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李定国大惊,这娃娃好厉害!没想到王亮只一合,就死在他的刀下。什么,本王与他有杀父之仇?这个张环是何许人也?待本王过去弄个清楚。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0章 箭射双锤将
李定国刚要亲自出马,身边又一大将飞马而出,“王爷,待末将过去宰了这小杂种!”
李定国一看,正是大将马进忠。
马进忠是李定国手下的一员猛将,此人原本在左良玉手下效命,三年前张献忠跟左良玉在湖北征战的时候,李定国把马进忠活捉了,看这员将勇武,李定国没舍得杀他,而是劝他投降。
当时崇祯上吊,大明名存实亡,左良玉不过是一亡国割据军阀,李自成建立大顺,张献忠建立大西,识时务的马进忠感念李定国的恩德,就投降李定国。
然后结识了王亮,因为他们俩是同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个人年纪也相仿,很谈得来,因此他们便成了最好的战友。王亮阵亡,气坏了马进忠,他要为好朋友报仇。
张环杀了王亮,见又来一员使双锤的大将,此人生得五大三粗,手中的镔铁锤跟西瓜似的,估计这位是李定国吧,于是大喝一声:“贼将通名,可是李定国?”
“爷爷马进忠是也,你我兄弟杀王亮,老子要给他报仇,看锤!”
说着纵马冲向张环,左手锤抡起来,一个单风惯耳对着张环的太阳穴砸来。锤带风声,来势甚猛。
张环别看年纪不大,武艺可不寻常,也是朱由崧御笔钦点的武进士,还是一甲前三名,比武状元也不差多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知道锤棍之将不可力敌,因为他们都是力气型猛将,自己的双刀加一块不过二三十斤,兵器的重量上跟人家差得多,只有智取。
因此张环没敢来挡他的锤,来了个缩梗藏头,这一锤带着风声从他的头顶上就过去了,但是马进忠也是双家伙,左手锤过去,右手锤紧接着就到了。
张环的脑袋不能老低头,他刚直起脑袋,马进忠的右手锤泰山压顶就砸下来,这要砸上脑袋非漏了不可。吓得张环赶紧拨马,这匹马一转圈,马进忠这一锤又砸空了。
张环伺机往里进招,抡双刀就砸。
“去你妈的!”马进忠也真够猛的,叫骂着双锤一个海底捞月往上一磕。
对方没有躲,就仗着力大锤沉欺负他。张环知道坏了,可是再撤刀已经来不及了,说时迟那时快,张环的双刀正砍到双锤上,咔嚓一声,火星四溅。
震得张环两臂发麻,两只手发烫,不由得一松手,双刀全都飞了。
张环一看没了家伙不能干挨打,拨马便逃,马进忠骂着提锤就追,“兔崽子,想跑把脑袋留下”。
这边丘坡上的独目将军马万年看得真切,怕张环有危险要纵马出来相救,被朱由崧拦住了,“马将军且慢,没看他身后背着家伙呢。”
“陛下圣明,这小子神射呀,哈哈,臣倒忘记了。”马万年笑着便没出马。
这时张环马往前跑,人的眼睛往后盯,一看马进忠追过来了,探手把弓箭取出来了。
还得说张环久经大敌,经验丰富,手中双刀被人磕飞,他一点也没慌乱,取出弓箭后他认扣添弦,咯吱一声弓就拉圆了。冷不丁一回头,嗖的一声,两支箭就射出去了。
没错,是两支箭!
