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这里离大西的都城成都只有400多里地了,但是朱由崧一看这凤凰山,有种草木皆兵的感觉。
离山还有20余里,朱由崧传旨让队伍停下,派人前去打探。很快朱由崧得报,凤凰身上果然屯有大西军的重兵,而且这次张献忠又是御驾亲征,将御营安插在山上。
朱由崧曲指一算,现在离张献忠夔州之败刚好三月,这么短的时间张献忠又卷土重来,而且还是亲自领兵带队来了,这张献忠不愧是悍匪,如果一般的帝王经过这几场惨败早就被吓破胆了,躲进京师绝对不会再轻易亲征,自己那一刀那一箭没要他的命,也会成为惊弓之鸟的,可是他还敢来,真不愧是八大王啊!
由此看来大西实力也真够雄厚的,比当初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有过而无不及。
朱由崧想到这里,对张献忠倒生出几分敬意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此顽强的斗士,在这乱世比起那些闯来降闯、满来降满、大明来了又降大明的随风倒以及那些怨天尤人空谈误国之辈来说,够个枭雄了。
凤凰山这一战相当关键,如果再把张献忠打跑了,估计下一战就到了他的京师成都了,到那时大西政权也就差不多了。
朱由崧正盘算这事,又有人来报,说是李定国已经从九江撤兵,近十万大军已经到了湖北的猇亭,很明显,李定国是奉张献忠之命回师勤王的。
朱由崧知道棘手的问题来了,张献忠倒没什么,他的四个干儿子个个都不好惹,草甸湖战场上除一个定北王艾能奇,现在剩下三个了,这三个在明末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特别是这个李国定,朱由崧的耳朵里早就灌满了,在穿越之前他对这个名字就充满了敬仰,特别是张献忠死后,李定国联明抗清十几年,轰轰烈烈,其文治武功为后世津津乐道,乃是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
朱由崧早有收降此人之意,但是想让他臣服无疑难度很大,可以断定,不久的将来,凤凰山下必有一场血战。
但是朱由崧后来仔细品味凤凰山这三个字,朱由崧笑了。
凤凰山,位于西充县境内的多扶镇,海拔414米,蜿蜒数十里,形若凤凰,故名。山上东、南、西三面筑有石寨门,周围悬崖峭壁,易守难攻。山顶为平地,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这里曾是张献忠所营处。顶峰名“插旗山”,是大西军挂军旗处。东面山岭,被人们称为“带箭岭”,据说张献忠当年大战清军在太阳溪中箭后,由将士搀扶回指挥营地途中牺牲于此。
这些事情在穿越前影视小说里,朱由崧知道个大概,因此朱由崧想到这里高兴了,张献忠在这里扎营看来是他的大忌。
朱由崧遂传旨离凤凰山二十里,找合适的地点安营下寨,连同水师营在内十几万人马的大营规模也不错小了,明军的大营绵延数十里,军营帐篷一座挨着一座,一眼望不到边。
扎下营寨之后,朱由崧请来宋献策商议破敌之策。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17章 狡猾的张献忠
宋献策皱了皱眉施礼道:“陛下大事不妙啊,陛下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次张献忠来者不善。屯集重兵在凤凰山,却坚壁清野,微臣要是没测错的话他们打的这是持久战,以守为攻。而我们必须速战速决,时间拖长了对我军极其不利,如果他们固守不战,破凤凰山就是天大的难题,张献忠太狡猾了。”
“先生高见。”朱由崧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朱由崧明白宋献策的担忧,四川乃天府之国,大西军实力雄厚,别看草甸湖和夔州连战连败,伤亡惨重,但是大西元气未伤,仍然是兵强马壮,这是在他们家里打仗,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几乎占全了,粮草给养都不成问题。
而大明则不同,目前战线拉得过长,从凤凰山到北京超过三千里之遥,粮草给养补给时间长了肯定困难,别说现在国库亏空,中原天灾人祸不断,加上这些年连年征战,现在还是三线作战,粮草军饷早已经告急,他这路人马军需要粮饷近来主要靠打胜仗所得的战利品补给,但短时间倘可,时间长了肯定是个问题。
朱由崧粗略估计了一下,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喂一天的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现在的粮草军饷还能撑一个半月,一个半月之后,粮草就会告急,别说京师(指北京)方面筹粮困难,就是有现成的粮草往这里运,山水遥遥,道路坎坷,运粮一次往返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算来两个月后粮草就是接济不上了,到那时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人不吃饭马不喂草料哪来的战力,必然不战自乱。
但是你急他张献忠不急,张献忠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坚壁清野,肯定是没打算跟自己交战,你想速战速决,他张献忠肯定不会出战,死守凤凰山,明军就过不去,就这样耗着,朕跟他们耗得起吗?
