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慧梅也道:“陛下,臣妾虽然受李自成和高桂英的大恩,但是忠孝还是分得清的,如果他们行不义之事,臣妾也会大义灭亲,陛下不必顾及臣妾。”
朱由崧等他们全都说完了,道:“你们是想让朕杀了高桂英和高一功等人对吧?朕先让尔等看一样东西。”
朱由崧说着,朱由崧取出文房四宝,在两张宣纸上开始画圈。第一张纸上画了了五个圈,中间一个小的,标上1号,四周围着四个大圈,分别标上2、3、4、5号。然后再第二张纸上也画了五个圈,所不同的是,四个小圈围着中间一个大圈,中间的大圈也标上1号,其余的四个小圈也标上2、3、4、5号。
马金花、贺宣娇和慧梅不懂了,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78章 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在三个美女诧异的目光中,朱由崧问他们,这两张纸上的一号圈哪个大?哪个小?
三个美女一看这还不简单,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吗?当然是第二张纸上的一号圈大!
三个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完全没有异议,陛下问这做什么?
朱由崧淡然一笑,什么也没说,找了一把剪刀,当场把两张只纸上的一号圈,分别完整的剪了下来,两个一号圈往一块儿一放,几乎是重叠的。
“一样大?怎么会这样?”三个美女同时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不可思议了。
朱由崧暗自好笑,这是他穿越前在中学课本上出现的一道题,今天拿来用来说服三个美女。
朱由崧道:“这就充分说明,有时候你们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三个美女不住的点头,若有所思,觉得这几个小圈圈有些深奥,联系陛下的话一想,陛下这话是有所指的。
这时朱由崧又道:“你们认为朕就是一个酒色之徒吗?在你们的眼中朕就是那种玩物丧志,不分轻重缓急,拿大明江山和几十万兵将的性命不当回事的昏君吗?”
马金花,贺宣娇,慧梅一听吓得赶紧跪下了,“陛下言重了,吓死臣妾也不敢这么认为,陛下是千古明君,堪比尧舜,陛下息怒,我等只是为陛下担心。”
朱由崧语重心长道:“都起来吧,只要你们还相信朕不是昏君就成,有些人看不透,有些事看不清,把它交给时间可好?”
朱由崧的话,既直白又含蓄,还蕴含哲理,这三位古典美女,一个比一个机灵,一下子就听懂了,陛下这是有难言之隐,有些事不愿或者不能够对他们讲的太多。
因此三美全都释然了,他们当然知道,朱由崧的头脑当然比他们管用,不要忘了这是帝王的头脑,该提醒的他们已经提醒了,这就足够了。
“陛下,我们当然相信您是千古明君了,有些事我们不解,现在我们懂了,我们以后一定按旨意而行。”
本来女人是不能干政的,但是朱由崧的这三个女人与普通的女人不同,他们不但要陪朱由崧睡觉,还要跟着朱由崧战场杀敌,哪个都是大将级别,因此朱由崧允许他们涉政。
说服了这三个最亲近的人,朱由崧心里也轻松多了,一只臂膀揽一个,把他们三个轻轻的揽入怀……
高桂英回到自己的营帐,觉得今天的事有惊无险,接下来她很生气,他们六个人竟然胆大包天,背着自己干出刺王杀驾的事,这要真的把陛下伤着,可如何得了?多亏陛下神功盖世,多亏他手下的军队反应神速,多亏陛下心胸比天地还宽,否则他们六个人连自己恐怕也得横尸当场。
他真想把他们六将当场叫过来狠狠训斥一顿,但看看天已三更,另外训斥他们事小,陛下交给他的任务还没忘,那就是说服他们六个上战场杀敌之事。
因此当晚高桂英在自己的营帐中心中一直在盘算这件事情,直到有了眉目才卧床休息。
第二天晨时过后,高桂英命人把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李过父子等六个人叫到自己的营帐之中。
以前她是皇后,现在他是侯爷夫人,论公论私,当然都在这六将之上,六将进来赶紧施礼。
高桂英面沉似水,坐在案边盯着他们六个,六将在他面前像个犯错误的孩子一样,低头不语,恭听训示。
“你们六个好大的胆子,特别是你高一功,”高桂英说到这里,两只利剑般的光芒,射的高一功不敢抬头,“昨晚幸亏你们没有成功,多亏陛下武艺高强,你们真要把陛下给杀了,先不说你们能不能活,你们就是千古罪人,是要骂名千载的,你们想过后果没有?陛下有好生之德,你们犯下如此重罪,陛下仍然一律赦免你们无罪,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陛下虽然不治你们的罪了,不等于把这件事给忘了,你们说这件事你们打算怎么办?”