大白天对别人正面射箭,很容易被躲过去,他没有太多的机会,如果射不中,被人追上他就没命了。因此为了有把握些,张环这次一次抽出两支箭,同时添到弦上,两只利箭同时破空而出,两点寒光直光直奔马进忠飞来。
马进忠真有两下子,作大将的讲究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面风,刚才跟张环交战时,也注意到他身后背的大弓了,因此追杀张环时加着小心,见他突然一回头就知道张环要放箭,果然眼前金风骤动。
马进忠根本没在乎,凭着感觉把双锤往外一分,一声金属的鸣响,一支箭被磕飞了。
但是同时来的是两支箭,另一支箭他可没挡开,穿越甲叶子深深地钉进了肚腹之中。
疼的马进忠大叫一声,扔了双锤,捂着肚子拨马就跑。还得说这马进忠是个猛人,换别人挨这一箭不死也裁下马去了,根本跑不了。
张环一看射中了,也没追他,不是他不愿意赶尽杀绝,而是如果追过去大西军万箭齐发,他手中没有双刀,肯定被射成刺猬。另外他主要留着精力准备对付李定国,为父报仇是他梦寐以求的事。因此他把弓收好,圈马回来把自己的双刀捡了起来,向大西军的阵营又骂上了。
“李定国,你到底在不在?你个缩头乌龟,让别人当替死鬼,难道是个畏刀避剑之辈,再不出来小爷就到阵里就揪你了……”
张环越骂越难听,后来祖宗八代都骂出来了。
朱由崧听着张环骂人也不好乐,心说这小子不光箭法好,骂人方面也有一套,好,骂的好,不怕他李定国不露面。
闹了半天,朱由崧也没见过李定国的真面目,只是听说此人了得,他也想看看李定国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了得。
此时大西军阵中的李定国可气坏了,连败两阵,一死一伤,他就要亲自出马。
他手下的大将有的是,张虎,张胜,马惟兴等,论武勇都不次马进忠,连败两场,这些人纷纷争着出战,李定国摆手制止了他们,知道这个张环别看十几岁,但手底下很有两下子,单看他一下射出两箭就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没有名师指点,没十年的苦功做不到如此娴熟,另外他也想知道自己与这小子到底有何仇口。
因此他让众将观阵,有军医给马进忠治伤,抬手在鸟翅环得胜钩上摘下板门大刀,他这口刀之所以叫板门大刀,是因为刀的构造与众不同,连刀杆算上长有丈二,刀头跟小门扇一样,刀背厚度超过一寸,刀身最宽处超过一尺五寸,刀杆有茶杯口精细,刀纂处是一个半尺来长的三锥透甲锥,总重量五十二斤,这是能工巧匠给他量身定做之物,李定国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李定国摘刀在手,双腿一磕马,像箭打的一般冲下丘坡,直奔张环。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1章 神勇的李定国
张环正在指名道姓挑战李定国,骂的吐沫星子飞溅。
大西军阵中一员小将飞马而出,这位小将长得太漂亮了,不但令张环看着舒服,朱由崧等人看着都舒服。
见此将银盔银甲,座下白龙马,手提大砍刀,真是人如猛虎,马赛欢龙。
由于相距的比较近,来将的五官貌相看得非常清楚,此人看年纪比张环大不了几岁,跟朱由崧年纪访上访下,顶多也就二十来岁的年纪,国字脸面如银盆,浓眉阔目,鼻直口方,看到此将,令朱由崧不禁想到传说中的那些英雄人物。
其威风不亚于当年的常山赵子龙,又好比西凉的猛犸超,还令人想到玉面寒枪俏罗成,以及白马银枪高四季,等等。
据说这些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长得都非常漂亮。
不过来将使的不是枪,而是大刀。
这口大刀也够劲儿,形状有点儿类似关公的青龙偃月刀,雪亮的刀身在太阳下寒光闪闪,银光灿灿,夺人的二目。
朱由崧边看边赞不绝口,此将长得太帅了,此人难道是他?
这时这员小将已经到了张环近前。
张环不认得此将,但是他觉得来将论相貌可以跟自己的陛下相媲美,不由得怒道:“又来一个送死的小白脸儿,小爷不愿意奉陪,赶紧滚回去,叫李定国过来受死。”
来将冷笑,“你小子叫嚣了半天,竟然不识得本王,实在令人可发一笑。”
“你……你是李定国?”张环惊愕,一脸的难以置信。
不止他难以置信,包括后面的朱由崧等人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就是17岁便统率千军万马征战四方,赫赫大名的大西国安西王李定国?真的假的,有没有搞错啊,这么年轻,看年纪绝对超不过25岁,便贵为安西王了?
