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李自成听到这里,脸色缓和下来,好看了许多,如果这几路勤王的兵马都赶到,将会有七万兵马集结潼关,又可以与朱由崧较量一番了。
现在潼关城外正在施工,护城河加宽加深一半,城墙的厚度又增加了两米,增高了一米五,全部用石头砌起来,整个城墙的高度,接近四丈。城头的垛口上安装用数十门红衣大炮。
另外他们将阵地布置在关城之外十里左右的地方,这里筑起了一道特殊的防线。
之所以说它特殊,就特殊在这一道防线全部用堡垒组成。
每隔二百米就建有一座大堡垒,这些堡垒也是全部用石头砌成,地下深一米,地上的高度超过一丈,分两层,每层东西南北有四个窗口,这样每个堡垒两层共有八个窗口,从窗口里既可以瞭望,也可以往外射箭,每个堡垒可容纳士兵一百二十名,在潼关东部共修建了一百座这样的堡垒。
南部是深山和悬崖,北面则是滔滔的黄河,因此潼关的南面和北面均是天然的屏障,他们只要守住东面就可以高枕无忧。
这一百座堡垒星罗棋布,一万多名兵将均配有强弓硬弩,过了这道防线,才是铜墙铁壁的潼关城。
这些工程浩大,因此李自成派出两万军队昼夜不停的施工,人手还显不够,又从城内城外和附近抓来许多民夫,因此没出十天,这些工程就完工了。
至于累死到工地上的兵将和民夫,拉出去草草埋了了事,埋的潜的被狗和狼又刨出来撕扯着争抢,因此这些天潼关附近山林中,狼和野狗多了起来,就是大白天也能听到它们争抢食物的叫声,夜间更甚。
李自成现在当然顾不了这些了,带着牛金星等人,每天都到城内城外的工地上转悠,工程竣工之后,又有三路勤王大军赶到,其中就包括皇后高桂英,现在潼关的总兵力超过六万。
把皇后接进关城,李成心里这下有底了。
这对患难的老夫妻,数月没见了,高桂英的到来,使李自成无疑多了一条膀臂。
高桂英身体已经康复,只是人消瘦了不少,一身戎装的他她虽然仍然是飒爽英姿,但脸上已经多了几分岁月的风霜。
“参见陛下。”高桂英给李自成施礼。
李自成拉着她的手,不无高兴道:“皇后,听说你的病好了,朕真心为你高兴。”
“谢陛下挂念。陛下的身子又瘦了,听说陛下受伤了,现在伤势如何?”高桂英爱怜的看着李自成。
一提到他的伤李自成的脸又沉了下来,怒冲冲道:“已无大碍了,这一次朕要跟那昏君朱由崧老帐新帐一块算!”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30章 潼关大战(3)(一更)
“陛下,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许朱家的江山气数未尽。”高桂英看丈夫如此煎熬,心中心疼不已,但又不知如何劝,一不小心说出了心中之想。
“皇后何出此言?”李自成明显不高兴了。
高桂英不敢欺君,面对自己风风雨雨几十年的丈夫,高桂英只有仗着胆子,顺着自己的意思往下说:“请恕臣妾直言。陛下大业已成,岂不料出了个大汉奸吴三桂,勾结鞑子,不惜出卖祖宗,引鞑子入关,趁着我们和鞑子交战之机,这个昏君在南京登基,纠集旧部站稳了脚跟,泛兵江淮,北驱鞑子,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天意不可违呀。我大顺立国不久,百废待兴,陛下当初就不应该听信范文程和牛金星的,否则岂会有如此局面?陛下若稳坐西京,看大明风云变幻,岂不更好?”