六将一听,这事还没完呢,那还能怎么办,做我们都做了,杀剐存留,悉听尊便呗。难道朱由崧真的宠幸了高桂英?高桂英真的背叛了李自成?看不懂,高桂英竟然是这样的女人?不能啊,这还是以前那个叱咤风云的高夫人吗?这里面应该有隐情。
六将心里想着谁也不敢说话,静静的听着,皆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高桂英继续训斥道:“明天我们的军队就开进夔州地界了,张献忠也来到了夔州,集结了40万大军,将有一场恶战。陛下打算派你们首战,你们可愿意出战,将功赎罪?”
六将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就明白了,陛下这是在试我们的忠心呢,食君禄,就要报君恩,既然投降大明,就要为大明出力。
因此六将异口同声,都愿意为大明力战。
高桂英很满意,对着六将的人品,她早就心中有数了,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她必须得问到明处,这是陛下的意思。
“倘若战场上遇到了反贼李自成,你们打算怎么办?”这对高桂英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今天她必须得咬牙这样问。
高桂英这句话既出,六将的十二双眼睛全都盯向了高桂英,特别是高一功的目光,令高桂英不敢和他们的目光对接,倏的一下赶紧移开了。
这个问题对这六家来说同样棘手,高桂英突然这样问,他们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六个人一时全都语结了。
战场上真要遇到了李自成,他们六个还真没想好该怎么办。
高桂英见他们沉默不言一咬牙,怒了,“我们现在既然投降了大明,陛下待我等不薄,不但不治罪,反而委以重任,现在我们都是军中之将,就要忠于大明,食君禄,报君恩,说,该能如何?”
“杀,杀,杀,杀,杀,杀!”六将咬着牙,终于挤出了这六个字。
高桂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微笑,但是仔细看这微笑后面带着几分凄凉,正好被高一功捕捉到了。
“姐有些事情,小弟不明白……”
“那是未到时候,到时候你就会明白的。”高桂英打断了高一功,也等于用这种方式给了他答案。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79章 列阵草甸湖
夔州东北部二百里许的草甸湖镇,这里是一片开阔地,原本是一片良田绿野,但兵荒马乱的年代,先是天灾,连年造成颗粒无收,后是战乱,老百姓死走逃亡,流离失所,早就跑光了。
张献忠带着一字并肩王李自成和四殿下定北王艾能奇等率三十万大西军与朱由崧的二十万明军在这里摆开了阵势。
这是因为张献忠采纳了徐以显的计策主张御敌于夔州城外,另外他这次陈兵草甸湖也有试探李自成的用意。
张献忠不是狐性多疑之人,他对李自成造朱由崧的反一事深信不疑,但他可不认为李自成是池中之物,会死心踏地保自己登基坐帝一辈子不变心。
正像李自成最了解张献忠一样,张献忠也最了解李自成,这二人不愧是同乡。而且是同年同月生,只是李自成比张献忠早出生那么几天而已。早期时候,两个人都曾在高闯王手下干过,还曾是相互推崇的战友。后来又经历十三家七十二营时期,这期间他们二家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十几年来,二人最为相互了解不过。
大浪淘沙,十三家七十二营后来就剩下他们两支队伍,也都成了气候,一个大顺,一个大西,一盘踞西北,一个虎踞西南,遥相呼应,现在大顺政权已经消亡,就剩下一个大西,李自成当然不会甘心失败,造了朱由崧的反,来张献忠肯定是权宜之计,等有了恰当的时机,或者说李自成再度羽翼丰满之后,他肯定会离开自己单干,东山再起。这一点张献忠心里像明镜一样,李自成绝非池中之物同,一朝得云雨,他必然会升空成龙的。
手下的谋士徐以显和潘独鏊以及干儿子艾能奇一再劝他下定决心,借此机会除掉李自成,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是没看清李自成,而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朱由崧士气正盛,大明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此时除掉李自成,他无疑少一个得力帮手,凭他大西一家的实力对付大明朝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至于唐王和鲁王别看折腾得挺凶,他认为皆非成大事之人。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李自成相信他,他已经完全相信了李自成,然后两个人死心踏地竭尽全力共同对付朱由崧,等打灭了大明之后,再伺机收拾李自成,这是张献忠的如意算盘,这也是他破格加封李自成为一字并肩王的原因。
但是暗中张献忠又不能不防着点李自成,开始的时候他打算对李自成带来的四五千兵将进行改编,这也是徐以显和潘独鏊的意思,不杀李自成也可以,但须去其羽翼。
李自成现在的羽翼无疑就是他带过来一起投降张献忠的这四五千人马,就是他原来的先锋营。把这些人杀了当然不合适,但可以改编,只给他剩下一个光杆司令,这样李自成一个人就真的翻不起什么风浪了,是杀是留,随时可以决定。
但是张献忠没想到李自成计高一筹,他现在已经是并肩王了,立即把带来的这支队伍作为了亲兵卫队。这样,张献忠再插手改编他的亲兵卫队就是明显对李自成的不信任。
“好狡猾的李鸿基!”