原本张环和朱由崧等人都认为,李定国至少得是个三四十岁的汉子,没想到还是个帅小伙子。如此年轻,便这么大的名望,难怪有人称他为真正的万人敌或者小尉迟啦。
其实李定国今年刚好27岁,只是他长得非常年轻,看上去就是20来岁的小伙子。
因为他从小就长相不俗,十岁的时候,跟随张献忠参加义军,张献忠看他仪表不俗随收为义子,改名叫张玉儿,17岁的时候便统率千军万马,能为张献忠独当一面了。
他作战的形象就是白袍小将,驰骋沙场,横勇无敌,18岁的时候他参加夔州之战,也正是那一战,他箭射神弩将张令。
李定国看张环的样子有些好笑,“你连本王都不识得,却口口声声叫本王出战,还扬言什么报仇雪恨,真是笑话。”
“这么说果然是你这个狗贼啦,小爷今天要杀了你,替父报仇,着刀!”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张环做梦都想着这一刻了,在确认来将就是李定国之后,张环的眼珠子都红了抡刀就剁。
李定国强压怒火,没有还手,而是用刀架开他双刀,喝道:“小子且慢动手,把话说清楚再战不迟,你父亲是谁,我们之间到底有何仇恨?”
“好,小爷今天就让你死个明白,我爹姓张名令,人送外号神弩将,数年之前的夔州之战,被你这狗贼一箭射于马下,你还想不认账吗?”
张环说得咬牙切齿,然后抡动双刀对李定国劈起来没完了,恨不得一下把他砍为肉泥。
李定国这才想起来,少说这事也有七八年了,那还是崇祯时代,他杀得明军将士太多了,时间隔了这么多年,哪能记得起来,张环这一提醒,还真回忆起了当年夔州之战一些片段,但是死在他箭下的神弩将张令究竟长什么样,他真记不起来了,隐隐约约感觉真有这么一宗事。
不过他觉得张环太幼稚了,这能算是什么杀父之仇?两军争战,各为其主,你不杀我,我就要杀你,如果都这样冤冤相报,那还有个头吗?这些年自己杀得官军太多了,要都像他这样来替父报仇,自己纵然有一万条命,也不够赔的,这个张环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样想着李定国对张环倒没有什么仇恨,反而觉得这小子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张环可不就是才十几岁的孩子吗?
李定国看张环报仇心且,一刀紧似一刀,一刀快似一刀,双刀像刀山一样,刀刀招呼向自己的致命之处,他也不便解释,这是两军阵前,他们俩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也没必要解释。
因此李定国施展开自己的刀法,和张环杀在一处,二马盘旋,杀了个难解难分。
眨眼之间,30个回合过去了,二人没分胜负。
这时超过10万人马的战场鸦雀无声,无论是明军还是大西军,全都看呆了。
这场打斗太精彩了,两个小伙子长得也都带劲,杀了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朱由松一边看,一边点头,这个李定国果然名不虚传,不但人长得英武非凡,这口大刀舞动的上下翻飞,像云片一样。
别看张环是双刀,在李定国面前,根本捡不到半点便宜,李定国力猛刀沉,大刀舞动如飞,方圆一丈五尺之内,张环根本无法近身。
张环的双刀没有刀杆,长度太有限了,他舞动起来,只能是上护其身,下护其马,在李定国面前只能以守为攻。
这样看来,时间长了,张环肯定不是对手。
朱由崧不愧是武术行家,果然被他料中了,二人打到四十合之后,就分出高低来了,张环不是李定国的对手。
张环刀法开始散乱,破绽已经暴露出来了。
再看李定国,越战越勇,这口刀呼呼刮风,神出鬼没,令人眼花缭乱,逼得张环手忙脚乱,节节败退,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这时独目将军马万也看出来了,张环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就想冲过去,不说二将现在同朝为官,毕竟还是磕头的把兄弟。
朱由崧制止了他,因为朱由崧知道马万年过去,也断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别说他现在一只眼睛,就是两只眼睛都好使的时候也不成。因为论单挑,他的武艺还不如张环,张环是一甲前三名,而马万年排在张环之后。
此时的马万年又伤了一只眼睛,看这意思,马万年过去和张环二打一也未必能赢得了李定国。
因此朱由崧制止了他。
但是马万年有些不解了,陛下不出马也不让自己过去,这是何意?自己冲过去俩打一个也成啊,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张环吃败仗,被李定国斩杀在当场不成?