想到这里,朱由崧也觉得这是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正面强攻凤凰山,先不说损失有多大,短时间内肯定攻不下来,虽然有炮火优势,但攻山跟攻城可不同,城墙炸塌城门炸开就大功告成,但攻山只靠这些红衣大炮的优势不好使,毕竟这些大炮威力有限。
大西军居高临下,占有地利优势,人家的兵力也占优势,这种情况下正面强攻肯定行不通。
朱由崧又想到了个办法,那就是让白杆兵攀岩上去,或者让水师攻打凤凰湾,能打开一个缺口里应外合可破凤凰山。
宋献策也决得可行,君臣带着一支侍卫围着凤凰转了一圈然后泄气了,凤凰山一面环水,三面皆是山,而且这三面山大西军明显做了手脚,除了环水的北面外,其余的三面皆是悬崖绝壁,立陡如墙,高达数丈,想靠攀岩上去根本不可能,除非白杆兵个个长有翅膀。
朱由崧还发现,凤凰山的险要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大西军开山凿石,人为地弄成了绝壁,除了正常的山路可以上下山之外,别的地方想上去根本没门。正常上山的山路大西军设有重兵防守,每条山路上均有山石寨门,而且山上全是滚木巨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原来张献忠知道朱由崧手下有一支王牌,那就是白杆兵,早在崇祯时代,在夔州之战中,张献忠就吃过白杆兵的亏,因此这次他加倍提防,知道攀岩是白杆兵拿手绝活,因此张献忠命人把凡是可能攀沿地方全部用炸药、用锹镐凿子等,弄成立陡绝壁,数万大西军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让白杆兵面对这样的绝壁也无技可施,这真是道一尺魔高一丈。
朱由崧远远地又看了山北面的凤凰湾,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绝美,如在画中一般。
但是朱由崧不是游山玩水的,再美的风景他此时也无心欣赏,他是来查看地形,寻找战机的。
凤凰湾是内江与交水夏季汛期洪水泛滥加上山洪暴泄形成一个弓形大湖,最宽处超过五里地,往湾中扔一块石头,发出沉闷的声音,说明水很深。
往山上看,也是陡峭绝壁,对岸的山体处有大西军的战船阵列,这说明大西军的水师也准备好了,如果展开水战,就算能够获胜,想从这里上山也是不可能的。
回到军营之后,朱由崧有些犯难了,看来靠白杆兵和水师奇袭也行不通。
当年张献忠在这里抗清失败,主要原因是内部出了叛徒,就是那个刘进忠投降了鞑子当了汉奸,不但打开了凤凰山的门户,还把凤凰上的军情出卖了,这对大西军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张献忠最终命丧凤凰山,如果不是这样,清兵想破凤凰山势比登天。
朱由崧试着在山下列阵让人叫骂,山上果然不予理睬,免战高悬,一连几天皆是如此。
这时宋献策来见朱由崧:“陛下,李定国的人马离凤凰山已经不远了,以微臣之见,李定国会袭击我们的侧后,或者掐断我们的归路,陛下须得提前拿个注意。”
朱由崧知道,大西集团最厉害的人物除了张献忠之外,是他的四个干儿子,这四王之中最厉害的就是孙可望和李定国,这二人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统兵作战,都是出类拔萃的。现在李定国来了,朱由崧一点也不敢大意。
对于李定国这路人马朱由崧早就高度关注了,一年前他率十万大军出川东征大明,势如破竹,连克宜昌、荆州、武昌等重镇,一直打到九江,震动朝野。朱由崧先后派兵部尚书刘肇基督师几省兵马和兵部侍郎堵胤锡共两路人马阻击李定国,手下大将有马保和祖克勇,以及善守的江阴三公,明军先后投入的兵力超过三十万。后来双方鏖战于九江,总算把李定国挡在了九江。明军如此雄厚的实力,数月以来,双方胜负参半,就凭这些就足以说明李定国的厉害名不虚传。
朱由崧分析之后立即派人骑快马传旨,让九江的刘肇基和堵胤锡进快突破李定国留下断后防线,也向凤凰山进兵勤王,以牵制李定国的人马,但明军要突破李定国留下的断后防线,将李定国这一年多来的战争成果全部拿下,从九江开到凤凰山,这无疑太需要时间了,远水不解近渴。
眼下他得派一支人马阻击李定国,以免腹背受敌或者归路被掐断,那样就很背动了。
让谁去呢?谁能对付得了李定国呢?朱由崧与宋献策把手下的大将挨个过滤。
