为陛下文成武德,”
陈潜夫说到这里,冲洛阳行宫方向拱了拱手,继续道,“刚刚结束的洛阳一战,陛下运筹帷幄,一举全歼李自成五万人马,重创了悍匪李自成,令其元气大伤,仅剩下十几骑狼狈逃窜。陛下正在休兵歇马,不日必将发兵陕州,直捣潼关,闯贼离覆灭之日已经不远啦,大伙儿可放心在城中居住,本官以人格担保,这次大家肯定平安无事,安居乐业,这都是陛下的恩赐。”
“既然总理大人都这么说了,这一定是真的啦,弘光大帝万岁,皇上万岁……”百姓呼喊着散去。
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成群结队的百姓纷纷来到城中,搬到了城中居住,这几天络绎不绝,店铺也开业了,叫买叫卖的也活跃起来了,洛阳城又稳定下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张耐的伤刚一见好,就让媳妇儿慧英陪着他来到看押俘虏的牢房见双喜。
这几天,大顺军成千上万的大顺军俘虏都投降了,朱由崧如此优待俘虏,只有不识时务的傻蛋才选择在牢中度日,有的选选择继续吃粮当兵,有军将专门负责改编他们;有的真的厌倦了这种打打杀杀的当兵生活,这些人大都是被强行抓来的,要么就是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这些人登记造册,被晓谕朱由崧的俘虏政策之后,脱了军装,交了枪械都回家了。
一路上张耐和慧英他们遇到不少熟的面孔,有的还给二人行礼。
到了牢房门前,有兵将把牢门打开,里面的床上躺着一个人,盖着被子,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他都无动于衷。
床旁边的小几上,摆放着茶壶茶碗和饭菜。
这里的军头告诉张耐夫妇,双喜的伤并不重,箭早都取出来了,人也没有昏迷,只是双喜不吃不喝已经两天两夜了,身子相当虚弱,谁劝他他骂谁,先是只求一死,现在是一言不发。
军医官每天必来两趟,但这两天皆是摇头而去,连换药包扎伤口,双喜都拒绝了。
张耐和慧英了解了情况之后,让其他人都出去,和慧英把门关上。
慧莹扶着丈夫来到床边坐下,先自报家门,被子里面的双喜果然动了一下,但然后又没有了动静。张耐和慧英轮番劝了半个时辰,被子仍然没有什么反应。
最后张耐对慧英施了个眼色道:“英子,这样吧,反正我们也劝不了双喜哥,我们决不能看到张喜哥死在牢里,既然他不愿意投降归顺,强扭的瓜也不甜,我们干脆放了他。我行动不便,你去把门口的兵将杀了,帮助双喜哥逃命,然后找陛下请罪。”
慧英立刻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但故作惊诧道,“那怎么成,外面这么多兵将,会把我们乱刃分尸的,就算我们侥幸不死,陛下也会凌迟处死我们的!”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张喜哥死在这里吗?张喜哥可是我们最好的兄弟,我们夫妻为他而死也值了。”
“那……好吧,夫君,你真的想好了吗?这里有一把剑,你要多保重自己的同时,保护好双喜哥,奴家这就去杀人!”说着呛郎一声,把宝剑拉出来,转身往外就走。
“等等!”被子一把被掀起来了,床上的双喜忽的一下就坐起来了,“你们不能这样……我,我愿意投降归顺……”
双喜和张耐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军兵,快进来热饭菜。”
“快喊军医给双喜哥换药。”
一顿饭的功夫之后,张耐夫妇从里面高高兴兴的出来,又叮嘱住了看守的军将和军医,军将和军医向夫妇二人伸出了大拇指。
然后张耐和慧英去见朱由崧报喜去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28章 潼关大战(上)
第527章潼关大战(1)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双喜也归顺了朝廷,朱由崧自然是高兴,明营之中又多了一员大将,论勇武双喜绝不次于张耐,其价值还不在于此,这双喜还是李自成的卫队长,他的投降意义重大。
因此朱由崧闻报之后,带着慧英张耐和李全等再次亲自探看了双喜的病情。
当朱由崧等人再次出现在双喜的床榻之前时,伤势尚未痊愈的双喜挣扎着要下来给朱由崧行礼请罪。
朱由崧扶住了他,赦免他一切罪行,并亲口加封他为御前带刀高级侍卫,俸禄同六品武官。
这是双喜的老本行,而且官职绝对不算低,等同朱由崧去年御笔亲点的九名武进士。不过现在这九名武进士,除了范进中和徐显仁。之外,那几名现在混的都非常不错,因为有军功,当然现在要比双喜的职级要高得多。
双喜感激涕零,没想到朱由崧真的能这么善待自己,滔天罪行,一句话全免了,而且还封了官职,虽然官不大,这是御营禁军军官,这样的职位,在外人眼中是可遇不可求的,何况是他一个俘虏?