马万年,陆校,张环,他们三个是结义的兄弟,此时马万年这位大哥真是担心其自己的三弟来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2章 对箭(上)
马万年看着着急,然而朱由崧心中有数,他沉住气没有出马。
现在不是让他们俩罢战的时候,因为这两个人的单挑还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朱由崧知道,张环最擅长的是射箭,即便凭真能耐,他打不过李定国,他也不会轻易认输的,他必然会扬长避短。就像刚才,双锤将一时占了上风,张环来了个败中取胜,箭射双锤将。
果然,张环又拉个败势拨马便逃。
此时的张环不败也不成了,如果他不撤刀往下败,随时都有可能被李定国一刀劈于马下的危险。
没想到自己苦练武艺这么多年还是战不过仇人,但是他不死心,双刀不行,他早想到了自己身后背的弓箭。
不过张环此时担心的是,李定国能不能追他,因为刚才自己已经用了一次败中取胜,眼前李定国的本事,远远大于那双锤将马进忠,他还会上这个当吗?
如果他不追来,自己就没有没有把握射中他,也就没有替父报仇的机会了,这几年的功夫就白练了。自己进京赶考,参军这么多年,也全都白费了。
张环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这也不能全怪他,从小就没了父爱,这么多年一直为报仇活着,生活在仇恨的阴影当中,苦练武艺。
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对他来说也算有老天有眼,因此张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别看不是仇人的对手,他决不能放弃!
现在张环脑子里想的全是如何替父报仇,一边拨马往下败,脑子里一边琢磨这件事。
张环往下败是有方向的,不是败往本军阵,而是在两军阵前跑。
“小子,连伤我两员大将哪里走?”李定国催马抡刀还真追过来。
张环不由得心花怒放,暗道:“狗贼,刚才小爷的箭法你难道没看到吗?还真敢追过来,这真是死催的!老天保佑,当年你射死了我爹,今天我把你射死,这才算扯平。”
张环这样想着,把双刀在身后插好,取出了弓箭,这次他取出了三支箭。
在飞驰的战马上射移动的目标,本就是射箭的最高难度,又是一发三箭,也只有张环他能做到。
三支箭全都认扣添弦,张环冷不丁一回头,这三支箭全部射出去了。
没有瞄准的动作,完全凭的是感觉,这才是高手射箭。那种瞄半天才把箭放出去,一般都不会射中目标,除非目标是没有生命的,或者是毫无察觉的。
说是迟那时快,三支箭同时破空而来。
别看这三支箭同时射出去了,但是射的地方不一致。第一支射的是李定国的眉心,第二支射的是李定国的脖子,第三支射的是李定国的胸口。
三支箭同时飞到,鬼神难防。
这个时候心里最紧张的要数朱由崧了,因为张环是神射,他的箭百发百中,从来没有失过手,当年箭射豪格的场景,历历在目。
囚车上那么多人保护着豪格,张环硬是把豪格给射了。
如果李定国要被他射于马下,那这一趟自己就白来了。
此前他曾想让张环住手,但是他不能,尽管他是帝王。
降伏李定国,化解他们二人的仇怨,是朱由崧一直在想的事。
因此张环这三支箭射出之后,在丘坡上观战的朱由崧,心一下子就悬起来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就见李定国把手中的大刀一挥,一道白光在眼前闪过,伴随着金属的鸣响,三支箭同时被斩落。
“好!”
看到这里,朱由崧禁不住喝彩,能一刀斩落同时飞来的三支箭,这刀法得有多快?
真不愧是李定国,能把神弩将射于马下的人,怎么能轻而易举地被箭射中呢?