李自成沉默了,他觉得皇后夫人说的太对了,坏事就坏在这两个人身上。范文程献计,一下令他折损了刘宗敏等近10万兵将。牛金星进谗言令他错杀了李岩不说,现在又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给了张献忠当小老婆,这让他连退路都没有了。
积蓄了几年的力量,不到一年就几乎败尽,要不然以大顺国的现有国土和实力,自己在苦心经营几年,必然是功成名就。大明大厦将倾千疮百孔,一个朱由崧能有回天之力吗?更有张献忠和郑芝龙勾结明室的几个朱姓之后在南方折腾得厉害,朱由崧必然兴兵南下,明明自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最后出兵扫尾,大事可成,甚至那时候不用大顺军出兵,他们就自行消亡了。
可是现在自己主动出兵,折戟沉沙,竟弄成了这样一个烂摊子,李自成真是有些后悔。但是他现在身为帝王,即便有过失,也不愿意承认。面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和左膀右臂,当然也不能因这几句逆龙鳞的话而翻脸降罪杀了她。
李自成心中几起几伏,最后慨然道:“或许皇后是对的,然朕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看到李自成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道,这才离京半年多的时间,仿佛又苍老了几年,刚至不惑之年的男人,本该是年富力强精神焕发,可是现在的李自成,面色姜黄,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原本高大威武的他,又消瘦了不少。
高桂英又不无心痛的安慰道:“陛下也不必过于自责,这一次我们只要能守住潼关,切莫要再泛兵东进了,跟朱由崧议和,双方就此休兵罢战,则是天下苍生之福。陛下吉人天相,有又数万悍不畏死之士,加之潼关凶险,这次潼关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听完这话,李自成脸上好看多了,当真能如皇后夫人所说,也不失是一条可行之路,守住潼关,他现在完全有信心。只是如果真有与朱由崧达成议和的那一天,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张献忠那边可要遭罪了,这些事他简直不敢想啊……
正在这时,内侍打断了他们的谈话,进来禀报,李自成的10万大军离潼关只有四十余里了。
李自成剑眉一竖,二目之中射出两道凶光,思绪从空想之中又回到残酷的现实,咬牙道:“昏君来的好快呀,朕刚给你们准备好就来啦,来的好!”
李自成立即传旨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分兵布将。让大将贺锦为堡垒营的总兵,率领一万两千名兵将讲迅速进驻堡垒,并命令他们备齐一个月的粮草和军需。
然后让大将李过,高一功,田见秀亲自上城,指挥守城。他带着皇后夫人高桂英和谋士牛金星登上城头四处巡查城防。
城内的4万大军已经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城头上弓箭,滚木,垒石等守成之物堆积如山,城头上几十门红衣大炮弹药早就装填好了,看到宽宽的护城河和高大厚实的城墙,再看看远处若隐若现的堡垒,李自成心里踏实多了。
就不算前面的一百座堡磊防线,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加上高大厚实的潼关城墙,明军想强攻潼关,恐怕是比登天,别说10万,就是来100万军队,也休想拿下固若金汤的潼关。
李自成在城上看完之后,又到城外的堡垒之中进行了查看,然后非常满意的进了潼关。
第二天,李自成接到报告,朱由崧的人马在潼关东部二十余里处安下了营寨。
原来离潼关还有几十里地,朱由崧也得报了,潼关大兴土木,挖深的护城河,加固了城墙,城外十里处布满了堡垒。
“哦,看来闯贼是不死心哪,还要在潼关跟朕斗一斗,那好吧,朕就再陪他玩上一把。”
离这些堡垒十里左右,朱由崧勘察好地形,10万人马安营下寨。
然后朱由崧带着宋献策,马金花,贺宣娇,李全等人骑马离开大营开始视察李自成为他摆下的防御工事。
果然远远看去一座座堡垒,像一头头怪兽一样伏卧着,要想攻取潼关,无疑得先突破些堡垒防线。
从几个角度看完这些堡垒之后,回到营中,朱由崧和宋献策商议对策。
宋献策连皱眉带摇头道:“李自成很会用兵,加上牛金星这个家伙诡计多端,眼前无疑给陛下出了一道难题呀。要不出宋某人意料的话,堡垒里肯定布满了弓弩手,堡垒与堡垒之间相互呼应,而且堡垒全是石头墙,四面都能战斗,弓箭对他们无能为力,用大炮代价太大了,而且我们弹药有限,前面还有坚城潼关……”
宋献策边说边摇头,好像此题无解的样子。
朱由崧也觉得这事有些棘手,要用威力有限的大炮炸这些堡垒无疑很费事,效果还不一定好。要是强攻,无疑是草菅人命,就算用人来垫强行突破了堡垒这道防线,前面的潼关建成怎么办?想用大炮轰潼关,完全是不可能的,堡垒防线不解决掉,根本无法不跑,射程达不到。他又想到了用水师,渡过黄河,从北面攻城,但是潼关城墙加固加高,这样好像也不能行之有效。
“以先生之见,潼关就无懈可击了吗?”