双喜很知道好歹,自此以后,死心塌地的跟了朱由崧。
朱由崧安慰他以后,把张耐和双喜安排进了一个病房养伤,并派出御医为二人调养。
现在两万多名大顺军的俘虏都愿意投降,一大部分愿意继续留下来吃粮当兵,被收编到军中,一少部分选择了脱下军装,回乡营生。
但只有三个人例外,这便是李自成手下的大将刘芳亮,袁宗第和李来亨。
这两天慧英慧梅张耐双喜宋献策都不止一次地劝过他们,但都被骂回来了,双喜和宋献策的投降,令这三将大感意外,但他们三个明确表示誓死不降。
朱由崧也亲自来劝过他们,并亲自探望了李来亨的伤情,但三个人说的话基本一致:败军之将有死足矣,何饶舌也!
最后宋献策,双喜,双耐,慧英,慧梅等都没了耐心,纷纷对朱由崧送道:“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陛下仁至义尽,此三贼如此冥顽不化,全凭圣意裁决吧。”
朱由崧仍然没有恼,对这三将一不杀,二不罚,一日三餐仍然派军将伺候的无微不至。
因为朱由崧知道,越是不容易征服之将,他的价值就越大。这三将的勇武非慧英慧梅张耐双喜之辈能比,而且据历史记载,这三将皆是民族英雄,李自成败亡之后,他们坚持抗清长达数年之久,不惜与晚明的几帝合作,给满鞑子以沉重的打击,朱由崧也敬佩他们。
因此在他们三个身上,朱由崧表现出旁人不可思议的耐心。
朱由崧就打算像当年曹操养关羽一样养着他们,直到他们回心转意为止。这些人不是关羽,朱由崧也不是曹操,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归降自己,最迟也就是李自成败亡的时候,这一点朱由崧对自己有信心。
接下来,朱有松决定犒赏三军,大肆封赏有功之臣,然后排摆筵宴全军祝贺。
城中的老百姓闻言之后,也是跟着敲锣打鼓,军民同庆。
正这个时候,朱由崧得到奏报,李自成带着十七骑连夜跑到陕州之后,只在陕州呆了两天,便带着陕州的守军弃了关城,经函谷关,一路撤回到了潼关,他们君臣现在在潼关养伤,并四处征调勤王之师,打算凭潼关之险再次与朱由崧角逐。
也就是说现在的陕州和函谷关均是空关城。
这几天朱由崧在洛阳休兵歇马也差不多了,俘虏的事也处理完了,各营的战争减员得到了补充,近两万俘虏的编入,使得朱由崧的人马,与这次洛阳大战的伤亡减员相互抵消之后,还略有增加,现在他眼前的可用兵力达十四万,粮草军需给养也得到了补给。
朱由崧决定立即起兵西进,留下慧英张耐和双喜驻守洛阳,张耐和双喜有伤,朱由崧是想让他们在城中养伤,慧英负责照顾他们。刘芳亮,袁宗第,李来亨三名俘虏当然也留在了洛阳,这样守城的重任实际上就落到了慧英身上。
朱由崧又给她派了一名总兵为副将,协助她处理城中事务,洛阳城留下一万人马,以防不测。
安排好洛阳城的事务之后,朱由崧起大兵十三万,离开洛阳,两天后兵不血刃进了陕州,在陕州停留了一天。
朱由崧采纳了宋献策之计,决定兵分两路。
让陈潜夫和袁枢带着三万河南兵马为偏师,从陕州渡河北上,走山西吕梁一带,西取榆林,然后南下,从北面直插匪穴西京。
从宋献策双喜等这些降将的口中朱由崧得知,这一带多山,地形复杂,大顺军防守较薄弱,可以出奇兵。
考虑到攻山破寨是白杆兵的强项,朱由崧让马万年带着三千忠贞营,作为陈潜夫这一路军的先锋官,有了这一支王牌之师,朱由崧就更放心了。
朱由崧带十万大军为主力,走函谷关取潼关,从东面进逼西京,两路大军届时在西安会师,完成对匪穴的最后合围之势。
三将领旨之后,带着三万多人马从陕州渡河北上。
留下五千人马守住陕州,朱由崧的十万人马当天也离开了陕州,第二天就开进了函谷关,也是兵不血刃。
函谷关离潼关只有几十里地,又一天的上午巳时许,朱由松亲统十万大军,便开到了潼关城外。
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老百姓称之为三省闻鸡鸣之地。
潼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势凶险,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远的不说,就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军队,跟崇祯帝的皇家队伍在这里就打过几次大仗,恶仗。多尔衮率满清铁骑入关之后,与李自成也在潼关决战。