张献忠迟了一步,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他后悔这件事是自己鲁莽了,也对李自成这几千人过于轻视了,因为他现在有几十万人马,李自成那几千人马当然不值一提,但是现在他想到这毕竟是李自成的几千人呀,当年他十七人繁衍过来尚能成大事,何况是四五千人呢?加以繁衍就不可想象了。应该先改编李自成的这四五千人马,然后再封他王位,再给配兵将都不为迟晚。他既然来投降自己,他就是自己的臣子,李自成的兵马就是他张献忠的兵马,立即进行改编天经地义,可是当时自己为了打消李自成的顾虑,让李自成完全相信自己已经完全信任了他,没好动手立即就改编他带来的军队,而且是首先对他加封一字并肩王,现在看来,自己这步椅走得够臭的!
张献忠心里后悔,但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暗中骂了一顿娘之后,这件事只得暂时作罢,别谋新的计策。
当然表面上,张献忠和李自成还是称兄道弟,亲密无间的样子,不几天,李纳从成都奉旨来到了夔州,张献忠为了让李自成高兴,让李纳和李自成单独会见。
李自成就盼望这一天了,李自成现在是臣,李纳虽然是李自成的亲生女儿,但是是贵妃娘娘,按规矩李自成得给女儿行跪拜大礼,因此一见面李自成就跪下了。
李纳赶紧把李自成扶起来,屏退左右,父女二人进行密谈。
先是抱头痛哭,接着是埋怨李自成,他投降了张献忠李纳当然高兴,但为什么不把他的娘亲带来,却把高桂英扔在了明营?面对女儿哭成泪人的质问,李自成确认安全之后,才从怀中把密旨拿出来了,李纳看了之后,惊得嘴张多大。李自成赶紧把密旨收起来了。
从那以后,父女二人再也没有机会单独相见。
一计不成,徐以显和潘独鏊又给张献忠生了第二条计,那就是实验李自成对自己的忠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李自成与朱由崧交战,张献忠同意了,这次出动了三十万大军,留下刘进忠带十万人马守住夔州城,张献忠带着五军共三十万大军和朱由崧在草甸湖摆开了战场。
张献忠和李自成表面上称兄首弟,实际这是亲自监视李自成来了,包括定北王艾能奇、军师徐以显、潘独鏊等人,都是监军,李自成现在就是深在虎口之中的孤军奋战,他这个一字并肩王已经被架空了,除了自己从明营带回来的四五千亲兵卫队之外,他这个并肩王只是个摆设,没有张献忠,他难以调动其余的一兵一卒,这一点李自成心中一清二楚,但仍表面上装糊涂。
因为李自成现在不能露出半点破绽,否则张献忠等人就会堂而皇之地把他除掉,想救女儿李纳脱离虎口,倒反夔州只能是白日做梦,他和朱由崧这一计就白施了,而且他心中那份不可告人的骚动与不安份就永远只会成为萌芽状态而且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就真的血本无归了。
因此他必须得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眼前他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让张献忠相信自己,那就得拿出真造反大明的实际实行来。
因此双方这一列阵,李自成就主动请缨出战打头阵,张献忠当然高兴,李鸿基真识实务,省得自己再传旨了,于是点头准其出战。
李自成手提闯王刀,一马飞出直奔两军阵前讨敌骂阵。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80章 李来亨丧生
有句话叫文无定法,大概是说写文章没有规定的章法,打仗也是如此,攻杀战守,水火陆空,三十六计,无所不能。