“陛下这事急不得,宋某愚见,潼关只能智取,不宜强攻,还是从长计议。”
朱由崧听了这话,又气又笑,这还用你说吗?但是如何智取,分明是你没想到招,穷酸文人的臭习性你宋献策也一样有,你的观天象推阴阳,奇门遁甲术呢?
还是让朕来想想办法吧……朱由崧开动脑子,今生前世,网络小说里面的攻城破寨,一道道一幕幕在他脑海里就放开了电影。
突然朱由崧眼前一亮,叫道:“朕有办法啦!”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31章 潼关大战(4)(二更)
朱由崧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宋献策立即抚掌称善,“妙哉妙哉,陛下真乃神人耶!”
朱由崧面上得意,心中暗笑,神个屁,老子喝的墨水远不如你们多,用兵打仗也没有你们见多识广,至于那些兵书战策什么鬼谷子之类的东西,老子通通不知道啥玩意儿,这脑子里这么之所以有这么多弯弯绕,还不都是拜穿越前那些网友和网络作者们所赐?
在那个网络爆炸的年代,这些奇思妙想要多少有多少,那段经历真是令朕受益终身啊!
只恨自己穿越之前看的网络小说少了,要不然的话朕就早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神了!
朱由崧心中的得瑟与所想,当然不能与这些老古董说,说了他们也不懂,深究起来自己更是解释不清,清图闲磨水门。
朱由崧立即将自己的计策付诸实施,旨意传下去。
一连几天,明营没有任何动静,平静的如一汪死水。朱由崧既不进兵,也不派使者,也不撤退,就这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干耗着。
堡垒中的一万多名大顺军将士也喜欢就这么耗着,没事他们在里面一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也晒不着,吃喝拉撒睡,也不出堡垒,他们更是乐得清闲。
倒是城中的李自成,高桂英和牛金星都犯起了嘀咕,明军呼号而来,突然又如此平静,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啊,是在运筹什么诡计还是在等辎重、援兵?赶紧聚在一起商议。
商议来商议去,他们也推敲不透,派人前去打探,也一无所获。继而他们君臣都相似视而笑,认为明军黔驴计穷了,不无戏谑道,都什么计策,你们尽管来使吧,大炮雷轰,小鬼儿进城,或者就这么干耗毅力,我们通通不惧,纵然你们有妙计千条,我只岿然不动,看你们能怎么办,有本事长翅膀飞过去啊!
其实也不怪他们轻狂和得瑟,只能怪当时红衣大炮的威力太有限了。尽管没有钢筋水泥,只用砖石砌成建筑防线,照样坚不可摧,令威力有限的炮火无能为力。
君不信请看赵州桥,一千多年了,仍然一桥飞架。而后世的钢筋水泥又如何?不是这个高楼大厦塌了,就是那个大桥刚建成就卧了。恐怕这就只能这样解释吧,前者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后者是奸商作祟。但是这也说明,只要用好了,砖石结构不一定没有后世的钢筋水泥坚固。
就如眼前的堡垒和潼关城墙一样,朱由崧的大炮虽多,但也是无能为力。用工程兵挖地道,也行不通。因为这一带地形复杂,不是平原,除了丘就是岭,要么就是沟壑纵横,山石混杂,要挖通几里地长的地道势比登天。
因此这在李自成和牛金星他们看来,他们的防线固若金汤,无懈可击。短时间内筑起这样的防线,他们怎能不得意?