那次大战打了几天几夜,直到清军把红夷大炮拉来之后,潼关才守不住了。加上大汉奸吴三桂从陕北来攻,李自成彻底败北,渡江南下攻取武汉,战事失利后,退守湖北九宫山败亡,当然这是朱由崧穿越之前就知道的这段历史。
因为他的穿越,改变了整个走向,现在他要与李自成在潼关决战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29章 潼关大战(中)
第528章潼关大战(2)
潼关城内,李自成正在厉兵秣马,洛阳之战惨败之后,李自成仅仅率领十七骑,狼狈逃回陕州。然后,他带领部众主动放弃陕州,经函谷关退回潼关。
李自成之所以要放弃陕州和涵谷关,是因为陕州只有几千人马,又无险可守,连留守函谷关的人马算上,也是兵不过万,李自成知道这点人马根本无法阻挡十几万明军西进,更何况大顺军一败再败,士气一落千丈。
因此李自成和谋士牛金星商议之后,一咬牙,干脆索性连函谷关这样的关城也放弃了,一口气又退出二百余里,退守潼关。
到了潼关李自成立即召集附近的兵马前来勤王,短短的几天之内传出了十道圣旨,然后查看地形,可如今心定下来,退敌守城之策,加固城防,大兴土木。
李自成这样日理万机,可急坏了手下大将尚之明,这是李自成的御医,跟随李自成征战多年,经他医好的各种危重伤病号不计其数,在大顺军中有神医之称。
“陛下,您有伤在身,这怎么能行呢,保重龙体要紧呢。”尚子明和牛金星等人都来相劝。
“朕死不了!”李自成一拍御案,古铜色的脸上满面愠色,这一下骇的尚子明和牛金星等人也不敢说话了。
从洛阳战场上败退下来之后,李自成身上受了九处剑伤,自然都是朱由崧所赐,这九处都不致命,但也是剑剑见血,有的深可见骨,虽然经过神医尚子明及时的上药包扎调治,其余的八处基本上已经痊愈,还剩下一处较重的伤口尚未痊愈。
尚子明叮嘱他要多加休息,不宜过度操劳,但是李自成哪闲得住?提起身上的伤势,他就怒火万丈,经过这些天的消磨,现在他的情绪已经稳定多了。
刘芳亮,李来亨,袁宗第,双喜,宋献策,不说那5万兵马,一下子折损了这么多大将,这比割李自成的肉还疼呢!
因此回到潼关之后李自成的脾气更爆了,稍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杀人,吓得文武众将近臣内侍,不敢出声。
一日晚间,他正在批阅奏章,一名掌灯的内侍打瞌睡不小心掉下火星,李自成一瞪眼,把吓得跪下请罪求饶的这名侍臣硬是令人拖出去处以极刑。
自那件事手下人发现,曾经那个爱兵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君王李闯王不知道什么时候变了,有时候变得跟一名暴君没什么两样。
现在在他面前敢于说话的,也只有尚子明和牛金星等几个重臣要员。
“李过的伤势如何?”李自成道。
洛阳战场上李过也受伤了,当时他异想天开欺负朱由崧手中没有兵刃,哪知朱由崧即便是赤手空拳,他也远远不是对手,刺出的宝剑被朱由崧折断,半截断剑又刺入他的体内,多亏他跑得快,体格又好,否则那一次他就没命了。
后来尚子明把断剑给他取出来,上药包扎伤口,又开了几副口服的药,这几天伤好的很快。
见李自成问尚子明赶紧作揖道:“回陛下的话,再有几天李将军就能康复。”
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更是李自成的膀臂,现在李自成手下能打的,除李自成之外,恐怕也只有这个李过了,然后再就是高一功,田见秀,贺锦等曲指可数的几员大将。
“现在各地的勤王之师来了多少?”
牛金星赶紧回答:“回陛下,商洛,渭南等几处较近的已经到了,安康和延安府等较远的接到旨意正在往这里赶,连潼关的原守军算上,现在聚集在潼关一带的兵马超过三万。皇后已经康复了,抽调了两万京营兵也在往这里赶,陛下,您就放心吧,这一次让他朱由崧插翅也飞不过潼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