正这时,大太监李国辅进来了,奏道小将张环求见。朱由崧知道不可避免的麻烦终于来了,但还是对李国辅道:“宣。”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18章 对阵李定国
“陛下有旨,宣张将军见驾。”李国辅扯着嗓子,在营外大喊。
虽然这不是在京师的八宝金殿,但这是御营,也是李国辅习惯了,行军打仗,君臣的基本礼仪和形式不能全丢。
小将张环进帐之后跪倒见驾,其实不用他说,朱由崧就知道他干什么来了,果然,张环主动请缨要去阻击李定国。
朱由崧知道张环这孩子苦大仇深,进京赶考到他戎马生涯,他不是为了军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报父仇而来。
数年之前的夔州大战,朝廷的兵马大败,张环的父亲神弩将将张令命丧李定国之手,从那时起,张李两家就接下了仇怨。
少年就失去父亲的小张环不忘这不共戴天之仇,多少年来苦练武艺,为的就是这一天。这些细节朱由崧早就知道,他们俩迟早会有这一天的。
但是朱由崧爱惜李定国的英名,张环跟他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因此张环数次请缨要去九江战场会战李定国,均被朱由崧找借口搪塞过去,因为这件事,小张环还闹过情绪。现在看来,他们俩这一仗是躲不过去了。
因此朱由崧准旨他出战李定国,但是朱由崧要亲自去给他观战。
陛下亲自陪他出战,张环当然求之不得,也感到无比的荣耀,磕头谢恩之后下去准备了。
现在李定国的人马离他们还有400余里,朱由崧打算和张环出兵向东阻击李定国的人马,以免造成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凤凰山的明军大营在朱由崧离开期间交给宋献策负责,朱由崧叮嘱宋献策,他离开的时间大约一个月左右。这期间张献忠不出战,明军也不必去骂战,守好大营即可。
张环点齐了5万人马,随行护驾的有赵甫的500火枪营,李全的一支二百人左右的锦衣卫,另外从李柱石的炮营拉出二十门红衣大炮和足够的弹药,有李柱石的一名参将负责。
另外,朱由崧又抽调了独目军马万年,让他带领三千白杆兵随自己出征。
之所以抽掉这支王牌之师,朱由崧考虑到李定国自己绝不能轻视,李定国治军他早有耳闻,刘肇基和堵胤锡几十万大军对付不了李定国,想制服李定国,免不了打硬仗,没有一支精锐之师肯定不行。
朱由崧暂时离开明营向东阻击李定国,当然要严密封锁消息,以免凤凰山上的张献忠察觉,凤凰山下的明军大营,以及御医营秩序井然。
朱由崧这样的决定,一些明军将士不解,马金花,贺宣娇,慧梅三个妃子来见朱由崧,区区一个李定国何须陛下亲自前往,如果陛下执意前往,三个妃子要求带上他们。
“区区?”朱由崧笑了,笑他们的浅薄,李定国绝对是晚明的后起之秀,他的叱咤风云,谁人能比?这一时期要非要找一个人来跟他相比,恐怕惟有民族英雄郑成功能和他一比了。
不过对于李定国其人,他们当然不是很了解,他们最多是从量上听说过,质的方面只有朱由崧才了解,朱由崧这是几百年后看历史,这些当世人当然无法看清,只不过是雾里看花而已。
无论从哪方面讲,李定国都不次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明末要提起李定国,这绝对是个重量级的人物。
无论是个人的勇武,还是统兵作战,李定国都不输给他们,他智勇双全,治军有方,爱兵如子,军纪严明,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和爱戴,因此他的队伍战斗力极强,在几十万大西军中,李定国的队伍绝对是个王牌。
特别是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的将帅之才就表现出来了,联明抗清扶保永历帝,轰轰烈烈斗争了十几年,纵横南方的好几个省,给满清鞑子以沉重的打击。
他屡败大明的军队,屡败满清鞑子的八骑精锐,逼得孔有德自杀,刀劈尼堪,两厥满清的两大王,这样显赫的战功谁人能比?若非孙可望降清,他们内部内讧,晚明的历史肯定得改写。
这些事情穿越前朱由崧就知道,现在因为自己的穿越使历史已经部分的改变了走向,他手下的将士,特别是这些巾帼女将,当然不会知晓。
朱由崧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必须得重视敌人,对于李定国这样一个对手,他当然不能掉以轻心,何况对于这个李定国,他早有想法,不亲自出马,如何能行?