“陛下,听说前者你在洛阳战场上见到那三个小畜生了?”看到自己的陛下高兴,高桂英仗着胆子道,这话她早就想问了。
李自成的脸立马晴转阴,微微点了一下头,“只恨没有宰了他们,若非是那个昏君……”下面的话他不想说了。
高桂英的心稍稍缓了下来,劝道:“陛下不必过于纠结,臣妾说句不该说的话,事从两来莫怪一方,都说儿大不由爷,他们已经大了,本来这件事我们做得也欠妥当。为了他们气坏了身子不值过,保重龙体要紧。”
李自成无奈地点了点头,身边的牛金星听了高桂英的话,脸上刺疼的不好受,有种想出汗的感觉,但是一句不敢多言。
“只是可惜了双喜,宋献策,刘芳亮,袁宗第,李来亨,他们恐怕已经凶多吉少,遭到毒手了。”李自成说到这里,痛心不已。
“陛下,凡事往宽处想,打仗没有不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高桂英只有劝。
……
就在李自成君臣在城中和堡垒之中自鸣得意的时候,在陕州及洛阳一带的城中及村镇集市上,明军正扯着朝廷的大旗开始大规模的征用牲口。
这种牲口不是战马,而是笨牛。
老百姓听说之后,不知道朝廷征用这些东西何意,但全都纷纷响应。家里有耕牛的,都拉了出来给官军送去,有的正在田里犁地的牛也牵过去,交给官军,而且不要任何报酬。
在这里负责的军官把眼一瞪,“我说老乡,你这是想要陛下砍本官的脑袋吗?陛下有旨,公买公卖,待价而贾,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老百姓很是感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公道的官兵,微微诺诺点头哈腰道:“军爷说的是,陛下圣明,圣明……”把银子接到手里,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那些地主大户人家,特别是田庄比较多的,也趁机把家里的牛都拉出来了,讨好似的交给了官军。
他们当然不傻,朱由崧现在光复了大明,北驱了鞑子,现在又开始剿贼,连打胜仗,势如破竹。看这意思,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一统天下,大明帝国必将再现盛世。现在的南北直隶一带,已经开始征收商税了,泥腿子穷棒子都免税了,他们的财产土地能保得了吗?到时候硬生生的给他们分了,那你也只能对天抹泪,还不如现在做个顺水人情,把这些牛拉出去卖给朝廷,还能换些银子,既能能讨好官兵,给个好印象,又能体面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没有牛如何耕地的事,当然不是个事。没有了张屠户,未必就吃浑毛猪。没有了牛,驴马骡子甚至人也可以照样种地。
因此短短的数天,洛阳和陕州就征集了一万头体健膘肥的牤牛。军将们按照旨意,派一支军队昼夜兼程地护送到了几百里外的明军大营。
朱由崧一见到这一万头大肥牛,立即高兴起来,“哈哈,李自成,这次让你看看朕如何对你用牛兵!”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32章 潼关大战(5)(三更)
把猛牛用于战场,并非朱由崧的独创。相传北宋时期的杨六郎抗辽,曾经大摆牤牛阵,打的鞑子们丢盔卸甲落花流水。
今天朱由崧灵机一动,也用起了牛兵。他这也是受穿越前网友在网络小说中的妙笔生华,既然人冲锋不好办,那就让牛冲峰好了,这也算活学活用啦,不管怎么说,人命要比牛命值钱得多。
朱由崧命人把这一万头牛分成了四批,前三批各3000头,第四批一千头,一共分四天放出去。手下的军将也不敢乐,心中狐疑不已,这一招难道能行吗?但也不敢不遵旨照办。
这一天的夜里三更天,三千头牤牛从军营中牵了出来,它们的尾巴上已经做过处理了,那就是全部抹上了大油和湿蜡。
点燃之后三千头猛牛,像发了疯一样向这些堡垒猛冲过来,一支明军在后面摇旗呐喊,击鼓助威,造足冲锋陷阵的声势。
堡垒之中的大顺军一看,明军终于憋不住开始大规模冲锋了,哈哈哈,早给他们准备好了,不怕死的就来吧!
每一个堡垒之中有一名百夫长负责,另外还有一名副职,在他们的指挥下号角声起,一百多名大顺军立即行动起来。一百座堡垒就是一万两千名军队,他们行动迅速,随着夜间,很快全部进入了战斗状态。
他们通过窗口一看远处,铺天盖地的火把晃动,明军呐喊声震天,无数头牲口狂奔而来。
“放箭!”约莫到了射程之内,大顺军将一声令下,强弓硬弩,万箭齐发。
一霎时,流矢如雨,布满了夜空。中箭倒地的牤牛到处都是,有的被射成了刺猬。但是牛是四条腿儿,好几百斤,体格又壮,皮糙肉厚,到底比人能挨。
因此只要没有毙命的牛,继续往前猛冲,无数头牛身上插满了箭支,却仍然往前狂奔不止。
因为天黑,火把的光芒毕竟有限,堡垒内的大顺军起初看不太清楚,觉得明军来得太猛了,只是一个劲儿的狂射。