三十万大西军与二十万明军对阵,双方可以碾压性地冲杀过去,展开混战,最后谁的力量强大的谁就胜出,这可以是一种打法,影视镜头里也常会出现。但是这种打法旁观者看着过瘾,但无疑是最笨重最简单也最惨烈的打法,完全依靠的是拼实力,这种草菅人命的打法不到万不得已一般双方都不愿意采用。
当较多的人马双方对阵的时候,双方的主将为了避免伤亡过大都会采取一些策略。今天的大西军虽多,他们也没有仗着人多势众冲杀过来,因为三十万人马想凭一场混战打败二十万人马,最终也得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他们采取的是派将单挑赢几场,提振士气,当自己的士气压倒对方的士气时,他们再大举冲杀过去取胜,这也不失为一种智者的策略。
大西军第一个出战的就是李自成,满身甲胄的李自成早就做好了准备,今天他必须为他自己打一场正名立威战,因此他主动请缨,得到张献忠准许之后,李自成倒提闯王刀,战马四蹄趟开,冲到了两军阵前,开始叫阵。
明营这边朱由崧和高桂英早就准备好了应对策略,由于李自成的原因,他们当然不会先率人冲杀过去,尤其看了李自成,朱由崧他们现在采取的是以静制动的战术,如果大西军集体冲过来,打大混乱,明军就会用田忌赛马的方式跟大西军周旋,把精锐部队放在最先和最后,现在大西军单挑,明军当然更是不惧了,因为他们早有准。
朱由崧一看李自成第一个出来叫阵,心中高兴,看来李自成不负众望,已经取得了张献忠的信任,那就按原计划行事,要给送几个助手过去,助他一臂之力。
明军这边第一个出战的是李来亨,这是李过的养子,小伙子今年才十七岁,血气方刚,因高桂英提前跟他们说过,因此小伙子自告奋勇,摧马轮刀直取李自成。
李自成没想到上前就遇到了自己的孙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这些年他们父子跟随自己东征西讨,战功赦赦,李来亨是在他的眼皮底下长大的,特别是这两年李来亨长大了,力气大了,刀法也精了,一口刀冲锋陷阵很有个猛劲儿,比李过和田见秀他们丝毫不差,屡立战功。
说实话,李自成曾经很器重他,他第一个出场,李自成有些于心不忍,不忍心拿他开刀。
李自成灵机一动有了主意,用刀一指,打算把他骂回去:“小崽子,你来干什么,我李自成叱咤风云一生,怎么能跟一个小毛孩子动手呢,难道明营没有人了吗,滚回去,让昏君朱由崧过来!”
哪知李来亨不吃他这一套,也破口大骂,“呸,李自成,朝秦暮楚的小人,敢小看小爷,看刀!”
说着轮刀就剁,李自成扬刀架开他的刀:“小崽子真想找死不成,识相的话赶紧下马投降,否则,让你刀头做鬼!”
“呸,不义之徒想让小爷投降,真是瞎了眼,看刀看刀看刀!”李来亨一连砍了李自成好几刀。
李自成左躲右闪最后一看没办法了,只得还手了。但是他心中难过,没想到杀来杀去,今天他们祖孙俩得动手了,而且还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得真杀实砍,因为后面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呢,张献忠和艾能奇这些人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假打假战很容易被他们看出破绽,那就前功尽弃了。
为了这一计能够成功,为了心中那个目标,就得下狠心拿他开刀了,心中暗道,孩子,你可别怪爷爷心狠!
打定主意后,李自成上前就来了个一马三刀,这是闯王刀的绝招,一马三刀来得非常之快,快如闪电。弄得李来亨手忙脚乱,拖泥带水前两刀勉强躲过去了,但是第三刀再也躲不开了,结果咔嚓一声,正中后腰,斩得甲叶子乱飞,血肉迸溅,李来亨惨叫一声,撒手扔刀裁于马下,战马落荒而逃。
李自成强忍着不安的心挥手又是一刀,把李来亨的脑袋砍下来,用刀挑着在阵前飞奔叫嚣:“哪个还过来受死?”