因此朱由崧笑着安慰他们:“三位爱妃是一刻也不想离开朕呢,朕何尝想离开你们?只是这李定国绝非寻常人可比,张环一个人恐怕难以应对,而这里也是千斤重担,你们要配合宋先生把大营给朕守好,朕很快就会回来的。”
马金花三个只好点头,“陛下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放心的去吧,这里交给臣妾万无一失,祝陛下早日凯旋。”
朱由崧安排完凤凰山明军大营的事务之后,和独目将军马万年,小将张环,连同负责军需给养的后勤兵在内共六万人马,离开了凤凰山明军大营向东开拔。
数日之后,朱由崧的人马在万县(今天的四川省万州一带)和李定国的部队遭遇。
万县多山地和丘陵,明军占据了一处丘坡,而李定国的人马则占据了对面的一处丘坡,双方相距三百步左右,成对峙阵型摆开。
此时无论是明军还是大西军,谁都没有先冲下丘坡。占据高地以攻为守,这是有利的地势,谁先冲下丘坡就等于丧失了这种有利的地势。
而且一旦冲下丘坡,敌人就会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从最高处冲下来用铁骑和弓箭冲散他们的队伍,这样被动挨打了。
因此明军和大西军分别在东西两边的丘坡上暂时对峙,主将没有下冲锋的命令,双方数万军将就这么弓上弦刀出鞘,目视对方,虎视眈眈。
朱由崧一看李定国的阵营,甲衣鲜明,军容严整,刀枪如林,阳光下利刃夺人二目,兵马排列整齐,如刀砍斧剁,大西军的各色旗帜行舒就卷,猎猎作响,其中最高的一杆火红缎大旗上,绣着醒目的黄色“安西王”字样不由得赞叹,强将手下无弱兵。
这时小将张环请令出战。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19章 单挑
三国里面经常有大将单挑场面,其实古代的战场上,两军遭遇,一般都是集体冲锋,当双方条件对等的情况下,军队战斗力强的一方胜出。
个人的勇武,一般情况下,在集体冲锋的混战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决定的,那种像赵云那样,杀个七进七出,单枪匹马,只是在演义中能够出现,真实的两军战场上,这种情况是罕见的。
但是单挑这种战斗方式在古代的战场上的确有过,双方派出大将,通过单挑来提振士气。
现在朱由崧和李定国两军对峙,在这种双方都不愿意提前冲锋的情况下,采用单挑的手段提振士气,无疑是一种作战的方法。
因此朱由崧同意了张环出战。
得令之后的张环心中非常高兴,从背后拔出雪花双刀策马冲下高坡,向对面高坡上的大西军将就骂上了,“对面的贼军贼将听着,李定国何在?赶紧出来与小爷一战,要出来的晚了,我骂你八辈祖宗……”
张环来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找李定国报仇来的,因此一上来就指名点姓要李定国出战。
此时的李定国就立马在大西军阵之中。
这次李定国被张献忠从九江急令召回,他觉得自己非常可惜,这一撤兵,他知道自己这一年多来的战争果实,十有八九保不住了。
出兵川中,先取宜昌,后取荆州,又拿下武昌,基本上占领了整个湖北,挺进九江,这样的显赫战果当然来之不易。
在九江遇到了对手刘肇基和堵胤锡,再加上善于守城的江阴三公,李定国兵锋受阻,几个月没有进展。
他正在运筹如何进图九江,做梦没有想到圣旨来了,让他火速回撤,率本部人马赶到凤凰山擒王。
从这十万火急的圣旨才可以猜出,凤凰山的军情是相当紧急的,在他的印象当中,陛下还没这么着急过,肯定是遭遇了重大挫折。
果然他通过询问前来传旨的天使官,知道张献忠这次御驾亲征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惨败,在草甸湖河夔州连吃败仗,他的四弟定北王艾能奇也阵亡了,五军主将只剩下一个中军主将王尚礼,40万人马几乎损失殆尽。回到京师,重新整顿兵马,这次要在凤凰山屯兵与明军决一死战。
李定国现在当然也知道了,明军领军带队的就是弘光大帝朱由崧。在接到这道圣旨前,有一员将已经败回来,向他说明了情况,这就是大将马惟兴。