可是等到距离近了,他们才知道中计了。原来和他们对阵冲锋的没有一个明军,而全部是悍不畏死的牛。
大呼上当之余,大顺军将赶紧传令,停止射箭。他们以为明军是在用这种方式浪费他们的弓箭,竟然想出这种怪招儿。他们当然不能上当,既然你们不敢冲锋,那就让这些畜生冲好了,反正牛也不会爬梯攻城,甚至连护城河都过不了这些牛就完蛋了,因此根本没必要管它们,为他们消耗精力和弓箭。
这样头一天晚上就有近千头牛在如雨的流矢中,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也就是这一百座堡垒。
这时潼关城头上的大顺军将士也不知道里面的原委,城堡那边折腾的如此凶猛,城头上当然也得报了。
认为明军大规模要攻城了,他们纷纷亮起火把,城头上几万军将严阵以待。
不光是李过,田见秀,高一功三员主将在此亲自指挥,李自成和高桂英带着牛金星得报之后,从被窝里爬起来也登上了城头。
这时上千头牛从远处狂奔而来,牛尾巴上的火现在还没燃尽,不光有火,还有烟,远远看去,牛尾巴上的这些火光就像是明军的无数火把,这些烟雾很好的起到了阻扰远处大顺军视线的作用,令他们看不清虚实。
李自成,牛金星,夫人高桂英,这些人的智商都很高。加上城头的三员主将,也都不是凡辈。一时间他们都纳闷不已,这些明军是用什么办法这么快就突破一百座堡垒坚不可摧的防线呢?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开炮!”大顺军的炮营指挥使一看冲锋的“明军”已经到了大炮的射程范围,立即命令开火。
一时间城头上乱炮齐发,打得硝烟弥漫,震耳欲聋。忽明忽暗的火光中,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无数头牛被炸得四分五裂。
但是尽管城头上炮火猛烈,还是有不少的牤牛,冒烟突火冲到了护城河岸边。扑通扑通,不少发疯的牛冲进了护城河,护城河中的浪花此起彼伏。
“放箭!推滚木,扔石头!”
由于距离太近,大炮不能发挥作用了,大顺军只好开始用弓箭等守城之物了。
但是很快他们觉得不对劲了,借着城头火把的光和城下面的火光,李自成等人看清了,来的这些全是牛,没有一个人,他们上了个大当,浪费了不少弓箭和弹药!
李过等人赶紧传令,停止放炮,停止射箭,停止扔石块和滚木。因为这些冲过来的牛没有一头能过护城河的,除了死在岸上了,顺着护城河都游走了。
然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还认为着朱由崧的人马会在这些牛群的后面冲锋而来,让他们措手不及,但一直等到天亮,后面竟然没戏了。
“这个昏君太狡猾了!”李自成气的扔下这样一句话,带着皇后夫人高桂英和智囊牛金星下城睡觉去了。
白天明军大营依然平静如水,相安无事。
第二天晚上,三更天以后又是如此,朱由崧又释放出三千头牤牛,派出几千人马,只是在后面呐喊而不冲锋。
堡垒中的大顺军将又是一阵的忙活,这种猛烈的箭雨过后,接着潼关城头上的兵将先放炮后放箭,打得硝烟弥漫,折腾得乌烟瘴气。一直撑到天亮,一看又是一群牛再跟他们斗气,好不泄气。
天亮之后,明军又安生了,明营恢复了平静。第三天的晚上,三更天之后程序仍是如此。
这下可把堡垒之中和守城的大顺军折腾的筋疲力尽,直骂娘。而且关键的是,这三天,堡垒之中的弓箭用去大半,城头上的炮弹和弓箭等守城也消耗了不少。
但是李自成等人也不是傻逼,他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朱由崧的用意,明军很快就会真正攻城了,因此白天他们不敢休息,赶紧命令军将伐木运石块,赶制弓箭,往城头上和堡垒之中运。附近的树木山石很快用完,远处的来不及,城中的瓦房建筑都拆了,砖瓦石块木头运上城头,用来守城。
这样,这三天这些大顺军将晚上得跟牤牛做战,白天他们得备军需品,弄得疲惫不堪。
李自成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谁知道明军哪一天真正来攻城,晚上闹牛战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又不能不戒备,于是和牛金星等人一商议,决定轮流休息,轮流戒备,轮流守城守堡。
这样他们投入战斗的兵力就减了不少,第四天,这就李自成是刚刚调整好战略部署这一天,三更天以后朱由崧放出最后一千头牛。
牛群后面震天动地喊杀声又起来了,比前几天的声势大得多,八万早就准备好的明军拿着弓箭,盾牌,抬着云梯等攻城之物,不再只是呐喊,而是铺天盖地向潼关城扑来。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33章 潼关大战(6)
1...150151152153154...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