有点出乎意料,朱由崧心疼地把眼一闭,李自成真够狠的,你难道没看出来,朕这是有意派人过去给你当帮手,你把他活擒再私下里劝他投降为你所用多好,你却把他杀了,这可是你惜日的心腹爱将,还是你的孙子,虽然不亲的,但这么多年跟着冲杀,你就下得了毒手?真要单挑,朕过去你还有戏吗?这点都看不出来,真是个笨蛋!
此时更难过的是高桂英,她做梦也没想到丈夫能对李来亨下死手,这是单挑,不是两军混战,逢强智取,遇弱活擒,李自成要想活擒李来亨轻而易举,可是他怎么下了毒手,难道没看出我们陛下的良苦用心?早知道这样不如不派他去,一时间高桂英的眼泪下来了。
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都傻了,也觉得李自成太过狠毒了。
李过有些受不了,养子也是儿子,尤其是他们的亲生儿子死在乱军之中,后半生就指望这个养子了,这些年来他们妇夫在这个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好不容易长大成人了,却被李自成一刀杀了,瞬间他觉得这个叔叔太过毒辣,也认定了李自成是真心投降了张献忠,因此,他也不管叔叔不叔叔了,哭喊了一声“儿啦,你可疼死为父了,不义的贼人李自成,拿命来!”
李过像疯了一样,推马轮刀直取李自成。
李自成一看李过又过来了,他今天全豁出去了,也不废话更不解释,轮刀就砍,恨不得一刀将李过劈于马下。李过怒火中烧,摆大刀相迎,使出浑身的解数,叔侄二人在阵前大战起来。
叔侄二人可是一点水分都不掺假的凶杀恶斗,张献忠和艾能奇等人看到这里,跟徐以显、潘独鏊对了对眼神,然后奸笑等着点了点头,他们已经完全相信了李自成这次是真反了朱由崧,真心实意地来投降张献忠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81章 李过遭擒
李过不愧是一只虎,胯下马掌中刀,真如下山的猛虎,他的武力,李来亨跟他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别看李来亨的刀法都是跟李过所学,有一部分还是受李自成和高桂英的指点。
但是李来亨毕竟才17岁,最多有个猛劲,李过30来岁,正值壮年。力量上二人差着一大截,武术这东西完全可以一力降十会。另外刀法上,李过的刀法也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因此李过路远远胜过李来亨,而且他现在是一股急劲儿,尽管李自成用了全力,想三招五势像打发李来亨一样打发了李过,完全是不可能的。
两匹战马,二马趟翻,搅得尘土大起,两口刀,寒光闪闪,上下翻飞,令两旁边的军将看得眼花缭乱。
眨眼间就过去了十多个回合,没分胜败。
张献忠也是武艺高强之人,看得大呼过瘾,命令擂鼓为李自成助威,这边战鼓一响,明军那边也不示弱,两边战鼓如雷。
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等,都为李过捏了一把汗。
李自成投降了张献忠,他杀李来亨完全是在立投名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忠心,如果李过顶不住李自成,必然像李来亨一样被斩杀于当场。
高桂英也替李过捏了一把汗,虽然她心中有数,但李来亨不是已经横尸沙场了吗?
他们知道李过怎么能是李自成的对手?这些人与他们叔侄出生入死一起征战多年了,彼此都非常了解,谁吃几个馍,喝几碗汤,都心中有数,因此全都提心吊胆,当然是为李过担心。
高桂英现在也担心李过,尽管李自成是她的丈夫,她当然不希望李过能够把李自成一刀劈于马下,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李自成要再把李过杀了,高桂英就觉得太悲天悯人了。
他们李家一家人相互残杀,本来就是个悲剧,现在李来亨被他爷爷李自成斩于马下,高桂英都觉得无颜面对李来亨的娘亲,黄氏一直把她当娘亲一样尊敬,李来亨也是她看着长大的,想想这些,高桂英痛如割肉,无地自容,觉得没有照顾好小来亨。
如果李过再有个三长两短,她高桂英真的就罪大恶极了,就是将来到了九泉之下,她也觉得无法交代,可恶的李自成怎么会这样,可恨!
高桂英观着阵,一边提心吊胆,一边咬牙切齿地恨丈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