马惟兴本是兴安州的守将,李自成两日取三地,吓得马惟兴不战而逃,但是他不敢去见张献忠,害怕掉脑袋,他知道李定国宽仁,因此来投李定国。
见到李定国,他当然没敢实话实说,而是编了个瞎话,说李自成和朱由崧前后夹攻,他腹背受敌,死战不敌然后败走。
李定国也没怪马惟兴,但是从他的口中李定国得到不少消息,一是李自成投降了朱由崧,李定国有些惊愕,这样的悍匪怎么能够轻易投降朝廷呢?肯定又是诈降。
另一个是朱由崧御驾亲征,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一路上势如破竹。从西安一路打到凤凰山。现在这个李定国,对朱由崧这个名字,耳朵里已经灌满了。能够剑斩艾能奇,在万马军中,单人独骑追杀他的陛下,箭射张献忠,险些要了他的陛下的命。
李定国简直难以相信,弘光大帝朱由崧竟有如此之武功,大明的江山气数已尽,朱家皇室怎么出现一个如此了得的人物?他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回凤凰山,跟朱由崧一较高下。因此他留下了一万人马断后,带着余部火速回师凤凰山,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不成想在万县遭遇了一支明军。
他看这支队伍人马不多,主将的旗号一个姓张,一个姓马,开始时李定国根本没有把这支几万人马的明军放在眼里。
他看了看四周的地形,也没有部炮,也没有挖营修壕,修筑阵地工事,他有信心抓住战机,一下子能把对面的人马给冲散,然后吃掉。
直到两军对峙的时候,李定国觉得自己想的有些简单了,对面这支明军军容严整,刀枪如林,而且占据有利地势,就是不冲锋,不露出破绽,不给他以可乘之机。
这个时候,如果他贸然下令自己的队伍冲锋,那么当自己的队伍冲下丘坡之后,开始往对面的丘坡上冲锋,明军如果抓住这个时机冲杀下来,显然他们就被动了,最好是等对面的明军先冲过来,他们抓住时机再冲锋。
正这时,李定国看见明军一员小将冲下丘坡,这员小将生得一表的人才,手使双刀,背后背着一张大弓,指名点姓要他出来单挑。
李定国虽然此时对单挑也有兴趣,但是他毕竟是全军主将,又贵为安西王,对张环的叫阵有些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暗道:“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张口闭口要本王出战,你有什么能耐,你也配!”
张环出口不逊,早气坏了李定国身旁的一员大将,“王爷,这个兔崽子如此嚣张,末将不才,去宰了他!”
李定国微微点了点头,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请令出战,此人姓王叫王亮。
王亮得令之后,催马抡刀冲下丘坡直取张环。
“来将可是李定国?”张环虽然要找李定国报仇,但是他从来没见过李定国长什么样,见来的这员大将身高八尺有余,长得虎背熊腰,面皮微黑,两道朱砂眉下一对环圆眼,两鬓落腮的黑胡须,头顶铁盔,身披铁甲,掌中一口折铁大刀,胯下乌骓马,很有几分威风,他得确认一下。
来将嘿嘿一阵冷笑,“小娃娃乳臭未干,胎毛未退,竟敢口出狂言,李定国那是我们的安西王,也是我们的大帅,能跟你一个小毛孩子动手吗?我乃王亮你王爷爷,小子快快通名受死!”
“小爷张环,李定国与小爷有杀父之仇,你赶紧滚回去,小爷不想跟你动手。”
“想报仇也好,得先过本将军这一关,拿命来!”
王亮轮大刀就劈,张环用左手刀挡开他的大刀,右手刀紧跟着就斩了过去,这一招叫拦腰索玉带,横着向他的腰肋扫去。
张环的刀来得太快了,也是王亮有些轻敌,手中的大刀刚被挡出去,再想回来撤刀招架根本来不及,这一下被张环斩了个正着。
咔嚓一声,这一刀把铁甲给劈开了,王亮的肋下腰部就多了一个一尺多长的大口子,心肝儿都出来了。
王亮惨叫一声,扔刀落马,死于非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