这时明军认为他们的陛下是在为张环叫好,包括张环也是这么认为的,陛下不可能为敌将喝彩,再者说了,一发三箭的确精彩绝伦。
但是三支箭全落空了,张环吃了一惊:这个狗贼也太难缠了,怪不得当年我爹死于他的箭下。
这时数万名明军将士都跟着朱由崧喝彩。
数万大西军也不甘寂寞了,更是为自己王爷的神勇喝彩助威,一时间,双方欢声雷动,战鼓如雷。
二人像赛马一样,一前一后在阵前飞奔。这两匹马一个比一个跑得快,保持着几十步远的距离。两边丘坡上的军将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
张环不死心,又抽出三支箭来,嗖的一声,又是三箭同时破空而出。
跟刚才那三箭不同,刚才那三箭是竖着在一条线上,现在这三支箭呈“品”字形向李定国飞来。
再想一刀挡开三支箭已经不可能了,如果有一支箭避挡打不及,就会被利箭穿于马下。
因此朱由崧和大西军将的心又悬起来了。
这时就见李定国像变戏法一样,把大刀往空中一轮,两臂带动身后的白色战袍像一把大伞一样往前面飞来,正好把飞来的这三支箭夹裹在当中。
然后,这一顶撑开的白色大伞又甩到了后面,三支利箭同时在李定国的马后坠落尘埃。
“好!好箭法!好功夫……”两边数万将士,又是一阵的欢声雷动。
朱由崧看得津津有味,也跟着叫好,此时他对李定国非常有信心,看来张环想赢李定国根本不可能。
这时张环一看这三支箭又没射中,他恼羞成怒地又抽出三支箭,今天真是撞见鬼了,小爷就不信射不中!
这一次,张环没有急着把三支箭放出去,而是扭回头去瞄准。
李定国今天之所以能让张环的神射一次又一次成为笑柄,他的武艺的确高强,骑马射箭舞大刀是他的拿手绝活,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前者双锤将追杀张环刚刚被射落马,李定国追他的时候加了十二分小心,正所谓上当没二回。
第三个原因是这是大白天,二人面对面,也就是说张环箭射李定国,不属于放冷箭。
鉴于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李定国才让张环的神箭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现在李定国一看张环射起来没完了,把大刀挂好,把自己的弓箭也取出来了,心里话你会射箭,本王也会,那今天咱们不妨就比比箭法,看看谁高谁低。
李定国左手挽弓,右手也抽出三支狼牙箭,同时认扣添弦,也瞄准了前面的张环,然后嗖的一声,三支利箭破空而出。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623章 对箭(下)
在冷兵器时代,对于征战沙场的武将来说,骑马射箭是他们的必修课。
从客观上来说,骑马射箭成为一门重要的武艺,这得感谢北方的游牧民族。因为当北游牧民族强大的时候,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从战国时期以来,这场灾难就时有发生,他们仗着马快如风,来无踪,去无影,侵占农耕民族的地盘,抢掠财物,随意杀戮,把田园变成他们的牧场,他们住蒙古包,住帐篷,别人也不能住房子,他们不把农耕民族当人,而是当成他们的牲畜奴隶。
在这种情况下,农耕民族不得不以牙还牙,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的民族英雄,像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宋朝的岳飞,明清时期的郑成功,李定国,等等。
为了抵抗游牧民族的侵扰,统治者也不得不重视这门武艺,历朝历代的开科取士,也把骑马射箭作为武科的必考内容,甚至文科考试中也加入了骑马射箭的内容。
因此到了明清时期,虽然整体上这门武艺农耕民族不如游牧民族,但是皇家军队特别是那些统兵作战的大将,骑马射箭的本领,已经不落后于游牧民族。
像眼前李定国,张环等,骑马射箭的技术都是出类拔萃的,纵使那些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像蒙古鞑子,满洲鞑子,也无人能出其右者。
张环会一发三箭,而李定国也会。说是迟那时快,三点寒光直奔张环而来。
几乎是与此同时,张环的又三支箭也放出来了,三点寒光直奔李定国。
这真是一场顶尖高手的较量,双方数万的大明军队和大西军队,全都闭气凝神瞪大了眼睛,他们想看看这二人究竟谁高谁低,谁能把谁射于马下。
这时最担心的莫过于朱由崧,还是那句话,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无论谁把谁射于马下,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朱由崧越发动了爱将之心,这也是所谓的英雄相惜,能让李定国这样神勇的将帅之才臣服自己,无异于如虎添翼。
可眼前他们俩是你死我活,空中的六支利箭承载的太多太多,吸引了包括朱由崧在内的十几万双眼球。
同时对付三支箭,李定国刚才已经做到了一次,但是这次还有把握吗?
还有小将张环,他号称神箭手,但是那是射别人,应对别人射来的箭有何造诣?
猜你喜欢